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早熟耐密植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58 KB
- 文档页数:1
玉米品种禾田1号、禾田4号密度筛选试验作者:涂海高树仁来源:《新农村》2016年第06期摘要:本试验通过选择禾田1号和禾田4号2个品种,研究不同密度种植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田4号”在公顷保苗67500株时,产量最高,平均公顷产量106650公斤,“禾田1号”公顷保苗75000株,产量最高,平均公顷产量10185.0公斤。
关键词:密度;禾田1号;禾田4号“禾田1号”2012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生育日数120天左右,所需积温2300℃,适应区域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上限。
“禾田4号”2013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生育日数117天,所需积温2300℃左右,适应区域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上限。
为研究、探讨“禾田1号”、“禾田4号”两品种在本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特做此试验。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A、“禾田1号”、“禾田4号”B、密度:本试验设五个不同密度,密度分别为:①60000株/公顷;②67500株,公顷;③75000株/公顷;④82500株,公顷;⑤90000株,公顷。
1.2试验方法本试验设在八五四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站,试验地为秋翻、秋整地、秋起垅,春扶垅同时施底肥,前茬小麦,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小区行长5m,行距65cm,5行区,三次重复,小区面积32,5m2,施肥量为:底肥施磷酸二铵240kg/hm2,尿素60kg,氯化钾60kg/hm2,追肥:尿素150 kg/hm2。
1.3田间管理播后及时镇压保墒,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化学除草,配方为:96%为乙草胺2250ml/hm2+噻磺隆30g/hm2,出苗后及时间苗,适期定苗,生育期间人工锄草一遍,拔大草一遍,机械中耕、培土三遍,田间管理良好。
2试验结果与分析2.1不同密度对植株生育性状的影响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对植株生育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株高、穗位有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呈先增后减趋势,茎粗则随密度的增加呈递减,倒伏程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加重,空杆率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禾田1号”与“禾田4号”相比,“禾田4号”在植株综合性状要优于“禾田1号”。
威海市耐密植宜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彭守华1 许铭铭1 尉继强1 苗延平2 王 杰3 张启全3 张天雨4(1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威海264200;2山东省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威海264200; 3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威海264300;4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济南250100)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威海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宜机收的玉米品种,对12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产量等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各品种的产量、籽粒含水量、籽粒破损率、抗病性水平参差不齐。
其中陕单638、丰垦159、先玉047、迪卡C1212、隆平240等5个品种的抗性强、产量高,符合机收标准,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威海市作为机收籽粒品种进行推广示范种植。
关键词:威海市;玉米品种;机收籽粒;产量;比较试验Screening Test on Maiz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High Density andMachine Harvesting in Weihai CityPENG Shou-hua 1,XU Ming-ming 1,WEI Ji-qiang 1,MIAO Yan-ping 2,WANG Jie 3,ZHANG Qi-quan 3,ZHANG Tian-yu 4(1Wei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eihai 264200,Shandong ;2Weihai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ffairs Service Center ,Weihai 264200,Shandong ;3Rongche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ffairs Service Center ,Weihai 264300,Shandong ;4Shandong Seed Administration Station ,Jinan 250100)通信作者:张天雨玉米是威海市的主要粮食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在6.35万hm 2左右。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通渭县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西北部,处于高海拔的区域。
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玉米的种植在这个地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寻找适合通渭县高海拔区种植的中早熟玉米品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试验。
以下是初步测试结果的报告。
试验目的:1. 评估不同中早熟玉米品种在通渭县高海拔区的适应性。
2. 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特性。
试验设计:选择了通渭县常用的5个中早熟玉米品种进行试验比较。
其中包括品种A、B、C、D和E。
试验地点为通渭县高海拔地区的一个农田。
试验方法:1. 土壤准备:在试验地点开垦一块土地,进行耕作、施肥和翻耕等基本土壤准备工作。
2. 播种:按照通渭县的播种时间和方法,采用相同的播种密度将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均匀播撒在试验地上。
3. 管理:根据通渭县的农业管理规程,进行相同的农业管理措施,如除草、灌溉等。
4. 观察和记录:在生长季节中,定期观察和记录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生长速度等。
