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和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8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知识点一1、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 ÷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5、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 ×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 (a ≠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梯形正方形知识点二、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四单元乘与除第五单元周长公式1、周长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长方形的长= 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 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周长÷4第六单元除法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公式: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3、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1、认识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
2、递等式的写法3、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练习题1、计算24-12÷2= 90-6×9= 45÷(3+6)= 80-8×6= (21-8)×9= 27÷(9-6)=2、判断对错,并改正。
(70-40)÷5=70-8 =623、解决问题(1)李老师买了一套茶具。
茶壶每把18元,4个杯子一共28元。
一把茶壶比一个杯子贵多少元?(2)买3个机器人和1辆玩具车,一共付了48元。
一辆玩具车21元,每个机器人多少钱?(3)计算24+8÷4,应先算( ),再算( ),结果是( )。
(4)18与17的和除以7,商是( ),列综合算式是( )。
(7)在○里填上 > < 或=30-15+9○6×3+6 67-29-12○67-(29-12) 7×9-18○8×8-19 5+35÷5○(25+7)÷4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第一单元乘除法口算乘除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如:10×3=30,2×3=6,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第三节参加科技馆知识点: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
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观察物体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第一课时知识点:1、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及试题试卷资料汇总一、班级实际情况该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也有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较差,每次作业都难以完成;学习中注意力差,书写普遍差。
全班学生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大意的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
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引导工作。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乘除法计算(第1、4、6单元)。
这部分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整千数学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乘除混合运算。
2、计量单位的理解与换算(第3、7单元)。
这部分内容包括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的理解与换算;时间单元年、月、日、时、分的理解与换算,认识24时计时法;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理解与换算。
3、观察物体与周长的理解、计算。
这部分内容包括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用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测量与计算。
4、可能性、生活中的推理及物体搭配问题。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
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充分依托班班通设备,合理选用网络资源,努力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5、搜集一些题型,出4份单元复习试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了解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6、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乘除法计算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周长的测量与计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知识点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0 乘任何数都得0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一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在同一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 3 个面。
第三单元 加与减知识点 举例说明金点子连加256+274+361=891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786-284-249=253计算连减式题时、 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也 连减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 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 的和。
786- (284+249)=253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按从左往右 加减混 合 259+148-342=65的顺序依次计算。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 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里程表 中的问 题求两地间的路程、 要找准起 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 路里程数 =终点数 - 起点数具体内容知识盘点 金点子小树有多 少棵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 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 位数的口算方法 乘、 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 “0”0”、 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 需要多少 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方法先把两位数看作是几个十和几个一、数相乘、再用它们分别与一位 整十、整百、 整千、 几百 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 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 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 算方法。
丰收了数末尾的 0 添在商的末尾。
方法有三种:( 1)想乘法、算除法; ( 2)先把两位数拆 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 算方法植树数、 最后把两次除得的商相加;;( 3)用被除数十位数 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一位数、 把两次的商分别写在商的 十位和个位上。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认识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
2、递等式的写法3、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练习题 1、计算24-12÷2= 90-6×9= 45÷(3+6)= 80-8×6= (21-8)×9= 27÷(9-6)=2、判断对错,并改正。
(70-40)÷5=70-8 =623、解决问题(1)李老师买了一套茶具。
茶壶每把18元,4个杯子一共28元。
一把茶壶比一个杯子贵多少元?(2)买3个机器人和1辆玩具车,一共付了48元。
一辆玩具车21元,每个机器人多少钱?(3)计算24+8÷4,应先算(),再算(),结果是()。
(4)18与17的和除以7,商是(),列综合算式是()。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6)一本童话书有62页,小雨每天看8页,看了7天后,还剩()页没看。
