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所有丸剂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27.66 KB
- 文档页数:9
请收藏:不同丸剂功效各异中药丸剂分为滴丸、浓缩丸、蜜丸、蜡丸、水丸等。
这些丸剂不仅是体积有别,在临床应用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滴丸吸收快滴丸吸收速率最高,多用于短期用药,以便尽快使体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让药物较快起效。
比如用于缓解心绞痛的速效救心丸。
浓缩丸服量少浓缩丸是将部分药材提取液浓缩成膏,再通过多重工艺制成,体积较传统的大蜜丸等有大幅度缩小。
如浓缩六味地黄丸,仅用2.6克即相当9克的大蜜丸。
服用量少,易服入,且携带方便。
蜜丸药效持久一般蜜丸服用后会在胃肠道缓慢崩解,逐渐释放药物,可延缓刺激性药物的吸收,减少其毒性和不良反应,维持较恒定的血药浓度和药效。
蜜丸中的蜂蜜含有大量的糖、有机酸及维生素等,具滋补作用,同时还有镇咳、缓下润燥等功效,故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如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等。
蜡丸肠中溶解吸收蜡丸是以蜂蜡为黏合剂与药物细粉混合制成的一种丸剂。
蜂蜡可使丸药在胃中不起作用,而在肠中起效。
蜂蜡不溶于水,用之制成的丸剂在体内释放药物缓慢,可延缓药物的吸收,起到长效作用。
如治疗跌打损伤等疾病的三黄宝蜡丸。
水丸易崩解显效快水丸系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液体为黏合剂制成的小球形丸剂。
水丸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水丸的黏合剂为水溶性的,服用后易崩解吸收,显效较快。
如木香槟榔丸、沉香化滞丸等。
文字:《医药星期三》配图:网络编辑:彭海波曾旻曹琤媛“健康杏林”是《医药星期三》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医药星期三》报是全国邮发的,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的,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
开设有“中华医药””中医精粹“”民族医药“”药膳食疗“等中医专版。
全国邮发代号47-66。
丸剂:丸剂系指药物细粉或药物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
丸剂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的剂型之一。
中国最早医籍《内经》即有“四乌鰂骨一藘茹丸”的记载。
早期的丸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来历代中医在临床上都广泛应用,成为品种繁多,制备精巧、理论趋于完善的一个大剂型。
中国古典医籍--《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药性有宜丸者”、《玉函经》说:“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诸坚痞”。
《苏沈良方》说:“大毒者须用丸”。
汉晋以来提出:“丸药以舒缓为治”,“丸者缓也”。
丸剂服后在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延缓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映。
因此,临床治疗慢性疾病或久病体弱、病后调和气血者多用丸剂。
丸剂制备时能容纳固体、半固体的药物,还可容纳粘稠性的液体药物;并可利用包衣来掩盖其不良臭味。
丸剂生产技术和设备较简单,亦适合基层医疗单位自制。
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有的服用剂量大,尤其是小儿服用困难。
生产流程长,污染机会多;操作不当影响崩解和疗效;另一方面,目前对中成药丸剂的有效成分标准尚需继续深入研究。
丸剂按其制法,或赋形剂可分为如下几类:(1)按制备方法分类塑制丸:系指药物细粉与适宜的粘合剂混和制成软硬适度的可塑性丸块,然后再分割成丸粒。
如蜜丸、糊丸、部分浓缩丸、蜡丸等。
泛制丸:系指以药物细粉用适宜的液体为粘合剂泛制成小球形的丸剂。
如水丸、水蜜丸、部分浓缩丸、糊丸等。
滴制丸:此法又称滴聚法。
系利用一种熔点较低的脂肪性基质或水溶性基质,将主药溶解、混悬,乳化后利用适当装置滴入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却剂中而制成的丸剂。
(2)按赋形剂分类蜜丸:系指将药物细粉用蜂蜜作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根据大小和制法不同,分为大蜜丸、小蜜丸和用泛丸法制备的水蜜丸等三种。
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或调理气血的滋补药剂。
水丸:系指药物细粉用凉开水或按处方规定的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球形丸剂。
中药丸剂的分类一、概述中药丸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药丸剂按照不同的制剂方法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分类。
二、按照制剂方法分类2.1 炮制丸炮制丸是中药丸剂中的一种常见类别,它是指将中药炮制后制成的丸剂。
