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轮胎特保案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922.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美轮胎特保案:短期冲击明显长期利空有限为期将近5个月的中美轮胎特保案终于尘埃落定,周一沪胶应声跌停。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超出市场之前预期的10%—15%的范围,这对国内轮胎行业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给其上游原料橡胶带来利空压制。
一、上半年我国轮胎出口情况分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轮胎我国产量3.5亿条。
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轮胎1.3亿条,价值33.1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8.8%和16.2%。
今年上半年我国轮胎出口的主要特点有:1.月度出口量有所回升。
在今年2月我国轮胎出口创2008年以来月度出口量最低后,3月份出口量出现回升态势,3—6月出口量分别为2313万条、2315万条、2475万条和2648万条,环比分别增长56.1%、0.1%、6.9%和7%。
2.加工贸易出口占据80%以上。
今年上半年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轮胎1.1亿条,下降15.4%,占同期我国轮胎出口总量的84.6%;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轮胎2184万条,下降31.2%,占同期我国轮胎出口总量的15.4%。
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据半壁江山。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轮胎7354万条,下降24.5%,占同期我国轮胎出口总量的56.6%;同期,私营企业出口2434万条,下降0.9%;国有企业出口2358.6万条,下降10.1%。
4.主要出口至美国、欧盟、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上半年我国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分别出口轮胎3307万条、2542万条、1777万条和1698万条,分别下降21.7%、18.2%、9.7%和26.7%;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合计占同期我国轮胎出口总量的71.7%。
5.机动小客车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出口量占近4成,自行车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降幅明显。
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机动小客车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5091万条,下降8.3%,占同期我国轮胎出口总量的39.2%;同期出口自行车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3597万条,下降32%,占27.7%。
13级***作业,案件分析中美轮胎特保案一、简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09年6月29日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根据程序,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
2010年12月13日,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
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二、产生原因:美国轮胎资本家与美国轮胎工人之间发生了劳资纠纷。
代表美国15000名轮胎工人利益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制裁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是因为这些中国进口轮胎中包括了美国外逃轮胎资本家所生产的轮胎。
由此,美国劳资双方的斗争演变成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美国轮胎产业资本为了抢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大规模地向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一方面是由资本渴求利润的本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全球化的潮流使其得以实现的。
但是,资本的逐利性、资本家的贪婪和自私自利总是要侵害工人利益,进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利益受到侵害的工人和工会,如果只是要求资本家别关闭工厂、别让工人失业,要维护社会稳定、要保护国家利益等等,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与在美国本土开厂生产轮胎相比较,在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国家或地区开厂生产轮胎,美国轮胎资本家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关闭美国本土的工厂,美国轮胎工人立即失去“工资”。
美国轮胎工人失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进而损害了美国国家的利益。
但是,美国轮胎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其不可能考虑美国工人的利益和美国国家的利益。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全球化的潮流中,在中国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帮助下,美国轮胎资本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投资开厂,生产的轮胎再向美国市场出口,从而获得高额的利润。
中美轮胎特保案案例陈述中美轮胎特保案被称为“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保护第一案”。
“特保”是俗称,指的是《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
此条规定,在特定情况下,WTO成员可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
这条规定类似于保障措施,但仅针对中国,是一种特殊保障措施,因此被俗称为“特保”。
美国为了适用这一条款,在其国内法《1974年贸易法》中增加了相应的第421节;美国此番实施特保的国内法依据,就是该节。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交请愿书,称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大幅增长,扰乱美国国内生产市场;4天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调查并背书联合会的观点。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决定,对中国轮胎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在3年内分别加征收30%、25%和20%的惩罚性从价关税。
2009年9月14日,中国政府正式对美国限制进口中国轮胎的特保措施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并于2009年9月21日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请,建议设立一个专家组调查美国采取的轮胎特保措施。
2010年1月19日,WTO成立争端解决机制专家小组。
2010年12月13日,专家组裁决裁决报告公布,驳回中国的投诉,表示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并未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定。
2011年5月24日,中国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就中美轮胎特保争端案专家组报告提出上诉申请。
在上诉报告中中国主要提出两个观点,第一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小组错误得出中国输美轮胎快速增长的结论,因为在2008年,即调查期末,中国出口仅增加10.8%,比2004年到2008年调查期内34%的增长率大幅下降;第二,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没有能够充分证明中国出口是美国轮胎业衰退的最直接导因。
