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感性阐述书法之美书法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不断地跟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而前进。
它既是语言文字的书写,也是艺术的表达。
书法之美源于它那独特的形式和高超的技巧。
其卓越的艺术价值,不仅反映了古代智慧和审美观念,也凝聚了无数书法大师的心血和精华。
书法的美,首先表现在它的气韵和境界上。
书法家藉笔墨之间的飘逸和凝重,勾勒出天地间万物生长的历程,挥洒出宏观世界中的龙飞凤舞,展示出微观情感中的草长莺飞。
比如王羲之的行楷书法,虽然笔画明朗,但仍不失大气和飘逸。
他的书法中有磅礴大气的气魄,有温润细腻的气味,有奔放疏阔的情感。
直至今日,王羲之的书法依然被人们所尊崇,并被誉为“书圣”。
其次,书法之美还体现在其意境和意义上。
在古代文化中,书法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载体,是对思想、哲学和人生的陈述。
这种陈述不仅在表达形式上有着高妙的技巧,更是在内在意义上有着深刻的启示。
比如王献之的“兰亭序”,用轻劲苍劲的笔画,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使文字和艺术相得益彰,达到了艺术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那种雅致、本色、简洁而深远的意境,至今仍让人感到庄重和典雅。
最后,书法的美还源于其个性和风格上。
书法艺术中,气息和个性表现得尤为明显。
诸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书法大家,他们笔下所呈现的风格、气度古朴的个性,都不同于任何人的书法。
比如柳公权的行书,沉着、坚实、大一统的线条,都是表现他当时内心感受的体现。
他的行书中,除了清新飘逸,更有豪放洒脱的感觉,达到了书法艺术的顶峰。
综上,书法之美不仅体现在其形式、技巧和审美价值上,也表现在其艺术、意境和个性上。
它是中国文化精粹的结晶,也是人类艺术的珍品,更是传承千年的精神财富。
书法之美,表现了几千年的人类智慧和文化传承,它将永久地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技法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技法。
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体现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与审美追求。
本文将从书法的历史渊源、魅力以及常见的技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渊源中国书法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风貌。
最早的书法创作可以追溯到商代,而在秦汉时期,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自那时起,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就成为了主要的书体,而且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和演化。
二、魅力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
首先,书法创作既注重笔画的线条美,又注重字形的结构美。
艺术家通过对笔法和字形的精细处理,使每一个字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其次,书法被视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传达文字背后的含义和情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再者,书法作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每一笔每一画都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使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三、常见技法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有着丰富的技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技法:1. 用笔书法作品的用笔是决定其风格的重要因素。
在用笔方面,有点画、横画、竖画、撇画和捺画等。
不同的用笔技法和力度的运用,能够赋予作品不同的气韵和表现力。
2. 结构书法作品的结构是指字体在纸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字的大小、形态以及排列方式等。
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能够使整个作品更加和谐、统一。
3. 书写速度书法作品的书写速度是指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的节奏感和速度掌握。
艺术家可以通过改变书写速度来控制笔触的轻重、粗细,从而达到创作意图。
4. 墨迹渗透墨迹渗透是一种特殊的技法,通过在纸上使墨迹渗透,使书法作品呈现独特的质感和墨香。
总结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技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历史渊源、独特魅力和常见的技法都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家的才华。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书法作品,都可以感受到其所包含的艺术魅力,体验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的艺术特点与美学价值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美学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更是一门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书法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书法的艺术特点1. 线条之美:书法的艺术创作主要通过线条的运用来表现,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韵律和美感。
正是由于线条的独特性,使得书法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2. 空间之美:书法的创作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往往通过泼墨、渲染等技巧来创造丰富的空间感,并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对主题的艺术表达。
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书法创作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墨韵之美:墨是书法作品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书法家通过对墨的运用和控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墨韵,如浑厚沉稳、婉约秀丽等。
这种墨韵的表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性。
4. 结构之美:书法作品的结构是由字与字之间、字与画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
合理的结构能够增强作品的整体美感,使得作品更加和谐统一。
不同字体的运用和排列组合也会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书法的美学价值1. 传承文化: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法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2. 美的享受: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价值。