炮制的目的是通过炒、炙、煮等热处理方式改变药性特征,增强药物的疗效,并提高其稳定性和贮存性。
炮制丸常用于治疗气血虚弱、脾胃虚寒等疾病。
2.2 酒浸丸酒浸丸是指将中药与黄酒相混合,浸泡一段时间后制成的丸剂。
酒浸丸通常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等病症。
2.3 水蜜丸水蜜丸是指将中药与水、蜂蜜等相混合,制成糊状后制成的丸剂。
水蜜丸常用于滋阴补肾、清热解毒等治疗方面。
水蜜丸除了含有药用成分外,还具有较好的口感,便于患者服用。
2.4 蜜丸蜜丸是指将中药与蜂蜜相混合,制成糊状后制成的丸剂。
蜜丸具有滋阴补气、养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心气不足、失眠多梦等病症。
三、按照药物性质分类3.1 补益丸补益丸是指以滋补为主要作用的中药丸剂。
这种丸剂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阳气虚损等身体虚弱的病症。
常见的补益丸有人参丸、六味地黄丸等。
3.2 理气丸理气丸是指以疏肝理气为主要作用的中药丸剂。
这种丸剂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胸闷胁痛等病症。
常见的理气丸有柴胡疏肝丸、丹参饮丸等。
3.3 清热丸清热丸是指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的中药丸剂。
这种丸剂常用于治疗内热外感、热病热毒等病症。
常见的清热丸有板蓝根颗粒、银黄颗粒等。
3.4 祛风湿丸祛风湿丸是指以行气祛风、活血化瘀为主要作用的中药丸剂。
这种丸剂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炎等病症。
常见的祛风湿丸有桑枝湯丸、天麻地黄丸等。
3.5 安神丸安神丸是指以安定心神、镇定舒眠为主要作用的中药丸剂。
这种丸剂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等病症。
常见的安神丸有七叶安神丸、黄连安神片等。
四、按照用药部位分类4.1 脑部用药丸脑部用药丸是指以改善脑部功能、促进脑血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丸剂。
中药丸剂基础知识一、丸剂的类型中药丸剂是指将药材细粉或提取物加入适当黏合剂制成球形的固体剂型。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和药物成分,中药丸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蜜丸: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通常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或调理身体。
2.蜡丸: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常用于治疗一些特殊疾病。
3.水丸:以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通常用于治疗一些急性疾病或常见病。
4.浓缩丸:将药材提取物浓缩后制成的丸剂,具有剂量小、药效高等特点。
5.滴丸:以液滴形式制成的丸剂,具有快速溶出、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二、丸剂的制备丸剂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原材料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药材,进行清洗、干燥等处理。
2.细粉制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通过筛网进行筛选。
3.赋形剂选择:根据药物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赋形剂,如蜜、蜡、水等。
4.制丸:将药粉与赋形剂混合均匀,制成球形丸剂。
5.干燥:将制好的丸剂进行干燥处理,以保持其稳定性。
6.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丸剂进行质量检测,如外观、重量、药效等。
三、丸剂的质量标准为了保证丸剂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主要标准包括:1.外观: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无裂痕、毛边等现象。
2.气味:符合药材本身的气味,无异味或异臭。
3.重量:每颗丸剂的重量应符合规定要求,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4.药效:经检测,丸剂的药效应符合预期要求。
四、丸剂的服用方法服用丸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用量适中: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
不要超量或减量。
2.用水送服:一般用温开水送服,不要用饮料或茶水。
3.服药时间:根据药物性质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如餐前、餐后、睡前等。
4.注意温度:不要将丸剂放在高温环境中,以免影响药效。
5.特殊用法:有些丸剂需要特殊服用方法,如溶解释放后服用等,应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操作。
五、丸剂的药理作用丸剂的药理作用主要根据组成药物的药理作用而定,其作用特点与药物成分及其比例有关。
