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流行语看青年价值观塑造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网络流行语在当前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许多新的网络流行语迅速成为年轻人之间的热门话题,影响年轻人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
然而,网络流行语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却争议不断,一些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网络流行语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是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的语言习惯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许多年轻人在日常交流中都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
这些网络流行语融合了新兴的文化元素和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年轻人的语言创新能力。
然而,如果这种语言习惯不能及时地调整和恰当地运用,可能会对年轻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他们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有时甚至会引发一些误解和争议。
二是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
一些网络流行语表达了年轻人的一些心理特征和对社会现象的一些看法,这些表达方式虽然比较简洁明了,但是却有可能对年轻人的核心价值观产生影响,比如容易让年轻人陷入“网红文化”和“浮躁文化”中。
这类网红文化和浮躁文化强调的往往是外在物质和表面形式上的东西,而对于内在品质和思维方式等等的东西则并不关注。
这种价值观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它容易使年轻人忽略了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了对核心价值观的挑战和影响。
三是如何引导和规范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网络流行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年轻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也有可能在不适当的情况下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比如,一些网络流行语可能会侮辱性的,贬低某种族、他人或文化,这种情况下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定和制度,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进行引导和规范,以保证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不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和进步。
礼仪文化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引导策略【摘要】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新颖、时尚的特点逐渐赢得以“90后”为主体的高校大学生的青睐,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崇。
本文拟把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分析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作为出发点,探讨网络流行语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流行语作为青年学生的时尚坐标语言,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心理和思想动态,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诉求。
网络流行语具有流行性、娱乐性、随意性等诸多文化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诉求和行为等存在诸多影响。
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影响引导媒介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网民的年龄结构中,20~29岁占30%,30~39岁占27%;在网民的学历结构中,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27%。
高校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
而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日益剧增使网络语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本文拟把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分析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作为出发点,探讨礼仪文化视角下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新思路,以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流行语产生背景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作为年轻而有文化的大学生必然是网络流行语传播和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大众载体。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分析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个分支,其本身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特征,它们具备流行性、娱乐性、新奇性、前卫性等特点,反映了汉语言的发展特征。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在青年大学生中变得越来越流行。
这些网络流行语轻松、幽默,并且往往会迅速传播。
然而,这些流行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它们可能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往往倾向于使用粗俗、不适当和有攻击性的语言,这可能会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青年大学生在接受这些流行语时,可能会接受其中的不良信息,并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流行语促进了暴力或性别歧视等行为,这可能让年轻人认为这些行为是正常和可接受的。
其次,网络流行语还可能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
尽管我们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但网络流行语给予了机会,让人们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可能有些网民的价值观是通过网络流行语传递出来的,然后被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和传播。
因此,网络流行语可以使青年大学生了解到不同观点、文化和价值观。
最后,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处理网络流行语对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特别重要。
首先,青年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
他们应该警惕流行语中的攻击性和歧视性的语言,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这些语言所影响。
其次,青年大学生需要保持自己的价值观,即自己内心深处所坚守的信仰、道德和信念。
他们需要相信自己的想法和信仰,并用自己的言行去展现出这种价值观。
最后,青年大学生应该主动参与网络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处理流行语对自己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青年大学生应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以开放、包容和理性的态度来处理网络流行语,让其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网络流行语的定义与特点,然后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机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在塑造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并比较了其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启示与展望,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可探讨的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并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影响、机制、作用、传播、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总结、启示、展望、局限性、进一步探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群体,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文化的兴起,网络流行语成为了青年大学生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机制,在网络空间中迅速传播并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研究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1.2 研究意义研究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对于推动当代青年思想教育、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的探讨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定义与特点,深入了解网络流行语在当下社会的普遍存在及其形成机制。
