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00.00 KB
- 文档页数:32
某某省某某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测(二)数学(文科)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15考题为三选一,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i i {i 32,,=A (i 为虚数单位),集合{a}=B ,若B B A =⋂,则实数a 的等于( )A 1-B 0C 1 D.1-1或2右图是由所输入的x 的值计算y 值的一个算法程序,若输入的x 值为6,则所输出的y 值为( )A 37B 30C 5 D.63、已知直线013:1=++y ax l 和02:2=++ay x l 互相垂直,且2l与圆b y x =+22:相切,则b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4已知23)6sin(=+απ,则)3cos(απ-等于( )A 21B 21-C 23D.23-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中,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为乙甲x x ,,标准差分别为乙甲,s s ,则( )输入xIf x<5 Then 12+=x yElsex y 5= End if 输出y乙甲x x < B 乙甲x x > C 乙甲s s < D 乙甲s s >不等式21x ≥+x 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0B ),(10C ),(∞+1- D. ),(∞+17.以下命题: ①任意向量2a ,有2a=成立;②存在复数z, 有22z z=成立③若)3sin(π+=x y 是奇函数且最小正周期为π2。
④如果命题p 是真命题,命题q 是假命题,则命题“q p 且”是真命题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 1B 2C 3 D.4已知),1(),2,(y x ==,且y x ,满足条件⎪⎩⎪⎨⎧≤-≥+≤+1011y x x y x ,则⋅=z 的最小A 5-B 1C 3 D.6-利用计算机在区间)(1,0上产生两个随机数a 和b ,则函数a x bx y 2-+=有零点的概率为( )A 21B 31C 32D.1已知,,96)(23c b a abc x x x x f <<-+-=且0)()()(===c f b f a f ,则abc 的取值X 围为( )A ),(40B ),(10C ),(∞+1- D.),(∞+4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必做题11—14题,选做题15题)11.函数⎩⎨⎧<>=0,log 0,2)(2x x x x f x ,则)1())41((f f f +-=__________________12过抛物线x y 42=的焦点F 作直线交该抛物线于两点B A ,,若3=AF ,则A 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13.若一个三棱柱的底面是正三角形,其正(主)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合情推理知识可以得到:当2≥n 时,=---)11()411)(311(21-12222n )(_____________15.选做题(请在下列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阅记分) A(不等式选讲)函数mx x x f -++=1)(的定义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几何证明选讲)如图,D 为ABC ∆的边BC 中点,E 在AC 上且2,3==EC AE ,AD 交BE 于F , 那么=FD AF_________________C(参数方程和坐标系选讲)曲线1C 的参数方程是⎩⎨⎧==θθsin 3cos 3y x (为参数θ),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是3sin cos =+θρθρ,曲线1C 与2C 交于B A ,两点,则AB的长为_____________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5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在ABC ∆中,角C B A ,,对边分别为c b a ,,,且B a b sin 23= (1)求角APE ABCF(2)将函数x y sin 1=的图像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再将所得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一半(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x f y =的图像,若1,21)(==b A f ,且ABC ∆的面积23=s ,判断ABC ∆的形状。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数学试卷分析一、命题思路:宝鸡市2013年高三质量检测(二)数学试题,遵照陕西省2013年《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许多试题着力创新,如理科第7,8,9,10,14,18,20,21题。
同时,保持试题稳定性和前后两次的连续性,全卷几乎涵盖了60%以上知识点,对数列,三角,立几,概率统计,解几,函数等主干知识重点考查。
考查数学的应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期能很好检测学生复习的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期复习提供帮助。
二.抽样分析:(一)抽样统计(样本73人)1.选择题2.填空题3.解答题和全卷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难度来说,填空题难于选择题,选择题4、6、9、10出错率高,填空题13、14出错率高,解答题后2道题难度较大,学生得分率不高。
(二)答卷分析第1题:理科以指数不等式解法,幂函数型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为背景,考查集合的交、C xA By o图2并、补的运算。
错误点:(1)p集合中函数y =[0,1],不是定义域;(2)U C M 求错,少一个等号,应是0x ≤;(3)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出错。
文科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错误原因主要是集合运算出错。