丸剂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丸剂的种类丸剂根据其制备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丸剂和现代丸剂两大类。
1. 传统丸剂传统丸剂主要指的是中药丸剂,它是以中药材为原料,采用传统的研磨、混合、搓揉、压制等工艺制备而成的固体剂型,具有口服方便、易保存等特点。
传统丸剂可以再分为水丸、散丸、胶丸、蜜丸、素丸等不同种类,适用于中药的各种剂型。
2. 现代丸剂现代丸剂是指以化学合成药物或生物药制剂为原料制备的丸剂。
它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如湿法制粒、干法制粒、浸渍法制粒等,制备出固体粒状剂型。
现代丸剂种类繁多,包括片剂、颗粒剂、球剂、颗粒包衣剂等,适用于西药、中成药等各种制剂。
二、丸剂的制备工艺1. 传统丸剂的制备工艺(1)选料处理:选用优质中药材,去除杂质,研究成细粉。
(2)混合配方:按照药方比例,将各种中药粉末混合均匀。
(3)制丸成型:将混合好的中药粉末逐步加入一些附药,加入水或其他液体适量,用手或器具搓揉成团,再逐渐压制成固定形状。
(4)烘干收藏:将成型的丸剂放置通风干燥处,晾干后收藏。
2. 现代丸剂的制备工艺(1)原料处理:对药品原料进行粉碎、筛选,去除杂质。
(2)混合造粒:将原料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粘合剂,然后通过湿法制粒或干法制粒等工艺,制成固体颗粒。
(3)造粒成型:将制好的颗粒用造粒机成型,一般包括球剂机、压片机等。
(4)干燥固化:将成型好的颗粒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固化成为固体丸剂。
三、丸剂的质量控制1. 药材质量:丸剂的质量关键在于原料药材的质量,应当选用正规渠道、质量可靠的原料,避免使用有毒或不符合规范的药材。
2. 工艺流程: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应当科学合理、规范可控,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杂质或细菌的污染。
3. 外观检查:丸剂应当具有规整的形状、无明显裂痕、无霉斑、无虫蛀等外观缺陷。
4. 成分含量:丸剂应当合格的含有所需的药物成分,不得低于规定标准。
5. 含水率:丸剂的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丸剂质量下降。
中药丸剂的分类有哪些类型丸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一种剂型。
很多人想了解。
中药丸剂有哪些分类呢?接下来店铺和你一起了解这些中药丸剂的分类内容吧。
中药丸剂的分类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中药丸剂分类: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中药丸剂分类: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中药丸剂分类: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中药丸剂分类: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中药丸剂分类: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中药丸剂分类: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
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
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中药丸剂及特点执业药师中药药剂辅导精华
中药丸剂系指中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等辅料制成的球形固体制剂;根据所用赋形剂与制法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若干种类,如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中药等:
1、蜜丸: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2、水蜜丸: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3、水丸: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以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4、糊丸: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面糊或米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5、浓缩丸: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又可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6、微丸中药:将普通的各类中药丸剂制成直径小于的小丸,称为微丸中药,与下述的西药微丸相比既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中药丸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剂型,其特点在于:作用持久、缓和,比散剂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可通过包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