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雌雄配子体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7.59 MB
- 文档页数:32
马丽霞《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二)06生物技术班《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要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形态解剖部分主要掌握种子植物的根、茎、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
2.植物的基本类群部分主要掌握七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和起源演化。
3.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主要掌握分类单位、学名、形态结构的演化规律,重要目、科的特征及起源和演化。
下面将按各章顺序进行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一、本章教学内容为:1.植物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 植物科学的重要作用3.植物界划分和植物科学的分支学科4.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5.学习植物学的方法二、本章思考题:1.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它们在自然界中各起什么作用?3.为什么说,植物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4.如何学习植物学?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第一章种子与幼苗一、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二、本章复习思考题1.学习植物各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为什么从种子开始,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原始体?2.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比较有胚乳种子中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有何异同。
3.种子里有哪些主要的贮藏物质?4.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是什么?萌发的主要过程如何?从胚发育为幼苗可以见到哪些形态方面的变化?5.何谓"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第二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一、本章重点内容:(一)植物细胞1、原生质体2.细胞壁3. 质体4. 液泡5.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二)植物的组织1.植物组织2.植物组织的类型3. 维管系统二、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植物细胞的结构。
2.说明质体的亚显微结构。
3.简述细胞壁的结构。
4.简述植物细胞后含物及其显微鉴定方法5.什么叫细胞的分化?6.什么叫植物的组织?7.分别说明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结构的概念,细胞的特点、功能和分布。
第1章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与组织复习思考题1.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2.被称为“动力工厂”的线粒体具有什么功能?它具有怎样的独特结构?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4.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
5.细胞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贮藏与什么细胞器相关?它有几种类型??6.细胞壁可分为哪几层?是不是所有细胞的细胞壁结构都一样?请举例说明。
7.植物细胞的增殖方式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其中与生殖细胞形成有关的是哪种方式? 8.植物细胞后含物中最常见的是什么?常出现在植物体哪些器官的细胞中?9.简述植物组织的基本类型。
10.谈谈管胞和导管的区别。
为什么说导管远比管胞进化?11.侵填体是如何形成的?12.筛管与伴胞通常分布在哪些组织中?13.为什么韭菜叶被割去后,经过一段时期,还能恢复如初?14.如何区分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造成梨果肉粗糙的是什么?15.名词解释:①细胞;②单位膜;③原核生物、真核生物;④胞间连丝;⑤细胞周期;⑥分化;⑦组织;⑧细胞全能性;⑨简单组织、复合组织;⑩维管组织可供参考书目1.沈同、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上册)(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凌云、薛绍白、柳惠图主编.细胞生物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4. E. G. 卡特著,李正理等译. 植物解剖学(上册)(第二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5.Fahn著,吴树明等译. 植物解剖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6.陈机主编. 植物发育解剖学(上册).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7.傅承新、丁炳扬主编.植物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8.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编著. 植物学(上册)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9.曹慧娟主编. 植物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第2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复习思考题1.根有哪些功能?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根系的分布?2.根尖分为哪几个区?各区有什么特点和功能?3. 绘一张根成熟区的横切面图,说明根的初生结构。
名词解释: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的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结构上相同,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大的运动能力迟缓为雌配子,小的运动能力强为雄配子,此两种配子相互结合有性生殖方式。
核相交替:指生活史中,与有性生殖有关的染色体数的单倍期和二倍期交替出现的现象。
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孢子体: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具2倍数染色体地植物体。
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来。
配子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具单倍染色体的植物体。