第2题:文理同题。
考查圆的方程和相交弦的直线方程。
错误点:(1)圆心C 的坐标求错,应是(1,2)-;(2)没有理解圆的性质,即垂直与AB 直径的直线就是CP ;(3)CP 直线求错。
第3题:文理同题。
以数列背景考查程序框图知识。
错误点:(1)对输出S 的含义不理解,导致循环次数出错;(2)是和否弄反。
第4题:文理同题。
考查正切函数的对称点和坐标轴上的余弦值。
错误点:(1)正切函数t a n y x =图像的对称点是(,0),2k k Z π∈,学生写成(,0),k k Z π∈,漏掉(,0),2k k Z ππ+∈,导致cos θ只求出1±,漏掉cos 0θ=. 第5题:理科线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数学试卷分析一、命题说明:宝鸡市2013年高三质量检测(三)数学试题(卷),严格按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2013年陕西省《考试说明》命题,模拟往年陕西卷的命题风格,同时又立足于现行高高数学教材和教学实际,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能力,努力把数学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高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又考查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与前两次的模拟考试题相互补充,以便教师调整后期复习思路,学生进一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实现考生的人生梦想奠基和服务。
二.抽样分析:(一)抽样统计(样本60人)1.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平均分 4.375 4.875 4.875 4.75 3.25 4.125 4.25 2.125 3.25 3.539.38难度0.8750.9750.9750.950.650.8250.850.4250.650.70.788 2.填空题题号11 12 13 14 15 二平均分 3.125 2.75 3.625 2.5 2.37514.38难度0.6250.550.7250.50.4750.5783.解答题和全卷题号一二16 17 18 19 20 21 三全卷平均39.3814.38 5.85 6.85 5.2 2.925 4.9 3.629.32583.08分难度0.7880.5780.4880.57080.43380.2440.3770.2570.3910.554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选择题5、8、9出错率高,填空题14、15出错率高,解答题后3道题学生得分率不高。
(二)答卷分析第1题:理科以指数函数为载体,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
错误点:PM P⊆P M P=集合高函数的值域[-1,1],许多同学求错,得到。
文科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错误原因主要是集合运算出错。
2014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分析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2013年12月28日~29日,我们举行了全市2014年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本次检测本着突出双基、注重能力原则,严格遵循2013年新课程各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考查,特别强化了新课程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着力体现新高考的命题趋势。
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尽量接近2013年高考,同时适当结合各校复习进度,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
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理科 一本:410 分 二本:360 分文科 一本:490 分 二本:430 分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 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题一、命题说明:全市高三质检语文命题组五名成员,在认真学习新课标高考大纲及近年来全国及自主命题省份高考课标卷的基础上,结合我市高三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和修改,命制了2014年全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试卷分析:一检是我市今年统一进行的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根据高三复课进度,我们本着以激励为主的原则,适当降低考试的难度,让学生能从这次检测中树立自信,更好地搞好今年的高三复课工作。
三区一校的语文难度系数在0.602-0.740之间,区间较大,基本符合高考难度系数要求,能有效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选择题答卷分析:选择题答题率统计(3470份)1-3题为现代文阅读试题,第2题得分率稍高,第1、3题得分率都低。
第1题:关于北辰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
难度高,得分率低。
C项将彗星和人间的更替兴衰说成了“北辰和彗星”,扩大了范围,但许多学生并没有辨析出来。
第2题:选项的理解和分析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数学试卷分析一、命题思路:宝鸡市2013年高三质量检测(二)数学试题,遵照陕西省2013年《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许多试题着力创新,如理科第7,8,9,10,14,18,20,21题。
同时,保持试题稳定性和前后两次的连续性,全卷几乎涵盖了60%以上知识点,对数列,三角,立几,概率统计,解几,函数等主干知识重点考查。
考查数学的应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期能很好检测学生复习的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期复习提供帮助。
