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50
新版数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是指教授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课程大纲。
以下是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的参考模板:课程名称: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授课教师:__X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授课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史概述:介绍数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数学、中世纪数学、现代数学等阶段。
2.初等数学:介绍初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包括算术、几何、代数等内容。
3.高等数学:介绍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内容。
4.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介绍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包括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医学等。
5.数学文化:介绍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包括数学的审美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等。
授课工具:本课程将使用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资源、图书资料等工具进行授课。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蘑菇数学教学大纲以下是蘑菇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信息:课程名称:蘑菇数学IanWellington和JoannaFowler编著课程代码:MQ00000学分:3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授课教师:李老师上课时间:周二14:30-17:00,周四13:30-16:00上课地点:数理学院101教室大纲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信息、教学大纲、考核方式、任课教师、教学日历及课程安排等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1.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一门专业限选课,适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学习。
2.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授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信息。
普高《中国古代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中国古代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和“数学人文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然而,在现阶段高压力的升学现状下,很多高校忽略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高中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也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枯燥、难学。
我们研究小组认为,数学史对数学教学有着强大的渗透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奥秘,增强学生的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因此,数学史走进教学课堂的意义是重大的。
b5E2RGbCAP 从始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经历了繁荣鼎盛时期,也有全面衰落的局面,到后来吸纳了西方数学的精华,逐步稳定的发展至今。
中国的数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
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中国数学的发展伴随着历史的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学习中国数学史的同时,感受中国时代变迁、文明的进步,这对现阶段的高中生有着深刻的意义。
p1EanqFDPw 中国的原创性数学在宋代达到最高峰,宋代可谓是数学发展史的鼎盛时期。
宋朝数学家在方程论上的成就相当高,有“增乘开方法”、“天元术”等,让代数学有了相当完整的发展系统。
此外还有《论古根源》的二次方程式的求根法、“会圆术”、“垛积术”、“隙积术”等等,在数学上的成就犹如繁星,数之不尽。
当然,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不少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如秦九韶、沈括、杨辉和贾宪等等。
宋代数学成就的辉煌璀璨,让中国数学史更添不少色彩,成为我国珍贵的遗产。
而前人的数学技巧,也启发着人们在数学领域的更多探索研究,成为21世纪多彩生活中的另一道风景线。
《数学小故事》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原则与开发背景1、开发原则:《数学小故事》课程就是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学到数学知识,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
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
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学。
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和逻辑为特点。
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数学小故事》将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孩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学习法、阅读学习法、迁移类推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众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
2、开发背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
