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音乐中的民族元素运用——以《云宫迅音》、《女儿情》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28.83 KB
- 文档页数:3
《西游记》音乐中的民族元素运用——以《云宫迅音》、《女儿情》为例摘要:1982—1988年拍摄制作的央视版二十五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优秀影视作品,它根据明代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改编拍摄。
《西游记》成为经典固然与西游记故事的家喻户晓、演员的契合与精湛的演技、实景拍摄的优美风景、引人入胜的剧情有关,其中音乐也是成就经典的重要原因。
《西游记》中出现的那些入情入境的经典插曲,每一首几乎都能让观众想起剧中那些经典的画面,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给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情愫。
西游记音乐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重要的一点是作曲家独特的民族情怀,以及大胆的创新,不拘一格的创作使之成为经典。
本文以西游记插曲《云宫迅音》、《女儿情》为例,探讨经典的音乐都是以中国民间音乐为基础,中国风格的音乐才是永恒的经典。
关键词:《西游记》、许镜清、《云宫迅音》、《女儿情》一、央视版《西游记》与曲作者许镜清:《西游记》又称央视版或86版《西游记》,改编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
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装神话剧。
由杨洁导演,六小龄童、徐少华、马德华、闫怀礼等人主演。
该剧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于1982年开拍,1986年春节在央视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2000年,《西游记续集》在央视开播。
1986年春节一经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依然百看不厌,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许镜清,中国当代作曲家,一级作曲,央视86版《西游记》总作曲。
创作了《西游记序曲》、《敢问路在何方》、《女儿情》等传唱不息、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他的音乐作品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电音的运用,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作曲家。
西游记中的音乐和节奏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作品中,音乐和节奏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手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音乐和节奏两个方面对《西游记》进行分析。
一、音乐的表现形式在《西游记》中,音乐以多种形式出现,如歌谣、音律和诗词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西游记》中的歌谣,这些歌谣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例如,在第一回中,孙悟空出生的场景中,作者用歌谣的形式来描绘孙悟空的威武形象:“花果山上猴王者,手持金箍棒,身披云霞袈裟,脚踏祥云履,威风凛凛,神态煞是英勇。
”这首歌谣通过押韵和节奏的运用,给人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除了歌谣,音律也是《西游记》中常见的音乐形式。
例如,在第二十五回中,作者用音律来描述孙悟空与红孩儿的战斗:“孙大圣左手把金箍棒,右手捻着降妖宝杖,口中念念有词,使出一曲《降妖宝杖乐》。
”这段描写中,作者通过音律的运用,使读者对战斗的紧张氛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二、节奏的运用除了音乐形式,节奏在《西游记》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节奏是文学作品中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它能够给作品带来节奏感和动感,使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
在《西游记》中,节奏的运用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在第八回中,作者以一种明快的节奏来描绘唐僧师徒四人的旅途:“时有山峦起,时有水波涌,时有风雨来,时有雷电闪。
”这种快节奏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奔波劳累,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感。
此外,在《西游记》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节奏运用,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种节奏的运用,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故事情节的变化,给人一种快速推进的感觉。