中国认为,美国轮胎企业转变战略,主动关闭其在美国的市场;以及美国内需求的下降,也是导致美国轮胎业生产下滑的原因。
2011年9月5日,上诉机构裁决公布,终审报告维持争端解决机制专家小组的判断,继续认定美国的做法符合规定。
美国轮胎特保案的浅析引言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其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尤为突出。
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旨在保护其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本文将对美国轮胎特保案进行浅析,探讨其背景、影响以及相关问题。
背景美国轮胎特保案,即美国对中国轮胎的特殊保护措施,是美国政府为保护国内轮胎产业免受中国进口轮胎冲击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之一。
该案起源于2009年,当时美国工会向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诉称,中国轮胎进口数量激增,严重损害了美国轮胎制造业,导致产业损失和就业岗位减少。
美国政府接受工会的申诉,于2010年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特别保护措施。
影响对美国轮胎产业的影响美国轮胎特保案对美国轮胎产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该案减少了对中国轮胎的进口,使得国内轮胎制造商能够享受较高的市场份额。
其次,由于减少了外国竞争,国内轮胎制造商可以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增加了利润。
此外,美国轮胎特保案还促使国内轮胎制造商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美国轮胎特保案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了冲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国之一,美国是中国轮胎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该案导致中国轮胎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大幅下降,给中国轮胎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引发了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导致贸易争端的升级。
对全球贸易秩序的影响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实施引发了对全球贸易秩序的担忧。
一方面,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鼓励其他国家采取类似的举措,导致全球贸易形势更加紧张。
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可能触发其他国家的报复措施,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冲突,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相关问题贸易保护主义的合理性美国轮胎特保案引发了关于贸易保护主义合理性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贸易保护措施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必要手段,可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就业岗位。
然而,反对者认为贸易保护措施会导致贸易壁垒的提高,损害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自由。
如何看待中美轮胎“特保案” ?众所周知,美国的汽车原配轮胎市场具有排他性,美国工厂生产的轮胎主要是为新车配备的。
轮胎配件市场的竞争却很激烈,轮胎是易耗品,美国汽车消费者所更换的轮胎一般都是中国工厂生产的,因为中国轮胎的价格只是美国轮胎价格的一半,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
同时,由于美国轮胎制造商采取了产品升级战略,放弃了利润较少的低端轮胎市场。
而中国输美轮胎主要是低端产品,且多为美国企业贴牌生产。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的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就业大幅减少的原因非常简单,即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起的汽车销量大幅减少。
2008年,美国全年乘用车和轻卡销量约1300万辆,比上年的约1700万辆减少23%。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的情况还要差。
2009年7月汽车销量580.67万辆,比去年同期的854.83万辆减少32.1%。
7月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行业就业人数急剧减少了23.22万人,减幅达26.0%,同期整个制造业就业也减少了12.2%。
8月10日,美国轮胎制造商协会发表的2009年报告指出,2009年乘用车替换轮胎产量将下降9%(或1800万条),为17600万条;轻卡替换轮胎产量将下降18%,为2400万条。
2010年则将分别增长3%和8%。
报告归结为四点原因:汽车销量的剧降、消费者信心低落、失业率高和房市低迷。
该报告并没有指出造成产量下降是受从中国的进口轮胎影响。
7月21日,由美国6家轮胎进口商组成的美国轮胎自由贸易联盟致函美贸易代表柯克,亦明确反对采取特保。
该联盟指出,实施特保将严重损害美轮胎分销和零售从业者利益。
据估算,一旦采取措施将导致分销和零售领域近25万人失业。
此外,救济措施将导致美消费者每年多支出6亿至7亿美元。
7月27日,代表克莱斯勒、福特与通用三大美国汽车巨头利益的美国汽车贸易政策理事会以及代表美国规模最大的零售商、产品制造商和服务供货商利益的美国零售业领导者协会皆致函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反对采取特保。
一、轮胎特保案简介: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还会有三千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为由,向美国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美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用于客车、轻型卡车、迷你面包车和运动型汽车的2100万个轮胎实施进口配额限制;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提出了对乘用车、轻型货车用中国制轮胎征收3年特别关税的方案,第1年至第3年额外征收的关税分别为55%、45%、35% ;9月2日: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咨询财政部、劳工部、商务部等部门意见后,向奥巴马提出相关建议,由总统最终裁决;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终裁决,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更不幸的是印度、巴西等国也跟风美国相距对中国轮胎进行特保调查。
中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
这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不能出口到美国了。
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
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做出决定,对美国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从金额上看,中美反倾销案的金额相当,均约20亿美元;9月15日,中国商务部召开例行的新闻发布会,在场媒体几乎把焦点都投向了“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发布会也变成了专题会。
会上,商务部表示将据理交涉轮胎特保案。
这就是最近媒体上热谈的中美轮胎特保案。
二、中国对轮胎特保案的态度:<一>中美对峙焦点之中方态度1、美轮胎业弃低端市场中美无直接竞争虽然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坚持,在2004年到2008年期间,共有5家美国轮胎厂关门倒闭,5100名美国工人失业,今年又有3000名美国工人下岗,大量进口中国轮胎损害了美国轮胎产业的利益。
但是美国轮胎工厂关闭的原因并不是中国输美轮胎增加,而是因为美国轮胎制造商采取产品升级战略,放弃了利润较少的低端轮胎市场,而中国轮胎大多是低端产品,并不构成对美国轮胎的威胁。
评中美轮胎特保案2009年9月11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轮胎采取加征进口关税的特别保障措施。