5. 收获和统计:在玉米成熟后,对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收获,并记录每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特征,如籽粒大小、甜度等。
初步结果:1. 生长情况:经过观察发现,品种B和品种C在通渭县高海拔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生长健壮,植株高度一致,叶片颜色鲜绿。
其他品种的生长情况稍逊一筹。
2. 产量:经过收获和统计,品种C取得了最高的产量,每亩平均收获约600公斤的玉米。
品种B的产量稍低,每亩平均收获约550公斤。
3. 品质特征:品种A的玉米籽粒较大,口感较好,甜度较高。
品种C的玉米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具有细腻的口感和良好的甜度。
结论:通过初步比较试验,我们发现在通渭县高海拔区种植中早熟玉米,品种B和品种C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
品种A的玉米具有较大的籽粒和良好的品质特征。
以上结果尚属初步试验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和比较,以确定最适合通渭县高海拔区种植的中早熟玉米品种。
第1篇一、实验背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玉米育种技术不断更新,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玉米品种进行筛选,以期获得适应本地种植、产量高、品质优的玉米新品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产量高、品质优的玉米新品种。
3. 探索玉米育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材料包括:45个玉米品种(包括19个适宜本地种植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种子、实验地、肥料、农药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地选择:选择肥力均匀、交通便利、灌溉条件良好的实验地。
(2)播种:按照当地玉米种植习惯,于春季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为每亩4000株。
(3)田间管理: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按照当地玉米种植技术规范进行。
(4)品种筛选:根据玉米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指标进行筛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通过对45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平均产量为830kg/亩,常规玉米品种的平均产量为780kg/亩。
由此可见,转基因玉米品种在产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品质分析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0.5%,脂肪含量为3.8%,淀粉含量为70.3%;常规玉米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9.5%,脂肪含量为3.5%,淀粉含量为69.2%。
转基因玉米品种在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方面均优于常规玉米品种。
3. 抗病性分析对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玉米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平均防治效果为90%以上;常规玉米品种的防治效果平均为70%左右。
转基因玉米品种在抗病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五、结论1. 转基因玉米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玉米品种,具有推广价值。
建平县耐密玉米新品种筛选鉴定试验总结建平县耐密玉米新品种筛选鉴定试验总结一、引言耐密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建平县土壤和气候条件,在选育耐密玉米新品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筛选鉴定试验。
本文对这些试验的设计、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耐密玉米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在建平县耐密玉米生产中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
共计设置了5个处理组,分别是:品种A、品种B、品种C、品种D和对照组,每个处理组设置了5个重复。
试验地选择了建平县农业示范区,试验总面积为100亩。
三、试验方法1. 土地准备:在试验前对试验地进行了耕作,包括松土、犁耕和平整等工作,确保土壤质地均匀。
2. 播种管理:按照常规的耐密玉米播种技术,根据每亩合理密度,进行了适当的品种数量调整和播种密度确定。
3. 灌溉管理:根据试验需求,采取合理的灌溉方案,并进行及时、恰当的管理。
4.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入有机肥和无机肥,并进行相应的底肥、追肥处理。
5. 病虫害防治:针对常见的病虫害,采取了合理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损失。
四、结果分析经过一季的试验,根据实测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品种A和品种B在耐密性和产量方面表现出色,较对照组分别增产20%和15%。
2. 品种C虽然在产量上稍逊于A和B,但其耐密性较强,适应性广,表现出一定的潜力。
3. 品种D在试验中表现一般,相对来说耐密性稍差,产量增幅不明显。
4. 对照组是建平县目前主要种植的耐密玉米品种,既有一定的抗逆性,又具备较高的产量稳定性。
五、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初步筛选出了几个具有潜力的耐密玉米新品种,为今后的种植和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然而,本次试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数量较少、试验时间较短等,今后需要根据这些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今后的工作重点包括:1. 增加样本数量和试验面积,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通渭县高海拔区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通渭县是一个高海拔地区,因此在这里进行玉米中早熟品种比较试验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次试验旨在比较不同中早熟品种对于通渭县高海拔区种植条件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玉米种植者选择合适的品种提供参考。
本次试验选取了5个中早熟品种:品种A、品种B、品种C、品种D和品种E。
试验设计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
