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商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 格式:pdf
- 大小:183.39 KB
- 文档页数:6
南京商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能行天下”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手册南京商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能行天下”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实施方案(试行)为了深入开展南京商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三业三争”教育实践,全面落实“能行天下”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人人手握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围,培育“工匠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牵头部门:校长室实施部门:各系部监督部门:诊断与评估中心发证部门:教务处二、认证时间每年5月上旬三、认证内容按《南京商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能行天下”校内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手册》内容认证,技能等级证书设A、B、C、D、E五个等级。
四、认证要求1.每年4月份学生提出认证申请,填写认证申请表,系部汇总。
2.学生毕业前未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暂缓发放毕业证书,中专学生毕业前需取得D 级技能等级证书,高职学生毕业前需取得B级技能等级证书。
学校对取得A级等级证书的学生颁发“奖学金”。
3.学生毕业前一年,每年必须参加校内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已经取得最好级别证书除外。
4.认证考核的组织管理与考试相同,可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增强观赏性、参与性、辐射性。
五、实施步骤1.各系部制定五个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标准初稿,参照省技能大赛标准、省技能学业水平测试标准、南京市年段技能标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引入企业标准。
2016年11月30日完成。
2.各系部做好宣传工作。
2016年12月1日开始。
3.财经系、旅游管理系烹饪专业组织15级学生参加校内技能等级证书认证(D级)模拟试测。
2016年12月20日完成。
4.各系部制定五个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标准终稿。
2016年12月31日完成。
5.印刷并下发《南京商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能行天下”校内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手册》。
2017年1月10日完成。
6.技能等级证书认证首次认证。
2017年5月上旬。
某某应用工程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根据某某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某某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执行方案》的通知(赣教职成字〔2016〕33号)文件精神,为推进学校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号)和《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学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参照《某某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建设基于学校办学实际、体现工作效益的学生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据平台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强化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监测,为省教育厅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
建立学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一)建立符合教育部数据系统架构要求的职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数据管理系统的作用,促进学校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二)建立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明确诊改工作的重点、要求、周期和组织,并按照工作制度常态化周期性实施教学工作诊改。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为推动我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引导和促进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在学习先进学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落实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目标,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引导学校主动融入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1.“三全”原则。
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程诊改,让诊改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常做常新。
全校师生人人参与诊改工作,诊改点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调研、制定方案、实施诊改、总结规律、建章立制,全程不间断,在首轮三年循环之后,按照年度为单位循环,持续推进,有效改进,逐步提升,逐步完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最终达成目标更新。
2.自主原则。
学校、教职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也是教学工作诊改的主体。
在实际工作中要唤醒主体意识,明确教学工作诊改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职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成长的基础。
在教学工作诊改行动中,要以问题为导向,自主查找补齐短板。
同时,也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3.质量至上原则。
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核心是质量,对象是“三个基本”。
“基本办学方向”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基本办学条件”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基本管理规范”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保障,体现办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提升,培育现代质量文化,是教学工作诊改的最终落脚点。
南京商业学校诊断与评估中心工作实施方案为了适应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南京商业学校在职业教育的组织方式、监督评估机制、制度构建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三责并立三位一体”职业学校扁平化管理思想,建立了诊断与评估中心,创新和完善了职业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各项制度机制和规章条例,最大限度地消除体制机制的弊端,使学校运转的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指导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以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
二、工作性质诊断与评估中心是学校教学与服务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校长统一领导、主管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下,对全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评价的机构。
三、组织机构(一)成立学校“诊断与评估中心委员会”,由校级领导牵头。
主要负责中心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规划与指导。
