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战略精要-47页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62.50 KB
- 文档页数:47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完整资料).doc【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挑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第一计: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
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
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
后用“围魏救赵”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
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
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
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
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
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第七计:无中生有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
运用在军事上。
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陈仓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作为一个优秀的培训师,我要跟各位强调的18条兵法里面我分成三篇,第一篇,意识篇。
就是你知不知道,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就不会去做,各位同意吗?听众:同意。
孙培俊:因为你不知道就不会去做,所以我经常在讲,我们现在有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各个企业都在讲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执行力,为什么我们公司的执行力不够好、为什么我个人的执行力不够好?孙老师曾经总结过,执行力不好其实跟三方面有关系,就是今天我讲的三个篇,第一个,意识篇,你不知道当然不会做,所以你当然不会有执行力。
第二个,心态篇。
心态篇代表的是我意识的问题解决了,我知道应该这么做,但是非要这么做吗,这么做很辛苦的,代表他的心态不够积极。
我的意识解决了,我的心态很积极,第三个,我的技巧不对,所以结果又打折了,这是造成我们执行力不好的问题。
我现在要跟大家汇报的是,你想成为优秀的培训师,第一个意识,该知道的你知道了,第二个,你知道要做的是否积极的去做,很多的培训师站在台上认为我就是最棒的,你们来都是得听的,各位,这代表他的意识可能出了一些错误,包括他的心态也出了错误,各位,即使他有再大的本领可能也得不到台下的认同。
各位,即使你有本事,可能也没有办法成为非常优秀的培训师,各位,培训师和教授是不一样的。
我多年做培训的经验要跟各位做汇报的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培训师其实影响力是最重要的,你讲的话有没有人愿意接受、你讲的话有没有人听得进去、你讲的话有没有受你的影响愿意去做,这是培训师需要的。
大学的教授不需要,大学的教授我讲我的,你们爱听不听,反正我有期中考、期末考,所以很简单,我的影响力不重要,你们想学到、想考试考过你们就得认真听,所以大学教授靠机制。
但是培训师不一样,培训师我见过太多的例子,等一下18条兵法里面会跟各位分享,有很多例子证明了很优秀的专家到最后得罪了来分享的学员,很优秀的专家跟下面的学员讲说,我是专家你们得听我的,你的想法是错的,结果造成学员情绪上的抗拒和反差,你凭什么说我错的,今天你是我请来的,到最后开始产生争执,争执的结果使上课的氛围变得非常差。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内容简介《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1]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孙子兵法》全部内容的主要归纳: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孙子兵法》全文最新《孙子兵法》全文最新《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孙子兵法》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子兵法》全文最新《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第二章:作战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浓缩版《孙子兵法》,51个要点1小时全领悟,赶紧收藏阅读别错过悉心整理,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意思是: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不认真对待,做好谋划和研究。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意思是:为将者要从五个方面判断战争的胜算:一是看这场战争是不是出师有名,二是看这场战争发动的时机是否利于己方,三是看战场的地理位置是否对己有利,四是看指挥这场战斗的将领能否胜任,五是看军队的法规制度和组织是否严明。
孙子像3.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意思是:军队能不能打胜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问号”:君主是否贤明并受到大家的拥护支持?率领军队的将军是否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天时地利是否对自己有利?军队的法令制度是否能严格贯彻执行?军队的士气是不是旺盛?士兵的训练是不是有素?在官兵立功或犯错时能否做到赏罚分明?4.兵者,诡道也。
意思是:用兵打仗,处处充满着诡诈。
换句话说,在战场上对待敌人不需要考虑所谓的诚信,因为行军打仗和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不一样,处处充满着诡诈。
谁若鄙视这种诡诈的行为,那就必败无疑。
如果你在战场上相信了来自敌人的承诺,那就是一种幼稚。
如果你在战场上还处处想着以诚信为本,那你也是永远打不了胜仗的。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我们常常视阴谋诡计者是卑鄙之人,但在战场或者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中,仍然不屑于使用诡计者,便是一个十足的愚蠢之人。
孙子剧照5.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意思是:按照诡道的原则,明明有能力,却给人的感觉很无能,明明想得到,却又要欲擒故纵,本来想要攻打离自己近的敌人,反而做出的样子是要打那个离自己远的,本来是想要打近的敌人,反而有做出要打远的那个的样子。
这就好比《三十六计》中所说的“远交近攻”“借道伐虢”。
孙子兵法思想精要孙子兵法思想精要——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
孙子治军思想的主线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孙子的军事战略追求的境界:先知,先胜,全胜。
孙子的军事战术追求的境界:慎战,谋战,智战。
一. 计篇1. 兵者国之大事2. 用兵须考察5个基本主客观条件天时、地利、将领、政治状况与政治路线、军队的编制与法令法规3. 须掌握的特殊法则:势者,因利而制权;行“论道”。
4. 庙堂周密谋算之重要性二. 作战篇1. 战前充分准备不可轻易出兵2. 用兵出征利弊都只宜速战不宜持久:拓展疆土保卫领土,丁壮伤亡财力消耗。
3. 善兵者须注意两点: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因粮于敌。
4. 重视从敌国补充武器兵员:物质激励士兵勇夺敌军战车,优待俘虏补充兵员。
5. 结论:兵贵胜,不贵久。
三. 谋攻篇1. 必以全争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2. 不得已时兵刃相见流血战争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3. 统帅要防止三种弊端不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直接指挥军队作战不了解军队的事情任意干扰将帅们的指挥不懂得用兵的权谋机变任意干涉将帅们的指挥4. 知胜之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怠。
四. 形篇1. 攻守基本原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者不足,攻者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2. 应先认清必胜的形势然后用兵的原则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3.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1. 战役上用兵的原则部队编制有序管理严密,旌旗鲜明号令严肃,善于用奇正结合原则,善于避实就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