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5以内减法教案 北京版
- 格式:doc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2
《5以内的减法》教学案2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过程一、活动。
2到5分与合的对口令游戏:5可以分成2和几?5可以分成4和几?4可以1和几?4可以分成2和几?3可以分成1和几?3可以分成2和几?二、探索新知。
1、多媒体展示第一幅主题图。
学生观察后,提问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2、展示第二副主题图。
(1)注意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2)你能把它完整的说一说吗?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走掉了2个,还剩3个。
引导学生5个小朋友走掉2个,也就是从5个小朋友里面去掉2个,求还剩几个小朋友?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5-2=3在减法中要用到“-”,它叫做“减号”(学生齐读减号),“减号”表示去掉。
读作5减2等于3。
(3)根据算式结合主题图。
算式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所以是从5个小朋友里面去掉,所以5必须写在减号的前面,去掉2个,2写在减号的后面。
(4)小朋友们想一想:你通过学过的知识还能怎样想到5-2=3呢?(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5)接着展示46页试一试两幅图,学生说一说这两幅图讲的是什么事情。
(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玩荡荡板,后来走了1个,还剩2个小朋友。
)2、从3里面去掉1,得到的是几?你能用减法算式表示这个过程吗?3-1等于几?计算3-1时你是怎样想的呢?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呢?1、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就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小学数学北京版新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看图写出数学算式,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减法的一图二式。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课前准备小棒、挂图、口算卡片、课件、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请学生左手拿1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做出合并动作后说出共有3根小棒,最后列出算式。
(1+2=3)2.揭示课题,板书:5以内的减法教师:如果从3根小棒里拿走2根小棒,还剩下几根小棒?拿走是什么意思?(就是从3个里去掉2个)你会用算式表示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
(板书:减法)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一个新朋友,谁知道它叫什么?(它叫减号“-”)二、新课学习(一)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如果2个小朋友的壶里没水了,去接水,那还剩几个小朋友呢?)教师:走了是什么意思?(就是去掉)去掉也可以说成是减去。
就是从5里减去2.(板书:5-2)2.学习列算式教师:5减2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学生齐读算式。
3.说一说5、2、3分别表示什么?4.5-2=3还可以怎样理解?5.小结:像这一道题中走了就是要怎样?(去掉)从5里去掉,也就是从5 里减去2,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二)进一步加深理解1.观察画面,提数学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3.该怎样列式?(3-1=2)4.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说一说3、1、2分别表示什么?(三)拓展延伸出示青蛙图片,计算4-2=?生回答。
师板书:4-2=2(四)巩固练习1.5-3=2 5-1=4 5-4=1用划掉圆圈的方法,让学生回答。
5以内加减法练习课教学目的:1. 复习巩固5以内的加法、减法.2. 复习加法交换律.3. 巩固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重点:开放式习题的练习.教学难点:第8题.教学过程:(一)准备题:游戏,排排队.11个人,手拿0—10的数,按顺序排队,余下两人检查对错,生排队. 0下来,单数向后退一步,双数往前走一步(生:按要求去做).单数和双数分别读出自己的数.(生:体会单双数以及数之间的位置顺序.)(二)练习:1. 先做4—5题,找规律画图填空.生:观察画图填空小猫应该排在哪儿?生观察2. 进行1—2题.(1)看图列式计算(生:自己看图计算3+2=5 2+3=5)(2)小猴吃桃,一共有几个桃?(4个)小猴可能吃掉几个?还剩几个?(小猴必须要吃)生:4-1=3 4-2=2 4-3=1 4-4=03. 进行第6题小蝌蚪找妈妈,看图有几只青蛙?(3只)它们分别是几号妈妈?(3、4、5三个号)谁是它们的孩子呢?请你计算连线(计算连线).4. 说一说,算一算.7题看图,谁会看图提问题,并列式解答.(生:门外有1只小熊,屋里有2只小熊,一共有几只小熊?1+2=3.桌上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5-2=3.盘子里有3个苹果,桌子上有吃剩下的2个苹果核儿,原来有几个苹果?3+2=52+3=5.小熊手里拿了4个气球,飞了1个,还剩几个?4-1=3.师:可以说数量:有2盆花2个镜框 3把椅子3只小熊4个气球)5. 按照花盆上的得数,请你在花上填算式.先找得数是5的加减法有哪些?(生:1+4=5 5-0=5)2+3=5 3+2=5 4+1=5 5+0=5看规律,就是得数是几就用几减0.余下的是加法,按5的分与合去写.写4的算式5-1=4(生思考1+3=4 4-0=4 2+2=4 5-1=4 3+1=4 4+0=4)写3的算式5-2=3 4-1=3(生:1+2=3 3-0=3 2+1=3 5-2=3 3+0=3 4-1=3)写2的算式(生:1+1=2 5-3=2 2+0=2 4-2=2 2-0=2 3-1=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2 5以内的减法|北京版1. 教学目标1.知道减法的含义,会用“-”表示减号。