(二)成立“诊断与评估中心”机构,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中心定期向委员会汇报诊断与评估情况。
四、工作职责(一)制定规章制度1.制定诊断与评估标准根据学校“三责并立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和“三业三争”教育实践,以及省市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标准,制定诊断与评估标准。
中心提出初步方案,再由教师发展中心、系部、教研组长共同参与讨论并提出修改建议,最终由校长室确定。
诊断与评估标准要严谨、科学,充分反映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年龄段老师等教学评价的差异性。
印制《诊断与评估标准》,组织学习培训,系部、处室、教师应深入理解标准的内涵。
专业群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我校遵照要求,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常态化、周期性及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引导和帮助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一)建立符合教育部数据系统架构要求的职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数据管理系统的作用,促进学校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二)建立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明确诊改工作的重点、要求、周期和组织,并按照工作制度常态化周期性实施教学工作诊改。
(三)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质量意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内部质量监控、保证机制。
(四)以诊改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创新。
三、建设任务(一)构建学校诊改运行机制依据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梳理和明确各部门任务与职能、目标与职责、工作标准与流程,学校日常工作模块化、制度化、流程化等基础上,完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质量管控制度及相关流程,建立数据采集与管理制度、质量分析诊改制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考核性诊断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问责机制,形成模块化的质量管控制度体系,并汇总成《诊改制度汇编》、《教学质量监控与预警系统》,进一步夯实学校规范发展、科学发展、目标发展的基础,为教学诊改提供常态化的制度保证。
根据建设——诊断——自评——改进的工作思路,确定各项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流程,即:规划目标——制定标准——方案实施——执行报告——生成系统处室自我诊断、提交诊改报告——学校抽样复核——学校反馈复核结论和改进建议——复核结论应用(绩效考核、校内通报)。
Xxx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细则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6]37号)文件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结合学校实际,全面开展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教学工作诊断内容(一)“办学理念”项目诊断内容1.“办学定位”要素诊断。
主要诊断点6个(1)在校生总数。
诊断点主要指标:国家级示范校3000人以上,省级示范校2000人以上,一般公办中职学校1200人以上。
(2)升学、就业学生占比。
诊断点主要指标:升学学生不计入就业人数及就业率;毕业学生数减去升学学生数等于就业数。
(3)招生专业数量、结构。
诊断点主要指标:一是结构方面重点关注面向一、二、三产业的招生专业;二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三是学校主干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
(4)各专业学生数量分布及趋势。
诊断点主要指标:与招生计划、专业建设、师资力量、产业需求、升学就业等基本一致,学生未来发展动向较好。
(5)毕业生去向分布及趋势。
诊断点主要指标:毕业生去向地域、产业、人数、工资、未来发展等符合实际,能够对学校办学起到积极作用。
(6)各类社会服务数量统计及趋势。
诊断点主要指标:学校在社会培训、社区教育、技术服务、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服务数量多、范围广,形成了制度,建立了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服务对象认可。
2.“人才培养目标“要素诊断。
主要诊断点4个。
(1)辍学学生比例及趋势。
诊断点主要指标:一学年内辍学学生不超过学生总数的5%。
从辍学原因、辍学类型、辍学后与学校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2)应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诊断点主要指标:毕业证获取率100%。
教学工作诊改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强教学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彰显我院职业教育特色。
二、整改目标通过整改,使教学观念,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加强。
三、教学诊改工作运行(一)学校方面,按纵向5个系统开展考核性诊改1.完善教学诊改机制。
纵向五个系统内各归属单位制定诊改计划,按照目标、组织、实施、诊断、问题、改进的流程,推行8字质量螺旋诊改方法,确保质量持续改进和螺旋式上升。
2.编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完善目标分解。
各院系部根据学校“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目标制定各部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并下发到院系部各岗位上,同时以年度为划分界限,定期上报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确保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3.目标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
诊改体系,修订学校部门及院系部考核办法,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三环节的考核性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提高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
各类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成效作为部门绩效考核性诊断的重要依据。
4.实施诊断与改进。
按照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的诊改流程,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为抓手,依据“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各项事务的质量目标、标准,围绕日常工作,在全院开展常态化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借助校本数据平台,院级巡查、督导检查、座谈会及意见征集等,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螺旋式上升。
撰写各层面《诊改工作报告》。
(二)专业层面,按建设方案开展考核性诊断1.明确专业建设目标链。
按照专业建设方案,划分校级专业、省级特色(示范)专业、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制定完善的专业质量标准,从专业定位契合度、办学资源支撑度、专业建设影响度、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服务贡献度、国际合作交流度等6个维度来确定的专业建设目标链及标准链,以学校下达的年度任务和所属院系部建设规划的年度任务作为年度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完成情况与绩效挂钩。
南京商业学校2016/2017学年工作意见一、指导思想2016/2017学年我校务必以省、市职业教育主要工作为导向,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职业学校“三个规范”及学校制定的相关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继续落实“规范、质量、品牌”的学校办学理念,以“三业三争”教育实践为平台,确定2017年为“精致课堂年”,提出“精细管理精品呈现”要求,狠抓课堂,继续实行校系二级管理,紧紧围绕“能行天下”的校训为指导思想,继续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培训及行政后勤管理等工作,全面推进“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创建“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