通过观赏书法作品,人们可以在审美上获得享受,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和美好。
这种审美体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状态有着积极的影响。
3. 精神追求:书法的创作需要艺术家具备高度的专注力和专业技巧,这种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也是书法艺术的一大美学价值所在。
它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艺术家的意志品质和修养素养。
4. 文化交流: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价值。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结:书法作为一门独特而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美学价值。
浅述书法之美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
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
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
书法之美在德在情,书法的美在于表现书法家的气节,人格,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深广,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塑造完美人格。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基于索本求源。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能自觉地反映人的审美情趣,清刘熙载说:“书者,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因此,我们从颜真卿的字中看到了他的伟岸的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与忠义奋发的形象。
从二王的字里看到了晋人崇尚自然的胸襟和虚灵的意境、表里澄澈的人格、自由奔放的个性。
从董其昌的书作里,我们可以看出清淡萧远之味。
书法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静观默和反复的揣摩玩味。
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以致越想看,越看越爱看。
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还要求对不同的书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作者当时的情感状况和时代背景研究其异同,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前人包书法作品所作的艺术特点的概括;才能做出自己恰如其分的评判和深入的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才能把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到更高的阶段。
中国书法之美:探索传统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艺术,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展示人格的方式。
通过对中国书法的探索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精髓和魅力。
1. 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书法起源于古代文字的刻划和书写,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古老的文字刻画充满了原始人类的神秘和力量。
随着历史的进程,汉字的形体逐渐规范化,相应地,书法艺术也得到了更加完善和发展。
2. 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笔画的变化:书法作品中的每一笔都蕴含着墨者的心情和思绪,其粗细、起落、连续性等方面都反映了书法家的个性和修养。
•气韵生动:书法作品在表现文字文字的基础上,更注重表达文字背后的氛围和情感。
通过笔墨的运用,书法家可以给人以内心的震撼和共鸣。
•结构谐美:中国书法追求的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准确与完整,更注重整体结构的完美与谐美。
通过布局的合理与巧妙,书法作品可以展现出静美和动感的结合。
3. 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国人的尊重和珍视。
不论是古代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还是现代的书法大家潘天寿、米芾,都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
同时,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书法在数字化的冲击下,也在不断探寻和创新。
4. 中国书法的魅力与意义中国书法之美源于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理解与感悟。
通过观赏中国书法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之美、意境之深,甚至能够沉浸其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在当代社会,中国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我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可以激发出个体的创造力和审美情怀。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学院:年纪:专业:姓名:学号:序号:2014年6月9日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传说中的皇帝时代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学不断积累、沉淀,汇集了所有炎黄子孙的经验和智慧,绽放出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美丽。
在这其中,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特点,成为世界最美的艺术之一。
本文通过简要的说明来探究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美力量美线条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
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
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
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
从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到如今为我们打印方便而普遍使用的宋体字,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变化,这期间中国书法艺术也随之进步升华着。
隶书之美。
古人《隶势》有云:“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
修短相副,异体同势。
奋笔轻举,离而不绝。
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若钟簴设张,庭燎飞烟。
崭岩嵯,高下属连。
似崇台重宇,增云冠山。
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
奇姿谲诡,不可胜原。
”所以,隶书之美,是厚重凝聚、庄严典雅的宁静之美。
它给人的是肃穆敬仰之感,庄严厚重之情。
篆书之美。
