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性强制性规范的辨别及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管理性强制性规范的辨别及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管理性强制性规范的辨别及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阅读提示:理论界实务界对强制性规范和合同效力的关

系有诸多分析,许多问题仍存分歧,找到相对可靠的方法或标准,有助于为理论思考和实务运用判定合同行为效力提供参考。△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分为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行为无效,而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但是对于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区别,始终欠缺相对明确的依据和统一的标准。下文对效力性强制规定的认定方法作出阐述,并对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合同行为效力进行初步探讨。

、合同行为效力规定的演变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判断的重心也在嬗变。现代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理论往往不给予合同行为绝对无效的评价,而是倾向于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合同行为效力经历了一个从绝对性到相对性的运动过程。

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的合同行为无效情形有以下六个

方面: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

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

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

社会公共利益的;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合同法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定进行了适当调整,通过赋予法定代理人追认权及善意相对人变更、撤销权,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行为及将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所为的合同行为纳入效力未定范畴,有学者则认为这属

于广义的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依据合同法第四十七、五、五十四条及其他相关条款,

可以梳理出合同行为无效的主要情形有:1、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2、违反法律及行政法规的强制

性规定,包括形式合法但实质内容违反了强制性规定。

2009 年最高法院在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中明确了合同法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分为管理性(或称取缔性)强制规定和效力性强制规定,而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并不必然引致合同行为无效,从而进一步缩减了无效合同行为的范畴。

第五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沿袭着我国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定的脉络可以看出,合同行为的效力从绝对性到相对性的演进过程日益显现。民事法律虽然一直把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社会公众利益的合同行为及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行为一律视为

无效民事行为,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乃至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国家、集体和社会公众利益到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定义和范围正逐渐缩 小。

二、效力性强制规范的认定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

(五)项规定的

强制性是指效力性强制规定,区分效力性强制规范和管理性

合同行为效力的前提。然而就如何区分效力性强制规范和管 理性强制规范,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并没有严格且统 的标准,在民法理论界讨论中涉及较多的主要是利益平衡法 及王利明教授提出的三分法。

利益平衡法通过分析强制性规范保护的利益种类和性质,权 衡利益的价值位阶,从而区分强制性规范属于管理性强制规 范还是效力性强制规范。当强制性规范涉及国家利益、社会 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利益冲突时,不能绝对地认定合同行为无 效,而应对各种利益进行权衡,把握好国家干预和私法意思 自治之间的关系,尽力避免过度损害交易安全和私人利益。 在仅涉及私人之间的利益比较时,如果认定民事法律行为无 效可能导致行为相对人期待利益严重受损,则不应简单地将 该强制性规定认定为效力性强制规定。 [ 1]

对于效力性强制规范的区分, 王利明教授提出三分法: 强制规范是适用第五

条第(五)项规定,进而认定具体

第一,

法律、法规规定违反该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为当然的效力性规定;第二,法律、法规虽然没有规定违反其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但违反该规定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也属于效力性规定;第三,法律、法规没有规定违反其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虽然违反该规定,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并不

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利益的,合同法解释二出台后,民法理论界似乎急切于寻找区分效力性强制规范和管理性强制规范的标准和方法,并且将强制性规范的区分等同于违反强制规范合同效力的判定,提出的具体方法中无论利益平衡法还是三分法,都因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实务中往往难以操作。区分效力性强制规范和管理性强制规范,必须立足于具体强制性规范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借助于目的分析等工具综合分析。

属于取缔性规定(管理性规定)。[2]

般而言,效力性强制性规范着重违法行为之法律行为价值,以否认法律行为效力为目的,而管理性(取缔性)强制规范着重违反行为之事实行为价值,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

立足于法律规范禁止的行为的内容与特点,效力性强制性规范所禁止的是民事法律行为本身及其效果,即只要民事法律行为发生就会绝对地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管理性强制性规范禁止的对象不是行为本身,只是禁止行为的手段或方式,或者禁止行为的外部条件,管理性强制性规范的本意不在于禁止行为效果的发生,而在于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立足于法律规范禁止的行为的内容与特点尚不足以区分效力性管理规范和管理性法律规范。二者的区别还在于追求的目的不同:不确认违法行为无效不能达到立法目的的,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范;仅在防止法律行为事实上之行为的,属于管理性强制规范。[3]

、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合同效力理论界有观点主张违反强制规定如导致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则该强制规定属于效力性强制规定,将强制性规范的区分等同于违反强制规范合同效力的判定。

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是曲解了合同法及合同法解释(二)关于合同无效的条款。

2009 年最高法院研究室发表了《妥处合同纠纷,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文,指出根据合同法立法精神,司法解释严格适用合同无效的法定条件,对能够导致合同无效的“强制性规定”作出缩小解释,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合同未必无效。如果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地方性法规或者行政规章将导致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则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五

一)、(二)、(四)项的规定,以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

和社会公众利益为由确认合同无效。 [ 4]

