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备课有效性策略刍议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是学生了解和认识历史的重要平台,而如何有效教授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演讲、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故事讲解历史,可以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讨论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比如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还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而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吸引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人物的形象、历史事件的趣闻轶事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来呈现历史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三、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关历史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与历史调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四、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还需要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历史是一门有机的学科,各个历史事件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不同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图景。
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为此,教师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析,包括通过活动参与、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有效措施。
一、通过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活动参与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互动交流,并从中获取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
1.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讨论历史事件或人物。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研究历史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实地调研。
历史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亲身感受历史遗迹,了解历史文化。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以下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图书资料。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权威的历史图书资料,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获取能力。
2.多媒体教学资料。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幻灯片、视频等,使历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3.网络资源。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分享历史资料、图书、影像和学术论文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探索以下几个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历史故事、图片和视频,组织参观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应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讲课、讨论、小组合作、演示等方式结合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影音资料等,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三、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历史知识的学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资料分析和历史问题解决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采集历史资料、参与历史研究等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组演讲,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讨论、网络问答等,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教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历史教育在高中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过去,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然而,如何开展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I.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驱动力。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分析、影片、文物展示和参观古迹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讨论、小组活动和研究项目等,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II.协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师应该协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和演变过程来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概念、使用图表和时间线等可视化工具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历史文献、参考书籍和互联网等,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III.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应该被鼓励质疑历史事件中的偏见、误解和矛盾之处。
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分析、辩论、角色扮演和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解读,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观点,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IV.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探索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探索。
通过独立研究,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他们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研究主题,并提供研究方法和参考资料。
此外,教师还应该提供有效的研究指导和评估机制,以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完成独立研究项目。
V.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学习现代技术手段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境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历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历史教师和教育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践性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历史教学还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
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调研以及撰写历史文献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提高历史的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和具体。
三、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知识的灌输和记忆上,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之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评价。
四、注重跨学科教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跨学科教学能够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使历史知识更加全面。
在学习二战时,可以结合地理学科对战争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可以结合文学学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等。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网络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注重跨学科教学,并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探究和实施,可以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贡献一份力量。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刍议要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除了传授历史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历史判断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去理解历史、判断历史并从中得到启示。
要发挥历史教材的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
历史教学内容的选取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需要根据历史教材的特点,选取具有启发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进行教学。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扩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不仅要传授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历史上的小故事、民间传说等,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不应该囿于传统的板书和讲解,而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使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调研报告等方式去学习历史知识,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历史教学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都不尽相同。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备课有效性策略刍议有效教学是近几年教育界特别关注的话题。
何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1]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笔者认为,备课作为一堂课的起始环节,明确的目标是有效的前提。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准备了课标要求(《2011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201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说明》)、重点提醒、难点突破这几个模块,在上新课前,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标要求,了解考试要求和本课重难点,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学有目标的习惯,清楚该掌握哪些内容以及所要掌握的程度。
有效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精彩的导入,有效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导入一直是每个教师着力钻研的重点,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极易使学生心生厌倦。
而别出心裁的导入,可以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激发思维的探究欲望,从中获得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必修2“罗斯福新政”时,笔者选择了以图引导、以图设问的方式,创设了导入情境。
必修2地图册第40~41页一共有8幅图片和图表,笔者根据图1到图4“1931年,美国的失业者等候在纽约的贫民救济所外”“英国大批失业工人失业,排起长队等候在职业介绍所外”“德国的失业者在领取供应物”“1929到1933年32个国家失业者登记数”,进行了以下设问:(1)从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整个世界发生什么了?除了失业还有哪些表现?(2)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大批失业工人在等待救济或工作的场景,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曾向美国人民许诺:“我成为总统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历史课程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了解,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会面临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老师在设计历史课程时,应该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将会学到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对他们有什么意义。
只有设置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历史课程涉及到丰富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来展示历史事件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但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比较陌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故事讲解、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历史事件中,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增加历史知识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历史课程并不是简单地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历史研究的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是每个历史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需要从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入手。
历史教学需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相适应,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学科的特点,设计合理、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能够获得相关知识并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历史课堂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案例教学、思辨性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过程,而传统的课堂讲述和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多采用讨论、互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参与讨论和合作中,不断提升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历史教学还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历史事件、人物及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认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更加全面地感受历史。
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历史是一个充满感情和故事的学科,而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认知也需要在情感上获得满足。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该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人文关怀,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悲壮、伟大和美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高中历史备课有效性策略刍议
有效教学是近几年教育界特别关注的话题。
何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1]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笔者认为,备课作为一堂课的起始环节,明确的目标是有效的前提。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准备了课标要求(《2011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201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说明》)、重点提醒、难点突破这几个模块,在上新课前,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标要求,了解考试要求和本课重难点,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学有目标的习惯,清楚该掌握哪些内容以及所要掌握的程度。
有效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精彩的导入,有效的“起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导入一直是每个教师着力钻研的重点,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极易使学生心生厌倦。
而别出心裁的导入,可以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激发思维的探究欲望,从中获得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必修2“罗斯福新政”时,笔者选择了以图引导、以图设问的方式,创设了导入情境。
必修2地图册第40~41页一共有8幅图片和图表,笔者根据图1到图4“1931年,美国的失业者等候在纽约的贫民救济所外”“英国大批失业工人失业,排起长队等候在职业介绍所外”“德国的失业者在领取供应物”“1929到1933年32个国家失业者登记数”,进行了以下设问:(1)从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整个世界发生什么了?除了失业还有哪些表现?(2)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大批失业工人在等待救济或工作的场景,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曾向美国人民许诺:“我成为总统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然而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纽约的地铁广告栏中却贴着印有胡佛签名的支票“送给每人一只鸡”,而支票的下面还有一行“此票不收,退回”的批注,使胡佛成了美国人的笑柄,原因何在?(3)如果你是美国的总统,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那场经济危机?
