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54.48 KB
- 文档页数:2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目的:探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采取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接诊的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分为2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之后利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而研究组之后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
两组患者均以治3d为1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咳嗽消失、流涕消失等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P>0.05)。
结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采取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不仅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可借鉴。
标签: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热毒宁注射液;疗效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主要因病毒感染所致,常规治疗以抗病毒、并发症预防及对症处理等为主[1],但效果一般。
热毒宁注射液有良好的抗病毒、解热及抗菌效果,目前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已有应用。
我院将其应用在临床中,显示有不错效果,现将其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共有8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选时间2013年4月-2015年12月。
入选患儿均有完整临床资料与家属陪伴,家属均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确诊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病程均未超过48h,入选研究前未应用任何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无药物过敏史,同时排除其他系统并发症[2]。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12岁,均值8.5±1.3岁;病程2-48h,均值12.5±2.4h。
研究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12岁,均值8.8±1.1岁;病程2-47h,均值12.9±2.1h。
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并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热毒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以5天为一个疗程。
一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发热、流涕以及咽痛等诸多症状中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P<0.05)。
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能够很好地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能够很好地改善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热毒宁;上呼吸道感染;利巴韦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感冒”。
主要临床症状以发热、流涕以及咳嗽等为主。
发病原因以病毒感染为主,冬春两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在婴幼儿人群的发病率最高。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情都比较轻,但由于婴幼儿的抵抗力比较差,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则有可能导致反复感染,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
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炎的功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儿科共接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计120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来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儿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伴随发热、头痛等诸多症状,并均已被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其中治疗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9个月-3岁之间;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在9个月-3岁之间。
两组患儿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给药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儿科常规治疗,如退热、止咳,若有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服用。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
使用计算机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联合热毒宁治疗,对比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体温降低时间、治疗疗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更好,有助于缩短治疗疗程,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20-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病毒等感染,导致鼻塞、流涕、咽喉疼痛、乏力等症状,如不能及时给予治疗,疾病会引起心肌炎、肺炎、肾炎等[1.2]。
我院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治疗,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使用热毒宁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患儿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无药物过敏史、无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疾病未波及其他器官,无肠道病毒感染,无腹泻和惊厥。
使用计算机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
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在7~12岁之间,平均为(9.98±1.51)岁;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4d,平均(2.31±0.55)d。
实验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在7~14岁之间,平均为(9.44±1.47)岁;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为0.5~4d,平均(2.08±0.61)d。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1~5岁者予5 ml/(次·d)[体重<10 kg者予0.5 ml/(kg·次)],5~12岁者予0.5~0.8 ml/(kg·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10 ml/(kg·d),静脉滴注,治疗3 d。
结果:治疗3 d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疗效显著。