初生菌丝:细胞仅具单核,主要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生命期短,而且也不能形成子实体。
次生菌丝:含双核,是担子菌的主要营养体,生活期长,同时,担子果均由次生丝体形成。
子实体: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繁殖菌丝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的产孢结构。
精子器:雄性生殖器官,外形棒状或球状,外壁为1层细胞组成,内具有多数的精子。
颈卵器: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细小为颈部,外壁由1层细胞构成,中间有一条颈沟,内有一串颈沟细胞,下部膨大部为腹部,外壁由多层细胞构成,中间有卵细胞,在卵细胞和颈沟细胞之间称为腹沟,有1个腹沟细胞组成。
无孢子生殖:在蕨类植物中,存在着孢子体不经过孢子而产生配子体的现象无配子生殖:配子体不经过配子相结合而直接产生孢子的现象。
双受精:两个精细胞进入腔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极核结合发育为胚乳。
双游现象:水霉属无性生殖中,产生初生孢子形成静孢子,再由静孢子萌发成次生孢子,静孢子萌发成菌丝,整个无性生殖过程中有两种游动孢子的出现的现象。
蝶形花冠:由1枚旗瓣,2枚翼瓣和2枚龙骨瓣等共5枚花瓣组成的花冠,称为蝶形花冠。
维管植物:植物体内有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输导系统,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植物种子外没有心皮包被,从而裸露在外的植物。
被子植物雌雄配子体发育的概述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被子植物的大小孢子的形成及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和发育过程,被子植物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形成四分体的过程中是是否有一个明显的二分体时期,及成熟的花粉是2-细胞型还是3-细胞型。
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类型植物之间有比较大的差别,主要是胚囊发育的类型有不同,另外的差别主要在于反足细胞的数目和类型上。
关键字:大小孢子;雌雄配子体;二分体时期;胚囊;反足细胞Summar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and male gametophyte inangiospermsAbstract: This text mainly generalized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mega and microsporogenesi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femail and male gametophyte in angiosperm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le gametophyte is maily similar, the maily difference is that wether existence a phase of dyad during the process of forming quadrant and the mature pollen is 2-cells or 3-cells.The differenc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email gametophyte is much more obviously, it has many kinds of typ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embryo sac. Besid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mber and type of the antipodal cell is rather big.Keywords: mega and microsporogenesis; femail and male gametophyte; phase of dyad; embryosac; antipodal cell1雄配子体的形成和发育1.1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小孢子是雄配体的第一个细胞,它是由花粉囊中央的造孢细胞发育为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再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植物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和育种技巧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雌雄配子体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在植物界中,有些植物是雌雄同体,即在同一个个体上同时具有雌雄配子体;而另一些植物则是雌雄异体,即雌雄配子体分别存在于不同的个体上。
无论是雌雄同体还是雌雄异体的植物,它们的繁殖过程都离不开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和育种技巧。
雌雄配子体的形成是通过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的。
在雌性植物中,雌蕊是雌配子体的形成器官。
雌蕊通常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
子房是雌蕊的基部,内部含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中包含着雌配子体。
花柱是子房的延伸部分,柱头位于花柱的顶端,它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在雄性植物中,雄蕊是雄配子体的形成器官。
雄蕊通常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花药是雄蕊的顶部,内部含有花粉。
花丝是花药的延伸部分,它是花粉的产生和传播的通道。
在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中,植物需要进行授粉和受精。
授粉是指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的过程。
在雌雄同体的植物中,授粉可以在同一个个体上进行,也可以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
而在雌雄异体的植物中,授粉必须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
授粉后,花粉管会从花柱进入子房,将花粉中的雄配子体输送到胚珠中,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受精后,卵细胞发育为胚胎,胚囊中的其他细胞发育为胚乳。
在育种过程中,植物的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和育种技巧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具有良好雌雄配子体的植株进行交配,可以获得优良的后代。
育种者可以根据植物的雌雄配子体特点,选择适合的育种方法。
例如,如果植物的雄蕊和雌蕊在同一花中,育种者可以通过自花授粉的方式进行育种;如果植物的雄蕊和雌蕊在不同个体上,育种者可以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进行育种。
