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处理模式对语篇理解的影响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1.52 KB
- 文档页数:5
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词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往往缺乏语篇化的训练,即将词汇应用于实际的阅读材料中,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单词的意义和用法。
研究表明,词汇语篇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探讨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词汇语篇化的概念、作用、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结合案例分析来评估其效果,最终得出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英语老师在教学中运用词汇语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1.2 研究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lies in the potential benefits it can bring to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First and foremost, an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use of vocabulary in discourse can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exts, as vocabular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omprehension. By integrating vocabulary anddiscourse analysis into reading instruction,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grasp the meanings of words in context, thus improving their overall reading proficiency.2. 正文2.1 词汇语篇化的概念词汇语篇化是指将词汇与语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方法。
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是一种文体分析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精神。
它试图从文本语法、文法特征和词汇衔接模式的变化来探索文本的宏观结构,并从语法结构分析和宏观衔接能力分析来探索文体特征。
词汇衔接模式让文本变得更加连贯,它可以帮助文本更好地传达消息。
词汇衔接模式不仅可以紧密地连接文本,而且也可以分辨出文本中异质构件的特征。
它能够有效地提取文本中特定意义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且由这些联系形成概念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精神。
语篇体裁则是指文体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它来探讨一个文本的全局结构,它是文体分析的基本概念。
语篇体裁分析根据文本中的某些文法结构特征,如断句、段落、概念框架、话语类型、情境特征、语言特征、时态特征等,来推断文本的语篇体裁。
例如,通过断句可以推断出该段的主题,通过段落可以推断出该句的句式,通过概念框架可以推断出该句的含义,通过话语类型可以推断出该段的作用,通过情境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句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句的文体,通过时态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句的时态。
因此,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更加精确地分析出其语篇体裁。
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种以分析文本结构、语法特征和词汇衔接模式变化为主的文体分析技术。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提升文本理解和欣赏水平。
此外,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还可以对文本进行有效地用词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在文本分析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它不仅适用于新闻报道,也可以应用于文学创作,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它可以帮助文本分析者有效地理解文本的精神,并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文本,从而提高文本理解的效率,有助于增强文本的凝聚力,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分析技术。
总之,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分析技巧,它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精神。
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随着英语阅读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们在教学中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其中,词汇语篇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关注阅读词汇的学习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首先,词汇是阅读的基础。
词汇是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单词的基本意思、用法和拼写,以便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
同时,在性格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和扩展,让学生不断积累英语词汇量。
另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词汇的构词方式,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
其次,词汇语篇化有助于深化阅读理解。
词汇语篇化是指在阅读中,通过对词汇的处理,加深对文章意义的理解。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独立思考、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章中的重要词汇来实现词汇语篇化。
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词汇的深入理解,能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从而达到深化阅读理解的目的。
最后,词汇语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词汇语篇化,可以学习到用词准确,表达流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在文章中选用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文章的质量。
