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深圳全市各区人口构成
- 格式:pptx
- 大小:102.73 KB
- 文档页数:7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21.05.17•【字号】•【施行日期】2021.05.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户籍、身份证管理正文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全市常住人口情况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年5月1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在各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下,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3]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4]为17560061人。
二、人口增长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397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136088人,增长68.46%,年平均增长率为5.35%。
图1-1 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及年均增长率[5]三、户别人口全市共有家庭户[6]6424556户,集体户1062594户,家庭户人口为14480695人,集体户人口为307936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12人增加0.13人。
注释:[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汇总数据。
[2]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深圳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01-4-17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普查登记人口全市按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4.3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57.10万人,增长88.69%。
平均每年增加5.53万人,年平均增长6.34%。
二、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在普查标准时间的地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如下: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1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11.31万人,占总人口的44.42%;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3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的3.50人下降了0.87人。
四、年龄构成全市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57万人,占8.50%;15——64岁的人口为633.47万人,占90.3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万人,占1.11%。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普查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为346.41万人,占49.43%;女性为354.43万人,占50.57%;全市人口性别比为97.74(女性=100),其中特区内为110.04,特区外为91.30。
深圳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01-4-17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普查登记人口全市按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4.3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57.10万人,增长88.69%。
平均每年增加5.53万人,年平均增长6.34%。
二、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在普查标准时间的地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如下: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1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11.31万人,占总人口的44.42%;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3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的3.50人下降了0.87人。
四、年龄构成全市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57万人,占8.50%;15——64岁的人口为633.47万人,占90.3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万人,占1.11%。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普查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为346.41万人,占49.43%;女性为354.43万人,占50.57%;全市人口性别比为97.74(女性=100),其中特区内为110.04,特区外为91.30。
深圳第六次人口普査数据:常住人口1035.79万昨日从深圳市20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査新闻通报会上得悉,深圳常住人口为1035. 79万。
记者同时了解到,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査时相较,深圳1()年间增加常住人口335万人,年均人口增加3. 98%。
全市总人口1322万“深圳常住人口十年来年均增加3. 98%,低于上一个十年(1990-2000) 6. 34%的增加,但仍快于全国((). 57%)、全省(1. 90%)的平均水平。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过去十年,深圳人口仍増加较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口流入量较大。
十年来,深圳经济维持较高增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职位,吸引了大量市外人员到深圳工作和生活。
深圳常住人口中,约有798万人是非户籍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77%;二是户籍人口增加较快。
十年间,深圳采取多项办法,降低了入户门坎,加速了户籍人口增加步伐。
普査记录的户籍人口达251. ()3万人(未剔除流出市外半年以上人口),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査的121. 48万人相较,1()年共增加了13()万人,増加1. 1倍,年平均増加13万人,年平均增加7. 53%。
1035. 79万的人口数字是不是偏少?统计局负责人表示,这一数字是以201()年11月1日零时为统计时点的常住人口数据,而这一时点的全市总人口为1322万,与我市相关部门此前发布的数字相当。
性别结构男多女少“深圳男少女多的人口性别结构在十年中已悄然改变,此刻与全国一样,也是男多女少。
”统计局人士介绍。
