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内校正系统的设计与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的实现
- 格式:doc
- 大小:176.50 KB
- 文档页数:5
立体车库充电电源自动连接技术施工工法一、前言立体车库充电电源自动连接技术是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频繁连接和断开电源的问题而研发出来的一项新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立体车库中设置电源连接装置,实现电动汽车进入车库后自动与电源进行连接,并在充电完成后自动断开连接,提高了车辆充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立体车库充电电源自动连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辆进入车库后能够自动与电源进行连接,充电完成后自动断开连接,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繁琐。
2. 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无需停车或下车操作,车辆进入车库就能开始充电,用户只需要在车库内等待即可。
3. 提高充电效率:通过自动连接电源,有效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充电效率。
4. 增加车辆保护:在车库中充电时,车辆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避免了外部环境对车辆的影响。
5. 用户友好性:用户无需亲自进行电源连接操作,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增强了用户体验。
三、适应范围立体车库充电电源自动连接技术适用于各类停车场、小区车库、商业中心、写字楼等场所,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场所,都可以通过安装该技术来方便用户的充电需求。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理论依据为:通过在立体车库中设置电源连接装置,实现电动汽车进入车库后自动与电源进行连接。
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车辆识别:利用车辆识别技术,如RFID或车牌识别技术,对进入车库的电动汽车进行识别。
2. 电源连接:在车库墙壁或地面上设置电源连接装置,待电动汽车进入车库后,电源连接装置能够自动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进行连接。
3. 充电管理系统控制:通过充电管理系统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确保充电安全和效率。
4. 进出口管理与安全措施: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出入车库,需要设置进出口管理系统和相应的安全措施,并与电源连接装置进行联动。
基于电动汽车智能无线充电立体停车场控制系统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电动汽车智能无线充电立体停车场控制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希望对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动汽车;立体车库;PLC控制系统引言: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电动智能汽车发展。
面对油气资源的日益紧张,我国政府部门出台大量措施推广新能源汽车。
在未来的汽车行业中,电动新能源汽车将作为主流产品逐渐替代原有燃油汽车。
然而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建设难度较高,前期投入成本高,对电动汽车的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如果可实现电动汽车车库停车时自动化充电,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出行效率,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
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专门出台了相关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纲要,采取各项措施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根据国家科技部的相关预测可知:到2025年,我国汽车市场中电动汽车数量占比高达35%以上。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没有针对电动汽车充电配备专门的立体车库,仅仅设置对应的充电设备和充电桩,这类安装于地面上的充电桩不仅限制了电动汽车充电,同时也由此引发了电动汽车充电难充等问题。
一些电动汽车车主往往需要耗费多少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充电,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鉴于此,为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电动汽车行业基本不,可构建专门的立体化充电停车场供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常见的电动汽车立体化停车场,由巷道式、转移式、垂直式和升降式几类构成,城市可结合自身的规划需求,构建对应的立体化电动汽车停车场。
一、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结构和具体的运行原理当前,很多城市为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开始投入大量资金构建立体化充电停车场。
部分城市设计的立体停车车库结构为魔方式平面移动型。
这类停车场呈多层结构设计,包含多个传送单元,其中多数传送单元为载车板位,剩余传送单元为升降机位和周转空位,可供30辆—45辆电动车进行停车充电。
魔方式平面移动立体车库应用模块化设计原理,可结合停车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可容纳较多新能源电动汽车。
基于立体车库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施的研究摘要:为了解决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充电不便、不安全、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在电磁感应式充电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够自主调节发射互感线圈位置进行无线充电的装置。