2. 探讨网络流行语如何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分析其内在机制和作用方式。
通过对以上目的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揭示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探讨网络社会时代下青年核心价值观塑造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网络语言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 引言1.1 网络语言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意义网络语言的互动性和碎片化特点,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和干扰。
通过研究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机制,可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从网络语言视域下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价值取向,也可以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更在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中的深入传播和牢固根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语言作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网络语言的影响下,接受着各种信息和价值观念。
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对于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
对于在网络语言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网络语言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坚定信仰,关爱社会,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勉奋进,团结互助,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探讨网络语言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与现实意义也将成为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2. 正文2.1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网络语言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普及和流行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首先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关系、道德观念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方面的影响,发现网络流行语会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大学生的整体价值观。
结论指出,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整体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对未来的人际关系、职业道德和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网络流行语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关系,道德观念,学习态度,整体价值观,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结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了解网络流行语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关系、道德观念和学习态度,有助于指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流行语,避免价值观偏差,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的影响,以期能够深入了解网络流行语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探讨其如何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模式和思考方式;2. 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研究其在塑造大学生生活方式和行为偏好方面的作用;3. 调查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讨其如何影响大学生与同伴、家人和社会的互动方式;4. 研究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影响,探讨其对大学生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塑造作用;5. 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其在影响大学生学业发展和成长方面的作用。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及特点,揭示了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情况。
然后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机制,指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影响。
最后讨论了青年大学生如何应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通过综合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可能影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但也提出了对未来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建议,为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价值观提供了思路。
该研究对于揭示网络流行语现象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大学生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更加理性和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影响研究、传播情况、影响机制、具体影响、应对策略、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综合分析、教育实践、未来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语言习惯,还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流行语更是频繁应用,成为他们之间社交互动的重要工具。
这种流行语的使用并非没有负面影响,部分网络流行语可能涉及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机制及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抵御网络流行语对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有望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意义研究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已成为大学生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元素,因此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语可以洞悉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导向,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核心价值观。