蔡邕《篆势》有云:“或龟文针列,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短复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焚缊;扬波振,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
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员;若行若飞,跂跂翾翾。
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端际不可得见,指不可胜原。
”所以,篆书之美,是奇正相生、逶迤盘旋的活力之美。
它给人变幻不定之感,探索创新之情。
楷书之美。
古人《字势》有云:“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以垂颖,山岳峨嵯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似飞而未扬。
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字本是⽤来代表语⾔传达思想的⼯具,有实⽤价值,它要求形体整齐,结构固定,便于使⽤。
中国的⽅块汉字却独具多样变化,在实⽤价值之外还有⾼度的艺术价值,⽽我们也就有书法这门艺术,外国就没有。
书法在晋唐之间称为书势,⽇本⼈称中国书法为书道,中国的书法艺术美,主要有以下⼏个⽅⾯。
⼀、书法的线条美中国书法是由线条组成的,书法的线条就是“点画”,两者是⼀致的。
⽽在⽵⽊简、纸帛上留下点画墨痕的⼯具,是⽑笔。
由动物⽑制作,它柔软⽽富有弹性,有吸墨多和吐墨⾃由的特⾊,东汉的蔡邕在《九势》中说:“惟笔软则奇怪⽣焉”。
正因为⽑笔是软的,才能写出抑扬顿挫、变化莫测的线条来。
书法线条的⽴体感是书法艺术的⽣命。
蔡邕在《九势》中提出了“令笔⼼常在点画中⾏”的⽤笔原则。
因为,中锋线条有坚实圆润的美感,偏锋线条有浮燥薄削感,藏锋的线条有含蓄感,露锋的线条有⽣辣感,如竖画,当悬针⽽写成垂露则⽆⼒,当垂露⽽写成悬针则⽆韵。
”“⼊⽊三分,⼒透纸背”是⼒感中的“⼒”,是欣赏书法时的⼀种感受,是观念中的“⼒”,属于⼼理学范畴。
⼆、书法的墨⾊美书法⽩纸⿊字,看来似乎⾊彩不多,但却妙趣⽆穷。
中国画中墨⾊的浓淡,有墨分五⾊之说。
书法虽然不同于绘画,但对墨⾊变化进⾏探索的书家也⼤有⼈在。
在宋以前,书家们的创作实践⼀般都是以浓墨为主。
关于浓墨的艺术效果,苏东坡曾形象地⽐喻为⿊溜溜的⼩⼉眼睛,⼩⼉瞳⼦乌⿊⽽光亮,闪烁⽽有神采。
⽤墨的燥润也是墨⾊美的⼀个主要⽅⾯。
⾏草要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
这⾥所说的润,当然不是说⽤墨太湿,如果太湿,墨就会溢于毫外,产⽣涨墨的弊病,形成“墨猪”。
燥也不等于枯,因为枯是没有⽣命的。
三、书法的形体美如果说,西⽅绘画精意刻画⼈体是为了歌颂⼤⾃然造物的形体美的话,那么,中国书法运⽤点画组合成的⽂字结构,表现的是⼀种近乎抽象,⽽实在是能够造多姿多式的形体美。
古代的象形⽂字,对物象⼒求删繁就简的特征,使象形⽂字的形体,较之物象⼜似是⽽⾮,似⾮实是,罩上了⼀层朦胧的⾊彩,具有耐⼈揣摩、发⼈想象的变形美。
谈谈书法的美书法是一门艺术。
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书法艺术更为抽象,更难捉摸。
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理解水准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
现选择三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线条美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书写使用的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
书写的轻重、疾快、正偏等在纸上留下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表达出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
这种美的基本要素,就如做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曲直,做得好就美,做得不好就丑。
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
“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疾徐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表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能够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
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
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
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
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表达线条的和谐美。
2、动态美。
对于线条,古来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
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表达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
这种动态之美在书法作品中,你或许感到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静谧安祥,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表达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
从优秀作品中不但看出书家笔墨技巧的娴熟,更能看到对作品的“韵”的把握。
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看法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其自古以来就受到历代帝王、贵族的重视,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种美术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表达和应用,体现了中国文明的优良传统,具有“古典、纯正、和谐、宁静、清雅、雅致、简洁”的风格。
首先,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创造性,是一种有个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来表达,可以随笔而书,可以随心所欲,创作出独特的作品,而不是一味模仿已有的作品,尊重书法家的个性创造性。
其次,中国书法艺术具有象征性,书法的技法加上思想的深刻,使书法成为一种信息传达的艺术。
每一把笔,每一种字体,每一个符号,都有其象征的含义,使书法成为一种象征文化的艺术。
再者,中国书法艺术具有流传性。
中国书法艺术在古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有着深厚的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许多艺术家会以中国书法艺术作为入门,将古典艺术与当代艺术进行相互融合,把古典艺术推向世界。
最后,中国书法艺术具有魅力。
书法之美,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让人沉浸在美的世界中。
它不仅唤起人们的视觉感受,而且弥漫着深沉的境界,解放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陶醉于它的美妙之中。
总之,中国书法艺术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和优秀文化物质的经典艺术,它不仅是绘画家追求完美的目标,也是人们拥抱优秀文化的温
床。
它可以在西方文化的调和下,体现出丰富的灵魂,让我们走出一条新的文化之路。
论述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之一,这学期,通过在书法鉴赏这门课上的学习与了解,我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中国书法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下面就是我对中国书法鉴赏的一些浅薄的见解。
