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戏曲演员通过自身的表演和塑造,可以将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角色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浅谈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角色的塑造,从外在形象、内在情感、表演技巧三方面进行探讨。
在浅谈戏曲演员角色的塑造时,我们不得不提到外在形象。
在戏曲表演中,外在形象是塑造角色的第一步。
而浅谈外在形象时,不仅仅是指演员的服饰打扮,更重要的是指演员在舞台上的肢体语言和动作形态。
不同的戏曲剧种和不同的角色,需要演员塑造不同的外在形象。
在京剧中,花脸角色需要演员化浓妆、挂头面,穿戴华丽的服饰,同时在表演时需要展现出气贯长虹、英姿勃发的形象;而丑角角色除了需要化浓妆、挂头面,还需要在动作形态上突出夸张和搞笑的特点。
演员们通过服饰打扮和动作形态的塑造,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立体、生动,让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在浅谈戏曲演员角色的塑造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到内在情感。
戏曲表演不仅仅是外在形象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要将角色内心世界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真挚的表演,演员们可以让角色的内心情感得以表现。
在表演《赵氏孤儿》中,演员需要塑造出孤儿赵氏内心的孤独、无助、愤怒的情感,通过声音、眼神、肢体语言等细腻的表演技巧,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而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
而在表演暴露剧情的《蝴蝶梦》中,演员需要塑造出角色内心的爱恨情仇、痛苦挣扎、幻想与现实的冲突,通过表演技巧将角色的内心情感呈现在观众面前。
内在情感的描绘是角色塑造中的关键环节,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
在浅谈戏曲演员角色的塑造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到表演技巧。
表演技巧是演员塑造角色的手段和方法,在表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演员需要通过声音、语言、动作等多种方式,将角色的形象和情感通过表演技巧展现出来。
在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音调的抑扬顿挫,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戏,使得角色形象更加丰满。
中国传统戏曲角色形象的塑造与表演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多彩的角色形象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角色塑造是一个极为重要且需要精心处理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戏曲中角色形象的塑造与表演,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一、角色形象的塑造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角色形象的塑造是通过多方面的手法进行的。
首先是服装和化妆。
每个戏曲角色都有独特的服装和化妆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反映出角色的身份、性格等方面的特点。
以京剧为例,红色的脸谱通常代表忠勇的英雄角色,而白色的脸谱则代表痴情的柔弱女子。
服装的设计也是根据角色的身份和地位来制定的,通过服装的细节和色彩搭配来彰显角色的特点。
其次是表演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借助于特定的身体动作和技巧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例如,京剧中的“梅花三弄”动作表演就十分独特,通过手势、眼神和身体姿态的变化来传达角色的内心感受。
而粤剧则注重舞蹈和唱腔的表演,通过优美的舞姿和婉转的唱腔来展现角色的柔情和妩媚。
最重要的是演员自身的演技。
演员需要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并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手段刻画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一个出色的演员不仅要具备技巧娴熟的唱腔和舞蹈,还要能够准确地理解并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二、角色形象的表演中国传统戏曲中,角色形象的表演是整个剧目的核心。
角色表演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情感的传达。
演员需要通过声音和表情来传达角色的情感,让观众能够真正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
演员要善于运用音调的变化和表情的变化来表现角色的情感起伏,使观众能够与角色产生共鸣。
其次是动作的掌握。
演员的动作要准确地配合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特点的塑造。
动作要简练、准确,能够突出角色的个性和形象特点。
此外,配合舞台效果的设计,演员需要具备合理的身体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展示角色形象。
最后是声音的运用。
声音在戏曲表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音色和音域来表现角色的特征。
浅谈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1. 引言1.1 戏曲演员塑造角色的重要性戏曲演员塑造角色的重要性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角色是戏曲作品中的灵魂,是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桥梁。
戏曲演员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能够引导观众参与到戏曲的世界之中。
角色的塑造需要演员深入理解剧本内容,深入研究人物性格,以及通过自身的表演技巧和经验来完美演绎角色。
只有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走进舞台。
戏曲演员在角色塑造过程中需要倾注大量心血和时间,不断探索和尝试,创造出更加立体和具有感染力的角色形象。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汲取经验,戏曲演员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将经典戏曲传承下去,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舞台表演。
