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指导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3
原发性肝癌是什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癌症,壮年发病率高,由于本病发现时多为晚期,故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手术,仅次于胃癌。
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
俗称“癌中之王”。
原发性肝癌多合并肝硬化与肝功能异常,结肠癌,早期多无症状。
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想肝癌的‘本’是脾虚“的,感染,使西医的肝癌与中医的”脾虚“相对应,建立肝癌脾虚辨证为主、治疗健脾为主肝癌的治疗新方法。
这种思想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为”中心辨证“。
所谓”中心“,指将西医诊断的某一病名冠以中医的一个证,并且认为此证就是该病的根本—即中心;在这个”中心“基础上,再分不同的类型,施以相应的治疗;由此,提出了所有恶性肿瘤都应有”中心辨证“,胃肠,乃至形成所有西医病的皆有相应的”中心辨证“和中心施治思路,使中西医结合更进一步。
从西医诊断为肝癌,而从中医辨证,病虽在肝,而其本在”脾“。
抓住”脾胃“病这个核心进行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基本治疗方案肝癌治疗的目标,一为根治;二为延长生存期;三为减轻痛苦。
从治疗角度结合国情,有几个因素与治疗息息相关;①肝功能代偿情况;②肿瘤累及半肝还是全肝;③肿瘤大于还是小于5cm;④门静脉主干有无癌栓。
早期肝癌宜尽早手术切除,不能切除者首选肝动脉栓塞化疗。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适用于肝功能欠佳不宜手术的小肝癌,有可能起根治效果;对小于5cm的小肝癌,如肝功能代偿,直肠癌,应力争切除,左叶者可酌情作局部切除、肝段或亚肝段切除;右叶或肝门区部,有肝硬化者宜局部切除,无肝硬化者可酌情作局部切除或肝叶切除;对不能切除的小肝癌,胃肠,术中可作患侧肝动脉结扎(HAL)、肝动脉插管灌注药物(HAI),酌情合并或不合并局部治疗,如冷冻、激光、微波、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术后继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术中未作HAL者亦可术后作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治疗(TAE)。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长期生存不是梦!一听到癌症,相信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闻风丧胆,因为癌症的治愈率低,致死率却十分的高。
现在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了攻克,特别是在癌症的治疗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成就,最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大大的增加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几率,极大程度的延长了患者生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
什么是肝癌?肝癌是在我国发病几率较大的恶性肿瘤,要想了解肝癌,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肝癌呢?临床上肝癌是指癌细胞来源于肝细胞或肝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癌细胞多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而继发性肝癌多指由身体其他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而引发的病变。
引起肝癌的病因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身边总听说有患肝癌的,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患肝癌呢,引起肝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按照肝癌的两种分类逐一分析:1.原发肝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水土污染、黄曲菌素及被黄曲霉素污染等致癌物质与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
门静脉是肝癌细胞在肝内扩散的主要途径,癌细胞在在门静脉处形成癌栓,然后阻塞门静脉主干,从而引发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
原发性肝外转移以肺最为常见,脑部及骨骼的转移也较多见。
但经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临床却很少出现,但中、晚期的患者癌细胞可直接侵犯相邻的隔肌及脏器,腹腔内种植性转移在临床上也常有发生。
2.继发肝癌:而继发性肝癌是身体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转增长到一定的数量后,将大量的癌细胞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中,进入到肝脏部位形成肝癌。
但释放入肝的癌细胞恶性程度的高低不同,对于恶性程度高的癌细胞会释放出大量的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进一步促进肝脏本身的肿瘤繁殖,从而形成肝部独立的癌症。
肝癌的症状有哪些?癌症都有特殊的症状,肝部也不例外。
早期的肝癌并无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进程,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具体情况如下:(1)肝区疼痛:肝癌患者多出现右上腹胀痛或刺痛,并持续长时间的隐痛,这种症状会在在劳累后或夜间加重。
・专论・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0.02.001原发性肝癌的全程规范管理及中西医治疗策略林丽珠肖志伟杨才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7)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全程管理;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志码A作者简介:林丽珠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广东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首届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广东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
长期致力于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62.6万,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⑴。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流行是我国肝癌致病的基本原因之一,我国肝癌死亡率位居全国恶性肿瘤第2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⑵。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
因原发性肝癌始发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就诊时为中晚期,只能进行综合治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⑶。
虽然TACE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⑷,但依然无法达到根治目标,容易出现肿瘤复发、转移,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
多学科综合治疗在肝癌中尤为重要。
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其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⑸,且不能延长肿瘤进展时间⑹。
肝癌的中医药全程干预和个体化治疗体现了独特优势,尤其在降低肝癌患者手术、介入治疗毒副反应、抑瘤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癌协作组组长单位,针对肝癌的局部微创与全身中医药辨治结合治疗、中医药外治癌痛、肝癌的综合治疗与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肝癌的全程规范治疗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2024原发性肝癌中医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数41万,死亡人数3万,分别占中国男性癌症死亡人数的第2位、女性癌症死亡人数的第5位。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有序组合、规范化应用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消融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放射治疗、系统抗肿瘤治疗、中医中药等疗法可获最佳长期疗效。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病因病机特点,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采取的治法不同。
