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声音处理技术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198.55 KB
- 文档页数:7
声音的编辑实验报告引言声音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处理和编辑各种声音,如电话录音、音乐剪辑、语音识别等。
因此,研究声音的编辑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声音编辑技术的效果和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的声音编辑技术2. 探究声音编辑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效果和应用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一台个人电脑- 声音编辑软件2. 实验步骤:- 步骤1:研究声音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步骤2:使用声音编辑软件进行实验操作。
- 步骤3:利用不同的声音编辑技术对给定的声音进行处理和编辑。
- 步骤4:比较和分析不同声音编辑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效果和应用。
实验结果实验中,我们使用声音编辑软件对给定的声音进行处理和编辑,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声音剪辑技术:通过剪辑音频片段、删除静音部分和调整音量等操作,可以实现对声音的简单编辑。
该技术在音乐剪辑、语音识别等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
2. 声音合成技术:通过合成和混音不同音频片段,可以创造新的声音效果。
例如,在音乐制作中,可以将不同乐器的声音合成在一起,创作出独特的音乐作品。
3. 音频修复技术:通过去除噪音、修复声音中的缺陷和提升音质等操作,可以修复受损声音的质量。
该技术在电话录音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4. 语音变换技术:通过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等特征,可以实现对声音的变换和模拟。
例如,在特定的情景中,可以通过语音变换技术模拟出某个名人或动物的声音。
实验讨论通过对不同声音编辑技术的实验操作和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声音编辑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音乐制作中,声音合成技术和语音变换技术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在电话录音中,音频修复技术可以提升录音质量。
2. 声音编辑技术的效果受到原始声音质量和编辑操作的影响。
如果原始声音质量较差,声音编辑技术的效果可能会有限。
3. 声音编辑技术的发展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新的声音编辑算法和技术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编辑效果和应用范围。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的特性。
2. 教学难点: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特性。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鼓、锣)、声源(如闹钟)、听力测试仪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声音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声音的定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振动的物体(如鼓、锣),感受声音的产生。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振动的物体会产生声音?3. 讲解声音产生的原理,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使用听力测试仪进行测试。
2.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3. 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总结:声音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
四、声音的特性(10分钟)1. 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有哪些特性?3. 讲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总结: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 实验环节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了学习兴趣。
第3节声的利用★简介: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新版教案《声的利用》教学设计(人教版)探讨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等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现象及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用具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几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海豚利用声波识别食物、敌人和它们周围的环境……学生欣赏并交流讨论,自然界中的声现象非常多,声音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的应用,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声与信息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说明了人们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对这些例子,可以分类吗?按怎样的依据来分好?1.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轰隆隆的雷声——预示下雨听诊器听心跳声——诊断心脏的情况听敲铁轨的声音——判断螺栓松动汽车修理师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小结: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次声波能不能传递信息呢?次声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
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课件展示】 介绍2005年海啸死亡人数和其强大的破坏力。
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在印度夺去约10 000人性命,斯里兰卡40 000余人遇难,而印尼的死伤人数为23万人之多。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由于多媒体技术一直处于高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因此课程内容应该根据这种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注意知识和内容的更新,保持时效性。
本门课程实践性强。