当汽车驶入停车位时,该装置开始工作,检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位置,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调节发射互感线圈的位置,使发射互感线圈与接收线圈相对偏移量降到最少,从而实现充电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立体车库;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施;研究引言随着全球能源的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传统燃油车的改造升级及替代问题摆到了首要位置。
由于新能源汽车能够缓解能源危机和汽车排放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大关注。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在实现零排放的同时,能够较好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但现阶段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明显不足,再加上充电时间长、充电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因此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急需一种安全、快捷、方便、高效的充电设备。
本文在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自动定位调节装置。
该装置通过定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位置,利用通讯装置将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器,从而实现对发射互感线圈位置的自动调节。
该装置能够提高汽车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减少充电时间,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及普及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1智能立体车库的发展现状汽车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最具标志性的日常工具,停车难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策上对各类自主品牌的重视和鼓励,使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停车供求关系的失衡,随意占道、随意停车、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严重,因此,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刻不容缓。
立体车库是用来存放车辆的机械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停车库,立体车库由于占地空间小、存储量大、稳定可靠的优点,既缓解了交通压力又美化了城市环境,是处理停车难的有效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立体车库的设计朝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有效地保障了人、车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与智能停车系统设计智能充电与智能停车系统设计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智能充电系统可以提高充电效率、保护电池寿命,并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而智能停车系统则可以解决停车难题、提供精确的停车导航,并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探讨电动汽车智能充电与智能停车系统的实现方法。
一、智能充电系统设计智能充电系统是使电动汽车能够实现快速、高效充电的关键。
在设计智能充电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 充电桩布局智能充电系统的核心是充电桩的布局。
为了满足充电需求,充电桩应遍及城市各个区域,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停车场等。
在确定充电桩的布局时,需要考虑到交通状况、用户需求以及充电设备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找到充电桩进行充电。
1.2 快速充电技术快速充电技术是提高充电效率的重要手段。
目前,电动汽车市场上普遍采用的快速充电技术包括直流快充和交流快充。
直流快充适用于充电时间紧迫的情况,而交流快充适用于日常充电。
在设计智能充电系统时,需要考虑充电桩的功率、充电模式以及充电速度等因素,以提供高效、稳定的充电服务。
1.3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合理的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设计智能充电系统时,应考虑电池系统的充电控制、电池状态监测、充电保护等方面的功能,以确保电池的安全运行和极限充电状态的避免。
二、智能停车系统设计智能停车系统是提供精确、便捷的停车导航和优化停车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智能停车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停车位检测技术停车位检测技术是智能停车系统的核心。
通过使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上的停车位信息。
在设计智能停车系统时,需要考虑停车位检测技术的准确度、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以提供准确的停车位信息。
2.2 停车导航系统停车导航系统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帮助他们快速找到合适的停车位。
在设计智能停车系统时,需要考虑导航算法、导航设备和导航界面等方面的功能,以提供可靠的停车导航服务。
智能立体车库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的实现分析作者:丁锐来源:《环球市场》2020年第04期摘要:为了应对能源枯竭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随之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在我国大面积建设,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但我国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许多城市的中心区域停车非常困难,很难单独为电动汽车开辟出充电停车位。
基于此类情况,本文对智能立体车库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对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立体车库;智能化;电动汽车;充电一、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电动汽车常见的充电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常规充电主要指的是电动汽车使用恒压或者恒流这样的传统的充电方式,其充电电流比较低,大约为15A。