这些技能可以在写作中得到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词汇语篇化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深化阅读理解,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词汇语篇化的训练,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词汇是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语篇化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词汇的语篇化1.1 什么是词汇语篇化?词汇语篇化指的是将单个单词或短语组织成更大的单元,例如短语、从句和长句等,以满足文章语篇的需要,并体现出单词与语言的关联性。
词汇语篇化是阅读理解的基石,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词汇应用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语言结构。
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词汇语篇化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模仿模式将句子细化为详细的语言形式。
实现词汇语篇化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将单词组合成短语或从句,以表示更完整的含义和语境;(2)使用更多的连接词和过渡词,以建立词汇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使用更多的例子和描写,以揭示词汇背后的意义。
词汇语篇化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时更容易分辨单词的含义,并且更有效地记住词汇,从而提高词汇应用的能力。
同时,词汇语篇化可以帮助学生将句子组织成更为准确和连贯的语言形式,并加深对句子内外部的逻辑关系的理解。
2.2 词汇语篇化的应用方法(1)使用辅助材料鼓励学生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如语法和词汇的模板、同义词和反义词列表,以及与阅读主题相关的短语和表达方式。
辅助材料不仅可以辅助学生提高词汇应用的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思考不同程度的词义,并为他们构建起更为丰富的词汇网络。
(2)使用词组和短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更多的短语和词组,以促进学生感知词汇背后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常用短语和惯用表达来理解更为复杂的句子和文章,并在学习中逐渐掌握英语口语和交流的能力。
(3)使用分析和推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
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应用细节/例子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内在的含义,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单词和短语语篇化。
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普遍的语言之一,因此学习英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能。
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语篇化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方法,它通过将词汇教学与语篇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词汇语篇化的定义及特点词汇语篇化是指将词汇教学与语篇教学相结合,通过在语篇中呈现和教授词汇,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和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语篇,其长度和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范围;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词汇的用法和搭配;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词汇的用法和语境。
词汇语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突破了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将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提高了词汇的实际运用能力;二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通过阅读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语篇,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三是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不同难度和风格的文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点2.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词汇语篇化要求学生阅读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语篇,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3. 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词汇语篇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通过让学生阅读适合自己水平的语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 教学过程中难度不容易把握词汇语篇化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语篇进行教学。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水平和需要,选择的语篇难度不够合适,导致学生阅读的困难。
2. 学生对语篇的理解需要时间词汇语篇化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词汇的用法和语境,这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语篇的词汇衔接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分析引言语篇的词汇衔接在英语阅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词汇衔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和连贯。
本文将对语篇的词汇衔接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以及提出一些提高语篇衔接能力的建议。
一、语篇的词汇衔接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性1. 帮助理解文章语篇的词汇衔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当一个词汇与前面的内容或者前文中的某个概念相关联时,读者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这个词汇所表达的意思。
