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3.3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学案(1)沪科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100.10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学年度生物第一册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沪科版复习巩固第八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诺如病毒由外壳蛋白和单链RNA组成,可侵染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并导致其功能破坏,引起人类急性肠胃炎。
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B、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C、其R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D、利用上皮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生物或结构的化学成分与核糖体最相似的是( )A、染色体B、T2噬菌体C、烟草花叶病毒D、线粒体【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试剂、材料、方法、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使用吡罗红一甲基绿染色剂与斐林试剂时都需现配现用B、菠菜叶肉细胞因存在叶绿体,不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实验C、为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所调查的患者数量应该足够多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RNA是烟草的遗传物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烟草花叶病毒繁殖时( )A、在自身体内进行DNA自我复制B、在宿主体内进行DNA自我复制C、在自身体内进行RNA自我复制D、在宿主体内进行RNA自我复制【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埃博拉病毒为一种人畜共患的单链RNA病毒.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埃博拉病毒遗传物质中的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B、埃博拉病毒可在小鼠的肝脏细胞悬液中大量增殖C、可在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等内环境成分中检测出埃博拉病毒D、与HIV病毒一样埃博拉病毒也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 )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B、HR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D、A与U互相配对,G与C互相配对【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对于病毒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烟草感染烟草花叶病毒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发挥作用B、用普通培养基进行病毒培养时,应适当添加动物血清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它的遗传物质仍为DNAD、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的病毒可以作为免疫学中的抗原【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图表示烟草花叶病毒和噬菌体的形态和结构,据图及有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种生物结构复杂,均是多个细胞组成的B、这两幅图可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C、两者的繁殖方式相似,均在活细胞中复制增殖D、两种病毒离开活细胞不表现生命的特征,因而,判定其为生物是错误的【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A、B、C、D、【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答案】:【解析】:第15题【多选题】经研究发现由禽、鸟传给人类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甲型H5N1、甲型H9N2、甲型H7N7 .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是一个有机体,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B、禽流感病毒经细胞分化产生多种类型的禽流感病毒C、禽流感病毒属于生物,其遗传物质为核酸D、病毒一般体积比细胞小,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答案】:【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细胞的基本结构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二、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相关概念: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3.3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一、知识梳理二、知识层次生物的分类非细胞结构----病毒有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生物(真核细胞)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三、基础训练与变式训练2.1【基础训练】病毒的化学组成特点是…………………………………… ( )A、含有蛋白质、DNA和RNAB、含有DNA或RNAC、含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D、由核酸构成外壳2.2【变式训练】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一组生物是…………………… ( )A、细菌和酵母菌B、HIV病毒和噬菌体C、真菌和草履虫D、烟草花叶病毒和乳酸菌2.3【变式训练】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A、它由有机物构成B、它具有细胞结构C、它能使其他生物致病D、它能复制产生后代2.4【变式训练】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膜B、细胞壁C、线粒体D、核酸3.1【基础训练】噬菌体是寄生在某类生物中的病毒,该类生物是………… ( )A.细菌 B.植物 C.动物 D.人类3.2【变式训练】病毒的繁殖方式……………………………………………… ( )A、在病毒体内合成蛋白质B、在宿主体内合成蛋白质C、在病毒体内合成蛋白质和DNA自我复制D、在宿主体内合成蛋白质和DNA自我复制4.1【基础训练】爱滋病毒首先侵害的是人的…………………………… ( )A、消化系统B、皮肤系统C、免疫系统D、呼吸系统5.2变式训练】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是…………………………………… ( )A、乙肝病毒B、流感病毒C、水痘病毒D、乙脑病毒5.3【变式训练】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 )A、腮腺炎B、脊髓灰质炎C、脑膜炎D、非典型肺炎简答1: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目前我国已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近l00万。
艾滋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
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艾滋病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和RNA。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要点总结:实验③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2〗选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3〗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即在血液中加适量的生理盐水)。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3.细胞膜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此外.细胞膜还有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4.细胞壁成分:①植物:纤维素和果胶②原核生物:肽聚糖5.细胞壁作用:支持和保护6.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要点总结:1.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①成分: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酶等②功能:Ⅰ. 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Ⅱ. 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线粒体(双层膜):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少量DNA和RNA。
◎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DNA和RNA。
◎内质网(单层膜):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高尔基体(单层膜):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两个垂直的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具有大液泡。
高中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第一节来到生命科学的世纪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1、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挑选、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2、李时珍《本草纲目》3、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解剖学4、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5、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明确提出了“细胞学说”。
6、1859年,英国的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7、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
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明确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我国科学家顺利地制备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迁移核糖核酸。
8、1997年英国科学家顺利培育克隆羊“多利”。
9、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将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列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10、1990-2021年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顺利完成。
目标就是测量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
参予国有英国、日本、德国、法国、中国。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1、20世纪关键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维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来到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明确提出疑点明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行实验分析数据结论代莱疑点二、显微镜的使用【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就是由化学元素共同组成的。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就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有。
