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疫情处理值班制度(2020年4月).pdf
- 格式:pdf
- 大小:150.29 KB
- 文档页数: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后果严重,影响极大,坚持____小时值班,按照快速、准确、周密的原则,协调一致,及时妥善处理。
二、所有小组成员必须保持通信畅通,反应迅速,服从调动。
三、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值班电话保持____小时畅通无阻。
四、医疗救护小组保证随叫随到,不得出现任何推诿现象,工作需积极配合,服从指挥。
五、医疗器械、药品、车辆必须配备到位。
六、重大问题必须在处理的同时向相关领导和部门汇报。
竹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2)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值班实行严格的分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总值班负责事件处理的指挥、____、协调、调度;机动队长及队员负责事件处理措施的具体实施;____小时电话值班人员负责____小时疫情及咨询电话,遇到疫情及时逐级报告。
二、总值班原则上不要求在单位值班,但必须保持____小时通信工具畅通;机动队值班必须保证接到命令____分钟内到中心;____小时电话值班人员必须严格坚守岗位,除就餐、上卫生间外不得串岗、擅自离开值班室。
三、各值班人员必须按值班表安排按时到岗,遇特殊情况不能到岗或需更换值班,必须提前____小时报告总值班,不得私自换班。
四、为保证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值班当天,____小时电话值班员必须在上午8:15前通知总值班及当班机动队长,队长通知本队队员随时保持通讯畅通。
各机动队在值班当日接班后必须作好紧急出动的准备工作,并由机动队长负责检查和落实。
五、机动队处理疫情后,各种使用物品必须及时带回交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归位。
队长应及时反馈信息,在值班本上作好详细记录,并将资料收集、整理交流病科或相关科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3)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制定的一种组织与管理措施,旨在确保卫生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
以下是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的要点:1. 值班人员的组成:值班人员通常由相关卫生防控部门、医疗机构、公安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医生、护士、卫生管理人员、防疫人员等。
突发事件疫情值班制度突发事件疫情值班制度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值班实行严格的分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总值班负责事件处理的指挥、组织、协调、调度;小分队长及队员负责事件处理措施的具体实施;24小时疫情值班人员负责疫情及咨询电话接听与记录,遇到疫情按规定程序及时逐级报告。
二、总值班原则上不要求在单位值班,但必须保持24小时通信工具畅通;小分队值班人员必须保证接到指令30分钟内到中心。
24小时电话值班人员必须严格坚守岗位,除就餐等特殊情况外不得串岗、擅自离开值班室。
值班电话xx-x只允许接听,不允许打出。
中心应急办主任或副主任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查。
三、各级值班人员必须按值班表安排按时到岗,遇特殊情况不能到岗或需要更换值班,必须提前报告中心应急办主任并经同意后方可调整,调整的人员必须在应急办登记备案。
否则,视为私自换班。
四、为保证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序,值班当天,24小时电话值班人员必须在上午8:15前通知总值班及当班小分队长,并由队长通知本队队员保持通讯畅通,各小分队负责检查和落实。
五、小分队处理疫情后,各种使用物品必须及时带回交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归位。
队长应及时反馈信息,在值班本上做好详细记录,并将资料收集、整理交相关科室。
六、时间及地点上午值班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12:00~6:00地点:中心值班室七、值班人员职责1、值班要在职、在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离岗。
2、值班要做好交接(在值班记录本上签字,并将值班室钥匙等交给接-班人员),接-班人员必须按时接-班;接-班人员未到时,交-班人员不许自行离开,否则按擅自离岗论。
3、做好值班记录,如有疫情报告时,要认真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值班接-班报表》并及时(5分钟内)上报中心应急办主任,一般疫情由中心应急办主任负责采取处置措施,中心应急办处置后应将疫情处置情况报中心分管主任,如遇重大疫情或达到四级以上(包括四级)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值班人员必须同事报告应急办主任、中心分管副主任和主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总则•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应急响应程序目录•应急处置保障措施•事后处理与总结•附则CHAPTER总则目的依据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及时准确CHAPTER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织领导指挥决策信息报告资源调配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作出科学、果断的决策,并督促执行。
及时掌握并向上级报告疫情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统筹调配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开展。
应急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确保信息畅通,工作有序。
综合协调对疫情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监测与预警根据应急指挥部的决策,组织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包括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控制等。
应急处置做好宣传教育和心理干预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缓解恐慌情绪。
宣传与心理干预专业技术支持风险评估信息发布培训与指导专家咨询组应急队伍现场处置队伍负责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等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医疗救治队伍负责患者救治和隔离观察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后勤保障队伍负责物资保障、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方面的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CHAPTER应急响应程序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按要求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事件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010203先期处置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调查,采取必要的紧急控制措施。
对于危及生命或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组织医疗救援,全力救治受伤人员。
对于涉及传染病传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1、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包括部门职责、监测、预警、报告、程序、应急处理等。
2、定期对全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组织演练。
3、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并进行行动态管理。
4、疫情报告。
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在____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统一指令,服从统一指挥。
6、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书写完整病历记录,协助转送病人。
7、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2)是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紧急性,制定的一套应急处理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工作流程。
下面是一份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的具体内容:1. 应急组织体系: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指挥部、协调组、专家组等,明确各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2. 预案编制与更新: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预案,明确预案的执行程序、组织架构、应对措施等,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修订和更新。
3. 信息监测与预警:建立灵活、高效的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获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确保对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评估。
4. 应急资源调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及时调配和配置应急资源,包括医疗设备、医疗人员、防护物资等,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调度。
5. 应急处置措施: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疫情防控措施、患者救治措施、物资保障措施等,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迅速控制和救治。
6. 应急指挥与协调:建立完善的指挥与协调系统,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和协同配合。
7. 应急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应对能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疫情防控值班管理制度疫情防控值班管理制度「篇一」一、传染病疫情管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24小时值班制,无论正常工作时间或节假日必须安排专人实行24小时值班。
二、值班人员在值班时负责:1、接听值班电话。
同时做好电话详细记录。
2、负责收集整理当日的疫情资料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材料。
3、值班人24小时内必须上报或上报疫情卡片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资料,以便上级部门采取对应措施。
三、值班人员负责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及院内各科室传染病疫情的收集、汇总、填卡、上传工作。
同时指导相关机构及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杜绝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四、疫情值班严格实行责任到人,如因玩忽职守,发生一例漏报、瞒报、误报、谎报,院办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50-100元经济处罚,同时写出书面检查。
凡情节严重造成传染病疫情流行及公共事件发生按《传染病防治法》或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五、疫情值班电话疫情防控值班管理制度「篇二」一、疫情值班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熟悉单位工作流程,掌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
