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1-05-12 11:02:00 ] 作者:王锦燕编辑:studa20【关键词】白花蛇舌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述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等功效,为临床常用药。
现就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1 药理作用1.1 抗肿瘤作用谭氏等[1]的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黑素瘤和乳腺癌细胞株显示一定活性,特别是对乳腺癌细胞株活性更强。
袁氏等[2]以不同剂量的白花蛇舌草在裸鼠胶质瘤间质注射,观察实体瘤的瘤重及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其对裸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于氏等[3]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细胞集落的形成,没有逆转Bel-7402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实验还确定了白花蛇舌草的安全剂量范围是100~1 000 g/L,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对机体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
为临床上治疗多药耐药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
于氏等[4]从细胞代谢和形态学变化的角度初步论证了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抑瘤机制。
白花蛇舌草作用后的肿瘤细胞,DNA复制受到抑制,细胞的活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达到有效抑制Bel-7402细胞分裂的作用。
高氏等[5]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可以促使细胞中储存的钙离子释放,引起钙离子耗竭,同时诱导胞外钙离子的内流,以升高胞内游离钙的浓度。
提示白花蛇舌草的抗癌作用在于诱导癌细胞进入凋亡程序。
1.2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王氏等[6]的实验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够促进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由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提高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含量,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IgM抗体形成,并升高抗肿瘤药物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
1.3 抗菌消炎作用蒋氏等[7]的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全草类药材薄荷白花蛇舌草草本植物作为传统药材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薄荷白花蛇舌草作为一种全草类药材,在中医药领域被广泛用于调理身体、促进消化和提高健康。
本文将对全草类药材薄荷白花蛇舌草进行介绍,并探讨其药理作用、药用价值以及使用方法。
薄荷白花蛇舌草,又称瓦松草、蛇舌草等,为唇形科草本植物。
其主要特点是植株矮小,叶片呈倒披针状,叶缘有锯齿状结构,叶片上覆盖有白色细毛。
薄荷白花蛇舌草的茎、叶、花都是药用部位,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单萜类等多种成分。
关于薄荷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它具有镇静、解热、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
其中,挥发油中的薄荷醇是薄荷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强烈的清凉感,能舒缓神经,缓解焦虑和失眠症状。
此外,薄荷醇还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和头痛。
药学研究还发现,薄荷白花蛇舌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薄荷白花蛇舌草作为天然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在中医领域,它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喉咙肿痛、口臭、胸闷等症状。
薄荷醇具有解痉作用,能够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和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此外,薄荷白花蛇舌草的清凉特性还能促进口腔血液循环,舒缓口腔粘膜炎症,减轻口臭和牙龈出血等问题。
而且,薄荷白花蛇舌草还可用于肺热咳嗽、外感风寒等疾病的治疗,其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祛除病毒和细菌。
关于薄荷白花蛇舌草的使用方法,常见的有泡茶、煮汤、熏香等。
制作薄荷白花蛇舌草茶,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取适量的薄荷白花蛇舌草叶片,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薄荷白花蛇舌草的香气独特,可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同时也有助于缓解胃肠不适。
此外,将薄荷白花蛇舌草叶片放入热水中进行蒸馏,可以获得薄荷精油,用于熏香或按摩。
薄荷白花蛇舌草作为一种全草类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而且使用方法简单方便。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用途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通淋、利水退黄、抗肿瘤、消痈、清热利湿等功能。
近几年来,经研究对于白花蛇舌草的治疗与用途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重用剂量治疗顽固性蛋白尿,治疗慢性肝炎、乳腺病、白细胞精子症、痤疮、荨麻疹等疾病,白花蛇舌草是清热解毒的首选药物。
1 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通淋、利水退黄、抗肿瘤等功能。
笔者应用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获良效。
患者,男,42岁,反复大便不规律2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混有白色黏液,伴有下腹部阵发性疼痛,时有腹胀肠鸣,矢气则舒,常疲倦乏力,纤维肠镜检查: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血管模糊欠清,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方治疗无效,舌淡、苔白腻,脉弦。
处方:白花蛇舌草100g,槐花15g,大黄10g,金银花15g,黄连10g,当归尾10g,红花10g,赤芍10g。
上药加水1000ml,煎至15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嘱忌吃油腻燥热食品,多吃蔬菜瓜果,反复灌肠30余天,大便成形,无黏液,每日一行,左下腹症状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不明了,该病多以大便不规则,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血便或黏液便,伴有左下腹部疼痛,病变可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多与饮食失调,情志障碍有关,属于中医“肠癖”等范畴,病程长,治疗尚缺乏特效疗法。
据现代药理研究,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网状内皮细胞的增生,增强网状细胞及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故以白花蛇舌草为主;槐花、金银花、黄连清热解毒;大黄、当归尾、红花、赤芍凉血活血、祛瘀消肿,保留灌肠,直中病所,作用于病变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及炎症,改变肠黏膜的病理状态起到良好的作用,白花蛇舌草干鲜品均可入药,鲜药要加量方可有效。
2 重用白花蛇舌草治疗顽固性蛋白尿白花蛇舌草功效为清热解毒、消痈,临床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症。
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研究进展白花蛇舌草,又名鬼臼、苦草等,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