就如何判断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合同行为效力,法律适用者需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私法意思自治、交易自由的不同利益之间进行适当的平衡和取舍,即把具体的强制性规范所保护的利益和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进行抽象比较。如果合同交易自由更值得维护,即使构成对管理性强制规范的违反,也不宜认定合同行为无效;如果强制性规范所保护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更值得保护,则违反强制性规范的合同行为的效力应该予以否定。

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学者对利益价值位阶的认定通常不尽一致,而任何比较完备和成熟的法律规范,都应该具有统一的法律适用效果,不应该对相同或类似情形产生不一样的判断。

为对规范的适用、合同效力的判断提供相对确定的标准和指引,法律适用者判断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合同行为效力,在不同利益之间进行适当的平衡和取舍时应当坚持“最小工具标准”,[5]即只有当行政、刑事处罚都不足以实现法律目

的时,才有必要以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定否认合同行为的效力。

为由,根据合同法第五条第(一)、(二)、(四)项的规四、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常见合同行为效力认定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合同行为应该认定无效;违反管理

性强制性规定,法律适用者在发生冲突的不同位阶的利益和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取舍,可以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由,亦认定合同无效。对常见的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行为效力进行分析,可以为司法实践中为合同行为的效力判定提供参考。

(一)公司违反强制性规定为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公司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必须依章程经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公司为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必须经股东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这一条文旨在保护股东及公司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司为他人或股东提供担保的条件和方式,并非禁止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本身,该规定应该属于管理性强制规定。

公司违反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对外提供担保,担保行为损害股东合法权益,法律适用者必须在股东权益与行为相对人的正当信赖利益和交易自由之间进行取舍。司法实践中普遍认为行为相对人的正当信赖利益和交易安全更值得维护,不将违反公司法第十六条的担保合同认定为无效合同。

)非银行类企业违规对外发放贷款

商业银行法第条第二款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

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

银行业务,任何单位在名称中不得使用“银行”字样。商业

银行法第条系规定从事银行业务的主体应该具有的资

《合同法》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合同法》综合练习 题及答案

《合同法》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合同法不适用于(B) A.出版合同 B.收养合同 C.土地使用权合同 D.质押合同 2.在下列哪种情形中,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法律关系(C) A.甲拾得乙遗失的一块手表 B.甲邀请乙看球赛,乙因为有事没有前去赴约 C.甲因放暑假,将一台电脑放入乙家 D.甲鱼塘之鱼跳入乙鱼塘 3.租赁合同是(A) A.双务合同 B.无偿合同 C.无名合同 D.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4.下列情形中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有(A) A.10周岁的少年出售劳力士金表给40岁的李某 B.5周岁的儿童因发明创造而接受奖金 C.成年人甲误将本为复制品的油画当成真品购买 D.出租车司机借抢救重病人急需租车之机将车价提高10倍 5.甲和乙合作开办了宏都干洗店,丙将一件皮衣拿到干洗店清洗,交给正在营业中的甲,并向甲交付清洗费100元。该合同关系的主体是(D)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乙和丙 D.宏都干洗店和丙 6.在以招标方式订立合同时,属于要约性质的行为是(B) A.招标 B.投标 C.开标 D.决标 7.某商店橱窗内展示的衣服上标明"正在出售",并且标示了价格,则"正在出售"的标示视为(A) A.要约 B.承诺 C.要约邀请 D.既是要约又是承诺 8.合同终止以后当事人应当遵循保密和忠实等义务,此种义务在学术上称为后契约义务。此种义务的依据是(C)

A.自愿原则 B.合法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协商原则 9.某企业在其格式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在雇佣工作期间的伤残、患病、死亡,企业概不负责。如果员工已在该合同上签字,该合同条款(A) A.无效 B.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当事人双方有效 C.不一定有效 D.只对一方当事人有效 10.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C) A.双方当事人制作合同书时合同成立 B.双方当事人表示受合同约束时合同成立 C.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D.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时合同成立 11.无权代理中,被代理人的追认权在性质上属于(A) A.形成权 B.抗辩权 C.支配权 D.请求权 12.某甲的儿子患重病住院,急需用钱又借贷无门,某乙趁机表示愿意借给2000元,但半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以甲的房子代偿,甲表示同意。根据合同法规定,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D) A.因显失公平而无效 B.因显失公平而可撤销 C.因乘人之危而无效 D.因乘人之危而可撤销 13.下列附条件合同效力的描述,正确的是(C) A.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B.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C.在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该合同生效 D.在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该合同继续有效 14.应合同当事人的请求,由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的合同(B) A.自人民法院决定撤销之日起不发生法律效力 B.自合同订立时起不发生法律效力 C.自人民法院受理请求之日起不发生法律效力 D.自合同规定的生效日起不发生法律效力