多媒体技术不仅理论体系完整,而且更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掌握理论内涵和技术要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使用工具软件制作多种类型的多媒体作品,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逻辑;掌握各种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和常用多媒体外设的使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结合多媒体作品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各种多媒体软件的介绍和学习,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利用软件中提供的帮助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多媒体技术概论教学内容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2、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对象3、多媒体关键技术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教学要求• 1、掌握:媒体定义、媒体的种类和特点。
• 1、理解: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技术的内容。
• 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学建议• 根据具体情况,对多媒体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的最新发展作适当介绍。
第二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教学内容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2、多媒体计算机3、多媒体关键技术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教学要求• 1、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光存储设备的使用。
• 1、理解:多媒体接口卡的工作原理、光存储系统的原理。
• 2、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特点与分类,常用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
教学建议• 根据具体情况,对多媒体系统的运行环境作适当介绍。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及其应用非常重要。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测量声音的频率与音调是一项基础而关键的实验。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这项实验,并探讨频率与音调的概念及其应用。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 音叉- 音叉支架- 弦线- 示波器- 频率计- 电源线- 外置喇叭- 扬声器2. 实验一:用音叉测量频率- 将音叉安装在音叉支架上,并用指法引震,使其发出声音。
- 将音叉靠近耳朵,并注意感受声音的高低音调差别。
- 将音叉轻轻碰触桌面等坚硬表面,再将其靠近耳朵,感受声音的变化。
- 使用频率计测量音叉产生的声音的频率。
- 记录频率计的测量结果,并比对观察到的音调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3. 实验二:用弦线测量频率- 用螺钉将一根弦线固定在墙壁上,并保持其拉紧状态。
- 手指按住弦线的一个位置,用另一只手摇动弦线,使其产生声音。
- 注意感受弦线的不同位置产生的音调的差别。
- 使用频率计测量弦线产生的声音的频率。
- 记录频率计的测量结果,并比对观察到的音调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4. 实验三:用示波器测量频率- 将示波器连接到外置喇叭或扬声器上,并调整示波器的设置。
- 通过外置喇叭或扬声器播放不同频率的声音。
-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频率。
- 比对观察到的波形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音调的变化。
频率与音调的概念: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调,频率越低,声音越低调。
音调则是对声音高低的感知,较高的频率对应较高的音调,较低的频率对应较低的音调。
频率与音调之间呈正比关系。
应用:1. 音乐领域: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在音乐创作、乐器演奏和声音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乐器和音乐工具会产生不同频率和音调的声音,从而形成多样的音乐效果。
2. 通讯领域:频率与音调的概念对于电话通讯、无线电技术以及音频传输和接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声压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与声音的关系频率、振幅和声压的概念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或敲击物体,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1.3.2 讲解:使用PPT或实物演示,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释振动停止后,声音为什么会消失。
1.3.3 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让学生通过改变物体的振动频率,观察声音的变化。
1.3.4 总结:强调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引入频率、振幅和声压的概念。
1.4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
二、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让学生掌握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原理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播放声音,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2.3.2 讲解:使用PPT或实物演示,讲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解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3.3 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让学生通过改变介质的性质,观察声音传播速度的变化。
2.3.4 总结:强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引入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2.4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三、声音的频率与音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频率的单位赫兹(Hz)。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频率对音调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频率的单位赫兹(Hz)频率对音调的影响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调的声音,引起学生对音调的兴趣。
