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追寻风的足迹教案1 鄂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2
追寻风的足迹第二课时1、导人。
(用吹风机吹起讲桌上的纸屑。
)间:是什么力量让纸屑飞起来?(学生可能会说是风的力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的方向,看来风不仅有方向,而且还有力量;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一下风的力量。
2、感受风的力量。
风的力量有多大呢?在生活申你见到的最小的风是什么样的呢?最大的风又是什么样的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风力的感受。
)3、制作风力计。
(1)怎样测量风力的大小呢?我们来看看气象站的叔叔们是怎么做的?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力计。
(2)老师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风力计来测量风的大小好不好?(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的图示制作风力计。
)(3)风力计做好了,能不能测量风的大小呢?我们来测试一下风力计的效果。
(用风扇模拟刮风,用不同的风速模拟不同的风力,用风力计测量风力的大小。
)(4)为什么不同的风力,风力计上泡沫球都被吹得老高,并且吹起的角度是一样的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交流,找出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对泡沫球配重,使小球在风大时吹的角度大,风小时吹的角度小。
)(5)风力计做好了,请两位同学到室外实地测量今天的风力。
(6)汇报测量结果:室外的同学测的风力是150度。
他们测量得准确吗?天气预报报的风力是多大?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与天气预报的结果不一样?(补充介绍:气象站根据风速将风力划分为13级,测量的结果与预测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致造成的,引导学生学习《风力等级歌》。
)4、学习《风力等级歌》。
(1)诵读《风力等级歌》。
(2)根据《风力等级歌》说说五级风是什么样的现象?"轻风树叶响"是儿级风?你见过的最大的风是几级?(根据《风力等级歌》让学生做简单的判断,通过巩固加深印象。
)(3) "十一级暴风陆罕见"这罕见的暴风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见识一下?(播放暴风的录像,让学生感受暴风的威猛。
)5、风能的利用。
(1)昂风实在是太猛烈了,在生活中你能感受到风对我们的帮助吗?(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风能的利用,如: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凉爽,可以把衣服吹干,可以驱逐帆船远航等等。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追寻风的足迹》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概念及形成原因;2.掌握测量风向的方法;3.理解风的影响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4.认识常见的风动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风的概念及形成原因;2.测量风向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风的影响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2.认识常见的风动物。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什么是风?风是怎样形成的?2.风向的测量方法;3.风的影响及在生活中的作用;4.常见的风动物。
2. 教学步骤2.1 导入环节1.利用PPT演示风的影响图片和视频,介绍风的概念及常见表现形式;2.发散思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风的了解;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风向?2.2 风向测量1.根据工具箱中所提供的风向器,向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观察测量结果;2.按照课件中所提供的实际测量案例,带领学生进行现场风向实测。
2.3 风的影响及作用1.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风的作用;2.看图讲解方法,让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风动物。
2.4 总结与评价1.对风的概念、影响和测量方法进行总结;2.再次回顾本课中所提到的风动物,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式及学法1. 教学方式1.PPT演示法;2.询问导入法;3.实验探究法;4.观察配图法。
2. 学法1.合作学习法;2.提问学习法。
五、教学资源及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1.PPT讲解材料;2.实验工具箱。
2. 评估方式1.学生合作完成的实验成果;2.学生提问和课堂表现的得分。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们对风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明白了风的概念,知道了风向的测量方法,还感受到了风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便利。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提问能力愈发提升,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追寻风的足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追寻风的足迹》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为三部分:一、学习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
二、到室外去实地观测风向和风力。
三、了解风向标和风力计。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气温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天气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风向和风力以及风力的等级,能根据八个方位画出风向,初步知道十三个等级的风各是怎样的;并在初步了解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学习制作简易风向标和风力计。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知道风的存在,但对风向和风力没有很深的了解。
学生可能在天气预报中听说过风向和风力,但知道风向和风力是怎样测量出来的的学生很少。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方法的可行性。
教学目标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以及八个风向的表示方法。
2、会制作简易风向标,并会观察记录风向。
3、体会到观测风向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观测并记录风向教学难点用自制风向标实地测量风向教具准备课件、电风扇、制作好的简易风向标学具准备剪刀、卡纸、硬吸管、大头钉、固体胶、胶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2)人们常说的“天有不测风云”,是说风云变化莫测,非常神秘,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追寻风的足迹,观测风的方向,探究风的奥秘。
【设计意图:由猜谜语引入新课,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风的存在和风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风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危害。
熟悉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到学生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1)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感受到风吹的方向?(学生回忆往事,会想到风中飘舞的柳絮、花瓣、衣裙、旗帜等情景。
