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第1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20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基础知识必备(一)减数分裂1.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2.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4.场所: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5.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三)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的过程。
3.过程4.结果(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受精卵中染色体的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2)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由卵细胞提供。
5.意义(1)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2.显微观察二、通关秘籍1、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特殊在何处?(1)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有独特的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3)分裂结果:一个细胞分裂可得到四个细胞,并且染色体数目减半;(4)形成的是生殖细胞而不是体细胞。
2、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第12讲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考纲要求]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判一判]1.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2.精原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分别在两次分裂的间期进行(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连一连]巧记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Ⅰ。
三、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动物为例)的异同点www.gkstk.com[判一判]1.精子形成过程中两次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 √ )2.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不均等分裂,极体分裂时均等分裂( √ )3.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而一个卵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 ( √ ) 4.精子的形成经过变形而卵母细胞的形成不经过变形( √ )四、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1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2卵细胞中浅层的细胞质立即释放相应物质,阻止其他精子进入卵细胞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判一判]1.受精作用过程涉及到细胞膜功能之一——信息传递,并体现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 ) 2.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细胞融合,关键是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 ( √ ) 3.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 √ )5.人的精子、卵细胞中只有23个DNA 分子,受精卵中只有46个 ( × ) 6.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 )五、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1.有性生殖(1)概念(2)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3)脊椎动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4)意义:有性生殖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高考素养目标]1.理解有性生殖过程中同一双亲的后代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生命观念) 2.通过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模型,阐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科学思维)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提升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考点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①形成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睾丸(曲细精管)。
②染色体的主要行为(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①形成场所:卵巢。
②形成过程③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
(3)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2.受精作用(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成因时期原因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容易发生交换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①定义: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②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③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①子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②对于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挖掘]1.教材必修2P18“文字信息”(改编):魏斯曼的预言是怎样被其他科学家所证实的?提示: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2.教材必修2P20“旁栏思考”:在减数分裂Ⅰ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行为?这对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提示: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使细胞两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初级精母细胞的减少一半。
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再通过卵细胞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的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第12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考纲要求]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4.实验: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1)减数分裂(2)同源染色体(3)联会和四分体①联会概念: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DNA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
②四分体概念: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含4个DNA分子(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4)交叉互换①概念: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片段的现象。
②意义: 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的类型,增强了有性生殖生物的多样性。
2.减数分裂过程(1)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以哺乳动物为例)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场所睾丸卵巢时间初情期胎儿时期(性别分化以后)和初情期以后细胞质分裂均等分裂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相同点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3.受精作用(1)概念: 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2)实质: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拾遗(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但进行中心体的加倍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P18正文第5段)(2)一个卵原细胞不均等分裂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的原因: 使卵细胞的体积尽可能的大,储存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受精后受精卵早期发育的物质和能量供应。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二、重要的结论性语句: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三、重、难点知识归类、整理1。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因此两者有些方面相同,但由于是特殊的有丝分裂,所以必须搞清楚两者的异同,并能够正确识图和绘图。
(1)1精原细胞→1初级精母细胞→2次级精母细胞→4精子细胞→4精子1卵原细胞→1初级卵母细胞→1次级卵母细胞+1极体→1卵细胞+3极体(2)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2种(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一种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种(n 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一种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种(n 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3. 如何从细胞分裂图像区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1)细胞分裂图的识别特例:多倍体(例如四倍体)进行减数分裂,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推断是减数分裂。
单倍体(例如玉米的单倍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是体细胞推出是有丝分裂。
(2)曲线图的分析A-—--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曲线 B-—--有丝分裂过程DNA 变化曲线C —--—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曲线 D---—减数分裂过程DNA 变化曲线4.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与生物的变异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1)间期复制→基因突变(2)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重组.(3)减数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的复制、交叉互换、分离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异常,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结构、数目等的改变→染色体变异(4)受精作用使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融合到了一起,使子代具有了双亲的遗传性,使后代具有了更大的变异性。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学案:必修1第4单元第1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含解析第1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考纲明细]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2。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3。
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文1.1890年,科学家确认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要经过减数分裂。
(必修1 P16—相关信息)(√)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
(必修1 P18—相关信息)(√)3.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必修1 P18—正文)(√)4.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必修1 P17-图2-2)(√)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必修1 P18—正文)(×)6.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卵细胞。
