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比较全面的气候分析资料

深圳市比较全面的气候分析资料

深圳市比较全面的气候分析资料
深圳市比较全面的气候分析资料

第1章深圳市气候特征和主要灾害性天气

孙晓玲李辉

深圳濒临南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陆域位置为东经113°45′44″~114°37′21″,北纬22°26′59″~22°51′49″。全市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呈东西狭长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和阶地丘陵。东南部的大鹏、葵涌主要为低山;中部和西北部主要为丘陵,也有500米以上的低山突起,山间有较大片冲击平原;西南部主要为较大片的滨海冲击平原,平原占陆地面积的22.1%。海岸线长257.96公里,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

1.1 深圳市气候特征

深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夏季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和。受季风的影响,深圳旱涝季节明显:4~9月为雨季,主要受锋面低槽、热带气旋和季风低压影响,盛行偏东南风,湿热多雨;其它时间为旱季,主要受中高纬度西风带天气系统影响,盛行偏东北风,干燥少雨。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深圳城市发展的影响,深圳气候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强度加大,日照减少、湿度下降、能见度降低的趋势。

深圳市年平均气温22.5℃,东北部气温较低,特区内和西部气温较高,东南部居中。一年中,以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4.9℃,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6℃。根据深圳国家标准气象站50多年观测记录,极端最高气温为38.7℃(1980年7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0.2℃(1957年2月11日)。建立经济特区以后,气温逐渐增高,1980年以后的平均气温比1980年以前提高0.9℃,增幅超过1.0℃的月份有1、10、11月,其中10月增幅最大,达到1.5℃,而5月气温变化较小,为0.3℃。深圳年平均日较差为7.1℃,秋、冬季日较差大于春、夏季,各月中12月份平均日较差最大,6月份最小,日较差极端最大值为18.3℃,出现在1973年12月31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等原因,夜间气温增加明显,致使日较差明

显减小,减幅达0.9℃。

深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5毫米,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2300毫米,西北部地区只有1300-1500毫米。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为2747毫米(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毫米(1963年)。全年雨量有84%出现在4~9月(汛期),其中48%分布在7~9月(后汛期),后汛期平均雨量达946毫米,主要由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热带低压等热带天气系统造成;4~6月(前汛期)平均雨量为709毫米,主要由冷空气和热带暖湿气流共同作用造成。一年中各月雨量变化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毫米,最少是1月,只有30毫米。历年中雨量最多的月份出现在2008年6月,1~19日就达951.4毫米。深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5天,最多的年份184天(1975年),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1963年)。

深圳市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年太阳总辐射为4617.9MJ·m2,从全省太阳总辐射分布来看,深圳属丰富地区,比粤北地区多600MJ·m-2。全年有6个月太阳总辐射在400MJ·m-2以上,其中7月份最大,高达486.5MJ·m-2;有5个月太阳总辐射在300~400MJ·m-2之间;只有2月份太阳总辐射在300MJ·m-2以下。深圳市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34小时,其中7月份日照时数最多,2月份最少。年日照百分率为54%,下半年日照百分率较高,均大于43%,上半年在28~43%之间,4月份最低,仅28%。从日照时数年际变化看,八十年代以后和以前相比,日照时数明显减少,1980年以前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6小时,1980年以后只有1860小时,相差346小时。

深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最大达82%(1975年),最小为70%(2005年),一年中3~8月平均相对湿度可达80~82%,12月湿度最小,为67%。极端最低相对湿度为4%(1959年1月16日)。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湿度显著下降,平均相对湿度由1953~1985年的79%下降到1986~2001年的75%,平均减少了4%。同时,深圳的平均能见度也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八十年代平均能见度为19.4公里,九十年代下降到15.1公里,2000年后更下降到12.9公里。

深圳市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其中一、四季度平均风速最大,各月均达2.8~3.0米/秒,盛夏平均风速最小,7~8月只有2.1~2.2米/秒。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次多风向为东北。各季节盛行风随季节交替变化,9月~次年2月以东北偏北~东北风为主,其中10月~次年1月份频率可达20%以上;3~6月盛行东南偏东~东风,其中3~5月频率达20%以上;7~8月多为西南风和偏东风,但频率均小于13%。

1.2 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

深圳是灾害性天气多发区,一年四季都存在不同的气象灾害。由于不同季节影响我市的天气系统不同,每个季节的多发气象灾害并不相同。

春季:常有低温阴雨、强对流、春旱、大雾等,少数年份还可能出现寒潮天气。

夏季:受锋面低槽、热带气旋、季风云团等天气系统的影响,高温酷热、暴雨、雷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

秋季:尽管多秋高气爽的晴好天气,是旅游度假的最好季节,但由于雨水少,蒸发大,常有秋旱发生,一些年份还可能出现台风和寒潮天气。

冬季:雨水稀少,大多数年份都会出现秋冬连旱,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寒潮、低温也是这个季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深圳市1~12月份气象灾害情况表

1.2.1 热带气旋

1.基本概况

深圳每年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带气旋影响,是造成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热带气旋造成的大风、暴雨和风暴潮,通常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害,但是另一方面热带气旋影响过程中充沛的降雨又能为旱情的缓解起积极作用。热带气旋与深圳市后汛期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我市重要的降水来源之一,一般来说影响深圳市的热带气旋次数越多,后汛期降雨量也越大。据统计,1952~2006年,热带气旋影响深圳5次以上的20年中,每年7~

10月总降雨量90%超过1000毫米。热带气旋影响深圳两次以下的7年中,当年7~10月的总雨量80%少于1000毫米。

按照下表中热带气旋影响程度的标准来统计,1952~2006年,共有239个台风影响我市,其中造成严重影响的有80个,平均每年有4.4个台风影响我市,有1.5个严重影响。

