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题-植物资源》试卷(2013)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6.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分层作业1.下列动物都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其中俗称“四不像”的是()A.金丝猴B.麋鹿C.长臂猿D.朱鹮【答案】B【解析】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一种生活在湿地的动物。
曾于1900年在我国本土灭绝,幸有少量存于欧洲。
我国于1985年重新引入,现已繁育成功,不少麇鹿已放归野外,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为了保护朱鹮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A.四川卧龙B.黑龙江扎龙C.陕西省洋县D.青海省青海湖【答案】C【解析】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大熊猫,A错误;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丹顶鹤,B错误;陕西省洋县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朱鹮,C正确;青海省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B.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C.屠呦呦用黄花蒿提取的青蒿素治疗疟疾,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2020年起长江实行十年禁渔属于迁地保护【答案】B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物种多样性,A错误;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使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逐渐加快,B正确;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和工业原料等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称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因此,屠呦呦用黄花蒿提取的青蒿素治疗疟疾,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2020年起长江实行十年禁渔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故选B。
4.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A.生物进化B.森林面积减少C.环境污染D.自然灾害频发【答案】A【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森林面积减少会使生物的栖息地减少,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B.颁布法律C.建立自然保护区D.建立种质库【答案】C【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正确;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C错误。
高考生物专题《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浙江1月]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过多年努力,其数量明显增加。
下列措施对于恢复白头叶猴数量最有效的是()A.分析种间关系,迁出白头叶猴竞争者B.通过监控技术,加强白头叶猴数量监测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D.对当地民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保护意识答案:C解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是恢复白头叶猴数量最有效的措施,C符合题意。
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磨山可供旅游休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食用、药用等,大于它的间接价值C.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可能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答案:B解析: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磨山可供旅游休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食用、药用等,小于它的间接价值,B错误;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会降低生物的多样性,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D正确。
3.[2024·广东珠海模拟]珠海横琴滨海湿地公园总面积约392公顷,公园建设主要围绕生态修复、鸟类招引等重点项目进行。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鸟类招引可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生态修复可使红树林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湿地公园的稳定性越高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答案:A解析:鸟类招引可增加生物种类,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生态修复可使生物种类增加,使红树林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错误;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错误。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贵州省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水仍具有溶解性B.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不变C.幼苗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细胞构建,水不参与D.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NADPH,也可参与形成NADH2.蝌蚪长出四肢,尾巴消失,发育成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四肢细胞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四肢的组织来自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C.蝌蚪尾巴逐渐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D.蝌蚪发育成蛙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3.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色的影响,取紫鸭跖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组栽培,一段时间后获取各组光合色素提取液,用分光光度法(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分别测定每组各种光合色素含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片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破坏色素B.分离提取液中的光合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C.光合色素相对含量不同可使叶色出现差异D.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时可使用蓝紫光波段4.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
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者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转移到细胞壁中储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5.大鼠脑垂体瘤细胞可分化成细胞Ⅰ和细胞Ⅱ两种类型,仅细胞Ⅰ能合成催乳素。
植物保育与资源植物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植物保育的主要目标?A. 提高植物产量B. 保护植物多样性C. 增加药用植物种类D. 加强植物研究2. 以下哪个措施有助于植物保育?A. 大规模采摘草药植物B. 外来物种引入C. 禁止非法砍伐树木D. 随意采集野生花卉3. 什么是资源植物学的研究对象?A. 野生植物B. 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C. 植物的生长周期D. 植物进化的过程4. 以下哪个植物属于重要的资源植物?A. 花卉苗木B. 儿茶素含量高的茶树C. 无花果D. 仙人掌5. 针对植物保育的措施主要包括:A. 科学研究和教育B. 大规模商业种植C. 随意采摘和销售D. 建立动物保护区二、填空题1. 植物保育的核心原则是___________。
2. 保护野生植物需要采取_______措施。
3. 疏伐是一种__________方式。
4. 资源植物学研究主要关注______的利用。
5. _________种植可以提高植物产量。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植物保育,以及为什么植物保育非常重要。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破坏植物保育的行为,并解释为什么这些行为对植物多样性产生威胁。
3. 请解释资源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四、论述题请就植物保育与资源植物学的关系展开论述,说明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各自的独立特点。