论合同效力、意义及状态

论合同效力、意义及状态

论合同效力、意义及状态

论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及合同效力概述 《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都具体规定了对依法成立的合同进行法律保护。因此对合同效力的认定就成了国家对合同的认可、保护与干涉的具体内容之一。根据合同法理论、《合同法》的现行规定及司法实践,我们可以把合同的效力主要分为合同有效、合同无效、效力待定和可撤销的四种效力类型,与此对应产生四种效力类型的合同,本文根据不同的效力状况进行相应的具体研究。 二、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首先对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进行分析讨论,是因为其对四种效力类型合同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认为,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应为两个性质不同的法律概念,尽管其二者具有较强的联系,但是其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在合同法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中,很多合同都分为合同签订或成立的时间,而另定一个具体时间才让合同生效,也得到了法律的承认和认可。因此我认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应当是性质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而且《合同法》第45条、第46条等也规定了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才生效的情形,也证实了合同成立与生效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三、有效合同

所谓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从目前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都没有对合同有效规定统一的条件。但是我们从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还是可以归纳出作为一个有效合同所应具有共同特征。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对“民事法律行为”所规定的条件来看,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因为上述三个条件是民事行为能够合法的一般准则,当然也应适用于当事人签订合同这种民事行为。所以,合同有效的条件也应当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只不过是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民法通则》中的“不违反法律”具体表现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时结合到《合同法》第10条等规定来看,有些合同的生效或有效还要求合同必须具备某一特定的形式。因此我认为,以上四个条件也就是合同有效的要件。从《合同法》第44条来看,就是要“合法”。当然以上四个条件也都是《民法通则》、《合同法》的相关具体规定,只有符合这些条件,合同才能“合法”,也才会有“有效”的可能。 四、无效合同 (一) 无效合同概述。 所谓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并不一定“依法”),但由于其不符合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特定条件或要求并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被确认为无效的合同。其特征为:1、合同已经成立。没有成立的合同当然无法进行讨论是否生效的问题;2、合同无效的效力表现在合同自始无效,也就是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3、合同无效的原因在于其违法性,而且是违反了法

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范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范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裁判要旨】 《土地管理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关于土地使用审批、办证的规定,属于管理性强制性法律规范,并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在农村土地租赁过程中,单纯违反法律、法规关于用地审批、备案的规定,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基本案情】 2004年10月15日,原告马先生与被告何村乡箭洼村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约定被告何村乡箭洼村将该组部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原告,期限30年,年使用费2500元。2006年11月10日,原告与被告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将部分土地转租给被告,期限10年,在合同期内该土地由被告方自主经营。特别条款约定:被告经营场所经消防部门查看,若省专家评估组验收提出异议(消防距离),被告创造条件将煤场往南迁至墙边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被告向原告交纳五年占地租金7500元,在租用土地上建氧气站,并办理经营手续。后因租赁费用等问题,双方产生矛盾,原告以被告私自改变土地用途,原、被告签订的协议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要求法院确认双方所签协议为无效协议,并恢复土地原状。另外,该处土地在租赁过程中没有办理相关土地使用手续,也没有召开村民会议通过。 【审判】 河南省嵩县人民院经审理认为:依法订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原、被告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签订的《土地租赁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在合同已经实际履行且被告作了大量投入的情况下,原告又以合同签订过程违法和被告改变土地用途为由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一方面明显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另一方面《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第四十四条规定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条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范,而非效力性强制性规范,违反该规范的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原告主张确认合同无效的理由不足,不予支持。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第六条、第四十四条、第六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之规定,经本院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马某某的诉讼请求。 一审宣判后,原、被告均未提出上诉。 说法一:导致合同无效违法行为,应当是违反效力性法律法规,而非违反管理性法规。 李俊阳(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研究生):本案中争议的焦点在于农村土地租赁过程中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关于用地审批、备案的规定,这些违法行为是否必然导致合同的无效?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最高人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

合同管理整改措施

合同管理整改措施 关于合同风险评估、防范工作整改意见 一、合同管理方面 【问题1】合同原件散见于各个部门。 隐患:合同原件易丢失,不利于合同部门对合同的整体管理。 建议:合同原件应该由合同管理部门统一管理,除满足财务部门需要外,合同管理部门应保存完备的合同原件,其他部门需要备份合同,可以使用复印件。 【问题2】合同相关资料存放散乱,如:合同主体资信调查资料、授权委托资料、设备材料领用资料、合同结算资料与合同文本存放散乱。 隐患:合同资料易于丢失,不利于对整个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掌控。 建议:将合同主体资信调查资料、授权委托资料、设备材料领用资料(特别指工程劳务承包公司的月领用汇总表)、合同结算资料(特别指工程劳务承包公司的月结算资料与最终结算资料)与合同原件存放在一起,除满足财务部门需要外,统一由合同管理部门备存。 【问题3】合同台账登记不全。 隐患:不利于合同分类、履约管理,不利于项目领导掌控合同的履约情况。 建议:将合同按工程劳务承包、材料、设备、临建、临时用

