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维护公共卫生靠大家教案 首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学校公共设施的管理问题。
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都要在学校里度过八个小时的时间,而学校的公共设施的管理就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学校的公共设施管理做出自己的贡献,共同打造舒适美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公共设施管理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齐心协力呢?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
学校的公共设施包括了诸如教室、洗手间、操场等各种场所。
在使用它们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维护和保护这些设施。
例如,在教室里,我们不能乱扔垃圾,不能随便涂鸦,不能乱拉乱踩桌椅;在洗手间里,我们要注意节约用水,不乱扔纸,不在地上乱吐痰;在操场上,要注意不在草坪上乱踩乱踏,不乱扔垃圾等等。
只有我们自己先做到守法守纪,才能有更好的舒适和安全条件。
我们还要加强对学校公共设施的维护意识。
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有设施出现了损坏、破损、老化等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向老师或管理部门反映,争取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修缮工作。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维护工作中,例如,可以参加志愿者组织帮助学校进行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也可以参加义务打扫卫生工作,为维护公共设施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学校公共设施的建设。
例如,可以参加学生会或班级委员会,积极争取更丰富的学校文娱活动和快乐教育内容,增加学校公共设施的使用频率;也可以主动参与学校的文明宣传活动,在广大师生中树立文明和爱护公共设施的观念,提升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
在我想呼吁我们每一个人要始终保持强烈的爱校爱国心和责任心,在学校公共设施的管理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学校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只有当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毫不松懈地将这项工作做好,才能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舒适、美好和安全。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学校的公共设施管理得到全新的提升!。
部编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公共场所的文明——爱护公共设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有哪些公共设施及公共设施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知道如何爱护公共设施。
2.培养爱护公共设施的好品德,培养学生初步判断是非的能力与解决事情的方法。
3.引导学生懂得爱护公共设施的意义,使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做文明小公民,与身边的破坏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懂得如何爱护公用设施。
教学难点:不损坏公用设施,并能自觉地去爱护公共设施,发现破坏公共设施行为勇于前去制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认识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及其作用。
二、观看图片,明辨事理1.出示人为破坏公共设施的图片,体会心情。
2.告知学生:伤害了这些生活中无声的好朋友,最终受伤害的其实是我们的健康生活,是我们自己!这些设施是公共财物,是国家和政府为了方便大家而设置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它们。
三、争做文明小卫士1.小组讨论:我们要怎样爱护公共设施呢?2.要做“包青天”,明辨是非。
他们做的对不对?3.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四、学法、知法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
2.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学法、知法、守法)3.那以后我们遇到这种蛮不讲理的人该怎样做呢?四、落实行动1.情景再现,体会心情2.小手拉大手,发起倡议。
五、总结本课,升华情感板书设计:爱护公共设施方便大家爱护学法知法守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教案〔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设施,认识自己与设施的关系。
2、了解公共设施对居民的意义。
3、激发学生对社区的亲近之情。
4、体会社区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援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对居民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社区的亲近之情。
教法:谈话、讲授、合作交流。
教具:投影、插图。
教学过程1、导入。
请学生阅读10—13页,并结合自己的观察,想一想,这些照片说明了什么,和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相似吗?请几个学生发言。
2、全班商量。
“教科书中展示了哪些设施你们生活的社区中有哪些书中没有的设施〞老师板书,把新的设施写在一起,引发进一步的商量:“为什么要增加这些设施,新设施对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比照城市和乡村的不同。
3、教师小结。
肯定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了比以前更丰富的了解和认识。
4、导入。
请学生阅读14—17页,教师说明:“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解情况50年前,30年前的社区,还展示了现在的社区。
其实,同学们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过去和现在也在发生着变化。
这节课的主题就是认识变化中的社区,那么,从哪些方面最能援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社区呢?(和学生交流,再转移到书上)5、交流活动。
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反映社区生活的图片,现在就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到的图片,它表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6、小组交流。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选取你所在的社区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7、小组汇报调查访问的结果。
第—小组:调查村诊治所的卫生条件、设备变化。
第二小组:访问村支书,了解家乡变化。
(播放录音)。
第三小组:访问学校的老教师,了解学校教学条件、教学设备的变化。
8、观看录像,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a播放录像〔新世纪的后村〕。
b说说家乡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庞大的变化。
9、小结。
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激发学生对社区的亲近之情,感受社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社区效劳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维护公共卫生靠大家【教学目标】1.知识:(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公共场所要讲卫生的(2)知道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以讲卫生为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