此举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主要原因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刚有好转的情况下,在世界各国纷纷表示要通力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渡难关的时刻,美国对中国采取了这样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美国的制裁措施意味着,中国的汽车轮胎大约在3年,至少在1年之内,无法正常向美国出口。
我们都知道,在这场所谓的“世纪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领域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危机”,中国的危机主要在国际贸易领域,特别是出口贸易。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其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吸引外商投资,开展加工贸易,鼓励出口政策推动的。
世界发生金融危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发生金融危机。
对中国来说,出口贸易受到打击,则经济将进入真正的危机。
本文回顾美国对从中国进口汽车轮胎采取特别保障措施的来龙去脉,评论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下是各章题目: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起因和发展中国和世界舆论的激烈反应中美两国关于轮胎特保案的争论中美轮胎特保案的真相是什么美国对中国轮胎的制裁措施打击了谁?中国可以奋起反击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吗?中美之间会爆发贸易保护主义大战吗?中国为什么不能反击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盘点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各利益关系方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起因和发展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代表美国国内13家轮胎工厂1.5万名工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称,中国汽车轮胎对美出口大幅度增加,与2004年相比,2008年出口量上涨215%,达4600万条;金额上涨295%,达17.88亿美元;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共有5家美国轮胎工厂关闭,5100名美国工人失业,今年(2009年)又将有3000名美国工人下岗。
申诉书要求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轮胎采取期限三年的特别保障措施(以下简称“轮胎特保措施”或“特保措施”),实施进口配额限制,限额为第一年2100万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配额为每年增加5%。
浅析美国轮胎特保案摘要:本文对美国轮胎特保案的背景和影响做了分析,着重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特保措施金融危机一、案件始末自2009年4月起,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
中方代表团赴美交涉未果,9月11日,奥巴马批准对中国的特保制裁,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三年惩罚性关税。
这是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的第一案,如果任由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势必会损害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二、案件分析(一)何为“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简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签订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主要内容是:如一个世贸组织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自《世贸组织协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
(二)给我国带来的损失。
1.对我国轮胎业造成巨大冲击。
我国轮胎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出口中又有30%是到美国。
据统计,去年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金额约22亿美元。
在原有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大幅加征惩罚性关税,将致使我国基本丧失美国的出口市场。
据中国橡胶协会的初步估算,国内将有大约30万家企业因为特保案而减产停产。
如果出口受阻的产品转移到国内,国内市场就会出现饱和,会出现新一轮降价趋势和恶性竞争,进一步损害中国轮胎产业的发展。
2.影响10万工人就业。
受到企业减产停产的影响,中国将会有10万人失业,使本来严峻的出口形势雪上加霜,也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埋下严重隐患。
3.威胁中美其他合作。
轮胎特保案无疑会给中美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对朝核问题、伊拉克问题以及全球经济变暖等关键问题的解决带来影响。
(三)连锁反映。
1.行业“跟风”。
虽然奥巴马政府已经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的未来三年对中国轮胎实施的惩罚性关税最终压缩至35%、30%和25%。
中美轮胎特保案1. 简介中美轮胎特保案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就某种轮胎商品进行特殊保护的一项贸易措施。
2. 起因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起因是美国国内轮胎生产商对来自中国的轮胎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对其施加高额的反倾销税。
此举引发了中国政府的不满和抗议,进而导致了中美之间对轮胎商品进行特殊保护的贸易措施。
3. 特保案内容根据中美轮胎特保案,中美两国对彼此出口的轮胎商品进行特殊保护。
具体内容如下:•中方将对美国出口的轮胎商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限制进口数量和提高进口关税。
•美方将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商品实施防倾销措施,调查可能存在的倾销行为并对其加以限制。
4. 影响中美轮胎特保案对两国的轮胎产业和贸易造成了重要影响。
4.1 对中国轮胎产业的影响中美轮胎特保案使中国轮胎出口受到限制,进一步压缩了中国轮胎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中国轮胎产业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特保案的实施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轮胎产业的竞争压力。
4.2 对美国轮胎产业的影响中美轮胎特保案对美国轮胎产业带来了保护和稳定市场的效果。
美国轮胎生产商受到防倾销措施的保护,能够更好地竞争国际市场。
4.3 对消费者的影响中美轮胎特保案使得两国的轮胎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轮胎商品的成本增加。
此外,贸易措施也可能导致市场供应的减少,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
5. 展望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实施引发了两国在贸易领域的争端,也对两国的轮胎贸易和产业造成了深远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两国关系的发展,特保案的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
未来,中美两国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贸易争端,促进贸易自由化,并为两国轮胎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6. 参考资料•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轮胎产业的影响分析•中美轮胎贸易争端的演化与启示•中美贸易争端对美国轮胎产业的影响及其启示。
背景:经历了15年漫长、艰苦的谈判之后,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成为WTO的正式成员。