2.热带气旋的年分布

据资料统计,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包括热带气旋外围环流和台风槽)平均每年约4.4次。1964年最多,达9次,1968年最少,只有1次。在深圳范围内登陆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为0.2~0.3次,其中1964年和1979年分别有2次登陆。影响深圳最早的热带气旋出现在4月19日(2008年),最迟在12月2日(1974年)。

3.热带气旋的月分布

对深圳市有影响的热带气旋均出现在4~12月,其中7~9月为集中期,有台风季节之称。据1952~2006年的资料统计,7~9月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共188次,占全年的78.7%。其中8月份最多,有67次,占28%;7、9月份分别为66、55次,各占27.6%和23%。1980年7月份、1995年8月份各有4次热带气旋影响深圳。登陆深圳的热带气旋与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走势基本一致,都是呈倒“V”形变化。7~9月是热带气旋登陆的高峰期,共有10次登陆,占全年登陆深圳热带气旋的83%。其中8月和9月各登陆4次;7月和10月各登陆2次。最早登陆深圳的热带气旋为7月16日(1957年),最迟为10月13日(1964年、1993年)。

影响和登陆深圳热带气旋概况表(1952~2006)

4.历史个例“杜鹃”

2003年第13号台风“杜鹃”(Dujuan)于9月2日在大鹏半岛二次登陆,登陆后自东向西横扫深圳,造成严重影响,带来多方面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导致21人死亡,20人重伤,78人轻伤,1人失踪;宝安、龙岗出现较大面积的停电;由于正值涨潮期,部分路段出现较严重的积水;特区内被吹倒树木6000多株,广深高速公路两侧出现了大范围的树木倒伏、折断,大量路标被毁;特区外部分房屋和在建房屋出现险情。

1.2.2 暴雨

1.基本概况

深圳每年平均暴雨降水量达到836.3毫米,占全年平均雨量的43%,最多的年份为1690.6毫米(2001年),最少的年份是66.8毫米(1963年)。深圳的汛期分为两个阶段,4~6月称为前汛期,主要由西风带系统的锋面活动或低空急流影响而造成暴雨,7~9月称为后汛期,主要由热带天气系统造成暴雨。其中前汛期暴雨量占年平均雨量的16%,后汛期占23%。可见,后汛期热带天气系统所造成的暴雨尤为显著。

2.暴雨日数的月分布

从1953~2006年,深圳共出现暴雨日数500天,年平均暴雨日有9.3天,其中2001年高达18天,最少的是1963年,只有1天。全年各月份均有可能出现暴雨,其中最多出现在8月,平均暴雨日数有1.9天,其次为7月,平均暴雨日数1.7天,其后依次为5、9、4月;大暴雨最多出现在7、9月,其后依次为8、6、5、10月;特大暴雨共出现9次,其中8月出现3次,5月出现2次、4、6、7、10月各出现1次。

3.暴雨的初终日期

深圳的暴雨平均初日在4月27日,但年际差异较大,最早的暴雨日出现在2000年1月

24日,而最晚的暴雨日出现在1988年7月19日;平均终结日在9月30日,最早终结日是1963年7月18日,最晚出现在1988年12月30日。

4.暴雨的地区分布

深圳的东南部为暴雨多发区,一方面该地区有七座600~900多米的山峰,环绕于大鹏湾的四周,呈向南开的喇叭口地形。夏季盛行偏南气流,这种地形能迫使暖湿的偏南气流抬升,使降水加强。另一方面,夏季主要的降水天气系统(如热带气旋、东风波等)大多数自东向西移动,两方面相互作用造成较大降水。

5.暴雨强度

国家气候观象台记录:深圳的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2000年4月14日,日降雨量344.0毫米。任意24小时最大降雨量出现在1966年6月12日6时~13日6时,达353.4毫米,当日1小时最大雨量为99.4毫米,10分钟最大降雨量发生在1959年6月27日13时9~19分,为30.9毫米。

区域自动气象站记录:最大日降雨量出现在2008年6月13日,光明塘家村记录到498毫米,同时最大滑动小时雨量18时38分至19时38分,达104.2毫米/小时,最大整点小时雨量出现在2003年5月5日,大鹏记录到100.7毫米/小时。

6.历史个例

(1)“8.20”暴雨

受南海西南季风云团影响,2005年8月19~20日深圳连续出现暴雨和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20日有20个自动站雨量大于200毫米,5个站大于250毫米,全市最大雨量出现在龙华,达304毫米。20日早晨7~11时各自动站先后出现雨强达25毫米/小时的降水,其中宝安、布吉、龙岗、龙华、观澜、南山等地先后出现35~50毫米/小时的强降水,9~10时龙华1小时雨量高达71毫米,为近年少见。

8.20大暴雨造成全市死亡8人,100多个路段严重积水,30多个街道和社区出现内涝,较严重的有宝安西乡、福永等近海片区,南山塘朗、福光片区,积水最深达2米。60多个边坡出现滑坡险情,30多间房屋倒塌,2000多亩农作物受淹,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8.20大暴雨使深圳水库超警戒水位0.27米,于20日13:00至21日3:15实施排洪,共排洪500万立方米,另有14座水库也实施了排洪。

(2)“4.13”暴雨

2000年4月13日20时至14日20时,受高低空西南急流、切变线和地面锋面的共同影

响,深圳市出现了特大暴雨,市气象台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记录到历史上最大日雨量344毫米。市气象台依次发布了黄色、红色和黑色暴雨信号。由于暴雨来势凶猛,雨量历史罕见,给深圳市带来较严重的灾情,数十处低洼地区受淹,十多条交通干道不同程度水浸,造成近十条公共大巴线路停运,全市交通大堵塞,半数以上的航班出现延误。暴雨造成房屋倒塌、山洪暴发、山体滑坡,致使6人死亡,5人失踪。

a、降水时段集中。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4日03~09时,市区的梅林、罗湖两测站分别记录到250毫米和237毫米雨量,坪山、龙华分别为215毫米和135毫米。

b、降水强度非常大,为历史罕见。14日05时市区所有自动站雨强均超过每小时50毫米,其中口岸自动站雨强达每小时70毫米,为本次特大暴雨的最大雨强。14日08时东北部的坑梓、坪山雨强分别达每小时69毫米和68毫米。