氧化、变质、受潮;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因延缓吸收而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但自从片剂、胶囊剂等日益广泛的使用以来,丸剂的使用范围渐渐缩小,目前西方国家已很少使用;而我国的丸剂在市售成药中仍占较大比重,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载中药丸剂211种,可见至今仍广为应用;但中药丸剂一般服用量较大,有待于改进;近年来,随着制丸设备、制丸技术的发展和新辅料的开发,中药丸剂的体积可以大幅度的减小,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为了制成缓释、控释制剂,许多西药被制成微丸的形式,从而给中药丸剂这一古老剂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丸剂的分类丸剂是现代中药制剂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用草药或植物的粉末制成,可以作为一种方便的口服剂。
丸剂的分类一般按照其制备方法、成分和药理特性等不同方面进行,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丸剂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一、按照制备方法的分类1.煅丸类:把药材先烧制熟后,再用粉碎机粉碎,用水和粘物混合搓成小丸。
2.水蜜丸类:把药材润泡一段时间后用水煎熬,接着加入蜜糖,将混合物均匀搓揉成丸。
3.双丸类:首先煅制药材,然后加入黄土、玉米淀粉等粘合物做成中间型丸,再把中间型丸涂上粘合涂料,再裹一层外壳用蜜糖或者淀粉粘合,制成最终的丸剂。
4.生丸类:将生药材研粉后,和粘物混合均匀,轻轻滚圆成丸,或者通过挤丸机打成型。
二、按照成分的分类1. 单味丸:这种丸剂是使用同一种草药制作而成,主要的作用是单一的,用于治疗单一的疾病或症状。
例如,麻黄丸、川贝丸等。
2. 复方丸:多种不同草药经过科学合理地组合配伍制成,适用于需要多方面综合调节治疗,或者适用于多种疾病或症状并存的患者。
例如,加味逍遥丸、清热解毒丸等。
3. 配伍丸:采用药物配对的方式制成,通过某种药理作用相互补充和协调,起到增强疗效和减少身体不良反应的作用。
例如,当归生姜丸、桂枝茯苓丸等。
三、按药理作用分类1. 补益类丸:主要用于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代谢和纠正生理功能不足等。
如人参丸、六味地黄丸等。
2. 理气类丸:主要用于调整人体属于气滞不畅、痰湿内停等的病理情况,改善气血运行,促进体内代谢。
如小柴胡汤丸、香附丸、柴胡除湿丸等。
3. 清热类丸:主要用于调节人体体内阳气偏盛、湿热内蕴等病理情况,清热祛湿,降低人体内炎症反应。
如葛根芩连汤丸、凉血扶正丸等。
总之,丸剂是一种使用方便、效果确切的中药制剂,按照不同制备方法、成分和药理作用等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利用丸剂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中药丸散的剂型有哪些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剂型丰富多样。
其中,丸散剂型因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型。
丸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
蜜丸,是指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由于蜂蜜具有滋补、润肺、润肠等作用,所以蜜丸不仅药效持久,而且口感较好,易于服用。
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等。
水丸,又称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水或水性液体(如黄酒、醋、药汁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丸体积小,表面光滑,易于吞服,且在体内易于崩解吸收,药效发挥较快。
像木香顺气丸、保和丸等常用水丸剂型。
糊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糊丸黏合力强,在体内溶散迟缓,能延长药效,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适用于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小金丸。
浓缩丸,是指将部分药材提取液浓缩成膏与某些药材的细粉或加适宜的赋形剂制成的丸剂。
浓缩丸服用量小,便于携带和服用,同时能保证药效。
比如安神补心丸就有浓缩丸剂型。
散剂,是指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散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内服散剂又分为粗散和细散。
粗散的颗粒较大,多用水煎后服用,如银翘散;细散则直接冲服,如参苓白术散。
内服散剂具有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等优点。
外用散剂,多直接用于体表,如撒布、调敷、吹喉等。
常见的有冰硼散,用于咽喉肿痛;金黄散,用于疮疡肿痛。
丸散剂型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
