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车间转化炉烧嘴损坏事故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7.73 KB
- 文档页数:2
甲醇火灾事故调查报告目录一、概述二、事故经过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2. 作业人员疏忽3. 安全管理不到位四、事故影响五、事故处理及改进措施六、结论一、概述我公司是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企业,位于工业园区内,周边居民稠密,离市区约5公里。
近期,我公司发生一起甲醇火灾事故,导致一名员工受伤,同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这起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找出事故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借鉴。
二、事故经过2022年5月15日晚上8点左右,我公司在进行甲醇槽车装车作业时,发生火灾事故。
甲醇装车作业开始后不久,槽车上突然冒出了火苗,作业人员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并立即上报了现场领导。
同时,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和消防队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和灭火工作。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急扑救,火势得到控制,伤员被送往医院治疗。
随后,公司组织了紧急应急会议,对本次事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根据初步的调查结果,事故的起因可能是甲醇槽车装载系统的泄漏导致的。
据事发时的监控录像显示,槽车上的装载泵出现了异常情况,泵体周围不断冒出液体,而随后引燃了火焰。
这可能是液体甲醇由于泄漏而与空气混合后被点燃所致。
而装载系统的泄漏问题,可能来自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原因。
这也说明了设备故障可能是本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作业人员疏忽除了设备故障外,作业人员的疏忽也是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尽管设备出现异常情况,但作业人员并未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理,而是选择了稍作观察。
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可能导致了事故的扩大,给后续的灭火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作业人员在设备异常情况下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也给事故的处理带来了难度。
3. 安全管理不到位另外,事故还暴露出了我公司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此次事故发生之前,相关负责人并未对装载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使得设备的故障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监管不到位和管理不严,导致事故的发生。
甲醇分厂变换炉带液垮温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单位:XXX甲醇分厂二、事故时间:2013年2月7日三、事故地点:甲醇变换装置四、事故性质:责任事故五、事故类别:一般事故六、事故经过:2月7日1:03分,甲醇变换主操黄春红发现S2001液位开始上涨,当涨至75%时通知调度需要向事故水池排放,调度李胜答复可以,随时通知现场操作工立即开大现场排放阀门,当液位降至40%比较稳定且自调阀开度有一定余量时,黄春红通知现场操作工离开,当时对照中控与现场液位指示偏差,中控40%、现场50%。
1:26分至1:30分变换炉入口温度TV20005迅速下降,由237℃迅速降至187℃,而当时S2001远传液位为37%,黄春红根据温度下降情况首先判断可能带液至变换炉,立刻通知现场主操陈飞去打开S2001至污水的阀门,然后去排炉前导淋,当时炉前导淋已无液。
在此期间中控主操将E2003主线由80圈关至10圈,E2003汽包压力设至3.5MPa,E2003上水关至0开度以此来提高变换炉入口TV20005的温度,同时给技术员文培娜电话汇报情况,将PV20001打开,降低系统负荷。
2:00左右,文培娜赶到中控室后,发现变换炉温度已降至催化剂的起活温度临界点180℃。
变换炉温没有恢复迹象,遂通知现场关变换炉顶大阀,进行焖炉,同时排HS20011导淋后中控直接打开HS20011使工艺气少量进变换炉一段下部进行反应。
在各位领导同事的共同指导下,最终在早上7:00左右,变换炉温度稳定下来。
趋势图显示1:00S2001开始上涨,1:06分最高涨至96%,随时将液位降至40%,随后中控显示液位基本平稳。
七、事故伤亡情况:无八、事故损失:损失甲醇产量九、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S2001液位高,致使冷凝液带进入变换炉触媒层,造成变换炉床层垮温。
(二)间接原因:1、甲醇厂变换岗位对殊工况的预防措施制定不完善、准备不充分。