1.2.3 高温

1.基本概况

1952~2006年深圳共有43年出现高温天气,高温日数157天,年平均为2.9天,其中80年代以前有11年未出现高温天气。最早高温日出现在是1977年的5月20日,最迟出现在2005年的10月2日。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80年7月10日。

2.高温的月分布

深圳高温天气均出现在5~10月,主要集中在7~9月,期间共出现高温日数136天,占总日数的87%。

3.连续高温过程

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称为一个高温过程:持续3~5天为短过程,6~9天为中过程,10天以上为长过程。根据以上规定,深圳市自1952年以来共出现高温天气过程9次,都属于短过程,全部出现在八十年代以后,其中九十年代以后就占了7次,最长连续时间5天,分别出现在1998年7月31日~8月4日、2003年7月13~17日。

4.历史个例

2004年6月29日~7月2日,受西太平洋台风“蒲公英”的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深圳出现连续高温天气,7月1日的最高气温达37.5℃,导致用电量和负荷大幅上升,造成部分低压配电线路故障和停电。

1.2.4 寒冷

深圳虽濒临南海,纬度较低,但冬半年来自极地的强大冷空气也会影响到深圳,造成深圳气温剧烈下降,甚至伴有大风、凝霜等天气现象,形成寒潮过程。

1.基本概况

冬半年北方冷空气活跃,但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会给深圳带来寒冷天气,通常冷空气的强度要达到强冷空气或寒潮,才能给深圳造成寒冷天气。强冷空气指: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出现:a、日平均气温在冷空气到达后一天内急剧下降8℃以上,或两天内日平均气温急剧下降10℃以上,但过程最低气温未能降至5℃或以下。b、日平均气温在冷空气到达后一天内下降6.0~7.9℃,或两天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0~9.9℃,同时过程最低气温降至7℃或以下。寒潮指:受大范围冷空气侵袭,致使日平均气温在冷空气到达后一天内急剧下降8℃以上,或两天内日平均气温急剧下降10℃以上,同时过程最低气温降至5℃或以下。

影响深圳的寒潮集中在12月至翌年2月,其中又较多集中于隆冬的1月份,约占全年寒潮活动次数的52%。强冷空气入侵深圳的机会比寒潮多,1952~2006年共出现近100次,比寒潮偏多4倍,年平均1~2次,出现机会集中于12月至翌年3月。

2.季节分布

影响深圳的强冷空气平均初日在1月上旬,平均终日在3月上旬,平均活动期为2~3个月。1981年冬季冷得最早,结束得又最迟,强冷空气提前在10月23日就入侵深圳,最后一次强冷空气又迟至5月3日影响深圳。1969~1970年的冬季强冷空气入侵次数最多,达6次。

寒潮入侵的平均日期为1月底,平均终日在2月初,寒潮活动时间约1周。深圳最早的寒潮出现在12月2日(1952年),最晚的迟至2月24日(1974年)。

3.影响天气

(1)降温

气温骤降是人们对寒冷天气最直接的感觉。通常,强冷空气(寒潮)来临前,天气会异常暖和,似乎进入初夏时节。所以,在强冷空气(寒潮)影响的前后2天,大有隔天转季之

感。

(2)霜、冰

强冷空气(寒潮)影响深圳,会带来霜、冰等天气灾害。深圳霜、冰的出现与冷空气活动的关系远不如北方那样紧密。它往往在一次冷空气入侵后,冷空气又不断补充,天空放晴,夜间辐射降温加剧的情况下产生。据统计,1952~2006年深圳共有16年出现霜冻40天,分别在布吉、横岗、龙岗等局部地区观测到霜冻。1986年2月28日晚小梧桐出现冰冻,很多人连夜开车上山观看在深圳难得一见的天气现象。

(3)低温

低温是指日极端最低温度≤5℃的天气。1952~2006年深圳共有40年出现低温天气,低温日数为174天,年平均为3.3天。其中80年代后有14年未出现低温天气。低温天气全部出现在秋冬季,集中出现在1~2月。深圳极端最低气温为0.2℃(出现于1957年2月11日),是在一次强冷空气过后,北方又有冷空气补充,下半夜天气转晴剧烈辐射降温造成的。

(4)大风

每当强冷空气(寒潮)入侵时,由于气压梯度增大,有时会伴随出现大风(大于或等于8级)。深圳受寒潮影响而出现的大风分别是在1965年12月16日和17日、1966年2月23日以及1991年12月28日。

4.低温阴雨

在每年2~3月,出现日平均气温≤12℃的天数连续≥3天,或日平均气温≤15℃,每日日照时数≤2小时的天数连续≥7天,称为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低温阴雨主要不利早稻播种,导致烂秧、死苗,贻误农时。1953~2006年深圳共出现64次低温阴雨过程,年平均6.1天,其中88%出现在2月,最迟的出现在1970年3月16~18日,有14年无低温阴雨出现,占26%。

5.“倒春寒”天气

凡于3月10日以后出现的低温阴雨天气称为“倒春寒”天气。深圳的“倒春寒”天气出现机率很小,1953~2006年只出现过4次,分别是1963年3月13~15日、1970年3月16~18日、1985年3月12~15日、1996年3月10~12日。

6.历史个例

受拉妮娜和异常环流影响,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一场异常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自1月24日~2月15日,深圳出现持续长达23天的阴雨寒冷天气过程。1月24日至2月2日连续10天无日照,阴雨连绵;2月3~15日虽偶有阳光,但阴冷天气依然居多,最低气温持续

低于10℃。有17天出现了降雨,累计降水量75.7毫米。市气象台发布的寒冷预警信号也持续了23天,其中1月30~31日、2月2~3日和11~12日还将寒冷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本次阴冷天气持续时间之长、平均气温之低、阴雨天气之多为有气象记录55年来所罕见。