二.抽样分析:(一)抽样统计(样本73人)1.选择题2.填空题3.解答题和全卷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难度来说,填空题难于选择题,选择题4、6、9、10出错率高,填空题13、14出错率高,解答题后2道题难度较大,学生得分率不高。
(二)答卷分析第1题:理科以指数不等式解法,幂函数型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为背景,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
C M求错,少一个等错误点:(1)p集合中函数y=[0,1],不是定义域;(2)UC x A B y o 图2图1o y B A x C号,应是0x ≤;(3)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出错。
文科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错误原因主要是集合运算出错。
第2题:文理同题。
考查圆的方程和相交弦的直线方程。
错误点:(1)圆心C 的坐标求错,应是(1,2)-;(2)没有理解圆的性质,即垂直与AB 直径的直线就是CP ;(3)CP 直线求错。
第3题:文理同题。
以数列背景考查程序框图知识。
错误点:(1)对输出S 的含义不理解,导致循环次数出错;(2)是和否弄反。
第4题:文理同题。
考查正切函数的对称点和坐标轴上的余弦值。
错误点:(1)正切函数tan y x =图像的对称点是(,0),2k k Z π∈,学生写成(,0),k k Z π∈,漏掉(,0),2k k Z ππ+∈,导致cos θ只求出1±,漏掉cos 0θ=.第5题:理科线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2012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为认真实施市局“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2012年高考再上新台阶,2012年3月3日~4日,我们举行了全市2012年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本次检测依然本着突出双基、注重能力原则,特别强化了新课程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着力体现新高考的命题趋势。
整套试卷难度比第一次检测难度略有提高,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
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理科一本:480分二本:420分文科一本:510分二本:460分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题一、命题说明:根据市一检的情况和我市教学的实际,在分析总结一检试题的基础上,我们经过认真探究,反复讨论,命制了2012年我市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试卷分析:在第一次检测基础上,这次试题合理设置全卷结构,知识点考查全面,题型设置合理,尽量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基本能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了能力考查,强化了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试卷的考点、难度、效度等把握比较适中。
(一)两区语文总成绩简析:三个区的语文难度系数在0.624-0.657之间,与市一检相比,整卷难度稍有增加。
基本符合高考难度系数要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选择题答卷分析:文科选择题答题率统计(1467人)第1-3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
第1题:考查对部分内容的理解。
A项中在西医传到中国之前没有“中医”这个说法明显是不对的,汉代就有。
B项中“他们”指的是苏耽和母亲,苏耽告诉方法,其母亲救人,但这里的表述不够明确严密,因而导致许多学生认为此项错误,将此项选作答案。
2013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数学试卷分析一、命题思路:宝鸡市2013年高三质量检测(二)数学试题,遵照陕西省2013年《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许多试题着力创新,如理科第7,8,9,10,14,18,20,21题。
同时,保持试题稳定性和前后两次的连续性,全卷几乎涵盖了60%以上知识点,对数列,三角,立几,概率统计,解几,函数等主干知识重点考查。
考查数学的应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期能很好检测学生复习的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期复习提供帮助。
二.抽样分析:(一)抽样统计(样本73人)1.选择题2.填空题3.解答题和全卷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难度来说,填空题难于选择题,选择题4、6、9、10出错率高,填空题13、14出错率高,解答题后2道题难度较大,学生得分率不高。
Cx A B y o图2(二)答卷分析第1题:理科以指数不等式解法,幂函数型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为背景,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
错误点:(1)p集合中函数y =[0,1],不是定义域;(2)U C M 求错,少一个等号,应是0x ≤;(3)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出错。
文科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错误原因主要是集合运算出错。
第2题:文理同题。
考查圆的方程和相交弦的直线方程。
错误点:(1)圆心C 的坐标求错,应是(1,2)-;(2)没有理解圆的性质,即垂直与AB 直径的直线就是CP ;(3)CP 直线求错。
第3题:文理同题。
以数列背景考查程序框图知识。
错误点:(1)对输出S 的含义不理解,导致循环次数出错;(2)是和否弄反。
第4题:文理同题。
考查正切函数的对称点和坐标轴上的余弦值。