二、课程主题与内容课程主题: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内容:1、通过趣味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历史知识;2、通过学习掌握数学速算技巧;3、通过学习掌握时间的一些知识;4、掌握生活中的等量代换趣味问题;5、通过学习了解转化的相关知识;6、通过学习了解逻辑推理的知识,提高推理能力;7、通过学习了解数学中一些有趣的规律;三、课程目标1、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题,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大源镇第二小学数学校本拓展课程纲要(试行稿)课程名称:数学校本拓展课程课程类型:基础类拓展课程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课时安排:两周1课时,共10课时课程定义:《趣味数学》课程就是要把“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数学不难”的理念放在第一位,故名“趣味数学”。
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
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
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学。
一、课程目标(一)整体目标1、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题,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
体会攻克难题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数学文化目录总体规划…………………………………………………………课程实施…………………………………………………………第一节有趣的数学谜语………………………………………第二节鸡兔同笼问题…………………………………………第三节九宫图的应用…………………………………………第四节大衍求一术……………………………………………第五节让梨游戏………………………………………………第六节幻方与魔阵……………………………………………第七节数学中的简单逻辑推理问题…………………………第八节欺骗眼睛的几何问题…………………………………第九节抽屉原理的简单应用…………………………………第十节帕斯卡三角形与道路问题…………………………第十一节数独………………………………………………第二部分课程实施实施对象:高二学生实施时间:校本选修课2实施步骤:分四步:1)自行研读,思考2)合作探究、推理3)老师指导、解答4)创新运用、提高实施计划:拟在高二实施,共需18课时。
高二年级每周2课时。
课时安排:第一节有趣的数学谜语………………………………………2课时第二节鸡兔同笼问题…………………………………………1课时第三节九宫图的应用…………………………………………1课时第四节大衍求一术……………………………………………2课时第五节让梨游戏………………………………………………1课时第六节幻方与魔阵……………………………………………2课时第七节数学中的简单逻辑推理问题…………………………1课时第八节欺骗眼睛的几何问题…………………………………2课时第九节抽屉原理的简单应用…………………………………2课时第十节帕斯卡三角形与道路问题……………………………1课时第十一节数独………………………………………………2课时体会与反思………………………………………………………1课时评价与考核本课程采用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作业:结合课本知识及相关内容,以作业形式,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了解学生对该校本课程的掌握。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数学决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
数学是空间,是图形,是语言,是游戏,是故事,是问题,是发现和发明,是科学,是历史,是一座艺术的宫殿,更是一把金钥匙,让学生们用这把金钥匙去打开人生旅途上每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从一年级起开设,六年逐步滚动,通过六年的学习,初步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了解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数学成果及重大事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数学游戏,感受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是美的。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养成品德,健全人格。
二、课程目标:1、了解数学的发展史,知道一些重大的数学事件。
2、熟悉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会讲数学家的故事,感悟数学家的人格魅力。
3、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渗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5、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三、课程内容:1、来源:(1)网上下载;(2)选自教材(3)自编2、课程内容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数学谜语、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美等。
3、性质:(1)预设性;(2)生成性。
四、一年级课程安排序号教学内容资源1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的故事图书、网上2 数学家的故事:陈景润的故事图书、网上3 数学家的故事:张广厚的故事图书、网上4 数学界大事件: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介绍自编5 数学游戏:过河自编6 数学游戏:有趣的七巧板自编7 数学游戏:排顺序图书、网上8 数学游戏:玩数字卡图书、网上9 数学与生活:同样多图书、网上10 数学与生活:贴邮票图书、网上11 数学与生活:巧妙计算图书、网上12 数学与生活: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图书、网上13 数学与美:搭火柴棒自编14 数学与美:对称图形自编15 数学思想方法:分类与比较图书、网上16 数学思想方法:找规律图书、网上17 数学家的故事:钱学森的故事图书、网上18 数学家的故事:高斯的故事图书、网上19 数学家的故事:江泽涵的故事图书、网上20 数学家的故事:毕达哥拉斯的故事图书、网上21 数学游戏:得红旗图书、网上22 数学游戏:传口令图书、网上23 数学游戏:抢100分图书、网上24 数学游戏:登山得红旗图书、网上25 数学与生活:人身上的“尺子”自编26 数学与生活:对奖游戏图书、网上27 数学与生活:聪明棋图书、网上28 数学与生活:灵活地运用人民币自编29 数学与美:拼图游戏图书、网上30 数学与美:数字塔游戏图书、网上31 数学思想方法:植树节里学问多图书、网上32 数学思想方法:兔妈妈开店图书、网上五、课程评价:1、以学生自评为主;2、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度。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开发背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作为⼀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且具有⼴泛的应⽤性。
数学以⾼度智⼒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的空间。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有发挥⾃⼰特长的⽤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促使学⽣发展,形式健全⼈格,具有终⾝持续发展能⼒的⼒量源泉。