当文章中使用代词来引用前文提到的某个名词时,就能够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这个代词指代的对象是什么。
2. 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和连贯语篇的词汇衔接还能够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和连贯。
通过适当地运用连接词、转折词和承接词等词汇,可以使各个段落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从而使整篇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和连贯。
3. 提高阅读体验良好的词汇衔接能够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相反,如果文章中的词汇衔接不够恰当,读者就会感到困惑和不解,降低阅读的愉悦度。
二、影响语篇的词汇衔接的因素1. 上下文关系上下文关系是影响语篇的词汇衔接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一个词汇能够与前文或后文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时,就会形成良好的语篇衔接。
而如果一个词汇在上下文中显得突兀或者没有明确的联系,就会降低语篇的连贯性。
2. 词汇选择词汇的选择对于语篇的衔接也非常重要。
有些词汇具有更强的衔接能力,比如连接词、转折词和承接词等,它们可以明确指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促进语篇的连贯性。
而一些词汇的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语篇的衔接出现问题,比如词义模糊或者语法错误等。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语篇的词汇衔接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反复、排比、对比等,可以使语篇的衔接更加紧密和生动,从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提高语篇衔接能力的建议1. 增强词汇学习提高词汇水平是提高语篇衔接能力的关键。
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1.引言英语阅读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关键的。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阅读理解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而词汇与语篇之间的关系更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运用。
2.词汇在阅读中的重要性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交流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语篇的前提。
在英语阅读中,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顺利理解并掌握阅读材料,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而且,词汇也是语篇的基石,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很多障碍,无法整体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意思。
3.词汇语篇化的定义及意义词汇语篇化是指将单个的词汇组合成具有意义的短语、句子和段落,进而构建整个语篇。
在阅读中,语篇由词汇搭配、句法结构和语义逻辑组成,而词汇语篇化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词汇的灵活运用和组合,学生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
词汇语篇化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加强语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4.词汇语篇化的运用策略(1)词汇搭配词汇搭配是指在语境中合理地组合词汇,形成具有意义的短语和句子。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不同词汇之间的搭配规律,例如固定搭配、常见搭配、形近词的搭配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意思。
(2)词汇重现词汇重现是指在一个语篇中,某一个词汇多次出现,或者一组相关的词汇在不同位置反复出现。
老师可以通过分析和讲解这些重现的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关键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词汇联想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来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难点词汇。
通过展示图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新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5.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运用词汇语篇化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于语篇教学中词汇处理之我见天津小学英语一班宁河县学员张桂芳近几年,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越来越得到关注,成为小学英语课的研究重点。
而我一直以来对语篇教学也是“情有独钟”,并且在各级各类的研讨课、示范课乐此不疲的实践着、感悟着、收获着!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对语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来谈一谈在语篇教学中关于词汇处理的个人看法。
教无定法。
是先教授词汇,然后进行故事教学?还是先进行故事教学,然后重点学习故事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我认为要依据词汇的难易程度而定。
语篇中的词汇依附于语篇,若将所有的生词剥离语篇进行教学,势必要创设一个个新的语境,将词汇放在新语境中逐个击破,太耗费时间。
而且多个词汇语境的叠加,非但会使语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事半功倍,也会在无形中加重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负担,使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和阅读兴趣大打折扣。
因此,不一定所有的词都必须在阅读前进行处理。
一、对于一些会影响学生语篇整体理解的词汇,最好在阅读前处理,以《新版》五年级下册Lesson17课为例文中出现的meeting hall 和have performances两个词组,可借助图片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识记。
而后引领学生重点操练新学的语言知识,为学生的阅读清除障碍,为学生整体理解语篇内容做好铺垫。
二、解决了难理解的生词后,可试着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和初步理解语言材料,对于那些突出主题但不影响学生理解大致内容的词,可让学生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
