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艺术与权术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22
国家开放大学51310-领导科学基础-形考作业四第1题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其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巧妙的运用各种领导条件、领导原则和()的基本技能。
正确答案是:领导艺术第2题领导艺术和领导权术有着根本的区别,在使用的目的上,领导权术为培养一批忠实于自己()的御用官僚,而领导艺术的运用是为了提高领导效能而采取艺术化的手段和技巧。
正确答案是:统治权力第3题柔性授权,是指领导者向被授权者不作具体的分派,只是一个大纲或轮廓,让被授权人有较大的()做随机应变的处理。
正确答案是:自由第4题惰性授权,即领导者将自己不愿也不必处理的(),交由下属处理,其中包括领导者本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事务。
正确答案是:繁杂事务第5题领导授权的原则中,相近原则是指领导应当把适当的权力授予()最接近的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因为他们了解情况,熟悉业务,能够有效的行使上级授予的权力。
正确答案是:工作性质第6题泰罗的经济人理论中,认为人是(),人是需要金钱和奖励的,因此金钱和物质利益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正确答案是:经济人第7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5大基本需要,并按其重要性和先后次序排列成一个五级阶梯,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需要。
正确答案是:自我实现第8题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隆姆的期望理论认为,目标激励理论必须坚持两个原则:目标的效价和目标的()。
正确答案是:期望值第9题领导效能是评价领导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维度,是指组织中的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目标和现实绩效之间的(),它反映为领导活动进行的状态和结果。
正确答案是:接近程度第10题决策效能,是指领导者是否在明智的时机、明智的条件下做出明智的判断,讲的是领导者选择()正确与否,以及正确的程度如何。
正确答案是:目标第11题菲德勒的领导效能权变模型,列出了三项权变因素用于决定领导有效性的情境,包括: 1.领导者——成员关系;2. ();3.职位权力。
领导艺术与权术领导艺术与权术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用权谋略思想与实例。
这些,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给后人用权、治国以启发和借鉴。
然而,体现在目前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当中,对剥削阶级的腐朽“权术”思想,有的不仅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批判,反而还错误地认为“权术”就是领导“艺术”。
为此,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与剥削阶级所耍弄的“权术”作一分辨,给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
一、“权术”是统治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是剥削阶级御用的政治工具什么是“权术”?《辞海》中说,“权”为权宜、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以因事制宜,可进一步引伸为酌情变通、通权达变、以变应变等意。
“术”即手段、策略、方法、心术。
“权术”就是权变之术。
“权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的公共权力被极少数统治者掌握时的产物。
历代的权术家们凭借强力玩弄权术,或一切从个人利益和个人意志出发,抓住一切机会来使自己利益、愿望得到满足;或把权势看作是决定一切的力量,耍弄“权术”有计划地瓦解对立面,排除异己,清扫障碍;或用心腹监视部属和同僚的行为,实行特务统治,动辄使用包括生杀权在内的种种残酷手段,了结对方的政治生命乃至身家性命。
唐朝的“牛党”与“李党”之争,宋朝的“新党”与“旧党”之搏,明朝的“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斗,无不将“权术”的伎俩耍弄到白热化程度,使“权术”充斥着阴险、欺诈、血腥的浊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权术”斗争的一大奇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目睹“权术”政治的种种罪恶,幻想式地在《理想国》要建立一个没有暴力、没有凶杀、没有一切丑恶政治的“理想”国度。
但是,每每处于社会交替及权力变更时期,“权术”便更加猖狂地滥施淫威,顺我者存,逆我者亡。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竞选争斗之中,“权术”同样扮演了肮脏、丑恶的角色,充当了抬高自己、排斥异己的急先锋。
难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他写的《竞选州长》中,对这样的政治“权术”百般愤怒。
领导艺术与权术作者:《领导科…文章来源:《领导科学》点击数:753 更新时间:2006-5-18 17:30:23什么是领导艺术?什么是权术?二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识破和摒弃权术,提高领导水平?这是现代领导科学研究与实践中不容忽视和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
它不仅关乎现代领导科学理论的发展方向,而且会直接影响领导实践效果。
一、从“权变”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果实什么是权术?《辞海》中说,“权”为权宜、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以因事制宜。
“术”为手段、策略、方法、心术。
权术就是权变艺术。
从其本意而言,权术最初并无贬义,它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变通办法、灵活处理的手段,是一种智术。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权术的千古骂名呢?概括地说是根源于权术运用者的阶级立场、思维原则和方式。
统治阶级从英雄历史观和唯心诡辩论出发,仗权依势,权衡是非以自我实现为原则,应变之术不择手段。
因此,权术被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内涵。
