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的图聚类方法研究进展
- 格式:pptx
- 大小:331.13 KB
- 文档页数:26
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的聚类方法
彭利红;廖波;刘昊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年(卷),期】2008(44)32
【摘要】依据人类AD(Alzheimer's Disease)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基于算术平均最小值--AAMV(Arithmetic Average Minimum Value)的K-means 聚类方法对蛋白质进行聚类并预测4个孤立蛋白质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结果与用Maryland Bridge法及Korbel法所得结果非常相似.
【总页数】3页(P132-133,164)
【作者】彭利红;廖波;刘昊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长沙,4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几种聚类方法综述 [J], 王正华;董蕴源;王勇献
2.基于元数据的异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整合 [J], 张智;张正国
3.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J], 周凌云
4.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的图聚类方法研究进展 [J], 李敏;武学鸿;王建新;潘毅
5.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研究 [J], 王芬;裴会敏;文狄;陈志;李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的新方法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为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是系统生物学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很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药物发现、疾病发生机制探究等。
本文着重探讨一种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方法。
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简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指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也就是蛋白质相互作用图或者蛋白质互作网。
这个网络是由蛋白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有向图。
每一个节点代表了一个蛋白质分子,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着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能够展示出蛋白质间的相互关系。
图像化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有助于人们直观地了解蛋白质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从这个网络中获得很多有关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如蛋白质之间的联系强度、在这个网络上的中心蛋白质等。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探索蛋白质的功能和复杂的生物学网络结构。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的重要性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对于了解细胞内蛋白质互动关系具有极大的价值。
它能揭示蛋白质之间的信号传递和代谢途径。
通过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能够发现大量难以察觉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于那些生物学复杂的系统中,主要的调控因素就是许多小型的蛋白质互动网络的情形而言,这种方法显得更为有用。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方法的不足尽管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是一种受欢迎的研究方法,但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是网络分析方法的计算复杂度。
因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图结构,所以它是需要复杂计算的,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能够高效的计算的算法。
这使得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四、新方法的介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关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新方法——邻居偏差调整网络分析方法被提出并逐步发展。
这种方法利用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拓扑信息,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蛋白质互作网络图谱构建及功能预测方法蛋白质是细胞内的重要功能分子,在维持细胞稳定性和调控生物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基础,因此,研究蛋白质互作网络图谱的构建和功能预测方法成为了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蛋白质互作网络图谱构建是指通过实验或预测的方法,建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以网络图谱的形式呈现。
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谱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实验方法和预测方法。
实验方法是通过生物实验手段,如酵母双杂交技术、质谱分析等,来鉴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物理接触或共同参与特定生物过程,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然而,实验方法受到技术限制和成本问题的限制,不能完全揭示细胞内所有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据挖掘等手段,利用已有的蛋白质互作数据来推测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同源性的方法、基于结构的方法、基于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基于同源性的方法是通过寻找已知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同源蛋白质,来预测新的蛋白质互作关系。
同源蛋白质一般具有较高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性,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测其相互作用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基于序列的方法(如BLAST、PSI-BLAST)或基于结构的方法(如比对结构或模板建模)来实现。
基于结构的方法是通过分析蛋白质的结构信息,来预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关系。
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通过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可以推测其互作关系。
这种方法包括基于结构域的方法、基于结构相似性的方法和基于分子对接的方法。
基于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是通过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和动力学特性,来揭示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关系。
蛋白质互作网络具有复杂的拓扑结构和模块化的特点,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可以预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关系。
此外,基于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大规模实验数据和计算模型,来模拟和预测蛋白质互作网络的功能。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进展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功能分子之一,它们通过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蛋白质网络,调控细胞的生理过程和代谢途径。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在揭示生物体内分子交互以及生物过程中关键的调控因子和途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实验方法和计算模型,并探讨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目前,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串联亲和纯化和酵母双杂交技术。
串联亲和纯化技术通过将不同亲和标记的蛋白质逐步纯化,最终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图谱。
酵母双杂交技术通过将目标蛋白质与转录激活子结合,观察是否发生荧光蛋白的表达。
这些实验方法已经在多个模式生物体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酵母、果蝇、线虫和小鼠等。
与实验方法相比,计算模型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计算模型可以快速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和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目前最常用的计算模型是基于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结构的预测方法,包括基于结构域蛋白质相互作用(domain-domain)和蛋白质残基相互作用(residue-residue)的模型。