又如,lesson17课中学生通过对meeting hall和have performances的感知,have meeting、Children’s Day和Near year’s Day 学生自然而然能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猜测出词义。
不论是先学习词汇,还是先理解语篇,在实际教学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最后都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从篇章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所学语言材料。
利用语篇材料所创设的语境,促使学生形成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的技能,并逐步养成整体理解学习材料的思维方式.我想这才是语篇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也真正符合新课程中强调的“一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的运用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和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词汇语篇化是指将单个词汇与上下文相结合,进行意义扩展和信息量增加的过程。
以下将探讨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词汇语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单个的词汇往往具有多个意思和用法,在阅读中学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词汇的具体含义。
通过将词汇与语篇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词汇,避免死记硬背。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语篇,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词汇语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流畅性和准确性。
阅读时,学生需要快速而准确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词汇语篇化可以帮助学生将单个的词汇组合成短语或句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章。
通过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的练习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词汇语篇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
词汇语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并进行相关的词汇扩展,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逻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词汇扩展方式,不仅要注重词汇的语篇化,还要注重词汇的搭配和用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差异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学生的词汇语篇化能力的提高。
教师还需要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语篇化知识。
词汇语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词汇语篇化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提高阅读流畅性和准确性,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词汇语篇化能力。
词汇处理模式对语篇理解的影响研究□张发祥提要: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不同的语篇词汇处理模式对语篇理解和词汇学习的影响。
实验主要考察了在先学习词汇再阅读、先阅读再学习词汇、仅阅读语篇3种模式下,受试对同一篇英语文章的理解情况以及词汇学习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先学习词汇再阅读更有利于语篇的理解和词汇的学习。
关键词:词汇处理模式;语篇;理解Abstract:The pur pose of this study is mainly t o kno w the effects different patterns t o deal with v ocabulary in discourse will have on discourse co mp rehensi on and v ocabulary learning.Under three conditi ons:first learning v ocabulary then reading discourse;first reading discourse then learning v ocabulary;only reading discourse,the writer observed the re2 sults of the subjects reading the sa me English discourse and their v ocabulary learning.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 w: first learning v ocabulary then reading discourse better facilitates discourse co mp rehensi on and v ocabulary learning.Key words:ways t o deal with vocabulary;discourse;comp rehensi on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112(2007)03-0064-051.引言近年来,词汇学习和词汇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的出现,人们总是强调学习者应该通过大量接触英语语料、利用语境线索猜测或利用阅读附带地学习词汇等。
其实,关于词汇和语篇阅读关系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增强了人们对词汇在阅读理解中重要作用的了解,并且达成共识:语篇阅读有利于词汇量的扩大和词汇的习得。
但反过来,哪一种词汇处理模式更有利于语篇的理解却一直在争议中。
传统教学认为,提前学习词汇更有利于语篇的理解。
Na2 ti on&Coady(1988)对此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这样不利于学生依靠语境线索猜词,学习者会忽视不知道的单词,并且只重视单词的语境义而忽视别的用法(或意义)。
但Tayor(1990)的研究表明,提前学习词汇对阅读是有意义的,并且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以Krashen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假说”和Ellis(1989)的“注意理论”为理论基础,主要考察受试者在先学习词汇再阅读、先阅读再学习词汇、仅阅读语篇等3种模式下阅读同一篇英语文章,哪一种词汇处理模式在即时的语篇理解测试中,能产生更好的成绩?哪一种模式在延时的词汇记忆测试中效果更好?2.研究设计2.1研究对象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科技大学2002级营销专业的61名学生(其中已有50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人均词汇量在3800左右)。
根据学生花名册随机地分为3个组。
第1组和第2组均为20人,第3组为21人。