1.2 戏曲表演的特点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戏曲演员不仅仅是扮演角色,更是通过自身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戏曲表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旋律韵律感:戏曲表演注重旋律的运用,歌唱部分和念白部分之间的配合,表现出独特的韵律感。
演员需要准确把握节奏和音调,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2. 舞台动作:戏曲表演强调舞台动作的大气和细腻,演员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
不仅要注重动作的准确与美感,还要注意动作与台词的融合,使表演更加自然。
3.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在戏曲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员通过面部神态的变化来展现角色的情绪和性格特征。
精湛的面部表情技巧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4. 生动的对白:戏曲表演以念白为主要表现形式,演员需要通过精准的台词演绎,将角色的情感和思想表达清晰地呈现出来。
台词的演绎技巧直接影响到角色形象的塑造和观众的情感共鸣。
戏曲表演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演员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提高技艺,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分析【摘要】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性,其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
接着分析了角色刻画技巧、动作表演技巧和声音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影响,指出不同技巧在表演中的不同作用。
随后探讨了这些技巧的综合运用,揭示了综合运用技巧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形象。
最后总结了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重要性,强调了进一步提升技巧水平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戏曲表演技巧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的重要性,并为戏曲表演者提供提升表演水平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戏曲表演技巧, 艺术形象, 角色刻画, 动作表演, 声音表演, 综合运用, 提升水平1. 引言1.1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分析戏曲表演技巧在塑造艺术形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戏曲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表演者的身体语言、声音表达以及角色刻画,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戏曲表演技巧正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运用的技巧和方法,它们直接影响着观众对角色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在戏曲表演中,角色刻画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演员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表情和眼神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和动机。
动作表演技巧和声音表演技巧也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合理运用身体动作和声音变化,演员可以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综合运用各种表演技巧,可以使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通过深入研究角色的背景和心理,加强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演员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的独特性和魅力,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表演技能,才能更好地展现角色形象,让观众为之动容。
在今后的表演实践中,演员们应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戏曲表演作品。
2. 正文2.1 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性戏曲表演技巧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对于塑造艺术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角色塑造更是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戏曲演员的表演不仅要具备技巧和功底,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才能将角色塑造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产生共鸣。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
戏曲演员在塑造舞台角色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内心世界。
戏曲中的人物形象一般都非常丰满,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在表演时,演员需要通过对角色的细致揣摩和思考,挖掘出角色内心的情感,将其表现在舞台上。
比如在扮演悲剧角色时,演员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痛苦和挣扎,通过表演手法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观众,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悲伤和痛苦。
而在扮演喜剧角色时,演员需要敏锐捕捉到角色内心的欢乐和幽默,用轻松愉悦的表演手法将这种情感展现出来,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角色的快乐。
戏曲演员在塑造舞台角色时需要注意个性特征的把握。
每一个戏曲角色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演员需要通过细致的刻画和生动的表现来还原角色的个性。
比如在扮演历史人物时,演员需要对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言行举止,将历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在扮演戏曲人物时,演员需要通过丰富的表演细节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刻画出角色的个性特征,使其变得丰满和生动。
戏曲演员在塑造舞台角色时需要注重身段和动作的塑造。
