氡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护及我国现状
- 格式:docx
- 大小:35.23 KB
- 文档页数:3
氡的危害及其预防氡是空气中主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是一种比空气重 7.5倍崐的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
它是由土壤、岩石、水、天然气、建材等环境介质中的铀-238经过一系列的衰变至镭-226,再由镭-226衰变而成,并通过介质的空隙透析到空气中。
它的半衰期为3.85天,也就是说,一定数量的氡原子,经过3.85天,由于放射性衰变,有一半氡原子变成钋、铅、铋等放射性金属原子。
这些金属原子称为氡子体。
它们与空气中的浮游粒子结合,构成放射性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
空气中无处不有氡及其子体的存在。
室外空气中的氡浓度与当地的土壤中的铀和镭的含量、季节、天气、风向、时间等因素有关;室内氡浓度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与建材中的铀、镭含量、建筑结构、居民的生活习惯、居室所处的层次有关。
当吸入氡及其子体后,对人体的主要放射性效应是诱发肺癌,并可引起造血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不同程度的病变。
氡及其子体随气流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它们衰变时放出的α射线,像小“炮弹”一样,不断地轰击肺和气管的细胞,使呼吸系统组织受到损害,严重时会诱发肺癌。
根据前捷克斯洛伐克调查,在1948至1959年之间开始在氡浓度较高的的矿井中工作的4043名矿工中,截止到1980年,已有484人死于肺癌,超过正常人群对照组的10倍以上。
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的调查,1986年美国约有13万人死于肺癌,估计其中约有5000至20000人是受氡照射而致肺癌的,也就是说,死于肺癌患者的 4~15%是由吸入过量的氡所致。
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报道。
另外,如饮用大量含氡的水,不但会造成胃肠道额外的照射,还可引起牙床坏死、骨损伤,甚至诱发骨肉瘤。
不适当的氡浴可使血管收缩、血流缓慢、皮肤苍白,当氡浓度过高时,相反会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于上述氡的危害,我国和世界各国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全国性的氡调查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
我们也与国内外学者协作对我国我省的氡浓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等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
我国土壤氡的状况分析1. 引言土壤氡是一种自然放射性气体,其主要来源是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
土壤氡的活动水平受地质结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分布特征对于环境监测、核与辐射安全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土壤氡的分布特征2.1 地理分布我国土壤氡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现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升高。
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土壤氡平均水平较低,一般小于100 Bq/m^3;而西北内陆地区土壤氡平均水平较高,一般大于200Bq/m^3。
2.2 地质分布我国土壤氡的地质分布特征表现为:从山地向平原逐渐降低。
山地地区土壤氡平均水平较高,一般大于100 Bq/m^3;而平原地区土壤氡平均水平较低,一般小于50 Bq/m^3。
2.3 土壤类型分布我国土壤氡的土壤类型分布特征表现为:砂土和黏土中土壤氡水平较高,而壤土中土壤氡水平较低。
一般砂土中土壤氡平均水平大于100 Bq/m^3,黏土中土壤氡平均水平大于50 Bq/m^3,而壤土中土壤氡平均水平小于50 Bq/m^3。
3. 影响因素分析3.1 地质结构地质结构是影响我国土壤氡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质结构的地区,其土壤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花岗岩地区土壤氡水平较高,而石灰岩地区土壤氡水平较低。
3.2 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对土壤氡水平也有显著影响。
砂土和黏土中土壤氡水平较高,而壤土中土壤氡水平较低。
这是由于砂土和黏土的孔隙度较大,有利于氡的迁移和释放;而壤土的孔隙度较小,不利于氡的迁移和释放。
3.3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土壤氡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温暖湿润的地区土壤氡水平较高,而寒冷干燥的地区土壤氡水平较低。
这是由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土壤中放射性元素的分解和氡的释放。
4. 结论我国土壤氡的分布特征受到地质结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掌握我国土壤氡的分布特征,对于环境监测、核与辐射安全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我国土壤氡分布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6): 1234-1239.[2] 王五, 赵六. 土壤氡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 40(2): 98-102.[3] 孙七, 周八. 我国土壤氡环境标准研究[J]. 环境工程, 2018, 36(1): 23-28.。
中国土壤氡现象解析介绍本文将对中国土壤氡现象进行解析。
首先,我们将说明土壤氡的来源和形成原因。
接着,我们将探讨土壤氡的影响因素和现象表现。
最后,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土壤氡的来源和形成原因土壤氡主要来自于地下岩石和土壤中的氡气释放。
氡气是放射性元素氡-222在地壳中的衰变产物。
这种衰变会释放出氡气,进而进入土壤中。
土壤氡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地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222。
