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新)
- 格式:docx
- 大小:21.95 KB
- 文档页数:5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新)评分标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评分标准(100分)操作项目一:操作目的:以徒手操作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操作内容:1.判断意识:轻拍患者面颊或肩部,并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唤。
注意颈部保护,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2.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触摸部位为气管两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或触脉搏持续不超过10秒。
操作要点:1.着装整洁,戴挂表。
2.用物:长木板、治疗盘内放手电筒,弯盘内放清洁纱布2块。
评分标准:无目的扣5分。
操作项目二:评估患者操作内容:1.快速判断1) 意识:轻拍患者面颊或肩部,并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唤。
注意颈部保护,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2) 触颈动脉搏动:触摸部位为气管两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或触脉搏持续不超过10秒。
2.呼救并记住时间:大声呼叫他人通知医生或拨打“120”。
3.摆放体位:去枕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病人衣领口、领带、围巾及腰带(在软床上,病人背下垫长木板或仰卧于地上)。
操作要点:观察面色和扪及颈动脉,每次扣1分。
未去枕扣5分。
未口述卧硬板床或平躺地面扣1分。
操作项目三:实施要点(计时开始)操作内容:1.快速判断1) 意识:轻拍患者面颊或肩部,并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唤。
注意颈部保护,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2) 触颈动脉搏动:触摸部位为气管两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或触脉搏持续不超过10秒。
2.呼救并记住时间:大声呼叫他人通知医生或拨打“120”。
3.摆放体位:去枕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病人衣领口、领带、围巾及腰带(在软床上,病人背下垫长木板或仰卧于地上)。
4.胸外心脏按压术:1) 术者体位:抢救者跪于或站在患者一侧。
2) 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在胸骨中线与两连线的相交处;另一手以拇指根部为轴心叠于下掌之背上,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
3) 双肘关节伸直,依靠操作者的体重、肘及臂力,有节奏地垂直施加压力,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成人),儿童、婴儿至少下压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至少5cm,婴儿4cm,然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使胸骨自然复位。
心肺复苏教学评分标准(最新版)心肺复苏教学评分标准(最新版)背景心肺复苏(pulmonary n,CPR)是一项紧急救助措施,旨在恢复心脏和肺部功能。
为了确保CPR的有效性和质量,制定一套评分标准对于培训和教学至关重要。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最新版的心肺复苏教学评分标准,以帮助培训人员对CPR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改进。
简介评分标准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对CPR教学进行评估:1.基本救护技能身份确认:正确确认患者身份和状况。
安全评估:评估现场是否安全,采取必要措施降低风险。
情况紧急性判断:快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拨打急救及时拨打紧急救援电话获取专业医疗帮助。
2.心肺复苏技术检查呼吸和脉搏:判断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和脉搏。
进行胸外按压:正确使用合适的手法和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进行人工呼吸:正确使用面罩或口对口方法进行人工呼吸。
3.教学方法和指导清晰有效的指导:对学员进行明确、简洁、有效的指导。
示范技巧:能够清晰地示范心肺复苏技巧,以便学员模仿。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和水平,调整教学方法和水平。
评分标准根据以上方面,我们将使用以下评分标准对心肺复苏教学进行评估:优秀(5分):基本救护技能熟练,心肺复苏技术准确无误,教学方法清晰有效,并能个性化辅导学员。
良好(4分):基本救护技能基本熟练,心肺复苏技术准确,教学方法较为清晰,能够适应学员的需要。
一般(3分):基本救护技能部分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一般,但能提供基本指导。
不合格(2分):基本救护技能不熟练,心肺复苏技术错误较多,教学方法不清晰,无法提供有效指导。
无法评估(1分):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例如没有完整的教学记录。
结论使用该心肺复苏教学评分标准,可以对CPR教学的质量进行系统评估,从而提高培训人员的教学水平,确保救助行动的效果和效率。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规范(2023新版)
1. 操作流程
1. 快速判断
-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 如果患者无意识、没有呼吸或呼吸不规则,应迅速开始心肺复苏
2. 呼叫急救
- 立即呼叫当地急救中心或紧急医疗团队
3. 开始心肺复苏
-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
- 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 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 站在患者一侧,将手掌放在患者的胸骨下部
- 另一只手掌叠放在上方
- 用身体重量施加压力,进行次数为30次的快速胸外按压
- 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二人合作,则按1:1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
- 继续按照此循环进行心肺复苏
4. 继续监测和维持
-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心率
- 确保患者保持在适当的体位