中医药治疗肝癌在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益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缺少高水平的循证医学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诊疗,本文件起草组在系统文献荼萃和历代专家经验继承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进展,遵照循证医学方法编写本文件(附录A),共回答了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涉及的13个临床问题(附录B),供临床医师参考。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的中医诊断、治疗和调护。
本文件适用千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疗。
本文件适合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以及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者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千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千本文件。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6751.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疾病〉〉«GB/T 16751.2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GB/T 15657—2021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术语和定义«GB/T 16751.1〉〉和«GB/T16751.为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千本文件。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防治探讨作者:韩暄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
肝癌的发病是由于脏腑气血亏虚、脏腑蓄毒,加上七情失和、饮食不节,从而导致气血凝滞、邪毒凝结、肝郁气滞、痰湿内阻、产生痰、热、虚、瘀、湿、毒等病理产物,互结胁下,留而成积。
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对原发性肝癌进行防治。
此外,介入治疗配合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减轻介入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医防治引言原发性肝癌原发于肝内胆管细胞或肝细胞,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消瘦、纳差、肝痛等。
在我国,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包括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饮用水污染、病毒性肝炎感染等。
亚临床期时,肝癌患者一般无病征,缺乏肿瘤本身体征,多在体检中或肝病随访中偶然发现肝癌。
一旦肝癌表现出临床病征,多数已进入中晚期,不同时期肝癌临床表现不同,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放化疗或中医治疗。
虽然中医没有“肝癌”一词,但古医术关于该病的描述由来已久,《难经》记载“积者,阴气也······左右有所穷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
中医将肝癌归于“积聚”、“肥气”、“症瘕”、“呕血”、“臌胀”、“便血”、“黄疸”等范畴,并将其称为“癌中之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原发性肝癌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多数中医学家认为原发性肝癌是由于脏腑气血亏虚、脏腑蓄毒,加上七情失和、饮食不节,从而导致气血凝滞、邪毒凝结、肝郁气滞、痰湿内阻、产生痰、热、虚、瘀、湿、毒等病理产物,互结胁下,留而成积。
虽病位在肝,然与肾、脾、胃关系密切。
多属正虚邪实,即脾脏虚损、肝阴不足,痰湿、瘀毒结聚。
汤秀红[1]以为,肝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正气不足,癌毒是肝癌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是肝癌发生的关键。
2022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原发性肝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841080例(中国占48.4%),死亡781 631例(中国占57.3%),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1-2]。
其病理类型主要是肝细胞癌(91.5%)、胆管细胞癌(5.5%)、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3%),三者在发病机制、分子特征、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
本共识所讲的“肝癌”特指肝细胞癌。
中医古籍中虽无“原发性肝癌”或“肝癌”的病名,但肝癌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肥气”、“积聚”、“肝积”、“癖黄”、“鼓胀”、“癥瘕”、“痞气”、“胁痛”等范畴[3]。
目前,肝癌的根治性方法有3种:肝移植、手术切除和消融治疗,3种治疗方法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53%和52%[4]。
微创消融手术是在CT、MRI或者超声的引导下,以热消融为主,通过加热、冷冻或不可逆电穿孔技术毁损肿瘤病灶的治疗方法。
肝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是将传统的中医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微创治疗的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制并获得新认识的方法。
本共识由介入、中医、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药学、医保、护理等多个学科的全国40余名专家,针对我国肝癌治疗现状,充分发挥中医诊疗优势和肝癌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特点,同时经过对相关领域内文献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数易其稿最终达成。
1 适用范围本共识以成人肝癌患者为对象,依托2019年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能力建设项目制定。
从临床诊疗的实际出发,详细介绍了西医筛查和诊断、消融和介入治疗、中医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等,力求突出“微创介入消融+中医整体调治”的中西医协作治疗肝癌的特色。
肝癌中西医临床协作专家委员会最终形成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专家共识,推荐给临床和科研中的广大中、西医肝癌工作者。
2 发病因素与病因病机肝癌的产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显示,HBV和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滥用、肝硬化以及亚硝胺类物质等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
肝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虞欣;李忠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7(035)004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
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肝癌起病隐匿,从1~2cm肝癌到出现临床症状,平均间隔26个月,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发展变化快,早期即有肝内播散,就诊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加之患者多合并有肝硬化,因此能获得手术治疗的病例仅占20%左右。
半个世纪以来,肝癌的治疗方法虽然有了显著进步,然而肝癌总体的
相对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虞欣;李忠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
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北京,1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2012年“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临床诊治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J],
2.肝癌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则 [J], 周维顺;刘振东;吴林生
3.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J], 于尔辛
4.樊嘉院士团队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学者国际上率先揭示肝癌分子特征全景和个性化诊治新策略 [J],
5.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下):肾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J], 马成杰;李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涂小煌;戴西湖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卷),期】1998(008)001
【摘要】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高,手术切除率低,多种治疗效果欠佳。