研究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既是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心理状态的揭示,也是对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网络文化融合的探索。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摘要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对于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里之一,其成长和思想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合理运用网络文化培养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网络文化的内涵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和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作出论述,分析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网络流行语在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网络文化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41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9.07.041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Network Catchwords onYoung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GU Yunfeng(Hangzhou League School,Hangzhou,Zhejiang 310013)AbstractCultur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young students. Netw ork cultur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values of young students. Young college students,as one of the main groups of Internet users,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Internet culture in the ir growth and thinking. As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h ow to rationally use the network culture to cultivate the core valu es of young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work.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culture,th 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catchwords and their impact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alyze the sig 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young students' core values,and finally pu t forward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catchwords in the cult ivation of young students' core values.Keywordsnetwork catchwords; network culture; young students; core values科学技术的发展方便了文化的传播,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多元文化背景。
从网络梗看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变迁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新奇的时代,网络梗就像一阵风,呼呼地吹遍了各个角落。
咱就拿我身边的事儿来说说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变迁。
我有个小侄子,今年上高中,整天嘴里蹦出些我听不懂的网络梗。
有一回,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他突然冒了一句“绝绝子”,我愣是没反应过来。
后来才知道,这是在夸东西好呢。
就从这些网络梗里,咱能看出不少门道。
以前啊,大家表达赞美可能就是“真好”“太棒了”,简单直接。
现在呢,“yyds”“奥力给”“绝绝子”五花八门。
这说明啥?说明当代青年追求更独特、更有个性的表达方式,他们不再满足于那些老套的词汇,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
以前大家都觉得稳定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最好的。
可现在的青年可不这么想。
就像网络梗“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虽然带着点自嘲,但也反映出他们对于工作的新态度。
不再是单纯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实现自我价值。
他们不再害怕挑战,反而乐于接受,把困难当成升级打怪的关卡。
再比如说“躺平”这个梗。
好多人一听到就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没上进心。
可你要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不是真的啥都不干,而是一种对过度压力的反抗,是在呼吁一种更平衡、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还有像“内卷”这个词,反映出当代青年对过度竞争的无奈和反思。
他们意识到无意义的内耗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开始思考如何打破这种困境,寻找更有意义的发展道路。
我记得有一次,小侄子参加学校的活动,原本他很紧张,怕自己表现不好。
但他的小伙伴们给他打气说:“怕啥,冲就完事儿!”结果他还真就放开了,表现得特别出色。
这让我看到,这些网络梗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真的能影响他们的行动和心态。
网络梗的流行,其实就是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一面镜子。
他们更加注重自我表达,追求个性解放;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敢地走自己的路;他们在压力中寻找平衡,在竞争中思考价值。
所以啊,咱们可别小瞧了这些网络梗,它们背后藏着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大变迁。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引言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和被大众所接受的词语或短语。
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年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也受到了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以其新颖、幽默、简洁的特点,深受青年大学生的喜爱,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对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及特点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的词语或短语,通常是由互联网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
网络流行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新颖性:网络流行语通常具有新颖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2. 幽默性:网络流行语往往带有一定的幽默成分,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笑声。
3. 简洁性:网络流行语通常使用简单、直白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传播和理解。
4. 多样性:网络流行语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涉及政治、娱乐、体育、生活等各个领域。
1. 形成思维模式网络流行语以其新颖、幽默的特点,常常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进而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
一些流行语所传达的观念和价值观,很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和认同,甚至成为他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选择。
2. 影响行为习惯网络流行语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常常会影响到年轻人的行为习惯。
比如一些流行语中传递出的对生活态度、对学习态度的观念,可能会对青年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这些流行语中包含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那么它们可能会对年轻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这些流行语中包含了消极的价值观念,那么它们可能会对年轻人的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3. 塑造社交观念网络流行语中的一些观念和价值观,往往会在年轻人的社交中产生影响。
一些流行语中所传达的社交观念、人际关系观念,常常会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行为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