地分类管理,建立合同台账,标明履约情况。具体表格可以参照集团公司豫工集法[2015]75号附件1《合同签订、履约情况统计表》。 二、合同签订规范方面 【问题1】合同主体(合同前置的甲乙方)与合同签章主体(合同后置的甲乙方)不符。 隐患:因合同主体不明,导致合同无效,败诉风险较大。 建议:合同主体应以合同签章主体为准,严格一致,一字不差,更不能将合同主体的名字缩写。 【问题2】合同文本中表格有空项。 隐患:存在合同相对方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随意添加合同内容的风险,导致合同纠纷。 建议:将合同文本中表格的空项抹去或添加文字,作到无空项。 【问题3】合同文本无页码。 隐患:存在合同相对方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整页更改合同内容的风险,导致合同纠纷。 建议:在合同文本底端添加“第页共页”字样,并且有“甲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代理人)签字:乙方甲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字样。 建议:材料设备领用单据上领用单位一定要与合同相对方的名字严格一致,一字不差,更不能将合同相对方的名字缩写。对于已经发生的,且无法更改的领料单据,补救措施为:将领料单据按日期、

合同整改措施

合同整改措施 篇一:关于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汇报 关于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汇报 XXX有限公司 (20XX年12月5日) 一、20XX年度合同管理情况 截止到11月底,XXX公司共签署100份合同,其中房屋租赁合同72份,财务金融类1份,工程建设类6份,中介服务类14份,信息化类3份,人事劳资类4份,正在执行的83份、执行完毕的17(其他)份,各类合同均经过法律顾问审核把关,合同审核把关率100%,迄今为止,公司未因合同的履行发生纠纷和诉讼事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为规范合同管理工作,按照XX集团公司要求,结合XXX公司实际,修订了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提高了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责任更明确,使公司合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二是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参加了XXX集团公司组织的合同管理业务培训,不仅提高了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亦促进了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三是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得到完善,在XXX部门设合同管理人员1名,负责拟订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编号、统计、备案管理等工作,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四是加强落实XXX公司和XXX集团公司合同示范文本的使

用,确保合同签订零风险。五是对重大合同签订均征询 外聘律师的意见。公司各部门按照合同管理的规定履行其职责。 二、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个别合同文本存在签约日期空白情况。 2、合同编号未执行集团统一编号规则。 3、合同文本上未加盖合同编号。 4、有个别合同审批单上提出审核意见日期与合同文本上的签字日期不吻合。 5、房屋租赁合同审批表制作不规范,无分管领导审批意见。 三、问题原因分析 1、由于业务主办部门个别职工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责任心不强、工作严谨性不够,审查部门审查合同疏忽大意,造成合同未签署日期,从而导致合同瑕疵。 2、XXX公司在XX年XX月XX日以前,隶属XXX发展有限公司,定位为XXX业务办公室。《合同管理办法》也一直沿用XXX公司于20XX年制定的管理制度,自划归XX集团公司后,未及时按照XXX 集团公司合同管理的编号要求对合同进行编号。 3、由于XXX公司一直沿用原《合同管理办法》,原管理制度里面未硬性要求在合同文本首页注明合同编号,故合同文本首页未注明编号,但在合同审批单里有注明合同编号。 4、由于业务主办部门工作系统性和计划性不够强,造成时间紧张,使合同生效日期超前于相关合同审批签字日期,即审核审批日期滞后,

无效合同的五种情形

无效合同的五种情形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法条解读: (1)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的规定,所谓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也是影响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依《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损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为无效。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所谓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方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 恶意串通而订立的合同,其构成要件是: 1、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为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而故意为之。 2、当事人之间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连、勾通,使当事人之间在行为的动机、目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上达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实现。在

实现非法目的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后,当事人约定互相配合或者共同实施该种合同行为。 3、双方当事人串通实施的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恶意串通的结果,应当是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法律并不禁止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获得利益。但是,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谋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而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的时候,法律就要进行干预。 恶意串通所订立的合同,是绝对无效的合同,不能按照《合同法》第58条规定的一般的绝对无效合同的原则处理,而是按照《合同法》第59条的规定,将双方当事人因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或者返还集体或者个人。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称为隐匿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 当事人实施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当事人在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并不是违反法律的。但是这个形式并不是当事人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图,而是通过这样的合法形式,来掩盖和达到其真实的非法目的。因此,对于这种隐匿行为,应当区分其外在形式与真实意图,准确认定当事人所实施的合同行为的效力。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订立的合同,应当具备下列要件: 1、当事人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或者其手段必须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所禁止的; 2、合同的当事人具有规避法律的故意;三是当事人为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采用了合法的形式对非法目的进行了掩盖。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在法律、行政法规无明确规定,但合同又明显地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时,可以适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条款确认合同无效。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约目的、订约内容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释》第4条明确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关于合同无效的强制性规范的认定