如何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期或变不可切除肝癌为可切除肝癌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现就中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1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论治分析中晚期肝癌患者在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情况下,中医的辨证论治在其治疗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辨证用药,无论是单味药(如蜂房、松果体、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涂小煌;戴西湖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中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57
【相关文献】
1.中药联合放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荣震;王同彪;何杰
2.细胞凋亡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赵相轩;温锋;毛晓楠(综述);卢再鸣(审校)
3.现代放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J], 黎功
4.仑伐替尼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黄娜;刘强;周晓琳
5.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J], 李淑芳;毋子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发热
郁峰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1(014)005
【摘要】@@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在我国多见.江苏启东为高发区之一,每年发病率在0.56‰左右.肝癌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硬化型和炎症型.炎症型以发热为主诉,病情发展快,伴有持续癌性高热或ALT持续增高在正常值1倍以上.肝癌的治疗主要目标乃是根治,其次是延长生存期.近年来我院肿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型肝癌3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425-426)
【作者】郁峰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少直镇卫生院,2262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J], 王文义;高巧;刘宏
2.益气养阴法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发热中的运用 [J], 王欣慧;刘晓利;党志博;李梦阁;江宇泳;王宪波;杨志云
3.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发热因素分析 [J], 谢一嫏;覃文办;李永标;唐超莉;胡洪波
4.李素领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发热经验 [J], 丁玉霞; 李素领
5.血清PCT水平对原发性肝癌TACE或RFA术后发热患者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J], 姜夏薇;杨涛;潘林;林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指导意义
目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中药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指导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2106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分为研究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中成药物支持治疗。
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存率。
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支持治疗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两组肝功能指标(TBIL、ALP、ALA、AS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中成药物支持则可进一步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标签:中西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生存时间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据临床大量资料统计发现,全世界每年有59.8万人死于肝癌,每年新增的肝癌确诊病例有62.5万人,而中国占55%左右。
通过选取我院接收并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得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中成药物支持则可进一步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临床参考价值[1-2]。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2106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分为研究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
研究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30~71例,平均(52.1±4.9)岁;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3~75例,平均(52.1±4.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中成药物支持治疗。
比较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生存率。
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止疼药物如吗啡、盐酸羟考酮、曲马多缓释片缓解腹痛;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舒肝宁、异甘草酸镁等改善肝功能;给予斑蝥胶囊、康艾注射液、鸦胆子油乳剂等中成药进行抗肿瘤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可服用人血白蛋白、脂肪乳、多种复合维生素、复方氨基酸等药物;给予对症治疗如调节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
比较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率。
1.3 疗效判定标准
目标病灶完全消失记为完全缓解;目标病灶最长直径总和缩小30%以上记为部分缓解;目标病灶最长直径总和缩小不足30%记为稳定;目标病灶最长直径总和未缩小甚至增长记为进展。
1.4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生存率,两组治疗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支持治疗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经皮消融治疗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hanscatheter artierial chemoembolzation,TACE)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
然而,大量的研究证实,以上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转移率和复发率比较高[3]。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临床上对不能进行肝脏移植或手术切除的患者采取的首要手段。
结果证实,中成药物支持配合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肝动脉栓塞术,且可改善患者TBIL、ALP、ALA、ASA等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治疗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此外,临床实践发现,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可造成患者局部脏器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以黄疸现象最为严重,加以药物支持则可缓解这一现象。
通过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106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得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中成药物支持则可进一步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家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用于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實用肿瘤学杂志,2014,21(4):392-394.
[2] 张天泽.非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0(6):329-334.
[3] 陈晓宇.补肾健脾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杂志,2010,19(4):1032-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