此类充电方式的成本要求不高,能够适应各种运行环境。
通常家用电动车充电设施以及小型的充电站都是采用常规充电。
家用充电一般情况下是在晚上这样的非用电高峰时期,能够确保电能的充分利用。
小型充电站目前在国内是最为常见的充电方式,一般都会放置在商场停车场、小区停车场等。
将电动汽车停放在指定的充电区域,使用电缆进行充电连接即可进行充电。
(二)快速充电主要指的是采用150A~400A这样的大电流能够在短时间内给电动汽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其安装的成本比较高。
通常情况下只有大型充電站才会使用这样的充电方式,主要是针对长途旅行或者是急需快速充电的情况。
快速充电会对电动汽车的蓄电池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普通的蓄电池,在其设计原理丰是不能进行快速充电的,短时间内快速对其进行电能补充会导致电池自身过热。
另外,由于此类充电方式对电流的各项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对电网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都是安装再10KV变电站的附近,或者是在监测站以及服务中心中[1]。
(三)无线充电无线充电是近几年最新的科研成果,其充电原理主要是讲电能转换为能够符合标准要求的激光或者是微波束,再由电动汽车的顶部所安装的接收设备来进行充电。
使用无线充电的电动汽车,能够在行驶过程中接收路边电线杆或者各类建筑上的发射天线,不断的补充电池电量[2]。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梁大伟
申请号:CN201810669707.X
申请日:20180626
公开号:CN108775170A
公开日:
201811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涉及智能车库技术领域。
本发明包括壁挂部分、供电部分、充电部分、控制部分、智能终端、车载部分;服务器通过WiFi 无线通讯模块与一基座控制模块控制连接,基座控制模块驱动控制发射线圈基座的移动。
本发明通过在车库的载车板内安装发射线圈,发射线圈的位置通过传动模块调节,每个车位配备充电柜,实现车辆的有线、无线充电,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查看充电量、车位的使用信息,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节能减排,解决停车难的同时还能给电动汽车充电,成本也比单独建设充电桩要低,且无线充电方式较为便捷,避免充电设备架设在露天环境,安全性能高,节约占地面积。
申请人:合肥市春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经济开发区燎原路4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冯子玲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立体车库为新能源车充电的连接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维兵,尹斌,李骥,尹胜,何世祥,王学仲,李军
申请号:CN201711354240.1
申请日:20171215
公开号:CN108045251A
公开日:
201805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立体车库为新能源车充电的连接装置,它包括设置于立体车库的载车板(1)顶部的充电桩(2)、母头(3)和通孔(4),母头(3)内开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定位孔(5),定位孔(5)贯通载车板(1)设置,母头(3)上且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导电孔(6),导电孔(6)与充电桩(2)的输入插头连接;立体车库的车架(11)上设置有导向杆(7)和定位杆(8),导向杆(7)和定位杆(8)均垂向设置,导向杆(7)的长度大于定位杆(8)的长度,导向杆(7)位于通孔(4)的正上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立体车库中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能够确保公头与母头精确平稳对接、节省车主充电时间。
申请人:四川五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空港二路13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袁英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34714.5(22)申请日 2017.03.08(71)申请人 周思齐地址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新城三区7-5603(72)发明人 孙雨然 周思齐 (51)Int.Cl.B60L 11/18(2006.01)E04H 6/1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立体车库电动汽车充电方法(57)摘要一种为立体车库停放的电动汽车充电的方法,主要包括五个流程,1)将低压储能电池系统充满电;2)电动汽车停入立体车库存车位的载车板;3)将储能的电池系统固定在装载电动汽车的载车板上,并将电池系统与电动汽车连接起来,开始充电;4)立体车库将装载电动汽车的载车板送入停车位,并继续充电;5)停止充电并取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06828172 A 2017.06.13C N 106828172A1.一种为立体车库停放的电动汽车充电的方法,主要包括五个流程,1)将低压储能电池系统充满电;2)电动汽车停入立体车库存车位的载车板;3)将储能的电池系统固定在装载电动汽车的载车板上,并将电池系统与电动汽车连接起来,开始充电;4)立体车库将装载电动汽车的载车板送入停车位,并继续充电;5)停止充电并取车;其特征在于1)电动汽车充电时与电网是隔离的;2)储能电池是具有安全电压的锂离子电池系统;3)电动汽车充电时储能电池固定在载车板上与电动汽车一起随载车板移动;4)立体车库的每一个充电停车位都配备有载车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为立体车库停放的电动汽车充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储能电池的电压为12伏。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6828172 A一种立体车库电动汽车充电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到电动汽车的充电,特别是电动汽车在立体车库的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0002]电动汽车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其充电难的问题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
专利名称:立体车库的自动充电系统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胡晓明,俞文卫