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
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
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
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
在书法鉴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对几种不同形式的书法进行了学习。
对于其中的几个形式,我的印象颇深,所以感触也较为丰富。
隶书之美。
古人《隶势》有云:“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
修短相副,异体同势。
奋笔轻举,离而不绝。
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若钟簴设张,庭燎飞烟。
崭岩嵯,高下属连。
似崇台重宇,增云冠山。
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
奇姿谲诡,不可胜原。
”所以,隶书之美,是厚重凝聚、庄严典雅的宁静之美。
它给人的是肃穆敬仰之感,庄严厚重之情。
篆书之美。
蔡邕《篆势》有云:“或龟文针列,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短复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焚缊;扬波振,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
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员;若行若飞,跂跂翾翾。
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端际不可得见,指不可胜原。
”所以,篆书之美,是奇正相生、逶迤盘旋的活力之美。
它给人变幻不定之感,探索创新之情。
楷书之美。
古人《字势》有云:“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以垂颖,山岳峨嵯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似飞而未扬。
观其错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
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员靡则,因事制权。
其曲如弓,其直如弦。
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森尔下颓,若雨坠于天。
中国书法之美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艺术形式,是通过笔画、布局、结构、气韵等多方面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书法中,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从此开始,中国书法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
从甲骨文到隶书,从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每一种书法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书法家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的美在于其独特的气韵和形态美。
书法作品中的气韵是指书法家在书写时所表现出来的心境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美。
书法作品的形态美则是指书法家用笔画、布局、结构等手法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美。
气韵和形态美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的美。
中国书法之美还在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现。
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中国书法,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书法之美还在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家在书写时所表现出来的气韵和情感,通过笔画、布局、结构等手法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形态,使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也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中国书法之美还在于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中国书法是一种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中国书法,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中国书法的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书法本身,更在于通过书法学习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总之,中国书法之美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气韵和形态美,更在于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和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书法的墨香与艺术之美中国传统书法是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墨香和艺术之美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抒发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在中国文化中,传统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中国传统书法的墨香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墨香,顾名思义,指的是使用墨汁书写所释放出的特殊香气。
这种香气独特而怡人,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当一位书法家开始挥毫泼墨,墨汁与宣纸相结合,那独特的墨香便会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这种墨香给予人们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片承载着历史和智慧的墨色之中。
墨香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将人们带入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墨香外,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之美也令人倾倒。
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书法注重用笔和线条的变化表现,通过不同的字体和笔画的运用展示出文章的意境和主题。
不论是楷书、行书、草书还是隶书,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追求。
书法家通过掌握不同字体的特点和规律,灵活运用于作品之中,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字体的饱满与瘦弱、书写的顿挫与流畅,都在书法作品中得到完美的呈现。
除了字体的表达,中国传统书法中的墨色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之美。