三、音乐和节奏的共同作用音乐和节奏在《西游记》中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变化,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西游记》中的音乐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在这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巨著中,不仅有丰富的人物形象、离奇的故事情节,还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元素,为全书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就《西游记》中的音乐元素展开探讨,探究这些音乐元素对整部作品所起到的作用。
首先,《西游记》中的音乐元素体现在小说中对音乐的描写。
在小说中,猪八戒常常吹奏“玉箫”、“骨笛”,孙悟空则常常敲打“紫金钹”、“乌木琵琶”。
这些乐器的名称既增添了小说情节的趣味性,又为人物形象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风采。
通过叙述这些乐器的形制和演奏方式,作者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五彩斑斓的音乐图景,使得整个小说生动而具有节奏感。
其次,《西游记》中的音乐元素还体现在诗词歌赋的运用上。
在小说中,时常穿插着各种诗词歌赋的写作和吟唱。
比如,孙悟空、猪八戒与唐三藏三人一同行走在西天路上,时常会吟唱《蝴蝶泉边》、《三藏结缘》等名篇。
这些古诗词典故不仅为整个故事情节增添了情感和文化底蕴,更为小说赋予了一种高雅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最后,《西游记》中的音乐元素还体现在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上。
在小说中,有许多场景通过音乐的描绘来渲染气氛,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情感厚度。
比如,在西天路上,悟空等人经常会遇到各种危险和困难,而在这些场景中,作者往往会运用音乐的形式来描绘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通过音乐元素的穿插运用,读者更能深入人物心理,感同身受,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和推理性。
总之,《西游记》中的音乐元素不仅为整部小说增色添彩,更为人物形象描绘、情节推演以及氛围营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对音乐元素的运用,作者成功地使读者置身其中,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了一种高屋建瓴的审美效果。
《西游记》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音乐元素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是这些音乐元素的独特之处,使得这部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人传颂不衰。
大班音乐欣赏《西游记——云宫迅音》执教人:林杉一、活动目标: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云宫迅音》,知道这是《西游记》中一首经典交响乐曲和使用的主要乐器及指挥的意义,并感知音乐性质是委婉动听、慷慨激昂、激动、惊险,感到很快乐。
2、能想象交响乐的情境,用语言描述交响乐中各种形象3、体验感受交响乐带来的美二、活动准备:物质准备:《云宫迅音》音乐和视屏、乐器PPT、图片经验准备:幼儿在家中看过西游记并听过这首交响乐三、活动重难点重点:幼儿知道音乐名称这是一首交响乐难点:认识交响乐中乐器及指挥的意义四、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西游记人物图片,引起幼儿兴趣指导语:“你们看这是什么?(西游记)里面都讲了什么故事?小结: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里有师徒五人,有师傅唐僧、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他们要去西天取经,在路上遇到很多妖魔鬼怪想吃唐僧的肉长生不老,就派徒弟们保护,不让妖魔鬼怪伤害唐僧。
过渡语:今天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听一听西游记里经典音乐,名字叫《云宫迅音》。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欣赏,知道《西游记》中一首经典交响乐曲和使用的主要乐器及指挥的意义,并感知音乐性质是委婉动听、慷慨激昂、激动、惊险,感到很快乐。
1)教师播放音乐,让孩子欣赏根据旋律变化说一说有哪些乐器指导语:请你们仔细听听音乐里都有什么乐器?(幼儿说)你们说了这么多乐器,我们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看里面有什么乐器?(听音色在出图)小结:小号、长号听起来比较音色强烈、明亮激动,竖琴:小提琴优美大提琴:音色悠扬鼓:节奏鲜明这些都是西洋乐器古筝、琵琶:清脆、悦耳编钟:这是民乐我们中国独有的乐器这些就是云宫迅音的主要乐器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云宫迅音》是交响乐和指挥的意义指导语:这么多乐器在一起演奏叫什么?(这是一首经典的交响乐:是许多的乐器或是歌唱者在一起演奏的音乐叫交响乐)指导语:我们来看看交响乐现场指导语:这么多乐器在一起演奏为什么还这么动听呢?(因为有指挥,可以让表演者跟着指挥者的节奏进行演奏)调动表演者的情感变化和和声的和谐)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音乐性质指导语:“请你们在仔细听交响乐想象一下西游记中的画面,根据情节的变化有时会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委婉动听、慷慨激昂、激动、惊险,感到很快乐。