- 如有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疗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2. 评分规范
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质量可以通过评分来确定。
以下是评分规范的主要指标:
- 胸部按压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 胸部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 胸部按压质量:应平稳连续,不中断
- 人工呼吸:每次应持续1秒至2秒
- 呼吸和心率监测:持续监测,并及时调整操作
评分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标准化和有效性。
在评分中,每一项指标都应达到要求,并持续进行监测和改进,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3. 总结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规范(2023新版)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标准化评分指标,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和成功率。
根据此文档进行操作时,请及时获取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2023版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准则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版的成人徒手心肺复苏(CPR)操作评分准则。
以下是评分准则的详细内容:简介本评分准则适用于在成人心跳骤停时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评分。
评分准则包括以下方面的评分标准:胸部按压深度、按压频率、人工呼吸、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连贯性等。
评分准则1. 胸部按压深度:胸部按压深度:- 评分标准:按压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 评分等级:- 5厘米或更深:优秀- 4至5厘米:良好- 3至4厘米:合格- 少于3厘米:不合格2. 按压频率:按压频率:- 评分标准:按压频率应为每分钟至少100次,但不超过120次。
- 评分等级:-130次或更多:优秀-110至130次:良好-90至110次:合格-少于90次:不合格3.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 评分标准:每次按压胸部后,应进行2次人工呼吸。
- 评分等级:-2次人工呼吸都完成:优秀-1次人工呼吸完成:良好-1次人工呼吸都未完成:不合格4. 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连贯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连贯性:- 评分标准:操作者应保持操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不中断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进行,并注意正确的手位和姿势。
- 评分等级:-连贯性和流畅性良好:优秀-操作存在中断或不流畅:良好-操作经常中断或不流畅:不合格请注意,在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时,操作者还应注意以下要点:- 尽量保持操作者双手放置于胸部中央,以保证按压的准确性。
- 确保按压深度达到标准,并保持适当的按压频率。
- 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每次呼吸时间适当且呼吸气量合理。
- 操作者应在复苏期间保持冷静,并及时呼叫急救人员。
以上是2023版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准则的详细内容。
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最新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2023版)最新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2023 版)一、引言本评分标准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最新的双人法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操作评分准则。
该准则基于国际心脏复苏指南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旨在提高双人法 CPR 的操作质量、提升心脏复苏效果,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二、评分标准在执行双人法心肺复苏过程中,根据以下指标对操作质量进行评分:2.1 胸外按压- 深度: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最大不超过6厘米。
- 频率:100-120次/分钟。
- 全程有效按压时间:不少于60%。
- 全程无效按压时间:不超过10%。
2.2 通气- 每次通气时间:1秒钟。
- 排气充分:每次通气后观察胸廓上抬,确认气道通畅。
- 合作配合:两名操作者按节律配合,胸外按压和通气无间隔。
2.3 换人操作- 更换压力器:不延误按压时间,间隔时间不超过5秒。
- 更换人工呼吸器:不延误通气时间,间隔时间不超过5秒。
三、操作评分标准根据每个指标的达标情况,对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进行评分:- 3分:在每个指标上均达标。
- 2分:在大多数指标上达标。
- 1分:在少数指标上达标。
- 0分:未达标。
四、操作评分结果解读根据评分结果,评估 CPR 操作质量:- 9分:操作优秀。
- 7-8分:操作良好。
- 4-6分:操作一般。
- 0-3分:操作不佳。
五、实施与培训建议为了提高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请根据评分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训练,重点包括:- 胸外按压的正确深度和频率的掌握。
- 通气时间和排气的管理。
- 换人操作的配合和时机把握。
六、总结本评分标准提供了评估双人法心肺复苏操作质量的准则,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实施CPR 技术。
通过培训和训练,提高操作质量,有望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2023心肺复苏实操考核评分标准背景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紧急救护措施,能够挽救遭遇心脏停跳的人的生命。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实操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评分标准,用于2023年的心肺复苏实操考核。
评分标准考核分为四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包含若干评分要点。