在传统中医药中,白花蛇舌草被广泛应用于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痛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白花蛇舌草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白花蛇舌草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物质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癌症类型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白花蛇舌草中活性成分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其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阻断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等多种途径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多种肿瘤模型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例如,在乳腺癌模型中,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小肿瘤体积;在结肠癌模型中,其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潜力,对癌症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对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研究之外,科研人员还对其单独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生物碱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已经得到证实,部分黄酮类物质也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苯丙素类物质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对胰腺癌、肺癌等具有抗肿瘤作用。
随着对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理活性。
例如,白花蛇舌草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还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降低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这些新的发现为白花蛇舌草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白花蛇舌草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通过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科研人员揭示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及抗肿瘤机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显著疗效。
未来,科研人员还将继续深入研究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作用,探索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癌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
冬凌草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前言冬凌草,又名白花蛇舌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
其所含的活性成分非常丰富,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冬凌草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抗氧化作用冬凌草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冬凌草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体内的氧自由基水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抗炎作用冬凌草含有多种具有抗炎作用的成分,如绿原酸、儿茶素等。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炎性细胞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冬凌草含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如靶向肿瘤细胞的多糖、花青素等。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肝保护作用冬凌草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伤。
研究表明,冬凌草可以减轻各种导致肝脏损伤的因素的损伤程度。
免疫调节作用冬凌草所含的多糖等成分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此外,研究发现,冬凌草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免疫细胞活性,达到平衡免疫系统的目的。
临床应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冬凌草可以改善胃肠道进食后的不适,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因此,冬凌草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胃溃疡、胃炎、呕吐等症状的缓解。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冬凌草可以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各种症状,如喉咙痛、头痛、鼻塞等症状。
同时,冬凌草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抵抗力,预防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治疗肝脏疾病冬凌草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伤,并且可以帮助肝脏恢复功能。
因此,冬凌草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如肝炎、肝硬化等。
抗肿瘤治疗冬凌草所含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具有抗肿瘤作用。
因此,冬凌草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抗肿瘤治疗。
结论冬凌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肝保护、免疫调节等作用。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药理作用。
方法: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对药物的作用进行阐述。
结果: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及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标签: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及抗菌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
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南方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地岩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其中成药味苦、淡,性寒。
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
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1.抗肿瘤作用白花蛇舌草的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常用于腹部肿瘤治疗及癌症放射、化疗后的辅助治疗,是当前研究者高度关注的一个方向。
王英峰等研究了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有效部位对S180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免疫系统及小鼠生存天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的醇提部位具有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在临床应用方面,白花蛇舌草已用于治疗卵巢癌、胃癌、大肠癌、淋巴瘤等引起的恶性腹腔积液[1],以及消化系统肿瘤,如原发性肝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等,对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也有报道。
