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全)
- 格式:ppt
- 大小:8.13 MB
- 文档页数:30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2、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原因:地球自转。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1)远去的船只,船身总是先消失;(2)驶来的船只,桅杆总是先出现(3)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是圆弧形;注:日食不能(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麦哲伦环球航行(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航天设施拍的许多地球照片(8)同时刻同杆子在不同地点影长不同(9)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天圆地方);②天如斗笠,地似覆盘(盖天说)③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浑天说-张衡)④地球是个球体;⑤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二、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3.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地壳是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
一、地球仪: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
(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关于地球的课外小知识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它有着许多有趣的课外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地球的有趣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乎球形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在赤道的周围会产生一个略微膨胀的地球赤道卵形。
地球的直径约为1.2万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
尽管地球的直径相对较小,但是它在太阳系中却是体积最大的岩石行星。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地表层,厚度约为5-70公里不等。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占地球半径的84%。
在地幔的下方是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地核的温度极高,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每自转一圈,花费约24小时。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和地球上的风。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周期为365.25天。
四、地球的表面特征地球表面70%以上是水域,这是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的原因之一。
地球表面还包括陆地、山脉、河流、平原、沙漠等多样的地貌。
同时,地球上还有各式各样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五、地球的大气层和气候地球有一个包裹在外面的大气层,它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组成。
这些气体起到保护地球的作用,吸收太阳的紫外线并保持温度适宜。
地球的气候因各个地区的经纬度、地形和海洋气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六、地球的重要性地球不仅是我们的家园,还是生命的摇篮。
地球提供了我们生存所需的空气、水和食物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正面临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地球,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家园。
七、未来探索和保护地球人类对地球了解的还只是冰山一角,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更多的地球奥秘。
此外,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减少对地球的负面影响,例如减少污染、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大千世界中独特而美丽。
然而,对于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你是否了解得足够清晰呢?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让我们一同进入这个神秘的世界。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稍微偏扁的椭球体。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离心力所造成的。
地球自转的速度足够快,使得地球的自身物质均匀分布,从而形成了这种稍微偏扁的形状。
二、地球的结构1. 外部结构地球的外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外壳是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它是地球最薄的一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由高温岩石构成,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极高。
2. 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固态地核、液态地核和地幔三个部分。
固态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液态地核由熔融的铁和镍组成,外包围着固态地核。
地幔是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岩石层,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三、地球结构的作用1. 保护生命地球的结构对于维持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地球的外壳提供了我们生活所需的土地和大气层,保护了生命免受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伤害。
地壳也扮演着调节地球温度的角色,维持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2. 形成地理现象地球的结构也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地理现象。
例如,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被分为许多移动的板块,它们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导致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地幔中的热对流也会影响地质现象,如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大规模地壳变动。
3. 形成地磁场地球的内部结构还与地球的磁场密切相关。
地核中的流动液态铁产生的电流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它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保护层,称为磁层。
地磁场对于阻挡太阳风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护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总结起来,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稍微偏扁的椭球体,而其结构则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部分。
外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而内部结构则包括固态地核、液态地核和地幔。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球体。
赤道半径千米,两极半径千米(差 21 千米),仅差0.33%。
所以看上去像个圆形。
赤道周长约千米。
2、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三层。
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1、经线(子午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经线与纬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赤道与南、北两极的位置关系距离相等。
2、经线半圆形,长度相等,纬线圆形,长度不等;任何物体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它的位置。
回归线(南、北纬)23.5 度,极圈(南、北纬)66.5 度;中、低、高纬度的分界0°-30°,30°-60°,60°-90°。
3、讲述意义:①(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②: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③:东西半球分界线4、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地图三要素(,,);5、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内容;各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千米)地图上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
2、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有明显的,或。
2、沉积岩:由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
有或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的结构。
2、常见的岩石:________:以肉红色、浅灰色为主,块状,有明显的矿物质颗粒。
________:以黑色和灰色为主,有气孔构造。
________:以白色、灰色和浅红色为主,有层状结构,可见微小沙粒,可能有化石。
________:以白色、灰色为主,没有矿物质晶体颗粒,可能有化石。
地理地球的结构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行星。
了解地球的结构对于理解地球的变化和地质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的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构成和地球的外部形态。
一、地球的内部构成1. 地球的三层结构地球可以被分为三个主要的内部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位于地球表面,是地球最薄的一层,约为5-70公里厚。
地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包括岩石、土壤和水体。
地壳分为陆壳和海壳,陆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而海壳则由玄武岩和沉积物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厚约2,900公里,占据地球内部的大部分体积。
地幔由固态岩石组成,主要由硅、铁和镁等元素构成。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因此岩石在地幔中呈现可塑性流动的状态。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层,占据地球内部的约15%体积。
地核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温度极高,核心温度估计可达到5,000摄氏度。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而内核则是固态的。
2. 地球的内部构造除了三个主要层(地壳、地幔和地核)之外,地球的内部还包括其他的结构要素。
例如,构成地壳和地幔交界处的矿物层称为莫霍面,它是地球上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此外,地幔和地核之间的边界称为古登伯格不连续面。
地球的内部构造还包括岩石圈、软流圈和热核圈。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构成的,它的厚度约为20-90公里,包括地表和地下的硬岩石层。
软流圈是地幔的一部分,这个地区的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呈现可流动状态。
热核圈是地球内部的最热区域,包括地幔边界和地核。
二、地球的外部形态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略带压扁的椭球体,具有两极稍微扁平的特点。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的影响。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的半径略大于极地的半径。
2. 地球的表面特征地球的表面特征包括陆地和海洋,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的表层。
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大约30%,其中包括大陆和岛屿。
-3.2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与地图目录模块一知识网络 (1)模块二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2)知识点二、地球仪 (5)知识点三、地图 (8)模块三巩固提高 (12)模块一知识网络学习目录知识重点模块二知识掌握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
(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②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③地球是个球体;④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