平凉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0.58 KB
- 文档页数:4
平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摘要:针对平凉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的低供给和高消耗之间的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依托,加强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水资源开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平凉;水资源;开发利用1平凉水资源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平凉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雨量多而集中。
全市年平均降雨量550mm,平均蒸发量1 300~1 500mm,干旱指数为1.60,全市平均水资源量16.8166亿m3,地下水2.8797亿m3。
截止2007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 629项,累计发展灌溉面积4.39万hm2,在灌溉工程中有水库、塘坝67座,总库容1.70亿m3,河流独立开口引水渠道108条、干渠总长726.23km;提灌站951座;机电井1 960眼。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一定水平和基础。
全市2007年总用水量为3.56亿m3,其中:农业用水2.09亿m3,林牧渔业及生态用水0.30亿m3,工业用水0.73亿m3,城市生活用水0.17亿m3,农村生活用水0.27亿m3,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为21.30%。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矛盾2.1水资源短缺是工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1.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十分贫乏。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766m3,比上世纪80年代初减少124m3,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水平的1/3;全市每667m2占有水资源量275m3,只有全国水平的15.60%。
2.1.2地域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情况。
由于受地形地貌、气候及产流汇流条件的影响,河川径流量在各县区分布不均匀,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2.1.3径流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进一步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比较大,年内水分布也不均衡,每年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河川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68%左右,而3~6月降水量仅为全年的29.1%,河川径流量为年径流总量的22.60%。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贯彻落实“6363”水利保障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1.05•【字号】平政发〔2015〕125号•【施行日期】2015.1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贯彻落实“6363”水利保障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发〔2015〕12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平凉市贯彻落实“6363”水利保障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审定,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2015年11月5日平凉市贯彻落实“6363”水利保障行动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5〕65号)精神,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抢抓国家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机遇,紧紧围绕扶贫攻坚、努力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政府市场两手发力,近期远期科学统筹,节水与开源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着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民生水利发展,助推扶贫攻坚;着力推进水生态治理,服务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着力推进节约用水,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着力拓宽融资渠道,保障水利投入;着力深化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奋力开创平凉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实施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田间节水、灌溉输水、防灾减灾、生态保护6大类工程,构建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安全可靠的城乡供水体系、配套完善的灌溉输水体系、增产增效的田间节水体系、防控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人水和谐的生态保护体系“6大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为实施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小康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平凉陇东能源基地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努力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3大目标”。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水利“四抓一打通”落实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1.28•【字号】平政办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水利“四抓一打通”落实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平凉市水利“四抓一打通”落实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月28日平凉市水利“四抓一打通”落实方案为推进全市水利补短板、强弱项、挖潜力、促增量、提效能,解决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益,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水利“四抓一打通”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21〕119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落实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下简称“四水四定”)要求,聚焦水资源、水工程、水灾害、水生态、水管理等领域突出问题,围绕构建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体系、协同高效的现代水治理体系、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等重点任务,按照“抓续建、抓配套、抓更新、抓改造,打通最后一公里,用好现有水资源”(以下简称“四抓一打通”)的要求和路径,挖掘工程潜力、补齐水利短板、夯实保障基础,努力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结构不优、用水效率不高、工程效益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水利改革、水安全保障提质提标、扩量增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为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平凉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研究摘要:充分利用实测的水文资料,按照水资源调查评价要求,应用概率统计原理和水文统计学对平凉市区域地表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平凉市地表水资源利用的措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地表径流;产水模数;水资源量;平凉市1基本概况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下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 141km2,海拔890~2857m。
年均气温8.50℃,降水量228.80~856.30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5.30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1 379.20mm(20cm口径蒸发器),换算为E601型蒸发量为896.50mm。
平凉市六盘山以东地区干旱指数在1.10~1.90之间,为半湿润区;六盘山以西静宁县为代表的区域为干旱指数在2.20左右,为半干旱区。
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流域的泾河和渭河两大水系。
泾河水系主要支流有颉河、胭脂河、河、洪河、蒲河、黑河、达溪河等;渭河水系主要支流有葫芦河及其支流水洛河、庄浪河、清水河、渝河、高界河、甘沟河、李店河(南河)、甘渭河。
境内共有各类水文站13个,分别设在泾河、大路河、河、石堡子河、达溪河、葫芦河、南河等控制断面处,黑河张河站和达溪河张家沟站为省界水文站。
平均站网密度11.70站/万km2,高于全国平均站网密度(3.40站/万km2)。
站网密度高,区域代表性好。
2水文特征分析2.1资料收集、还原及插补延长地表径流分析及水资源计算共收集13个水文站449站年实测径流资料,资料来源为《甘肃省水文统计》、黄河流域泾河水系《水文年鉴》、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黄委会水文局所属水文站近年实测径流资料整编成果。
为使河川径流资料真实反映天然径流情况,并使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对径流量进行了还原计算。
为了使径流系列与降水系列同步,对于资料系列不足50a的径流资料进行相关延长,使所有径流站资料系列全部达到50a。
