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60 KB
- 文档页数:11
河南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开设方案
开设通识课程旨在贯彻落实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平台和成长环境,促进大学生思想品格、思维方式、人文修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及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持续发展。
1.通识课程模块设置
根据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方便学生选课,将全校开设的通识课程进行模块化分类,共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文化传承与人文素养;
模块二: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
模块三:科学精神与科技进步;
模块四:生命教育与卫生健康;
模块五:艺术情操与审美感悟。
2.学生修读通识课程要求
(1)通识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每位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均须修读并完成通识课程学分,毕业要求通识课程总学分不少于8学分。
(2)每位本科生应按照所学专业类别,选修除本专业所属学科之外四个模块中的通识课程,每个模块不少于2学分。
建议每位学生一个学期选修不超过2学分的通识课程。
3.通识课程资源建设
(1)通识课程资源建设按照共建共享原则,由全校各教学单位共同建设并资源共享。
通识课程录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
(2)每个学院应按照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开设宗旨,组织本单位教师申报10门以上的通识课程。
学校鼓励公共教学单位积极开设通识课程,门次不限。
(3)每门通识课程的总学时原则上应控制在32学时以内,根据课程具体情况可以是16学时或32学时,与之对应的课程学分分别为1学分或2学分。
开课学期可在每学年的一个或多个学期(秋季、春季、夏季)开设。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培养方案(摘要2013年12月)培养方案是高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以课程为载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价的纲领性文件。
基本框架1、学制、学分、学时、教学周(1)学制:4年。
修业年限3-7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前或推迟毕业。
(2)学分:由I类、II类学分组成,共160学分。
其中II类学分为1-10学分(详见《河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必修课112学分(物理学院+1,2分),占70%;限选课32学分,占20%,任选课16学分,占10%。
必修课、限选课与任选课的比例为7:2:1。
(3)学时:文科类专业2400-2600学时;理科类专业2700-2800学时。
周学时控制在23-28之间。
(4)教学周:141周。
其中第一学期教学周为17周(含新生报到和入学教育1周、军事训练2周);第二至第七学期教学周均为18周;第七或八学期集中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其中教育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实习和科研训练在学校统一指导下由各学院负责安排;第八学期教学周为16周(含毕业教育1周)。
2、学业成绩考核与要求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具体要求参见《河南师范大学关于改进和完善学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及《河南师范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本科毕业生必须获得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方能毕业。
关于学分计算办法的说明:(1)理论课教学原则上每18学时记1学分,特殊课程另行规定。
(2)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听力、实验、计算机上机、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原则上每36学时记1学分,特殊课程另行规定。
(3)实习学分:师资型人才实习计14学分,其中教育(专业)实习Ⅰ(第七学期,2周)记2学分,教育实习Ⅱ(第七学期,16周)记8学分,教育实习Ⅲ(第8学期,8周)记4学分。
学术型人才实习计6学分,其中教育(专业)实习Ⅰ(第七学期,2周)记2学分,科研训练4学分(第七学期,8周,另加考研课程8学分)。
河南大学文件校发〔2015〕105号河南大学关于印发《本硕连读生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全校各单位:《河南大学本硕连读生管理办法(修订)》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四日河南大学本硕连读生管理办法(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硕连读学生培养计划是我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本硕连读生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专业及招生第二条本硕连读专业主要依托学科专业性质适合、师资力量雄厚、有较强科研基础的学院承办。
第三条每年的本硕连读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由学校研究确定,并列入当年的河南大学本科生招生计划。
符合条件的高中毕业生报考我校本硕连读专业并被录取后即为本硕连读生。
第三章学制第四条以本科4年为基本学制的专业,本硕连读学制定为6年,本科阶段4年、硕士阶段2年。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学制定为8年,本科阶段5年、硕士阶段3年。
第四章教学组织第五条实行本科阶段与硕士阶段一体化的贯通培养模式。
由招收本硕连读生的学院负责制定本专业的本硕连读生培养方案,报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审定后实施,培养方案分别录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
第六条课程设置既要保证较为完整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又要注重学生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系统性和创新实践与科研训练实效。
第七条本硕连读生原则上单独组班上课。
第八条本硕连读生实行学分制和导师制。
第五章教务管理第九条本硕连读生的学籍和党团关系由举办本硕连读班的学院负责管理,其中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教务管理分别由教务处、研究生院负责督导监管。
第十条本硕连读生不允许调换本硕连读专业和转出学习。
第十一条本硕连读生本科阶段学习结束后,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相应学士学位。
第十二条本硕连读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本硕连读生资格,不能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并从出现下列情形起随同专业普通班学习和管理。
主题词:高等教育本科培养方案意见通知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2010年5月26日印发附件:河南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试行)培养方案是高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以课程为载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价的纲领性文件。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以及《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开展新一轮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21世纪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现就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导思想,吸收国内外及我校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基本原则1、改革培养模式。
实施“学程分段、学业分流、强化创新、分类培养的‘3+1’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主要完成通识教育和宽口径学科基础教育及专业教育,第四年集中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
扩大按学科门类招生的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双学位”、“4+2”、“4+3”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各学院要创新培养机制,根据专业性质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师资型、学术型、应用型三类跨学科创新性人才的分类培养。
2、建立专业集群课程体系。
以学院为单位按一级学科门类设置宽口径、综合化、多模块的集群式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课程的整合与综合,着力构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
河南大学本科实验班管理办法基于高等教育规模及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与规格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充分利用我校优良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探索、实践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带动全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决定开设“河南大学本科实验班”。