二、疫情值班直接关系到疫情的报告与处置,责任重大,值班人员必须明确值班职责,接到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否则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当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心排定的值班表按时到岗值班,有事必须提前一天向应急办请假,经批准后方可换班。
中心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按时交接班(上班时间8:30,节假日9:00),做好值班交接并签字(包括值班记录、电视、电话、传真及其他物品),同时做好值班室清洁。
四、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
值班期间严禁饮酒,值班时不许空岗或进行娱乐活动。
保持通讯通畅,值班用电话、传真做到专机专用,禁止使用值班电话拨打私人电话,以免延误疫情报告。
五、做好日常值班记录。
凡接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要仔细询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联系方式等,并做好详细记录,接到电话后立即向应急办报告,说明事件发生基本情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
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制定的一种组织与管理措施,旨在确保卫生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
以下是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的要点:
1. 值班人员的组成:值班人员通常由相关卫生防控部门、医疗机构、公安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医生、护士、卫生管理人员、防疫人员等。
2. 值班人员的职责:值班人员负责协调卫生防控工作、及时发布疫情信息、追踪病例、进行卫生防控措施的执行等。
他们还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协同工作。
3. 值班时间和交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一般设置为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进行轮班制度。
在交接班时,应进行详细的工作交接,包括相关情况的汇报、当班工作的进展情况等。
4. 工作流程和指令: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并制定相应的指令和操作规程。
值班人员在工作中需严格按照这些流程和指令执行工作。
5. 值班设备和通讯工具:为了保证值班人员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必须配备必要的设备和通讯工具,如电话、无线对讲机、计算机等。
同时,值班室或办公室还应设有疫情监测设备和紧急救援设备。
6. 值班记录和报告:值班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各类信息和工作情况,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进展、疫情情况、病例的统计
数据等。
这些记录和报告对于后续的工作分析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能够有效应对突发卫生事件,最大限度控制疫情的蔓延,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公众健康安全,保障国家安全,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对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实施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性的、规模较大的、传染性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或造成极其严重后果,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
第四条应急处理原则为人民至上、科学决策、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分级负责、迅速果断、公开透明、社会参与。
第五条应急处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动态调配、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公开透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二章应急处理机构第六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应设立在国家、省级、市级、县(市、区)级人民政府。
第七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共同组织实施。
第八条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共同组织实施。
第九条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市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共同组织实施。
第十条县(市、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县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县(市、区)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共同组织实施。
第三章应急预案第十一条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指挥、实施和监督的工作措施和方法的文件。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第十三条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负责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省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负责编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市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负责编制,报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县(市、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县(市、区)级突发事件应对指挥部负责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范例1、设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防保站及计算机信息科等科室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组织领导和落实。
2、防保站为本单位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主管科室,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规范》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并建立传染病登记簿。
3、门诊、住院部、化验室要分别做好门诊登记、住院病人登记、化验室登记。
4、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带者时,首诊医生必须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疫情管理员统一收集录入。
5、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____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____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范例(二)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值班遵循严格的分层责任制和问责制。
总值班统筹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和调度工作;机动队队长及队员确保执行具体的应对措施;值班人员需确保____小时的电话服务,以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二、总值班人员原则上无需在办公地点值守,但需确保____小时通讯设备的可用性;机动队值班期间,须在接到指令的____分钟内到达中心;____小时电话值班员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除用餐和必要的个人事务外,不得离开值班室。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范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与应急处理规范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1.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蓝色预警)a. 辖区内出现疑似传染病病例。
b. 辖区内一周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N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M倍以上。
c. 辖区内动物间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出现人感染病例。
d. 辖区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e.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N人,无死亡病例报告。
f. 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g.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N人,或死亡M人以下。
h. 市州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黄色预警)a. 辖区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N例及以上肺鼠疫、肺X病例;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M个以上的县市区。
b. 一个市州范围内腺鼠疫发生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N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M个以上市州。
c. 一个市州范围内发生X病流行,Y周内发病N-M例。
d.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疫情波及M个以上市州。
e. 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M个以上县市区,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N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M倍以上。
f. 一个市州范围内动物间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暴发或流行,N个以上县市区出现人感染病例,或疫情局部扩散,或出现人感染二代病例。
g.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N个以上县市区。
h. 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i.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N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M例以上死亡病例。
j.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N人以上,或死亡M人及以上。
k. 其他相关严重事件。
3.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橙色预警)a. 至e. 详述各类重大疫情、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具体条件。
f. 各类人畜共患病及疫情扩散的详细条件。
g.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详细条件。
4.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红色预警)a. 肺鼠疫、肺X在大、中城市发生,疫情有扩散趋势;或疫情波及多个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