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
水约占体重的70%,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促进作用:a.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1节细胞膜(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能说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图中的各组成成分,能用实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能举例说明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能举例说明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来自外界和身体内部的信息。
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难点: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三、预习和笔记1、重要概念:2、与第二章的联系:3、需要明确的内容或概念:。
4、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除外生物都由构成。
6、资料1、2、3能说明:。
7、资料4、5、6说明:。
8、资料7说明:。
9、你如何描述细胞膜的结构及其特点:。
10、细胞膜的什么结构为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
11、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12、右图是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编号1、2、3分别表示组成细胞膜的 、 和三种成分除了图示成分,细胞膜中还含有 。
其中3和1组成 具有功能。
13、比较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14、大分子物质如何通过细胞膜:。
15、请描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四、练习1、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 ,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 、胞吞、主动运输C 、主动运输、胞吞D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的共同点是( )A 、都要消耗能量B 、都要蛋白质协助C 、都是主动运输D 、都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第三章 第1节 细胞膜(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通过运用渗透作用原理解释成熟植物细胞吸水的原因。
通过运用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特征这一概念,解释植物细胞产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三、预习和笔记1、我观察过的植物吸水与失水的现象:。
2、右图为渗透作用示意图,烧杯中为清水,长颈漏斗用半透膜封口,内加为30%蔗糖液。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一、教材分析上海科教版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一节分为“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其中关于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等,学生比较容易记住。
尽管学生的“微生物”知识在初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已经有所涉猎,但是对病毒是一类怎么样的生物,多数可能还是一知半解。
分析相关内容,由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密切,学生较感兴趣,一些人类常见的病毒性疾病,高中生或多或少有些感性认识,但是对待病毒性疾病,则很少联系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
因此,本节的两部分内容并不是孤立的,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需要建立在其结构特征的基础之上,可联系前期学习的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进入本节非细胞结构的学习,围绕“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展开教学,使“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成为有机的整体。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病毒的结构特征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的关系,认识合理选择自我保健方法的原理,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突出“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几种常见病毒的传播途径;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体验科学家研究发现病毒的过程,提高从现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提高保护人类健康的社会责任意识;学习辨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等基本生物学特征。
2、难点:通过参与科学家研究发现病毒的过程,认识病毒的的生物学特征.四、教学方法与策略以科学家发现病毒的时间为中心轴线,老师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加以整理、转化,层层创设探究情景,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第3章细胞的结构基础(6课时)
1 本章核心概念
(1)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他不仅保护细胞,而且可以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选择和控制,也是细胞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场所。
(2)各中细胞器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作用,他们相互协作,以完成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3)原核细胞是细胞最原始的类型。
(4)病毒一大类非细胞的生命体,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2 学习过程
(1)通过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了解细胞膜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了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3)通过实例了解病毒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并通过班级网页或板报展示人与病毒斗争的历程。
(4)通过细胞的系列实验,提高显微观察能力。
3 教育价值
(1)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结合病例,使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 修改说明
根据专家组意见,删除了过浅的和过多的内容及实验。
5 修改纲要
第1节细胞膜
关键问题:细胞膜有什么作用
1.细胞膜的结构
2.极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3.细胞膜对信息的接受(注:举例简要说明)
4.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
演示实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实验3.1探究不同浓度蔗糖对洋葱表皮细胞失水的影响
第2节细胞核和细胞器
关键问题:细胞是怎样工作的
1 细胞核
2 细胞基质和主要的细胞器
3.原核细胞
实验3.1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结构比较
细胞的发现
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关键问题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1.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病毒与健康
非细胞形态生物。
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册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 3.3 非细胞形态的
生物——病毒学案(1)沪科版
知识整理
一、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特例:朊病毒只有蛋白质)不属于真
核生物界也不属于原核生物界,而是病毒界。
如:噬菌体的结构:
练习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①噬菌体②蓝藻③酵母菌④水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二、生活方式:营寄生生活,所以不属于分解者。
植物病毒
根据寄主不同分为动物病毒
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三、个体大小:很小,可以通过除菌滤器,所以必须用电镜才能观察。
四、核酸种类:每种病毒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如:噬菌体的核酸是DNA,烟草花叶病
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的核酸是RNA。
注意:病毒的核酸是谁,谁就是它的遗传物质。
特例: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因为它只有蛋白质成分,无核酸。
练习2:下列4种病毒中,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
B、烟草花叶病毒
C、T2噬菌体
D、引起AIDS的病原体
答案:C
五、病毒的增殖
1、方式——复制式增殖。
如: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增殖:
吸附注入合成
组装释放
练习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A
练习4: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C
2、增殖中的问题: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模板都来自病毒本身的核酸,而所需原料(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能量ATP(细菌呼吸作用)、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场所(核糖体)都是由寄主细胞(如噬菌体的寄主细胞是细菌)来提供的。
练习5: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
A、0个
B、2个
C、30个
D、32个
答案:B
练习6:用含15N、35S、32P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
A、只含32P
B、大多数含有15N和32P
C、少数含15N、35S和32P
D、全部不含35S
答案:D
练习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3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A、1/4和1
B、3/4和0
C、1/4和0 D3/4和1
答案:C
3、病毒的培养:不能用基本培养基来培养,需要用它的寄主细胞来培养,如培养动物病毒就可以用鸡胚;培养噬菌体可用细菌等等。
练习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答案:D
六、病毒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中可作为载体
2、细胞工程中促进细胞融合
练习9:对于细胞融合技术,从A细胞和B细胞融合为C细胞的过程中必须用处理,在动物细胞融合中常用进行诱导。
答案:促融剂灭活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