1.2.5 大雾

1.基本概况

雾,通常又称为大雾,是指悬浮在近地面空气层中的大量小水滴、小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现象。大雾天气是深圳冬、春季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交通航运、供电系统和市民的身体健康等有危害。

1953~2006年深圳共出现大雾230天,年平均大雾日数约4.3天。深圳年大雾日数最多为11天,出现在1976、1980和1992年;2000、2002和2004年没有出现大雾天气。

2.月季分布

深圳的大雾天气集中出现在12月至次年4月,即在冬春季,最多出现月份为3月,最少出现月份为6、7月。

3.连续性大雾

深圳出现连续大雾的次数不多,连续的天数也不长。自1953年以来,大雾天气连续天数最长的为3天,只有2次,分别出现在1980年1月2~4日和2005年2月23~25日,连续二天的大雾天气过程有14次。

4.历史个例

2005年2月23~25日,深圳市出现了一次罕见的连续三天大雾天气过程,每天凌晨至早晨时段都出现大雾,强度呈逐日加重之势,过程最低能见度为100米。梅观高速一度关闭,深圳机场200个航班延误,16个航班取消,120急救中心接到15名行人求助。

1.2.6 灰霾

1.基本概况

灰霾指的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地处南海之滨的深圳原本没有灰霾天气,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污染也日趋严重。根据深圳市观测记录,60年代以前深圳市无灰霾记录,在60年代的10年里,仅有3天出现霾,80年代后灰霾现象开始增多,90年代灰霾现象剧增,整个90年代

霾日数为773天,2000~2006年高达871天。历史上全年霾日超过100天的有6年,分别为1996年、1999年、2003年~2007年,全部出现在90年代以后,2007年灰霾日数高达227天,为历史最高纪录。

2.时间分布

深圳市的灰霾天气多出现于秋冬季节,也就是1月、10月、11月和12月。其中12月是高值区,约占全年出现灰霾总天数的20%左右,其次是1月和11月,约占全年出现灰霾总天数的15%左右,6月和7月为出现灰霾天数的低值期,2、3、4、8月为出现灰霾的次低值区。

3.造成影响

灰霾直接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安全;其次还可引起雷电频发,对电子通讯设备和人身安全危害增大;第三容易使供电系统污闪事故多;第四还会造成呼吸系统患病率高、佝偻病高发、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第五若进一步严重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

4.历史个例

2007年12月4~7日连续4天出现明显的灰霾,大气能见度大多在4公里以下,由于整层大气持续维持微弱的偏北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深圳的空气污染指数(API)破纪录地连续4天超过100,达到轻微污染的级别,虽然全市平均空气污染指数最大是126,还达不到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但却是05年以来最严重的。

1.2.7 大风

1.基本概况

大风指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17.2 m/s)的风。深圳年平均大风日数有5.9天,7~8

月出现次数最多,年平均各为1.0天,1~4月出现几率最小,均小于0.3天。历年中,深圳记录到的平均最大风速为34m/s,阵风超过40m/s。造成深圳市大风的因素主要有:台风、西南季风、东北季风和强对流,以下主要介绍由东北季风和强对流系统引起的短时大风。

2.影响天气

(1)东北季风

每当强冷空气(寒潮)入侵时,由于气压梯度增大,有时会伴随出现大风(大于或等于8级)。深圳受寒潮影响而出现的大风分别是在1965年12月16和17日、1966年2月23日以及1991年12月28日。

(2)短时雷雨大风

据市气象台观测资料分析,1953~2006年深圳市共出现短时雷雨大风100次,年平均1.9次,54年中有13年未记录到雷雨大风天气。最早雷雨大风出现在1980年2月26日,最迟出现在1993年11月5日。除1月和12月外,其它各月均有可能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天气,但主要集中在7~8月,占全部次数的50%以上。

3.历史个例

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2007年5月18日傍晚开始全市先后出现强雷雨和短时大风天气,宝安区的福永街道107国道旁的博皇集团福永国际家具博览中心受到短时大风的影响,引起天棚坍塌,造成1死5伤。16~18时全市除盐田、龙岗南部外大部分地区出现20~45毫米的降水,蛇口、西丽、龙华雨量超过50毫米,全市最大为龙华站72毫米。西部大部地区小时雨量超过20毫米,最大雨强在龙华站57.1毫米。雷雨时伴有短时大风,龙岗、坪山、坪地平均风达到5~6级,瞬时阵风8~9级,超过8级阵风的站点有福田、龙岗、坪山、大鹏,最大为坪山23.7米/秒(9级),而离博皇家私城较近距离的福永自动气象站只有12.7米/秒(6级),机场自动气象站瞬时阵风为14.3米/秒(7级)。

1.2.8 冰雹

1.基本概况

据市气象台观测资料分析,1953年-2006年54年仅有6次冰雹记录,其中1983年就出现了3次冰雹。全年仅有3、4、8、9月出现了冰雹,其中3月份出现冰雹的概率最大,6次中就有3次出现在3月份。

2.历史个例

2004年8月11日,罗湖、布吉等部分地区出现冰雹,大的如鸡蛋,砸坏一些车窗玻璃。

1.2.9 雷电

雷电是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发生放电和雷声的天气现象,它常伴有大风、暴雨、冰雹甚至龙卷,是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1.基本概况

1953~2006年深圳雷暴日总数为3691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8.4天,按照我国的标准深圳属于雷暴多发区。深圳雷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最大年为103天(出现在1973年),而最少年仅为47天(出现在1991年)。

2.时间分布

深圳全年各月均有可能出现雷暴,但主要集中在4~9月,累计平均雷暴日数为63.1天,约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92%。12月出现次数最少,54年中仅2002年出现1次,其次是11月和1月。8月份出现次数最多,为14.4天,其次是6月。深圳平均初雷日为3月6日,最早初雷日为1月2日,最晚初雷日为4月10日;平均终雷日为10月14日,最早终雷日为9月4日,最晚终雷日为12月20日。