一、办学目标本着“学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注重创新”的教学原则,实施“低年级通识基础教育、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高,培养造就基础宽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复合型本科生,为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质量生源。
二、管理机制1、成立河南大学实验班办公室,下设教学管理办公室和学生管理办公室(分别设在教务处和学生处)。
实验班办公室负责对实验班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学生选拔、导师聘任、经费投入等重要问题进行研讨审定,并对实验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2、依托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学科专业优势明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有关学院,负责组织实施本科实验班的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并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任本单位实验班班主任。
3、除针对实验班作出的特殊规定外,实验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均按照普通本科生的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4、学校实验班办公室和依托学院应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及时沟通和交流总结,对重大和关键问题须提交学校研究决定并执行。
三、学科专业设置1、每年在全校人文社会学科、理工医学科各选择1~2个学科(专业)开办本科实验班。
2、实验班依托学院和开办学科(专业)的遴选,采取学院申报、学校集中评审方式进行。
3、实验班依托学院的选择及学科(专业)的设置与撤销,均有学校研究决定。
四、招生选拔1、根据实际情况,实验班开设的学科专业可连年招生,也可隔年招生,每个实验班各30名学生。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专业代码:050204专业名称:法语(非师范类)修业年限:3 - 7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最低学分要求:168学分二、专业介绍和定位2012年2月,经教育部高教司【教高2012年2号文件】审批通过,法语专业于当年9月正式招生(非师范类、本科二批)。
基于专业建设初期国际化、特色化发展思路,2013年7月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文学院合作共建法语系。
2017年6月法语专业正式进入本科一批招生。
2017年11月,获批法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将于2018年9月正式招生。
经过六年的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法语专业国际化办学特色已基本形成。
目前法语系拥有法语语言文学二级硕士学位点和法语本科专业,已毕业两届学生120多人,目前在校本科生200人。
其中2012年招生60人、2013年招生60人、2014年招生50人、2015年招生50人、2016年招生50人和2017年招生50人(本科一批)。
根据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学校法语专业办学现状和发展规划,法语专业的定位是: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区域引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法语专门人才。
依托法国三所合作高校(法国蒙彼利埃三大/法国佩皮尼昂大学/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的教学师资与科研平台,全面引进法方高校的对外法语(FL曰课程、法国现代文学课程和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培养法语复合型和国际型人才。
三、培养目标法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语语言、文学和法语国家与地区文化的基本知识,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法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可以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高级法语人才。
法语系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本科-研究生“ 3+3”联合培养、与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双本科“3+T联合培养,部分优秀学生在第四学年可以到法国公立大学和商学院攻读学士学位 /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Philosophy of Marxism一、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要内容是历史的辨证的唯物主义。
它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结晶,是对各门具体科学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它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科研实践为基础,不断总结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吸收理论思维的新成果,使自己的内容和理论形态不断得到发展。
列宁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本学科已成为多层次、多分支的学科联系。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点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0年批准建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中外哲学、科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二、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学科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品德和学风,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学、宣传和实际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历史知识,能独立担负本专业的教学工作、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专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五、学习形式与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第一和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为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和第三学年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撰写和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注:各类课程开设门数、学时、学分允许在规定的基础上调整,但不能超过)七、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应写出有新意、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观点正确、资料翔实、有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
撰写论文的全过程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南大学”,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科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人文素养等方面。
1.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全球竞争的能力。
5.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6.人文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构建一个既注重基础,又突出特色的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学科,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2.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3.选修课程: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拓宽知识视野。
4.实践课程:加强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国际课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设国际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4.项目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云端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四、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本科教育的生命线,我们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课程质量: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们培养本科生啊,就是想让大家成为那种超级厉害、全面发展的人才。
就像打造超级英雄一样,不过咱这超级英雄是在各个领域都能发光发热的。
首先呢,得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不管你是学文科、理科还是工科,都得把自己专业那点事儿弄得明明白白的。
这就好比是超级英雄的超能力,你得先把自己的看家本领练得炉火纯青。
然后呢,还得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光知道理论可不行,就像你光知道怎么造飞机,但是从来没动手试过,那可不行。