此外,育种者还可以利用雄性不育和雌性不育的植株进行育种,通过杂交和选择,培育出具有丰产、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总之,植物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和育种技巧对于植物的繁殖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植物的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掌握育种技巧,可以帮助育种者培育出更加优良的植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发展。
被子植物双受精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高等植物的生殖细胞不就是早已分化好了的 , 而就是到个体发育成熟时才从体细胞中分化形成的。
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全过程都就是在花器里进行的 , 包括减数分裂 , 受精与产生种子。
1 、被子植物的雄性配子的形成过程 : 雄蕊的花药中分化出孢原细胞 (archesporial cells), 再分化为花粉母细胞 (2n), 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孢子 , 再进一步发育成 4 个单核花粉粒。
单核花粉粒经过一次有丝分裂 , 形成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 ; 生殖细胞再经一次有丝分裂 ,才形成为一个成熟的花粉粒 , 其中包括两个精细胞 (n) 与一个营养核。
这样一个成熟花粉粒在植物学上称为雄配子体。
2 、被子植物雌性配子的形成过程 : 雌蕊子房里着生胚珠 ,在胚珠的珠心里分化出大孢子母细胞(2n), 由一个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 ,形成直线排列的 4 个大孢子 (n), 靠近珠孔方向的三个退化解体 , 只有远离珠孔的那一个继续发育 , 成为胚囊。
发育的方式就是细胞核经过连续的三次有丝分裂 , 每次核分裂以后并不接着进行细胞质分裂 , 形成雌配子体。
胚囊继续发育 ,体积逐渐增大 , 侵蚀四周的珠心细胞 ,直到占据胚珠中央的大部分。
8核胚囊 , 每端 4个核,以后两端各有一个核移向中央 , 叫做极核。
在有的物种中这两个核融合成中央细胞。
近珠孔的三个核形成三个细胞 , 一个卵与两个助细胞。
另一被子植物双受精端的 3 个核形成三个反足细胞。
在有些植物中 , 反足细胞可分裂为多个细胞 ,如水稻 ,小麦。
受精植物在受精前有一个授粉的过程。
成熟的花粉粒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授粉。
授粉又有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之分。
自花授粉就是指同一朵花中雄蕊中的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如大麦, 小麦,水稻,大豆,豌豆, 芝麻等作物都就是自花授粉的。
严格自花授粉的一定就是两性花 ,即雌雄同花 ,但就是 ,两性花的植物不一定都就是自花授粉的 , 而更多就是的异花授粉。
植物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中染色体重组的研究植物生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雌雄生殖细胞的形成和配子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重组以及基因重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个原因,染色体重组在植物遗传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的染色体是它们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植物的基因组是由多个染色体组成的,其中包括一些大小不等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含有由DNA编码的数百万个基因。
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基因组的每个部分都将被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体中,染色体的重组起到了保证基因组多样性的作用。
在植物生殖细胞形成的第一阶段:减数分裂中,配子细胞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时会发生复制,随后会进行一系列的染色体减数,形成四个游离染色体,即四倍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分离成为单体。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的单体性必须得到保留,同时也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交换和重组。
染色体重组是由染色体间某一段DNA序列的交叉互换导致的,因此染色体重组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的交换期间。
这种染色体重组的结果是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发生了变化,并且会产生新的互补基因组合。
在植物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重组非常重要,它可以保证一代植物的基因多样性,并最终导致物种差异的形成。
许多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染色体重组和其在植物繁殖中的作用。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植物的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进行了比较。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与雄性细胞相比,植物的雌性生殖细胞重组的复杂性更高。
因此从重组的角度来看,植物的雌性生殖细胞比雄性生殖细胞更加复杂。
科学家们对植物雌雄性别特征进行了多次研究,并发现植物的雌性异型染色体重组比其他染色体重组更加复杂。
另外,研究人员也观察到许多植物种群中的非等位型性和型克隆的形成,这些现象都与染色体重组和植物遗传变异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植物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中染色体重组的研究,是遗传学领域尤其重要的研究方向。
除了对植物世界的发展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外,染色体重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和其他生物群体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融合的研究现状论文导读: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对其生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简要介绍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的体内系统研究现状,为今后被子植物受精过程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被子植物,双受精,雌雄配子融合被子植物的受精作用为双受精,即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结合成初生胚乳核,而双受精的核心的是雌雄配子的融合。
因此,雌雄配子融合的研究对揭示被子植物双受精的机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
目前利用体内与体外两个受精系统研究双受精,本文只介绍体内系统。
一、国际研究现状电子显微技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用作研究被子植物受精作用,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双受精过程奠定了技术基础。