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学⽣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
奥数活动是⼀项全⾯培养学⽣能⼒、尤其是数学兴趣的活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已经意识到学习奥数的重要性,奥数曾经⼀度被⼈误认为是孩⼦的负担,⽽今却变成了提⾼孩⼦思考能⼒,改善孩⼦思维⽅式的好武器。
应当说,这样的认识对⼩学奥数教学的健康发展和⼩学数学教学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利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奥数不⾄于冲击正常的数学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奥数教学可以提升⼩学⽣的品质和提⾼教师的教学⽔平的积极作⽤。
⼆、课程开发总体⽬标 1.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题,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
2.学⽣通过解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培养学⽣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
体会攻克难题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从⽽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发挥学⽣的特长,培养具有⼀技之长的学⽣。
4.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更要培养学⽣创造性思维⽅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课程开发原则: 1.以培养学⽣的数学思想为⽬标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产⽣的结果。
在⼩学阶段,数学思想主要有符号思想、集合思想、类⽐思想、分类思想、替换思想、⽅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统筹及最优化思想、建模思想等。
《数学小故事》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原则与开发背景1、开发原则:《数学小故事》课程就是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学到数学知识,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
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
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学。
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和逻辑为特点。
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数学小故事》将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孩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学习法、阅读学习法、迁移类推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众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
2、开发背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
二、课程主题与内容课程主题: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内容:1、通过趣味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历史知识;2、通过学习掌握数学速算技巧;3、通过学习掌握时间的一些知识;4、掌握生活中的等量代换趣味问题;5、通过学习了解转化的相关知识;6、通过学习了解逻辑推理的知识,提高推理能力;7、通过学习了解数学中一些有趣的规律;三、课程目标1、数学思能使学生接触各种型的数学,使学到的知融会通,灵活运用。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数学文化目录总体规划…………………………………………………………课程实施…………………………………………………………第一节有趣的数学谜语………………………………………第二节鸡兔同笼问题…………………………………………第三节九宫图的应用…………………………………………第四节大衍求一术……………………………………………第五节让梨游戏………………………………………………第六节幻方与魔阵……………………………………………第七节数学中的简单逻辑推理问题…………………………第八节欺骗眼睛的几何问题…………………………………第九节抽屉原理的简单应用…………………………………第十节帕斯卡三角形与道路问题…………………………第十一节数独………………………………………………第二部分课程实施实施对象:高二学生实施时间:校本选修课2实施步骤:分四步:1)自行研读,思考2)合作探究、推理3)老师指导、解答4)创新运用、提高实施计划:拟在高二实施,共需18课时。
高二年级每周2课时。
课时安排:第一节有趣的数学谜语………………………………………2课时第二节鸡兔同笼问题…………………………………………1课时第三节九宫图的应用…………………………………………1课时第四节大衍求一术……………………………………………2课时第五节让梨游戏………………………………………………1课时第六节幻方与魔阵……………………………………………2课时第七节数学中的简单逻辑推理问题…………………………1课时第八节欺骗眼睛的几何问题…………………………………2课时第九节抽屉原理的简单应用…………………………………2课时第十节帕斯卡三角形与道路问题……………………………1课时第十一节数独………………………………………………2课时体会与反思………………………………………………………1课时评价与考核本课程采用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作业:结合课本知识及相关内容,以作业形式,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了解学生对该校本课程的掌握。
时家庄联办小学3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数学天才从这里起步!当你认识阿拉伯数字那一刻起,你就发现了数学本身具有的形象美:“1”像铅笔,会写字。
“2”像鸭子,水中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来买菜。
“6”像哨子,吹声音。
“7”像镰刀,来割草……瞧,多么生动!数学又像一场比赛,数字0、1、2、3、4……是比赛人员,×÷+-是裁判员,=是比赛结果。
0是乘除法中的霸王,又是加减法中的失败者;1是加减法中的倒数第二,也是乘除法中的失败者;而其他几个数的比赛结果是两败俱伤,成为了朋友……只要我们用心去听这些数字给你讲他们的由来,用心去听数学教你解题的方法,加入这些数字的海洋中,这些数字就会输入在你的身体中,把你变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数学家!填写说明:一、课程纲要(1)课程目标:要求表述要具体、清楚,写3—5点;涉及三维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要求重点明确、清楚;涉及选择哪些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