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现状分析摘要: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破坏给地区工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是阻碍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1]。
本文主要分析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为平凉市充分发挥地区水资源优势提供依据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对策平凉市崆峒区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受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迫在眉睫,合理利用水资源应辅以水利工程、生态建设、节水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状况平凉崆峒区年均降雨较少,只有511.30mm;有泾河、甘沟河、纸坊沟、水桥沟、小路河、大路河、四十里铺河等主要河流。
降雨和河流是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唯一水源。
经过2016年分析评估:全区水资源总量3.13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40m3,亩均298m3,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m3和亩均1760m3的水平,也低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00m3和亩均564m3的水平,因此崆峒区的人口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水资源利用现状崆峒水库是崆峒区最大的水利工程,承担着饮水供应、工业供水、发电、农业灌溉等多项任务,兔里坪水库年供水量3385万m3,农业用水量大概为2659万m3,工业用水量大概为735万m3。
城市居民用水73~80升/天,农村居民用水31~42升/天,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主要问题(一)水资源短与工农业平凉崆峒区的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11.30mm,由于降水在季节上分配很不均匀而导致了干旱问题的频繁发生,再加上日益加重的水污染,水资源问题愈加严重(二)水利基础建设与社会经济水资源利用率低,调蓄灌溉能力不够,原始的土渠灌溉系统虽然利用比较方便,但在利用中过程中蒸发、下渗严重,浪费较大;全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6,低于全国0.57的平均水平,亩均耗水高达320m3左右,农业用水比重大。
平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及优化配置分析张小莹(甘肃省平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平凉744000)[摘要]为保证水资源安全并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有必要对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开展研究。
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选择现状基准年为2015年,对该区域典型水平水资源供需平衡运用水资源系统调控网络概化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凉市水资源供水量与需水量分别为4.81亿m 3、4.95亿m 3,缺水率相对较低为2.78%;在特枯年份,水资源缺水率达到22.58%,在2020年不同缺水程度下,平凉市水资源缺水率与缺水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不开源的条件下,通过非常规水利用、开挖以及节水等工程措施,在2030年平凉市仍存在较大的水资源供需缺口。
通过对不同水平年结果分析和反馈调整,提出优化配置方案,以期为促进该区域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供需平衡;优化配置;平凉市[中图分类号]TV21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1184(2019)02-0183-03[收稿日期]2019-01-04[作者简介]张小莹(1973-),男,陕西泾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勘测、评价和水质监测分析等工作。
甘肃省平凉市水资源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要方式,然而该区域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并进一步促进了各区域水资源供给能力的差异。
水旱灾害等自然因素为引起甘肃省水资源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而人为因素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为局部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偏高,部分河流水体环境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更加突出[1]。
由此表明,从水资源的角度开展甘肃省平凉市水资源供需变化趋势以及优化配置方案的研究,对于促进其经济转型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预测分析以及优化配置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如贾仰文等[2]以黄河流域为例,通过构建二元水循环系统耦合模型分析了该水资源配置模式,并给出了人工-天然二元水循环的结构模型;韩大军等[3]以湖州市为例在详细分析了水资源开采现状和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对策和措施;张仪[4]等利用改进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揭示出广西省水资源正处于严重的不安全状态。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29•【字号】平政办发〔2024〕20号•【施行日期】2024.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办发〔2024〕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央、省在平有关单位:《平凉市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3月29日平凉市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24〕1号)要求,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大力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健全节水激励约束机制,统筹施策,靶向发力,开展各行业、全流域、全过程、全社会深度节水控水,推进水资源总量控制、科学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为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前提,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生活生产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2017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2017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平政办发〔2017〕1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现将《平凉市2017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认真抓好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3月17日平凉市2017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全面推进2017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按照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省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甘政发〔2015〕103号)和《平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2050年)》(平政发〔2016〕31号)要求,结合前期工作推进情况和年度目标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一)水环境质量情况2016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稳定,较上年相比有所好转,污染程度均不同程度下降,泾河长庆桥断面、汭河圣母桥断面、达溪河告王河村断面达标率为100%,泾河拦洪坝断面、平镇桥断面达标率均为91.6%,泾河、汭河、达溪河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水洛河万泉徐家城断面达标率为75%,水质综合评价为Ⅳ类;葫芦河仁大刘家川断面达标率为25%,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
全市正常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为100%。
平凉中心城市建成区4条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任务上报国家销号。
(二)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2016年是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务院“水十条”和省政府“水十二条”要求,紧紧围绕改善水环境质量这一目标,以入河排污口集中治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为突破口,加强执法监管,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目标措施,狠抓项目建设,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列入全市水污染防治2016年度工作方案的84个重点工程项目中,已建成70个,14个正在抓紧实施,预计2017年4月底前建成。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27•【字号】平政办发〔2021〕93号•【施行日期】2021.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平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27日平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 (1)一、社会经济概况 (1)二、水情概况 (1)第二章水利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 (9)一、“十三五”水利发展成就 (9)二、水利发展现状 (14)三、存在的问题 (15)四、用水需求分析 (16)第三章“十四五”水利发展形势 (18)第四章“十四五”水利发展总体要求 (21)一、指导思想 (21)二、基本原则 (22)三、发展目标 (23)四、总体布局 (26)第五章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27)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34)一、环境影响分析 (34)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35)三、结论 (36)第七章保障措施 (37)前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国运,水济苍生,兴水治水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水资源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要素。