普査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61. 40万人,占54. 20%; 女性人口为474. 39万人,占45. 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18. 34,同2000年“五普”的97. 74对比,1()年间,我市人口性别比上升了2(). 6个百分点。
同期,广东省人口性别比上升5. 2个百分点;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下降1. 5个百分点。
广东省各市人口、GDP、面积数据2一、引言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
全省拥有广州、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以及惠州、东莞等新兴工业城市。
这些城市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于广东省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广东省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以便读者了解各市的发展状况。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三、广东省各市人口数据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广东省各市的人口数据如下:广州市:1530.96万人(2019年)深圳市:1302.68万人(2019年)珠海市:198.52万人(2019年)佛山市:743.34万人(2019年)东莞市:746.45万人(2019年)惠州市:607.91万人(2019年)汕头市:500.73万人(2019年)湛江市:730.55万人(2019年)茂名市:547.83万人(2019年)肇庆市:410.15万人(2019年)揭阳市:614.84万人(2019年)韶关市:295.77万人(2019年)梅州市:438.83万人(2019年)河源市:257.63万人(2019年)阳江市:261.66万人(2019年)清远市:403.74万人(2019年)潮州市:275.45万人(2019年)汕尾市:347.65万人(2019年)云浮市:258.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省份之一,其经济实力一直备受。
而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则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广东省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广东省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
其中,广州市的人口数量最多,达到了111万人,其次是深圳市的166万人。
佛山市和东莞市的常住人口也分别达到了74万人和41万人。
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表明广东省的经济活力正在不断提升。
深圳人口与医疗床位需求一、摘要最初,我们根据深圳调查表进行分析列表,得到床位需求可由人口因素分析得到:随后建立模型,对人口因素进行假设分析:后来,建立数学模型:是预测深圳市未来十年人口增长量及结构变化、预测深圳市床位需求、深圳市各个区床位需求、深圳市某种疾病在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就医的床位需求;最后进行模型评价。
二、建模分析深圳市是外来人口大市,分析深圳市近十年常住人口、非常住人口(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文件标注“非常住人口近似等于流动人口”,因此本文将户籍人口近似认为常住人口,非户籍人口近似认为非常住人口)变化特征就要查阅深圳市近十年人口变化统计数据,通过查阅并绘制折线图如下:图人口折线图通过上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深圳市近十年常住人口和非常住人口都呈正增长趋势,特别是非常住人口增长飞速。
2001年,深圳非常住人口为592万人,到2010年深圳市非常住人口达到596万,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增长幅度,同时,常住人口绝对数也远远低于非常住人口数。
通过分析近十年深圳市人口变化特征,归纳深圳市人口增长函数,进而预测深圳市未来十年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结构。
而床位的需求受总人口、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总人口可以由人口增长模型预测,而所谓的人口结构就是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通过历年数据发现,老年人群是各种疾病相对高发人群,老年人口的比重严重影响着医疗需求。
因此可以人口总数和老年人口预测深圳市床位需求总量。
而各区的深圳各区床位需求又可以通过各区人口因素分析得到。
三、模型假设(1)深圳市各区人口体质相同,即同一年度各区患病率相同,且各区相对封闭,本区人口不会外出跨区就医。
(2)人口数随时间变化是连续的,而且充分光滑。
(3)青年、中年人群发病率相同,老年(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相同。
(4)深圳市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长,少年人口比例逐年降低,且老年人口呈正比例增长,少年人口呈正比例减低。
(5)所有患病人口均需住院治疗,且没人每年平均需要5天的入院治疗时间,所有医院床位没有空置的时候。
第9期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3年4月18日深圳市福田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二○一三年四月十五日2012年福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求和谐,倡法治、促改革,优环境、优服务”的工作方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辖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实现“首善之区、幸福福田”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下同)2374.24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9.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79亿元,增长50.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49亿元,增长4.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86.96亿元,增长9.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5.7%。
三次产业结构为0.03:7.86:92.11。
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84.91亿元,增长10.8%,占本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3%,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迅速,分别实现增加值919.74亿元和1639.55亿元,增长10.8%和10.5%。
CBD 和环CBD 高端产业带作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实现增加值1538.5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4.8%。
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分别实现增加值198.10亿元和168.57亿元,增长13.0%和11.0%。