错误点:(1)正切函数tan y x =图像的对称点是(,0),2k k Z π∈,学生写成(,0),k k Z π∈,漏掉(,0),2k k Z ππ+∈,导致cos θ只求出1±,漏掉cos 0θ=.第5题:理科线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2014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2014年3月8日~9日,我们举行了全市2014年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本次检测本着突出双基、注重能力原则,严格遵循2014年新课程各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方法考查,特别强化了新课程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着力体现新高考的命题趋势。
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尽量接近2013年高考,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
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理科一本:420 分二本:380 分文科一本:490 分二本:430 分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题一、命题说明:根据全国高考大纲(课标版)和高考说明精神,结合一检语文考试情况以及全市教学的实际,语文组命题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命制了2014年我市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试卷分析:在一检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复习进度和三次检测考试的统一安排,合理设置全卷结构,全面考查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能力考查,强化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使整套试卷尽量符合高考命题趋势,能够基本检测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为学校后期复课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区一校的语文难度系数在0.65-0.70之间,基本符合高考难度系数要求,能有效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选择题答卷分析:文科选择题答题率统计(1228人)1-3题为现代文阅读试题。
第1题:考查对于“香席”这个概念的理解,得分率高。
多数同学能认真阅读原文,发现A项中的说法混乱情况。
第2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得分率较高。
B项的理解分析本身没有错,但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原文中对沉香的作用述说不止这些。
2009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英语学科)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2009年2月28日~3月1日,我们举行了全市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本次检测在严格遵循2009年新的考试大纲及说明的前提下,结合近几年全国高考及各省市高考试题的变化,在突出对双基知识考查的基础上,特别强化了对能力的考查,着力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
整套试卷比第一次检测难度略有提高,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
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理科一本:440分二本:405分文科一本:470分二本:435分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英语试卷一、试题简评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英语(二)试题命制突出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考查,语言知识点覆盖面广,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突出。
总体难度适中,符合高考要求。
二、第一卷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复习建议考试结束后,我们对金台区英语考试成绩第1001~1700 名理科 A卷考生401名学生的英语I卷答题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分析。
语音题注重对元音及元音字母组合的考查,比如1、2、5题。
注重对重读音节和变形后单词读音的考查,例如,第3题worked 的读音。
语音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的是第2、5小题, 金台区学生的正确率分别为: 50.6, 54.9。
单选题覆盖面广,非谓语动词(6,19题)、复合句(8,16题)、倒装句(9题)、时态语态(7,10, 18,题)、冠词(12题)、代词(17题)和主要英文句式(7,13,18题)均有考查,注重语言知识与语境的结合。
单选题学生平均得分9分,出错率较高的有第6、8、10、13、15、16、18、19、20题, 金台区学生的正确率分别为: 52.6,49.4,29.9,50.6,25.4,43.6,51.9,4 7.1,47.1。
宝鸡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2014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香在中国的文字造字中是会意字,甲骨文香字的形状象征,上半部为禾,下半部是锅,表示锅中煮着禾薯散发的香气。
在人类远古时期,能吃热食就是美妙的满足,象征人类的原始需求已经达到心身合一了。
香气开始于我们的嗅觉官能,启发人类对香气的美好想象,进而形成了优雅美妙的中国香席。
什么是香席?香席是经过用香工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升华为心灵美感的一种生活形式。
香席既不是改变气味的熏香行为,也不是与宗教活动类似的焚香祈福,香席是一种通过香作媒介的文化活动,不是单纯嗅觉上品评香味的品香。
香席不是在寻求精神的归宿和慰藉,而是生活修养——在香席的世界可以上追魏文帝邀集建安七子品迷迭香作《迷迭香赋》的风雅,更可以缅怀苏东坡和黄庭坚诗歌合唱的浪漫情怀;还有文徵明燃香作《焚香》时的悠悠心境。
品香既是一场别致的雅集,也是一次和心灵的对弈。
在传统文化回潮的当下,风雅了千年的熏香,是附庸风雅也好,是真雅致也罢,在沉寂了半个世纪后,正迎来大好时代。