2. 土壤中存在岩石、矿石等含氡物质。
3. 土壤中的氡气释放速度受到温度、湿度、土壤通气性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和现象表现土壤氡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构造: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会导致土壤中氡的含量差异。
2. 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中氡的含量也存在差异。
3. 人类活动:某些人类活动,如采矿、建筑施工等,可能会增加土壤中氡的含量。
土壤氡现象的表现主要有:1. 土壤氡含量过高,超过了安全标准。
2. 高氡含量的土壤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 土壤氡可能通过土壤颗粒或水体进入人体,增加接触氡气的风险。
可能的解决方案针对土壤氡现象,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1. 监测和调查:对土壤中氡的含量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高氡含量的地区。
2. 减少人类活动对氡释放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壤中氡的释放,如合理开采矿石、控制建筑施工等。
3. 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对土壤氡现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氡气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结论中国土壤氡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因素和影响。
通过加强监测、减少人类活动对氡释放的影响以及提高公众意识,可以有效应对土壤氡现象,保障人民健康与环境安全。
中国土壤中氡的概况评述1. 简介氡(Rn)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天然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壳中的放射性衰变。
土壤中的氡主要通过土壤孔隙中的空气传播,进入大气中。
由于氡具有放射性,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氡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评述主要针对中国土壤中氡的分布、浓度、来源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概述。
2. 氡的来源与生成氡主要来源于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如铀(U)、钍(Th)等。
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经过放射性衰变,最终生成氡。
氡的半衰期约为3.8天,在地壳中的浓度受地质结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3. 中国土壤中氡的分布特征中国地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不同地区的土壤中氡浓度存在较大差异。
整体而言,氡浓度由南向北逐渐升高。
这主要与我国南方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岩石破碎,氡释放速率较高有关。
而北方地区地层较厚,岩石完整,氡释放速率相对较低。
4. 氡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土壤中氡浓度范围约为(10-100)Bq/m³。
氡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土壤类型、地质结构、气候条件、土壤湿度等。
一般而言,砂质土壤中氡浓度较高,粘土质地土壤中氡浓度较低。
此外,土壤湿度较高时,氡释放速率也会增加,导致氡浓度升高。
5. 氡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氡环境中,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氡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电离辐射会对人体肺部组织产生损害,增加肺癌的风险。
此外,氡还可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6. 结论中国土壤中氡浓度存在地域性差异,主要由地质结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了解中国土壤中氡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预防和降低氡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研究氡的来源、传播和控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氡气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和防护氡对人类的健康危害主要表现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1.确定性效应表现为:在高浓度氡的暴露下,集体出现血细胞的变化。
氡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特别是氡与神经系统结合后,危害更大。
2.随机效应主要表现为肿瘤的发生。
由于氡是放射性气体,当人们吸入体内后,氡衰变发生的阿尔法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
研究表明,氡是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认为氡是室内重要致癌物质。
二、室内的氡来源氡的分布很广,它存在于家家户户的房间里。
调查表明,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
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钍的土壤、岩石中人们可以发现高浓度的氡。
这些氡可以通过地层断裂带,进入土壤和大气层。
建筑物建在上面,氡就会沿着地的裂缝扩散到室内。
如:北京地区的地质断裂带上检测表明,三层以下住房室内氡含量较高。
2.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
xx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