2、S2001液位中控指示与现场有偏差,且经常出现虚假现象,操作工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从领导到员工从思想上不够重视S2001带液情况。
锅炉火灾事故分析报告范文一、事故概况1. 事故时间:2021年9月15日2. 事故地点:某工厂锅炉房3. 事故原因:待查4. 事故损失:2名工人死亡,3名工人受伤,工厂锅炉受到严重损坏二、事故分析1. 锅炉工作原理2. 锅炉火灾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2) 操作不当3) 管理不善4) 其他可能原因3. 事故处理过程分析1) 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工作2) 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3) 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的措施4) 事故处理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4. 事故预防和管理1) 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员现场管理2) 安全措施和制度的建立3) 设备的维护和检修4) 工人的操作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5) 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锅炉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维护和保养,容易出现各种故障。
事故发生时,是否存在锅炉设备故障是需要认真调查的一个方面。
2. 操作不当:锅炉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专业技术的工人来操作,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或者存在违章操作,很容易导致锅炉发生事故。
3. 管理不善:锅炉房作为工厂的关键部门之一,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如果管理不严谨,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指导,容易对锅炉的管理产生隐患。
4. 其他可能原因:事故发生时,也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原因,比如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
四、事故处理过程分析1. 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工作: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救援工作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需要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并安排医院进行救治。
2. 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需要立即通知相关部门,比如消防局、安监局、工会等,进行应急处置。
3. 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的措施:事故发生后,需要制定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
比如,针对火势扩大,需要及时疏散周围人员,保护好周边设备。
4. 事故处理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事故处理过程中,是否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深入分析。
五、事故预防和管理1. 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员现场管理:锅炉房作为关键部门之一,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负责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和工作人员的培训等。
The best investment is to invest in yourself, because this is the only investment that you can be sure of earning without losing money.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甲醇厂“5?22”H-1301蒸汽过热炉爆事故(一)事故经过2014年5月21日,甲醇厂水汽车间208锅炉过热器安全阀根部焊缝泄漏,一套装置停车。
11时58分,蒸汽过热炉停车,停止天然气、工艺废气,关闭蒸汽过热炉出口阀、入口阀,全开排空阀,保留4只长明灯运行。
5月22日18时36分过热炉出口蒸汽温度测点TI13309-1温度升至505℃,调度通知气化蒸汽过热炉开始并汽。
18时44分,TI13309-1温度由505℃下降至480℃(此时出口阀开度2扣),车间主任门××立即通知现场操作人员关闭出口阀,全开排空阀,蒸汽过热炉暂停并汽,继续升温。
中控主操白××将天然气量由920 m3/h调整至1362m3/h,过热炉壁温TI13308-9涨至684℃高报警,TI13308-8 675℃报警,副主任屠××发现炉壁温度报警,安排主操白××降低天然气量调整燃烧。