戏曲表演是一种高度舞台化的表演形式,演员的身段和动作十分重要。
演员通过身段和动作的塑造,可以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形象和气质。
比如在扮演高贵的皇帝时,演员需要通过稳重大气的举止和庄重端庄的动作,展现出皇帝的尊贵和威严;而在扮演粗犷的武将时,演员需要通过雄壮有力的身段和利落有力的动作,展现出武将的英勇和豪迈。
戏曲演员在塑造舞台角色时需要注重细节的处理。
细节是影响角色形象的重要因素,演员需要通过对角色细节的处理,来丰富角色的形象,使其更具真实感和生活感。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形象塑造古代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众多的剧目中,形象塑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演绎,戏曲艺术家们成功地将各种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形象塑造的特点和方法。
一、外貌特征的塑造古代戏曲中,通过服饰、发型、妆容等方面的设计来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外貌描写充分展现了一个闲散纨绔子弟的形象;而王熙凤的严肃表情和整齐的发髻则凸显了她的聪明和精明。
艺术家们巧妙地运用服饰和化妆,使观众能够一眼辨识出不同人物,同时也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提供了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
二、语言特点的刻画古代戏曲中,人物的语言特点往往与其身份背景、性格特点紧密相连。
这种特点不仅包括语速、音调的变化,还包括各种行当的专业术语和口头禅。
例如,在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的舞词优美动听,既表现了她的艺术才华,又突出了她的柔美形象;而项羽的豪迈口吻和力量感,则彰显了他的英勇和霸气。
通过对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艺术家们能够更加立体地呈现人物形象,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的演变和发展。
三、动作表演的技巧在古代戏曲中,动作表演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行当有着不同的动作表演特点,通过对姿态、手势、步法等方面的塑造,艺术家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
例如,在京剧《白蛇传》中,白娘子舞剑如飞,展现了她的剑术高强和坚毅不屈的意志;而许仙的儒雅姿态和轻盈舞步,则强调了他的文雅和温和。
通过独特的动作表演技巧,艺术家们能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的纠结与冲突。
四、情节环境的烘托情节环境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戏曲中,通过场景的设计、背景音乐的运用等方面的手段,艺术家们能够创造出与人物性格特点相契合的情境,从而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
例如,在昆曲《牡丹亭》中,花溅泪和寒菱这对爱侣在荒芜的牡丹亭中相遇,这种冷清环境与他们后来的悲剧命运相映成趣;而《长生殿》中,贵妃被流放到寒冷的长生殿中,进一步烘托了她的孤独和不幸。
浅谈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而戏曲演员在塑造舞台角色时,需要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声音等多种艺术手段,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本文将从角色构思、扮相、表演技巧等几个方面浅谈戏曲演员塑造舞台角色的方法。
角色构思是塑造角色形象的基础。
戏曲作品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演员通过深入剧本研究和角色分析,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演员要注重挖掘角色的矛盾冲突,从而使表演更加具有戏剧张力。
演员还要注重与导演、编剧等合作,共同探讨角色的品格与人物发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扮相是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手段。
戏曲中,演员通过服装、化妆和道具等方面的设计,创造出与剧情相符合的形象。
不同角色的扮相要根据其年龄、性别、身份等特点进行设计,以体现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演员要通过衣着和化妆,突出角色的外貌特点,如魏晋时期的文士应该有青衫白裳的打扮,女性角色则需要凸显柔美和妩媚。
表演技巧对于塑造角色形象也至关重要。
戏曲演员要通过动作、语言、声音等方面的表演来展现角色的心理和情感。
通过掌握眼神、手势、身段等动作语言的特点,演员能够更好地传达角色的个性与情感表达。
演员要注重声音的运用,通过音色、音量和音调的变化,展现角色的情绪和特点。
高亢的音调可以表现出角色的愤怒和激动,柔和的音调则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柔情和内敛。
戏曲演员在塑造舞台角色时需要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声音等多种艺术手段,同时要注重角色构思、扮相设计和表演技巧的合理运用。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地创造出立体、鲜活的角色形象,将观众带入戏剧的世界,享受与角色的情感共鸣。
浅谈戏曲人物形象塑造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故事情节吸引着无数观众。
在戏曲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表演效果和观众的欣赏感受。
本文将就戏曲人物形象塑造进行浅谈,旨在探讨其重要性和技巧。
戏曲人物形象是戏曲作品的灵魂。
在戏曲中,人物形象是故事情节的主要承载者,他们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直接决定了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转折。
一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为戏曲作品增色不少,相反,如果人物形象刻板生硬,将大大降低戏曲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演员在扮演戏曲人物时,需要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多种手段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一个悲剧人物需要有凄凉的表情和声音,一个喜剧人物则需要有夸张的表情和幽默的语言。
演员还需要通过服饰、化妆等外在因素来加强人物形象的特色,使之更加符合剧情和戏曲类型的要求。
演员还需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意情感的把握和表现。
在戏曲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和生动。