通过4幅图片和3个问题,笔者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这一变化的认识。
图片和图表具有直观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再现历史现象,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当一个人
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
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所以像这样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图片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起到了丰富资源和拓展思维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二、典型的例题,有效的“激发”
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中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并把精力主要放在本课的重难点内容的教学上,引导学生弄懂弄通、熟练掌握。
教材提供的内容都是基础知识,教学中若要让学生对具体的历史事物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知识补充和情景创设,而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就是一种通过创设情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好方法。
我校处于中国四大绸都之一的盛泽,它有着浓厚的丝绸文化历史,这是一个人文历史资源相当丰富的小镇,尤其是经济领域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因此,在教学必修2时,笔者多次引用了盛泽的乡土史。
例如,在复习“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和“古代商业的发展”两课时,笔者结合盛泽丝织业的发展以及本校校本课程《盛泽丝绸文化》,让学生在丝绸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探索历史。
又如,“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市’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主要的商业城市”这两个概念对很多学生来讲,因其远离现今生活,理解上存在困难。
于是,笔者采用了如下三则材料进行有效教学。
材料一:明嘉靖年间,这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
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不到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
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
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冯梦龙《醒世恒言》[3]
材料二:明成化年间,“居民附集,商贾渐通”。
至嘉靖时,“居民百家,锦绫为市”。
(嘉靖《吴江县志》)“入清,丝绸之利日扩,南北商贾咸萃焉,遂成巨镇。
”(同治《盛湖志》)
——《盛泽镇志》[4]
材料三:(盛泽)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
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
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冯梦龙《醒世恒言》[3]
然后出示问题:
1. 材料一中施复夫妇的身份有何变化?表明明朝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
化?
2. 材料二、三反映了盛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属于那种类型的市镇?
冯梦龙是明末清初著名通俗文学家,吴县人,完全可能到过盛泽。
在其笔下,虽有所渲染,但盛泽绸市的情况当属可信。
两个问题的前半小问,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就可以找到关键词,从“自己织绸”“讨几房家人小厮”等,得出施复夫妇的身份变为机户,产生雇佣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从“锦绫为市”“商贾““绸丝牙行”等,得出盛泽是因为丝织业生产和贸易而兴盛,从而判断出这是哪类市镇。
在进行课堂重点内容教学时,像这样通过整合乡土史创设的问题情境,由易到难,层层设问,循序渐进,有效地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三、适当的练习,有效的“保证”
习题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操作。
比如图表和文字的设计,这部分内容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
所以选择适当的练习题也是备课必需做好的工作。
通常,练习总是安排在新课上完之后,但笔者习惯于在教授了每个知识点后直接安排一个练习,以让学生得到及时的训练,学会举一反三。
例如,对人教版必修Ⅰ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课标要求学生掌握郡县制建立的史实,因此,笔者在讲完郡县制这一知识点后,让学生进行了如下练习。
“汉承秦制”,汉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西汉后期,在今天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一带设立了回浦县,隶属于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当时会稽郡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会稽郡郡守是台州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会稽郡有权任免回浦县县令
④苏州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D.①④
由于在郡县制之下,郡县的长官都由中央统一任免,不能世袭,都没有封地。
所以,排除③④。
正确答案为C。
[5]
由于该练习紧紧围绕了考点,做到了考什么就练什么,紧密结合本课中的知识框架和基础知识中的相关内容,并在这一基础之上有一定的提升,练习难易适中,效果很好。
教育学认为:难度P=1-P/W,W代表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是答问通过的人数,难度在0到1之间。
难度为0,全体学生都会作答,说明问题太浅;难度接近1,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样设问的太难,导致学生没有反应。
因此练习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0.8之间,精选精练,并注意通过讲解总结答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才是有效的训练之道。
总之,以上几个策略如果在备课中运用恰当,那么这堂课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而且教学效率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些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高中历史备课有效性的一点点探索,但限于笔者文笔拙陋,才疏学浅,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批评与指正。
参考资料:
[1]钟启泉,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陆灵灵. 开发历史图册优化课堂教学[J].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1(6):20.
[3]冯梦龙. 醒世恒言[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285-295.
[4]盛泽镇地方志办公室. 盛泽镇志[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185.
[5]陆灵灵. 学习指导——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N]. 考试报,20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