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构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摘要:通过对高师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层次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实施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学生的实验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创新能力近年来,我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1 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我院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借鉴兄弟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经验,遵循化学实验教学规律,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个层次,一体化设置。
(1)基础实验,以必做实验为主,通过基础实验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实验基础;(2)综合实验,在掌握了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取消专而窄的专业实验,安排综合实验,每个综合实验至少跨两个二级学科,以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查阅相关文献,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路线,进行创新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针对传统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首先将实验内容从课程教学内容中剥离出来,把实验内容加以汇总,淘汰与当前应用脱节的陈旧老化的实验内容,更新和引入学科发展趋势需要的实验内容;其次,把实验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分散到系统地加以科学的重组,明确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化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3个基本层次。
化学基础实验包括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等内容,在这一方面重点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各种常规仪器设备,充分体现教师教育特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化学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化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传统化学教育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化学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二、意义1.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创新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 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3. 促进化学学科发展:创新实践活动有助于推动化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化学学科发展。
4. 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内容1. 实验创新: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技能。
2. 化学知识竞赛:举办化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素养。
3. 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验、化学竞赛、化学讲座等课外科技活动。
4. 化学科普宣传:开展化学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化学的认识和关注。
5.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四、方法1. 教师主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实践活动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学生主体: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论文、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成果。
4. 资源整合: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
5. 持续改进:对创新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
五、案例分析以某中学化学创新实践活动为例,该校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 成立化学创新实验小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实验小组,负责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和总结。
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实践人才摘要:分析了高校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验考核评价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直接基础,是高校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随理论课程设课,分属不同的教研室,教学要求重在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训练。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这一实验教学体系已难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化学实验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四大基础实验课程即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都是建立在二级学科的基础上,与其所对应的四大基础理论化学自成体系,先后开设。
部分实验内容交叉重复,实验设备重复购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必要浪费。
(二)实验教材内容缺乏创新目前使用实验教材的内容陈旧,没有及时反映化学实验科学在各相关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果,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设计性实验太少,不能满足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生缺乏查阅资料、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和信心。
(三)教学模式、手段单一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学生按照教师所讲内容机械操作。
一些基本实验设备数量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多人同组,教学效果差;检测手段落后,稍微先进的现代仪器基本上是教师操作,学生围观。
(四)师生对实验课程不够重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在预习、教师讲解后,操作、验证,学生独立研究、分析的机会很少。
部分学生主观上重理论、轻实践,甚至连实验目的和原理都不清楚,处理实验报告时拼凑实验数据或抄写他人报告[1]。
在教学中安排年轻无经验或不负责的教师,教学质量差;有些教师把精力放在科研和理论课程上,不重视实验教学;资深教师较少参与实验教学。
构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摘要:通过对高师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层次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实施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学生的实验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98x(2011)12(c)-0000-00
近年来, 我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1 改革实验课程体系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我院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借鉴兄弟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经验,遵循化学实验教学规律,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个层次,一体化设置。
①基础实验,以必做实验为主,通过基础实验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实验基础;②综合实验,在掌握了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取消专而窄的专业实验,安排综合实验,每个综合实验至少跨两个二级学科,以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设计实验,要求学生
根据所学知识,查阅相关文献,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路线,进行创新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传统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首先将实验内容从课程教学内容中剥离出来,把实验内容加以汇总,淘汰与当前应用脱节的陈旧老化的实验内容,更新和引入学科发展趋势需要的实验内容;其次,把实验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分散到系统地加以科学的重组,明确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化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3个基本层次。
化学基础实验包括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等内容,在这一方面重点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各种常规仪器设备,充分体现教师教育特色。
综合实验提倡学科交叉,通过增加综合实验的数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制备+性质测定”、“分离+分析+性质”等类型的综合性实验。
设计实验由学生根据实验课题,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实验内容的设计,经指导教师批准后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自主研究创新的能力。
3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以往的实验方法都是以“灌输”为主,实验讲义编写很详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照葫芦画瓢”地操作,实验效果较差。
为了改变现状,我们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对于基础实验,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自主训练相结
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实验操作技术要领详细讲解。
对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实验操作,教师先进行认真规范的演示,并在实验过程中适时指导,使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际操作和数据测量,课后再撰写实验报告,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规范、正确、熟练地进行基本实验操作。
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教学目的不再仅仅是基本实验操作训练,而是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启发式教学,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必须自行完成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配制溶液、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分析数据、结果讨论等,最后撰写实验论文。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而使他们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4 创设开放的实验探究平台
在实验教学体系革新优化的前提下,我们还着重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开放实验以学生自愿为主,对学生自选的实验题目、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及“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等进行实验室开放,并建立了立项、评审、验收、成果汇报、报奖等制度。
对于开放实验,教师仅提出选题和要求,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一个实验合作群体,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同时延长开放实验室时间,学生可在课外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实验练习机会,提高了独立操作能力。
5 建立新型的实验考核体制
在新的考核体制中,依据各个层次不同的教学重点,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检验学生在各个层次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
对于基础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学生课前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为依据,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由指导教师给出每次实验的评分,课程结束时,将每次实验成绩累加,给出最终成绩;对于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重点考查学生查阅资料、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的准备、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论文撰写等情况。
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6 规范实验教学管理
建立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基础。
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
由具有丰富理论和实验教学经验、热爱实验教学工作的教授任中心主任,负责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打破专业和实验室界限,各实验室、实验人员和实验设备,由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实验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学生评估、督导评估和同行评估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系统,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