丸剂服用方便,作用持久,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和调理;散剂制作简单,吸收迅速,能灵活适应不同病情的需要。
然而,丸散剂型的制作和使用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例如,丸剂在制作过程中,对药材的粉碎细度、黏合剂的选择和用量等都有严格要求,以保证丸剂的质量和疗效。
散剂则要注意防潮、防虫蛀,保证药物的稳定性。
药丸剂型多,功效各不同中药丸剂是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制剂,系我国中医药的传统剂型之一,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五十二病方》。
其效缓而持久,是中医治疗慢病的首选剂型。
可用于防治慢病急发,或经汤剂治疗症状缓解后的调养。
通常汤剂和丸剂在配方原则和药物使用上区别较大。
丸剂分7种,配方各不同丸剂因制作方法和赋形剂不同,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滴丸等。
水丸:系指饮片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含5%以下炼蜜的水溶液)为黏合剂制成。
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崩解快,便于吸收,一般适用于解表剂、清热剂、消导剂等。
可将易挥发、刺激性等药物包裹在内层,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将缓释、速释药物分别泛入丸剂内、外层,制成长效制剂。
如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等。
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炼蜜为黏合剂制成,其中每丸重在0.5克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在0.5克以下的称小蜜丸。
蜜丸能增加药物的滋补作用,矫正某些药物的不良味道;延缓药物的溶解吸收,使药效缓和持久,主要用于滋补药或用于治疗慢性疾病。
如乌鸡白凤丸、小儿至保定、牛黄清心丸等。
水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水和炼蜜为黏合剂制成。
水蜜丸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作用缓慢、持久,一般适用于补益剂。
如补脾益肠丸、桂附地黄丸等。
浓缩丸:系指饮片或部分饮片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饮片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混合为黏合剂制成。
浓缩丸体积小,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携带方便。
如六味地黄丸、消渴丸、安神补心丸等。
糊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米粉、米糊或面糊为黏合剂制成。
糊丸硬度较大,崩解缓慢,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含毒性饮片或刺激性饮片以及需要延缓药效的方药,可制成糊丸。
如小金丸、西黄丸等。
蜡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
蜡丸在体内不崩解,直接从体内排出,类似于现代的骨架型长效制剂。
适用于含有较多毒性饮片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药物。
中药中的丸,散,汤,膏,丹各自的功效和特点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态。
目前我国中药剂型有40多种,既有汤、丸、散、膏、丹、酒、胶、露等传统剂型,又有片剂、冲剂、针剂、胶囊剂、气雾剂等现代剂型。
现将常用的几种中药剂型及特点介绍如下。
(1)汤剂:是最常用的剂型。
将一贴中药加水煎煮取汁,反复2~3次,并将各次所得滤液混合均匀,分2~3次服。
其特点是处方加减方便灵活,口服易吸收且奏效快。
但汤剂存在煎煮麻烦,不易保存等不足之处。
(2)丸剂:系药材细粉加粘合剂或药材提取物与赋形剂制成的圆球状剂型。
根据粘合剂种类的不同而分为水丸、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5种。
水丸价格低廉,但放置后往往变硬,在体内难以及时发挥药效。
蜜丸多用于慢性病或衰弱患者,但贮存日久易生虫霉败。
蜡丸服用时应加热使之熔化后温服。
浓缩丸体积小,含药量大,便于服用,但因其崩解度有时不符合要求而影响疗效。
(3)冲剂:系指药材细粉或提取物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是汤剂、糖浆剂和浸膏剂的发展,服用方便,味道好,最适合慢性病患者及儿童。
常用的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乐脉冲剂。
治疗外感的感冒退热冲剂等。
不足之处是含糖量高,容易回潮。
(4)散剂:系将一种或多种药物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未状剂型,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
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如锡类散,内服可治结肠溃疡,外用吹喉可治口腔粘膜溃疡、咽喉溃烂等。
此外还有活血止痛的七厘散;利水通淋的五苓散;吹鼻取嚏的治中风窍闭的通关散等。
散剂加工简便、使用方便、吸收迅速,缺点是芳香性成分容易挥发而影响疗效。
