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三现代文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22.11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学与艺术
基础知识整理
本文整理了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中的文学与艺术基础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文学基础知识
- 文学分类: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古代文学包括古诗、古文、古小说等;现代文学包括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以外的外国文学作品。
- 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不同的特点和写作方式。
- 文学特征: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塑造人物、独特的语言艺术等。
- 作家与作品:根据不同时期和文学流派,介绍了一些著名的作家和代表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艺术基础知识
- 艺术分类: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等。
每种艺术形
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
- 艺术元素:色彩、形状、线条、节奏、音调等。
艺术作品通
过运用不同的元素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 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家或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印象派、立体派等。
- 艺术欣赏: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和评价,包括了解作品的创作
背景、了解艺术家的用意等。
通过研究和掌握文学与艺术基础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
理解不同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以上是对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中文学与艺术基础知识
的整理,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
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而且风格多样。
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欣赏《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可以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
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则是重点,三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桑地亚哥,无不栩栩如生,学习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
另外,在单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品味语言,包括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的品味。
前者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后者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的叙述语言相对比较客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小说大多是这样的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与海》的叙述语言,前者的有意拖沓、刻意啰唆,后者的简洁明快,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二)第一单元《窦娥冤》一、生字窦(dòu)娥:剧中主人公名。
哥哥行(háng)哥哥那边。
罪愆(qiān):罪过。
错勘(kān):判断。
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奴隶起义领袖。
前合后偃(yǎn):前仆后继。
偃,仰面倒下。
瀽(jiǎn)半碗:泼,倒。
苌(cháng)弘化碧。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导语】以下是xx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如果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李商隐诗两首》课文题解1、《锦瑟》《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挖苦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1、《锦瑟》: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乱、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1、《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思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
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
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
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照应。
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联系诗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高考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知识是青年人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
高一必修三语文课文师说的知识点《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必修三语文师说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一必修三《师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3.无贵无贱古:无论;今:没有。
4、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6、.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7.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重点实词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④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3、从①惑而不从师(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四、重点虚词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 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D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A作代词,指代自己:将哀而生之乎B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C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① 代词,有四种情况A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B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C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D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A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B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四、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表自动:从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字词及知识梳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字词及知识梳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字词及知识梳理重点字词的学习是我们阅读的基础知识点,那么关于高中语文字词及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字词及知识梳理,仅供参考。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一、读准字音鸡豚( ) (4)狗彘( )(5)庠序( ) (6)孝悌( ) (7)饿莩( ) (8)曳兵( )二、理解词义(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河东凶亦然②王好战③请以战喻④兵刃既接⑤弃甲曳兵而走⑥不违农时:⑦申之以孝悌之义⑧不知检(2)通假字①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无失其时通(3)一词多义数〔120个实词〕A. shù(1)名词。
①数目,数量②算术③法那么,规律④命运⑤技艺、方术(2)数词。
几。
表示不确定的数B. shǔ动词。
①点数,计算②列举罪状,加以斥责C. shuò副词。
屡次D. cù形容词。
密,与“疏〞相对。
①数罟不入漪池,鱼整不可胜食也。
——②三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④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⑥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那么不得也。
——⑨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⑩那么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胜〔120个实词〕A shèng(1)名词。
①胜利。
②优美的山水或古迹。
(2)动词。
①战胜,取胜。
②胜过,超过。
(3)形容词。
①优美的。
②盛大的B shēng(1)动词。
禁得住,忍得住(2) 副词。
尽完。
①其勢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景),在洞庭一湖——③此五者,知(预见)胜之道也——④沛公不胜杯构,不能辞。
驴不胜怒,蹄之。
——⑤人日出江花红胜火。
——⑥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⑦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⑧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4)词类活用①填然鼓之: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然而不王者: ④树之以桑:⑤王无罪岁: ⑥谨庠序之教: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三、特殊句式(1)非我也,岁也:(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申之以孝悌之义:(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无望民之多邻国:(7)未之有也:(8)以五步笑百步,那么何如:(9)弃甲曳兵而走:四、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二语文必修三《卫风·氓》知识点总结《卫风氓》是诗经中的一首传统名篇,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课文。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必修三《卫风氓》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卫风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卫风氓》翻译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请你不要生怨气,秋天为期我等你。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晨读提要湖北省罗田县一中何木新(《过秦论》《劝学》《寡人之于国也》《师说》《琵琶行》《蜀道难》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2.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花白) 4. 约从离衡(通“横”)5. 合从缔交(通“纵”)6.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示否定)7.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8.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9. 赢粮而景从(通“影) 10. 百有余年(通又)1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12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1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14所守或匪亲(匪:同非)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二、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1. 1河内凶(凶:荒年)2王好战,请以战喻(喻:说明)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胜:尽)食也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失:错过)其时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6.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7.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8.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9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10.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制止)11. 王无罪岁(年成)12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13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离)14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 15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 16去来江口守空船(来,不译,去来偏义复词,偏去)17如听仙乐耳暂明。
(忽然一下子)18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19序八州而朝同列(序:统治)20务耕织(致力,从事) 2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毛病) 22西举巴蜀(攻取) 23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2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25开关延敌(迎接) 26斩木为兵(兵器)27度长絜大(衡量,比较) 28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29瓮牖绳枢(窗户)30 赢粮而景从(担负) 31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3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33声非加疾也(强) 34木直中绳(符合) 3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36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37假舆马者(利用) 38用心一也(因为) 39煣以为轮(使……弯曲) 40孰能无惑(谁)4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42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4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44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45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师说》知识点归纳一、文化常识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着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二、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三、古今异义1、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小学:(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3、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4、不必:(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四、重点实词、虚词(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4)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5)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8、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9、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6)道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名词,道理)五、词类活用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8、是故圣益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9、君子不齿(名词作动词,排列)六、文言特殊句式1.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3.状语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4.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七、固定句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呢?。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三现代文知识点
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三现代文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
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
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
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
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
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原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科普说明文的三个特点为: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述性的科技小论文,多为客观性的描述;《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
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像与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