实操考核会侧重考察应急处理能力、操作规范性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技能。
步骤一:判断意识和呼吸- 评分要点:准确判断受试者的意识状态和是否呼吸困难。
评分要点:准确判断受试者的意识状态和是否呼吸困难。
步骤二:急召急救- 评分要点: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
评分要点: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
步骤三:开始胸外按压- 评分要点:正确摆放手位置,使用正确的力度进行按压,并保持合理的频率。
评分要点:正确摆放手位置,使用正确的力度进行按压,并保持合理的频率。
步骤四:进行人工呼吸- 评分要点:正确施行人工呼吸,保持合理的频率和强度。
评分要点:正确施行人工呼吸,保持合理的频率和强度。
考核结果评定方法根据每个步骤中评分要点的完成情况,将考核结果进行评定。
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每个步骤均完成得非常准确,操作规范,没有严重失误。
- 良好:每个步骤完成准确,操作规范,但可能出现一至两个轻微失误。
- 合格:每个步骤完成基本准确,操作基本规范,但可能出现一些轻微失误。
- 不及格:出现严重失误导致操作无效,或有多个轻微失误。
总结本评分标准旨在为2023年心肺复苏实操考核提供具体指导和评估依据。
通过考核,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实操能力,确保在紧急救护情况下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新)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新)评分项目。
总分。
分解1.评估患者。
25.10现场安全性判断:首先要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①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
口述无意识。
②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眼睛观察,看胸部是否有起伏,判断时间为<10秒。
如无反应表示呼吸已停止。
③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判断呼吸同时,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或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判断时间为<10秒。
如没有颈动脉搏动,执行心肺复苏术。
如无意识、呼吸、脉搏立即大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来人啊!救命啊!请拨打120,准备除颤器)。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步骤C-A-B)。
2.胸外心脏按压:C①患者仰卧位坚实平面。
如为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四肢无扭曲,去枕;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2指处;连线与胸骨交叉点。
③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上翘、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④按压幅度:5cm以上。
⑤按压频率:100次/min以上。
⑥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比率(按压-通气比):30:2.按压30次后执行“A”开放气道。
3.开放气道:A①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呼吸道、口鼻部,取下活动义齿。
②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鼻尖、耳垂与身体长轴垂直。
4.人工呼吸:B①口对口人工呼吸。
压额、捏鼻、包口吹气(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封闭腔,用力吹气,送气时间为1秒)。
②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
吹气量500-600ml。
③吹毕,松开鼻孔,侧转换气,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见胸廓抬起即可。
④吹气两口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C。
技术操作要求: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衣帽鞋),修剪指甲。
用物准备:硬木板1块、纱布(弯盘、蹅脚板)等。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培训评分标准(新)
前言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是一种紧急救援方法,适用于多种情况下的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
本文档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的操作培训评分标准,可用于评估学员对该技术的掌握情况。
操作标准
步骤一:判断患者状况
1. 叩诊呼吸道,观察是否正常呼吸。
2. 捏患者动脉,观察是否有脉搏心跳。
3. 判断患者是否意识清醒。
步骤二:拨打急救电话
1. 快速拨打当地急救电话。
2. 告知患者状况及所在位置。
步骤三:进行CPR
1. 选择平整坚硬的地面或地板,将患者平放。
2. 找出胸骨正中央,并将手心叠加,握住另一只手(四指相交,拇指握在手背上)。
3. 向下施力,将患者胸骨压陷深度达到5-6厘米,弹回时手指
不要松开患者胸部。
4. 每次插压之间要停止压力,至少压15次,频率100次/分,
每揉压30次就要给患者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呼吸量以500ml
为宜,在压胸的同时做人工呼吸。
5. 持续进行CPR操作,直到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评分标准
操作技巧
操作规范
总结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培训评分标准可用于对学员进行掌握情
况的评估,包含操作技巧和操作规范两方面的评分。
在操作规程中,
各评分项的得分有详细的评分标准。
提高学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可以为紧急救援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新版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是指针对执行心肺复苏时的技能操作、药品应用以及基础生命支持
的效果等评估指标。
这份最新版的心肺复苏评分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一、胸外按压
1、持续压力:评价按压过程中的力度、频率和深度等因素。
对于成人患者,要求每
分钟至少进行100次持续压力,而对于儿童患者,则需要至少进行120次。
2、深度:指胸骨下沉的深度。