1.1宫颈癌张培影[2]等建立裸鼠人宫颈癌细胞移植模型及采用胃内灌药。
当肿瘤生长至直径10 mm 时,将荷瘤鼠随机分组,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在抑瘤率、生存时间、HeLa 细胞Ki-67 抗原蛋白的表达率以及肿瘤组织凋亡上的差异。
结果是白花蛇舌草对HeLa 细胞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HeLa 细胞凋亡,Ki-67 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并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P<0.05)。
结论表明花蛇舌草通过直接抑瘤增殖和诱导、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实现了其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
1.2肾癌刘岩[3]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肾癌GRC21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白花蛇舌草药理及临床应用白花蛇舌草(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治疗中。
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以下将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白花蛇舌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根黄芩素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白花蛇舌草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1. 抗氧化作用:白花蛇舌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伤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 抗炎作用:白花蛇舌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细胞介导的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炎症过程,减少组织损伤。
3. 抗菌作用:白花蛇舌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耐药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4. 抗病毒作用:白花蛇舌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可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5. 抗肿瘤作用:白花蛇舌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根据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1. 抗炎应用:由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等。
2. 抗感染应用:由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3. 抗肿瘤应用:由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多种肿瘤,如肺癌、肝癌等。
4. 抗抑郁应用: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抑制抑郁症状,可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抑郁症状。
5. 抗氧化应用: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用于防治氧化损伤相关疾病,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肝病等。
总之,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炎、抗感染、抗肿瘤等领域。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分析别名:蛇舌草、二叶、竹叶莱、蛇利草。
来自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 Willd.的全草。
其化学成分含齐墩果酸、对-香豆酸、豆甾醇、6-谷甾醇-D-葡萄糖苷、三十一烷。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淡。
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小便不利、肿瘤。
1药理研究1.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
白花蛇舌草能明显促进刀豆蛋白(CoaN)和脂多糖(LPS)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药物本身对脾细胞具有丝裂原样作用,能明显增加小鼠脾细胞对羊红细胞的特异抗体分泌细胞数,增强异型小鼠脾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
增强实验动物抗感染能力。
白花蛇舌草对兔实验性阑尾炙的治疗显著,使兔体温稳定或下降,白细胞明显下降,炎症基本吸收。
本品抗感染作用是通过调动机体内部积极因素,如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增强吞噬细胞活力等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所致。
1.2抗化学诱变作用染色体突变试验显示,白花蛇舌草具有明显抗诱变活性。
对黄曲霉素B1(AFB1)及苯并芘(BaP)引起的沙门菌属TA100的染色体突变的回复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抑制 AFB1与DNA结合,抑制AFPl及BaP的生物转化,并且其抗诱变作用有一定量效关系。
1.3抗肿瘤作用白花蛇舌草的促进免疫作用和抗化学诱变作用提示其有抗肿瘤活性。
体外试验,有抗噬菌体作用和抑制腹水性肝癌细胞作用。
每日每只鼠给药100mg,连用9日,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抑制率为57.40%,可使瘤细胞的核分裂状,尤其是有丝分裂象显著受抑制,癌组织变性坏死程度亦较对照组明显。
白花蛇舌草所含三萜酸类成分对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子宫颈癌 14、肝癌实体型、肉瘤180,香豆精类对子宫颈癌14、肉瘤180、肝癌实体型,多糖类对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艾氏腹水癌皮下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白花蛇舌草药理及临床应用白花蛇舌草(Plantago asiatica)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它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矿物质、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组织和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对多种炎症模型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白花蛇舌草还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真菌等有明显的抑制和杀菌作用。
因此,在传统医学中,白花蛇舌草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喉炎、皮肤炎等。
此外,白花蛇舌草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临床实践表明,白花蛇舌草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
白花蛇舌草还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活性。
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此外,白花蛇舌草还具有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应用方面,白花蛇舌草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炎症等疾病。