试验过程中,首先对试验区域进行了充分的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确保试验条件的一致性。
然后,根据品种特性进行了相应的播种密度和株距调整,并在生长期间进行了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
试验结果如下:根据品种的生长情况观察,品种B和品种D在整个生长周期中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点,生长势强,植株高度相对较高,叶片繁茂。
而品种A、品种C和品种E生长相对较慢,植株高度较低,叶片相对较少。
在收获期进行了产量测定,测量了每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千粒重和百粒重。
结果显示,品种B的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品种D,而品种A、品种C和品种E的籽粒产量相对较低。
千粒重方面,品种B和品种C表现较好,而品种A、品种D和品种E的千粒重相对较轻。
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品种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品种B和品种D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差异达到统计学水平。
在千粒重方面,品种B和品种C与其他品种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
综合考虑以上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2. 品种A、品种C和品种E的生长势较弱,产量相对较低,对通渭县高海拔区的种植条件可能不太适应。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结论仅为初步报告,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数据和实验验证来进行确认。
由于地理环境和种植管理的差异,其他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结果。
在选择品种时,还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种植经验,并结合本次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玉米密植品种比较试验玉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密植玉米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
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减少耕地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针对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对玉米的密植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十分必要。
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密植玉米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和参考。
二、试验过程1.试验地点本次比较试验在某农业示范园区进行,土壤肥沃,平坦。
为了保证试验的公正性和稳定性,试验前进行土壤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施肥和调整。
2.试验材料本次试验选用了4个常见的玉米品种(春玉米、秋玉米、早熟玉米、晚熟玉米)作为比较对象,每个品种种4个密度分别为10cm×30cm、12.5cm×30cm、15cm×30cm和18.75cm×30cm。
3.试验方法①播种: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和生育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期进行播种。
使用标准化管理程序,通过播种机进行播种。
②田间管理:按照标准化管理程序,进行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施肥、松土、拔草、病虫害防治等。
③收获和记录:在玉米成熟后,对每个品种不同密度下的产量、品质和抗性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三、试验结果通过比较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 产量方面:密植玉米的平均净产量比相应的普通品种分别提高了10%以上,其中12.5cm×30cm最高,达到了1000kg/亩以上,对于有限的耕地资源更显得珍贵。
2. 品质方面:从质量上看,密植的玉米籽粒更加饱满,更加均匀,储藏稳定,相比普通品种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3. 抗性方面:密植玉米种植密度越大,密植程度越高,其产量稳定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越强,对抗风雨、病虫害等能力更强。
四、结论1. 不同玉米品种对密植的适应性不同,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和生理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
早熟西藏玉米地方种高光效品种的鉴定筛选
一、引言
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但是西藏的玉米种植业却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提高西藏玉米产量和品质,需要进行早熟高光效品种的鉴定筛选。
二、早熟高光效品种的定义
1. 早熟:指生长期短,从播种到成熟所需时间较少。
2. 高光效:指单位面积产量高,同时对环境适应性强。
三、鉴定筛选方法
1. 田间试验法:将不同品种分别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观察生长情况和产量。
2. 室内试验法: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室内试验,如营养成分分析等来评价其适应性和产量。
四、鉴定筛选标准
1. 生长期:选择生长期较短的品种。
2. 适应性:选择对寒冷环境适应性强的品种。
3. 产量:选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品种。
4. 品质:选择口感好、营养丰富的品种。
五、具体鉴定筛选过程
1. 确定试验地点和时间。
2. 选择不同品种进行试验,分别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
3. 观察生长情况和产量,并记录数据。
4. 对产量高的品种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其营养成分等指标。
5. 结合上述标准综合评价各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选出早熟高光效品种。
六、鉴定筛选结果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选出适应西藏环境的早熟高光效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同时也为西藏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结论
通过鉴定筛选早熟高光效品种,可以有效提高西藏玉米产量和品质。
同时也为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