对于成人患者,要求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该在5厘米左右;而对于儿童患者,则要求每次按压的深度不低于4厘米。
3、反弹:指按压后胸部的反弹程度。
反弹幅度越大,则代表按压力度越好。
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1、频率:指每分钟进行的人工呼吸次数。
对于成人患者,要求每分钟进行10-12次口对口呼吸或6-8次口对鼻呼吸。
对于儿童患者,则需要分别进行20次和12次的口对口呼
吸和口对鼻呼吸。
三、药品应用
1、心肌梗死治疗药品: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等,主要用于保护心肌和预
防血栓形成。
评估标准包括剂量、途径和效果等。
四、基础生命支持
1、现场处理:包括现场安全检查、呼叫急救车、寻找心肺复苏器材等,评估标准主
要包括响应时间和操作流程等。
2、循环支持:包括快速定位患者的心跳和脉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引入药物等,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定位效果和操作流程等。
3、呼吸支持:包括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人工气道建立和呼吸机使用等,评估标准
主要包括呼吸效果和操作流程等。
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2023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2023新版)操作指南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方法,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以下是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1. 确认意识状态: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轻轻摇动患者并喊叫他们的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2. 呼叫急救: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立即向急救中心报告,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3. 开始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掌心叠放,以正常速度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
4. 人工呼吸:在每30次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嘴巴张开,捏鼻子,用自己的口吹气,直到看到患者胸部起伏。
5. 持续操作:连续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评分标准当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表现进行评分,以判断复苏效果。
以下是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操作的评分标准:1. 心脏复苏: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评估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 良好:胸部明显起伏,复苏效果良好。
- 不佳:胸部起伏不明显,复苏效果不佳。
2. 呼吸复苏: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或人工呼吸的反应。
- 有呼吸:患者有自主呼吸或对人工呼吸有反应。
- 无呼吸: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或对人工呼吸无反应。
3.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反应。
- 有意识:患者有意识,可以回应声音或触摸。
- 无意识:患者没有意识,对声音或触摸没有反应。
请注意,这仅是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的概述。
在实际操作中,请始终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参考文献:- American Red Cross. (2023). CPR and First Aid Guidelines. Retrieved from [link]-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3). CPR Guidelines. Retrieved from [link]。
最新双人法心肺复苏实操评分标准(2023版)本评分标准适用于2023年最新双人法心肺复苏实操训练,旨在评估参训人员在实操过程中的技能和表现。
以下是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
评分标准1. 呼叫急救- 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提供准确的急救信息,包括发生地点、伤患情况和联系电话。
2. 检查安全- 确保现场没有危险,如明火、流动车辆等;-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面罩。
3. 确认意识与呼吸- 轻轻摇晃伤患者并大声呼唤;- 同时观察是否有自主呼吸。
4. 寻求帮助- 实施心肺复苏前,明确通知现场人员并要求协助。
5. 心肺复苏- 在正确放置压迫点的前提下,按正确的频率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 每次胸外按压后,手指离开胸部后保持完全回弹;- 合理利用体重,确保每次按压力度到位;- 进行人工呼吸时,确保正确的呼吸频率和容量;- 在每次人工呼吸之间不停止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6. AED使用- 随时准备并正确使用AED;- 按照设备提示操作,包括电极贴附和AED的自动分析;- 在分析之前确保所有人远离被检测的人。
7. 额外技能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额外考核以下技能:- 器械操作技能(如气管插管);- 针刺技能(如静脉穿刺);- 过敏急救技能(如药物注射)。
评分要点- 急救流程:检查是否按照规定的流程有序进行;- 技术准确性:是否准确掌握并应用了正确的急救技能;- 团队合作:是否与队友密切配合,以迅速而有力地施救;- 治疗耗时:整个治疗过程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总结本评分标准旨在确保参训人员在双人法心肺复苏实操中具备必要的技能,并能够快速、有效地参与急救活动。
希望通过合理的评分标准,提高实操训练的质量和操作的规范性,最终提升急救效果和救治成功率。
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
单位:姓名:序号:得分:项目操作程序分
值评分标准每项1分。
用物准备不能满足操作则该项不得分。
每项1分。
备注减
分素质衣帽整洁,仪表端庄,动作规范,行动敏捷,体4
要求现急救意识。
纱布两块(放于抢救者上衣口袋内),血压计、听
用物2
诊器、手电、木板、脚蹬(必要时)
(起步计时)判断意识:①快步走到病人右侧,
3
双腿跪在地上,②轻拍病人双肩,③左右耳旁呼
叫两次“同志,您怎么了?”