从高校流行语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处于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是党、政府和教育界不断强调并大力开展主流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是广大大学生价值观的日益世俗化、多样化和疏离主流价值观。
研究高校流行语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及其变化轨迹,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融入流行元素将会有助于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标签:流行语高校流行语大学生价值取向流行语是在民众口头上流行的反映新近世风民情的时尚性词语。
作为一种时尚语言,流行语新奇精准,又生动上口,并且紧密联系着当时当地的时尚文化甚或前锐潮流,为人津津乐道,经常作为亮点词汇闪烁于日常交谈中。
高校流行语是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流行于高校大学生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话语,能够概括性地反映出当代社会的某种本质性的特点及青年学子的普遍心态。
它涉及当代社会的重大事件、现象与时弊,尤其与在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人生意义、生活方式、爱情、友情、就业、消费、时尚等息息相关。
一、高校流行语的特点(一)形式多样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不拘泥陈规的大学生们,思想上活跃开放,语言上追新出奇,喜欢用不受约束的形式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流行语。
纵观当前大学校园流行语,有的是单个的词语或短语,有的写成句子,有的编成民谣,有的用英文表达或英汉夹杂,有的则以数字形式出现。
其中,以词语形式出现的流行语占绝大多数。
(二)来源广泛1.来自于网络语言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网上论坛等途径可以轻松地表达和传递思想,且容易得到网友的共鸣进而进行模仿。
调查显示,37.7%的大学生喜欢网上聊天时的常用语,而29.3%的大学校园流行语就是受网络语言影响而产生的。
2.大众传媒的影响除了网络、影视、报刊、广告等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语言有直接影响外,还有59.3%的大学生选择了影视歌星作为偶像,22.2%的大学生选择了体育明星作为偶像,于是大学生们对明星(歌星)语言的模仿便成为校园流行语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其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具有娱乐性和幽默感,可以调剂生活的压力和消除负面情绪。
当青年大学生遭遇困难或者面临挫折时,通过分享有趣的网络流行语可以缓解他们的痛苦和压力,使他们更加积极乐观面对困难。
网络流行语的幽默感和娱乐性也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在社交场合中增加趣味和吸引力的方式,促进了其社交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这些积极的影响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网络流行语具有强烈的表达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使用这些流行语,青年大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塑造自己的个性特征。
网络流行语也反映了一部分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一些流行语倾向于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可能导致青年大学生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
网络流行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一些网络流行语存在低俗和不文明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青年大学生的语言文明素养和价值观,还可能使他们对社会道德观念的认同产生困惑。
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短暂性和快速消失的特点,容易引发青年大学生的跟风和盲从行为。
一味追求流行和张扬个性可能导致青年大学生迷失自我,盲目追求虚荣和个人利益,对于社会和家庭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下降。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是复杂的。
尽管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引导,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社会问题,提倡社会责任和团队合作,从而形成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网络流行语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网络流行语,就是网络上面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打开电脑,我们会发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流行语已经充斥着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虽然在信息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有着“方便、形象、幽默”等优点,但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网络流行语却存在着另一些负面因素,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一、青年大学生与网络流行语的现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月份,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13亿,其中29岁以下的青年人占58.2%,这表明,我国已经有近3亿的青年人与互联网有着紧密的接触,而青年大学生正是这其中的主体人群。
在互联网上,网络流行语存在于论坛、贴吧、微博、网友聊天等各个角落,它们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包括称呼、问候、发泄、动作、时事及各种“语体”等多个类别,如果将它们一一列举出来,恐怕会有上千条之多,而新的流行语又在不断地被网民们创造出来,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网络文化潮流。
当代青年大学生大多是一路从家庭和学校走来,喜欢追逐潮流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长期生活在环境单调的校园当中,包罗万象的互联网世界以及花样叠出的网络流行语自然对青年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但是,由于他们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在接受这些流行语的同时并不能完全理智辩证地看待它们,假如仅仅将它们看作一种时尚潮流盲目地追求,那么这些网络上花俏的文字将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大学时代正是青年人步入社会最后的“磨练期”,自身的价值观也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网络流行语的消极影响也会在这一时期慢慢渗透进来。
(一)遮蔽互联网中放眼望去,“神马都是浮云”、“淡定”等一大批网络流行语几乎出现在每一个地方,并仍在迅速传播,而相比之下,代表着主流价值观的词语如“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等却少有出现。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在青年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然而,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产生着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实例说明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离不开年轻人追求个性和自我表达的需求。
网络流行语一般是一些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极具幽默感的词语、表情符号等,它们在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同时,展现了一种崭新的语言形态。
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十分吸引的,他们渴望通过网络流行语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与趣味,甚至形成自己的“派系”,在团体中树立自己的形象。
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的使用也使得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更加开放,更加富有想象力,更加容易创新。
其次,网络流行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时事热点,它们有时会提出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反映出年轻人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例如,“996”就反映出年轻人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需求,呼吁尊重员工的权益;“毒鸡汤”则呼吁年轻人拒绝颓废、坚持成长;“佛系青年”则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无所谓得失的人生态度等。