(必修1 P19—正文)(×)7.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必修1 P22—基础题)(×)8.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核相融合.(必修1 P25—正文)(√)9.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半数的染色体,双亲对子代的贡献是一样的。
(必修1 P25—想像空间)(×)10.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必修1 P25-正文)(√)(2018·全国卷Ⅲ)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A正确;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
第12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考点一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4.受精作用(必修2 P20图2-5改编)(1)双亲对子代的贡献不一样。
母亲除了提供一半的核基因之外,还提供了全部的__________________,如线粒体内含有的DNA。
(2)卵细胞产生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胞质基因(2)保证卵细胞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物质的需要【真题例证·体验】(2017·高考全国卷Ⅱ)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解析:选D。
题图A、B所示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上有染色单体,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两个图示的差异反映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B不符合题意;题图C、D所示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此时细胞中应该没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考法纵览·诊断】(1)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2018·全国卷Ⅲ,T4A](√)(2)(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2017·天津卷,T4D](×)(3)右图表示某动物细胞(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2017·海南卷,T21D](×)(4)染色体数为2n=24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分别为12和24 [2016·浙江卷,T3C改编](√)(5)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他细胞的2倍[2014·天津卷,T1D](×)【长句特训·规范】下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子形成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②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期。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过程________。
(2)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细胞,乙细胞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同源染色体。
(3)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部位(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减数分裂中染色单体消失的时期..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④(2)初级精母没有(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4)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中(5)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1.同源染色体的判断方法2.交叉互换3.“两看法”判断减数分裂的细胞类型4.巧断配子的来源5.分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种类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概念辨析、减数分裂过程、受精作用生命观念1.(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分裂图像,图中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单体。
若没有突变且细胞正常分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4对、DNA分子8个B.如果a上有D基因,a′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dC.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四种子细胞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解析:选D。
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8个,A错误;如果a上有D基因,a′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也是D,B错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两种子细胞,且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C错误,D正确。
2.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解析:选D。
题图中甲为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A正确;乙和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B正确;乙是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乙、丁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同,D错误。
3.(2020·山东淄博高三摸底)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条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解析:选A。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所以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①正确;由于精子通过变形,几乎不含细胞质,所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②正确;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尾部留在外面,③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2N条,④错误;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⑤正确。
配子产生的种类和来源科学思维4.(2020·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下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
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该五个精细胞至少来自多少个初级精母细胞()A.1B.2C.3D.4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①和②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且由精细胞染色体相同或互补可知,①②⑤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④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
5.(2020·黑龙江哈尔滨三中调研)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选C。
据题图6个精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Dd。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组成互补的精子。
①ABd和④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ABD和⑥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Abd和⑤AbD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故题图中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
6.(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月考)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下图,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分别是()A.4种和1种B.4种和2种C.4种和4种D.8种和2种解析:选A。
题图中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则该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2×1=4(种);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产生的卵细胞种类只有1种,A 正确。
考点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与柱形图(1)甲为性原细胞;乙为初级性母细胞;丙、丁为次级性母细胞;戊为性细胞。
(2)染色体数目变化及原因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到体细胞水平。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3)核DNA数目变化及原因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核DNA数目减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核DNA数目再减半。
(4)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及原因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单体数目减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1.(2020·武汉模拟)下图1是某雄性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图中字母表示其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e和f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分别为X、Y染色体)。
图2表示该生物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甲)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乙)。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表示的细胞正处于图2的de段B.形成图2中ef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发生了分裂C.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bd段D.图1表示的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答案:A2.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D.丁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解析:选D。
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染色体数是2n,因此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G2期、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2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乙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但此时均已经发生了减半,因此对应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丙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0∶1,染色体数是2n,因此可以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1;丁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0∶1,染色体数是n,因此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得到的精细胞。
考点三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实验原理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2)显微观察(以蝗虫精母细胞为例)3.实验关键(1)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①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②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2)精巢内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的不同细胞分裂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