标签:热毒宁注射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疗效;发热笔者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突起发热,体温38~40℃,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痛不适,伴胃纳减退、四肢乏力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2例,其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1~12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1~5岁者予热毒宁5 ml加入5%GS或NS 100 ml中静脉滴注,5~12岁者予0.5~0.8 ml/kg加入5%的GS或NS 250 ml中每日1次,连续3 d,滴速控制为30滴/min左右,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 mg/kg,每日1次,加入适量10%葡萄糖注射液中,连续3 d,其他治疗方法两组相似。
1.3 疗效判断标准1.3.1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3 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全部消失。
显效:治疗3 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大部分消失。
有效:治疗3 d以内,体温较前降低,感冒症状部分消失。
无效:未达到有效者或病情加重者。
所缓解㊂数据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组别例数血压升高血钠升高口渴尿频总发生研究组251(4.00)2(8.00)2(8.00)1(4.00)6(24.00)对照组2501(4.00)001(4.00)χ2值 5.62 5.937.11 6.849.29P值<0.05<0.05<0.05<0.05<0.053 讨论 托伐普坦属于一种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患有三尖瓣关闭不全后伴右心衰竭常会拒绝再次手术,长期使用利尿剂,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利尿剂的抵抗作用,引起患者排尿量降低,而托伐普坦能够提高患者体内游离水的清除率,增加患者排尿量,另外,使用托伐普坦还不会影响患者尿钠㊁钾的分泌[3-4]㊂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BNP㊁TAPSE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患者在治疗后,排尿量明显增加,此外,虽然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经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㊂ 综上所述,将托伐普坦应用于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伴右心衰竭的临床治疗当中,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㊂4 参考文献[1] 吴章民,袁 方.托伐普坦治疗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伴右心衰的临床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2(45):105.[2] 徐志云,张宝仁,邹良建,等.风湿性心脏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8,24(6):370.[3] 刘英军.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5): 670.[4] 申 林,何德沛,杨庆军,等.30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1例外科治疗[J].重庆医学,2005,34 (4):521.[收稿日期:2018-11-20 编校:李晓飞]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疗效分析张 凤 (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重庆 404000)[摘 要]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㊂方法:选取就诊的80例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予以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㊂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对比,退热时间以及咳嗽缓解㊁流鼻涕缓解㊁咽部症状缓解所用时间均更短;观察组患儿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能够快速控制症状㊁安全性高,促进患儿及早恢复㊂[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效果 小儿呼吸道感染诱因复杂,容易反复发作,其中病毒性感染最为常见㊂帮助患儿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率,是选择用药的基本原则[1]㊂热毒宁注射液为中药制剂,近年来参与此症的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㊂本文分析了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80例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于2016年的6月~2018年的6月由父母带领前来我院就诊㊂采用随机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均纳入40例患儿㊂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10岁,平均(6.8±2.4)岁㊂参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 11岁,平均(7.1±2.6)岁㊂两组患儿基础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治疗方法:入组患儿多是因存在流鼻涕㊁发热㊁咳嗽等症状由父母陪同就诊,经全面检查,证实诊断后予以包括退热㊁止咳等常规治疗㊂参照组除基础治疗,选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施治,药物用法:利巴韦林(国药准字H19993274,齐鲁制药),每次用药14ml/kg,与150ml浓度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予以静脉滴注,用药1次/d,本组患儿共持续用药治疗7d㊂观察组除基础治疗,选用热毒宁(注射液)施治,药物用法:热毒宁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50217,康缘药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年龄5岁以下的患儿,应用5ml/次,年龄超过5岁的患儿,应用10ml/次,与150ml浓度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予以静脉滴注,用药1次/d,本组患儿共持续用药治疗7d㊂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在用药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即:退热㊁咳嗽缓解㊁咽部症状缓解时间㊂掌握两组患儿用药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㊂1.4 疗效判定:患儿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各项检查指标恢复,判定治愈;患儿呼吸道感染症状显著缓解,各项指标有超过80%的改善,判定显效;患儿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好转,各项指标有超过60%的改善,判定有效;患儿呼吸道感染症状㊁各项检查指标无变化,甚至病情恶化,视为无效㊂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㊂1.5 统计学方法: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与参照组对比,退热时间以及咳嗽缓解㊁咽部症状缓解所用时间均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x±s,d)组别例数退热咳嗽缓解咽部症状缓解观察组40 1.9±0.8 2.8±1.3 3.1±1.6参照组40 3.1±1.5 4.4±1.7 4.8±2.