3.密度分布

据1997~2006年雷电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深圳的年平均雷电密度地理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内陆多、沿海少;珠江口多、大鹏湾少;山地多、平地少。强雷电密度区主要分布在深圳的西部,较强雷电密度区主要分布在深圳中部(含特区大部)。

等级标准区域分布

强雷电密度区平均雷电密度为≥12个/年·km2 主要分布在西部,包括公明、光明、福永、西乡、石岩、观谰、松岗、沙井,面积约为 500km2,占全市面积约25%。其中西部凤凰山、公明、观谰平均雷电密度为≥16个/年·km2,为深圳雷电密度最强的区域,是全市平均雷电密度的2倍以上。

较强雷电密度区平均雷电密度为8~12个/年·km2 主要分布在我市中部,包括南山、福田、罗湖、龙岗、布吉、平湖、坪地、坪山,面积约为790 km2,约占全市面积39%。

一般雷电密度区平均雷电密度为4~8个/年·km2 主要分布在我市东北部,包括盐田、横岗、龙岗、坑梓、葵涌东部、大鹏、南澳(除七娘山)等,面积约为730 km2 ,约占全市面积36%。

4.深圳雷电灾害特征

(1)深圳的建筑物以高层为主,建筑物遭雷击的几率随着高大建筑物的增多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而增加,但由于近年来深圳在防护建筑物直击雷和侧击雷设计上比较完善,所以

直接雷击灾害并无明显增加趋势。

(2)由于深圳城市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办公自动化和家庭电气化的广泛应用,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产生的二次雷击使得大量微电子设备遭受损失十分严重。

(3)强弱电综合布线设计未全面考虑防雷措施,施工时未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造成防雷的先天不足,雷电波沿线路侵入而损坏电子电气设备现象较为普遍。

(4)防雷产品民用化程度不够,民用设备、电器的防雷措施欠缺,安装使用规范不健全,也是造成雷击隐患存在的原因。

1.2.10 干旱

干旱是深圳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虽然深圳雨量充沛、雨季时间长,但受季风气候影响,各个季节均有可能出现干旱,旱季有经常性的干旱,雨季有间歇性干旱。对农业生产来说,危害较大的是春旱和秋旱,按照影响程度,春旱要比秋旱严重得多,特别是出现冬春连旱甚至秋冬春连旱。

1.基本概况

据1952~2006年资料统计,深圳共出现干旱137次,出现干旱的总天数为9796天,年平均达178天,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干旱发生。依据干旱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春旱、夏旱、秋旱、秋冬连旱、冬春连旱和秋冬春连旱,时间最长的是秋冬春连旱,年平均连旱日数达50天,夏旱最短,年平均日数只有6天。从每年发生的概率来看,春旱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可达76%。冬春连旱次之,为42%。以连旱天数≥120天为严重旱情指标,深圳自1952年以来共出现30次,发生频率达到55%。

2.春旱

深圳春旱的年平均天数为28天,最长的可达59天,最短的为25天,1952~2006年共有33年出现了42次春旱,其中有9个年份出现了2次旱情,旱情最为严重的是2003年,前后出现两次共计88天的旱情。若以连旱日数≥60天、30~59天和短于30天作为评定春旱年景重、中、轻三个等级的指标,并以连旱日数不足25天作为无春旱标准,则严重春旱年还没有出现过,最长的连续春旱出现在1956年和1989年,连旱日数为59天,中等春旱年30次,占54.5%,轻春旱年3次,占5.5%。

3.秋旱

深圳秋旱的年平均天数为8天,程度比较轻。1952~2006年共出现10次秋旱,旱期最长的

为58天,最短仅为30天。60年代到70年代初是秋旱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期,共发生6次秋旱,其余为50年代1次,80年代1次,90年代2次。

深圳发生单纯秋旱的概率不太高,约为18.2%。以连旱天数≥30天、40天、50天分别作为轻、中、重秋旱年景的评定指标,重秋旱年3次,占5.5%;中等秋旱年4次,占7.3%,轻秋旱年3次,占5.5%,无秋旱年37次,占81.7%。最为严重的秋旱发生在1954年、1963年和1991年。

4.连旱

深圳发生于不同季节连续干旱的概率较高,主要有秋冬连旱、冬春连旱和秋冬春连旱。连旱持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对工农业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比较大。

在连旱中,发生概率最高的要数冬春连旱和秋冬连旱,1952~2006年分别发生23次和22次,发生频率分别为42%和40%,秋冬春连旱发生17次,发生频率为31%。

从平均干旱天数来看,最长的是秋冬春连旱,最长连旱日数达238天,最短也有98天。秋冬连旱和冬春连旱的年平均日数也不短,分别为35天和40天,最长的秋冬连旱天数为143天,发生在1990年,最长的冬春连旱则发生在1981年,旱期长达147天。

若以连旱天数≥120天、90~119天、60~89天作为划分重、中、轻年景的评定指标,自1952年以来属于严重年景的有28年,其中秋冬春连旱有16年,平均连旱天数达到164天;秋冬连旱和冬春连旱各有4年。

5.历史个例

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深圳雨量只有112.3毫米,仅为正常年雨量的23.1%,全市出现较为严重的秋冬春连旱,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宝安、龙岗部分街道实行限制供水。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及特点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高等数学部分参考答案-深圳大学