这些模型通过结构信息和进化保守性分析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结合大规模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和优化。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不仅在基础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还在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用于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并且可以用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方法。
例如,通过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关键蛋白质和信号通路,从而推动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的创新。
尽管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由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目前的实验方法和计算模型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误差。
其次,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整合和分析,这对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提出了挑战。
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生命科学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蛋白质互作网络在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蛋白质互作网络是由大量蛋白质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网络结构,研究这种网络结构对于了解蛋白质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蛋白质互作网络的分析方法成为了当前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定义蛋白质互作网络蛋白质互作网络是由一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它可以用一个图形来表示,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蛋白质,而边表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这个图形中,节点数目越多,它的边数目也将更多,从而形成了一张庞大的网络。
目前,人们对蛋白质互作网络越来越关注,因为这种网络结构为我们了解蛋白质功能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很多的信息。
不仅如此,蛋白质互作网络的结构还能对不同细胞类型和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生物体的生活表现和病理变化。
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方法随着技术和研究手段的发展,蛋白质互作网络的分析方法也变得更加成熟。
在这个领域,人们为了研究网络的特性和功能,不断开发新的分析方法,从而深入挖掘蛋白质互作网络的生物学意义。
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分为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两个部分。
数据收集包括基因组测序、质谱分析和荧光分析等生物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从生物样本中获得蛋白质互作网络数据。
数据分析部分则需要用到计算机技术,根据网络结构进行网络特征分析、功能模块发现、生物信息学数据集成等。
目前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网络建立、网络特征分析、功能模块发现和网络预测。
网络建立:网络建立是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的首要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蛋白质互作数据集。
网络特征分析:网络特征分析是对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和质量评估的方法,包括节点度分布、聚类系数、网络密度、小世界性和模块度等。
功能模块发现:功能模块发现是将网络中有关联、有生物学相关性的蛋白质聚集在一起,并从模块中鉴定功能相关性蛋白。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方法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方式。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的一些常用方法,并探讨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方法1. 两亲性亲和纯化(TAP)方法TAP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筛选技术。
它通过标记蛋白质并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一起纯化,从而实现筛选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纯化后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质谱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和分析。
2. 酵母双杂交方法酵母双杂交方法可用于筛选出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该方法基于转录因子和其识别序列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酵母基因表达库和靶基因表达库,并将它们进行杂交筛选,最终确定相互作用蛋白。
3. 共免疫沉淀法共免疫沉淀法是一种依赖于抗体的技术,它通过特异性抗体对目标蛋白进行标记,然后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一起进行免疫沉淀。
沉淀物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质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和鉴定。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方法1. 图论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转化为图论中的图模型,从而利用图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常用的图论分析方法有最短路径分析、网络中心性分析、社团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相互作用网络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模块等。
2. 功能富集分析功能富集分析是通过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若干蛋白质进行功能注释,从而了解相互作用网络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
常用的功能富集分析方法包括基因本体论分析、KEGG通路分析等。
3. 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中。
比如,可以利用序列同源性、结构域信息等进行蛋白质的功能注释和亚细胞定位的预测。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应用1. 生物学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揭示生物体内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比如,可以研究蛋白质信号传导途径、基因调控网络等。
如何利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是生物学、生物医学和药物发现领域中关键的研究方向之一。
它通过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揭示了生物体内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有助于理解细胞功能和疾病发展的机制。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大数据技术为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首先,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的第一步是获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
目前,公共数据库如STRING、BioGRID和MINT等收集了大量的蛋白质互作信息,并提供了免费的数据库查询服务。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获取到已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然后利用生物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生物大数据技术在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网络构建。
通过整合不同来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可靠的蛋白质互作网络。
例如,可以利用聚类算法和图论分析方法,将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组织成一个网络图,其中蛋白质表示节点,相互作用表示边。
通过网络分析工具,可以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现重要的蛋白质和关键的功能模块,有助于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结构与功能。
其次,生物大数据技术在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中还可以用于预测未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式识别技术,可以根据已有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预测未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预测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生物实验提供指导,节省时间和资源。