战国时期的韩非基于人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把君臣之间看成是一种“上下一日百战”的关系,而臣又是君民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君主治民的重要工具。
他主张“明主治吏不治民”,为了巩固君权、贯彻法令和加强吏治,都需要“术”。
他主张“抱法处势”,认为“法、术皆帝王不可一无之具”。
韩非给“术”下过一个定义:“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入主所执也。
”从这种观点出发,历代的权术家们凭借强权玩弄权术,或以言废法,以言代法,个人利益和个人意志至上,不容忍任何有损于自己利益和权威的行为;或仗势欺人,以势压人,耍弄鬼蜮伎俩,阴谋瓦解对立面,排除异己,清除障碍;或培植心腹敌视部属和同僚,实行特务统治,动辄使用包括生杀权在内的种种残酷手段,了结对方的政治生命乃至身家性命。
在西方,权术这个概念最先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对之加以系统化。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一书中说:“君主要像狮子一般凶猛,狐狸一样狡猾;要运用权术,用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操纵臣民,用伪诈骗民众。
第七章领导艺术经管教学部丰云1. 界定领导艺术的概念及其特征;2. 明确领导艺术和领导权术的本质区别;3. 理解并举例说明领导激励的相关方法;4. 掌握领导用权、领导用人、领导激励、领导关系处理、领导运时与开会的相关艺术。
5. 分析讨论领导用人与授权的艺术。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过程中提高领导效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掌握必备的领导艺术,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
各级领导者在研究和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的同时,要深刻认识领导艺术的含义和特点,全面了解领导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切实把握提高领导艺术的方法和途径。
一、领导艺术概述(一)领导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 领导艺术的含义与类型领导艺术是一种领导技能、技巧,是领导方法的个性化和艺术化。
所谓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其知识、经验、才能和气氛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巧妙地运用各种领导条件、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的基本技能。
领导艺术的类型,可以从两大视角划分,一是从影响范围上区分,有总体性、局部性、专业性的领导艺术;二是从领导事务的类别上进行划分,有领导授权艺术、领导用人艺术、领导激励艺术、领导关系的处理艺术、领导运时与开会的艺术。
2. 领导艺术的特征(1)灵活性。
领导艺术是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判断能力随机应变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正是这种对随机事件的非模式化、非程序化处理,表现出领导艺术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2)创造性。
领导艺术是一种层出不穷、丰富多彩、构思新颖、风格独特的技艺。
领导者逐步探索和提高领导艺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3)综合性领导艺术是贯穿于领导活动过程始终的领导技能,因而也就相应地具有领导活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各种因素的综合性的特点。
领导艺术不仅要以领导者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而且还要以领导者的才能和气质为前提,表现为各种知识和才干等领导素质基于经验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
(4)经验性。
领导艺术来源于领导者的阅历、知识和经验,是领导实践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领导艺术和权术的区别艺术指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具体到领导艺术,则多出了两个特性——真善美和绩效。
权术则是指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
我认为,领导艺术显然是现代民主社会对领导者的行为要求,而权术则是古已有之,可以说领导艺术是对权术的一种修正。
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权术思想的人物是活跃在战国末期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其“法、势、术”的思想深受当时秦王嬴政的赞赏,然而这种依托于强权统治的权术忽视宗法社会中对人文关怀的客观需要,从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后继的汉朝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这一事实后,开始形成的“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
汉宣帝的名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由此可知,这种“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实际上只是一种权术的变态形式。
纵观中国文明史,形成了帝王之术、驭臣之术、为官之术等权术思想,这些思想的核心内容无一不在于使统治者自身利益损害的最小化,而现代社会对领导艺术的要求则是对这种权术思想的修正。
笔者经过分析,认为领导艺术与权术存在以下三点不同:一.领导艺术与权术的性质不同前文提到,领导艺术是对权术的修正,可知两者的性质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首先,领导艺术在实质上体现着一种真善美,而权术则体现着一种假恶丑。
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人称“笑里藏刀”,十分精于权术,他排除异己、欺上瞒下,所作所为往往总是背后伤人。
唐玄宗早期有才能卓著的边将入朝为相的成例,李林甫为保相位不失,主张启用不识笔墨的胡人为边将,以此绝边将入朝为相之路,从而埋下了胡将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伏笔;其次,领导艺术出自公心,而权术却出自私心。
《三国演义》中,刘备白帝托孤于孔明,一句“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顿使孔明方寸大乱,叩首保证必尽心竭力忠心幼主。