(3)课程实施说明:教学的主要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与设施要求、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与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考核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构成等(5)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艺术素养类、体育健康类、生活技能类、学科拓展类等(6)教学材料:自编,改编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活动安排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活动安排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学生出勤情况登记表泉港区第二小学趣味数学校本课程考核评价表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总结2013年春季。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数学决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
数学是空间,是图形,是语言,是游戏,是故事,是问题,是发现和发明,是科学,是历史,是一座艺术的宫殿,更是一把金钥匙,让学生们用这把金钥匙去打开人生旅途上每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从一年级起开设,六年逐步滚动,通过六年的学习,初步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了解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数学成果及重大事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数学游戏,感受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是美的。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养成品德,健全人格。
二、课程目标:1、了解数学的发展史,知道一些重大的数学事件。
2、熟悉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会讲数学家的故事,感悟数学家的人格魅力。
3、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渗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5、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三、课程内容:1、来源:(1)网上下载;(2)选自教材(3)自编2、课程内容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数学谜语、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美等。
3、性质:(1)预设性;(2)生成性。
四、一年级课程安排五、课程评价:1、以学生自评为主;2、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度。
3、联系学生的内化情况,如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课题:数学家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说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知道华罗庚等数学家的动人故事,了解他们对中国数学界乃至世界数学界作出的杰出贡献。
学习他们刻苦专研、为数学奉献一生的精神。
课堂资源:校本资料“第二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材料汇编”课时安排:三课时第1课时:华罗庚的故事教学过程:1、故事激趣(1)自学成才的数学家(2)埋在泥沙中的黄金(3)华罗庚的故事(4)小书呆子——华罗庚(5)创造生命奇迹的数学家华罗庚(6)与书为伴,自学成才(7)华罗庚回祖国2、联系实际(1)听了华罗庚的故事,你认为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打算以后怎么做?(3)学生交流。
3、课后作业自编自演一个华罗庚的故事,下一节课交流。
第2课时:陈景润的故事教学过程:1、学生汇报自编自演的华罗庚的故事2、谈话引入师:华罗庚为我国的数学作出了巨大贡献,那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陈景润这个名字?师:你能谈谈对陈景润有哪些了解?3、陈景润的故事(1)立志摘取明珠(2)歌德巴赫猜想与陈氏定理(3)时代的楷模——陈景润2、联系实际(1)听了陈景润的故事,你认为陈景润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打算以后怎么做?(4)学生交流。
3、小组互动和你的互讲一个陈景润的故事第3课时:张广厚的故事教学过程:1、故事激趣(1)爱数学的张广厚(2)只要功夫深2、联系实际(1)听了的张广厚故事,你认为张广厚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打算以后怎么做?(3)学生交流。
3、做数学故事报(1)收集数学家的故事(2)小组合作制一张关于数学家的故事的小报第4课时: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介绍(附教材)教学目标:1、介绍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情况。
2、了解我校师生参与数学家大会的情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课程资源:(1)校本资料——杨俊伟校长带队参加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资料。
(2)光盘: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教学过程:一、我校参与国际数学家大会前期的工作。
1、马志明院士致杨俊伟校长的信。
2、觅小全体少先队员倡议书。
3、全国各地的响应书。
二、介绍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情况1、介绍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相关活动。
2、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入场券等介绍。
3、介绍觅小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相关报道。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1、介绍我校参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五位学生。
2、观赏《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光盘。
3、学生谈体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第5课时:数学游戏:过河教学目标: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事物间的联系。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找的关键的切入点。
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学习品质。