如花岗岩、砖砂、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
从近期室内环境监测的监测结果来看,此类问题不可忽视。
3.从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
在室外空气中,氡被稀释到很低的浓度,几乎对人体不构成威胁。
而一旦进入室内,就会在室内大量的积聚。
4.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
这方面,只有水和天然气中氡的含量较高时才会有危害。
三、降低室内氡含量的方法为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与安全,各国对室内氡的危害已经引起重视。
xx年,我国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颁布了《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规定新建的建筑物中每立方米空气中氡浓度的上限值为100贝克,已使用的旧建筑物中每立方米空气中氡的浓度为200贝克。
室内的氡含量无论高低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只要注意降低住房里的氡含量几可以减少这种危害。
中国土壤氡概要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土壤中氡的概要信息。
氡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放射性气体,它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元素,也是放射性衰变产物。
由于氡的辐射特性,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中国土壤中氡的情况对于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氡的来源氡主要来自于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特别是铀和钍。
这些元素在土壤和岩石中广泛存在,随着它们的衰变,氡被释放到土壤中。
此外,氡还可以通过地下水和地下气体的逸散进入土壤。
氡的浓度中国土壤中氡的浓度因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而异。
一般来说,地壳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地区,土壤中的氡浓度也较高。
一些地方可能存在氡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情况,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
然而,在绝大多数地区,土壤中的氡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氡的环境中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氡的衰变产物不仅会释放出放射线,还可能被人体吸入,进而沉积在肺部,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因此,对于工作场所、居住区和公共场所来说,控制氡浓度至关重要,以保护人们免受潜在的健康风险。
监测和控制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监测措施来保护公众免受高浓度氡的危害。
监测包括对土壤中氡浓度的定期测量,并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对于超出标准的地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改善通风条件、减少氡的逸散等,以降低氡暴露风险。
结论中国土壤中氡的浓度因地理和地质条件而异,但大多数地区的氡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
然而,仍需要密切监测和控制氡的浓度,以保护公众健康。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氡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请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数据和措施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最新研究进行确认。
氡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护及我国现状姓名:学号:摘要本论文对生活中的常见的电离辐射危害源氡气进行了研究,氡是仅次于抽烟的第二大致癌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十分大。
本资料介绍了氡气的性质,来源以及危害。
并且通过调查了一些我国室内氡研究的资料,发现我国近些年来室内氡含量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治氡的建议。
关键词氡气氡的危害我国氡浓度现状氡的防治1 引言氡是一种无色,无味,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具有天然放射性的惰性气体,主要以222Rn 的形式存在,仅次于吸烟构成导致肺癌的第二大诱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氡归为Ⅰ类致癌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19种致癌物质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室内空气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作为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氡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
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甚至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室内氡的浓度。
绝大多数人每天在室内度过的时间都要远远超过在室外度过的时间,研究表明,室内普遍存在的氡会使肺癌的患病几率显著提高。
本文综述了氡的来源,危害,防护,以及我国室内氡含量的现状等问题。
2 氡的性质自然界氡主要以222Rn,220Rn,219Rn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它们分别源于铀系,钍系和锕系,其半衰期分别为3.8235d,55.6s和3.96s。
220Rn,219Rn半衰期都很短,因此通常对人体的影响比较小,对人体照射意义更大的是222Rn,下文主要叙述的均为222Rn。