这些看似轻松随意的网络流行语,却足以影响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
最后,网络流行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网络流行语往往以简化、夸张的方式表达情感,让年轻人在表达感情时过于偏激。
例如,网络流行语“毒舌”、“刚”、“反讽”等,如果不加控制地使用,很可能会引发情感冲突和群体对立。
此外,网络流行语也难免会带来语言习惯的混乱,人们可能会忘记正确的语法,甚至不分是非、善恶,这对于青年人的学习和社交都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在迎合年轻人的需求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年轻人应当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注意把握它的合理性和适度性,避免对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从网络流行语看青年价值观塑造作者:蒋明敏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5期【摘要】網络流行语作为青年群体网络交流的主要语言,对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群体的增加,网络流行语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
对此,必须要清楚认识当下网络流行语的时代特点,合理把握并利用网络流行语,进而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青年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网络流行语是产生于网络空间,并在网络空间中广泛传播的一些字词、语句或者特定的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自产生之日起,就获得了青年群体的追捧,是青年群体展现个性、宣泄情感、表达自身价值追求的重要方式。
合理理解以及利用网络流行语,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个性,彰显自我。
与现实社会的交往不同,网络交往更侧重于语言交流。
如果语言缺少个性特色,就难以引起其他网友的关注。
此外,在网络世界中,由于缺少真实身份的种种限制,发表言论更为自由,甚至可以畅所欲言。
由此,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尤其是青年彰显个性和表达自我的主要途径,他们创造和传播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生动形象、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流行语,如“朝阳群众”“吃瓜群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等。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风靡,反映出了青年群体自我表达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彰显了其个性。
狂欢模仿,群体效应。
在网络世界中,由文字、符号、图片等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是网民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工具。
网络流行语如果在内容表达和形式表现上符合青年群体的语言使用习惯,就能获得他们的认同,且能够在转发行为中形成狂欢式的群体模仿效应。
例如,“小猪佩奇纹上身,掌声送给社会人”“确认过眼神”……这些风趣的网络流行语抓住了青年群体的语言偏好,因此获得了共鸣与追捧。
此外,由于网络空间隐去了真实的社会身份,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我,理性意识被暂时性地“遗忘”了。
礼仪文化视角下得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得影响与引导策略【摘要】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新颖、时尚得特点逐渐赢得以“90后”为主体得高校大学生得青睐,并得到广泛得应用与推崇。
本文拟把网络流行语得特点分析与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得冲击作为出发点,探讨网络流行语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得引导。
流行语作为青年学生得时尚坐标语言,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得群体心理与思想动态,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得价值诉求。
网络流行语具有流行性、娱乐性、随意性等诸多文化特征,对当代大学生得思想观念、价值诉求与行为等存在诸多影响。
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网络流行语得社会意义,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得生活态度与健康得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影响引导媒介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网民得年龄结构中,20~29岁占30%,30~39岁占27%;在网民得学历结构中,学生群体就是网民中规模最大得群体,占比为27%。
高校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流行语得主要创造者与使用者。
而互联网得普及、网民得日益剧增使网络语言以前所未有得速度不断地丰富与创新。
本文拟把网络流行语得特征分析与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得冲击作为出发点,探讨礼仪文化视角下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得新思路,以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流行语产生背景网络流行语,就就是在网络上流行得语言,就是网民们约定俗成得表达方式。
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得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得约束)。
具有匿名性得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得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得空间;同时,由于她们又具有较高得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得产生具有了必然性与可能性。
作为年轻而有文化得大学生必然就是网络流行语传播与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得大众载体。
二、网络流行语得特征分析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得一个分支,其本身具有其她语言无法替代得特征,它们具备流行性、娱乐性、新奇性、前卫性等特点,反映了汉语言得发展特征。
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研究作为一种时效性强且流行广泛的语言表达形式,网络流行语承载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高校应理性认识这一新生事物,积极应对并因势利导,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使其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
标签: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价值观作为一种信息载体,网络流行语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其中蕴含着人们的倾向、态度和观点,承载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是使用、传播和创造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人群,网络流行语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与特征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界定。
于根元认为,“网络流行语主要指的是由网民创造,一定时期内在网络中广泛流行的语言符号”[1]。
汤玫英提出,网络流行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2]。
倪建均给出的定义内涵更为丰富,“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由网民创造的在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快速传播、流行和使用的数字、符号、词汇或特定模式的语言表达形式”[3]。
我们主要从网络流行语的主体、时空特征、影响程度等几方面考虑,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的、主要存在但并不局限于网络空间的、在一定时段内被广泛传播和高频使用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表达形式。
各大网站每年都会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盘点,评选出十大网络流行语。
例如2015年的“获得感、颜值、宝宝、任性、网红”等;2016年的“工匠精神、小目标、洪荒之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蓝瘦香菇”等。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了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特征。