墨色是书法作品中浓淡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赋予作品以立体感和层次感。
中国传统书法中的墨色经过精心调配,色调丰富而鲜明。
在作品中,墨色的变幻与错落有致,使得每一笔每一划都显得独具魅力。
同时,墨色还能够表现出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内涵。
中国传统书法的墨香和艺术之美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它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然而,面临着时代的变迁和新技术的冲击,传统书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如何将传统书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书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谈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心灵的陶冶需要大自然的洗涤和滋润,书法家在大自然中采集宇宙之气,让心灵翱翔于博大的宇宙空间,仰观俯察,通过养气入静达神,使心灵光明莹洁,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
山水有灵趣,可以澄怀畅神。
书家的神思驰骋,意象迭生,其妙境天成,使作品超越时空超尘脱俗,达到天籁自鸣的自然之境。
书法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生命诞生的过程。
在创作中,书家通过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进入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书法即文字的观赏。
线条为其组成。
书写的工具是毛笔,以笔锋而论,柔软而富有弹性。
书写的轻重、快慢、强弱、提顿、正偏,在纸上留下浓淡、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千变万化的线条。
“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等,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是说明了书法讲究笔力、才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
韵律体现了书法的美感,其中又有墨色等。
人们谈起韵律节奏,总以为它是音乐的专用术语。
某人的歌声是否动听,一般以是否有韵律节奏感的表现程度来评论。
对书法来说,韵律节奏也是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幅书法作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传送韵律的信息,线条的飞舞、跳跃,墨色的变化都影响到韵律。
常言道,墨分五色:浓、淡、湿、焦、枯。
运用不同的墨色能产生不同的韵味效果。
书法的韵律是多元丰富的。
具有韵律的作品才生动,如闻鸣钟,余韵缭绕。
如果说韵律是书法的生命主体,那么节奏便是书法的精神灵魂。
没有节奏的音乐一片纷乱,没有节奏的书法同样零乱松散。
音乐的节奏体现于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书法的节奏表现于轻重、徐疾、虚实。
试看历代名家行草,有的像春风拂柳,婀娜多姿;有的像江河滔滔,激扬澎湃;有的像游龙戏凤,处处飞动,作品极韵律节奏,扣人心弦,使人过目难忘。
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
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
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融入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浅谈书法之美摘要: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从我国汉字诞生以来,书法就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四大文化瑰宝之一,它的魅力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而这门艺术也得到当下年轻人的热捧,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来练习书法,陶冶情操,改善情绪,提高审美。
通过对书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我认为书法艺术不仅仅是汉字和线条,还附有重要的是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自然之美与生命之美,而我们往往在练习书法时更多体现在书法技法上,忽视了它本身的生命含义与书写者的内在精神。
关键词:书法艺术;美学思考;艺术传承狭义的书法主要是指人在书写时候的行笔方法。
而广义上的书法主要是一门以线条为媒介的综合表现艺术,属于视觉艺术。
就世界范围来说,书法艺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也是高度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一种高雅艺术。
在我国书法发展的过程当中,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到现在已经逐渐演变成了最具中华民族智慧和特色的文化艺术。
我国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简单地可以概括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草书、行书(汉)→楷书(魏晋)。
随着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当前的书法艺术当中,加入了很多时代元素,构成了近代书法。
书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拘谨的、巧妙的、豪放的甚至是笨拙的,但是每一种说法都有着一定的意识形态特征,更是每一个书法家的精神具体体现。
所以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时代发展特色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
一、书法艺术的美学特点要想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美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就必须要明确书法艺术的美学特点,只有把握好美学特点,才能够在美学特点基础之上进行书法的创作和挖掘书法当中所渗透的美学。
具体来说,书法艺术的美学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崇尚天趣崇尚天趣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核心美学特点,就对古人的书法艺术来说,每一幅书法都是随意而为,并没有刻意为之,一些好的书法作品往往是浑然天成,一气呵成的,没有刻意的去雕琢,呈现在纸上的书法艺术即是作者自身的内心情感和艺术造诣。
书法艺术魅力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浓郁的文化气息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欣赏、研究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书法艺术的魅力。
一、感染力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感染力。
无论是书法家的写作过程还是作品本身,都能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
书法家在用毛笔挥洒着自己的情感、思维,将自己的心态与意境融入到一字一句之中,使创作的过程也成为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
而作品本身,则可以用自己的情感感染着观者的心灵。