演员需要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及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在舞台上呈现出人物的生动形象。
在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演员还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人物形象也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演员在扮演戏曲人物时,需要有所了解和体会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使之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戏曲的特色和魅力。
在实际演出中,演员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剧目和角色特点灵活地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
在扮演京剧中的武生角色时,演员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和身手,以展现出武生的英姿飒爽;而在扮演豫剧中的老生角色时,则需要有扎实的唱功和表演技巧,以体现出老生的风采和魅力。
通过对戏曲人物形象塑造技巧的深入理解和不断的实践,演员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演技水平,并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分析【摘要】戏曲表演技巧在塑造艺术形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节奏的运用可以加强戏曲表演的氛围和情绪,从而深刻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动作表演通过细腻的动作和舞蹈,能够生动地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情感。
表情演绎则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内心感情,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服装道具和台词表演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诠释角色的身份和背景。
最终,综合运用各种戏曲表演技巧可以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给观众,让角色更加鲜活和立体。
戏曲表演技巧的综合运用不仅可以提升角色形象的表现力,也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戏曲的艺术世界中。
【关键词】戏曲表演技巧、艺术形象、音乐节奏、动作表演、表情演绎、服装道具、台词表演、综合塑造1. 引言1.1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分析戏曲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演出过程中,戏曲表演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戏曲表演技巧不仅仅是为了表演的流畅和精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技巧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内核。
戏曲表演技巧涵盖了音乐节奏、动作表演、表情演绎、服装道具运用和台词表演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技巧的综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呈现。
本文将从戏曲表演中的音乐节奏、动作表演、表情演绎、服装道具运用和台词表演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技巧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和影响,最终总结出戏曲表演技巧综合运用对艺术形象的综合塑造。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发挥这些技巧的作用,从而提升戏曲表演的艺术水平和表现力。
2. 正文2.1 戏曲表演中的音乐节奏对艺术形象的影响戏曲表演中的音乐节奏对艺术形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节奏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共鸣,也能够帮助演员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音乐节奏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掌握角色的情绪变化。
在戏曲表演中,音乐往往会根据角色的情绪变化而有所变化,演员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波动,从而更好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变化。
浅谈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在戏曲舞台上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塑造角色形象,传递戏曲艺术的魅力。
本文将从戏曲演员的塑造技巧、角色的形象塑造以及舞台表演等方面,对戏曲演员舞台角色的塑造进行浅谈。
戏曲演员在塑造角色形象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一是要注重形体语言的表现。
戏曲演员需要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眼神等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塑造角色的形象。
魏思琦的扇子舞就是通过扇子的运用和身体的舞动来表现角色的妩媚和柔情。
二是要注重声音的运用。
戏曲演员通过发声的方式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们需要在音调、音色、音量等方面做出恰当的调整,使得角色的声音更加贴合角色形象。
唱快板的角色需要喉腔发声,声音清脆响亮,富有穿透力;而唱慢板的角色需要喉腔发声,声音柔和细腻,富有内敛之感。
三是要注重面部表情的展示。
面部表情是戏曲演员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直接地传达角色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戏曲演员需要通过面部的微表情和变化来凸显角色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
戏曲演员在塑造角色形象时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角色形象的塑造需要演员对于角色的人物背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等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通过对角色形象的深入塑造,演员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存在和发展变化。
在扮演悲剧角色时,戏曲演员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苦楚和痛苦,通过表演手段来表现出角色内心的挣扎和无助,引发观众的共鸣。