咱们得让大家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真正地解决问题。
还有啊,沟通能力也不能差。
你要是个闷葫芦,有再好的想法也表达不出来,那多可惜啊。
要能够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不管是跟教授讨论学术问题,还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做项目,都得能把话说明白,把事儿办好。
另外,创新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这个世界变化多快啊,要是没有创新思维,就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咱们要培养的本科生,得能够想出新点子,开创新局面,就像那些发明新科技的大佬一样。
二、课程设置。
# (一)通识课程。
1. 思想政治类课程。
这些课程就像是给大家的思想打个底,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可别觉得这些课无聊,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一样,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呢。
2. 人文素养类课程。
这部分课程可有趣啦,什么文学、历史、艺术啥的都有。
通过这些课程,能让大家变得更有文化底蕴,说话都更有水平。
你想啊,当你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能时不时地冒出几句诗词或者历史典故,那多酷啊。
3. 自然科学类课程。
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的,都得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这就像给大家的知识体系装个全面的杀毒软件,让你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有个基本的认识。
就算你是学文学的,知道点物理化学知识,也能让你看问题的角度更全面。
# (二)专业课程。
1. 专业基础课程。
这是进入专业领域的敲门砖。
比如说你学计算机专业,那编程语言、数据结构这些基础课程就必须得学好。
河南大学关于印发《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条例》通知全校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本科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对《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于2011年1月7日经校长工作会议讨论通过。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其中第三章第十八条第五款四年制本科学生自2008级学生起实施,五年制本科学生自2007级学生起实施,请各单位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三日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条例第一章入学与注册第一条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我校新生,应持河南大学录取通知书和有关证件在规定日期内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如期报到者,须事先向学校请假,请假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周。
未请假或请假逾期不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时,应在指定时间内到校医院进行身体健康复查,复查合格者准予办理注册手续。
经校医院诊断确认应离校治疗者,由本人申请,所在学院签署意见,经教务处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应在教务处办理备案手续后离校回家治疗,其往返路费和医疗费自理,不享受在校生待遇。
两周内不办理手续者,不再保留入学资格。
第三条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由学校按规定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复查。
复查合格者,即正式取得学籍。
经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学校根据情况予以处理。
属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予以清退;情节恶劣的,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凡因舞弊清退的学生,不退所交学费。
第四条已取得学籍的学生,每学期开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校办理注册手续。
每学年第一学期须交齐本学年应交费用后方能注册。
不能如期注册者应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
未经请假,开学两周内未注册者,按自行退学处理,已交费用依有关规定退还。
第二章成绩考核与记载办法第五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所修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及学分输入学生成绩库。
第六条课程考核可由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作业、课堂讨论、阶段考核等方面,其成绩分值所占比例原则上不得高于总成绩的30%。
河南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代码及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020101 经济学3—6年经济学学士二、专业介绍和特点经济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紧密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学科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较强的双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经济调查、预测、管理、分析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四、专业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五、专业特色课程微观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商务谈判、证券投资等。
表2 经济学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构成表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经济学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经济学专业(第二专业)教学计划表经济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教学计划表。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培养方案(2010年5月修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英汉翻译人才的需求,具有坚实的英汉语言基础和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熟练掌握英汉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掌握一定的国际商务、旅游、科技、文秘、教育及文化知识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外贸、外事、金融、旅游、教育、科研等部门尤其是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及三资企业从事翻译、文秘、进出口业务、涉外旅游、教育及科研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好学上进,善于合作;爱岗敬业,品德良好;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为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较好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考试达到一级及以上水平;能规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
3.系统掌握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娴熟运用听、说、读、写、译五项英语专业基本技能;尤其具有较强的英汉双语口、笔头互译能力。
4.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以及相关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情,了解经贸、文秘、旅游及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5.具有实际运用一门第二外语的一定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三、学制、学位、学时与学分1、学制:本专业的基本学制为四年。
修业年限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6年。
10203、会计学、 3—7 年、管理学学士、 160 学分会计学专业由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学实务组成专业基本框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专 业技能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环节相结合,注重与各类资格考试接轨。
根 据社会需求, 分流培养研究型人材和应用型人材。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较强的会计实务能力、 双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经济调查、预测、管理、分析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操作能力,能在金融行业、跨国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务以及 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学科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材。