3.3.2 讲解:使用PPT或实物演示,讲解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设计的实训报告范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声音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和技术领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以我所参与的声音设计实训为例,探讨声音设计的基本原理、实践过程以及应用前景。
声音设计是一门涉及声音创造、编辑和处理的学科,它主要应用于电影、电视、广播、游戏等领域。
通过运用不同的声音元素,如音乐、声音效果、对白等,声音设计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观众获得更加真实、沉浸式的体验。
实训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声音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例如,了解声音的频率、音量、音色等基本概念,学习如何使用声音编辑软件进行音频剪辑和混音。
然后,我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操作,包括制作电影片段的声音效果、配乐以及对白的录制和处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声音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声音设计对于影视作品的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运用声音元素,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一个紧张刺激的场景中,适当加入悬念的音效和紧张的音乐,能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另外,对白的录制和处理也是关键的一环,要保证声音的清晰度和适度加工,使观众能够准确地听到角色的话语,并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声音设计在电影、电视、广播和游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声音设计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通过运用先进的声音技术,可以给观众创造出更加逼真的听觉体验,提升作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总结起来,声音设计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挑战的学科。
通过实践训练,我深刻体会到声音设计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未来,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声音设计的技术和应用,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做出贡献。
声音的应用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声音的应用知识点,探讨声音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声音在通信领域的应用1. 电话通信:声音是电话通信的基础,我们可以借助话筒和耳机来进行远程通话。
此外,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使得电话通信更加高效可靠。
2. 无线通信:声音的无线传输应用广泛,如无线电、广播电台和电视等。
它们利用无线电波将声音信号传输到接收器上,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和广播。
3. 声纹识别:利用声音的独特特征进行身份识别。
声纹识别技术可以应用在安全领域,如个人手机解锁、语音支付等。
二、声音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 超声波诊断:超声波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超声波的回波,医生可以观察身体内部的器官结构和组织状况,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2. 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一种通过电子设备恢复听力的医疗技术。
它通过感应声音,并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传递使得患者能够感知声音。
3. 声波刀:声波刀是一种利用高能声波切割组织的医疗设备。
它在手术中常用于精确切割,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三、声音在音乐和娱乐领域的应用1. 音乐演奏:声音是音乐的灵魂,各种乐器都利用声音来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例如,钢琴利用琴弦的振动产生声音,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也是由声音特性所决定。
2. 录音与播放:声音的录音和播放技术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音乐,观看电影和电视节目。
录音技术还可以用于语音记忆和音频信息的存档。
3. 揚声器和耳机:揚声器和耳机是声音输出设备,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并使我们能够清晰地听到音乐和声音。
四、声音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1. 声纳技术:声纳技术利用声音在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水下探测和测量。
它在海洋勘探、潜艇导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噪声控制:工程师可以利用声音的相消干涉原理来控制和降低噪声水平。
这在航空、汽车和建筑行业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3. 人机交互:声音交互已成为人机交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一:声音处理技术基础实验目的:1、掌握声音录制的基本方法。
2、掌握MATLAB波形声音操作的函数,可以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处理。
实验环境:硬件,P4计算机,软件,winxp操作系统,MA TLAB软件。
实验知识准备:一、声音的数字化过程:声音是连续信号,以连续波的形式传播。
而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为使计算机能处理音频信号,必须对音频信号数字化。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步骤:采样、量化、编码。
采样将连续信号离散化,即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值。
ADC (Analogue Digital Converter)。
每秒钟的采样次数即采样频率与声音的质量关系最为紧密。
采样频率越高,声音质量越接近原始声音,所需的存储量便越多。
标准的采样频率有:44.1KHz,22.05kHz,11.025kHz,8KHz等。
根据奈奎斯特理论(Nyquist Theory),数字采样频率的大小由声音信号本身的最高频率决定。
进行无损的数字化转换,采样频率至少是所采信号所含最高频率的2倍。
为了把采样序列存入计算机,必须将样值量化为一个有限个幅度值的集合。
通常用二进制数字表示量化后的样值。
量化的过程:先将整个幅度划分为有限个小幅度(量化阶距)的集合,把落入某个阶距内的样值归为一类,并赋予相同的量化值。
量化位数/采样字长,表示采样值的二进制位数(比特数),决定了采样值的精度。
例如,量化位数16 bit,可以表示65536个不同量化值,精度(阶距)1/ 65536。
量化位数8 bit,可以表示256个不同量化值,精度(阶距)1/ 256。
二、声音文件大小的计算:数据量(字节/秒)=采样频率* 采样字长* 声道数)/8,如每秒CD音质所对应的数据量为:(44.1K*16*2/8) = 176400 Byte。