申请号:CN201120148819.4
申请日:20110512
公开号:CN202068227U
公开日:
201112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立体车库的自动充电系统,能在户外安排停车位的同时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同时确保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电动车。
为达到所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立体车库的自动充电系统,地面上铺设有导轨,导轨上安装有停车栈板,所述停车栈板上固定有充电器,充电器通过电源线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口进行充电,所述停车栈板上还设有电源插头,电源插头和连接市电的充电柱相匹配。
由于采用了所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停车栈板的过渡,在汽车和市电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不仅解决了汽车充电口和市电之间匹配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汽车停车位置不佳导致距离充电器太远的问题,方便了新手驾驶员。
申请人:胡晓明
地址:321016 浙江省金华市工业园区康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韩洪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立体车库内校正系统的设计与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的实现作者:李远航朱宏兴祁丽霞来源:《河南科技》2018年第25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动汽车逐渐得到推广,然而,如何为电动汽车方便快捷地充电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日益凸显,立体车库应运而生。
为了更好地将两者结合,本文设计了一套用于车辆倒车入库时进行位置校正的机械装置,使车辆停在车库允许的范围内,便于充电机器臂或在固定轨道上行走的充电机器人给车辆充电,避免了因倒车位置不标准而引起的充电机器臂不能正确充电的问题,保证了电动汽车在立体车库内的自动充电,最终实现车库无人值守、自动充电。
关键词:电动汽车;立体车库;自动校正;自动充电中图分类号:TH122;U4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25-0110-031 研究背景能源的短缺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立体车库应运而生。
综合考虑后会发现,如何简便快捷地在立体车库内给电动汽车充电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立体车库一般是直接依靠位置升降、循环横移等来进行车位的整体移动的,而车位一般比车宽1m左右。
据考察发现,在立体车库内安装插拔系统,通过充电机械臂为电动汽车充电是一种良好的将立体车库与电动汽车相结合的方式。
然而,由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机器臂是有固定长度的,若汽车在车位里偏移量过大,机器臂触碰不到电动汽车的充电孔,就不能实现自动充电。
而立体车库里的车位不论如何移动,其前提都是车停进去,那就需要倒车入库。
但是,每个司机的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不能保证倒车时偏移量在允许范围内。
从驾驶员在考场统计的数据来看,科目二考试挂科的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倒车入库失败,这充分体现了本装置的重要性。
本套装置安装在车位上,在司机倒车过程中就能校正停车范围,从而实现车辆停放正确,这就为倒车入库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辅助效果。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无自带动力系统、价格低廉的车辆停放位置自动校正系统,电动汽车在倒车入库时进行位置校正,使车辆停在车库允许的范围内,便于充电机器臂或充电机器人(机器人在固定的轨道上来回行走)给车辆充电,最终实现车库无人值守、自动充电。
2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前景与制约因素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电动汽车主要分为三种: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
本文主要就前两种电动汽车进行分析。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
近年來,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电动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均实现了巨大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我国循环经济获得迅猛发展,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环境污染治理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改善。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2018年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2017年度12月份汽车产销数据发布会。
在新能源汽车部分,12月份销量为16.3万辆,同比增长56.8%;2017年全年累计销售77.7万辆,同比增长53.3%。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7.8万辆,包括纯电动46.8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11.1万辆。
截至2017年12月,据测算,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72.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接近150万辆。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增长迅猛,从2013年的1.76万辆到2017年销量达到77.7万辆,增长速度快。
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和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油耗积分考核将于2018年4月开始,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于2019年开始,并于2020年结算。
双积分制的考核时间相对晚于此前市场预期,目前的政策普适性较高,短期内对整车厂商影响较小,但仍从政策面确定了电动化的基本方向。