图1 2008-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500100015002000250020082009201020112012亿元024681012%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30.18亿元/平方公里,增长9.0%;税收地均集约度为8.33亿元/平方公里,增长0.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2.38平方米,下降8.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6.91吨,下降9.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273千瓦时(按供电量计算),下降5.9%。
2020深圳10区最新常住⼈⼝⼀览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东省副省级市,地处中国华南地区、⼴东南部、珠江⼝东岸,东临⼤亚湾和⼤鹏湾,西濒珠江⼝和伶仃洋,总⾯积1997.47平⽅千⽶,全市下辖9个区,2020年最新常住⼈⼝1343.88万⼈,最新户籍⼈⼝494.78万⼈。
深圳福⽥区⾪属于⼴东省深圳市,是深圳市中⼼城区,福⽥区总⾯积78.8平⽅公⾥,主要由中⼼城区和深南⼤道两侧带状经济开发区域及部分丘陵、⼭地、海滩组成,福⽥区下辖10个街道,2020年最新常住⼈⼝166.29万⼈,最新户籍⼈⼝107.08万⼈。
福⽥区罗湖区⾪属于⼴东省深圳市,是深圳市的中⼼城区之⼀,位于深圳市东部,总⾯积78.75平⽅公⾥,罗湖区辖10个街道,2020年最新常住⼈⼝105.66万⼈,最新户籍⼈⼝61.72万⼈。
罗湖区南⼭区,⾪属于⼴东省深圳市,位于深圳市中西部,辖区⼟地⾯积187.47平⽅千⽶,海岸线长43.7千⽶,下辖8个街道,2020年最新常住⼈⼝154.58万⼈,最新户籍⼈⼝98万⼈。
南⼭区盐⽥区,⼴东省深圳市辖区,位于深圳市经济特区东部,距市中⼼12公⾥,辖区⾯积74.99平⽅公⾥,共辖4个街道,2020年最新常住⼈⼝24.36万⼈,最新户籍⼈⼝7.99万⼈。
盐⽥区宝安区,深圳市下辖区,地处⼴东省深圳市西部,西临珠江⼝,是粤港澳地区的核⼼地带,总⾯积396.64平⽅千⽶,下辖10个街道,2020年最新常住⼈⼝334.28万⼈,最新户籍⼈⼝65.1万⼈。
宝安区龙岗区位于⼴东省深圳市东北部。
东临⼤亚湾与坪⼭区、惠州市相邻,西接龙华区,辖区总⾯积388.21平⽅公⾥,辖11个街道,共111个社区,2020年最新常住⼈⼝250.86万⼈,最新户籍⼈⼝83.8万⼈。
龙岗区龙华区,⾪属于⼴东省深圳市,位于深圳地理中⼼和城市发展中轴,毗邻“六区⼀市”,总⾯积175.6平⽅千⽶,下辖6个街道,2020年最新常住⼈⼝170.63万⼈,最新户籍⼈⼝40.9万⼈。
广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广东省统计局2011-05-10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任务。
现将我省这次普查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1043031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6420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883132人,增长20.69%。
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27747417户,家庭户人口为8868172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9人减少0.49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4397408人,占52.15%;女性人口为49905724人,占47.8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82上升为109.00。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618241人,占16.89%;15-64岁人口为79645606人,占76.36%;65岁及以上人口为7039285人,占6.7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2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5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2239726人,占98.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63406人,占1.98%。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56725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780682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475992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394431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人口红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作者:黄颖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05期摘要:本文利用深圳市盐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分析深圳市盐田区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及特点,分析形成“人口红利”的主要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期最大化地利用“人口红利”,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人口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我区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及特点1.1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供给充裕“六普”数据显示,盐田区常住人口为20.9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10年间增加5.70万人,增长了37.4%,平均每年增加5704人,年均增长3.2%。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33万人,占总人口的11.1%,15-64岁人口为18.19万人,占总人口的86.9%,65岁及以上人口为0.42万人,占总人口的2.0%。
十年来各年龄组的人口数量都呈现增长态势。
与“五普”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迅猛,增长了152.4%,0-14岁组人口增长了98.2%,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十年来增加了30.9%,年均增长2.7%(详见下表)。
1.2人口年龄结构呈“两头窄中间宽”的纺锤状格局,表明我区人口年龄结构仍然享有“人口红利期”优势从我区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2)可以看出,2010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典型的“两头窄中间宽”的纺锤状格局,常住人口红利水平(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86.9%,虽然较“五普”时期红利水平下降了4.3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丰富人口红利水平之上。
劳动年龄人口中,17—48岁人口最为密集,为16.3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8.0%,比“五普”增加3.18万人,增长24.2%,表明我区劳动人口以青壮年居多,劳动力供给较充裕。
0-14岁的少年儿童及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很低、负担较轻,说明盐田区人口年龄结构仍然享有“人口红利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