解析《西游记》:探讨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徐璟【摘要】音乐融入影视作品历史悠久,影视中的音乐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音乐是影视作品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影视作品中插入音乐有利于影视作品内涵的升华,赋予影视作品活力与感染力;音乐不仅可以为影视作品奠定情感基调,还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为影视作品锦上添花塑造人物的性格.本文将分析影视作品中音乐的特性,并以西游记为例,探讨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期刊名称】《北方音乐》【年(卷),期】2017(037)001【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西游记;音乐;影视作品【作者】徐璟【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正文语种】中文1893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
此时电影没有任何声音和音乐的配合,被称为无声电影或默片,这一年代亦被称为“银幕年代”。
于1927年10月6日首映了由克罗斯兰导演、乔生主演的有歌唱、对白、声响的《爵士歌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
有声电影即观众既能在银幕上看到画面,又能同时听到剧中人的对白、旁白以及解说、音乐的一种影片。
这项发明让人们对电影有了新的认知,极大的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影视作品从只能观看的水平提升至既能观看又能听的感官艺术品。
音乐和影视本质上是相对独立的两种艺术,他们有着自身独特又不同的特点,但是也有着一些共同点。
本文将以86年版本的《西游记》里的音乐作为切入点,探讨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影视作品中融入音乐的特效,可以增加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深入观众的内心,其在影视作品中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影视作用中融入音乐的特效,产生“情乐并茂”的效果例如,1999年上映的,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所执导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片中音乐原声就有18种,每一首音乐原声都抒发了影片中主人公的心情,多种乐器奏出优美的旋律,让影片情节达到高潮。
(二)音乐和影视作品中的其他声音例如旁白、解说等,相互协作,让影视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与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的更加紧密,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塑造影视作品中生动形象的人物。
《音乐之美:从《西游记》中探索音乐在文学中的作用》引言1.1 概述在文学作品中,音乐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声音、节奏和旋律来唤起人们的情感与思考。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对音乐的描写与应用具有独特魅力。
本文旨在探讨音乐在《西游记》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索音乐在文学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西游记》中的音乐描写与作用、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共通性和互补性、音乐在文学中能够传达的主题和意义以及结论。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逐步阐述各个部分所包含的主要观点和论证结果,以全面展示音乐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1.3 目的通过研究《西游记》这一经典文学巨著,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音乐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探寻音乐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旨在揭示音乐对于情节推进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分析音乐和文学在表达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共通性,以及探究音乐作为情感媒介和叙事艺术中的意义。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在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意义。
以上是本文"1. 引言"部分的内容,接下来将进入"2. 音乐在《西游记》中的描写与作用"部分。
2. 音乐在《西游记》中的描写与作用:《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丰富多彩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众多读者。
其中,音乐作为文学元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描写和运用音乐元素,为小说增添了魅力和趣味。
2.1 《西游记》背景与音乐元素: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神秘奇幻、壮美丰富的仙佛世界。
在这个背景下,音乐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情节、人物以及场景描写之中。
例如,《西游记》中经常出现诸多神仙、天使、妖精等超凡存在,在他们的活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华丽动听的音乐。
这些音乐旋律既能够让读者体验到仙境般的美好感受,又能够加深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2 音乐在情节推进中的作用:音乐在《西游记》中扮演着情节推进的重要角色。