2.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一篇阅读材料和一个词表。
阅读材料选自《英汉语篇翻译》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一书中叙事、描写文体的翻译部分中La mbing Ti m e一文的第一段,共175个单词。
词表是根据这段文章制成的,采用英语到母语的单词配对顺序,并给出音・46・标和词性,共由8个单词和词组组成。
根据实验后受试的确认,生词表中从未见过的有2个词(bunt,m ite),其中对bottle(用奶瓶喂)、pen(羊圈)、come r ound(改变主意,回心转意)、la mb(生小羊羔)这4个词,受试表示对词形很熟悉,但从没用过他们在本文中的这个意义,另外,interfere(干涉、插手)和ac2 knowledge(承认)这两个词,有些受试者表示认识,有些受试者表示不太清楚其意义。
2.3实验设计与步骤本研究是通过一项实验、两次测试和访谈完成的。
参加实验的受试分为3组,阅读同一段文章,但对文章中的词汇的处理方式不同。
第1组为先学习词汇再阅读语篇,第2组为先阅读语篇再学习词汇,第3组为仅阅读语篇,不进行词汇的直接学习,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可查词典或进行猜测。
两项测试分别为实验后的即时语篇理解测试(对语篇中的4句话进行翻译)和7天后的延时词汇记忆测试,收集受试对语篇的理解及词汇记忆情况。
实验分4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给第1组受试发词表,要求用5分钟时间记单词;给第2组受试发阅读材料,要求受试阅读材料;给第3组受试发阅读材料,要求受试阅读。
第2阶段:收回第1组受试的词表,发给阅读材料,要求受试阅读;收回第2组受试的阅读材料,并发给词表,5分钟后收回。
第3阶段:收回第1组和第3组的阅读材料。
在整个过程中,第1组和第2组在15分钟内完成,第3组用的时间稍微长一些。
第4阶段为测试阶段。
第1次测试在实验结束后立即进行,内容是翻译语篇中的4个句子。
每正确翻译一个句子为2分(句子整体结构翻译正确,但对单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不给分),满分为8分。
第2次测试在7天后进行,由笔者读出英语单词,受试写出单词词形并给出汉语意思。
共7个单词,拼写正确并正确给出词表中的汉语意思,得1分,满分为7分。
由于某种原因,有些受试未能参加第2次测试。
成绩按照实际参加测试的人数计算。
实验结束后,对参加此次实验和未参加此次实验的班级的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
3.实验结果将采集的数据运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1)用描述性统计得出3组学生测试结果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2)为了知道3个组的平均成绩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差异究竟出在哪里,因此对收集的数据进行F检验并在组别之间进行了事后比较(post hoc comparis on)。
结果如下:表1.3组成绩的描述统计表组别样本数平均分标准差标准误即时成绩1206.65001.1821.264332205.20001.9358.432863214.23811.7579.38362延时成绩1193.15791.4245.326812172.05881.7489.424183181.27781.1785.22286描述统计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即时的语篇理解测试中还是在延时的词汇记忆测试中,先学习词汇再阅读语篇组的成绩都高于先阅读语篇再学词汇组和仅阅读语篇不进行词汇的直接学习组。
表2.方差齐性检验表变异来源自由度显著意义即时测试组间2组内58.096延时测试组间2组内51.126 表2呈现了方差齐性Levene检验的结果。
单因素方差检验要求各组方差相等,表2可以看出,即时测试成绩的概率值为0.096,超过了0.05,延时测试成绩的概率值为0.126,大大超过了0.05,表明在两次测试・56・中3组的方差是相等的。
满足了单因素方差检验的方差齐性条件,也说明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见表3)是有效的。
表3.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AN O VA)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 值显著意义即时测试组间60.211230.105组内159.560582.75110.943.000延时测试组间33.070216.535组内109.079512.1397.731.001表3可以看出,即时测试中F 值为10.943,显著水平达到了0.000,延时测试中F 值为7.731,显著水平达到了0.001,说明两次测试中,各组平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查F 值表,F (分子自由度为2,分母自由度为58)0.05=3.15,F (2,58)0.01=4.98;F (2,51)0.05=3.18,F (2,51)0.01=5.06,F 值10.943和7.731分别大于0.05和0.01显著水平的理论值]。
表4.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M ulti ple Co m par 2ison s)自变量组别(I )组别(J )均差(I -J )标准误显著意义即时测试121.45003.52450.02823.9619.51822.18831-2.41193.51822.000延时测试121.0991.48824.08923.7810.49460.29631-1.88013.48103.0013表示平均值在.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4)进一步表明,即时测试中,第1组(先学习词汇再阅读)与第3组(仅阅读语篇)之间的概率为0.000,达到了很高的显著水平。
第1组和第2组(先阅读再学习词汇)之间的概率为0.028(小于0.05),说明二者之间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第2组(先阅读再学习词汇)和第3组(仅阅读语篇)之间的概率为0.188,二者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在延时的词汇记忆测试中,第1组与第3组之间的概率为0.001,达到了很高的显著水平。
第1组和第2组之间的概率为0.089(大于0.05),它们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各组测试的平均成绩分布可用图1表示。
这是一个以“组别”为横轴,“成绩”为纵轴而生成的各组平均成绩分布图。
由该图我们也可以看出,第1组的得分最高。
从图中的曲线走向,还可直观地看出,成绩与组别(即不同的词汇处理模式)之间应存在线形关系。
图1.各组即时成绩分布图图2.各组延时成绩分布图4.讨论4.1不同的语篇词汇处理模式对词汇记忆的影响Nati on (1990)认为脱离语境直接学习词汇作为学习词汇的最初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在其后的学习阶段能用其他方式对词汇加以阐释即可。
董燕萍(2001:186-192)研究证明:即使是在交际教学法中,在词汇间接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典型的直接词汇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产出能力。
实践也表明(束定芳,庄智象1996),死记硬背单词对掌握基本的外语词汇是有用的。
并且在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尤其是一些针对上下文(包括猜测或不需猜测词义)策略和直接学习词汇策略效果比较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能够证明上下文优于直接学习词汇的数据・66・(La ws on&Hogben1996:101-135)。
从研究结果的分析我们也知道,在延时的词汇记忆测试中,第1组和第2组,即进行了词汇直接学习组的成绩均好于第3组,即进行词汇附带习得组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