为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赫然在目: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
“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也是因为这样一些条款使西方国家有了合理的借口来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了全球的加工厂。
目前中国在许多产品,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领域成为了出口制造基地,出口占比持续提高。
在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相互混杂的当代社会环境中,难免不被“别有用心”和“戴有色眼镜”的人认为触及到了“特保”的“标准线”。
虽然目前离2013 年还有一段时间,但是期间如果不断有其它国家比照美国的做法,对中国的相关产品发动“特保”,那么势必会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冲击和拖累。
2009 年9 月11 日美国奥巴马政府悍然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自2009 年9 月26 日起三年之内分别按35%、30%和25%的标准征收惩罚性关税。
这也是美国对中国发起的首例付诸实施的“特保案”。
为此中国商务部于9 月13 日启动对美相关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及美国的汽车和肉鸡等领域。
中美之间此次轮胎“特保案”将永远成为世界经济的标志性事件。
虽然“特保”本身带有歧视性,是当年专门针对中国加入WTO 所设定的。
然而事情往往不是绝对的,以中国目前的地位,虽然我们不能用“特保”进行反击,但是“反倾销”等其他手段还是可以充分运用的。
这样一来,一旦对手祭出“特保”神牌,其后果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哈拉12日在大连说:美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是限制贸易行为,无助世界经济复苏和贸易往来,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应谨慎。
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分析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市场为由,建议对中国输美轮胎连续3年加征关税。
中方代表团赴美交涉无果。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加征3年关税。
一、什么是特保“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简称,中国产品出口至WTO成员国且严重损害其相关产业时,可单独针对中国使用。
至2013年12月11日结束。
二、双方态度美方:1认为中国轮胎造成美国工人失 2进口中国轮胎上海美国轮胎产业 3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扰乱美国市场中方:1中国轮胎出口不是造成没工人失业直接原因 2输美轮胎与美国国产轮胎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3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不会削弱美国内产业竞争三、“特保的三大原因”1 根本原因: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和冲突,同时为本国商品的销售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1、严重影响就业 2、改善贸易环境 3、平衡国际收支2 经济原因:中美贸易美方处于巨额逆差劣势状态美国把国内经济发展的疲软归因于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这也使两国间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轮胎特保案”便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进而保护美国本土轮胎企业的结果。
3政治原因:美国贸易政策受相关利益团体的影响“轮胎特保案”的发生,意味着奥巴马迎合了美国国内某些利益集团的需求,以换取他们对政府医疗改革计划的支持。
四、“特保”为什么针对中国?1、中国企业法律保护意识弱2、中国企业打官司打不赢3、美国有工会、商会、法律机构等支撑。
五、“特保”对中、美两国及世界的影响1、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1)导致出口成本增加,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额 2)引起其他国家恶意争锋,冲击我国外贸出口的良好局势 3)只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破坏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 4)影响中国工人就业,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美轮胎特保案是21世纪初中美贸易争端的一个代表性案例,该案例涉及到关税政策、国际贸易规则、WTO纠纷解决机制和国内法规等多个层面的法律问题,具有很高的法律研究价值。
因此,本文选取中美轮胎特保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二、选题目的1. 探讨中美轮胎特保案涉及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分析中美轮胎特保案对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的影响。
3. 提出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三、选题意义1. 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有指导作用。
中美轮胎特保案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该案例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经验,对未来类似案件的解决具有指导意义。
2.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美轮胎特保案对我国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影响深远,通过对该案例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参考。
3. 加深对法律制度的认识。
中美轮胎特保案不仅涉及到国际贸易规则,也涉及到了国内法规,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加深对法律制度的认识。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背景、案情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解。
2. 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该案例中的争议焦点、解决方案及其可行性。
3.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对比和总结,提出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五、论文框架第一章:绪论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中美轮胎特保案的经过及影响分析1.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背景和经过2.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争议焦点3. 案例分析与从中吸取的经验第三章: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法律问题1. 中美轮胎特保案涉及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2. 中美轮胎特保案涉及的国内法律问题3. 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法探析第四章:对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1. 对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的看法2. 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合作策略3. 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内应对策略第五章:结论1. 中美轮胎特保案对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的影响2. 中美轮胎特保案对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启示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