2014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2014年3月8日~9日,我们举行了全市2014年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本次检测本着突出双基、注重能力原则,严格遵循2014年新课程各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方法考查,特别强化了新课程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着力体现新高考的命题趋势。
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尽量接近2013年高考,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
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理科一本:420 分二本:380 分文科一本:490 分二本:430 分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题一、命题说明:根据全国高考大纲(课标版)和高考说明精神,结合一检语文考试情况以及全市教学的实际,语文组命题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命制了2014年我市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试卷分析:在一检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复习进度和三次检测考试的统一安排,合理设置全卷结构,全面考查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能力考查,强化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使整套试卷尽量符合高考命题趋势,能够基本检测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为学校后期复课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区一校的语文难度系数在0.65-0.70之间,基本符合高考难度系数要求,能有效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选择题答卷分析:1-3题为现代文阅读试题。
第1题:考查对于“香席”这个概念的理解,得分率高。
多数同学能认真阅读原文,发现A项中的说法混乱情况。
第2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得分率较高。
B项的理解分析本身没有错,但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原文中对沉香的作用述说不止这些。
第3题:根据原文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得分率一般。
主要是对于C项中没有原文依据的主观臆断分不清楚,导致判断错误。
4-6题为文言文阅读试题。
第4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积累理解,得分率较高。
少数同学不能根据上下文意思正确判断词语解释的正误。
第5题:考查对人物有关内容的理解,得分率高。
多数同学都能根据原文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理解了原文基本意思。
第6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得分率低。
许多同学没有分析出D项的错误:“秦桧妒贤嫉能”文中无据;秦桧陷害岳飞的原因是“秦桧主和”,而岳飞主战。
13-15题为语言运用试题。
第13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得分率较高。
少数同学对成语的具体含义、感情色彩、实际用法等了解不够,出现错误。
第14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得分率低。
多数同学要么对B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的语病分析不出;要么对D项句子的语序不当判断不准。
第15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排序,得分率较高。
少数同学不从上下句子的前后衔接和逻辑关系考虑,排序错误。
(三)主观题答卷分析:第7题:文言文翻译题,得分率一般。
主要是对一些重点词,如“屈”“劫”“付”“执”的意思不理解,导致错误。
8-9题为诗歌鉴赏题。
第8题:分析首联和尾联的意义,得分率稍高。
有些学生对“清风”和尾联中的比喻意义理解不透。
第9题:分析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得分率稍低。
主要问题是有些学生对两联的意义理解不准,对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能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10题:名篇名句默写,得分率较低。
默写一直得分不高,主要是写得不够完全正确,有错别字等现象。
第11题:选作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这次选小说阅读试题的考生占抽样人数的4.2%,整体得分比实用类文本阅读稍高。
第(1)题: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得分率稍高。
主要是对D、E两项的分析错误判断不准造成的。
第(2)题: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得分率稍高。
基本能够概括出人物特点,但是概括不够全面。
第(3)题:分析细节的作用,得分率稍高。
问题是分析的角度较窄,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
第(4)题:探究小说的主旨,得分率较低。
一是对小说主旨把握不准,二是不能各个方面去分析探究小说主旨。
第12题:选做题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
多数同学选作了传记类阅读试题,占到抽样试卷的 95.8%。
第(1)题: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得分率高。
多数同学能够准确把握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恰当。
第(2)题:对有关情节的分析,得分率较高。
少数同学分析不全面,不能紧紧结合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
第(3)题:对人物进行分析概括,得分率较高。
主要问题还是概括不全面,要点不全。
第(4)题:探究人物成功的原因,得分率稍高。
许多同学在探究外部原因时,仅仅局限于家庭影响,或者忽视人物自身的主观原因,摊就分析不到位。