这种看似出自公心,实则出自私心的权术,便是权术使用的最高境界——实则虚之,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后,领导艺术视权力为手段,讲究权为民所用,而权术则视权力为目的,讲究权力的角逐。
领导艺术与权术的根本区别领导艺术与权术有何区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识破与摒弃权术,提高领导水平?这就是现代领导科学研究与实践中不容忽视与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
领导艺术与权术的根本区别在于:一、领导艺术与权术就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
“权术”就是人类初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公共权力被极少数统治者掌握时的产物。
韩非给“术”下过一个定义: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入主所执也。
”她认为“法、术皆帝王不可一无之具”。
为巩固自身统治地位与镇压反叛者的需要,历代既得利益者玩弄权术,排除异己,使权术充斥着阴险、欺诈、血腥的浊气。
关于权术的说教也真正成为了“厚黑学”或“肮脏的科学”。
一直以来,权术就是对敌对势力与民众而耍弄的一种计谋与手段。
“政治无道德”、“不说假话成不了政治家”已成为剥削阶级政客们争权夺利、愚民治民的行为准则,当权者们为了达到她们的目的,在选择使用权力的手段时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其间充斥着残酷、欺骗、愚弄与背信弃义。
现代意义的权术专指统治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与手段,权术成为假、恶、丑的化身。
而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从具体的客观环境出发,在其自身拥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素质的基础上,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原则、方法来灵活、机动、创造性地有效处理问题的综合才能或技巧。
领导艺术就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与有效性,毛泽东说:“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与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与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就是一种领导艺术。
”另一方面就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就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
它将权术界定为权变艺术来认识与运用,强调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思维与运作模式,通过对领导方式的变革来提高应变环境、不断创新的能力,以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利用。
领导艺术一方面就是创造,就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
提高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理解领导艺术的含义,关键要掌握两点。
一是必须是创造性的,二是必须有绩效。
一、领导者应主要掌握的领导艺术(一)语言艺术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实际上就是领导者的口才,即讲话,运用语言的能力。
每个领导者都面临着语言功力的考验,语言驾驭和运用的如何,反映着一个领导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思维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是培养超凡的口才。
人类生活到现在,口才已成为决定一个人生活及事业优劣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口才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
能力强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这种技术和艺术。
二是掌握谈话技巧。
交谈是人们传递信息和情感,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的一种方式,但在交谈中把话说好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要使交谈起到促进的媒介作用,作为一名领导,必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交谈技巧。
三是增强语言魅力。
有人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J精妙高超的语言艺术是魅力非凡的,也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四是具备倾听的能力。
倾听是领导者开展领导工作的基本功。
一个领导者最值得警惕的,就是利用领导地位所带来的讲话优势,以自我为中心,旁若无人,高谈阔谈,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堵塞交流通道。
倾听不仅是一种沟通的手段,更是一种礼貌,是尊重说话者的一种表现。
专注倾听对方说话,可以使对方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当你想赢得他人好感或者说服某个人时,你不要试图多“说”,而要多“听二领导者如果能够善于倾听不同意见,有助于领导者更全面地看问题。
五是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写文章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
因此,要写好一篇文章往往需要作者从多方面培养和锻炼自己,动用思想、阅历、知识、能力乃至才情禀赋等方面的修养和储备。
(二)决策艺术决策就是领导者在一个特殊的机遇面前勇敢地做出何去何从,果断地选择舍与得的过程。
决策关乎领导者事业之成败,这是整个领导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如果决策失误,就会满盘皆输,前功尽弃。
领导素质领导素质: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
是基于普通素质又按领导角色的特点而形成和具备的有别于普通素质、专门适合于履行领导职能职责或从事领导活动的个体特质。
领导素质的结构: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政治知识、政治观念政治意识、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政治立场道德素质: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知识素质:宽广的知识面专业知识军事理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力从容的应变力顽强的承受力较高的情商身体素质:“形具而神生”。