然而,对雌雄配子融合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很难客服的困难:首先,雌配子体深埋于孢子体组织之中,难以观察;其次,雌雄配子间胞质融合与核融合过程短暂,难以捕捉。
因此,至今只有在棉花[2,3,4]、矮牵牛[5]、大麦[6]、菠菜[7]、白花丹[8,9]、小麦[10,11]、小黑麦[12]、加拿大白杨[13]和烟草[14]等近9个物种进行过双受精的超微结构研究。
其中有关雌雄配子融合的报道更是凤毛麟角,只在白花丹与加拿大白杨中做过雌雄配子的细胞质膜融合过程,在棉花、菠菜、矮牵牛、白花丹、大麦、小黑麦、烟草、小麦中描述了核膜融合的超微结构特点。
雌雄配子融合模式Russell[8,9]对白花丹中雌雄配子融合的描述可以认为是一种模式,它的特点是:两个精细胞分别与卵和中央细胞接触,双方相靠的质膜从一个位点开始融合,然后多个位点融合,融合的膜逐渐崩解,直到精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完全融于雌性细胞内,也就是精细胞的质膜参与合子质膜的建成。
矮牵牛[5]、烟草[14]均为此模式。
雌雄性细胞的质膜融合非常短促,在白花丹中整个质膜融合的时间不到1分钟。
捕捉这个时期的难度可想而知,迄今只在白花丹中对雌雄细胞的质膜融合过程有详细描述。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39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A)考试内容: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三部分,每部分50分,共计150分。
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部分)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生理学部分)第 1 页/共12 页农业知识综合一(遗传学部分)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一节染色体1、染色质与染色体:控制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明确二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何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二者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的区别?2、染色体的形态:控制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等染色体基本形态;按照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按形态分为不同类型,在细胞分裂后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控制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根据。
3、染色体的数目: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性细胞中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了解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的数目。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一个残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由可分为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后者又可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了解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3、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可分为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每次分裂又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了解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三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1、雌雄配子的形成:控制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了解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每个胚囊母细胞形成1个雌配子体,每个花粉母细胞可形成4个雄配子体。
2、植物的授粉与受精:控制授粉、受精的基本概念,重点控制双受精的概念,第 3 页/共12 页了解通过双受精发育成的种子其各组成成分遗传组成来源的不同;控制花粉直感与果实直感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各举实例。
植物生殖方式植物生殖是指植物通过特定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以延续物种的繁衍。
植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一、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指的是植物通过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配子)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
这种生殖方式可以增加遗传的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
1. 花草植物的有性生殖花草植物是常见的有性生殖植物。
它们通过花序的形成,产生花朵。
花朵内部含有雄蕊和雌蕊,分别产生花粉和卵子。
当花粉和卵子结合时,就形成了受精,产生新的种子。
种子可以携带父母两个个体的基因,具有遗传多样性。
2.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蕨类植物也进行有性生殖,但与花草植物有所不同。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是通过孢子的产生和传播实现的。
蕨类植物的叶子背面会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内产生孢子。
孢子在适当的环境下发芽,形成雄性配子体和雌性配子体。
两个配子体结合后,形成新的蕨类植物个体。
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植物通过自身的一部分或整个个体,产生新的个体,而不需要与其他个体结合。
这种生殖方式不需要花粉和卵子的结合,因此不具有遗传多样性,但具有快速繁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优势。
1. 蔓延生长一些植物可以通过地下茎或匍匐茎的蔓延生长来进行无性繁殖。
例如,蔓延生长的草本植物可以通过地下茎的延伸,产生新的个体。
这些新的个体与母体相连,共享养分和水分资源。
2.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指植物通过分裂根茎或茎部,形成新的个体。
例如,竹子就是通过分株繁殖的方式生长。
竹子的根茎可以分裂成多个新的竹子,每个新的竹子都具有独立的生长能力。
3. 萌芽繁殖萌芽繁殖是指植物通过茎、叶或根的部分产生新的个体。
例如,马铃薯可以通过地下茎的膨大部分产生新的马铃薯个体。
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的马铃薯。
4. 子实体繁殖子实体繁殖是指植物通过子实体的形成和传播进行无性繁殖。
例如,蘑菇是通过孢子的形成和传播来繁殖的。
蘑菇的子实体会产生大量的孢子,通过气流或动物传播到其他地方,孢子发芽后可以形成新的蘑菇个体。