同时,生物大数据技术还可以用于寻找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相关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
利用生物大数据技术,可以将蛋白质互作网络与其他的生物学数据(如基因表达数据、突变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发现与蛋白质互作网络密切相关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有助于揭示细胞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
此外,生物大数据技术还可以用于挖掘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模式和规律。
通过利用大规模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和计算方法,可以发现网络中的亚网络(子图)以及模块化的蛋白质群落。
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中的图神经网络蛋白质是生命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相互作用来完成许多生物学过程。
因此,准确地预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细胞功能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
近年来,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s,GNNs)作为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预测中,传统的方法主要基于序列、结构和进化信息。
虽然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取得不错的结果,但是它们往往无法有效捕捉到蛋白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
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通过类似于图的结构来描述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并且具有一定的拓展性。
图神经网络是一类针对图数据进行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它通过节点和边的特征来对图进行表征。
在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中,蛋白质可以表示为图的节点,而相互作用可以表示为图的边。
图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特征信息,从而对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预测。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图神经网络在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图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捕捉到蛋白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更准确地预测相互作用。
其次,图神经网络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地挖掘其中的信息,从而提高预测性能。
此外,图神经网络还可以融合多种蛋白质特征,包括序列、结构和进化等信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图神经网络在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进展。
例如,一些研究将图神经网络应用于蛋白质折叠和结构预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另外,一些研究还将图神经网络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的准确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图神经网络在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虽然图神经网络在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常非常庞大和复杂,如何提高图神经网络的计算效率和可扩展性是一个难题。
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中的图神经网络研究摘要:蛋白质互作网络的分析对于揭示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模式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图神经网络是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可用于对复杂网络中的节点之间关系进行建模和预测。
本文综述了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中图神经网络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数据预处理、图表示学习、节点分类和链接预测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图神经网络在蛋白质互作网络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蛋白质互作网络;图神经网络;数据预处理;图表示学习;节点分类;链接预测引言在细胞内,蛋白质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功能模块,从而调控各种生物学过程。
揭示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细胞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通量实验技术如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和质谱等已经产生了大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
这些数据构成了蛋白质互作网络,其中节点表示蛋白质,边表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对这些网络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模式和功能。
然而,由于网络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噪声性,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处理大规模蛋白质互作网络时存在一些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近年来图神经网络方法被引入到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中。
图神经网络是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处理复杂关系数据时具有优势。
通过对图结构进行建模和学习,图神经网络能够捕捉节点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节点分类和链接预测等任务。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中应用图神经网络方法的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数据预处理步骤,包括数据清洗、噪声过滤和特征提取等方面。
然后讨论了图表示学习方法,在保留节点之间关系信息的同时降低网络维度。
接着,我们介绍了节点分类任务,即根据节点的特征预测其所属的功能模块。
最后,我们讨论了链接预测任务,即根据网络的结构预测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数据预处理蛋白质互作网络数据通常存在噪声和缺失值。
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
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去除重复和无效的数据。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与应用研究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生物分子之一,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诸如酶催化、信号传导、结构支撑等关键的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描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图形化方式,即用节点表示蛋白质,用边表示相互作用。
对于细胞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的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和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I.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方法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共表达网络分析共表达网络分析是根据不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的相似性,建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
共表达网络中连接较强的蛋白质往往在生物学功能上具有相关性。
2. 文献共引用网络分析文献共引用网络分析是根据文献中蛋白质之间的研究关联性,建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
文献共引用网络反映了同一领域内研究者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3. 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是根据研究者在实验室中获得的蛋白质互作信息建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
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可以准确反映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关系。
II.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研究1.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网络,可以预测药物的离子通道亲和性、酶底物特异性、水溶性等性质。