2.能力:(1)能够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公共卫生设施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要爱护。
(2)感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活动一:公共场所要讲卫生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结合书本中的图片,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你的收获是?说一说我们身边公共卫生设施有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在面对学校的公共卫生时?(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自己讨论出的重点,记在自己的本子上。
(2)教师请班上几位同学,进行发言。
2.走入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解释重要的概念。
活动二:公共卫生靠大家维护1.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不维护公共卫生的现象,想想对策。
2.听故事,说一说你的感想,与同学分享一下。
(1)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出相应的时间,针对书本的内容进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发言。
每组派代表,对书本内容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3)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
3.走入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解释重要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学习公民道德和环保意识教案一:了解公民道德的意义导入:通过展示有关公民道德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公民道德的思考。
1. 目标:- 理解公民道德的含义- 认识公民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2. 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什么是公民道德?为什么公民道德对社会很重要?- 分组讨论结果展示与分享- 教师解释与总结学生的回答教案二:培养环保意识导入: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关注。
1. 目标:- 认识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培养环保意识,采取积极行动2. 活动:-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关于环保的行为规范- 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列出具体行动- 分组讨论结果展示与分享- 教师鼓励学生实践环保行动,并分享实践心得教案三:公民道德与环保意识结合导入:呈现一种公民道德与环保意识结合的情境,引发学生关注和讨论。
1. 目标:- 理解公民道德与环保意识的关联-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将公民道德与环保意识结合起来2. 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公民道德与环保意识如何相互支持?- 分组讨论结果展示与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校或社区提倡公民道德与环保意识结合的活动- 学生小组策划并实施相关活动教案四:评价与总结导入: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思考。
1. 目标:- 自我评价所学的公民道德和环保意识知识与行为- 总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2. 活动:- 学生填写反思表格:我在公民道德和环保意识方面的进步与改变 - 学生自由发表感想和体会- 教师总结学生的反思与感想,给予肯定和鼓励教案五:拓展活动导入:给予学生一些公民道德与环保意识的拓展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
1. 目标:- 独立探索与实践公民道德和环保意识相关的活动- 分享拓展活动的经验与成果2. 活动:-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民道德和环保意识相关活动- 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实践,并记录活动过程和成果- 学生小组分享拓展活动的经验与成果通过以上的教案,小学三年级学生能够了解公民道德的含义,认识公民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培养起环保意识。
【关键字】教案第一单元《学学行路本领》一、课标依据:本单元内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标《我与学校》第1条:“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并结合《我的家乡(社区)》第6条:“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在了解和掌握行路本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践,认真做事的精神。
养成良好的识图、用图的习惯。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初步具有行路的基本能力,掌握简单的辨别方向、画平面图、识别交通标准等技能。
并能应用于生活中。
3、简单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认识、会画平面图;认识一些常用的交通标志,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懂得遵守交通法规。
三、整体课时安排单元主题—主题—课时一、辨别方向行路不难1、方向明,路好行(4至8)(建议2课时)2、活动中,辨方向(9至10)二、平面图我会看 1、平面图用处大(11至14)学学行路本领(建议3课时)2、画教室平面图(15至17上)(9课时) 3、画校园平面图(17下)三、路标伴我行1、我眼中的路标(18至20)(建议2课时)2、我会用路标(21至22)四、遵守交规从我做起1、我知道交通标志和法规(23至26)(建议2课时)2、遵守交通规则(27至29)四、具体主题、课时目标辨别方向行路不难(2课时)主题目标:见教参7页(一)方向明,路好行(4至8)课时目标:1、通过调查和资料收集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方向的重要,从而能自觉、认真地学习和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2、通过资料交流和辨别方向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3、通过辨方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方向感。
(二)活动中,辨方向(9至10)课时目标:1、通过辨方向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将学到的一些简单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方向感。
爱护公共设施我有则【教学目标】1.知识:(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怎么做能够爱护公共设施的方法。
(2)了解爱护公共设施会给社会带来的作用。
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做到爱护公共设施。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学会感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2)感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2)爱护公共设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学难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2)怎么做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爱护公共设施?【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活动一:公共设施为大家1.播放课件:公共设施为大家。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公共设施?它们有什么用处?(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自己讨论出的重点,记在自己的本子上。
(3)教师请班上几位同学,进行发言。
3.走入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解释重要的概念。
活动二:听听它们的诉说1.播放动画:它们的心声。