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儿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4025(62.50)8(20.00)5(12.50)2(5.00)38(95.00)参照组4012(30.00)11(27.50)7(17.50)10(25.00)30(75.00) 2.3 两组用药过程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用药期间发生白细胞计数减少1例,胃肠道不适3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5.00%(6/40);参照组用药期间发生白细胞计数减少2例,胃肠道不适6例,皮疹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0.00% (12/40);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3 讨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有不易治愈㊁容易反复的特点,既往春季最易发病,其中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占小儿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对儿童成长发育㊁生活质量影响严重[2-3]㊂诱发感染的病毒,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㊁流感病毒㊁埃可病毒等㊂以往临床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多采用利巴韦林,该药是常用的抗病毒类药物,能够对病毒的复制与传播起到有效的阻断作用[4]㊂但该药并不适宜长时间应用,一方面该药有缓慢的代谢效率,即便结束用药的1个月也无法彻底排除;另一方面,容易因药物的应用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和对患儿机体的影响㊂热毒宁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参与此病的治疗获得了广泛认可㊂该药由青蒿㊁金银花㊁栀子等为主要成分,具备解毒㊁清热㊁抗感染等良好效果㊂其中青蒿有解热效用,且具备一定抗感染效用;金银花能解毒㊁泄热,还能发挥抗病毒效用;栀子可解毒㊁清热㊂热毒宁注射液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患儿控制感染症状,还能调节患儿的免疫能力,具备更高的用药安全性[5]㊂本文将热毒宁注射液应用于观察组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与参照组比较,退热时间以及咳嗽缓解㊁流鼻涕缓解㊁咽部症状缓解所用时间均更短;观察组患儿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充分证明,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能够快速控制症状㊁安全性高,能促进患儿及早恢复㊂4 参考文献[1] 刘东凯.对比热毒宁与痰热清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差异[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4):537. [2] 付丽梅.热毒宁与利巴韦林在小儿呼吸道感染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44(A01):140.[3] 余 超.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2):1610. [4] 张 晖.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临床医学,2013,(3):77.[5] 蔡洁萍,卢志平,傅志伟.热毒宁与利巴韦林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比较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5):77.[收稿日期:2018-09-23 编校:李晓飞]。
热毒宁注射液雾化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雾化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80例上感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42例,热毒宁注射液雾化吸入;对照组138例,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吸入,其他基础治疗两组相同。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1.7%,对照组显效率55.1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7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上感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
临床多采用利巴韦林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大。
在我科近年来采用热毒宁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自儿科门诊280例上感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年龄6个月至11岁,急性起病,病程在3天以内。
治疗前未用其他药物(包括抗生素、退热剂)。
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42例,对照组138例,两组中拟诊咽炎132例、鼻炎14例、喉炎29例、扁桃体炎66例、疱疹性咽峡炎31例、咽结膜热8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分配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2、诊断标准:①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部疼痛、头痛、腹泻、呕吐等典型症状。
②咽腔弥漫性充血或伴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后壁疱疹等体征。
③病变局限于上呼吸道,排除以上感起病的某些急性传染病。
3、用药方法:两组均予以常规疗法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接受热毒宁注射液0.6—0.8ml/kg加入0.9%生理盐水10ml超声雾化,将面罩罩住口鼻吸入至雾气消失,每次治疗5—10分钟,一天一次;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加入0.9%生理盐水10ml超声雾化,将面罩罩住口鼻吸入至雾气消失,每次治疗5—10分钟,一天一次。
疗程均为3至5天。
4、疗效判断标准:追踪72小时,详细记录给药前后的体温、咳嗽、鼻塞、流涕、咽充血、头痛等改善情况,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为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占儿科门诊就诊患儿的60%~90%[1],属外感风热证候,90%以上是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病毒为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腺病毒等[2]。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急,轻者流涕、鼻塞、喷嚏、流泪、咳嗽或咽部不适,重者咽痛、腭扁桃体肿大及咽后壁充血、淋巴滤泡增生,常有发热,持续时间较长,若不及时治疗,高热者可引起惊厥,病程迁延,甚至会引起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本院2010年1月引入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小儿ARI,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本院治疗的患儿中符合筛选条件的病例共108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26例,女30例,年龄1~10岁;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1~10岁。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1)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3.97~9.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小于70%,C-反应蛋白(CRP)<10mg/L。
诊断为ARI的住院患儿,年龄1~10岁,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所有病例均符合ARI的诊断。
(2)无中成药过敏史。
(3)单剂药物治疗。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ml/支)0.5~0.8ml/(kg·d),最大量不超过10ml/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d。
对照组: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d。
均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比较其变化。
1.4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用药72h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用药72h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用药72h后体温有所下降,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用药72h后持续发热,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