并举例说明植物保育和资源植物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注意:以上试题仅为参考,实际试题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多样性及其保护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分类单位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种、科、属、目、纲、门、界B.种、属、目、科、纲、门、界C.种、属、科、目、纲、门、界D.属、种、科、目、纲、门、界2.在植物的分类中,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界B.门C.纲D.种3.在下列分类等级中,生物具有的相同特征最多的是()A.界B.属C.纲D.科4.世界上最多的无脊椎动物是()A.昆虫B.蜘蛛C.鸟类D.环节动物5.小麦和水稻同属于种子植物门同一科的植物,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下列哪些器官表现出相同的特征()A.根、茎B.叶、花C.花、果实、种子D.根、叶6.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A.两栖动物B.爬行动物C.鸟类D.哺乳动物7.下列动物类群①鱼类②爬行类③哺乳类④两栖类⑤鸟类中,从简单到复杂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①③②④⑤B.①④②⑤③C.①④③②⑤D.④①②③⑤8.下列属于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惜鸟类是()A.大杜鹃B.斑啄木鸟C.灰鹤D.朱鹮9.下列动植物①金丝猴②斑马③扬子鳄④朱鹮⑤珙桐⑥银杉⑦美洲狮⑧水葫芦中是我国特有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⑧B.①③④⑤⑥⑧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③④⑤⑥10.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A.基因的多样性B.形态的多样性C.生存环境的多样性D.适应性的多样性11.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一层次的价值()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农作物的多样性1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B.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保护基因库的多样性C.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D.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13.藏羚羊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遭到破坏B.非法武装分子的疯狂捕杀C.缺少食物造成D.气候条件恶劣导致14.下列哪项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A.控制牲畜数量,防止超载放牧B.营造草场防护林C.新建草场水利D.开垦草原变为粮田15.目前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物种退化B.食物链中弱肉强食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16.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B.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享有“裸子植物故乡” 的美誉C.我国是世界上生物数量最多的国家D.我国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传染病的流行B.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C.环境污染日趋严重D.人类大量的捕杀18.校园中,同学看到“龙爪槐(SophoraJaponicavar.Pendula) 豆目……”的植物标牌。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专题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下列有关我国植物资源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我国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B.我国的植物种类位居世界第一位C.我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D.我国有多种特有的世界珍稀植物物种2、2021年10月,海淀区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辖区内共有野生植物614种,鸟类470种,另有多种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有助于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物种多样性C.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3、家鸽、兔等体温恒定的作用()A.使体内产生的热量多B.使氧化分解有机物加快C.增强运输氧的能力D.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4、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形态结构、生理功能B.生活环境C.个体大小 D.生物数量多少5、有植物界“活化石”和“鸽子树之称”的是()A.水杉B.苏铁C.银杏D.珙桐6、在林奈的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A.界B.纲C.科D.种7、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下列属于该措施的是()A.长江“十年禁渔令”规定,新建立长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B.《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规定,“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C.把濒危动物从栖息环境移到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D.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积极参加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各项活动8、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卧龙、王朗的主要保护对象是()A.大熊猫和麋鹿B.大熊猫和金丝猴C.白唇鹿和金丝猴D.金丝猴和丹顶鹤9、下列各组动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娃娃鱼和鲨鱼B.鲸和人C.猫和虎D.蝙蝠和家鸽10、下面的分类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A.目B.界C.科D.纲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在生物分类体系中,________是最小的分类单位。
浙江林学院 2012 级(硕、博)士研究生保护生物学(科目)试卷(A卷)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签字:考试时间:学号:姓名:专业: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性状分歧;生态灭绝;DNA重组;外来入侵种;生态位;自然保护区;杂交优势;生物安全;关键种;边际效应二、简要地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2、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根源在何处?3、物种灭绝的脆弱性表现在哪些?4、“温室效应”为什么是一种最可怕的环境污染?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困境和未来展望?2、请述基因突变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性状分歧:(character divergence)生物生活在各种环境里,向不同方向变异和发展,形成多种形状的现象。
生态灭绝:一个物种的数量减少到对群落其他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可称为生态灭绝。
如虎在世界上只有很少存活着,它们对猎物种群的影响已无意义。
DNA重组:指DNA分子间通过交换等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分子形式,它可以改变基因本身、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表达。
参加重组的两个DNA分子可以是同源的,也可以是非同源的。
外来入侵种:指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定居下来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构成威胁的外来种。
如喜旱莲子草、凤眼莲、微甘菊、松材线虫、美洲斑潜蝇、紫茎泽兰等。
生态位:每一种生物都占据、适应和利用的特定生态环境,即生态位。
自然保护区:1、IUCN(1994年)定义:保护区专门用于生物多样性与有关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管护,并通过法律和其它有效手段进行管理的陆地和海域。
2、一般定义: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区域(如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濒危物种的天然分布区、重要的天然风景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地质剖面和重要的自然遗迹及人文遗迹等)以及为了科研、教育、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区域的总称。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一、单选题(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图为某地红树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①根系发达,耐盐碱②都属于乔木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属于落叶阔叶林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2.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净化空气,吸烟滞尘D.防风固堤,保护海岸线【答案】1.A 2.D【解析】1.红树林扎根带沿海的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③正确;红树林为适应海浪的冲刷,红树林根系发达,避免倒伏;海水盐碱度较高,表明红树林耐盐碱,①正确;红树林为适应沿海风浪较大的环境特征,植株较为低矮,不属于乔木,②错误;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应属于常绿林,④错误。