关于合同无效的强制性规范的认定 在审判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涉及确认合同效力的案件,特别是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的规定,这里的“强制性规定”的条款,如果我们仅从立法的文义上去理解,适用法律将造成很多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这与民事意思自治原则和促成交易的合同法精神相违背,反映了国家对民事合同的过多干预。随着强制性规范对合同效力的影响,人们又将强制性规定进一步的区分为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那么怎样区分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呢?首先要从二者的概念说起。 管理性规范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此类规范旨在管理和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但并不否认该行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例如《商业银行法》第39条对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即属于管理性的强制规范;效力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该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或者虽未明确规定违反之后将导致合同无效,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其以否认其法律效力为目的,其作用在于对违反者加以制裁,以禁遏其行为,此类规范不仅旨在处罚违反之行为,而且意在否定其民商法上的效力。因此,只有违反了效力性的强制性规范的,才应当认定合同无效。 对于如何区分某个强制性规定是效力性强制性规范还是管理性强制性规范,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根据最高法院法官的观点,其认为识别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可采取正反两个标准:在肯定性识别上,首先的判断标准该强制性规定是否明确规定了违反的后果是合同无效,如果规定了违反的后果是导致合同无效,则该规定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比如《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其次,法律、行政法规虽然没有规定违反将导致合同无效,但违反该规定如使该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认定该规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如《建筑法》关于保证工程质量的规定;在否定性识别上,首先,从强制性规定的立法目的进行判断,若目的是为了实现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并非针对行为内容本身,则不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比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4条有关租赁合同应签订书面合同的规定。其次,也可从强制性规定调整对象来判断,效力性强制性规定针对的都是行为内容,而管理性强制性规范很多时候单纯限制主体行为资格,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8条有关房地产中介需取得营业执照的规定。 有的学者对区分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持有以下观点:第一,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的,该规定属于效力规定。第二,法律、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的,但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认定为该规范为效力性规范。第三,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则该规范就不属于效力性规范,而是管理性规范。 上述区分的方法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严格区分某一行为侵犯的是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还是当事人个人利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法律对此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以上区分法依然没有满足到可以判断所有强制性规范的程度。过去我们一般是从条文使用的某个术语或者词语进行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审判实践中应当注意。

合同管理整改措施

关于合同风险评估、防范工作整改意见 一、合同管理方面 【问题合同原件散见于各个部门。 隐患合同原件易丢失,不利于合同部门对合同的整体管理。 建议合同原件应该由合同管理部门统一管理,除满足财务部门需要外,合同管理部门应保存完备的合同原件,其他部门需要备份合同,可以使用复印件。 【问题合同相关资料存放散乱,如合同主体资信调查资料、授权委托资料、设备材料领用资料、合同结算资料与合同文本存放散乱。 隐患合同资料易于丢失,不利于对整个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掌控。 建议将合同主体资信调查资料、授权委托资料、设备材料领用资料(特别指工程劳务承包公司的月领用汇总表)、合同结算资料(特别指工程劳务承包公司的月结算资料与最终结算资料)与合同原件存放在一起,除满足财务部门需要外,统一由合同管理部门备存。 【问题合同台账登记不全。 隐患不利于合同分类、履约管理,不利于项目领导掌控合同的履约情况。 建议将合同按工程劳务承包、材料、设备、临建、临时用地分类管理,建立合同台账,标明履约情况。具体表格可以参照集团公司豫工集法[]号附件合同签订、履约情况统计表》。 二、合同签订规范方面 【问题合同主体(合同前置的甲乙方)与合同签章主体(合同后置的甲乙方)不符。 隐患因合同主体不明,导致合同无效,败诉风险较大。 建议合同主体应以合同签章主体为准,严格一致,一字不差,更不能将合同主体的名字缩写。 【问题合同文本中表格有空项。 隐患存在合同相对方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随意添加合同内容的风险,导致合同纠纷。 建议将合同文本中表格的空项抹去或添加文字,作到无空项。 【问题合同文本无页码。

隐患存在合同相对方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整页更改合同内容的风险,导致合同纠纷。 建议在合同文本底端添加“第页共页”字样,并且有“甲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代理人)签字乙方甲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字样。 三、合同履约方面 【问题与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签订工程劳务承包合同。 隐患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不能以工程劳务承包队伍这种组织的名义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以与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签订的工程劳务承包合同属无效合同,法律不予保护。而在实际审判中,相关司法解释又保护工程法人(如我们集团公司)与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之间的事实劳务合同,即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组织的劳务队伍干多少工程,工程法人应支付多少工程款,这种工程劳务承包合同对有资质的工程法人极为不利。工程法人不但要对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所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还要对其纠纷(其组织内部的人员伤亡赔付纠纷、与当地的经济纠纷)承担责任,因此工程法人与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签订的工程劳务承包合同风险极大,不可控制。其次,违背了集团公司豫工集法[]文的禁止性规定。 建议严禁与自然人、个体工商户以及非法人组织签订工程劳务承包合同。考虑到施工实际情况和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若不得已将工程劳务承包给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应让他们挂靠到有法人资格和相应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 【问题合同相对方委托授权内容不明,授权委托书出现“我公司委托某某处理相关的一切事宜”。 隐患授权委托书授权权限不明,容易产生合同纠纷,合同履约风险较大。 建议授权委托书授权权限应清晰明了,如授权签订合同、施工现场管理、办理结算,办理领款,办理领用材料设备等。在合同履行中,一定清楚协作队伍现场负责人的代理权限,哪些事情是其能签字的,哪些事情是其不能签字的,要求他根据其代理权限签字。 【问题合同相对方委托代理人转委托。 隐患委托代理人转委托除非是紧急情况且为了委托人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委托人对转委托形成的民事责任是不承担责任的,除非委托人事后追认。转委托很容易产生合同履约风险,且不可控制。 建议禁止出现转委托。 【问题材料设备领用单据上领用单位与合同相对方名字不符。 隐患容易出现被领用的材料设备无人认账,产生合同纠纷,败诉风险较大。 建议材料设备领用单据上领用单位一定要与合同相对方的名字严格一致,一字不差,更