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中需要注重整体效果的呈现。
戏曲演员的舞台表演不仅仅是个体演员的展现,更重要的是整体效果的呈现。
演员需要与舞台布景、灯光、音乐等元素相互配合,使得舞台表演更加完整、有力地传递出角色的形象和情感变化。
演员的动作和声音需要与舞台背景的变化相协调,舞台灯光的变化需要与角色的情感变化相呼应,音乐的运用需要与角色的表演相衬托,以此来创造出激动人心的舞台效果。
浅谈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作者:卜德山
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在戏曲表演中塑造艺术形象能够突出演员的表演能力、舞台感染力和生活经验,良好的戏曲表演技巧不仅能完整的表达出戏曲人物情感,还能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升华艺术价值,使观众有全新的体验。
本文分析了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能力,提出了运用戏曲表演技巧塑造艺术形象的策略。
关键词:戏曲表演机技巧;艺术形象;塑造
戏曲表演技巧是指戏曲演员在表演中运用的各种复杂、高难度的表现技巧,包括独白、表情、动作等。
这些技巧是戏曲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后积累的宝贵经验,“唱”、“念”、“做”、“打”是四种主要的戏曲表演技巧。
戏曲表演者需要早不断学习中形成扎实的表演技巧,提高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一、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及特征
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从广义层面而言,戏曲表演技巧包括了表演者的表演内容、现场的音乐伴奏、戏曲动作等,声音的好坏、动作是否到位、表演神态的把握都会影响表演者的表演技巧。
因此,戏曲表演者需要做好充足的表演准备,保证配乐符合戏曲的主题,在表演前要预设动作、排练表演过程等。
从狭义层面而言,戏曲表演技巧是指戏曲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形式,如一些动作、水袖等。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戏曲表演,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戏曲表演在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戏曲表演技巧具有历史性、艺术性、程式化等特点,历史性是指戏曲表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了上千年的表演技巧;艺术性是指戏曲表演有着很强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程式化是指戏曲表演有固定的形式,重点体现在“四功五法”上。
二、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一)提高戏曲唱功,塑造艺术形象
戏曲唱功是指戏曲表演中的唱功,中国戏曲中大部分的情节和内容都是用“唱”来体现的,戏曲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做到吐字标准、方法正确,还要体现出戏曲的韵味,因此,戏曲表演者要有字正腔圆的唱功。
每位戏曲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在演唱和声音处理上也具有差异性,导致戏曲表演发展除了不同的唱腔流派,也塑造出了丰富形象的艺术想象。
例如老旦在演唱中需要用自身的嗓音,用高亢的唱腔来塑造人物形象,如《钓金龟》中
的康氏、《打龙袍》重的李后等角色;老生要用平直、刚劲的唱腔来塑造出庄重、沉稳的艺术形象,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捉放曹》中的吕伯奢等人物;小生需要用尖细的真假声表演出端庄中带有儒雅的艺术形象,如《西厢记》中的张生、《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等角色。
(二)激发念白情感,塑造艺术形象
戏曲表演中的念白是与唱功互相协调的表演技巧,“唱”是对戏曲的主要表现,“念”则是对戏曲的补充,念白能够更加准确表达出艺术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目前,戏曲表演的念白形式主要有散白和韵白两种,散白是指以方言为基础的念白,它的形式多样,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韵白是具有韵律特征的念白形式,能够清晰、简洁的表现人物形象,这两种念白形式都需要配乐的烘托。
我国有许多戏曲作品都是要念白来塑造人物形象,如《七品芝麻官》中唐城用念状纸的形式表现愤怒和不屈;《秦雪梅》中也是用念白来表现秦雪梅的愁怨,能够增强戏曲表演的感染力。
(三)理解动作含义,塑造艺术形象
“四功”中的“做”是指表演者在表演中做出的形体动作,是重要的戏曲表演形式。
“四功五法”中的“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这些需要表演者从小练习,揣摩戏曲中的任务形象,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运用传神的动作表现出来。
戏曲表演技巧中的“做”有着多样化的步法形式,例如利用跪步体现艺术形象的狼狈和挣扎;用碎步和甩辫子表艺术形象的欢快和娇羞,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深刻理解戏曲动作中的含义,才能表现出不同艺术形象的特点。
例如在《香囊记》中需要用“坐轿”、“抬轿”等塑造艺术形象;在《霸王别姬》中用舞剑体现出霸王与虞姬离别时的不舍,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四)练习武打招式,塑造艺术形象
武打是戏剧表演动作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在特定情况下的打斗场景,同时也融合了舞蹈动作。
戏曲表演中的武打程式有很多,如陆地战、马上战、城头战,大致分为“毯子功”和“把子功”两种,“毯子功”是指在摊子上表演翻滚、扑打、拿顶、劈叉的形式;“把子功”是指借助兵器对打或独舞的形式。
例如在《金沙滩》中,杨七郎与韩昌有一段精彩的“对枪”表演,在这一段武打动作中也要表现出人物洋洋得意的情感。
又如在《大闹天宫》中有一段孙悟空用金箍棒与巨灵神等人物对打的剧情,表现出了诙谐、戏谑的艺术形象。
戏曲表演中的武打能突出艺术形象的特性,使得艺术形象更加生动的表现出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曲表演是我国传统艺术表演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想要继承和发扬戏曲艺术,需要表演者有良好的表演技巧,不仅要继承传统戏曲内容,还要创新和发展表演技巧,塑造出更加生动、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促进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雙凤.浅议艺术形象塑造过程中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性[J].戏曲之家,2017 (13):36.
[2]林芳冠.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J].戏曲之家,2016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