教学准备:进入网址一、情景导入1.小朋友你知道小羊最喜欢吃什么吗?(青草)2.那大灰狼也喜欢吃什么呀?(小羊)3.对呀,它们三个中,小羊会吃青草,大灰狼会吃小羊,它们能碰到一起吗?(不能)二、设置问题:有个猎人碰到了个难题。
他捉到了一只狼和一只羊,又割了一筐青草,准备回家,可是要过一条河,一条船上最多只能运两样,想一想要怎样过河?进入网址/hef/maths/ReadNews.asp?NewsID=149三、探讨方法4.学生讨论,尝试方法。
5.师生共同找出一定要先把羊先过河,羊放在岸上,再把草运过去羊运过来再把狼运过河,最后运羊。
第6课时:数学游戏:有趣的七巧板一、教学目标:1、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的由来。
2、经历探索七巧板的拼摆活动,丰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变化。
3、在图形的变换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直觉;并在拼图活动中能适当用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二、教学准备:七巧板、电脑三、教学过程(一)认识七巧板1、师:今天,钱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画廊,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多媒体演示)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生:我看到了船、狐狸、鸟、小兔子、小狗……师:你们知道他们是由什么拼成的?生:七巧板。
师: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欣赏。
多媒体演示船、狐狸变成七巧板拼成正方形的过程。
师:噢!原来真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呢!2、师:那七巧板你见过吗?玩过吗?学生自由畅谈对七巧板的认识。
(1、七巧板的组成;(2、七巧板的由来——上网)师:看来,小朋友对七巧板的了解还真不少。
今天,钱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用七巧板开展有趣的活动。
(二)拼图活动活动一:师:首先进行第一个活动,用七巧板拼我们曾经见过的平面图形。
听好老师的要求:你可以用二块、三块或更多的板来拼,自己先考虑考虑,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拼,听明白了吗?活动二:用七巧板拼你喜欢的图案。
学生拼,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让大家来分享你拼的图案。
(4个)师:你们拼的是什么暂时不要告诉他们,让下面的同学来猜猜看。
你们猜的出吗?学生齐猜。
师:同学们个个是能工巧匠,拼的图案真漂亮。
其他同学也想让大家欣赏你拼的图案吗?那把你拼的图案在小组里猜一猜,说一说吧。
活动三:师:看来,同学们要学会合作,并且要善于合作,善于思考,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相信这一次同学们合作的更好。
你们看,钱老师也拼了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童话故事?生: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生:乌鸦衔着一块肉站在大树上,狡猾的狐狸想吃那快肉,于是他赞美乌鸦:“亲爱的乌鸦,您唱的歌真动听。
”乌鸦张开嘴唱歌,肉就掉下去被狐狸抢走了。
师:我想小朋友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老师很想知道,这样吧,每个小组商量一个故事,合作把这个故事用七巧板拼出来。
师:哪一组的同学先愿意把你们的故事介绍给大家。
(二)小结延伸师:拼图板的学问可大着呢,七巧板只是其中的一种。
老师在网上找到了两副拼图板,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创造一幅拼图板,拼出你喜爱的图形,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第7课时:数学游戏:排顺序目标:通过排顺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活动过程:一、看图说话。
出示图:图中小朋友认真学习,相互讨论,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
问:谁能说说他们是怎样学好数学的?(按一定的顺序说)二、排数序。
1、师生拍手对儿歌。
师:我说1,生:像根小棒1、1、1。
(老师无序说九个数字)2、学生拿数字卡片上下同练,给九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三、给图画排顺序。
1、出示三幅小鸟图,其中第三幅图左上角“飞来的1只小鸟”是活动的,要求“观察—分析—调整—说图意”。
2、把飞来的小鸟移到右上角,表示飞走,学生重新给三幅图排序。
3、出示“小红起床图”四幅。
学生同桌讨论后排序。
四、师总结:我们今后不论做什么事,想问题,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根据进行,才能把事情做好。
第8课时:数学游戏:玩数字卡教学目标:在数序的掌握中渗透数与数的大小比较。
在拼数时要求有多样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感受到数与数组合的规律及数感。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0-9十张数卡一、比一比1.小朋友今天我们每人都带来了什么?(数字卡)2.分别是几呀?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你是怎么排的?(从大到小9-0,从小到大0-9)3.我们今天先来玩数字卡比大小的游戏。
规则①同桌每个小朋友每次拿一张数字卡,比一比谁大就要说几>几,说对了,数字卡就归这个小朋友。
说错了由另一个小朋友说几<几,对了,就归另一个小朋友。
②看哪个小朋友赢的多。
二、拼一拼4.数字卡还有其它玩法,我们再做个拼数游戏。
规则:①先拿出一个数,再拿出一个数,拼起来成了一个新的数。
②想一想可以是几,有什么特点?③如果要是大的数该怎么拼?同桌学生活动,先拼数,再每人说一个数。
5.小结:两张不同数卡可拼成两个大小不同的数。
那三张、四张呢?我们一起来拼一拼,找找规律。
6.师生共同探讨三张数卡,如3、4、5 二张二张拼能拼几个数?学生答,师板书,找出规律。
7.共同探讨4张等规律。
第9课时:数学游戏:同样多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递等原理以及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一、故事导入有位小朋友妈妈让他看一看杯和盖是不是同样多,可他却把杯和盖弄得一团糟。
小朋友,你能帮助他吗?二、观察思考(出示图)1、数一数2、连一连同样多。
多个学生说。
3、小结。
略。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按老师要求进行比较。
苹果和梨比,他们的只数谁多谁少?梨和桃比,他们的只数怎样?苹果和桃比,它们的只数又怎样?5、仿练。
老师指名四位学生说。
三、巩固练习。
6、出示卡片:1+3=2+2=6-24+1=7-()=()+3。
问:你能读读填填吗?同桌讨论后填写。
四、总结。
略。
第10课时:数学与生活:贴邮票目标:初步形成枚举思想,培养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思考问题。
活动过程:一、引入。
1、我们向远方的亲人问候,可以用什么方式呢?(写信,…)7、封上有什么要求吗?(贴邮票,…)有几种贴法?学生操作。
回答。
师贴。
(1)我们先贴1元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