19时09分TI13309涨至504℃,现场缓慢开启H-1301出口阀,微关排空阀过热炉蒸汽开始并入系统。
19时14分,蒸汽过热炉并汽完成。
蒸汽过热炉出口蒸汽温度TI13309稳定在508℃。
19时18分,门××、屠××离开控制室。
19时20分,白××继续调整燃烧,TI13308-8、TI13308-9温度达到700℃(设计670℃报警,690℃跳车),炉膛温度TI13310温度涨至817℃。
19:30 现场汇报蒸汽过热炉泄漏,H-1301蒸汽过热炉所有火检全部无显示,蒸汽过热炉紧急停炉。
甲醇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范文摘要:本报告对某某地点发生的甲醇火灾事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分析和相关专家评审,确定了事故的起因和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同时提出了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以及对于类似事故的预防建议。
希望本报告可以为甲醇生产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甲醇火灾、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预防一、事故及调查概述某某地点的某某甲醇厂于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发生火灾事故,事故共造成某某人死亡,某某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某某万元。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组成专家调查组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力求查明事故原因和教训,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建议。
二、事故调查过程(一)证人询问调查组首先对事故发生地点相关人员进行了询问。
通过询问发现,事故发生时,有关工人正在进行甲醇槽车装载作业,同时进行了焊接作业。
调查组了解了事故发生的基本经过。
(二)事故现场勘察调查组对事故发生地点进行了实地勘察,并采集了物证和现场照片。
通过现场勘察,发现现场存在的不足和隐患,以及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调查组收集了事故发生前后的相关资料和记录资料,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仔细分析。
通过资料分析,帮助调查组确定了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后续的事故预防和教训总结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事故分析与教训总结(一)事故原因分析1. 甲醇槽车装载作业安全隐患存在:事故发生时,工人对槽车装载操作不规范,存在疏忽和违章操作现象。
甲醇槽车装载作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 焊接作业存在安全隐患:事故发生时,工人在甲醇槽车装载作业过程中进行了焊接作业,直接导致了甲醇泄漏和着火。
3. 企业安全管理不规范:调查发现,企业对甲醇槽车装载和焊接作业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操作缺乏有效监控和管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教训总结1. 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泸州甲醇事故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泸州甲醇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泸州甲醇事故发生于2021年6月,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在本报告中,将对事故的背景、原因、应急响应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 事故背景泸州甲醇事故发生在泸州市某化工厂的甲醇生产车间。
该化工厂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甲醇和相关化工产品。
事故发生时,该车间中正在进行甲醇的生产作业。
3. 事故原因据调查和分析,泸州甲醇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设备故障事故发生时,甲醇生产车间中的某设备发生了故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该设备是主要负责甲醇的加热和蒸馏工艺,故障使得加热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进而引发了事故。
3.2 操作失误除设备故障外,操作失误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故发生前,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疏忽和不当操作的情况。
例如,他们未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3.3 安全管理缺失事故发生后,调查还发现该化工厂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缺失。