三、声音录制的几种类型:录制麦克风的声音,首先设置系统的录音属性,选择录音控制对话框中的“麦克风”选项。
同时需要将麦克风插入声卡的输入接口。
录制CD播放的声音时选择CD唱机,如下图可以是录制,播放器软件播放的声音,可选择“Mono Mix”(单声道)或“Stereo Mix”(双声道)也可以是线路输入的声音。
四、MATLAB软件简介:MATLAB名字由MA Trix和LABoratory 两词的前三个字母组合而成。
在欧美大学里,诸如应用代数、数理统计、自动控制、数字信号处理、模拟与数字通信、时间序列分析、动态系统仿真等课程的教科书都把MA TLAB作为内容。
在国际学术界,在设计研究单位和工业部门,MA TLAB被认作进行高效研究、开发的首选软件工具。
MATLAB自问世起,就抱定一个宗旨,其所有数值计算算法都必须是国际公认的、最先进的、可靠算法;其程序由世界一流专家编制,并经高度优化;而执行算法的指令形式则必须简单、易读易用。
MATLAB正是仰赖这些高质量的数值计算函数赢得了声誉。
MA TLAB数值计算函数库的另一特点是其内容的基础性和通用性。
它正由于这一特点,而适应了诸如自动控制、信号处理、动力工程、电力系统等应用学科的需要,并进而开发出一系列应用工具包。
我们今天使用了MATLAB中W A VE (.wav)格式声音文件的几个功能函数。
实验内容:一、使用winxp录音机:打开录音机程序,设置好录音属性,点击红色按钮即可。
录制声音的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可以选择,方法是执行菜单命令“文件”→“属性”,打开如图所示对话框。
可以在对话框中看到默认的录制格式,单击“开始转换”弹出录制格式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中,“名称”下面的列表框中预置了几种声音格式可以选择,也可以从“属性”列表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录制格式。
录制完成后可以执行菜单“文件”→“保存”把文件保存为WAV文件。
选择不同的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体验声音的质量。
可以使用编辑菜单,对文件进行简单的编辑。
二、使用MATLAB进行操作。
MA TLAB提供的W A VE (.wav)格式声音文件操作的几个功能函数。
如下:1、wavread读取微软W A VE (.wav)音频文件。
语法:y = wavread('filename')[y,Fs,bits] = wavread('filename')[...] = wavread('filename',N)[...] = wavread('filename',[N1 N2])[...] = wavread('filename','size')描述:wavread支持读取多通道数据,每个采样数据可以是32位,并支持读取24位和32位wav 文件。
y = wavread('filename')加载文件名为filename的WA VE文件,将采样数据获得给y. 如果在没有给出扩展名的情况下以.wav 为扩展名。
幅度值在[-1,+1]范围内。
[y,Fs,bits] = wavread('filename') 返回文件中数据编码的采样频率Fs(Hz)和每个样本值的位数。
[...] = wavread('filename',N) 只返回文件中每个通道的前N个样本值。
[...] = wavread('filename',[N1 N2]) 返回文件中每个通道的N1到N2样本值。
siz = wavread('filename','size')返回文件中音频数据的尺寸来替代实际的音频数据,返回向量siz = [samples channels].2、Wavrecord:通过计算机上的音频输入设备来录制音频。
语法:y = wavrecord(n,Fs)y = wavrecord(...,ch)y = wavrecord(...,'dtype')描述:y = wavrecord(n,Fs) 以采样频率为Fs(Hz)来录制音频信号的n个样本值。
Fs 的缺省值大小为11025 Hz。
y = wavrecord(...,ch) 使用一品设备的ch输入通道来录制。
Ch是1或2, 可以是单声道或双声道。
Ch默认值是1.。
y = wavrecord(...,'dtype') 使用字符'dtype'定义的数据类型来录制声音。
字符'dtype' 可以是下列之一:●'double' (default value), 16 bits/sample●'single', 16 bits/sample●'int16', 16 bits/sample●'uint8', 8 bits/sample注释:PC机音频硬件的标准采样频率为8000, 11025, 2250, and 44100 Hz。
立体声信号返回包含两列数据的矩阵。
第一列对应了左声道的数据, 第二列对应右声道数据。
例子:采样频率大小为11025 Hz ,样本精度为16-bit 录制5秒钟音频数据. 然后可以使用wavplay 命令进行回放。
在wavrecord命令运行时提供声音输入信号。
示例代码如下:Fs = 11025;y = wavrecord(5*Fs,Fs,'int16');wavplay(y,Fs);3、wavplay :通过PC输出设备播放已经录制的声音。
语法:wavplay(y,Fs)wavplay(...,'mode')描述:wavplay(y,Fs) 通过PC输出设备播放向量y中的声音数据。
可以指定Fs大小来确定声音信号的取样频率。
默认值的大小为11025 Hz (samples per second)。
Wavplay支持一个通道或两个通道(单声道或双声道)的声音信号。
wavplay(...,'mode')指定以'mode'方式播放。
字符'mode' 可以是:'async' (异步,默认值),'sync': 声音信号y 以下四种数据类型。
量化的位数播放样本数据依赖于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量化精度Double-precision(default value) 16 bits/sampleSingle-precision 16 bits/sample16-bit signed integer 16 bits/sample8-bit unsigned integer 8 bits/sample注释:如果y 是两列矩阵可以立体声方式播放。
例子:文件gong.mat and chirp.mat 都包含了声音数据y和采样频率Fs。
载入播放铜锣和唧唧声。
load chirp;y1 = y; Fs1 = Fs;load gong;wavplay(y1,Fs1,'sync') % The chirp signal finishes before thewavplay(y,Fs) % gong signal begins playing.4、wavwrite :写微软W A VE (.wav)格式声音文件。
语法:wavwrite(y,'filename')wavwrite(y,Fs,'filename')wavwrite(y,Fs,N,'filename')描述:wavwrite 支持写多通道W A VE数据, 每个采样数据可以是32位,并支持写24位和32位.wav文件。
wavwrite(y,'filename') 写一个以字符filename为文件名的W A VE文件。
数据以每列一个通道方式来组织。
在写之前振幅值超出[-1,+1]的部分被忽略掉。
wavwrite(y,Fs,'filename') 定义数据采样频率为Fs, .wavwrite(y,Fs,N,'filename') N <= 32.定义书写文件时每个样本的位数(精度)。
实验要求1、使用winxp录音机,进行文件的声音的录制,并保存成W A V文件。
2、使用MATLAB提供的函数对该文件进行读取、观察波形信号、进行回放。
3、使用MATLAB提供的函数进行声音的录制,并将其写成一个W A V文件。
4、试分析一段语音的频谱分布clear[y,Fs,bits] = wavread('E:\music.wav');wavplay(y(1:100000),Fs)T = 1/Fs;L = 100000;t = (0:L-1)*T;plot(Fs*t(1:50),y(1:50))NFFT = 2^nextpow2(L);Y = fft(y,NFFT)/L;f = Fs/2*linspace(0,1,NFFT/2);plot(f,2*abs(Y(1:NFFT/2)))for n=1:L-99y1(n)=sum(y(n:n+99))/100;endwavplay(y1,Fs)subplot(2,1,1,'r'),plot(y(1:L)) subplot(2,1,2,'r'),plot(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