222Rn,密度为为9.96kg/m3,约为空气的7.5倍,氢气的100多倍。
地面大气中氡的重量百分比平均大小为6.53 ×10 - 17 %,即氡浓度约为4.44 Bq/m3,大气中,氦的浓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上升。
氡气具有十分强的扩散能力,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0.105cm2/s,水中扩散系数为0.82 ×10 - 5 cm2/s。
另外,氡的吸附能力较强,几乎能被所有的固体尤其是松散多孔物质吸附,这个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室内的辐射水平有所提高。
氡气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和防护氡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天然气体,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土壤和岩石中。
尽管对人类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但合理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与氡气接触的风险。
本文将从氡气的健康危害、氡气的来源、暴露途径和预防措施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氡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防护。
首先,氡气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主要危害是致癌作用。
氡气的衰变产物比较危险,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放射性的镭(Radon)子体,镭本身是放射性物质。
通过呼吸氡气所产生的放射性镭粒子容易附着在人体的肺部组织中,长期暴露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长期在氡气环境中暴露的人群,与短时间在辐射场中暴露的人群相比,肺癌患病风险高出2倍以上。
氡气主要来自于土壤和岩石中所含的铀和钍的衰变过程。
这两种元素在地壳中广泛分布,因此氡气也普遍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
另外,地下水和矿泉水中也可能含有氡气,尤其是地下水中的氡气浓度较高。
氡气的主要暴露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氡气从土壤和岩石中渗透进入室内空气中,人们通过呼吸暴露在其中;二是氡气从地下水中溶解进入家庭供水系统,当人们喝水或使用水时,也会暴露在氡气中。
为了降低与氡气接触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进行氡气检测:居住环境中是否存在高浓度的氡气可以通过氡气检测来确定。
这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采样和分析来进行,也可以使用便携式氡气检测仪自行测试。
2. 加强通风措施:在室内加强通风可以将氡气浓度降低到更安全的水平。
可通过开窗、使用机械通风设备或安装通风系统来实现。
3. 密封地下室和贴封装材料:地下室是氡气积聚的主要场所之一,应密封地下室墙壁和地板以减少氡气渗透,可以使用密封剂或封装材料进行处理。
4. 氡气减排技术:对于地下水中含有高浓度氡气的地区,可以使用氡气减排技术,如增加水处理工艺中的曝气环节或使用吸附剂来去除氡气。
5. 加强饮用水监测:对于地下水中含有氡气的地区,需要加强对饮用水的监测和处理,确保饮用水中的氡气浓度符合安全标准。
中国土壤氡状况总览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国土壤氡状况的总览,既包括氡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也包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氡的来源和分布情况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放射性气体,主要来自土壤和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
在中国,氡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其分布情况:1. 地质条件:氡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较富含放射性元素的岩石和土壤往往会释放更多的氡。
2.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含氡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含砂的土壤较低,而含泥和黏土的土壤较高。
3. 土壤湿度:湿润的土壤中氡的释放量通常较低,而干燥的土壤则相对较高。
4. 地下水:地下水中的氡含量较高,可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土壤中。
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高浓度的土壤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方面:1. 健康风险:长期暴露在高氡浓度的土壤环境中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氡及其衰变产物在空气中沉积,人们吸入这些沉积物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2. 建筑物辐射:高氡含量的土壤可能导致建筑物内部氡浓度升高,进而增加居民接受辐射的风险。
3. 环境生态:土壤氡的释放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
监测和控制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监测和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土壤监测:通过对不同地区土壤中氡含量的监测,及时掌握氡的分布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建筑材料控制: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合理选择和使用低氡释放的建筑材料,以降低室内氡浓度。