例如,相关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不够完善,安全设施不够完备等。
4. 应急响应措施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响应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封锁事故现场,确保人员安全;•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救援力量;•进行人员伤亡清点和伤员救治;•启动环境监测,采取措施控制环境污染扩散。
通过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事故造成的伤害和环境污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控制。
5. 改进建议根据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和对现行安全管理措施的评估,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强化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设备故障的检测和修复工作;•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对设备故障的警觉性;•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安全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通过上述改进建议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智胜化工股份公司甲醇车间爆燃事故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智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甲醇车间爆燃事故11月7日15时20分,智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甲醇车间甲醇精馏工序中间槽在停产检修过程中发生爆燃事故,造成现场作业的3名机修工人大面积烧伤,其中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为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省安监局最近对本起事故进行了通报。
一、“11·7”爆燃事故经过根据省安监局的通报。
智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甲醇车间于去年6月份新建,已办理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有关手续,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今年10月21日晚班停车。
11月7日。
甲醇车间安排维修人员对预塔冷却器B 水管进行维修,并办理了动火证。
在维修作业期间,何晋煌(焊工)、陈墩亮(钳工)、姚日安(钳工)三人应甲醇车间的要求,接受了在两个精醇中间槽连通管间增加一个阀门的改造任务。
14:00何晋煌等三人将连通管拆除移至精馏工序加压回流槽与常压塔回流槽之间的空地上,用气割将该联通管切断、修整处理之后,拿到精醇中间槽现场进行位置调整与安装。
15:10分左右,监火人罗志林因交接班离开作业现场。
15:20精醇中间槽突然发生爆燃,现场作业的何晋煌、陈敦亮、姚日安三人均被大火烧伤,其中,何晋煌烧伤面积占体表50%,目前仍住院观察。
姚日安和陈敦亮体表烧伤面积达到99%以上,在抢救一天后,分别于11月8日下午5时许和11月8日夜晚9时左右死亡。
两个精醇中间槽、杂醇槽及连接的管道损坏,火势在3分钟后得到控制,10分钟后扑灭火源。
二、事故的原因及分析据初步调查分析,该起事故为化学爆炸责任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为:现场检修人员未严格执行易燃易爆场所检修作业规程,在未对系统采取隔离措施的情况下违章作业(据现场勘察,两个中间槽与该连通管相通的阀门均处于开启状态,所有连接管道均未按规定设置盲板),维修工在现场调试安装阀门时,因撞击、摩擦产生火花,遇爆炸性气体而引起爆燃(两个中间槽虽是空槽,但内部仍充满甲醇蒸汽,连通管拆除后,泄露的甲醇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
一、事故发生时间2008年4月30日二、事故情况1、2008年4月30日,循环水温度达到26-27℃,氧压机三段出口温度TZSA3131为153℃左右,处于报警状态。
下午14:22此温度达到166℃,氧压机联锁跳车。
2、停车后20分钟,又启动氧压机运行。
三、事故原因1、氧压机三段出口温度TZSA3131高限联锁是此次跳车事故的直接原因。
2、由于天气温度高,造成循环水温度高。
TZSA3131虽报警,但由于加负荷,(且常处于报警值以上)未引起操作人员的足够重视,仅简单消除报警铃声,是此次跳车的人为因素。
3、氧压机停车后,及时请机动室人员协助分析跳车原因。
四、整改措施1、加强对报警联锁状态的认识,有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请领导解决。
2、生产任务完成是我们的目标,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前提条件。
要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减负荷,不让设备在危险状态下运行。
外界气温高时及时通消防水降温。