例如,白花蛇舌草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抗菌、镇痛、祛痰等作用。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白花蛇舌草可以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具有抗炎、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此外,白花蛇舌草还可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皮肤炎症,具有抗菌、抗炎、解毒、消肿等作用。
总之,白花蛇舌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它可以抗氧化、抗炎、抗菌,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等作用。
在临床上,白花蛇舌草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皮肤炎症等。
中药“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舌草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
主产于云南、“东、广西、福建。
夏、秋二季采收,洗净。
或晒干,切段。
本品味苦。
以叶多、色灰绿、具花果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微苦、甘,寒。
归胃、大肠、小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5~6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二、歌括歌诀:白花蛇舌草,苦寒解毒好,肿瘤咽痛效,肠痈不可少。
三、临床应用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作用。
治疗痈肿疮毒,可单用鲜品烂外敷,也可与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用治肠痈腹痛,常与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等同用;若治咽喉肿痛,与黄芩、玄参、板蓝根等同用;若用治毒蛇咬伤,可单用鲜品捣烂绞汁内服或水煎服,渣敷伤口,亦可与半边莲、紫花地丁、重楼等配伍应用。
近年利用本品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已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2.热淋涩痛本品甘寒,有清热利湿通淋之效,单用本品治疗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亦常与白茅根、车前草、石韦等同用。
此外,本品既能清热,又兼利湿,尚可用于湿热黄痘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三十一烷、豆醇、熊果酸、齐墩果酸、B-谷甾醇、B-谷甾醇-D-葡萄糖苷、对香豆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抗肿瘤作用。
其在体外抑菌作用不显著,高浓度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抑制作用;在体内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抗炎作用。
本品尚有抑制生精能力和保肝利胆作用。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 对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了总结, 发现白花蛇舌草中甾醇类、黄酮类、萜类及多糖类药理活性比较明显, 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加强吞噬细胞作用,为白花蛇舌草的更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diffusaWilld.的带根全草。
性寒,味苦、甘,归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利湿通淋,燥湿祛痰的功用,内服多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阑尾炎、肝炎、泌尿系统感染、支气管炎等疾病,外用可治疗毒蛇咬伤、痈肿疔疮等[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增加免疫功能等作用。
目前对白花蛇舌草研究最多的也是最有前景的是其抗恶性肿瘤的作用。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邪毒侵袭,留着不去有关。
邪毒长期作用于人体,气血凝滞,日久成积,积久化热,耗气伤阴。
白花蛇舌草有清热解毒之功,能使恶性肿瘤渐消缓散,并防止其复发,并辅以益气养阴之品,以提高疗效,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延长患者生命的效果。
本文就白花蛇舌草抗多种恶性肿瘤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1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白花蛇舌草主要含有蒽醌类、萜类、黄酮类、甾醇类、烷烃类、有机酸类、多糖类、生物碱、白花蛇舌草素、强心甙等成分,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氨基酸及挥发性成分[2]。
1.1直接抗肿瘤、加强吞噬细胞作用的有效成分从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萜类、香豆素类、多糖类和甾醇类,将所得成分进行肿瘤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三萜类抗肿瘤效果最优。
熊果酸、齐墩果酸抑制肉瘤180株生长[3],是抗肿瘤的有效成分。
谭宁华报道从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一个脂溶性有效部位,主要成分为甾醇和熊果酸,该部位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多糖类对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和艾氏腹水癌皮下型;香豆素类对子宫颈癌14型、肉瘤180、肝癌实体型;三萜类对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子宫颈癌14型、肉瘤180、肝癌实体型均有抑制作用[4]。
解毒抗癌中药白花蛇舌草常识与临床应用【常...
【常识】
[基原] 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成分] 主要含萜类、黄酮类、蒽醌类、甾醇类、烷烃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生物碱、强心苷等,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氨基酸及挥发性成分等。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寒。
归心、肺、肝、大肠经。
[功能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
白花蛇舌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结肠癌、食管癌、胃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胶质瘤细胞,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抗突变,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抗菌、抗炎、抗胃溃疡、抗乙型肝炎病,抗氧化,松驰平滑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镇痛、镇静、催眠等。
[主治病症] 主治肺热喘嗽,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辟,湿热黄疸,癌肿。
[用法用量] 内服:水煎,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不良反应] 可见有口干。
外用可致接触性皮炎。
毒性试验白花蛇舌草浸膏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04(88~123)g(生药)/kg。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传统与红藤、败酱草等同用,治疗肠痈;与银花、连翘等同用,治疗疮疖肿毒等症。
与山栀、黄柏、茵陈等同用,治湿热黄疸;与白茅根、车前子、茯苓等同用,治小便不利等症。
现代有报道配方用于肝癌、中晚期食道癌、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腹腔积液、癌性发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以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上皮内瘤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亚急性甲状腺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毛囊闭锁性三联征、痤疮等。