(7)在○里填上> < 或=30-15+9○6×3+6 67-29-12○67-(29-12) 7×9-18○8×8-19 5+35÷5○(25+7)÷4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1、认识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
2、递等式的写法3、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练习题1、计算24-12÷2= 90-6×9= 45÷(3+6)= 80-8×6= (21-8)×9= 27÷(9-6)=2、判断对错,并改正。
(70-40)÷5=70-8 =623、解决问题(1)李老师买了一套茶具。
茶壶每把18元,4个杯子一共28元。
一把茶壶比一个杯子贵多少元?(2)买3个机器人和1辆玩具车,一共付了48元。
一辆玩具车21元,每个机器人多少钱?(3)计算24+8÷4,应先算( ),再算( ),结果是( )。
(4)18与17的和除以7,商是( ),列综合算式是( )。
(6)一本童话书有62页,小雨每天看8页,看了7天后,还剩( )页没看。
(7)在○里填上 > < 或=30-15+9○6×3+6 67-29-12○67-(29-12) 7×9-18○8×8-19 5+35÷5○(25+7)÷4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知识点背诵: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法又有减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有除法又有加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练习: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再算()。
在65-8×7这道题中,既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 ),再算( )。
在计算(23+12)×5时,应该先算( )法,后算( )法。
在计算(23+12)×5时,应该先算( ),后算( )。
计算(79-30)÷7,第一步算(),得()。
第二步算(),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背诵: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3.观察物体可以从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等位置进行观察。
练习:一次最多能看到正方体的()个面。
你一次最少能看到讲台桌子的()个面,最多()面。
第三单元:加和减(三位数的加减法)知识点背诵: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时,记得记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算式含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果两个数相加满十要进一,两个数相减,位数不够减时要从前一位借一当十。
练习:竖式计算1.238+(576-357)2.981-(657+185)3.841+(569-459)4、788+466-8225、186+(765-358)6、998+(567-446)7、967-(387+528)8、258+369-147 9、456+854-68910、794-89+128 11、746-568+387 12.987-(789-487)13.358+697-542 14、642+(857-495)15、611-386-145第四单元:乘与除(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乘以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知识点背诵:两个数相乘,可以先去掉乘数中末尾的零,求出积后在积的末尾再添上被去掉的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及各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知识点:1.有乘法又有加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有乘法又有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练习题:一、填空题。
1.在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应先算(),再算()。
2.56-7×7这道题,要先算(),再算(),结果是()。
二、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2×8=163×7=2131-16=1521+18=39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三、脱式计算。
29-2×86×5-939+5×423+6×7四、解决问题。
4个小朋友做风车,每人做3个,再做几个才够20个?买文具知识点:1.有除法又有加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有除法又有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练习题:一、填空题。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的顺序进行计算;只有乘、除法,按()顺序进行计算: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再算()。
二、脱式计算。
65-28÷481÷9+3154÷9+78三、解决问题。
小红买了5支钢笔,一共花了40元,小强买了4支钢笔,一共花了36元,谁买的钢笔便宜?每支便宜多少元?过河知识点:1.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练习题:一、填一填。
1.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计算时应先算()。
2.算式“8×(35-29)”应该先算()。
3.算式“(45+19)÷8”应该先算()。
二、比一比,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24+8÷4(24+8)÷440÷5+340÷(5+3)三、算一算(71-44)÷964÷(21-13)24÷3+45四、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知识点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知识点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0乘任何数都得0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一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在同一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第四单元乘与除1.周长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2.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 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周长÷4第六单元乘法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3)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4)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第七单元年月日知识要点:1.年:平年:全年365天,有52个星期零一天;闰年:全年366天,有52个星期零2天2.月:大月:1、3、5、7、8、10、12月;小月:4、6、9、11月平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3.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时刻的换算:①24时转成普通记时法,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看到多少时就写多少时,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上午或中午),中午12:00后,24时记时法减12就是普通记时法,要在时间前面加上(下午或者凌晨)②普通记时法转成24时记时法,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看到多少时就写多少时,但是要去掉(凌晨,上午或中午),中午12:00后,普通记时法加上12就是24时记时法,但是要去掉(下午或者晚上)如:24时记时法转成普通记时法:13时=下午1时(13时是过了中午12:00,所以要减12,且13时是时针行走的第二圈所以是下午)普通记时法转成24时记时法:下午1时=13时(下午1时是过了中午12:00,所以要加12,且要去掉下午)4.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时间*速度=路程的运用5.公式:1时= 60分1分= 60秒半时= 30 分1刻=15分1周=7日一日=24小时第八单元认识小数1.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2.读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度,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数位上的数.3.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和练习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一、知识点背诵: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法又有减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有除法又有加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二、练习:1、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再算()。
