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原始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585.00 KB
- 文档页数:76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实验日期:2016年10月10日助教:汤妍1 引言1.1实验目的(1)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2)根据吉布斯公式计算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掌握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1.2实验原理在液体内部,任何分子受周围分子的吸引力是平衡的。
可是表面层的分子受内层分子的吸引与受表面层外介质的吸引并不相同,所以,表面层的分子处于力不平衡状态,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具有较大势能,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就需要对其做功。
在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可逆地使表面积增加dA 所需做的功为dA W γδ=- (1)比例系数γ表示在等温等压下形成单位表面所需的可逆功,其数值等于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缘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纯物质表面层的组成与内部的组成相同,因此纯液体降低表面自由能的唯一途径是尽可能缩小其表面积。
对于溶液,由于溶质使溶剂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调节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来降低表面自由能。
根据能量最低原则,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表面层溶质的浓度比内部的浓度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显然,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浓度及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率有关,从热力学方法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公式:PT dc d RT c 、⎪⎭⎫ ⎝⎛-=Γγ (2) 式中:Г为表面吸附量(mol •m -2);γ为表面张力(N •m -1);c 为溶质的浓度(mol •m -3);T 为热力学温度(K );R 为摩尔气体常数(8.314 J •mol •K -1)。
Г值可正可负,正值为正吸附,负值为负吸附。
显然,Г不仅能表明吸附的性质,而且其值还能说明表面吸附的程度:Г=0表明无吸附现象;其值越远离0;表明吸附程度越大。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__演示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___演示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_____演示___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___演示_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分组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演示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演示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演示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演示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演示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学科:化学初中303-306班实验分类演示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填报时间201 年月日班级:人数:应到实到
实验教师:
填报时间201 年月日班级:人数:应到实到
实验教师:
九年级化学演示实验通知、原始情况记录单1
填报时间201 年月日班级:人数:应到实到
实验教师:
填报时间201 年月日班级:人数:应到实到
实验教师:
填报时间201 年月日班级:人数:应到实到
实验教师:
九年级化学演示实验通知、原始情况记录单1
填报时间201 年月日班级:人数:应到实到
实验教师:
九年级化学演示实验通知、原始情况记录单1
填报时间201 年月日班级:人数:应到实到
实验教师:。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标准溶液编号:有效期:温度修正系数f(mL/L) (GB/T 601-2002 附录A)溶液体积 V(mL)CB(mol/L)平均值(mol/L)计算式:V=(V1-V0)×(1+f/1000)CB=1000m/(M×V)说明:每次滴定必须从“0”开始备注:配制人:标定:复标:审核:标准物质配制(标定)记录编号: CHEC/QBG-075名称:、配制方法:使用天平型号编号室温℃、湿度 %RH配制:取定溶 mL标定:取份:⑴⑵⑶⑷用溶液滴定,滴定消耗量(mL)V1= 、V2= 、V3= 、V4= 、V0= 。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C=计算结果():C1= C2= C3= C4= C =相对偏差(%):S1= S2= S3= S4=备注:。
配制人:复核人:配制日期:年月日有效期年月日标准溶液配制记录编号: CHEC/QBG-147标准溶液名称:规格:配制方法:仪器名称:溯源标准:温度:℃ 、湿度: %RH 标准溶液拟配浓度:配制或稀释过程:配制日期:年月日有效期:年月日配制人:复核人:0.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编号:JL/LJ-001-01一、标定方法:GB/T5009.1-2003二、使用仪器:AEL-200电子天平(仪器编号:JYB001)马弗炉(仪器编号:JYC009)三、操作1、量取9ml盐酸,加适量水并稀释至1000ml。
混匀,待标定。
2、标定:精密称取约0.15g在270~300℃干燥至恒量的基准无水碳酸钠,加50ml水使之溶解,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本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煮沸2min,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四、记录和结果1、计算公式:c(HCl)=m/[(V1-V2)×0.0530]0.0530……与1.0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1mol/L]相当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2、数据配制人:复核人:配制日期:复核日期:稀释记录表标准溶液(滴定液)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关键词(必填项目):标准溶液、滴定液目的(必填项目):对标准溶液的使用等制定统一的要求,便于统一的管理。
一、实验室管理表格说明二、实验室管理工作程序三、实验室管理表格表一实验室工作大事记表二实验室资料档案目录表三教学仪器说明书索引注:存入实验档案表四实验室业务人员统计表年月日注:存入实验室档案表五实验教学进度表学科班级任课教师注:实验所需特殊仪器和材料在备注栏目内说明以便实验室准备存入档案表六实验通知单学科高(初)中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注:1、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2、本单位注销由实验室存入档案。
3、实验分类按教学活动分类方法是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讲边实验。
表七实验教学原始记录表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资料档案。
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表八实验事故报告单领导(签名)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注: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将事故经过原因落实后认真填写存入实验室档案中备查。
表九中学理科实验课开出率统计表实验完成情况综合分析1、分析实验完成开出率:物理 %;化学 %;生物 %。
2、分析选做实验总计。
3、分科未完成实验的个数及原因说明。
⑴物理实验个;化学实验个;生物实验个。
⑵未完成实验的原因(可另附)4、分科实验课应开出实验个数,各学校根据所用教材内容统计总数为准。
5、学期终了统计后存入档案。
主管领导(签名)教务主任(签字)实验室负责人(签名)实验员(签名)表十一教学仪器验收单实验室负责人(签名)验收人(签名)注:存入资料档案表十二精密教学仪器技术档案学科:填写日注:此表供维修、保养、报废精密仪器的依据,存入档案长期保存。
注:1、在横线上可填写仪器、药品。
2、药品包装可在名称、规格、型号栏中填写。
表十五化学试剂消耗登记卡药品名称:分类编注:存档备查每学期储备量表十六教学仪器损失报告单学科:填写年月日表十七教学仪器报废申请表学科:填表日期年注:存入档案注:存入资料档案表十九精密数学仪器定期保养记录簿注:1、根据说明书要求保养条件进行。
化学发光法原始记录
时间:2022年5月20日
实验目的:利用化学发光法观测某化合物的发光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取出所需的试剂及仪器,并检查是否完好无损。
2. 实验组装:将物质A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得到溶液A。
3. 加入触发剂:将适量的触发剂B加入溶液A中,实验开始。
4. 测量发光:将混合液尽快转移到检测仪器中,观测发光强度随时间
的变化。
5. 记录数据:根据检测仪器显示的值,记录下每个时间点的发光强度。
继续观测一段时间,直至发光停止。
6. 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发光强度和发光持续时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观察,溶液A在加入触发剂B后迅速发生发光反应。
发光强
度随时间的增加先快后慢,最终趋于稳定。
发光持续时间约为30分钟。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得出了某化合物的发光特性。
结论:
本实验利用化学发光法成功观测到某化合物的发光现象,并记录了其
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发光性质,并且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光。
该发光现象可能与其分子结构和特定
的化学反应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分组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分组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分组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分组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表七实验教学原始记录表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分组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分组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演示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学科:九年班实验分类:探究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