2.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能正确理解和计算5以内的减法。
2. 教学重点1.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2.学会5以内数字的减法计算。
3. 教学难点1.减法与加法的逆运算的概念和计算。
2.对于5以内的数字进行减法计算。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加法计算方法和数学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并用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2.数学游戏:老师出示两张卡片,一张写有加法式子,一张写有减法式子,让学生根据式子的内容将它们放到正确的垃圾桶中。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出减法和加法的不同。
4.2. 新课讲解1.通过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介绍减法和加法的关系。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减法和加法的概念,并明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认识到:减少某一部分,等同于在过去加上相反数的概念,但名称和符号有所不同。
2.介绍五以内数字的减法计算。
通过简单的数字例子,让学生体验减法计算,并借助实物操纵教具,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讲解减法中的“相减法”,即差是被减数与减数的差异。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相减法的运算方式。
4.3. 练习环节1.让学生通过手写题目和思考来练习数字的减法计算,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以活动方式出题。
例如,在纸上写下1~5各一个数字并交给学生,要求学生用这几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两个数相减,算出结果,然后互相检查正确性。
3.让学生掌握5以内数字的减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题目解答。
4.4. 总结反思对学生所学过的减法知识点及其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作业布置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和应试情况,布置合适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2:5以内的减法|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5以内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体验减法运算的过程,理解减法的意义。
(2)通过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熟练进行5以内减法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计数器、小棒、图片等。
2. 学具:计数器、小棒、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2~5的加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加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运算,你们猜猜是什么?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减法。
(二)探究新知1.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同学们,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的,有5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其中有2个小朋友被找到了,还剩下3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
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表示这个过程,5减去2等于3。
(三)操作体验1.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每组5个,然后从中拿走2个,数一数还剩下几个。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减法的意义。
3. 学生分享操作过程,教师总结:减法就是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看看还剩下多少。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2页的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辅导。
(五)课堂小结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什么收获?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了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第33页的练习题。
(北京课改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2《5以内的减法》教案《5以内的减法》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用具:课件一套,小棒,口算卡片,小鱼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孕伏1、讲故事:星期天早上,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有一只粗心的小刺猬背了三个山楂去看他的好朋友,走着走着,山楂掉了一个,走着走着,山查又掉了一个。
还没有到朋友家,山查就只剩下一个了,而小刺猬一点儿还不知道呢?你们说,他粗心吗?2、师:我们做事情可不能像小刺猬那样粗心。