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主含三一一烷、豆甾醇、齐墩果酸、黄酮苷、香豆精类、多糖、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蒽醌苷类、微量元素钛等成分。
(1)抗癌作用
可显著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
(2)免疫作用
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并能增加抗体的形成。
(3)抑制生精作用
可使精原细胞停止发育,抑制精子生长。
(1)治疗各种癌症。
(2)保守疗法治疗阑尾炎。
(3)治疗慢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关于治疗癌症
临床常与半枝莲、龙葵、七叶一枝花同用。
(2)关于消炎
治疗单纯性阑尾炎,常与马齿苋、红藤、败酱草、生军、木香等同用。
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HP阳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常与铁苋菜、藤梨根等同用。
无毒,常规剂量、大剂量、长期服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药理上有杀伤精子作用,故对于男性不育者不宜使用。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药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中药白花蛇舌草,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的中草药,其在中医药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逐渐深入,为揭示其药用机制和应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白花蛇舌草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白花蛇舌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通过对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
本文将对白花蛇舌草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详细介绍,并重点阐述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还将对白花蛇舌草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白花蛇舌草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如肝炎、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本文将对这些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白花蛇舌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也希望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研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又称为蛇舌草、蛇针草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离纯化技术和分析技术的进步,对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为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白花蛇舌草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甾醇类以及其他一些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中的一类重要成分,如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等,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白花蛇舌草中还含有一些萜类化合物,如香豆素、蛇舌草素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2023年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023年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的中药知识是: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与作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概述】白花蛇舌草,又名:蛇总管,茜草科草本,属祛风解毒药。
【白花蛇舌草_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与作用】别名:甲猛草、二叶葎、了哥痢、千打锤、羊须草、蛇舌黄、蛇草、茜草。
生长环境:生于低洼田基等湿地,其叶如蛇舌,开白花、花谢后,结成小球,其嫩者无球,亦可以药用。
此种药植物有十多种不同的形态,入药只采用一种矮脚而叶较大、油一些的,其高脚而叶较细窄的未有采用。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南方各省。
采集期:夏,秋。
入药部分:全株、连根。
性味:性寒、味微酸。
功能:能清血热、消风散气、解毒退肿、止痛。
主治:肺热、肠热、大肠积热、喉痛、疮肿、蛇疮。
据民间传说,并能治疗各种癌症(未有临床经验)、一切肠痛、阑尾炎(即盲肠炎)有特效果,用量2至4两。
参考资料:按《中国药物植物志》第七册348图,以及《广州植物志》502页记载:治阑尾炎(即盲肠炎)及一切肠病有效。
《药检工作通讯》502页记载:1、治肠及阑尾炎有特效;2、外科生瓜(即患流注)、生蛇(即疔疮也称蛇头疔)、蛇咬伤均有效。
《潮安县民间草药》记载,效能:清热、退肿、止痛。
入脾肺经,主治肠热、喉痛、肠痛、大热积热、疮肿、蛇咬。
福建省《同安药材》第一集65页记载:此药近年来有用以治各种癌症,用全株鲜草12两或干草4两,配以白鲜矛根4两或干2两,红糖2两,用八碗水煎成一碗,一天服一次,入服后有反应呕吐现象可暂停三天再服。
(按南洋等地华侨亦有采取此方治癌,多用鲜草。
)近年来亦有采用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舌草2两,用5磅水、慢火煎成一磅作茶喝,一天喝多次,长期喝,用以治癌症。
亦有采取上列福建《同安药材》处方、加铁树叶一两,八月扎一两,以治癌症。
按癌症有多种,症状非常复杂,世界医学上认为极其棘手的恶症,至今还是未有把握防治、或根治,关于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药用以治癌,只是民间采用,疗效并不显著,大约鼻咽癌、肠癌,初期症可以抑制作用;如属后期症则难以见效。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和临床应用进展钟立敏;周宏霞;刘丹【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01(018)004【摘要】@@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干燥或新鲜全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随着现代药理学对其深人的研究,白花蛇舌草展现了更加广泛的临床作用.rn1 药理作用rn1.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rn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1].白花蛇舌草能明显促进刀豆蛋白(ConA)和脂多糖(LPS)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药物本身对脾细胞具有丝裂原样作用,能明显增加小鼠脾细胞对羊红细胞的特异抗体分泌细胞数,增强异型小鼠脾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rn增强实验动物抗感染能力.白花蛇舌草对兔实验性阑尾炎的治疗显著,使兔体温稳定或下降,白细胞明显下降,炎症基本吸收.本品抗感染作用是通过调动机体内部积极因素,如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增强吞噬细胞活力等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所致[2].【总页数】2页(P14-15)【作者】钟立敏;周宏霞;刘丹【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哈尔滨制药三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10;牡丹江中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相关文献】1.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李梓盟;张佳彦;李菲;付丽娜;朱志敏;王刚2.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模式预测白花蛇舌草抗非小细胞肺癌关键靶点和分子机制 [J], 叶松山;刘云鹤;李文涛;夏颖;赵芷洁若;于建春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白花蛇舌草治疗骨肉瘤的作用机制 [J], 刘沁;段辛威;李西海4.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白花蛇舌草治疗骨肉瘤的作用机制 [J], 刘沁;段辛威;李西海5.基于网络药理学消岩汤中夏枯草与白花蛇舌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J], 魏传宇;于晓宇;申倩;李俊辰;肖贤;贾英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1-05-12 11:02:00 ] 作者:王锦燕编辑:studa20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述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等功效,为临床常用药。