二、工作任务(一)强化课堂教学秩序,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学校确定2017年为“精致课堂年”,明确提出“精细管理精品呈现”要求。
2016/2017学年度要以提高课堂教学精致化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狠抓课堂教学建设与管理,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构建优良教风学风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为教学服务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课堂教学秩序,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本学年度教学工作将紧紧围绕“精细管理精品呈现”开展工作,开展各项精品呈现活动。
要强化课堂教学秩序,督促教师做到教学设计(备课)精心,教学环节(上课)“五当”:导入激趣得当、新授内容精当、巩固练习适当、归纳小结恰当、作业布置妥当。
要依据学校二级管理体制,继续认真行使教务处的“考核权”,每月对各系部进行课堂教学督促考核,公平公正考核系部教学工作。
在对各系部教学工作抽检的同时,每天进行巡课,及时把握各系部课堂教学真实的常态信息,做好对各系部的教学检查和督导工作;要做好中专、城职院、联院、青干院,教务教学管理工作。
加强教研组和教师队伍建设,开好两周一次校教学例会,组织好两周一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每月召开一次聘用教师教学工作会议。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我们要明确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那么,如何诊断和改进教学工作呢?一、诊断教学工作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诊断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是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要关注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队伍诊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教育情怀等方面。
同时,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也是关键。
3.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是诊断教学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
二、改进教学工作1.优化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最新的技术、工艺、管理知识融入教学,让学生掌握实用的技能。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业务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情怀。
4.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
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6.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7.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实施与保障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
教学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教学诊断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教学诊断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本文将从教学诊断的概念、意义、实施步骤和改进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教学诊断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分析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教学诊断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实施教学诊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是收集数据,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
其次是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是制定改进方案,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针对教学诊断的改进实施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体系,包括学生的学习档案、考试成绩、作业情况等,通过数据收集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诊断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学习问题。
此外,还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总之,教学诊断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教学诊断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实施教学诊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制定改进方案。
针对教学诊断的改进实施方案,可以从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体系、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对教学诊断和改进实施方案有所帮助。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苏教高[2016]9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6.05.17
【实施日期】2016.05.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的通知
(苏教高﹝2016﹞9号)
各高等职业院校: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要求,为推动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制度和自主发展机制,引导并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
1 / 1。
南京商业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诊评中心工作简报(2017年9月)一、基本情况九月份诊评中心除对教师教学质量、教研组建设和技能大赛集训情况进行常规评估外,还完成了省级诊断与改进课题的申报,撰写了上学期处室服务能力评估专题报告、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论证诊断与改进平台搭建及模块设置,完成了新版综合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组建了兼职诊评员和学生信息员队伍。
二、评估内容1、教师教学质量评估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反馈表评估月份:2017年9月(72节)评估部门:诊断与评估中心校区等第A+课A课A-课B+课B课B-课C课D课总分均分分值131********北校区姓名陈宁玲戴厚平高梦雪朗开民吴路平吴君王环周丽华叶婷婷王婧许丹青曹欣欣唐钟朱玲崔胜楠刘金艳赵雪侯倩影司文娟刘思郝捷徐大顺朱静(德育)朱烨高洁宫健子1716.58人数261217114南校区姓名李昕冯媛媛张雪薇王凯王婷李敏刘泽培李颖刘娜刘纯李国平经晶许小荣85 6.54人数131642汉中门校区姓名方立群王佳丽王卉尹嵩方长啸沈敏闽童森章绍京封红艳60 6.67人数91341五塘校区姓名林晖程冬尹芳黎田源王晓征李庆447.33人数6221幕府校区姓名刘应华孙晓玲杜玲林丽陈坤郭杰王红琴578.14人数71141建宁校区姓名印月徐红霞马运芳杨先成巩明明刘嵘桂纪军朱洁钱皓华蔡斌王熔奇68 6.18人数1124232、教研组活动情况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都能正常有序进行,基本能做到有主题、有内容、有方法。
教研组活动开展比较好的是烹饪组,活动主题明确、内容充实,教研气氛浓郁;活动情况开展比较差的是体育组和计算机组,活动没有主题,教师三三两两随意聊天、玩手机。
3、技能大赛集训情况各系部技能大赛集训都已开展起来,组织比较好的系部有汽修系、信息系、旅游系烹饪专业,每次巡查指导教师都在现场,学生训练投入。
其他系不是指导教师不在场,就是没按时参加集训,如旅游系导游专业指导教师不在场,四个学生选手在玩手机,星期六在巡查时北校区会计集训队和电子商务集训队没有参加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