高等数学部分(下)参考答案 1. 315y x = y =1()33x y Inx =-; 4. 122c c y x x =+ ; 5. 2 y x = ; 6. A ; 7. C ; 8. A ; 9. 1 ()x f x e - =; 10. ' 2(1)24x F F e +=; 22(2)x x F e e -=-; 11. ''(1)sin y y x -=; 1 (2)sin 2 x x y e e x -=-- ; 12. 2 20d y y dt +=; 2y x =22 (1)21x y +=; (2)s =; 14. 2 75124 y x x =- ; 15. 2(1)y x =-; 16. 1.05()km ; 17. A ; 18. 2; 19. 245x y z +-=; 20. '2g g -; 21. 3 ; 22. 2(2)edx e dy ++; 23. A ; 24. B ; 25.D ; 26. A ; 27. 222111222242()(1)xy xy xy xyf x y e f xye f xy e f -+-+++; 28. 1()1x z x z x f f e dx z -++++1()1 y z y z y f f e dy z -+-+; 29. 22x y +; 30. 极大值点(9,3)--,极大值-3,极小值点(9,3),极小值3. 31. '222x y y x e -+=, 32()3 x x y c e -=+; 32. 最大值(1,0)3f ±=,最小值 (0,2)2f ±=-; 33. '2()y y f x x ; 34. (与32题同); 35. g =(5,5)-和(5,5)-; 36. 21 20 (,)x x dx f x y dy ? ?; 37. 2 a ; 38. B ; 39. D ; 40. D ; 41. A ; 42. 1 e -; 42()323ππ-; 44. (1)2e ππ+; 45. 1632 39 π-; 46. 38; 47. 51 83 π-; 48. ()F t 在(0,)+∞内单调增加; 49. 32 π; 50. 3 (2R π; 51. c a d b -; 53. π-; 54.

深圳气象资料

深圳气象资料 气象要素月平均气候值(1971-2000年) 月份月平均月平均最高月平均最低月平均降雨日数月平均月平均日照月平均日雨量0.1 日雨量50毫米日雨量100毫米气温(度) 气温(度) 气温(度) 雨量(毫米) (天) 气压(百帕) 日照时数(小时) 相对湿度(%) 0.1毫米或以上米或以上或以上 1 14.9 19.7 11.7 29.8 7.07 0.03 0.00 1017.0 147.9 71.7 2 15.5 19.7 12.7 44.1 10.07 0.00 0.00 1015.4 98.8 76.8 3 18.7 22.7 16.0 67.5 10.77 0.20 0.03 1012.9 101. 4 79.5 4 22. 5 26.3 19.9 173. 6 12.73 0.9 7 0.17 1009.5 110.2 81.0 5 25.7 29.3 23.2 238.5 15.60 1.33 0.27 1006.1 149.8 81.7 6 27.8 31.1 25.2 296.4 18.4 7 1.47 0.20 1002.9 173.6 81.8 7 28.6 32.2 25.7 339.3 17.00 1.80 0.53 1002.3 220.0 80.5 8 28.2 32.0 25.5 368.0 18.30 1.93 0.47 1002.0 188.6 81.8 9 27.2 31.2 24.3 238.2 14.83 1.13 0.37 1006.2 181.2 78.8 10 24.7 28.9 21.6 99.4 7.63 0.50 0.17 1010.8 199.5 72.4 11 20.4 25.1 17.1 37.4 5.63 0.23 0.00 1014.9 184.3 68.4 12 16.4 21.5 12.9 34.2 5.97 0.10 0.00 1017.4 178.5 67.1 年值 22.5 26.6 19.6 1966.3 144.07 9.70 2.20 1009.8 1933.8 76.8 深圳市各季的入季时间及各季平均天数、气温、雨量统计表 项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入季时间最早12 月21 日 3 月27 日9 月28 日11 月19 日 最迟 3 月6 日 5 月23 日11 月17 日 2 月28 日 平均 2 月6 日 4 月23 日10 月25 日 1 月13 日 平均季长76 天185 天80 天24 天 平均气温19.0 ℃26.7 ℃17.7 ℃14.4 ℃

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近年来,气候知识成为高考的主干。气候资料统计资料分析气候特征呈现多元化、多维度综合考查。统计资料除了传统文字、表格和和经典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外,呈现各种变式和相关综合考查:考查气温和降水特点、天气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成因及相关气候应用能力。除了考查基本气温和降水特征以外,如考查气温降水变率、时间变化(如季节)、分布概率、干湿度、雪线变化、自然带分布景观及规律、工农业城镇布局等等。以下仅以气温和降水统计变式图为例分析说明。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和降水特点 此种图最常见,是气候考查的基础和重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南北半球。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读出全年降水量。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变化及气候类型

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由此来判断气候类型。但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候特点有一定难度。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该图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变式图:图4中的a、b、c三地,12个点代表12个月,则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三、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分配(随月份) 折线图实际是点状图的一种,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起来。判读方法与判读点状图相同。图5中A、B、C、D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候类型

(完整版)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2.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3.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4.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深圳市气候特征和主要灾害性天气15页

第1章深圳市气候特征和主要灾害性天气 孙晓玲李辉 深圳濒临南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陆域位置为东经113°45′44″~114°37′21″,北纬22°26′59″~22°51′49″。全市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呈东西狭长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和阶地丘陵。东南部的大鹏、葵涌主要为低山;中部和西北部主要为丘陵,也有500米以上的低山突起,山间有较大片冲击平原;西南部主要为较大片的滨海冲击平原,平原占陆地面积的22.1%。海岸线长257.96公里,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 1.1 深圳市气候特征 深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夏季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和。受季风的影响,深圳旱涝季节明显:4~9月为雨季,主要受锋面低槽、热带气旋和季风低压影响,盛行偏东南风,湿热多雨;其它时间为旱季,主要受中高纬度西风带天气系统影响,盛行偏东北风,干燥少雨。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深圳城市发展的影响,深圳气候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强度加大,日照减少、湿度下降、能见度降低的趋势。 深圳市年平均气温22.5℃,东北部气温较低,特区内和西部气温较高,东南部居中。一年中,以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4.9℃,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6℃。根据深圳国家标准气象站50多年观测记录,极端最高气温为38.7℃(1980年7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0.2℃(1957年2月11日)。建立经济特区以后,气温逐渐增高,1980年以后的平均气温比1980年以前提高0.9℃,增幅超过1.0℃的月份有1、10、11月,其中10月增幅最大,达到1.5℃,而5月气温变化较小,为0.3℃。深圳年平均日较差为7.1℃,秋、冬季日较差大于春、夏季,各月中12月份平均日较差最大,6月份最小,日较差极端最大值为18.3℃,出现在1973年12月31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等原因,夜间气温增加明显,致使日较差明显减小,减幅达0.9℃。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学习资料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 季节性变化。(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 ①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