现就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1 药理作用
1.1 抗肿瘤作用
谭氏等[1]的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黑素瘤和乳腺癌细胞株显示一定活性,特别是对乳腺癌细胞株活性更强。
袁氏等[2]以不同剂量的白花蛇舌草在裸鼠胶质瘤间质注射,观察实体瘤的瘤重及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其对裸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于氏等[3]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细胞集落的形成,没有逆转Bel-7402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实验还确定了白花蛇舌草的安全剂量范围是100~1 000 g/L,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对机体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
为临床上治疗多药耐药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
于氏等[4]从细胞代谢和形态学变化的角度初步论证了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抑瘤机制。
白花蛇舌草作用后的肿瘤细胞,DNA复制受到抑制,细胞的活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达到有效抑制Bel-7402细胞分裂的作用。
高氏等[5]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可以促使细胞中储存的钙离子释放,引起钙离子耗竭,同时诱导胞外钙离子的内流,以升高胞内游离钙的浓度。
提示白花蛇舌草的抗癌作用在于诱导癌细胞进入凋亡程序。
1.2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王氏等[6]的实验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够促进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由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提高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含量,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IgM抗体形成,并升高抗肿瘤药物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
1.3 抗菌消炎作用
蒋氏等[7]的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王氏等[8]对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抗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鼠松节油气囊肉芽增生和新鲜蛋清诱导的大鼠足肿胀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体外,对球菌和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且对球菌的作用优于杆菌。
董氏等[9]的实验研
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在体外对71株解脲支原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14株标准菌株中未发现对白花蛇舌草的耐药菌株。
1.4 抗胃溃疡作用
王氏等[10]的实验证实,白花蛇舌草可以明显提高吲哚美辛所致胃溃疡大鼠血清和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减轻吲哚美辛的胃黏膜损伤作用。
1.5 抗乙型肝炎病毒
4种天然药物的混合物在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较强。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肿瘤
应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能很好改善肝癌患者疼痛、纳差、乏力、发热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化疗栓塞是当今临床较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不良反应较多,配合使用康莱特和白花蛇舌草注射剂可起到协同作用,近期疗效有所提高[11]。
采用静脉滴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食道癌,临床观察106例,其对肿瘤有抑制作用,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发现有抑制胸腹水、减轻癌性疼痛及癌性发热的作用[12]。
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不敏感,临床疗效不理想,在化疗间隙使用白花蛇舌草静滴,既增强了抗癌力度,又不增加毒副反应,临床疗效满意[13]。
恶性腹腔积液是晚期癌症的主要并发症,腹腔灌注白花蛇舌草与化疗药物顺铂联合应用40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有效率为60%,而单纯应用化疗药物的有效率为41.7%[14]。
肿瘤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肿瘤本身的吸收热,白花蛇舌草对两种发热均有效。
曲氏等[15]观察60例,体温均在39 ℃以下,应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显效41例,总有效率91.2%。
2.2 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应用白花蛇舌草针剂联合化疗观察1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73.68%和52.28%,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16]。
2.3 治疗肝炎
以白花蛇舌草为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0例,临床观察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大剂量(30 g)优于小剂量(15 g)[17]。
2.4 治疗胃炎
以白花蛇舌草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86例,效果满意[18]。
2.5 治疗感染性疾病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肌注治疗感染性疾病304例,以青霉素钠为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2%和90.00%[19]。
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总有效率87.1%[20]。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疗效显著,能显著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加强免疫活性细胞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吞噬能力,从而发挥其抗感染作用,并有解热、降低白细胞数的作用。
应用大剂量白花蛇舌草为主药配制成的合剂,与西药强的松合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18例,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疼痛、减少激素用量,而且能防止停药后的复发[21]。
2.6 用于皮科
联合手术治疗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手术引流后应用白花蛇舌草水煎液湿敷创面,可以清热解毒、杀菌消肿、缓解炎症症状,临床观察33例,效果显著[22]。
白花蛇舌草煎剂联合光量子疗法治疗毛囊闭锁性三联征38例,治愈率66%[23]。
以白花蛇舌草为君药,黄芩、黄柏为臣药制备的白草三黄汤,用于治疗痤疮186例,总有效率9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