(1)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讨论:说说公共设施被破坏后,会带来什么危害?公共设施好比城市的脸,脸被“涂鸦”,城市会是怎样的形象?(2)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出相应的时间,针对书本的内容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发言。
每组派代表,对书本内容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4)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
2.走入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课会是怎样的文内容的过程中,解释重要的概念。
主题三维护公共卫生靠大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单元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即: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所呈现的内容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等相关内容而安排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爱护公共设施我有责”包括“公用设施为大家”“听听它们的诉说”“精心维护靠大家”三个部分。
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故事、观察分析、反思等活动了解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应该怎样爱护公共设施。
.2、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规则,例如家规、学校规则、简单的交通规则等,学生对学习这部分内容,是有一定认识基础的,教师要注意到这点,避免重复。
学生在有关的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选择信息、初步的提炼、概括能力。
部分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针对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分析,但语言表述不够简练。
重点不够突出。
大部分学生在深入学习资料时,从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利用多媒体演示、小组学习,师生共同讨论、综合对比等方式。
4、、技术准备:用多媒体展现图片资料、照片、视频等。
5、.前期状况、问题、对策学生对讲卫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行为中还没有很好的体现,还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现象。
可见,公共卫生还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由此,我采取了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通过环境的对比,资料的呈现,建立互相监督制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2、懂得公共卫生设施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要爱护.。
3、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良好的公共卫生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好处,不好的公共卫生对人的生活以及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与危害。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课时教案8.大家的“朋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共设施知道他们的作用。
2行为与习惯: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3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公共设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要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教学重点】知道公共设施的作用,学会爱护公共设施。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去爱护公共设施。
【核心素养】知道公共设施的作用,学会爱护公共设施。
【评价任务】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去爱护公共设施。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认识我们的“朋友”1出示:同学们,在小区、村庄、街头、园等等,有许多为我们默默提供做帮助的“朋友”,你了解他们吗?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下。
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些特殊的朋友,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2.学生回答公用电话亭路灯垃圾桶公园休息椅3总结:像这些“朋友”这样,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为方便大家的生活而设置的设施,称为“公共设施”4. 你还知道哪些公共设施?交通信号灯、护栏、小区健身器材、凉亭等二、感受“朋友”的作用1、阅读课本第50页休息椅:“当你行走在公园里,想坐下休息时,我会张开双臂,让你坐下来歇一歇。
”垃圾桶:“当你想扔掉手中的垃圾时,我会笑眯眯地对你说,扔到我这里,保持街道的清洁!”路灯:“漆黑的夜晚,我为人们照亮回家的路。
”2、你还知道哪些公共设施的作用?请大家说一说?3、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回答小区健身器材: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增强我们的体魄等。
4、这些公共设施默默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这些“朋友”,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看看:播放视频小叮当还会遇上哪些不方便?请把故事接着讲下去。
5、阅读教材52页“小叮当的旅行遭遇”,小叮当来到一个没有公共设施的国度……使儿童学生再思公共设施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价值。
6、同学们想一想,小叮当还会遇到哪些不方便?谁能把故事接着讲下去?7、学生接受补充故事。
三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维护公共卫生靠大家教案首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道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以讲公共卫生为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
2懂得公共卫生设施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要爱护
3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公共卫生道德方面的故事和事例
学生准备:制作简报的材料,例如彩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公共场所要讲卫生
1 看看下面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再看看这些图片,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 讲卫生有哪些好处?
搞好公共卫生可以防治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
3 现在社会是怎样维护公共卫生的,你知道吗?说一说
观察下面的图片,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4 我们身边的环境有哪些变化,说一说
5 作为学生的我们,该怎么维护学校的公共卫生呢?
活动二:公共卫生靠大家维护
1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知道维护公共卫生,环境就会好,是吗?看看他们的这些行为,好不好?
2 针对生活中这些不好的现象,你有没有好地解决办法,说一说
3 读故事,谈一谈你的感想
活动三:公共卫生人人有责
1我们要想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怎么办?靠谁?
2 如果是你,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么办?
3 请你为了公共卫生,做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