合同自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713-72 合同自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合同自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各部门关于合同管理的自查报告按照以下几点: 1、各部门针对自己所签订的合同在签订之前是否对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等方面进行审查,是否有对方相关资料,是否留有相关纪要(此项针对未公开招标及邀请招标) 2、各部门在执行合同过程是否按照合同规定办理,具体描述一下比如“对方有违约我方如何处理”,“合同需要变更如何处理”等 3、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密切注意合同对方资信情况、履约能力、资产及经营状况等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现合同存在重大错误、对方当事人不能履约或严重违约、存在合同欺诈等可能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的问题时,应及时与合同对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业务负

责人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联系;与此同时,应采取相关措施,并立即以书面形式向公司领导、合同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汇报;以上问题是否做到,展开阐述。 4、如发生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5、本部门日常合同管理工作如何管理,如是否建立合同台账、对合同履行情况、纠纷是否登记、处理;对本部门所有合同每月是否自查,存在情况是否有及时上报。 6、合同履行完毕是否把相关资料移交主管部门存档等 7、关于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 6、合同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落实情况() 8、关于法律人员介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情况及落实情况()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合同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合同法不适用于() A、出版合同 B、收养合同 C、土地使用合同 D、质押合同 2、在下列那些情形中,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法律关系() ?A、甲拾得乙遗失的一块手表 ?B、甲邀请乙看球赛,乙因为有事没有前去赴约 ?C、甲因放暑假,将一台电脑放入乙家 ?D、甲鱼塘之鱼跳入乙鱼塘 3、租赁合同是() A、双务合同 B、无偿合同 C、无名合同 D、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4、下列情形中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有() A、10周岁的少年出售劳力士金表给40岁的李某 B、5周岁的儿童因发明创造而接受奖金 C、成年人甲误将本为复制品的油画当成真品购买 D、出租车司机借抢救重病人急需租车之机将车价提高十倍 5、甲和乙合作开办了宏都干洗店,丙将一件皮衣拿到干洗店清洗,交给正在营业中的甲,并向甲交付清洗费100元。该合同关系的主体是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乙和丙 D、宏都干洗店和丙 6、在以招标方式订立合同时,属于要约性质的行为是() A、招标 B、投标 C、开标 D、决标 7、某商品橱窗内展示的衣服上标明“正在出售”并且标示了价格,则“正在出售”的标示为

() A、要约 B、承诺 C、要约邀请 D、既是要约又是承诺 8、合同终止以后是当事人应当遵循保密和忠实等义务,此种义务在学术上称为后契约义务。此种义务的依据是() A、自愿原则 B、合法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协商原则 9、某企业在其格式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在雇佣工作期间的伤残、患病、死亡、企业概不负责。如果员工已在该合同上签字,该合同条款() A、无效 B、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当事人双方有效 C、不一定有效 D、只对一方当事人有效 10、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 A、双方当事人制作合同书时合同成立 B、双方当事人表示受合同约束时合同成立 C、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D、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时合同成立 11、无权代理中,被代理人的追认权在性质上属于() A、形成权 B、抗辩权 C、支配权 D、请求权 12、某甲的儿子患病住院,急需用钱又借贷无门,某乙趁机表示愿意借给2000元,但半年后需加倍偿还,否则以甲的房子代偿,甲表示同意。根据合同法规定,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 A、因显失公平而无效 B、因显失公平而可撤销 C、因乘人之危而无效

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认定【最新版】

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认定 --XX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等诉上海XX实业有限公司等房屋租赁合同案 【裁判要旨】 根据合同法及合同法司法解释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若强制性规定的意旨是加强行政管理,而非否定私法行为的效力;所规制的是合同履行前提条件,而非合同本身,则该强制性规定为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而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关于“建筑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不得交付使用”的规定应为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租赁房屋未经竣工验收并不导致租赁合同无效;如承租人因此无法使用房屋的,承租人有合同解除权。 【案情】 原告:XX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原告:XX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松江店