一幅好的作品,往往可以像一首动人的乐曲,引领着人们进入到她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让人忘却世间的烦恼。
二、视觉冲击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书法作品的线条、结构、形态、气韵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其风韵所在,即是在字之外。
它们不仅是表现作者书写艺术的载体,更是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形式。
这些线条、形态也是一种衍生、演化、扩散的艺术效果,也进一步体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三、情感表达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力。
书法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气质”,并非是纸墨的质地而来而是在内、骨法之外摄之成的。
随着笔锋,墨色的变化,通过线条直抒感情,以旷达或慷慨迸发出创造者的精神和思想。
书法家感悟万千,它将他们的心灵升华成墨。
而书法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则可以越过时空的障碍,直接传达到观者的内心深处,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
四、美的享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所提供的美的享受。
书法作品主要有意境之美、形态之美、墨韵之美、线条之美、结构之美等,登峰造极,尤其是意境之美。
户外的翠竹与室内的鲤鱼水碗,因为题材和环境氛围的不同,在场合上与书法的引用是不一样的。
因此,书法的趣味是多样的,只要有心,满眼世间皆艺术之理,书法艺术会让人们的感官和心灵得到惊喜和满足。
五、表现力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表现力。
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作为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书法一直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它凝聚了汉字的美感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对于提高人的艺术修养、磨练写字技巧、塑造个人品格都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书法美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它呢?首先,书法美是指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它在视觉方面具有美感、和谐、秩序、张力和旋律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书法美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从小处见到书写的痕迹和笔力,从细节处感受着作品的精髓和气质。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体现出技巧的娴熟和功力的深厚,而且还要在画面上呈现出丰富而内敛的文化涵义,发出足以抚慰人心灵的音符。
其次,书法美是一种精神的美感。
书法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它展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承。
一位好的书法家需要好品德、好身体、好心态,用心去写书法,才能在作品中凝聚出美感。
所以说,书法并不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上的感悟和积淀,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一条重要路径。
最后,书法美是一种人文的美感。
书法具有历史性和文化特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因此,书法美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文艺术美感,它既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深邃,也表现了艺术家所思所想的深刻和广博。
正是由于书法这种人文艺术的特质,它才成为了对个人和社会有益的一种文化遗产,积极推动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书法美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美感,它既具有视觉美感,也体现了精神和人文美感。
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我们还应从中汲取一些有益思想和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多多关注、欣赏和学习书法,从中真正感受到书法美的魅力和价值。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古人云:“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书法有它独一无二的艺术美。
它对美学追求和对艺术真谛的把握,使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美学家赞叹不已。
西方现代艺术更是把书法奉为楷模。
从中国美学自身系统来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精神,书法美学包含了可与其它各门艺术相通的最基本的审美规律。
可以说,不懂书法美学,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
可见,对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进行研究、学习,不仅可以把握书法美学自身的系统的本质规律,而且对充分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在艺林中独树一帜。
当人们涉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时,总会感觉到中国的传统书法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高深莫测。
书法作品像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一样,能把人们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神秘而和谐的精神世界。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的具体形式。
书家的笔法、笔墨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
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书法堪称为中国美术之魂。
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
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
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谈谈对中国书法的美学的理解作文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中国书法可美啦!
书法就像是一幅会跳舞的画。
比如说,楷书就像一个个站得笔直的小朋友,整整齐齐,规规矩矩。
而行书呢,就像在跑步的小朋友,轻快又灵活。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有个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写字可厉害啦!有一次,他在河边练字,写完字就在河边洗笔,结果把河水都染黑了。
你看,他得多努力呀!
中国书法的美还在于它的线条。
有的线条粗粗的,像大力士的胳膊;有的线条细细的,像小姑娘的头发。
而且,书法家们写字的时候,心情不一样,写出来的字也不一样呢。
开心的时候,字可能就像在笑;伤心的时候,字可能就像在哭。
小朋友们,咱们中国书法是不是特别神奇、特别美呀?