提问:看看小刺猬路上一共掉了几个山楂啊?(2个)【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复习加法的意义)】【(当没人说用加法时)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啊?(5以内的加法)那么还可以怎么计算小刺猬一共掉了几个山楂呢?对用加法,那该怎么列式呢我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
列的非常正确上节课知识掌握的不错。
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呢?……】3、师:通过加法我们知道小刺猬一共掉了两个山楂。
那这两山楂是从几个里面掉下来的呢?现在还剩几个?你知道用什么数学方法计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5以内的减法)二、探究算法(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啊已经知道了用减法,可见提前预习了课本,学习习惯非常的好。
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新符号“-”减号,【板书:“-”】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减号像什么?说的真好。
写的时候一定把短横写的平平的。
(板书:3-2)减号写在两个数之间表示去掉,减去。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引入1.照样子画一画,算一算。
(1)2+1= (2)1+4= (3)2+2=2.算一算。
3+2=2+2=4+1=1+3=2+1=1+1=2+3=1+4=二、新知探究摆一摆,数一数。
(和学生一起读题,理解题意,一步一步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同学们,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可以怎样算出“还剩几个”。
(学生根据理解,讨论图中表示的解题过程,并和老师一起总结)①用小棒表示原来一共有5个苹果,小猪吃掉1个苹果,去掉1根小棒 。
②剩下的小棒,数一数。
(就是剩下苹果的数量)师:我们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结果,那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是具体怎么做的呢? 讨论总结:第一种方法,点数法(把总数摆出来,拿出去掉部分,剩下部分按顺序一个一个数出来。
)减法计算(从总数5里面去掉1,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①加法的意义:像这样,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②认识“-”及减法算式。
(一共有5个苹果,小猪吃掉1个苹果,还剩下4个苹果。
列算式5-1=4.)原来现在2 43结合实际生活,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熟悉“-”及减法算式。
(引导学生口头练习)数一数,算一算。
(同学们讨论,5以内的减法还有什么方法)。
①一共有5个苹果,用5根小棒摆出来。
②小猪吃掉1个苹果,从总数5往回数1个数。
③5→4,数到4. ④还剩4个苹果。
讨论总结:5以内减法计算第2种方法,倒数法(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倒着往回数,数到几,就有几个。
)。
(理解题意,分析过程)①一共有5个苹果,用5根 小棒表示 。
②总共的苹果分成两部分(吃掉的1个苹果和剩下的4个苹果)还有什么方法呢 一共5个苹果吃掉1个剩下4个讨论总结:5以内减法计算,第3种方法数的分解法(想把总数5分成3和几。
)三、课堂检测1.算一算,填一填。
2. 看图写算式,再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看图和算式,说一说。
四、总结评价小组交流: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小组交流,同学发言,老师汇总记录)自我评价,小组互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5以内的减法(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计数棒的方式理解5以内的减法概念。
2.学生学会使用计数棒解决5以内的减法题目。
3.学生能够进行口算练习,掌握5以内的减法运算规律。
二、教学重点1.5以内的减法概念理解及计数棒的制作。
2.使用计数棒解决5以内的减法题目。
3.进行口算练习,掌握5以内的减法运算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课堂(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回忆出减法的概念。
2. 计数棒制作(1)教师向学生展示计数棒,介绍计数棒的使用方法。
(2)教师带领学生制作计数棒,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计数棒的原理。
(3)教师出示5个棒子,让学生用5个棒子做出所有的减法数学题目。
3. 计数棒的使用(1)教师出示几道5以内的减法题目,让学生使用计数棒进行解答。
(2)教师邀请学生前来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答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4. 口算训练(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5以内的减法计算题目,要求学生用口算的方法解答。
(2)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寻找5以内的减法规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5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
5.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计数棒在解决5以内的减法题目中的重要性。