本专业培养的人材应掌握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以及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 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预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 国际会计惯例;了解会计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 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资料,并有一定的笔译和听、 说、写的能力。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审计 学概论等。
高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成本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理论、银行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会计 电算化、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等。
总学分 比例26.9%20.6%21.8%20%总学时构成 讲授716550496实 验 424554实 习2 周实践 104+2 周备注≤864 ≥2700%-9.4% 0.6%-6.3%课程结构必修课 111限选课 32 选修课 49任选课 17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学术型人材培养方向 应用型人材培养方向 专业任选课程 创新实践环节 (含社会实践)学分433335320-15 1-10河南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课程计划总表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gw0100101gw0100202gw0100303gw0100404gw0100504js0100101js0100201wb0100101wb0100202wb0100303wb0100404ty0100101ty0100202ty0100303ty0100404gf0100101gf0100201yy0100102ms0100102gw0100601gf01007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 II大学英语 III大学英语Ⅳ大学体育Ⅰ大学体育 II大学体育 III大学体育Ⅳ军事理论军事训练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小计sx0200111sx00200522wx0200102wx0200202jg0202202jg0202203jg0202202jg0202205jg0202203jg0202203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II)大学语文或者应用写作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统计学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实验学分323261.51.5444411110.50.5110.50.543332332330.5讲授283636187228567272722836363618181818187164254545454365054总学时分配实实习验4242918实践14181836182 周周学时2222423444422222222233333233建议修读学期1234,讲座4111234123411221712223253选课形式校级公选课程 0-15 0%-9.4%合计 160 100% ≤2668 ≥551必修课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 1:各方向通选课程模块2-1: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向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实验经济法管理学原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小计jw0301407jw0300106jg0303703jg0305713jg0305813jg0305506jg0306824jg0306924jg0307005jg0307205jg0301802jg0300603jg0300704专业实习Ⅰ毕业论文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一)财务会计(一)实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二)财务会计(二)实验审计学概论高级财务会计企业战略管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小计总计js0500502js0500602js0500902js0501002jg0819806jg0350934jg0914505jg0914605jg0719106jg0306704jg0717705jg0306405jg0606505jg0508103jg0502203jg0519005gw0500803或者 VFP 程序设计基础或者 ACESS 程序设计基础或者 VFP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或者 ACESS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纳税筹画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验*审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税法税法实验消费者行为学货币银行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模块 1 各方向通选课程小计(其中带*的课程共 10 学分)jw0700807jw0701008jg0306306jg0514806科研训练*专业实习Ⅲ高级财务管理SPSS 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30.5343326320.5330.53334443511121232122230.5222228(10)4431544256550503654545054547272496363650363636325436363618406541818452 周91818954369369181-91088 周8 周18313432333334422232222322223222117833364455234226455645553353模块1 的课程为两个方向均可选择的课程。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校发〔2005〕212号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
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
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
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
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
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原则上理论课周1学时为1学分,实验课周2学时为1学分。
属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门类的专业以150-170学分为宜,属理学和以4年为基本学制的工学、医学门类专业以160-180学分为宜,以5年为基本学制的专业以170-190学分为宜。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类历史学专业世界历史专业历史学类(博物馆学)博物馆学专业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专业公共管理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历史学类培养方案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1.公共基础平台课共32学分2.学科基础平台课共48学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 4 72 5His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一)4 4 72 1Ancient and Medieval History of theWorld(Ⅰ)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二)4 4 72 2Ancient and Medieval History of theWorld(Ⅱ)史学概论4 4 72 3Introduction to Historiography世界近代史(1640—1911)4 4 72 3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世界现代史(1911—1945)4 4 72 4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世界当代史(1945—)4 4 72 5Contemporary History of the World中国考古学4 4 72 1Chinese Archaeology二、专业培养方案历史学专业1、培养目标及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系统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应用型、复合型历史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机关、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外交外贸、国际交流、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研究生。
(2)专业要求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了解;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基本掌握历史研究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重要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能运用英语阅读历史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能力。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校发〔2005〕212号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