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书法的美。
你们看,书法里的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胖,有的瘦,多有趣呀!就像我们小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还有一个书法家叫颜真卿,他的字特别有力量。
就好像他写字的时候用了很大的劲儿,要把字的精神都写出来。
书法的美呀,还在于它能让人静下心来。
当我们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写字时,就好像在和汉字做朋友,心里可安静啦。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书法的美吧!。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它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形态美。
书法作品以汉字为基本符号,通过纸墨笔砚等工具,以线条和笔画形成独特的艺术形态。
书法作品以其独具魅力的线条流畅和生动的笔势,表达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韵律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审美特点之一。
书法家常常利用字体的间隔、长度和节奏感来表达音律和韵律的美感,使得字体之间形成和谐的整体。
书法艺术还注重对空间的利用和结构的安排,通过空白和实体的布局,创造了独特的平面美和空间美。
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内涵的美。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字形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书法家通过字体的运用和笔墨的表现力,将情意融入到书法之中,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意义。
书法家常常通过用笔的轻重、稀密与浓密、粗细与墨色的变化等手法,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这些表现手法以及他们的巧妙组合,使得书法作品在字体形态的基础上更富有情感的层次,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其艺术创造力和个性化。
书法艺术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创作,书法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书法家通过加强笔墨的变化、构思字形的独特性、创新艺术手法等,不断挖掘汉字艺术中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书法家在创作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
这种艺术创造力和个性化的表达,为书法艺术注入了丰富的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气息。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包括了形态美、内涵美和个性化等方面。
通过对字体形态的艺术表现和内涵意义的呈现,书法艺术展示了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艺术韵律。
书法艺术还通过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书法家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中国书法汇聚中华文化的艺术之美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门艺术。
作为中华文化的艺术之美,中国书法凝聚了国人智慧和情感,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都非常重视书法的修养,将其视为涵养身心的一种方式。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注重文字的形态美,更注重墨的力度、节奏感和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墨线的疏密、粗细,书法家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书法以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为代表,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楷书是最常见也是最规范的一种字体,它字形端正工整,结构稳定,给人以庄重大方之感。
隶书则更加激发了书法家的创造力,字形不拘一格,遒劲有力。
行书则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字形奔放自如,气势磅礴。
草书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种字体,它以潇洒奔放、铺陈浓密的特点著称。
在中国书法中,最重要的是书法家的个人风格。
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通过线条的力度、笔触的纵横交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个人风格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砺,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书法家通过书写汉字,不仅将汉字的美感表达出来,更能够打通心灵的通路,培养修身养性的功夫。
中国书法强调笔墨意境的结合,而非仅仅追求书法的技巧。
通过运笔、用墨,书法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每一笔每一字之中,创造出具有个人风采的艺术作品。
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文化的传统与人民的支持。
中国的书法教育非常重视对传统技法的传授,同时也鼓励书法家进行创新和探索。
许多书法家都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书法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风貌。
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在中国国内广为流传,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充满了兴趣,并且积极学习和研究。
中国书法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传承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认可。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古人云:“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书法有它独一无二的艺术美。
它对美学追求和对艺术真谛的把握,使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美学家赞叹不已。
西方现代艺术更是把书法奉为楷模。
从中国美学自身系统来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精神,书法美学包含了可与其它各门艺术相通的最基本的审美规律。
可以说,不懂书法美学,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
可见,对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进行研究、学习,不仅可以把握书法美学自身的系统的本质规律,而且对充分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在艺林中独树一帜。
当人们涉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时,总会感觉到中国的传统书法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高深莫测。
书法作品像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一样,能把人们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神秘而和谐的精神世界。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的具体形式。
书家的笔法、笔墨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
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书法堪称为中国美术
之魂。
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
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
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
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
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
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
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
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
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
“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
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
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
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
”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
得体”。
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
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作者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广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