第16题:补写句子,语意要连贯,这个题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试题,紧紧7.28%。
主要是补写句子时不能从前后文衔接角度去考虑,如①处,需要紧接前句“家风是什么”,又要简要概括后句从最早的儒家讲起;②处,后面列举了许多关于家风的经典文章,这里应是总括;③处总结前面央视关注的意义。
第17题:仿写题,得分率中等。
主要问题还是有些答案要么句式不符合要求,要么修辞手法与例句不一致。
第18题:作文仍是新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试题,可以从较多角度立意:如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不懈;排除干扰,静心努力;不要为一时的名利所左右;全身心地投入,方能流传千古……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些作文立意角度不够准,结构混乱,缺乏严密的论证过程,书写潦草。
三、复习建议:1.加强语文基础的训练,特别是背诵默写的训练。
背诵默写一直是学生的弱项,多数学生拿不全这6分,要么是记诵得是是而非,要不错别字不断,更有甚者,默写就是空白。
看似简单的试题,却得不到分,应该好好地强化一下背诵默写。
2.加强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训练。
特别是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这次得分率普遍很低,要加强练习,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概括、提炼、总结等方法。
3.教学生学会审题。
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这是答题之前必须要做到的。
许多学生经常审题不清,不仔细思考题目要求答什么,导致答案与题意对接不上。
一定要教会学生审题,审清题目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4.教学生寻找答题的角度。
对于主观性试题,要引导学生,按照题意要求,分析寻找答题的角度。
简答题一般分值较大,所以要尽量从不同方面去分析问题,从而寻找答题的多个角度,从不同角度去回答,自然就分点分条作答了。
要引导学生归纳不同类型试题的一般答题角度。
5.组织答题的语言。
许多学生答题语言常常是不够准确、简练、规范。
在训练中,要引导学生按照答题的角度组织语言,总结一下答题语言的一般性规律,让学生在知其大意的情况下,不能因为语言表述的问题而失分。
数学试题一、命题说明:宝鸡市2014年高三质量检测(二)数学试题,按照2014年陕西卷数学科《考试说明》的精神和要求命题,同时又立足于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和教学实际,立足出活题,考能力.如理科的2,5,10,14,20;文科的2,9,10,14,21.试题适当控制难度,紧扣新课标,努力与我省高考数学命题方向一致,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调整后期复习思路,达到查漏补缺,弥补不足的目的。
二.试卷分析:(一)抽样统计 1.选择题2.填空题(小样本统计)3.解答题和全卷(小样本统计)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选择题前7道大题都是较易题,而且从前到后难度上升幅度平缓;后3道题稍有综合,也均为中等难度题,起伏不大;第2,,8、9,10题得分率低,填空题都为较易题,从前到后难度平和,略有上升;主要是12,特别是14,15得分率低;解答题前4道题都是中档偏易题;第20和21题学生得分率也较低。
(二)答卷分析第1题:考查集合的运算,中间穿插了复数的的运算,学生答的较好,但出现个别错误,学生求出1-=a 后却猜两个答案1或-1 .第2题:理科考察三角函数性质中的周期性,文科考察的是选择语句中的If Else 语句,学生掌握较好,基本没有错误.第3题:理科是以不等式为背景,考察集合关系中充要条件的应用.学生的错误点主要为:(1)不确定不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2)对于集合关系B A ⊆,若从从要条件着手,即B x q A x p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3)学生忽略了选择题的特殊性,也可从排除法的角度出发.文科考察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错误点:(1)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为121-=⋅k k ,导致无法解出a ; (2)将b 错当为圆的半径.第4题:文理均是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考察.理科考查切线方程的求法,中间包含导数的乘法法则,直线方程的求法.错误点:(1)求导法则错;(2)切点坐标代入导函数中运算;(3)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写错.文科考察三角运算中的给值求值.错误点:(1)忽略通性通法将其展开,为了凑角而凑角,浪费时间;(2)正余弦之间无法转换出现)6sin(απ+=)]6(2sin[αππ+-,或者)3cos(απ-=)]3(2cos[αππ--的错误;(3)忽略23的特殊性,可猜测6πα=.第5题:理科题从向量,复数,方差,且命题等4个角度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错误点:(1)对于向量的平方与向量的模的平方概念不清;(2)出现概念错误,将复数与虚数等同;(3)二项分布的方差公式记忆错;(4)且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文科通过茎叶图来判断或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错误点:(1)运算能力较差;(2)标准差公式记忆错误;(3)不敢通过茎叶图观察数据的稳定性与平均值大小. 第6题:理科考察线性规划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式.错误点:(1)可行域画错;(2)最小值点找错或解错.文科是以不等式为背景,考察集合关系中充要条件的应用.学生的错误点主要为:(1)不确定不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2)对于集合关系B A ⊆,若从从要条件着手,即B x q A x p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第7题:理科考察微积分的知识及运算能力.错误点(1)不会求)('x f ;(2)不会求积分;(3)忽略微积分的关系.