数学分析考研2021复旦与山东科大考研真题库

数学分析考研2021复旦与山东科大考研真题库 一、山东科技大学《603数学分析》考研真题

二、复旦大学数学系 第1部分数项级数和反常积分

第9章数项级数 一、判断题 1.若收敛,则存在.[重庆大学2003研] 【答案】错查看答案 【解析】举反例:,虽然,但是 发散. 2.若收敛,,则收敛.[南京师范大学研] 【答案】错查看答案 【解析】举反例:满足条件,而且很容易知道 但是发散,所以发散. 二、解答题 1.求级数的和.[深圳大学2006研、浙江师范大学2006研] 解: 2.讨论正项级数的敛散性.[武汉理工大学研]

解:由于,所以当a>1时收敛,当0<a<1时发散;当a=1时,由于 ,故发散. 3.证明:收敛.[东南大学研] 证明:因为所以 又因为 而收敛,故收敛. 4.讨论:,p∈R的敛散性.[上海交通大学研] 证明:因为为增数列,而为减数列,所以.从而

所以.于是当p>0时,由积分判别法知收敛,故由Weierstrass判别法知 收敛:当p=0时,因为发散,所以发散:当p<0时, 发散. 5.设级数绝对收敛,证明:级数收敛.[上海理工大学研] 证明:因为绝对收敛,所以.从而存在N>0,使得当n>N 时,有,则有 ,故由比较判别法知级数收敛. 6.求.[中山大学2007研] 解:由于,所以绝对收敛. 7.设,且有,证明: 收敛.[大连理工大学研] 证明:因为,所以对任意的ε,存在N,当n>N时,有

, 即 取ε充分小,使得,即.因为,所以单调递减,且 现在证明.因为,即则 . 所以对任意的ε,存在N,当n>N时,有.对任意的0<c-ε<r,有 所以存在N,当n>N时,,则 因此 ,

2011年深圳市气候公报(完整版)

深圳市气候公报SHENZHEN CLIMATE BULLETIN 2011年 深圳市气象局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SHENZHEN MUNICIPALITY

目录 1 概述........................................................................................................................... - 2 - 2 主要气候特征 ........................................................................................................... - 3 - 2.1局地暴雨多,龙舟水偏重 (3) 2.2海上台风强,影响我市轻 (3) 2.3冬季北风强,一月冷彻骨 (4) 2.4盛夏逢酷暑,大运战高温 (5) 2.5冬春遇重旱,雨水难觅踪 (5) 2.6春季大雾浓,大鹏湾尤重 (6) 2.7雷暴天数少,闪电强度弱 (6) 2.8霾日数减少,能见度转好 (6) 3 气候要素状况 ........................................................................................................... - 8 - 3.1平均气温偏低 (8) 3.2年降水量偏少 (9) 3.3日照时数偏多 (10) 3.4相对湿度偏低 (10) 3.5平均风力偏弱 (11) 4 天气影响事件 ......................................................................................................... - 13 - 4.1冷空气 (13) 4.2暴雨 (13) 4.3雷暴 (13) 4.4高温 (14) 4.5热带气旋 (14) 4.6霾 (15) 5 2012年气候趋势展望.............................................................................................. - 1 6 - 6 附录......................................................................................................................... - 1 7 - 6.12011年深圳气象要素统计表 (17) 6.2资料来源和统计说明 (19) - 1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一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在特征上的差异

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判断其类型。 4、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随高度增加垂直变化明显。5.气候类型判断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三步走: A.依据气温的季节分布特点判断南北半球 B.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 C.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6、气候类型特例 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国气候习题资料讲解

中国气候习题

中国气候习题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3题。 1. 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A.横断山脉 B.秦岭 C.天山 D.台湾山脉 2. 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降水 B.气温 C.光照 D.地势 3. 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减少 B.气温升高 C.风力增强 D.地壳运动

在台湾学界,迁徙的紫斑蝶以及它们聚集越冬的山谷称之为“紫蝶幽谷”现象。读下图,完成4~6题。 4.“紫蝶幽谷”均分布在 A.南部沿海地区 B.山脉南段两侧的低海拔地 区 C.高山峡谷地区 D.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暖区 5.紫斑蝶选择山谷越冬,主要是该地 A. 降水丰富 B.人烟稀少 C. 背风温暖 D.花蜜充足 6.紫斑蝶北返时间最可能在于 A.1月下旬 B. 9月中旬 C.5月下旬 D. 3月中旬 茶树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我国茶树种植面积广大,下图为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读图,回答7~9 题。 7. 我国四大茶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是

A. 一月均温在0℃以上 B.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C. 地形类型为丘陵 D.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8. 我国自古以来就通过“茶马古道”将西南茶区的茶叶运往高寒的青藏地区,“茶马古道”兴盛的主导因素是 A. 政策 B.交通 C. 市场 D. 劳动力 9. 江南茶区中生产茶叶的优势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沃 B. 降水丰富 C. 气候暖湿 D. 地势低平 下图示意“1981~ 2010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单位:天)”,读图完成10~11 题。 10.与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11.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的影响是 A.冻害加重 B.雪线下降 C.积温增加 D.牧业衰落

2021浙江大学《819数学分析》配套考研真题

2021浙江大学《819数学分析》配套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819数学分析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数学分析(A)(819)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40分,每小题10分) (1); (2); (3)设,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计算二重积分; (4)设.求. 二、(10分)论证是否存在定义在上的连续函数使得. 三、(15分)讨论函数项级数的收敛性与一致收敛性. 四、(15分)设均为上的连续函数,且为单调递增的, ,同时对于任意,有. 证明:对于任意的,都有.