一、填空题1.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2.马玲薯食用部分是(块茎);甘薯食用部分是(块根);荔枝食用部分是(中果皮)。
3.导管是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其相连的横壁上形成穿孔,侧壁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五种加厚式样。
4.年轮是同一年内产生的(早材)和(晚材)组成的。
5.双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其细胞在(纵向)壁和(横向)壁上发生带状加厚,称为凯氏带。
6.胚珠在生长时,因珠柄与其他部分生长速度不同,可形成(直生胚珠)、(倒生胚珠)、(横生胚珠)和(弯生胚珠)等四种类型的胚珠。
7.地衣是(藻)和(菌)的共生体,从形态上可分为(壳状)、(叶状)和(枝状)。
8.依子房与花托的连生情况不同可分为(上位)、(半下位)和(下位)三种类型。
9.常见的地下茎可分为(根状茎)、(块茎)、(球茎)和(鳞茎)四类。
10.雌花和雄花着生于同一株上或同一花序上,称(雌雄同株);在一个植株上,只有雄花,而另一个植株上只有雌花的称(雌雄异株)。
12.被子植物常见的分枝方式除禾本科植物的分蘖外,还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
14.小麦果实叫(颖)果,大豆果实叫(荚)果,油菜果实叫(长角)果,南瓜称(瓠)果,棉花果实称(蒴)果,葵花籽称(瘦)果。
16.心皮边缘相互连合缝线称为( 腹缝线 ):心皮背部相当于主脉的部分称(背缝线)。
1 细胞的分裂方式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 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等。
(溶酶体)被誉为细胞的“清道夫”,(线粒体)被誉为细胞的“动力工厂”,粗面内质网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3 生物分类的七个基本阶元,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6 薄壁(基本)组织根据功能分为(吸收组织)、(同化组织 )、(贮藏组织)、( 通气组织)、(传递细胞)。
植物学(下)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种: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
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间可以繁殖出正常的能育后代。
不同种生殖隔离。
2、孑遗植物:在地质历史的较老时期曾经非常发达,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了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立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动)物。
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及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都是著名的孑遗生物。
3、花图式: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
4、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是植物学中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5、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
它和苔藓、蕨类植物的相同之处是具有颈卵器。
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胚珠和种子裸露而得名。
6、活化石:广义的概念:凡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至现代还生存着的生物,都可叫活化石。
狭义的概念与孑遗生物相近,现代孑遗生物一定都是活化石。
7、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二相染色体,2n),发育为胚;另1个与2个极核融合后,发育为三相染色体(3n)的胚乳。
8、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
二、填空: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2、双名法的构成: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倡导,采用拉丁文或其他文字拉丁化来书写。
组成:属名+ 种加词+(命名人)(属名:各级分类群种重要的等级,常为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及用途等。
是植物成分命名的基础。
配子体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产生配子和具单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苔藓植物配子体世代发达,习见的植物体为其配子体,孢子体寄生在它上面。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称原叶体,虽能独立生活,但生活期短,跟孢子体相比,不占优势地位。
种子植物的配子体即花粉粒和胚囊,(配子体所对应的雌雄配子分别为花粉粒——精子(雄配子),胚囊——卵细胞(雌配子)其中有关花粉粒致死基因典型代表为女娄菜)仅由很少细胞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
形成配子并进行繁殖的世代称为配子世代,配子世代的生物体称为配子体。
一般植物配子体为单倍染色体(n)。
反足细胞反足细胞在原生质结构经历剧烈变化的过程中不断输出其内含物,哺育邻近游离核胚乳的增殖、生长,承担着转运与供应营养的双重职责。
(n)中央细胞植物成熟胚囊中最大的细胞。
高度液泡化,位于胚囊中段,内含两个极核。
极核极核是绿色植物特有的,是被子植物胚囊的结构之一,指植物胚珠内的胚囊中央的两个核,也是伴随卵细胞形成的,每个极核各含有正常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受精后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极核的发育过程是胚珠中的大孢子母细胞(一种特殊的体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细胞,其中3个退化,只有一个大孢子再经过3次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2个极核和5个其他细胞,俗称“七胞八核”(即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一个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内有两个极核)由于这七胞八核是由同一个细胞经过3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所以它们的基因型都相同。
所以极核是单倍体细胞,但不是直接来源于减数分裂而是3次有丝分裂。
孢子孢子是生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孢子一般微小,单细胞。
由于它的性状不同,发生过程和结构的差异而有种种名称。
生物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等;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如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直接由营养细胞通过细胞壁加厚和积贮养料而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孢子叫“厚垣孢子”、“休眠孢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