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38.38 KB
- 文档页数:3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它们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
本文将科普抗生素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它们可以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抗生素通常由真菌、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合成,并被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的发现与发展源于对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从而开创了抗生素的时代。
随后,人们发现了更多类型的抗生素,并不断改良和合成新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和目标细菌的特征。
大部分抗生素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抗菌作用:1. 细胞壁合成抑制:某些抗生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失去保护性的外围结构,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 蛋白质合成抑制:许多抗生素能够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阻碍细菌正常的代谢和生长过程。
3. 核酸合成抑制:部分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核酸(如DNA或RNA)的合成,影响其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4. 代谢途径干扰:某些抗生素可以阻断细菌的关键代谢途径,如维生素或氨基酸的合成,使细菌无法继续生长和繁殖。
抗生素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细菌对抗生素会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医生会根据细菌的类型和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此外,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正确剂量和疗程进行使用。
二、抗生素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抗菌机制,抗生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品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此类药品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喹诺酮类药品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危害也日益突出,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隐患。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的统计结果,喹诺酮类药品严重病例报告数量位列各类抗感染药的第三位,占所有抗感染药严重病例报告的14.1%。
本文对该类药品的临床应用及合理使用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目前我院喹诺酮类药品有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和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一、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适应证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要求,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需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1、泌尿系统感染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对大多数病原菌抗菌活性强,且可渗入前列腺或腹腔,故对泌尿道感染是目前临床疗效最好的抗菌药物之一。
本类药物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宫颈炎。
但应注意,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中,耐药株已达半数以上,应尽量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且该类药品长期治疗易出现耐药菌与菌交替现象,故不宜用于尿路结石或其他闭塞性尿路疾病等患者的感染预防。
另本类药物已不再推荐用于淋球菌感染。
2、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可用于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及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此外亦可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需注意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
3、肠道感染:可用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如存在厌氧菌感染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
作者:旧在几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时间:2020.12.13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7 天。
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
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
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 —内酰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② G + 球菌感染病人对β —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重,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
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 —内酰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② G + 球菌感染病人对β - 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重,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
尿路感染用药方案引言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尿液通过尿路系统时的任何部位。
它可能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尿路感染一旦被诊断,适当的用药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尿路感染用药方案。
用药方案1.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尿路感染治疗的关键。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适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感染。
–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地尼):对青霉素不敏感的感染有效。
–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复杂的尿路感染。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原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来确定。
常见的治疗时间为7-14天,且应该按时按量使用,直至治疗完毕。
2.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对症治疗也是尿路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对症治疗方案:–饮水: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刺激尿路黏膜的机会。
–疼痛缓解:可以使用非处方的疼痛缓解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尿路碱化:碱化尿液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可使用柠檬酸钠等碱化尿液的药物。
3.预防性措施:为了避免尿路感染的复发,患者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性措施:–饮水: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四肢清洁:保持四肢的清洁干燥,防止细菌从肛门进入尿路。
–尿频:避免尿憋,尽量保持尿频,减少细菌的滋生。
–避免过度清洁: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清洁剂清洗外阴,以避免破坏正常的酸碱平衡。
注意事项在使用尿路感染用药方案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药物过敏: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
如果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应该避免使用相关的药物。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治疗变得困难。
因此,应该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3.治疗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定期复查尿液常规和尿培养,以监测治疗的效果。
外科感染的抗生素(基本药物)合理应用一.外科感染的看法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的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有,约占全部外科疾病的 1/3~1/2。
外科感染包括:①一般感染,如疖、痈、蜂窝织炎、脓肿、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骨髓炎等。
②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③发生在手术伤口、创伤或其周边的感染,如伤口化脓、伤口蜂窝织炎等。
④手术后在远离伤口部位发生的感染,如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
⑤在器械检查或插管后发生的感染。
外科感染一般拥有以下特点:①大多数由几种细菌引起,一部分即使开始时是单种细菌引起,但在病程中,常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杂感染。
②多数有明显突出的局部症状。
③病变常比较集中在某个局部,发展后常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遇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并影响功能。
分类外科感染平常分为非特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两大类:1.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
常有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其特点是:同一种致病菌能够引起几种不同样的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引起疖、痈、脓肿、伤口胃染等;而不同样的致病菌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都能引起急性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伤口胃染等。
有化脓性炎症的共同牲特点,即红、肿、热、痛和功能阻挡。
防治上也有共同性。
2.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它们的致病菌、病程演变和防治方法,都与非特异性感染不同样。
但是,外科感染还有其他分类,比方按病程来分,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病程在 3 周以内者称为急性感染,高出2个月者为慢性感染,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亚急性感染。
又如按感染的发生情况来分,可分为原发感染、继发感染、混杂感染、二重感染、条件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等。
条件性感染又称机遇感染,指平常为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多和毒性增大,或人体抵挡力下降,趁便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是临床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
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使许多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得以控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不合理应用,尤其是滥用,给治疗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以及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加及蔓延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几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第一节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三、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1、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剂量: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剂量宜较大;而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3、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可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
4、给药次数: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老年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发表时间:2016-04-07T11:04:02.4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张新民[导读] 山东省肥城市中医医院现就临床老年人抗生素应用的一些原则问题叙述于下。
山东省肥城市中医医院山东肥城 271600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吞噬能力减退,因此容易合并感染。
有一组报道,65岁以下菌尿症低于4%,而65岁以上者则高达20%;老年人肺部感染菌血症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
因此,老年人应用抗生素的机率很高,约为老年住院总数的40%以上,现就临床老年人抗生素应用的一些原则问题叙述于下。
1.根据感染原不同选药在应用抗生素前争取根据肺部、尿路、胆道或血液等感染的可能留取相应的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可引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据感染的不同部位选药(1)肺部感染老年人肺部感染常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肺组织血供不良,影响抗生索效果。
应当选用毒性较小的青霉素杀菌药,且应静脉给药,剂量大些,以保证疗效,若病情严重或有混合感染,采用合理的联合用药。
(2)尿路感染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尿液中浓度较高,适用于泌尿系感染;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尿液中的浓度也较高,但老年人慎用,有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胆道感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白霉索、严迪、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在胆汁中浓度较高,故对胆道感染者疗效较好。
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胆汁中浓度很低,不宜用于胆道感染。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氨苄青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
而大环内酯类、氨墓糖甙类抗生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宜应用。
(5)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此类药物是80年代合成的全化学高效、低毒、价廉的抗生素,我国从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品种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氟啶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奥复星等。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遏制细菌DNA合成,有极强的抗菌活性及杀菌作用。
•1、(多选)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特点?()
•A、
不典型
•B、
多样化
•C、
致病因素明显
•D、
病程短
•E、
转归差
•2、(单选) 下列关于老年人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
•A、
尿路感染6个月内发作≥2次
•B、
尿路感染1年内发作>3次
•C、
预防疗法多在急性发作1~2周、尿培养转阴后进行
•D、
发作间歇期可予以低剂量、长疗程抗生素预防治疗
•3、(多选) 当老年人复杂性尿路感染病情严重或初始经验治理失败时应选用()
•A、
磷霉素氨丁三醇
•B、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C、
碳青霉烯类
•D、
头孢他啶
•4、(多选)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哪些()
•A、
大肠杆菌
•B、
肺炎克雷伯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铜绿假单胞菌
•E、
粪肠球菌
•5、(单选) 下列抗生素使用方法正确的有()
•A、
在未获知病原体及药敏试验结果前可经验性用药
•B、
首先选择静脉给药
•C、
开始剂量即为最大剂量
•D、
疗程至少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