(一)简洁新颖性网络流行语一般比较简洁浓缩,大多在10个字以内,以词或词组为主,如“点赞、给力、你懂的、网红”等;比较长的语句多以缩写形式出现,如“高端大气上档次”缩写为“高大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缩写为“喜大普奔”;有些词语中还夹杂着拼音或英文首字母,如“大V”。
122
舆情分析
Publ i c Opi n i o ns Anal y si
s
网
络流行语是产生于网络空间,并在网络空间中广泛传播的一些字词、语句或者特定的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
语自产生之日起,就获得了青年群体的追捧,是青年群体展现个性、宣泄情感、表达自身价值追求的重要方式。
合理理解以及利用网络流行语,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流行语的几大特点
重视个性,彰显自我。
与现实社会的交往不同,网络交往更侧重于语言交流。
如果语言缺少个性特色,就难以引起其他网友的关注。
此外,在网络世界中,由于缺少真实身份的种种限制,发表言论更为自由,甚至可以畅所欲言。
由此,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尤其是青年彰显个性和表达自我的主要途径,他们创造和传播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生动形象、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流行语,如“朝阳群众”“吃瓜群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等。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风靡,反映出了青年群体自我表达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彰显了其个性。
狂欢模仿,群体效应。
在网络世界中,由文字、符号、图片等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是网民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工具。
网络流行语如果在内容表达和形式表现上符合青年群体的语言使用习惯,就能获得他们的认同,且能够在转发行为中形成狂欢式的群体模仿效应。
例如,“小猪佩奇纹上身,掌声送给社会人”“确认过眼神”……这些风趣的网络流行语抓住了青年群体的语言偏好,因此获得了共鸣与追捧。
此外,由于网络空间隐去了真实的社会身份,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我,理性意识被暂时性地“遗忘”了。
由此,各种尽情抒发自我的网络流行语经海量转发形成喷薄之势,将群体
模仿的狂欢盛宴不断推向高潮。
立足现实,映射时代。
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尤其是青年对当前社会生活的主观认知。
无论是“吃土青年”显示出的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焦虑,还是“我爸是李刚”反映出的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嘲讽,都是青年群体通过语言对当前时代的见证和记录,是青年群体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悟和自身价值观念的展现。
总之,网络流行语不仅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时代价值的彰显。
网络流行语对青年价值观构建的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流行语可以展现青年群体勇于创新、追求个性的优点,然而很多不良的网络流行语也会扭曲青年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娱乐变异”会瓦解青年价值观的根基。
虽然网络流行语具有传达信息、宣泄情感等多种功能,但网络空间的无限制以及青年群体网络交流的休闲与娱乐目的,使得娱乐主义逐渐成为网络交流的主要追求。
由此,网络流行语中充斥着一些肤浅无聊甚至黄色暴力的词汇,出现以负面文化取代正面文化、以感性刺激取代理性思考的现象,将青年群体裹挟到“娱乐变异”的浪潮中。
如果这种“娱乐变异”持续蔓延,不仅会扭曲青年群体的审美欣赏能力,使其理性思考能力降低,更会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
“碎片信息”会影响青年价值观的形成。
作为网民自发创造的语言表达形式,网络流行语存在缺少系统性生成逻辑的问题,其通常表现为碎片式的信息片段,如“OMG”“高富帅”等。
由于网络流行语并不遵循一般的汉语词汇的创制规则,如果使用者缺少对其产生背景的了解,就很难从词汇的表层
【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青年群体网络交流的主要语言,对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群体的增加,网络流行语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
对此,必须要清楚认识当下网络流行语的时代特点,合理把握并利用网络流行语,进而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青年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从网络流行语看青年价值观塑造
蒋明敏
人民论坛 / 2019年09月上
123
含义中分析出深层意义。
此外,使用者的选择性理解、不区分语境和词汇含义的随意使用,更加会使得本就碎片化的网络流行语变得更为晦涩模糊。
因而,当这类流行语成为网络交流和实际交流的主要用语时,就会影响青年对汉语词汇规范用法的正确把握、对实际生活和价值观的整体性理解。
总之,一旦碎片化的网络流行语不断传播,就会对青年的价值观产生冲击,甚至会将其引入虚无主义、相对主义错误中。
“虚拟空间”会导致青年价值观的异化。
网络交流主要通过语言符号来实现,在符号化的交流中,网民的真实身份、文化背景以及思考能力被隐藏起来,逐渐异化为科技操控的、缺少个性特色的集群。
由此可见,基于网络技术所产生的自由化、个性化交流可能会导致网民个体的同质性和无意义性。
青年群体如果长时间沉溺于网络空间,则容易在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转换中陷入人生方向与自我认知的迷茫。
加之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观念,将进一步冲击青年群体的价值观。
规范网络流行语使用,引导青年塑造正确价值观
加大网络舆情监管整治力度。
自媒体时代,随着网络影响力的增强,网络舆情正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
为此,必须从网络流行语的源头进行舆情整治,为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首先,政府应从法律层面和制度层面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监管,肃清网络“流毒”,为青年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提供坚实保障。
其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导向和思想方向,以中立、客观、理性的立场报道实事,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最后,网络社群要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监管,引导网民使用积极向上的网络流行语,共同净化网络空间。
关注流行语隐性表达。
网络流行语往往与社会热点事件有着密切联系,从中不难窥见当代青年的生活状态、社会心态和思想观念。
无论是“屌丝逆袭”“点赞”,还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都反映出青年群体关注和参与社会议题的强烈愿望和价值倾向。
因此,要重点关注网络流行语的隐性表达。
一方面,国家层面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平环境的营造,引导社会资源良性流动,为青年群体创造公平竞争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另一方面,社会层面应切实关注当代青年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工作等
方面的困惑,为其创造适宜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氛围以及物质环境。
学会正确分辨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虽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也不能否定其存在的意义。
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为青年价值观培育保驾护航。
青年群体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
同时,要提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辨别网络流行语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青年群体要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价值观念,做具有积极意义的网络流行语和网络正能量的使
(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4CKS036)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
①李凤兰、彭红秀、杜云素:《焦虑中的反叛与韧性:青少年网络交往中的话语表达》,《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8期。
②秦程节、王夫营:《网络流行语视阈下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当代青年研究》,2018年第2期。
③王清杰:《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生态与社会心理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④骆昌日、何婷婷:《近十年来我国网络流行语的演变及传播研究》,《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责编/孙渴 美编/
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