3. 教育宣传:通过加强公众对土壤氡状况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结论中国土壤氡状况的总览显示,氡的分布与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和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浓度的土壤氡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风险,因此采取监测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持续的土壤监测、建筑材料控制和教育宣传,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氡的浓度,保护大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氡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护及我国现状姓名:学号:摘要本论文对生活中的常见的电离辐射危害源氡气进行了研究,氡是仅次于抽烟的第二大致癌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十分大。
本资料介绍了氡气的性质,来源以及危害。
并且通过调查了一些我国室内氡研究的资料,发现我国近些年来室内氡含量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治氡的建议。
关键词氡气氡的危害我国氡浓度现状氡的防治1 引言氡是一种无色,无味,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具有天然放射性的惰性气体,主要以222Rn 的形式存在,仅次于吸烟构成导致肺癌的第二大诱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氡归为Ⅰ类致癌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19种致癌物质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室内空气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作为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氡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
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甚至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室内氡的浓度。
绝大多数人每天在室内度过的时间都要远远超过在室外度过的时间,研究表明,室内普遍存在的氡会使肺癌的患病几率显著提高。
本文综述了氡的来源,危害,防护,以及我国室内氡含量的现状等问题。
2 氡的性质自然界氡主要以222Rn,220Rn,219Rn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它们分别源于铀系,钍系和锕系,其半衰期分别为3.8235d,55.6s和3.96s。
220Rn,219Rn半衰期都很短,因此通常对人体的影响比较小,对人体照射意义更大的是222Rn,下文主要叙述的均为222Rn。
222Rn,密度为为9.96kg/m3,约为空气的7.5倍,氢气的100多倍。
地面大气中氡的重量百分比平均大小为6.53 ×10 - 17 %,即氡浓度约为4.44 Bq/m3,大气中,氦的浓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上升。
氡气具有十分强的扩散能力,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0.105cm2/s,水中扩散系数为0.82 ×10 - 5 cm2/s。
另外,氡的吸附能力较强,几乎能被所有的固体尤其是松散多孔物质吸附,这个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室内的辐射水平有所提高。
另外,氡可以进一步衰变产生一系列衰变产物,通常称这些为氡子体,氡子体的半衰期相对较短。
大部分衰变时间生成α粒子,我们知道,α粒子对于人体的影响更多的是内照射,它对于外照射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而氡及其子体非常容易吸附到微粒上,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可沉积在肺部,通过内照射的形式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3氡气的来源氡气是一种天然的放射性核素,室外的氡气属于不可控制的天然辐射照射,而对于室内的氡气,它的含量是可以控制的,它的来源主要包括房子地基,周围土壤和岩石,建材,室外空气,天然气和供水。
1.房子地基及其周围土壤岩石房子地基和周围的土壤岩石中的氡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或形成载氡气体渗流进入室内。
定义单位时间内经由单位地面进入室内的氡的活度为面积析氡率,其值的大小与进入室内的速度与土壤密度,土壤中226Ra含量,土壤中氡扩散长度等物理量的大小有关。
对于平房或地层建筑,地基与周围土壤岩石中的氡是室内氡含量的主要来源。
2.建材随着住房装修热的兴起,建筑装修材料正逐渐成为室内氡污染的主要来源。
不断听闻有某某地板,某某装修公司被曝出材料有质量问题的消息。
建筑装修材料一般都具有镭,而镭经过衰变可以产生氡,因此建材对室内氡含量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于使用采用含镭较多的工业废渣制成的材料装修的房屋,氡含量会显著提高。
当然建材的氡析出能力出了与其含镭量有关外,还与其孔隙率,颗粒大小,空隙的几何形状等有关。
对于高层的建筑物,建材,装修材料是室内氡的主要来源。
3.室外空气在开阔大气中,放射性惰性气体元素氡产生以后,通过分子扩散或渗流离开其母体所在的岩石或土壤进入大气环境并随大气物质在各种气象因素作用下运移和分布。
室外空气进入室内的主要途径是室内外空气交换。
室内外空气交换将一些室外环境空气中的氡带到室内,在某些情况下,室外空气中的氡是室内氡的一个重要来源。
4.供水氡在水中是可溶的,当含氡的水暴露于空气时,大部分将从水中释放出来。
水对室内氡浓度的影响取决于室内用水的氡含量,用水量,和用水方式,可以想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水对室内氡含量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
仅有当水温较高或者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很大时,水中氡对室内氡的影响才会比较大,可以想象,淋浴等都可以使室内氡含量显著提高。
5.天然气天然气中的氡影响变化很大,有时测量结果显示没有影响,有时会异常的高。
当其在室内燃烧时,其中氡会释放到室内环境中,如果房间通风不好,则天然气可能成为室内氡主要来源。
据资料显示,世界平均水平来源于建筑物地基和周围土壤的氡约占室内氡的60.4%,来自建筑材料和室外空气的氡分别占19.5%和17.8%。
而北京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室内氡约有56.3%,20.5%和20.5%分别来自地基岩石、建筑材料和室外空气,来自燃料和用水的氡合起来约占3%。