文科从向量,复数,方差,且命题等4个角度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错误点:(1)对于向量的平方与向量的模的平方概念不清;(2)出现概念错误,将复数与虚数等同;(3)二项分布的方差公式记忆错;(4)且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第8题:理科考查二项式定理及数学基本运算能力.错误点(1)没有做选择题的特殊意识,可从排除法角度着手;(2)通项的书写错误.文科考察线性规划及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式.错误点:(1)可行域画错;(2)最优解找错或解错.第9题:文理题都是对数学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理科在向量与几何概型的交汇处出题.错误点:(1)向量的合并与分解(2)无法运用向量的加减法准确找到P 点的位置;(3)ABC ∆的面积计算.文科几何概型与函数零点的交汇处出题.错误点:(1)几何概型的理解;(2)没有意识在区间(0,1)上产生两个随机数是几何概型中的面积问题;(3)函数零点问题从求导角度出发忽略了通性通法.第10题:理科考查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效的将数列,函数的单调性性质,语句联系起来.错误点:(1)不理解题意;(2)无法意识到寻找数列⎭⎬⎫⎩⎨⎧+n n 42的最小项;(3)对语句中所表示函数的单调性无法判断.文科考查导数的应用.错误点:(1)不理解题意;(2)无法判定=)(a f 0)()(==c f b f 的实际意思为函数有3个零点;(3)用导数判断函数零点的方法.第11题:文理科属于姊妹题.理科从函数奇偶性考查函数求值.错误点:(1)忽略函数的奇偶性;(2)2)41(=-f 或2)41(-=-f .文科考查分段函数的基本运算.错误点:(1)2)41(=-f ;(2)1)2(-=-f .第12题:理科考查三视图和几何体的体积.许多学生在由三视图还原实物图过程中边长出现错误.典型错误:(1)学生不能将三视图还原;(2)还原几何体后将底面边长当为 1.文科考查抛物线的定义的应用.错误点:(1)无法将AF 转换为A 到准线的距离;(3)将横坐标当为3.第13题:文科考查三视图和几何体的全面积.许多学生在由三视图还原实物图过程中边长出现错误.典型错误:(1)学生不能将三视图还原;(2)还原几何体后将底面边长当为1,答案出现233+或答案出现236+;(3)表面积=侧面积+1个底面积,答案出现36+. 第14题:文理科属于姊妹题,考察的是合情推理的知识.理科考查的是合情推理中的类比推理.类比已知直接写出t t =+2得到2=t ,学生得分率较高.但还有部分学生不关注已知,直接观察,得不出结果.文科考察合情推理中的归纳推理.错误点:学生分析题时,忽略了题干中的“运用合情推理知识”而是一问的猜答案所以本题得分率不高.第15题:A.理科考查的是柯西不等式,运用柯西不等式完成数字的拼凑构造.错误点:(1)学生没有理解本题的考点无法完成;(2)忽略了另一个等式的存在;(3)不会构造柯西不等式.文科考查的是函数的定义域与不等式的恒成立的交汇问题,关注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错误点:(1)函数定义域为R ,无法转化为01≥--+m x x 恒成立;(2)对于绝对值不等式不熟,无法快速准确求1-+x x 的最小值.B.文理属于姊妹题,考查不等式选讲中的相似三角形.错误点:学生无法准确做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C.文理科属于姊妹题.,考查的是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理科是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错误点:(1)极坐标方程转化错误;(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错误;(3)无法确定公切线条数.文科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相交弦问题.错误点(1)极坐标方程转化错误;(2)参数方程转化普通方程错;(3)将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当成弦长;(4)答案写成弦长的一半223. 第16题:文理科属于姊妹题,都考查的是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虽然很常规,却不易得高分.出现的考点较多,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函数的平移伸缩变换、解三角方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 理科以向量共线为背景进行考察,比文科多了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判定.错误点:(1)向量共线表示02121=+y y x x 或01221=+y x y x ;(2)在ABC ∆中,23sin =α,则3πα=;(3)三角函数平移伸缩概念不清,如x y sin =左移6π得到)6sin(π-=x y ,将)6s i n (π+=x y 图像上各点横坐标缩短原来的一半为)32sin(π+=x y ;(4)解三角方程不熟如21)32sin(=+πA ;(5)无法辨析何时运用余弦定理,导致无法解出c ;(6)无法运用勾股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第17题:文理属于姊妹题只是.理科由数列,n n s a 的关系引入,文科在等比等差数列的交织处出题,其余都是数列求和中的列项法及参数范围的求解.错误点:(1)应用11(2)(1)n n n s s n a s n --≥⎧=⎨=⎩找 {n a }通项公式时书写不规范;(2)对对数函数望而却步,无法的出{n b }是等差数列;(3)无法意识到1211.......1+++n bnb b b 是数列}1{1+n bnb 的前n 项和,导致无法丛通项着手列项;(4)对于)111(41+-n 无法准确判断其上下限;(5)对于等号的成立无法准确判断,导致出现t 的范围,而非最小值.第18题: 理科考查古典概型中的超几何分布,对立事件的概率,分布列和数学期望.难度较低,得分率较高.错误点:(1)书写不规范,如第一问不设事件,或用小写字母表示事件,第二问无计算过程,或不写分布列或分布列书写错误,不指名随机变量的取值,随意用字母来表示随机变量等;(2)对基本概念定理理解不到位.表现在:第一位中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不清楚.如设随机事件为A,则A 的取值为1,2,3,或社随机事件为P ,,则P=63.第二问中不理解,古典概型,二项分布,随意套用二项分布的公式.(3)审题不清楚.各位中对基本事件或随机变量包含的基本事件表述不全面.(4)计算问题:表现在不化简,或化简错误,符号错误,计算错误,如:2613=⨯文科从开放性角度考查线面平行,面面垂直的性质和体积.第二问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错误点:(1)书写不规范,如第一问中不先找E 的位置,而是先证明,或找到位置后不做任何证明;证明过程次序混乱,证明过程过于简洁.