)(2)如果旗帜向南飘,会是什么风?(学生会说是南风,也可能是北风,到底谁说的正确,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追寻风的足迹一、教材分析《追寻风的足迹》是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明天的天气怎样”的第二课内容,教材分三个部分,即:学习观察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八个方位来画出风向,初步知道十三个等级的风各是怎样的;到室外去实地观察风向和风力。
要求学生能按照前面所学的知识画出风向,判断当时的风力的大小;了解风向标和风力计,制作简易的风向标和风力计。
因为这个单元是按照“总――分――总”的模式来进行编排的。
但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
因为《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必须重视从小就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到科学的本质,乐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作初步的介绍,再分别研究气温、风、云、雨,最后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方法来对明天的天气进行预测,所以这节课是为整体而服务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对明天的天气进行科学的预测。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头脑灵活、爱动脑筋、学习方法好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只是不太注意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三、教学的目标分析教学目标: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以及八个风向的表示方法。
2、知道风的大小用风力来表示及风力有十三个等级。
3、能观察记录风向和风力。
4、会制作简易风向标和风力计。
5、体会到观测风向和风力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八个风向的表示方法以及知道风的大小用风力来表示,会制作简易风向标。
四、教学资源分析教具准备:电风扇,制作好的简易风向标和风力计。
学具准备:制作风向标的工具和材料:剪刀,卡纸,胶水,缝衣针,小木棍,指南针等。
制作风力计的材料:小铁钉,棉线,量角器,泡沫,大头针、乒乓球等。
五、教学方法、策略分析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追寻风的足迹-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针对的是四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本节课的主题是“追寻风的足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风的由来、特点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风是由地球运动产生的;•了解风的来源和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词汇,如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了解风的利用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的来源和特点;•风的利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来了解风的特点和来源;•如何团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实验材料、电子白板、PPT等教学工具;•学生准备:根据教师要求,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并阅读相关科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风的冲击力和威力,引发学生对风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课堂讲解通过PPT或白板等教学工具,介绍风的来源和特点,并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与地球运动的关系,通过展示一些图例,让学生了解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基本科学知识。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悬挂纸条、吹风筒、风车等方式,模拟风的产生和运动,让学生发现风的方向和力度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运动原理。
4. 探究风的利用引导学生探索风的利用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风能的产生及利用情况,并通过展示一些图例,让学生了解风能的应用领域。
5. 总结归纳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交流学习成果,让学生及时反思、深化对风的理解和认识。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2.追寻风的足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以及八个风向的表示方法。
2.知道风的大小用风力来表示及风力有十三个等级。
3.能观察记录风向和风力。
4.会制作简易风向标和风力计。
5.体会到观测风向和风力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电风扇,制作好的简易风向标和风力计。
2.学具准备:
(1)制作风向标的工具和材料:剪刀,卡纸,胶水,缝衣针,小木棍,指南针等。
(2)制作风力计的材料:小铁钉,棉线,量角器,泡沫,大头针等。
三、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除了学习观测天气外,还要学会观测风的方向和大小。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风的方向和大小呢?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追寻风的足迹,观测风的方向,探究风的奥秘。
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认清风的方向
(1)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感受到有风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2)出示八个方位图,提问:如果旗帜向南飘,会是什么风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教师解释:
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
风从什么方向吹来就叫什么风。
比如,从北方吹来就叫北风;从东北方吹来就叫东北风。
3.制作风向标
(1)教师讲述:
为了准确测量风向,气象台是用风向标测量风向的。
(2)出示风向标的图片------各式各样的风向标。
(3)我们能不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向标呢?指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图片制作风向标。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4)教师:同学们的风向标做得很漂亮,到底好不好用呢?让我们先测试以下。
(教师将学生做的风向标在电扇风中测试)
(5)提问:为什么有的风向标灵敏度高,有的不高呢?与风向标兵后面的开叉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探究)
(6)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了风来的方向,可是是什么风呢?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指导学生制作“米”字形的方位图,并用指南针确定方位)
(7)提问:怎样才算一个完整的风向标呢?
4.测量校园里的风向
(1)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方测量风向,记录下来。
(2)汇报测量结果。
(3)教师解释,小结:
测量结果不一样,是因为影响风向的因素很多(风遇到障碍物会改变方向),我们可以在开阔的地方或高处测量风向。
5.课后实践活动
(1)测量某一天的风向,看看有什么变化?
(2)测量晴天和阴天的风向,看看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