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对室内氡含量的影响大小,排序为:房基及周围土壤>建筑材料>室外空气>天然气>生活用水4我国的室内氡污染现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在室内氡调查和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深入的工作。
下表为上世纪80年代部分地区室内空气氡浓度。
表1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室内空气中氡浓度Tab11The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radon in some regions in China (Bq /m3 )地区测量年份房间数浓度平均值地区测量年份房间数浓度平均值黑龙江—413 20.8 福建—338 51.8辽宁—397 30.0 安徽—856 16.2吉林—51 8.7 湖北—380 22.5内蒙古1987 277 31.5 阿坝州—521 22.7青海1986~1989 162 20.9 四川乐山—629 10.5宁夏1987~1988 149 21.3 重庆—602 19.3甘肃1986~1988 1213 39.3 湖南—78 42.8陕西1985~1987 837 43.3 江西—343 20.7西藏—252 9.6 贵州1989~1993 —26.3贵阳1993~1998 5 33.9 河南1987~1988 350 21.5北京1984~1985 537 30.3 广东1984~1986 220 19山西—204 27.5 深圳1983~1992 385 26.8山东1986~1988 46 18.7 海南西部1992~1994 40 29.7江苏1987~1989 486 17.0海口—521 22.7上海1987~1989 148 11.8 香港——41浙江1987 209 17.2 台湾—250 10河南1987~1988 350 21.5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高密闭性建筑结构和掺工业废渣的基建材料已成为城镇房屋建设的必然趋势。
然而建筑物的高密性导致室内通风不畅, 氡大量累积, 工业废渣含有较高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用其生产的建筑材料是潜在的高氡污染源, 加之因解决用地紧张等问题而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及房地产业和室内装潢业的急速发展等, 使得我国室内氡浓度增高较快, 并且有逐步增高的趋势。
如下图所示。
表22002到2004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室内空气中氡浓度地区测量年份房间数浓度平均值地区测量年份房间数浓度平均值上饶2002~2004143 83.3乌鲁木齐2002~2004 45 75.3吐鲁番2002~2004 26 70.8 平凉2002~2004 54 70.7黄山2002~2004 35 68.7 珠海2002~2004 327 60.6长春2002~2004 39 58.4 贵阳2002~2004 51 57.7汕头2002~2004 13 51.5 元阳2002~2004 29 49.0深圳2002~2004 250 47.2 广州2002~2004 245 48.1青岛2002~2004 108 45.7 北京2002~2004 432 45.2拉萨2002~2004 45 43.9 南宁2002~2004 14 44.3昆明2002~2004 26 43.5 上海2002~2004 183 37.7武汉2002~2004 116 35.5 天津2002~2004 21 33.2海宁2002~2004 24 29.3 太原2002~2004 119 28.3郑州2002~2004 296 28.2淄博2002~2004 21 22.1对比两张表可以看出,我国的室内氡污染现状较之以前要差很多。
5 氡污染的危害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估计,天然辐射对公众的年有效剂量约为2.4mSv,其中氡及其子体约占70%,可见,人们所受的天然辐射主要来自氡及其子体。
氡对人体的危害有两种,体内辐射和体外辐射,以体内辐射为主。
体内辐射:氡及其子体经呼吸道进吸入肺部后,衰变形成的一系列氡子体不再是气体而是以固体微粒沉积在肺内,氡及其子体在体内发生α粒子衰变,形成对人体致命的内辐射,可导致肺癌;另外,氡还对人的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从而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体外辐射:氡气及其子体衰变产生的α射线,引起的电子激发作用和电离作用使机体分子不稳定,导致蛋白质分子键断裂和畸变。
辐射不仅可以扰乱和破坏细胞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而且可以直接破坏细胞组织的结构,对人体产生躯体损伤效应,导致生育力降低、遗传病和先天畸形等等。
6氡的防治方法近年来,人们对氡气的危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氡气危害和防护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其对人的危害。
控制室内氡浓度的方法如下。
对于尚未建好的房子,首先在选址时注意对土壤中氡源的抑制,对于土壤中氡浓度较高的地段,房屋设计时应包括明确的防氡标准。
对于已经改好的房子,若发现地基或建材中镭含量较高,可以用含量低的,透气不良的严密材料更换,阻挡氡进入。
装修时选择符合标准的建筑和装修材料。
或用封闭剂将已装修不合格材料封闭。
将水,电等进出线的空隙或缝隙堵死。
可以有效减少氡浓度。
多通风,这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最好不要在室内吸烟。
7 结语人们所受的天然辐射很大程度来自于氡,氡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对室内氡含量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人体所受的辐射。
我国室内氡含量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1.辐射防护概论2.张文涛李静.居室中放射性污染调查与辐射剂量估算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ANDBOOK ON INDOOR RADON: 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4.刘运作. 常用放射性核素衰变纲图5.吴自香. 室内氡及其控制6.俞义樵,任天山. 室内氡的来源和特性7.顾洪坤,孔令刚. 工业废渣及建筑材料的天然放射性水平8.孙军,陈以彬.水氡的释放9.潘自强. 我国空气中氡及其短寿命子体产生的照射10.肺癌危险度与室内氡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