一、事故发生时间2008年5月4日二、事故情况08年5月4日早班,精馏工况不正常。
常压塔冷凝器出口温度在64-65℃,加压塔蒸汽10300Kg/h,塔釜温度135-136℃,塔顶压力在0.6MPa,加压塔调节阀全开,常压塔塔顶压力在20KPa左右。
残液中甲醇含量偏高,COD含量偏高.三、事故原因1、冷凝器冷却效果不好,是造成残液和COD高的主要原因。
甲醇蒸汽冷却不下来,甲醇分压高,塔釜温度上升,甲醇残液高。
2、循环水进口温度高时有时达到26℃左右,冷却效果不好。
3、操作上,加压塔蒸汽多,造成加压塔超压,引起重组分上移,乙醇含量高,加压塔采出量少。
根据物料平衡,常压塔负荷加重。
四、整改措施1、常压塔冷凝器冷却效果不好,生产室、机动室协助拿出方案,清洗冷却器。
2、加大加压塔采出量。
加压塔控制塔釜温度。
3、气温高时尽可能多开凉水塔风机,降低循环水温度。
一、事故发生时间2008年5月10二、事故情况1、2008年5月10日7:00,调度室指令全开新蒸汽导淋,甲醇车间做蒸汽并汽准备,凌晨早会安排机动室负责协调。
甲醇车间事故案例事故案例(一)岗位:甲醇车间压缩工段事故发生时间:2014年8月4日参加人:事故经过:2014年8月4日18:50时,班长成云鹏接到调度通知检查D机准备启机指令,大约2分钟后电工已经将电配送正常,班长成云鹏将允许启机签到本签字审核。
此时主操王立刚启动油泵,注油泵并且将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后,按下主电机启动按钮机组正常运转。
按照以往惯例先加负荷试机,检查各段气缸、气阀和填料,主操王立刚在检查时发现三段缸填料漏煤气,并且气缸声音轻微异响,他立即取回测温枪检测填料处温度,温度已经超出设计指标而且还在上涨,通知班长后立刻拍停。
经机修拆开检查,三段活塞巴氏合金脱落,三段活塞杆刮伤,三段填料组件损坏。
原因分析:机械故障。
防范措施:1、操作工加强巡检;2、启机前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查、盘车;3、按《设备管理制度》备机前联系机、电、仪仔细检查,正常备机。
事故案例(二)岗位:甲醇车间合精工段事故发生时间:2014年8月21日参加人事故经过:2014年8月21日上午9时操作工凌斌斌巡检罐区泵房查看屏蔽泵的TRG指示区在绿区、电流和泵体温度一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9时05分中控接到芳烃一期通知1#屏蔽泵跳停,中控立即通知现场人员查看。
现场人员立即启动2#备用泵,备用泵运转正常后通知电工及车间领导查看1#屏蔽泵停车原因,当时泵体的温度都在正常范围内,试启泵,启泵后205变电站显示1#屏蔽泵电流200A,立即停泵通知机修人员检查。
调取泵跳车时中间罐区精甲醇B罐曲线远传液位为:3225mm,现场液位:3150mm,后经仪表工效验远传及现场液位准备无误,机修工检查泵入口过滤器并无堵塞。
原因分析:机械故障。
防范措施:1、操作工加强巡检。
2、罐区精甲醇槽液位不能低于2500mm。
3、进一步加强学习屏蔽泵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4、按《设备管理制度》每月倒泵一次。
事故案例(三)岗位:甲醇车间净化工段事故发生时间:2014年10月26日参加人:王梦缘、侯伟事故经过:2014年10月26日早9点20分时,甲醇车间净化工段对预处理C槽进行测样测爆时,操作工王梦缘代替化验室人员负责在人孔处检测,当他用测氧仪检测完读取数据时,突然因吸入大量窒息性气体而导致瞬间窒息跌倒。
甲醇车间转化炉烧嘴损坏事故报告
2012年2月29日中午13点15分,现场巡检工在巡检过程中突然听到一声爆炸,然后发现转化炉顶有大量蒸汽冒出,怀疑转化炉烧穿,紧急联系转化中控切氧停车并通知当班班长,当班班长在得知情况后,通知压缩、转化、合成岗位紧急停车,并通知调度及相关领导。
因切氧及时,没有造成转化炉更大损坏。
13点17分,所有岗位停车完成,动力锅炉房送中压事故蒸汽进入转化岗位。
13点20分,生产总经理、转化负责人、及各相关专业负责人到达转化炉事故现场,经过观察及讨论后,初步做出以下结论:
转化炉烧嘴有4个法兰,分别连接烧嘴保护循环水上、回水管道、工艺纯氧管道及烧嘴保护蒸汽管道,问题就出在烧嘴保护蒸汽管道,因甲醇自2011年10月开工到现在,烧嘴保护蒸汽一直没有投用,在东北地区,冬季寒冷,造成烧嘴保护蒸汽管道内部积水并结冰,结冰后将管道弯头胀裂,因冬季天气寒冷,积冰没有融化,堵塞管道,所以气体并没有从胀裂出泄漏。
2012年2月29日当日气温较高,积冰出现消融现象,当积冰消融到无法完全堵塞管道的时候,因烧嘴保护蒸汽管道内部没有压力,转化炉内大量混合气体沿着烧嘴保护蒸汽管道从胀裂出泄漏,因转化炉内气体温度高,大约有1000℃以上,且气体成分有煤气、氧气、蒸汽,是一种极易爆炸的混合气体,所以气体刚从胀裂出泄
漏即发生爆炸,将烧嘴保护蒸汽管道第一弯头出炸裂,然后混合气体沿着管道向转化炉顶部燃烧,在烧嘴保护蒸汽管道第二弯头处发生第二次爆炸,造成转化炉内部大量混合气体从炸裂出泄漏,混合气体内氧气成分高,将烧嘴与保护蒸汽管道连接处烧溶,发生第三次爆炸,将转化炉烧嘴壳层炸裂。
造成转化炉烧嘴损坏。
事故发生时,因现场操作工上报及时,各岗位操作准确,没有造成二次事故。
事故发生后,厂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甲醇车间尽快查明事故原因,组织修复,恢复生产,厂内将给予最大的帮助,经车间内部组织开会、讨论后做出以下安排:
1、组织维修人员将转化炉封头拆卸,通知厂家来人协
助修复烧嘴。
2、因维修转化炉烧嘴周期长,经厂里同意,将原本定
于4月的停车大检修提前。
3、各专业负责人及时将各岗位需检修项目上报,车间
统一安排。
4、设备员及时联系采购部,将急需的备品备件采购到
位。
5、停车期间做好设备的防冻保温工作,杜绝管道上冻
的情况。
6、检修时,要注意安全,杜绝人身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