(意识丧失、心跳停止)观察瞳孔,高声呼喊:“快
2
来人抢救!”
迅速判断有无心跳:用右手的食指、中指自环状
软骨外移2~3cm凹陷处,触摸病人颈动脉搏动。
3
(8秒)同时观察呼吸、咳嗽和运动情况
操
2
去枕平卧,将病人身体摆正
解开衣扣,松开腰带。
同时口述:将病人置于地
4
上或硬板床上,软床背部垫木板。
用右手食指、中指同时沿肋弓下缘至两肋弓交界
作处,中指停下,食指向上寻至胸骨下切迹,中指跟上,左手掌根部置于右手食指旁,右手掌根部
8
重叠于左手背上,双手手指的指向与胸骨垂直,
双手交叉,前端抬起或双手指均上翘。
(或双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双肘关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
步
少5cm,而后迅速放松并使胸廓复原,掌根不离10 开病人胸壁。
10
正确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次/分。
(呼吸停止)从上衣口袋内取出一块纱布清除口
2
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头偏向一侧),口述:取下活
骤动性义齿。
开放气道:①左手置于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
4
仰,②右手的第二、三指置于护士侧病人的下颌
骨下方,将颏上抬。
左手固定,保持气道开放,右手从上衣口袋内将
另一块纱布取出垫于病人口部,右手保持病人气
4
道开放,左手捏住病人鼻孔,用抬下颌的右手拇
指分开口唇。
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吹气,使胸廓扩张,无漏气。
3每项1分
触摸颈动脉搏动的手法1分,位置1分,时间1分。
每项一份
每项1分
每项1分。
寻找按压部位手法正确2分,部位准确1分,双手放置正确1分。
每项2分。
每项1分。
每项2分。
手法正确1分,捏住病人鼻孔1分,分开口唇1分,始终保持气道通畅1分。
吹气方法正确1分,胸廓能扩张1分,无漏气1分。
操
作
步
骤操作者头部稍侧转,①松开病人鼻孔使之被动呼
气,②听呼吸声音,用面颊感受病人的呼出气流,
③观察病人的胸廓起伏情况。
3每项1分
吹气方法正确1分,胸廓能扩张1分,无漏气1分,松开鼻孔1分,头部保持稍侧转1分,气道始终保持开放状态1分。
每项2分。
重复吹气一次。
6
口述:如此反复进行共5次,必要时除颤
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状况(同时判断)
口述: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或
医生诊断为临床死亡。
边评估边口述:复苏的有效指征:①可触及周围
大动脉搏动;②上肢收缩压在60mmHg(或8Kpa)
以上;③颜面、甲床、口唇、皮肤色泽较红润;
④散大的瞳孔缩小;⑤自主呼吸恢复;⑥心电图
波形有所改善。
恢复气道、置枕、为病人系好裤带、衣扣,整理
床单元。
(复苏成功)安慰病人及家属。
(计时结束)
操作熟练,动作连贯,口述流利。
侧重于急救意识、爱伤观念、真实感2
4
4
6每条口述1分。
5
3
3
2
1少一项减1分
沟通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每项1分。
每超时30秒扣1分,超时1分钟后面步骤不得分。
熟练
程度
全部操作时间在3分钟以内。
考核专家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