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公共关系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3.51 MB
- 文档页数:88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社会组织分析1.组织的特点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
其特点主要有:(1)组织是劳动分工和社会需要的产物(2)组织的目标决定组织的性质(3)组织必须与环境进行整合(4)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作(5)组织的生存、发展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2.组织的分类(1)国外社会学界通常以四种标准来对组织进行分类。
①按照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分: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
②按照组织的社会功能分a.主要从事社会生产,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b.主要维持社会文化、公正和秩序,协调社会关系的整合组织,如学校、司法组织等;c.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政治组织,如政党、政府机构等。
③按照组织获利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分a.互利性组织如各种合作组织,其目标是使参加组织的所有人都能通过互助、合作而获得好处。
b.营利性组织如各类企业,它们必须追求、实现利润的增长和资本的增值。
c.服务性组织如医院、养老院,它们通过为特定的对象提供服务而实现对方和自身的利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d.公益性组织如政府机构,它们主要是为社会公众谋求利益,提供帮助。
④根据组织主要的管理手段、机制分a.强制性组织即主要通过纪律、责任、义务等强制性手段对成员进行管理的组织,如军队。
b.功利性组织即主要通过经济利益、工薪待遇来吸引和管理员工的组织,如各种企业。
c.规范性组织即主要通过信仰、观念和道德使成员自觉服从的组织,如政党、宗教团体等。
(2)我国社会学界通常根据组织的性质与社会角色将它们分成五类:①经济组织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交换等各种经济活动的组织。
②政治组织即主要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政党、政权组织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的武装力量、司法机关等。
③文化、教育、科研和卫生组织如各类学校、文化团体、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
④群众组织如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社会性团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各类专业性群众组织。
第三章公共关系构成要素一、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1、什么是社会组织人类是有目的、有组织的集合体,人类社会的生活是有组织的生活,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社会组织之中。
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的组合方式,是社会大系统存在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是由各种社会组织构成的。
脱离了任何社会组织的个人和没有社会组织的社会大系统都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什么是社会组织呢?所谓社会组织,指的是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机构或社会团体。
它是一个与“个体”相对应的概念,是人们有意识地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依照一定的结构形式而打造的有机整体。
它有领导、有目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和职责范围,而且有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存在与发展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部分。
如果我们从静态的角度来观察社会组织,就会发觉它是由若干不同的部分适当组合而构成的完整体。
各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统属关系。
比如,一个公司,是由经理室、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业务部等组成,每个部门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由这些部门的有效运行构成了公司这样一个社会组织。
而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社会组织是处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功能活动体,由各部分分别发挥各自的特殊功能,为实现共同目标,连续不断地做出集体努力的活动过程。
社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与社会组织各部分功能的发挥有密切关系。
社会组织往往由很多相关部门构成,这些相关部门之间关系密切,在为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努力时,各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合作。
社会组织具有以下几个规定性:第一,社会组织具有目的性。
任何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目标,社会组织本身是因为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所要完成的社会分工的角色任务,就是它的工作目标。
目标是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也是确定组织原则、组织宗旨、组织章程、组织计划的基础,是职能的主体化和具体化,它对组织的全部活动起指导和制约作用,并成为识别组织性质、组织类别、组织功能的基本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