这种方法可以在分子设计阶段,有效地筛选候选分子,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2.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用来预测基因调控关系和细胞信号通路。
对于一些基因调控网络复杂的疾病,如肿瘤疾病,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为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3.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系统生物学是一种研究细胞中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我们可以探究细胞中生物分子之间的交互和调控机制,揭示生物系统的运作规律和组织结构。
III.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挑战和展望目前,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方法还面临许多挑战。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方法在生物体内,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关键分子之一。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指一组蛋白质在细胞内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式相互交互形成的复杂网络。
这个网络有助于我们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干预这些生物过程以治疗人类疾病。
为了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人员需要开发相关的分析方法。
以下是三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方法:1. 图论方法图论是解决网络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经常被用于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每个蛋白质可以看作网络的节点,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看作网络中的边。
这些节点和边可以被用于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图。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图可以用于计算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度数和中心性等度量值。
例如,在一个网络中,节点的度数是该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关系数。
中心性则可以指出网络中哪些节点是最重要的。
这些值可以用来研究网络结构的特点,并帮助我们理解蛋白质如何相互作用。
2.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机器学习技术可以用于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在这种方法中,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程序来识别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一些共同特征。
这些共同特征可能包括节点度数、网络密度和聚类系数等。
机器学习技术还可以利用已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来预测新的相互作用关系。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一些模型来预测这些关系,比如随机森林、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并促进新药物的发现。
3. 网络动力学方法网络动力学是一种研究网络结构和功能演化的方法。
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网络的演化也可以用网络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
例如,我们可以在网络中模拟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扰动,以研究网络的相应变化。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模块检测的方法,可以用于发现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一些子网络,这些子网络可以指示一些功能单元。
这些功能单元可以与生物体内的实际生物过程相对应,从而提供关于生物过程的重要信息。
基于图论的多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的聚类分析中文摘要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其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挖掘其中的蛋白质复合物和功能模块,揭示生命发展的规律。
这一课题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集的形成;第二,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方法;第三,结果的评价。
本文收集了突变频率较高的19个乳腺癌基因的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通过整合形成了所有物种的乳腺癌高频突变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集ABPPI和人类乳腺癌高频突变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集HBPPI。
并运用Cytoscape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形成了两个数据集的可视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然后,运用K-medoids图聚类算法和MCODE图聚类算法对两个数据集进行了聚类。
两种图聚类算法虽然各有优势,但是也都有不足之处。
K-medoids图聚类算法初始化敏感,聚类结果多样化。
MCODE图聚类算法所生成的簇不一定稠密。
采用DBindex指标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价,MCODE算法的DBindex平均值较小,说明其聚类效果较好;K-medoids算法的DBindex方差值较小,说明其受输入参数的影响较小,聚类结果较稳定。
根据已经产生和证实了与乳腺癌相关的蛋白质生物靶标,寻找其在聚类结果中的位置,从而预测蛋白质复合物。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两种算法各自的优势,设计在高密度区域进行中心点更新的算法,以获得更加有效的聚类结果。
关键词: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聚类,簇,MINT,IntAct,Cytoscape,K-medoids,MCODE,Davies-Bouldin index,蛋白质靶标。
Clustering analysis of multipl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data based on graph theory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of life, proteom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The analysis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the protein complex and functional modules are excavated to reveal the law of life development. This issue mainly involves three parts: First, the formation of protein interaction data set; Second, methods of data analysis and mining; Third, evaluations of the data results.In this paper, we have collected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data of 19 breast cancer genes with high mutation frequency.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data sets for high frequency mutations in breast cancer of all species(ABPPI) or human(HBPPI) is formed by integrating. Two data sets were clustered by K-medoids graph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MCODE graph clustering algorithm. Two graph clustering algorithms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K-medoids graph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sensitive to initialization, clustering results are diverse. MCODE graph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not necessarily denseness. By using the Davies-Bouldin index parameters to evaluate the clustering results of the two algorithms, the DBindex average of MCODE algorithm is smaller, which shows its clustering effect is better; The DBindex variance of K-medoids algorithm is smaller, which shows that it is less affected by input parameters, and the clustering results are more stable.