(5)膏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膏剂。
内服膏剂是将药物用水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炼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的剂型。
其特点是质稠味带甘甜,药性平和,便于服用和吸啤,奏效快。
外用膏剂,多为膏药,用植物抽提取药物中有啤成分,加红丹炼制而成,通过外贴治疗疥癣疮疡或风湿痛等疾病。
(6)酒剂:系采用白酒(乙醇含量约50%~60%)或黄酒(乙醇含量约15%)为溶媒,浸泡药物,制作简单,久贮不坏,内外服用均可。
第十二章丸剂 (1.5-2。
5分)❖丸剂: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优点:①传统丸剂缓释、滴丸速释. ②固体、半固体、液体药物均可制成丸剂。
③提高药物稳定性,减少刺激性,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
④制法简便。
缺点:①剂量大,服用不便,尤其是儿童。
②易致溶散迟缓。
③微生物易超标。
分类:①按赋形剂:水丸,大、小蜜丸,水蜜丸,蜜、水、水蜜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②按制法:泛制丸—-水。
水蜜.浓缩.糊丸. 塑制丸-—蜜。
水蜜.浓缩.糊.蜡丸。
滴制丸-—滴丸。
❖水丸★:水泛丸,饮片细粉以水或水性液体(黄酒、醋、稀药汁、糖液)为赋形剂制成.1.赋形剂--润湿剂、黏合剂。
①水--制药纯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等)、新沸冷开水。
②黄、白酒-—黏性弱,助生物碱、挥发油溶出,防腐,活血通络,引药上行。
③米醋——诱黏,助生物碱溶出,活血散瘀止痛,行水消肿,入肝经。
④药汁☆--煎液:纤维性强的植物药(大腹皮、丝瓜络);矿物质(磁石、自然铜)。
溶解:浸膏、胶类及树脂类药物(乳香、没药);可溶性盐(芒硝)。
稀释:竹沥、乳汁、胆汁。
榨汁:鲜药——生姜、大蒜。
口诀:纤维矿物煎液,浸膏胶脂溶解,竹沥二汁稀释,鲜药榨汁泛丸。
2.制备:泛制法:工艺流程:原料准备→起模(关键操作)→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打光→质量检查→包装。
1)原料:泛丸——细粉、最细粉。
起模、盖面、包衣用粉-—最细粉。
2)起模:用赋形剂的润湿作用诱导药粉的黏性,使成细小颗粒,并层层增大成丸模。
起模方法:粉末直接起模(传统)-—丸模紧密、费时。
湿制颗粒起模(改进)——成型率高、丸模均匀、松散。
丸模粒径:0.5-1。
0mm。
3)成型:加大成型。
①水粉量适当,逐步增加,赋形剂的浓度逐渐提高. ②滚动时间应以丸粒坚实致密而不影响其溶散为指标。
③挥发性、特殊气味、刺激性药材——泛于丸粒中层。
④不能使用铜、铁质泛丸锅--尤其含朱砂、硫黄以及酸性药物。
中药丸剂的分类中药丸剂的分类中药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后与适量的辅料混合,制成固体丸剂。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成分和用途,中药丸剂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一、按照制备方法分类1.水蜜丸:将药物粉末与蜜糖混合搓揉成团,再以烘干或晾晒等方式制成。
水蜜丸质地柔软、易于吞咽,有助于保持药味和功效。
2.酒丸:将药物粉末与白酒或黄酒混合搓揉成团,再以日晒或低温干燥等方式制成。
酒丸具有养生保健作用,并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
3.油丸:将药物粉末与食用油混合搓揉成团,再以低温加热或日晒等方式制成。
油丸常用于治疗皮肤病等外用问题,并能促进皮肤吸收药物。
4.糊丸:将药物粉末与淀粉、面粉等混合,加水煮熟后搓揉成团,再以日晒或低温干燥等方式制成。
糊丸质地较硬,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二、按照成分分类1.单味丸:由单一中药制成的丸剂,如当归丸、人参丸等。
单味丸具有明确的功效和作用范围,并易于掌握剂量和用法。
2.复方丸:由多种中药混合而成的丸剂,如四物汤丸、六味地黄丸等。
复方丸通常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范围,能够综合调理身体。
3.配伍型丸:根据中医药学理论,将不同性质的中药进行配伍而成的丸剂,如清火解毒型、益气养血型等。
配伍型丸能够根据不同人群和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调理。
三、按照作用分类1.滋补型:以补益气血为主要作用的中药丸剂,如人参丸、六味地黄丸等。
滋补型丸剂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
2.清热解毒型: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的中药丸剂,如连翘败毒丸、板蓝根颗粒等。
清热解毒型丸剂能够有效治疗发热、感冒等疾病。
3.祛风除湿型:以祛风除湿为主要作用的中药丸剂,如桂枝茯苓丸、四神汤颗粒等。
祛风除湿型丸剂能够有效治疗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问题。
总结中药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其制备方法、成分和作用各不相同。
在使用中药丸剂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种类,并遵循医师或药师的建议进行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