西游记十首最好听的歌曲以下是西游记十首最好听的歌曲:1.《云宫迅音》:这是西游记最经典的主题曲之一,由许镜清作曲,演唱者是西游记剧组集体。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电子合成器的运用,成为了中国电视剧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2.《天竺少女》:这是西游记中一首非常有特色的歌曲,由李玲玉演唱。
歌曲以其欢快的旋律和李玲玉独特的嗓音,成为了观众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3.《青青菩提树》:这是西游记中一首非常抒情的歌曲,由杨洪基演唱。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追求。
4.《女儿情》:这是西游记中一首非常动人的歌曲,由吴静演唱。
歌曲以柔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5.《敢问路在何方》:这是西游记最经典的歌曲之一,由蒋大为演唱。
歌曲以豪迈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追求。
6.《逍遥自在》:这是西游记中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由齐天大圣孙悟空演唱。
歌曲以轻快的旋律和欢快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和快乐的追求。
7.《无底深坑》:这是西游记中一首非常有特色的歌曲,由迟重瑞演唱。
歌曲以阴郁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欲望的恐惧和追求。
8.《王母娘娘咏叹调》:这是西游记中一首非常抒情的歌曲,由王立军演唱。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母爱的感恩和敬仰。
9.《五行山》:这是西游记中一首非常有特色的歌曲,由龚玥演唱。
歌曲以沉重的旋律和阴郁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命运的无奈和挣扎。
10.《取经归来》:这是西游记最后一集的插曲,由蒋大为演唱。
歌曲以豪迈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取经归来后的感慨和收获。
《西游记》文学意蕴的音乐化表现——听钢琴版《云宫迅音》
有感
陈捷
【期刊名称】《民族音乐》
【年(卷),期】2022()6
【摘要】晚明神魔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在儒、释、道
三家思想的观照下,《西游记》将仙、神、人融为一体,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和奇异
般的情感体验,体现出浓郁的神话色彩。
《西游记》由吴承恩所撰,记录了唐朝玄奘
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其影响力广阔而深远,之后出现了如《续西游记》等一批神魔
小说。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陈捷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听留美钢琴博士张奕明演奏“汪立三钢琴作品全集音乐会”有感
2.满目新翠春无限音起乐涌潮更高--听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有感
3.一场视与听的饕餮盛宴\r——听《陈音琵琶音乐会》有感
4.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
东方意蕴的传承
——参加中国钢琴音乐周有感5.闽南大戏院传来天籁之音——听“钢琴王子李云迪钢琴独奏音乐会”有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游记》音乐中的民族元素运用——以《云宫迅音》、
《女儿情》为例
摘要:1982—1988年拍摄制作的央视版二十五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一部
家喻户晓的优秀影视作品,它根据明代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改编拍摄。
《西游记》成为经典固然与西游记故事的家喻户晓、演员的契合与精湛的演技、实景拍
摄的优美风景、引人入胜的剧情有关,其中音乐也是成就经典的重要原因。
《西
游记》中出现的那些入情入境的经典插曲,每一首几乎都能让观众想起剧中那些
经典的画面,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给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情愫。
西游记音乐
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重要的一点是作曲家独特的民族情怀,以及大胆的创新,不
拘一格的创作使之成为经典。
本文以西游记插曲《云宫迅音》、《女儿情》为例,探讨经典的音乐都是以中国民间音乐为基础,中国风格的音乐才是永恒的经典。
关键词:《西游记》、许镜清、《云宫迅音》、《女儿情》
一、央视版《西游记》与曲作者许镜清:
《西游记》又称央视版或86版《西游记》,改编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
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装神话剧。
由杨洁导演,六小龄童、徐少华、马德华、闫怀礼等人主演。
该剧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
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于1982年开拍,1986年
春节在央视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2000年,《西游记续集》在央视
开播。
1986年春节一经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