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targets of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breast cancer, the location of the protein in the resulting clustering is obtained to predict protein complexs.Next we will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algorithms, design a new graph clustering algorithm to update the central point in the high density region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effective clustering results.Keywords: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clustering, MINT, IntAct, Cytoscape, K-medoids, MCODE, Davies-Bouldin index,Biological target of protein.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 蛋白质相互作用 (1)1.1.1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1)1.1.2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1)1.1.3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的内容 (2)1.2 聚类算法的介绍 (3)1.2.1 聚类过程描述 (3)1.2.2 聚类算法分类 (4)1.3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数据来源 (7)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8)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8)第二章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的应用 (10)2.1 HPRD数据库 (10)2.2 DIP数据库 (11)2.3 MINT数据库 (12)2.4 IntAct数据库 (13)2.5 MIPS数据库 (14)2.6 UniHI数据库 (15)2.7 IMEX数据库 (17)2.8 本章小结 (19)第三章聚类算法 (20)3.1 K-medoids聚类算法 (20)3.1.1 背景 (20)3.1.2 算法概述 (20)3.2 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 聚类算法 (21)3.2.1 背景 (21)3.2.2 算法概述 (21)3.3 聚类算法的评价 (25)3.3.1 背景 (25)3.3.2 Davies-Bouldin index聚类评价 (25)3.4 本章小结 (27)第四章数据收集 (28)4.1 数据的来源 (28)4.2 Cytoscape的简介 (28)4.3 相互作用置信度评分体系 (30)4.4 数据收集的具体实例 (32)4.4.1 PPI数据的收集 (32)4.4.2 PPI数据的整合 (33)4.4.3 PPI数据的筛选 (35)4.5 本章小结 (35)第五章具体实验的评价及分析 (37)5.1 实验数据集的准备 (37)5.2 聚类结果评价 (37)5.2.1 K-medoids算法聚类结果评价 (37)5.2.2 MCODE算法聚类结果评价 (42)5.2.3 K-medoids和MCODE聚类评价比较 (44)5.3 最优聚类结果分析 (44)5.3.1 HBPPI最优聚类结果分析 (44)5.3.2 ABPPI最优聚类结果分析 (47)5.4 蛋白质复合物预测 (50)5.5 本章小结 (54)第六章总结 (55)6.1 论文总结 (55)6.2 下一步的工作 (56)参考文献 (57)致谢 (59)第一章绪论1.1 蛋白质相互作用随着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圆满完成以及紧随其后的许多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基因组结构被精确的描述出来[1]。
生物信息技术在蛋白质互作网络研究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和复合物预测算法优化及细胞过程模拟效果评估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细胞内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来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并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信息技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和复合物预测算法优化以及细胞过程模拟效果评估方面的应用进展。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由许多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构成的,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计算方法来获取这些关系。
生物信息学方法主要基于计算机模拟来预测和识别蛋白质相互作用。
其中,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是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模式和特性的过程。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测蛋白质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二是预测相互作用的结构和特性。
首先,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算法是关键。
目前,常用的预测算法包括机器学习方法、模板匹配方法和基于结构的方法。
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分析已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集,学习出一个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新的蛋白质序列来预测相互作用。
模板匹配方法则通过比对蛋白质序列与已知相互作用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来预测相互作用。
基于结构的方法则通过分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来预测相互作用,其中包括蛋白质的界面特征、结构域和二级结构等信息。
为了优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算法,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法。
例如,引入生物信息学中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准确性。
此外,一些研究还尝试在预测模型中引入多种特征,如结构、进化和功能信息,以提高预测模型的综合性能。
另外,一些研究也关注于利用大规模的实验数据来训练和验证预测模型,以增加数据的可信度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其次,复合物预测是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
复合物是由多个蛋白质组成的稳定结构单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物过程。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进展蛋白质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分子,它们在细胞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不仅由其自身的结构决定,还受到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影响。
因此,探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对于理解细胞内的生物学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数十年中,科学家们针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取得了瞩目的进展。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复杂性意味着需要巨大的数据量和复杂的算法来进行研究。
该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是“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它由许多节点和边组成。
节点代表蛋白质,边代表其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图谱,科学家们可以识别出在细胞内具有重要功能的核心蛋白质(hubs),以及这些蛋白质之间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数据集被构建出来,并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线粒体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在功能上存在密切联系,这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内的代谢和增殖提供了新思路。
除了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的研究,科学家们也利用结构生物学的成果,通过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探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细菌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模式可以通过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固定位置的“基点”而被限制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
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具有时空特性。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酵母细胞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在不同生长阶段展现出不同的拓扑结构。
这表明,在解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复杂性时,必须考虑时空维度的影响。
总体而言,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的进展,为探究细胞内生物学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单个蛋白质的功能,也帮助我们把握细胞内不同蛋白质之间的关联,为发掘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