(2)基本定理理解掌握不到位.面面垂直什么都不加就得线面垂直,或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等错误.(3)逻辑思维过程欠佳,如证明冗长繁琐,将结论用于条件,凭直觉答题,求体积时没有证明PA ⊥面ABCD ,即没有说明几何体的高.(4)整体意识不强,把几何体PADCEF 的体积没有转化为四棱锥P-ABCD 与三棱锥F-ABE 体积的差.第19题:理科是立体几何题,通过平面图形的折叠构造面面垂直,完成线线垂直及线面角的求解,是一道中档题..错误点:(1)在正ABC ∆中,未能发现AB EF ⊥;(2)折叠后没能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E A 1面BEF (3)求角时,学生对线面夹角公式记忆不准确,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文科考查条形图和古典概型,属于较易题型,学生得分率较高.错误点:(1)审题不清遗漏(1)问中第7组的频率;(2)部分学生做不到不重不漏的列出所有情况;(3)粗心列出所有情况后,却没有数清个数;(4)答题不规范,过程过于简单,没有适当的文字说明.第20题:理科考查的是解析几何体,比较常规,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及直线与椭圆的关系.错误点:(1)计算不过关:表现在第一问算错,或者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消去y 整理成关于x 的方程时,系数化简不正确.(2)答题不规范,用韦达定理表示2121,x x x x +时并没有设点的坐标.(3=A 是线段MN 的中点,导致题目运算变难.文科考的也是解析几何,但难度相对较大,学生空题率较高.错误点:(1)无法入题.学生无法完成代入法求轨迹,无法分清主动点与从动点,用谁表示谁;(2)向量的坐标运算不熟悉,导致向量坐标表示错误;(3)运算能力有待提高.第21题:理科是一道定义试题,通过新概念保号函数的引入,属于一道新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极最值,构造新函数证明不等式等.能力立意突出,区分度高.错误点:(1)审题不严,没有理解题意,不能充分利用题中已知信息;(2)做题不细心,忽略函数()ln aF x x x=+的定义域,复合函数ax e 求导,忽略对内函数的求导,单调递减区间误写成(,]a -∞;(3)解题过程中思维过程不够严密或广泛,无法将数学思想用到具体解题过程中,如(2)用数形结合画图解题,直观形象.(4)学生构造函数能力有待提高.文科考查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函数的切线方程,通过单调性的判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及构造函数比较大小.错误点:(1)切线斜率是0时不会写切线方程;(2)题意理解错误,)('x F 单调理解成)(x F 单调;(3) )('x F 单调,不能将其转化为恒成立问题(4)对于等号取与不取不确定;(5)构造函数学生能力达不到. 三.复课建议1.力求大面积提高成绩,就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试题的落实,确保考试拿到基本分数近几年高考数学命题试卷结构、考查重点保持相对稳定,常规题型依然是试卷的主体,考查的几乎都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从本次考试看,基本题失分严重.我们要从学生存在问题出发,引导帮助学生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辨析概念,理解定理,记清公式、法则,把握它们之间的纵横联系,构建知识网络,逐一弥补漏洞.从审题、题目归类、重点知识和找出答案四个环节来分析;制定错误纠正方法及注意事项.这样才可以保证可望生数学科不拉分,学优生数学科得高分. 2. 提高运算能力,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仔细分析“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原因,与运算技能不熟练有很大关系.复习中要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做题,帮助学生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还要注意对数字进行估算和近似的计算,在解题实践中突出提高运算能力.每次练习要求学生做到熟练、准确、简捷、迅速.老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可通过对例题、试卷的分析、评讲、示范表述,弥补学生运算上的漏洞,消除低级的运算错误,提高运算技能,引导学生规范答题,踩准得分点,减少过失性失分,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3.加强阅读能力培养,教给“破题”技巧这次检测发现,学生读不懂题、不会用题设条件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后期要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尽量给学生留一些读题、理解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如何读题、应该注意那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如何寻找求解问题的切入点和关键点,从而顺利“破题”和进一步解题.同时老师适时点拨,面对新题、新情景能沉着读题,从容解题.4.强化思想方法培养,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要提高数学成绩,关键在于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例如,平时训练中就要对分类讨论思想提出要求,具体要加强不重不漏的方法总结;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恰当应用数形结合,特别在解选择和填空题时数与形相互转化.也要体验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英语试题一、试题说明:第二次质检英语试题命制前,命题组全体人员认真研读近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英语)考试说明》,《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全国,其它课改省的高考英语试题,明确陕西省高考英语试卷题型及其考查目标,并结合了我市英语复课工作的进度等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