(荀子)领导素质的特点:综合性、层次性、时代性领导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一)勤奋学习——提升学习力(二)加强实践——提升执行力(三)勤于自省——提升控制力领导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是个体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以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思维能力的三种表现: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3、领导者的思维品质:(1)广阔性(2)精确性(3)敏捷性(4)灵活性(5)逻辑性(6)深刻性(7)创造性二、军队领导者的战略思维1、战略和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就是从全局性、深远性的指导角度来看待问题和形成思想,着重于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过程,发掘其必然性、因果性和规律性的东西2、战略思维对于军队领导者的重要意义(1)战略思维关系到战争的胜败(2)战略思维是当代军人必备的基本素质3、战略思维的六大特征(1)战略思维的传统性(2)战略思维的目标性(3)战略思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战略思维的整体性要求管理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而战略思维的系统性要求管理者不能孤立的考虑一个一个因素,而应使它们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中,像一个有机体一样彼此牵连互动,这样才能推动工作进展。
领导艺术和权术的根本区别领导艺术与权术有何区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识破和摒弃权术,提高领导水平?这是现代领导科学研究与实践中不容忽视和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
领导艺术和权术的根本区别在于:一、领导艺术和权术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
“权术”是人类初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公共权力被极少数统治者掌握时的产物。
韩非给“术”下过一个定义:“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入主所执也。
”他认为“法、术皆帝王不可一无之具”。
为巩固自身统治地位和镇压反叛者的需要,历代既得利益者玩弄权术,排除异己,使权术充斥着阴险、欺诈、血腥的浊气。
关于权术的说教也真正成为了“厚黑学”或“肮脏的科学”。
一直以来,权术是对敌对势力和民众而耍弄的一种计谋和手段。
“政治无道德”、“不说假话成不了政治家”已成为剥削阶级政客们争权夺利、愚民治民的行为准则,当权者们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在选择使用权力的手段时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其间充斥着残酷、欺骗、愚弄和背信弃义。
现代意义的权术专指统治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权术成为假、恶、丑的化身。
而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从具体的客观环境出发,在其自身拥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素质的基础上,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原则、方法来灵活、机动、创造性地有效处理问题的综合才能或技巧。
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毛泽东说:“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
”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
它将权术界定为权变艺术来认识和运用,强调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思维和运作模式,通过对领导方式的变革来提高应变环境、不断创新的能力,以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利用。
领导艺术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
领导艺术和权术的根本区别领导艺术与权术有何区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识破和摒弃权术,提高领导平?这是现代领导科学研究与实践中不容忽视和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
领导艺术和权术的根本区别在于:一、领导艺术和权术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
“权术”是人类初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公共权力被极少数统治者掌握时的产物。
韩非给“术”下过一个定义:“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入主所执也。
”他认为“法、术皆帝王不可一无之具”。
为巩固自身统治地位和镇压反叛者的需要,历代既得利益者玩弄权术,排除异己,使权术充斥着阴险、欺诈、血腥的浊气。
关于权术的说教也真正成为了“厚黑学”或“肮脏的科学”。
一直以来,权术是对敌对势力和民众而耍弄的一种计谋和手段。
“政治无道德”、“不说假话成不了政治家”已成为剥削阶级政客们争权夺利、愚民治民的行为准则,当权者们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在选择使用权力的手段时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其间充斥着残酷、欺骗、愚弄和背信弃义。
现代意义的权术专指统治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权术成为假、恶、丑的化身。
而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从具体的客观环境出发,在其自身拥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素质的基础上,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原则、方法来灵活、机动、创造性地有效处理问题的综合才能或技巧。