被告:上海XX实业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XX五金建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2007年10月30日,第一被告与案外人上海XX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公司”)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一份,约定第一被告将上海市松江XX东路605号房屋出租给“上海公司”,目前第一被告已取得该房屋的房地产权证,土地用途为工业,租赁期限自2008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合同另对其他事项作了约定。“XX公司”在签约后对系争房屋进行了装修改造以作经营酒店之用。2009年6月19日,两被告、两原告与“上海公司”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补充协议》一份,将“XX公司”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全部、完整地转让给两原告,将第一被告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全部、完整地转让给两被告。 两原告诉称:两被告向其出租的房屋未通过竣工验收,违反了《建筑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关于“建筑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双方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应为无效。故请求法院判决:1、原、被告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无效;2、被告退还租赁保证金人民币360,000元;3、原告出资在租赁房屋装修装饰中未形成附合的装修装饰物由原告取回;4、被告向原告赔偿房屋装修装饰(已形成附合)的损失2,665,500元;5、被告向原告支付赔偿款

关于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汇报

关于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汇报 一、2018年度合同管理情况 截止到11月底,XXX公司共签署100份合同,其中房屋租赁合同72份,财务金融类1份,工程建设类6份,中介服务类14份,信息化类3份,人事劳资类4份,正在执行的83份、执行完毕的17(其他)份,各类合同均经过法律顾问审核把关,合同审核把关率100%,迄今为止,公司未因合同的履行发生纠纷和诉讼事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为规范合同管理工作,按照XX集团公司要求,结合XXX公司实际,修订了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提高了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责任更明确,使公司合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二是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参加了XXX集团公司组织的合同管理业务培训,不仅提高了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亦促进了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三是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得到完善,在XXX部门设合同管理人员1名,负责拟订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编号、统计、备案管理等工作,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四是加强落实XXX公司和XXX集团公司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确保合同签订零风险。五是对重大合同签订均征询外聘律师的意见。公司各部门按照合同管理的规定履行其职责。

二、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个别合同文本存在签约日期空白情况。 2、合同编号未执行集团统一编号规则。 3、合同文本上未加盖合同编号。 4、有个别合同审批单上提出审核意见日期与合同文本上的签字日期不吻合。 5、房屋租赁合同审批表制作不规范,无分管领导审批意见。 三、问题原因分析 1、由于业务主办部门个别职工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责任心不强、工作严谨性不够,审查部门审查合同疏忽大意,造成合同未签署日期,从而导致合同瑕疵。 2、XXX公司在XX年XX月XX日以前,隶属XXX发展有限公司,定位为XXX业务办公室。《合同管理办法》也一直沿用XXX公司于2008年制定的管理制度,自划归XX 集团公司后,未及时按照XXX集团公司合同管理的编号要求对合同进行编号。 3、由于XXX公司一直沿用原《合同管理办法》,原管理制度里面未硬性要求在合同文本首页注明合同编号,故合同文本首页未注明编号,但在合同审批单里有注明合同编号。 4、由于业务主办部门工作系统性和计划性不够强,造

合同范本之合同自查整改情况报告.

合同自查整改情况报告 【篇一:合同管理自检报告】 合同管理自检报告 合同管理工作是企业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企业的“重合同、守信用”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标签。根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要求,XXXXXXXXXXXXXXXX (下简称“公司”)对公司合同管理进行了自查自检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公司在执行各级合同管理办法的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于2014年3 月份制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号),规范了建设工程及设备质量保证金管理。 企业管理部设兼职合同管理人员两名,同时负责日常合同签订、合同档案等管理工作。二人互相监督、相互提醒,同时避免因轮休出现合同管理断层情况。 二、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的签订: 在合同签订的全过程中,严格前期调研、严把法人资格关、合同条款关、履约能力关、资信等级关等,杜绝不完善和不合法合同的出现,做到合同管理“零失误”。 1. 前期调研:按照上级合同管理办法规定需进行调研的项目,由合同承办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后,出具符合规范的调研报告并签字盖章。调研报告作为相关资料与合同一起存档。 2. 合同条款:所有合同条款均由合同承办部门及合同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会同合同相对方共同审定,并填写合同洽谈记录。合同洽谈记录作为合同审批依据并与合同一起存档。 3. 合同审批:公司在进行合同审批时,严格按照能化公司合同审批程序进行,逐层审批,严格按照能化公司各部门及领导的修改意见执行。 4 .合同签订:完成合同审批后,合同主管部门派专人携所有相关资 料到能化公司风险管理部进行签字、盖章、备案。盖章前风险管理 部会对合同进行审查,无误后将进行合同盖章备案工作。 (二)合同的履行 根据合同相对方对合同约定的履行情况,合同承办部门按照合同相关条款予以确认,根据付款约定进行结算。 对于工程合同,由能化公司组织,在每月24日进行划线,施工单位上报月度结算后,经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及建设单位共同审核后确认。对于其他合同的结算,由合同承办部门出具相关资料确认。具备付款条件的合同,经挂账及付款