平凉市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水土流失易发多发、水旱灾害时有发生,虽经多年治水兴水,但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问题仍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影响着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实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扛牢上中游职责、发挥水利担当,不断补齐全市水利发展短板、夯实水利基础,在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等方面积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中共平凉市委关于制定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平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水利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规程要求,结合市情、水情实际,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平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现状水平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展望目标年为2035年。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平凉市各县(市、区)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3.07
•【字号】平政办发〔2022〕25号
•【施行日期】2022.03.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
正文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平凉市各县(市、区)2030
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按照甘肃省水利厅《关于调整白龙江引水工程平凉市受水县区用水总量指标的函》(甘水资源〔2022〕46)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配置与县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相协调,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各县(市、区)2030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指标分解下达。
各县(市、区)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水资源管控目标,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附件:平凉市各县(市、区)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doc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7日。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124XIANGCUN KEJI 2018年8月(中)平凉市灌区节水改造模式及增效途径研究陈永强(平凉市新水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甘肃平凉744000)[摘要]甘肃省平凉市在灌区节水改造中主要实施渠道衬砌和地埋低压输水管道节水工程模式。
上述两种节水改造模式的节水效果都比较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实践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建议,对今后灌区节水灌溉改造、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增产增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增效[中图分类号]S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23-124-2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土地总面积11169.7km 2,多年平均降水量534.1mm ,多年降水总量59.50亿m 3,水资源总量7.04亿m 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47亿m 3,地下水资源量0.57亿m 3,产水系数为0.12,近年来平均用水总量1.64亿m 3,水资源利用率为23.3%。
截至2017年底,平凉市设计灌溉面积4.455万hm 2,有效灌溉面积4.225万hm 2,其中农田灌溉面积3.666万hm 2,林地灌溉面积0.073万hm 2,果园灌溉面积0.485万hm 2。
近年来,平凉市紧抓国家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作的重大机遇,积极安排部署,围绕水源保证区、土地流转区、优势产业区,以果树、蔬菜、药材和林果为重点,探索试行田间智能控制措施,统筹规划建设布局,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走建设规模化、技术集成化、发展社会化、服务专业化路子,努力在灌区渠道衬砌节水改造和地埋低压输水管道节水工程建设上取得显著的成效。
1灌区节水改造模式1.1田间渠道衬砌改造节水工程模式1.1.1建设模式。
主要是对现状干支渠道进行流量监控和水情监测,部分干支斗渠进行衬砌疏通,渠道田间灌水工程进行改造、完善,重点是田间斗农渠衬砌防渗和分水口配置。
平凉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较为平缓。
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平凉市的水土保持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本文将针对平凉市的情况,设计一套全面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2.1 目标•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的侵蚀和沉淀;•保护水资源,提供可持续的供水;•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
2.2 原则•科学性原则:在施工方案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形、土壤、水资源等自然因素,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综合性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水土保持技术手段,形成一体化的施工方案;•可行性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考虑经济因素和可操作性,确保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可持续性原则:施工方案应考虑长期效益,确保其能够持续地发挥水土保持的作用。
三、施工方案3.1 植被恢复方案通过植被的恢复和种植,可以有效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具体方案如下: 1. 种植适应性强、抗旱能力好的植物,如柽柳、刺槐等; 2. 根据施工地区的地形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植被恢复措施,如实施人工草皮铺设、天然草皮种植等; 3.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植物残余物、有机肥料等,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3.2 建立水土保持设施通过建立水土保持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并保护水资源。
具体方案如下: 1. 建立坝体工程,采取防滑、防渗等措施,提高坝体的抗冲刷能力; 2. 建设沟渠工程,清理沟渠,增加排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3. 建立雨水收集设施,收集雨水并加以利用,减少径流量;4. 建设人工湿地,通过湿地处理等方式,净化水质并保护水资源。
3.3 土壤改良方案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具体方案如下: 1. 在施工前,进行土壤测试,确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 2.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料、草木灰等; 3. 在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化肥,保证农作物的养分需求; 4. 定期监测土壤的肥力状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6.16•【字号】平政办发〔2017〕67号•【施行日期】2017.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办发〔2017〕6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平凉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2017年6月14日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6月16日平凉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了切实落实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我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现根据《甘肃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3〕11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战略方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高灌溉水费收缴率,增加水管职工收入,形成水利灌溉良性运行机制,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助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综合施策。
农业水价改革与水权制度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投融资机制改革紧密衔接。
综合应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举措统筹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