五、(5分); (10分). 六、(5分)构造一个在闭区间上处处可微的函数,使得它的导函数在 上无界; (15分)设函数在内可导,证明存在,使得在内有界. 七、(15分)设二元函数的两个混合偏导数在附近存在,且在处连续.证明:. 八、(20分)已知对于实数,有公式,其中求和是对所有不超过的素数求和.求证: , 其中求和也是对所有不超过的素数求和,是某个与无关的常数. 第1部分数项级数和反常积分 第9章数项级数 一、判断题 1.若收敛,则存在.[重庆大学2003研] 【答案】错查看答案

【解析】举反例:,虽然,但是发散. 2.若收敛,,则收敛.[南京师范大学研] 【答案】错查看答案 【解析】举反例:满足条件,而且很容易知道 但是发散,所以发散. 二、解答题 1.求级数的和.[深圳大学2006研、浙江师范大学2006研] 解: 2.讨论正项级数的敛散性.[武汉理工大学研] 解:由于,所以当a>1时收敛,当0<a<1时发散;当a=1时,由于 ,故发散.

中国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出版者的话 1980~1986年间,我们曾组织出版了一批地理知识读物,着重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这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但因时隔多年,不少读者要求重印,有的建议进行修订,增补更新的资料。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同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约请了原作者对原书进行修订,增补了新的科研成果并更新资料,修改了原书中一些不必要的或不够准确的内容和提法,文字表述上也进行了修饰。书中的插图作了部分调整,还新增了彩色照片,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为了突出主题,我们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森林》、《中国的草原》、

《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海洋》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这11种书汇总起来,组成一套“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出版,在开本设计上与原书相比亦有一些变化。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编写一些有关的专题,纳入这套丛书之中。这套丛书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份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2年5月 UID1 帖子33677 精华39 积分37077 阅读权限255 性别女来自扬州在线时间183 小时注册时间2008-7-13 最后登录2010-1-30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深圳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精选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A. 风和日丽 B. 暴风骤雨 C. 四季如春 D. 电闪雷鸣【答案】C 【解析】【分析】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稳定的大气状况,以上四句话中,“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和“电闪雷鸣”表示的是天气状况,“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气候状况。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关键是学生掌握天气是短时间发生的,气候是长时间的变化。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阳因素 D. 人为因素【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 2.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3.宜宾某学校学生在地理特长课活动中收集了欧洲西部甲乙丙三地的气象资料,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与左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①-甲② -乙③ -丙 B. ①-甲② -丙③ -乙 C. ①-乙② -甲③ -丙 D. ①-丙 ② -乙③ -甲 (2)左图中箭头所示风向及其性质是() A. 西南风,寒冷干燥 B. 西南风,温暖湿润 C. 东北风,寒冷干燥 D. 东北风,温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荒漠带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 版) 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判断其类型 4、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随高度增加垂直变化明显。5 ?气候类型判断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三步走: A ?依据气温的季节分布特点判断南北半球 B. 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 C,炎热;低于0 C,寒冷) 最冷月>15 C ――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 c -----------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 c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 c或终年0 c以下一一极地气候 C ?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一一热带草原气候(750 —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mm ); 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 ),温带季风气候(>400mm )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 —1000mm ) 全年降水稀少一一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6、气候类型特例 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一一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一一地势高” 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一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E、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 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 洋沿岸地带

中国气候特点及成因的22个问答新选.

中国气候特点及成因的22个问答

1.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2.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3.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暖、湿且短;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 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4.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5.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6.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时,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后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 7.中国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 准静止锋天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云系发展在锋上,有明显的降水。例如,我国华南、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变而成,天气和冷锋相似,只是锋面坡度更小,云区、降水区更为宽广,其降水区并不限于锋线地区,可延伸到锋面后很大的范围内,降水强度比较小,为连续性降水。由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并常常来回摆动,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江南地区这种天气的写照。这种阴雨天气,直至该准静止锋转为冷锋或暖锋移出该地区或锋消失以后,天气才能转睛。

深圳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试题(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依据“两极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 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数据 地区 平均气温-50℃-18℃ 年平均降水量55mm200mm 年平均风速18米/秒10米/秒 ②地势低是北极气温高于南极的主因 ③两极地区降水少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④两极地区风力强导致冰雪容量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A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南极地区平均气温比北极更低,要更寒冷;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少,比北极地区更干燥;北极地区的风力比南极地区更小,图中不能看出两地的海拔信息。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南北两级的气候特征,考查量较少,关键是引导学生对比两级特征记忆,不要记混淆即可。 2.读某地气温和降水图(下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B. 该地区河流有结冰现象 C. 该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400mm之间 D. 雨热同期是该气候主要特征之一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图中横坐标表示降水量,纵坐标表示气温。因此该地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大陆东岸,冬季最低月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且降水较多,年降

水量在800mm以上,雨热同期是该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故答案为:D。 【点评】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3.下列关于气温与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 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 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答案】 B 【解析】【分析】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 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故A正确; 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测量四次,然后求四次测量气温值的平均值,故B错误; 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故C正确; 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日均温全称日平均气温,气象学术语,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日最高、最低气温平均,4个定时平均(即02时、08时、14时和20时平均)和24小时平均法。采用不同观测方法会对气温序列产生不同影响。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影响降水的因素有: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③洋流;④地形;⑤人类活动。 4.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A.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内西北陆,西北内陆气候干旱,C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天气变化快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

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

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 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因素三大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地理因素在中国气候特征和气候分异的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因素 1.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 风气候─东亚季风。 3.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 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 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 风的势力。 6.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 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 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