合同法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 1.合同法不适用于( B ) A.出版合同 B.收养合同 C.土地使用权合同 D.质押合同 2.在下列哪种情形中,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法律关系( C ) A.甲拾得乙遗失的一块手表 B.甲邀请乙看球赛,乙因为有事没有前去赴约 C.甲因放暑假,将一台电脑放入乙家 D.甲鱼塘之鱼跳入乙鱼塘 3.租赁合同是( A ) A.双务合同 B.无偿合同 C.无名合同 D.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4.下列情形中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有( A ) A.10周岁的少年出售劳力士金表给40岁的李某 B.5周岁的儿童因发明创造而接受奖金 C.成年人甲误将本为复制品的油画当成真品购买 D.出租车司机借抢救重病人急需租车之机将车价提高10倍 5.甲和乙合作开办了宏都干洗店,丙将一件皮衣拿到干洗店清洗,交给正在营业中的甲,并向甲交付清洗费100元。该合同关系的主体是( D )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乙和丙 D.宏都干洗店和丙 6.在以招标方式订立合同时,属于要约性质的行为是( B ) A.招标 B.投标 C.开标 D.决标 7.某商店橱窗内展示的衣服上标明“正在出售”,并且标示了价格,则“正在出售”的标示视为( A ) A.要约 B.承诺 C.要约邀请 D.既是要约又是承诺

8.合同终止以后当事人应当遵循保密和忠实等义务,此种义务在学术上称为后契约义务。此种义务的依据是( C ) A.自愿原则 B.合法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协商原则 9.某企业在其格式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在雇佣工作期间的伤残、患病、死亡,企业概不负责。如果员工已在该合同上签字,该合同条款( A ) A.无效 B.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当事人双方有效 C.不一定有效 D.只对一方当事人有效 10.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 C ) A.双方当事人制作合同书时合同成立 B.双方当事人表示受合同约束时合同成立 C.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D.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时合同成立 11.无权代理中,被代理人的追认权在性质上属于( A ) A.形成权 B.抗辩权 C.支配权 D.请求权 12.某甲的儿子患重病住院,急需用钱又借贷无门,某乙趁机表示愿意借给2000元,但半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以甲的房子代偿,甲表示同意。根据合同法规定,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 D ) A.因显失公平而无效 B.因显失公平而可撤销 C.因乘人之危而无效 D.因乘人之危而可撤销 13.下列附条件合同效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B.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C.在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该合同生效 D.在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该合同继续有效 14.应合同当事人的请求,由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的合同( B ) A.自人民法院决定撤销之日起不发生法律效力 B.自合同订立时起不发生法律效力 C.自人民法院受理请求之日起不发生法律效力 D.自合同规定的生效日起不发生法律效力 15.某商场设有自动售报机,顾客只要按要求投入硬币,即可得到当天日报一份,此种成立买卖合同的形式为( C ) A.书面形式 B.口头形式 C.推定形式 D.默示形式

合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判断标准

合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判断标准 作者:史秀永 发布时间:2011-12-21 10:31:05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由此可见,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并不当然无效。那么,如何判断合同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呢?这在审判实践中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问题,没有严格、统一的判断标准,而且也很容易发生争议。现笔者就合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判断标准,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以与同仁们进行探讨。 一、首先的判断标准是,看该强制性规定是否明确规定了违反的后果是合同无效。如果该强制性规定明确规定了违反的后果是合同无效的,则该强制性规 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例如,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关于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超过部分无效。”该规定即属于这种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但是,该司法解释没 有明确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规定于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范围之内,以致审判人员对此不时发生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不包括于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范围之内;另一种观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包括于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范围之内。前一种观点的理由是, 《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四条明确规定了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范围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并不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后一种观点的理由是,“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是对如何正确适用法律规范所作出的有权解释,对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案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应当视为广

无讼阅读|十七则公报判例告诉你如何认定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

无讼阅读|十七则公报判例告诉你如何认定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 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合同法解释(一)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 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 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如何正确适用上述规定,正确区分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规定,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点问题。

下列公报判例对如何正确认定“强制性规定”具有指导意义, 供读者参考。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小甘读判例(ggm-dpl),由作者授 权无讼阅读发表 1、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 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该条款是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的规定,不应以此作为评价合同效力的依据——招商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东港支行与大连振邦氟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振邦集团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载《中华人 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5年第2期)最高法院认

为,案涉《抵押合同》及《不可撤销担保书》系担保人振 邦股份公司为其股东振邦集团公司之负债向债权人招行东港支行作出的担保行为。作为公司组织及公司行为当受《公司法》调整,同时其以合同形式对外担保行为亦受合同法及担保法的制约。案涉公司担保合同效力的认定,因其并未超出平等商事主体之间的合同行为的范畴,故应首先从合同法相关规定出发展开评判。关于合同效力,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关于前述法律中的“强制性”,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则作出如下解 释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