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毛泽东说:“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
”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
它将权术界定为权变艺术来认识和运用,强调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思维和运作模式,通过对领导方式的变革来提高应变环境、不断创新的能力,以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利用。
领导艺术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
电大《领导科学与艺术》小抄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领导魅力构成要素中的资力要素即是在领导日常工作23、追随者对上级领导者也有对抗权,这种对抗权对上级4、领导者在与下属谈话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对方的每一个弱点,抓住对方的每一个失误,来证明、论证对方的5、领导工作的特点是多因素性、多功能性、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人文特征。
二、简答题1、什么是领导者素质,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答: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在一定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于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
具体地说,它有双重含义。
首先是指构成领导者的各种内在的要素,即,使领导者成为领导者的生理、心理、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而形成的本质性能力,亦即领导能力。
它们是领导者在职的内在根据和条件,统称为领导者素质。
其次,还指这些要素和能力的现实状态,即发展程度或实际水平。
也就是说,领导者素质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用以描述和提示现实领导者的实际状态、水平和差距。
领导者素质的特点: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
2、相对于工商企业领导者,公共行政领导者有什么特点。
答:在以下方面存在着自己的特征:任期、工资、自身素质、工作方式、人事权限、大众传媒、绩效评估、公共监督。
3、行政官僚的特征。
行政官僚个人是自由的,仅仅在事务上有服从官职的义务。
行政官僚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
行政官僚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
行政官僚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而不是由选举产生。
采用固定的货币薪金支付报酬,大多数有权领取退休金。
行政官僚把他们的职业视为惟一的或主要的职业,也就是说公职成为一种职业。
行政官僚有较确定的职业发展途径。
行政官僚在工作中完全同行政管理物资分开,个人不得把职位占为已有。
行政官僚要接受严格的职务纪律和监督。
4、公共行政领导集体有效领导的原则有哪些?答: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和集中领导相统一;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统一;服从行政指挥和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加强规范和实现优质高效相统一。
论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异同艺术指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具体到领导艺术,则多出了两个特性——真善美和绩效。
权术则是指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
笔者认为,领导艺术显然是现代民主社会对领导者的行为要求,而权术则是古已有之,可以说领导艺术是对权术的一种修正。
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权术思想的人物是活跃在战国末期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其“法、势、术”的思想深受当时秦王嬴政的赞赏,然而这种依托于强权统治的权术忽视宗法社会中对人文关怀的客观需要,从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后继的汉朝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这一事实后,开始形成的“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
汉宣帝的名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由此可知,这种“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实际上只是一种权术的变态形式。
纵观中国文明史,形成了帝王之术、驭臣之术、为官之术等权术思想,这些思想的核心内容无一不在于使统治者自身利益损害的最小化,而现代社会对领导艺术的要求则是对这种权术思想的修正。
笔者经过分析,认为领导艺术与权术存在以下三点不同:一.领导艺术与权术的性质不同前文提到,领导艺术是对权术的修正,可知两者的性质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首先,领导艺术在实质上体现着一种真善美,而权术则体现着一种假恶丑。
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人称“笑里藏刀”,十分精于权术,他排除异己、欺上瞒下,所作所为往往总是背后伤人。
唐玄宗早期有才能卓著的边将入朝为相的成例,李林甫为保相位不失,主张启用不识笔墨的胡人为边将,以此绝边将入朝为相之路,从而埋下了胡将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伏笔;其次,领导艺术出自公心,而权术却出自私心。
《三国演义》中,刘备白帝托孤于孔明,一句“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顿使孔明方寸大乱,叩首保证必尽心竭力忠心幼主。
这种看似出自公心,实则出自私心的权术,便是权术使用的最高境界——实则虚之,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后,领导艺术视权力为手段,讲究权为民所用,而权术则视权力为目的,讲究权力的角逐。
第一章领导工作与领导科学一、领导实践与领导理论㈠领导工作与自觉的实践活动1.人类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相比,三个根本不同的特点①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特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组织的,有特定的规范性和秩序性。