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
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
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
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
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
识面宽、有高度责任心与事业心并有发展潜力的专门人才,同时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后备力量。
(二)基本规格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具有团结互助、乐于奉献和遵纪守法的观念。
2.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了解所学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获得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计算机和一门外语的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初步具有图书、情报和资料检索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双学位和第二专业,使之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和能力。
3.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的基本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雅情趣;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意志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
4.欲取得教师资格的学生必须修读规定的相关课程,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教学技能和中外教育理论;了解未来教育对象,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具有初步的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扎实的教育基本功,在教学中能体现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学制与培养制度
(一)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以4年为基本学制的本科专业学生可在3-7年完成学业,以5年为基本学制的本科专业学生可在4-8年内完成学业。
(二)培养制度
实行双学位、第二专业制度。
四、学分安排
原则上理论课周1学时为1学分,实验课周2学时为1学分。
属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门类的专业以150-170学分为宜,属理学和以4年为基本学制的工学、医学门类专业以160 -180学分为宜,以5年为基本学制的专业以170-190学分为宜。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
各专业要参照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介绍》,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积极按二级学科门类构建培养方案,以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三部分组成,具体由“平台课”+“模块课”构成,其结构如下:
修订培养方案时要适当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三者分别占58%、30%、12%(可上
下浮动不超过5%),构建培养方案时要认真研究和把握专业内部课程间的先修后继关系。
(一) 必修课
1.公共基础平台课
公共基础平台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法制意识,熟悉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历程,了解时国际时事和国内最新形势与政策;提高大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掌握必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和获取信息的现代化手段。
具体见下表:
公共基础平台课中某一课程,已在其他平台课中开设,不再重复修读。
2.学科基础平台课
学科基础平台课是二级学科的基础课,是该二级学科中各专业均应修读的课程,旨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基础平台课
专业基础平台课是指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开设的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
(二)选修课
1.专业方向模块
根据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各学院要科学合理地构建2个以上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每个课程模块要体现专业各领域的鲜明特点和内容,每一模块的学分要保持一致。
学生必须选修其中的一个模块,并一经选中,就要修完该模块的全部课程。
2.专业任选课
专业任选课是为丰富学生专业知识而设置的非主要课程。
某个专业的专业任选课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的非专业任选课,面向全校开放选修。
3.非专业任选课
非专业任选课旨在拓宽学生专业外的知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学生可从其他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中任意选修。
此外,学生还必须从公共艺术教研部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中选修2学分以上的课程。
专业任选课和非专业任选课在学生毕业总学分中,要占一定比例。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各专业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特别重视实践性环节,根据专业特点和内容科学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把加强教学、科研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专项学分等,其内容可根据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时数可参考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执行。
根据《河南大学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暂行办法》之规定,学分还必须完成7学分“专项学分”。
见下表:
六、课程编号说明
(一)课程编号由8位数字组成,含义规定如下:
□□□□□□□□
第一至三位为开课单位代码
001 马列德育部002 大学外语教学部
003 公共体育部004 公共计算机教研部
005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006 公共艺术教学部
011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012 经济学院
013 法学院 014 教育科学学院 015 体育学院 016 文学院 017 外语学院 018 新闻与传播学院 01 9 艺术学院(音乐) 020 艺术学院(美术)
021 历史文化学院 022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023 物理与光电子学院 024 化学化工学院 025 生命科学学院 026 环境与规划学院
027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028 土木建筑学院 029 医学院 030 护理学院 031 药学院 032 东京临床学院
033 淮河临床学院 034工商管理学院
035 国际教育学院 036 民生学院 037 人民武装学院
第四位至第八位为课程序号,由小到大编制。
(二)传统意义上的一门课程如果分若干学期开设,在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中应视为若干门课,课程名称以(一)、(二)、(三)、(四)……加以区别,并使用不同的课程编号。
七、培养方案要求
培养方案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有力保证,各学院要认真组织修订本单位的培养方案。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培养目标及要求
2.学制与学位
3.毕业要求
4.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5.课程安排参考表(非专业任意选修部分只列学分,不列课程名称)。
八、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要求在修订本专业(第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还要制订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方案,其原则上应为第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方向模块课(公共基础平台课和非专业任选课部分不再修读),并包含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且不得少于65学分。
九、“教师资格课程”课程模块
该课程模块旨在让学生获得从事学校教育的资格证明,取消招生时原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的限制。
学生修完该课程模块且成绩合格,学校发给“教师资格证”或具有教师教育资格的毕业证书。
该课程模块不计入学生总学分。
“教师资格课程”如下表:
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文件,为落实责任,修订时要注明修订人和审核人的姓名,经审定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由于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向教务处提出书面报告,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更动。
十、其他说明
国际教育学院、民生学院、人民武装学院可根据本单位特点和需要,独立制订培养方案。
2005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