2、在65-8×7这道题中,既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 ),再算( )。
4、在计算(23+12)×5时,应该先算( )法,后算( )法。
5、在计算(23+12)×5时,应该先算( ),后算( )。
6、计算(79-30)÷7,第一步算(),得()。
第二步算(),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知识点背诵: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3、观察物体可以从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等位置进行观察。
二、练习:1、一次最多能看到正方体的()个面。
2、你一次最少能看到讲台桌子的()个面,最多()面。
第三单元:加和减(三位数的加减法)一、知识点背诵: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时,记得记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算式含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果两个数相加满十要进一,两个数相减,位数不够减时要从前一位借一当十。
二、练习:竖式计算1、238+(576-357)2、981-(657+185)3、841+(569-459)4、788+466-8225、186+(765-358)6、998+(567-446)7、967-(387+528)8、258+369-1479、456+854-689 10、794-89+128 11、746-568+387 12、987-(789-487) 13、358+697-542 14、642+(857-495) 15、611-386-145第四单元:乘与除(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乘以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一、知识点背诵:1、两个数相乘,可以先去掉乘数中末尾的零,求出积后在积的末尾再添上被去掉的零。
2、两个数相除,可以去掉被除数末尾的零,求出商后在商的末尾再添上被去掉的零。
二、练习(口算)500×2= 90×7 = 300×9= 18×4= 25×4= 32×6=36×3= 52×6= 72×4=26×5= 19×4= 62×4=15×7= 93×3= 81×5=20÷2= 40÷2= 80÷4= 200÷5=60÷3= 240÷8= 30÷2= 400÷5=88÷4= 42÷3= 120÷4= 42÷5=560÷7= 65÷5= 66÷6= 900÷3=第五单元:周长一、知识点背诵:1、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所有边的长度相加。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二、练习:1.一个正方形周长80厘米,它的边长是( )。
2.一个长方形长9厘米,宽比长少3厘米,它的周长是(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周长是()厘米。
4、把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5、把两个边长都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6、长方形的长增加5厘米,宽增加2厘米,周长增加()厘米。
7、正方形的周长增加了12厘米,则边长增加了()厘米。
8、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厘米,则周长增加了()厘米。
9、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宽增加1厘米,周长增加()厘米。
10.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长的一面靠墙,其它三面墙围上竹篱笆。
竹篱笆长多少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多少米?1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第六单元:乘法(主要学习三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一、知识点背诵:1、0乘任何数都得0.2、0加任何数得任何数。
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
3、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两位数是99,最小两位数10,最大一位数是9,最小一位数0。
二、练习:1、最大三位数乘以0得()。
最小三位数乘以最大一位数得()。
2、12345乘以0得()。
12345加0得(),12345减0得()3、竖式计算:37×3= 65×4= 35×8=56×6= 33×8= 52×9=345×6= 632×8= 125×8=476×3= 543×4= 763×4=第七单元:年、月、日一、知识点背诵:1、时间的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一年分4个季度,一季度:1、2、3月,二季度:4、5、6月,三季度:7、8、9月,四季度:10、11、12月,2、1年有12个月,大月有31天,大月的月份有1、3、5、7、8、10、12;小月有30天,小月的月份有2、4、6、9、11;2月要特殊记,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所以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学会用拳头记忆法记住大小月。
3、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1)遇到末两位数都不是0的年份,看年份的末两位,如果末两位数能整除4,那么就是闰年,反之,就不是。
(2)遇到末两位数都是0的年份,我们就看年份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能整除4,那么就是闰年,反之,就不是。
4、12时计时法,时间段:凌晨1-5时,上午6-11时,中午12时,下午1-6时,晚上7-12时。
24时计时法:1-24时。
二、练习: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9时()夜里12时()下午7时()晚上9时()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15时() 9时()23时() 18时()3.在括号里填上“大月”或“小月”。
四月()八月()七月()十二月()九月()一月()4.一年有()个月,()个大月,()个小月,大月有()天,小月有()天(二月除外),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
5.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6.1986年有()个星期零( )天。
7.小芳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她是()月()日出生的。
8.平年有()个星期又()天;闰年有()个星期又()天。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一、知识点背诵:1、小数的组成:小数由小数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2、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的0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的数字,零也要读出来。
3、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时零直接写0,接着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无论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
4、小数大小比较:从左往右进行比较。
5、用“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元、角、分”,整数部分表示多少元,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多少角,小数部分第二位表示多少分。
用“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米、分米、厘米”,整数部分表示多少米,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多少分米,小数部分第二位表示多少厘米。
6、小数的加减法:(1)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位置上的数也要对齐。
(2)从末尾算起,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3)整数减小数时,数位上没有数,添0再减。
(4)得数中的小数与横线上的小数点要对齐。
二、练习:1、4角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可以写成小数是()元。
一本成语词典的标价为4.08元,改写为元、角、分为()。
2、7分写成小数是()元,6厘米用分米作单位写成小数是()分米,用米作单位,写成小数是()米。
1米8分米写成小数是()米。
3、一个洋娃娃8.05元。
读作:()4、雪娟家离学校和平广场大约有0.8千米。
读作:()5、高林在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中,跳远成绩为一点五二米。
写作:()6、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朱启南在10米气枪决赛中创造了七百零二点五环的世界纪录。
写作:()7、直接写得数。
1.5-0.5=1-0.9=2.3+0.6=0.9+0.8= 1.9-0.9= 3.5-2.4=0.36+0.64=0.96-0.3=8、竖式计算。
20-3.65= 3.2+1.73=18.7+3.14=23.5-2.8=9、一桶油连桶共重12.65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还重6.85千克,原来的桶里有油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