③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有特有的累积性、传承性、普遍性和进步性。
2.什么是领导科学?江泽民指:“什么领导科学?我认为领导科学就是指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
我们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的许多经验,要把它上升到理论上来,使之科学化。
我们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著作中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就是从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3."四化"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㈡领导经验、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1.近代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等。
第二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美国的梅奥、美国的洛特里斯伯格,以及后来的马斯洛、赫茨伯格、卢因等。
第三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管理学得到迅速发展、形成各种各样的学派,被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二、领导学的研究对象与途径㈠研究对象1.领导活动的三个要素领导活动=f(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2.什么是领导活动?领导活动的二重性?(简述领导活动的二重性及其现实指导意义)⑴领导活动就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率领和协调追随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共同作用于领导环境的一种行为过程。
⑵自然属性: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因此具有不同社会制度下共同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社会属性:领导活动总是在具体的社会形态中进行的,因而不同社会制度下的领导活动又有其特殊的本质和特殊的发展规律。
领导艺术与权术作者:《领导科…文章来源:《领导科学》点击数:753 更新时间:2006-5-18 17:30:23什么是领导艺术?什么是权术?二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识破和摒弃权术,提高领导水平?这是现代领导科学研究与实践中不容忽视和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
它不仅关乎现代领导科学理论的发展方向,而且会直接影响领导实践效果。
一、从“权变”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果实什么是权术?《辞海》中说,“权”为权宜、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以因事制宜。
“术”为手段、策略、方法、心术。
权术就是权变艺术。
从其本意而言,权术最初并无贬义,它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变通办法、灵活处理的手段,是一种智术。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权术的千古骂名呢?概括地说是根源于权术运用者的阶级立场、思维原则和方式。
统治阶级从英雄历史观和唯心诡辩论出发,仗权依势,权衡是非以自我实现为原则,应变之术不择手段。
因此,权术被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内涵。
战国时期的韩非基于人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把君臣之间看成是一种“上下一日百战”的关系,而臣又是君民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君主治民的重要工具。
他主张“明主治吏不治民”,为了巩固君权、贯彻法令和加强吏治,都需要“术”。
他主张“抱法处势”,认为“法、术皆帝王不可一无之具”。
韩非给“术”下过一个定义:“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入主所执也。
”从这种观点出发,历代的权术家们凭借强权玩弄权术,或以言废法,以言代法,个人利益和个人意志至上,不容忍任何有损于自己利益和权威的行为;或仗势欺人,以势压人,耍弄鬼蜮伎俩,阴谋瓦解对立面,排除异己,清除障碍;或培植心腹敌视部属和同僚,实行特务统治,动辄使用包括生杀权在内的种种残酷手段,了结对方的政治生命乃至身家性命。
在西方,权术这个概念最先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对之加以系统化。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一书中说:“君主要像狮子一般凶猛,狐狸一样狡猾;要运用权术,用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操纵臣民,用伪诈骗民众。
领导艺术与权术什么是领导艺术?什么是权术?二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识破和摒弃权术,提高领导水平?这是现代领导科学研究与实践中不容忽视和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
它不仅关乎现代领导科学理论的发展方向,而且会直接影响领导实践效果。
一、从“权变”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果实什么是权术?《辞海》中说,“权”为权宜、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以因事制宜。
“术”为手段、策略、方法、心术。
权术就是权变艺术。
从其本意而言,权术最初并无贬义,它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变通办法、灵活处理的手段,是一种智术。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权术的千古骂名呢?概括地说是根源于权术运用者的阶级立场、思维原则和方式。
统治阶级从英雄历史观和唯心诡辩论出发,仗权依势,权衡是非以自我实现为原则,应变之术不择手段。
因此,权术被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内涵。
战国时期的韩非基于人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把君臣之间看成是一种“上下一日百战”的关系,而臣又是君民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君主治民的重要工具。