(2)教师安排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理解5以内的减法概念,学会使用计数棒解决5以内的减法题目,并掌握了5以内的减法运算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手工制作计数棒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法概念,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口算练习,我不断引导学生从中寻找5以内的减法规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5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设计,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5以内的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解决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2、培养学生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上所表示的意思,会列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会列减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掌握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苹果图老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吃过哪些水果呢?老师:这儿有一些苹果,小朋友帮我数一数好不好?学生:一共有5个苹果。
老师:5个苹果有什么不同?学生:颜色不同,有3个红的,2个黄的。
老师:同学们的发现真不错哦。
老师:那么同学们来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吧?板书:5-3=2中的5表示什么?3和2有表示什么呢?老师:大家先思考,我们再看看另一个小朋友发现的数学问题。
出示“共有5个苹果,黄苹果有2个,红苹果有()个。
”写出算式:5-3=2那么这里面的5表示什么?3和2有代表什么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示)。
老师:我们一幅图写出了两个减法算式,同学们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老师总结。
二、课堂活动出示课件。
柜台上有4瓶果汁,小明买走了一瓶,还剩多少瓶?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小圆片。
看第一图,说图意,提出相关的而数学问题。
(共有4个圆,划去1个,还有几个?)教师引导,完成例题。
老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划一划呢?分组,发卡片,小组完成,教师指导。
集体反馈,抽1组说图意,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数学游戏小青蛙游泳比赛4个小朋友上讲台,扮小青蛙,然后老师指挥小朋友逐个跳下,学生说出数学问题,写出算式。
四、课堂小结学会了看图提数学问题,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只要同学们注意观察,就会提出许多数学问题。
六、作业完成课本43、44页的看算式,画一画,算一算。
5以内减法教学目的:1. 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
2. 学习口算5以内的减法。
3. 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教学难点:找准原有的总数,即被减数。
教学过程:(一)进入情境:观察两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观察图1、2,图1柜台上放4瓶可乐。
图2:小明从4瓶可乐中拿走1瓶可乐。
师:你会说问题吗?生:还剩多少瓶可乐?师: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减法)师:对,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你会列式吗?计算呢?生:4-1=3师:讲“-”是减号。
你为什么用4去减,而不用3去减呢?(生:4是没拿走以前的可乐数,应该是总数减去拿走的数,就是剩下的可乐数。
)师:读算式。
(生:读4减1等于3)(二)看图说一说:说说图意。
(生:有3只小船,明明和珍珍各划走了两只小船,求还剩几条船?)师:哪个是原有的总数?看图。
(生:3是原有的总数)师:怎样列式?(生:3-2=1)(三)摆一摆:1. 原有西瓜几个(生可用小圆片代替),划去了几个,还剩几个?(生摆,说:原有几个,去掉几个,还剩几个?)2. 列式计算(生:3-1=2)。
3. 自己摆、说,列式计算。
(四)试一试1. 自己看图说意思。
2. 与同学交流。
3. 列式计算。
(生:自己看图说图意,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4只,还剩几只?树上有5只小鸟,有1只没飞走,飞走了几只?5-4=1 5-1=4)。
5以内减法
教学目的:
1. 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
2. 学习口算5以内的减法。
3. 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减法的意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教学难点:
找准原有的总数,即被减数。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
观察两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观察图1、2,图1柜台上放4瓶可乐。
图2:小明从4瓶可乐中拿走1瓶可乐。
师:你会说问题吗?
生:还剩多少瓶可乐?
师: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减法)
师:对,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你会列式吗?计算呢?生:4-1=3
师:讲“-”是减号。
你为什么用4去减,而不用3去减呢?
(生:4是没拿走以前的可乐数,应该是总数减去拿走的数,就是剩下的可乐数。
)师:读算式。
(生:读4减1等于3)
(二)看图说一说:
说说图意。
(生:有3只小船,明明和珍珍各划走了两只小船,求还剩几条船?)
师:哪个是原有的总数?看图。
(生:3是原有的总数)
师:怎样列式?
(生:3-2=1)
(三)摆一摆:
1. 原有西瓜几个(生可用小圆片代替),划去了几个,还剩几个?
(生摆,说:原有几个,去掉几个,还剩几个?)
2. 列式计算(生:3-1=2)。
3. 自己摆、说,列式计算。
(四)试一试
1. 自己看图说意思。
2. 与同学交流。
3. 列式计算。
(生:自己看图说图意,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4只,还剩几只?树上有5只小鸟,有1只没飞走,飞走了几只?5-4=1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