依然百看不厌,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许镜清,中国当代作曲家,一级作曲,央视86版《西游记》总作曲。
创作了《西游记序曲》、《敢问路在何方》、《女儿情》等传唱不息、经久不衰的经典
之作。
他的音乐作品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电音的运用,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作曲家。
电音配民乐,贝斯搭木琴,如此不同寻常的尝试在《西游记》背景音乐中屡见不鲜,“我写音乐没有框架,只要符合需要我就敢用,音乐给你的是想象空间,固定到框里就不对了,西游记孙悟空首先就是打破框架的,你说他
是神仙还是妖怪?”①许镜清八十年代创作的音乐,与打破条条框框的西游精神,冲破束缚、大展拳脚的时代心声都不谋而合,这正是西游音乐能够经久不衰地传
唱三十年的原因所在。
二、源于盒饭上敲击出的经典——《云宫迅音》
《云宫迅音》又名《西游记序曲》作为一首纯音乐,它是由许镜清作曲、胡
炳旭指挥、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队演奏的。
这首经典的诞生,源于许镜清“一天在吃饭时无意听到一个临时工一边随便在嘴里哼了个东西一边敲饭盒,当当当当,
开头就有了。
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就远远飘来一个女声,就赶紧爬
起来写曲子。
小号和铜管显得雄壮,是种正义的一往直前的感觉;女声一出来飘,就是一种神话的美的东西。
两种元素不断交叉,就形成了现在的《西游记》的前奏。
”②
这首以片头曲的形式出现的纯音乐,首先是以极具节奏感的电子声效为开端,管乐接着奏起,其中还融合了电子配乐及古筝、琵琶等古典乐器,迷幻弹跳式的
电音,低音吉他,中国的古筝、琵琶、编钟,西方的小号、小提琴、竖琴等管弦
乐器,充满异域风情的非洲手鼓,伴随着女声吟唱慢慢的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瑰丽
无比的画卷。
在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烟雾缭绕的天宫、翩翩起舞的仙女,也可以
看到或丑陋或美丽的妖怪,也可以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齐天
大圣腾云驾雾与妖怪的激烈打斗。
这段音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与剧情画面相互配合,美不胜收。
作为纯音乐
虽然没有歌词但是曲调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民族特色浓郁。
全曲用起—承—转—合的手法,手法简练,音乐通俗易懂。
在序曲的开头部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曲调创作——借字变奏手法,为起的部分;中间部分用了重复的手法,承接开头第三部分进行了转调,加入了女声吟唱;第四部分,为鼓点部分,是前段的变化重复,非洲手鼓加上电音的运用,充满了
异域风情:
《西游记序曲》开创了电视剧中电子音乐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有机结合的
先河,民间与现代音乐的有机融合伴着美好的画面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奇幻而又美
丽的世界,每个喜爱西游的观众只要听到这段音乐,心中都会浮现出那一幅幅经
典的画面,这样的音乐才能称之为永恒的经典。
三、最动人的歌曲——《女儿情》:
许镜清所创作的歌曲既通俗、优美,又有时代感,洋溢着清新的民族气息,
他为《西游记》所创作的一系列音乐内涵丰富,旋律优美、剧情与音乐契合非常
到位,是中国电视剧配乐的经典佳作。
《西游记》第十六回“趣经女儿国”的插曲《女儿情》正是由他创作,也是许镜清最爱的作品之一。
曲式结构: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女儿情》作为插曲之一,虽然曲调简练但韵味十足。
全曲曲调运用了中国
的民族调式C宫清乐,令其富有独特的中国民族元素,更好地与剧情背景相互融合。
该曲为A——B——A1带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其中A段以四小节为一句形成
方整性乐段,第一句与第二句为相差三度的自由模进关系,第三句以两小节为一
个乐节,节奏较为分裂,音乐进行的紧张感加强,与第一二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四句在节奏上附点的运用以及旋律的走向与第一句略有相同形成了曲调的回归
形态。
由此看出,A段的乐句写法特征明确,为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与
中国古代诗词行为习惯非常类同,这样的创作手法、作曲技巧也能够更好地与中
国诗词衔接,在诗词赋予旋律韵味的同时,使旋律更为准确地表达诗词所呈现的
艺术魅力。
除此之外,全曲在旋律上是以中国民族音乐的思维建立的,它的线条呈波浪形,从唱词第一个字到下一个字之间往往运用了加花的修饰,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和韵味,以及音的发出时而运用了中国民乐常用的倚音或者滑音,为《女儿情》
增添了许多中国元素、民族韵律。
四、结束语:
《西游记》是我国电视剧中的经典作品,其中音乐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这
些音乐是由作曲家许镜清不惜时间和精力废寝忘食而创作出来的,这些音乐旋律
优美、音乐形象鲜明,贴合主题与剧情衔接恰当,创作手法简练,加上大量民族
元素的运用,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为创作基础,使其成为了影视音乐的经典。
参考文献
[1]《一场众筹演出,一次集体怀旧》杨书源、李君娜解放日报 2016·12·10;
[2]《电视剧《西游记》的音乐艺术特色分析及阐述》田立艺术品鉴 2017年06期;
[3]《许镜清办音乐会,坚守30年》王升允课堂内外 2017年07期.
作者简介:李成龙(1994.8)男,汉,湖南安乡,学生,硕士,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