他主张“明主治吏不治民”,为了巩固君权、贯彻法令和加强吏治,都需要“术”。
他主张“抱法处势”,认为“法、术皆帝王不可一无之具”。
韩非给“术”下过一个定义:“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入主所执也。
”从这种观点出发,历代的权术家们凭借强权玩弄权术,或以言废法,以言代法,个人利益和个人意志至上,不容忍任何有损于自己利益和权威的行为;或仗势欺人,以势压人,耍弄鬼蜮伎俩,阴谋瓦解对立面,排除异己,清除障碍;或培植心腹敌视部属和同僚,实行特务统治,动辄使用包括生杀权在内的种种残酷手段,了结对方的政治生命乃至身家性命。
在西方,权术这个概念最先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对之加以系统化。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一书中说:“君主要像狮子一般凶猛,狐狸一样狡猾;要运用权术,用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操纵臣民,用伪诈骗民众。
”他认为“不能有任何正义与邪恶、仁慈与残忍、光荣与耻辱的顾虑阻止我们采取行动”。
他这套被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权术论”,其核心思想就是“政治无道德”,“不说假话成不了政治家”。
几百年来,剥削阶级政客们一直把它当成争权夺利、愚民治民的行为准则而如法炮制。
每每处于社会交替及权力变更时期,权术便更加猖狂地滥施淫威,顺我者存,逆我者亡。
权术是一把血淋淋的刀。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竞选中,权术同样扮演了肮脏、丑恶的不光彩角色,充当了抬高自己、排斥异己的急先锋。
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毫不掩饰地说:“要当政治家,首先要是一个成功的政客。
在一般情况下,诡计多端、爱慕虚荣和装聋作哑是令人讨厌的习性,然而对领袖人物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赤裸裸地表明玩弄权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是一种顽症或通病,当然也就为尼克松自己在“水门事件”的行为做了合理的诠释。
可见,权术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始终扮演着“假、恶、丑”的社会角色,承担了为统治阶级尽忠、尽责、尽能的历史使命。
权术对民众而言,意味着残酷、欺骗、愚弄和背信弃义。
大权术家无不是大阴谋家。
现代意义的权术专指统治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关于权术的说教也真正成为了“厚黑学”或“肮脏的科学”。
权术已经从最初无所谓善恶的智谋之果,蜕变成了毒瘤,成为假、恶、丑的化身。
与之相反,在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雨露滋润下,本原意义上的权术长成真、善、美的领导艺术之果,决策、用人、协调、激励、沟通、公关交际、处理危机事件等权变艺术之花五彩纷呈。
马克思主义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从具体的客观环境出发,在其自身拥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素质的基础上,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原则、方法来灵活、机动、创造性地有效处理问题的综合才能或技巧。
它将权术界定为权变艺术来认识和运用,强调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思维和运作模式,通过对领导方式的变革来提高应变环境、不断创新的能力,以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利用。
权变艺术成为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正确认识领导艺术的内涵,就要准确地把握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领导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其一,完整的领导科学就其本身而言,应该是科学与艺术的“合金”。
有人说,在整个领导活动中,实践上是三分科学七分艺术,学习上是七分科学三分艺术。
这个比方是否妥当先不必深究。
在领导工作中,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却是不容置疑的,但这也并不说明二者没有区别。
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个时期的工作中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种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
”凡科学都是可以用数学工具来描述的,艺术则不然,永远不能数学化。
这是二者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
正如钱学森所说:“领导艺术是一种离开数学领域的才能,它能从大量的复杂关系中判断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所谓“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就是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
比如,毛泽东同志讲的“牵牛鼻子”的艺术,“弹钢琴”的艺术等。
其二,领导艺术是创新性的领导方式或方法。
创新性的标志是“运用之妙”。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有一段极为精辟的论述:“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产品……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
”这里虽然是就战争而论,但却准确而深刻地指出了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
“聪明”、“才能”,即指领导者的创新素质。
“客观情况”即指领导艺术的现实基础,就是要把领导艺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
“审时度势”是领导者对客观情况的认识过程和结果,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及时”、“恰当”是领导者基于“审时度势”基础上的处置方法,所谓“巧妙”就巧在“及时”和“恰当”上。
这样就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深刻揭示了领导艺术的能动性、灵活性、创新性、有效性特征,揭示了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之间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即领导艺术是科学领导方法的具体运用,科学领导方法则是领导艺术的归纳和总结,领导艺术生动直观,领导方法指导性强,两者从本质上都符合规律性。