目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足3%,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
笔者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在2020年超过200万辆,未来销量的年同比增速将超过40%,电动化趋势已经确定。
然而,搜索大量文献后不难发现,在我国,价格过高和技术不成熟仍然是制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续航里程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充电时间过长是纯电动汽车发展困难的主要因素[1]。
3 校正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及工作流程本立体车库内车辆停放位置自动校正系统主要由车库托底、斜侧立辊轮组、安全悬梁、支撑挡板、水平辊轮组、支撑架和防撞导向架等零件构成,如图1所示。
当汽车倒入车库时,先倒进车库托底,然后接触防撞导向架,由防撞导向架引导车后轮驶上水平辊轮组。
若后轮驶入时不在正中间,则倒车后轮必然会与一侧的斜侧立辊轮组接触,但由于车轮的重力远大于斜侧立辊轮组对车轮的摩擦力,所以车轮不会驶上斜侧立辊轮组,而会由于重力作用滑下水平辊轮组;另一侧的车轮会随着这一过程受水平分力的作用在水平辊轮组上调整水平位置,当后轮走到水平辊轮组尽头时这一过程基本结束,此时,后轮也就基本位于车库正中间位置;接着,向后行驶后轮与安全悬梁相接触,安全悬梁阻挡车辆继续后移,保证车辆后方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4 校正系统的工作原理当车轮接触到斜侧立辊轮组后,两者之间便会存在力的作用,由于该作用力存在于三维立体空间内,为了便于分析,可以将其分解为水平面和竖直面上的力。
斜侧立辊轮组在水平面内作用于车轮上的力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接触面的摩擦力和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持力。
其中,平行于接触面的摩擦力即水平向前的分力,与电动汽车向后倒车的驱动力相互平衡而抵消;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持力即水平向右的分力,克服很小的水平滚轮组的滚动摩擦力而推动车辆向右平移。
斜侧立辊轮组在竖直平面内作用于车轮上的力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接触面的摩擦力和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持力。
其中,平行于接触面的摩擦力即水平向上的分力,与车轮微微离开地面而受到重力相互平衡而抵消;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持力即水平向右的分力,克服很小的水平滚轮组的滚动摩擦力而推动车辆向右平移。
5 立体车库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的实现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静态交通问题。
我国属于土地资源紧缺型国家。
目前,中国的停车场仍以平面停车场为主,该类型的停车场占地面积大,汽车容积率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数量不断增加,这也导致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推广立体车库已成为必然。
立体车库可以向空中或地下延伸,这能充分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2]。
不仅如此,立体车库的建设成本也大大低于传统停车场[3]。
在更多客户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担忧,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设计制造出将立体车库与电动汽车的充电融为一体的智能立体车库,成为更加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4]。
现如今,立体车库中现有充电装置虽然能通过充电连接装置自动在XY轴上移动,代替人工实现自动插拔充电枪,避免了人工插拔充电枪的不安全性,但由于司机停车位置不够准确,有时偏移量较大导致充电机器臂长度不够,不能接触到电动汽车,从而导致无法准确完成充电。
由此,本文构造了一套机械辅助装置,帮助车辆在停放时校正至自动充电臂或充电机器人的可及范围,实现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
本系统是一套安装于普通机械式立体车库内的装置,对立体车库内车辆停放位置进行校正,使电动汽车停于充电机器臂能接触到的范围内,方便充电机器臂为電动汽车自动充电。
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倒车位置不标准而引起充电机器臂不能正确充电的问题,保证了电动汽车在立体车库内的自动充电,同时也节约了用车人的等待时间。
该技术如果成功应用,可以为电动汽车及立体车库的推广及使用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设计本系统的目的是在车辆倒车入库时进行位置校正,使车辆停在车库允许的范围内,便于充电机器臂或充电机器人(机器人在固定的轨道上来回行走)给车辆充电,最终实现车库无人值守、自动充电。
6 结语本文设计了一套立体车库内车辆停放位置自动校正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电动汽车车辆停放时不在允许范围内,充电臂或充电机器人接触不到充电口,无法实现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的问题,实现电动汽车停放位置的校正,解决部分司机由于驾驶技术引起的位置偏差问题。
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理论上,从环保角度出发,顺应时代潮流,立体车库与电动汽车相结合,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具有前瞻性;技术上,运用物理学知识,以力学分析为基础,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原理构造了一套无需自带驱动力,不需要依靠电气、激光导航、雷达探测等技术,结构简单,灵活实用的充电系统;应用上,通过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就能实现车辆的位置校正,从而实现车库无人值守自动充电;成本上,因为该系统结构力求精简,无自带动力系统,所以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郭春林.电动汽车发展前景与关键因素分析[J].汽车工程,2012(9):852-858.[2]刘丽娜.浅谈立体车库的特点及其应用[J].技术与工程,2017(12):96-99.[3]付翠玉.立体车库发展的现状与挑战[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9):156-157.[4]贝太学.智能立体车库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的实现[J].超重运输机械,2018(5):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