这也正是一些学者将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统称为领导方法艺术的理由。
其三,领导艺术依赖于领导者的素质和实践。
把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科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同一工作难题由不同的领导者来处置,表现出来的领导艺术风格不尽相同,这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是一个道理。
同时,领导艺术来自于领导实践,又被领导实践检验。
列宁说:“管理的艺术并不是人们生来就有的,而是从经验中来。
”领导艺术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中成功的、有效的,才能称其为领导艺术。
二、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价值追求其实,识别领导艺术与权术并不难,根本点就在于其是追求真、善、美还是追求假、恶、丑。
一是理论依据的真与假。
领导艺术以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为指导,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为基础,以无产阶级革命家高超的领导艺术实践经验为借鉴,结合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变化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总结和升华,成为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权术则以剥削阶级专制统治理论和运权统御术为指导,以唯心诡辩论和历史唯心论为理论来源,成为诈骗术。
二是服务对象的众与寡。
领导艺术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希望能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以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和执政水平,以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能力,使之为革命和建设多作贡献。
权术为少数人专权服务,见不得阳光。
统治者或专权者私自总结出来的运权、治人、御臣之术都秘而不宣,害怕这些权谋被民众所识破和掌握,更恐惧志士仁人起而防之,从而威胁自己的权威。
三是运用手段的善与恶。
权术是向恶的。
它只讲目的,不讲手段;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只要利益,不要良知。
它或奴颜婢膝,或盛气凌人,或阳奉阴违,或软硬兼施。
在权术家们看来,法律、道德、理性只不过是制止政敌实施破坏行为的工具。
领导艺术则是遵循领导科学的基本原则,为解决疑难问题而采取的机动灵活但又合乎道德、法律规范的措施及技巧,力求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四是表现形式的明与暗。
权术是怕见阳光的阴谋、暗算、专断、冷枪暗箭,它表现出来的狡猾、伪善和诈术是其假、恶、丑的“遮羞布”;领导艺术则力求形式与本质的统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总是为了增强“透明度”,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其中的真、善、美,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影响,发现领导艺术的创造力本质。
五是实现目的的美与丑。
权术为统治者或专权者所运用,其目的是为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或者为了造就一批为自己尽忠尽孝的御用官僚或亲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任人唯亲,排除异己。
领导艺术的运用,则是为了有效解决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发展当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
我们也讲用人艺术,但注重的是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其目的在于治事,在于推进改革和发展。
六是历史评价的褒与贬。
玩弄权术者沉溺于搞阴谋诡计,玩弄民众的感情,毁坏政治谋略的名声,损害健康政治的肌体。
权术对于一切善良和正直的人们来说,意味着灾害和悲剧。
领导艺术的传播和运用,则会给人们以智慧的技巧和便利的武器去解决复杂问题。
二者的历史褒贬评价一目了然。
必须指出的是,当玩弄权术者以“权变艺术”的假面目出现的时候正是领导艺术同权术在“权变”这个接合部激烈交锋的时刻。
权术往往以“权变”的形式掩盖其假、恶、丑的嘴脸。
假如我们撇开本质只关注形式,就很容易在领导实践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把权术当成领导艺术,或离开科学性来谈“变”的艺术性,使领导艺术滑至权术的泥潭。
正确选择决策思路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
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决策思路的选择,具体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从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中,突出决策思路的独创性上级的指示精神对下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下级的实际情况也有其特殊性,对于这种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领导作决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不离上级的谱,唱好自己的戏,突出决策思路的独创性。
一要善抓机遇,看清上级要求的“警戒点”。
任何创新都只能是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创新,否则就会走进以身试法的死胡同。
领导者要有很强的政策法规意识,掌握好决策的政策界限,自觉地在大局下行动,确保政令畅通,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掌握政策就是为了用好政策,领导者不仅要把上级的各项优惠政策用好用足,而且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换位思考,准确掌握上级的意图,从上级的指示中提炼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作为自己决策的指针,对上级允许和鼓励的事情要大胆尝试,抓住机遇,敢于在无人开采的“极地”,闯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