①③正确,故选:A。
2.红树林主要沿海的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这些地区没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保持水土不是红树林的主要功能,A错误;红树林能够促淤保岸,泥沙淤积地区不是建造港口的绝佳位置,而且红树林分布地区也是应该需要生态保护的地区,B错误;红树林分布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吸烟滞尘作用小,C错误;红树林能够降低风速,起到防风固堤,保护海岸线的作用,因此有“海岸卫士”等美称,D正确。
红树林分布在故选:D。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A.林地B.草地C.水体D.未利用土地4.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可能导致()A.水土流失B.土壤污染C.土地石漠化D.土地荒漠化【答案】3.B 4.D【解析】3.据图判断,耕地面积变化量是正数,说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说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大幅度减少的、转化为耕地;草地的变化量是负增长且最大,即新增耕地主要来自于草地,B正确。
专题07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1.(2019·湖南省邵阳市)如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P可以表示体温恒定B.E可以表示体内受精C.F可以表示胎生哺乳D.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答案】D【解析】青蛙和鲫鱼属于变温动物,因此P可以表示体温不恒定,A的说法错误;青蛙体外受精、奶牛体内受精,B的说法错误;奶牛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鲫鱼卵生,C的说法错误;青蛙、鲫鱼、奶牛的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D的说法正确。
2.(2019·新疆)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A.制作标本B.建立种质库C.建立自然保护区D.颁布、实施相关法律【答案】A【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除此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制作标本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故A符合题意。
3.(2019·山东省潍坊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舞台上,中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最恰当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物种的多样性B.野外放生能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的唯一途径【答案】C【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每个物种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A错误;野外放生并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还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也成为了主要形式,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C正确;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错误。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以下哪种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A. 穿山甲B. 果子狸C. 野猪D. 麻雀答案:A解析: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果子狸、野猪和麻雀都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 以下哪种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A. 珙桐B. 银杏C. 樟树D. 柳树答案:A解析: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杏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但题目选项中有珙桐更具代表性。
樟树和柳树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3.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首要原则是()A. 可持续利用B. 就地保护C. 迁地保护D. 加强执法答案:B解析:就地保护是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首要原则,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物种及其生态环境。
4. 以下哪种行为不利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非法捕猎C. 植树造林D. 宣传保护知识答案:B解析:非法捕猎会直接威胁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不利于保护。
其他选项都有利于保护。
5. 以下哪项不是野生动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A. 栖息地破坏B. 气候变化C. 合理利用D. 非法贸易答案:C解析:合理利用如果在科学管理和可持续的原则下,不是威胁,而是一种保护和发展的方式。
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和非法贸易都是主要威胁。
6.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生态平衡B. 满足人类需求C. 发展经济D. 增加旅游收入答案:A解析:保护野生动植物最终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7. 以下哪种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A. 大熊猫B. 长颈鹿C. 袋鼠D. 北极熊答案:A解析: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
8. 对于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A. 人工养殖B. 建立基因库C. 加强监测D. 禁止一切开发利用答案:B解析:建立基因库可以保存物种的遗传信息,对于濒危物种的长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9. 以下哪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A. 银杉B. 玫瑰C. 菊花D. 月季答案:A解析: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题-植物资源》
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时间:120分钟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计20分)
1、植物资源学
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其开发的科学,与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有密切关系。
2、民族植物学
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的科学,它既研究人类如何认知植物,也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植物,及人类认知和利用植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
3、经济植物
能带来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而种植的有商品价值的植物或者作物。
4、植物资源
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总和。
5、引种驯化
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计20分)
1、植物资源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植物资源具有再生性、地域性和多宜性的特点
或特点有可再生性、易受威胁性、成分相似性、利用的时间性、用途的多样性、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价值的潜在性。
2、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3、如何测定植物体内的生物碱含量?
4、中国植物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三、写出下列资源植物的中名、拉丁学名及其所在科,每种2分,计30分)
1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
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G. Don,松科
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Nelson) Rehd.,松科
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 Sweet,南洋杉科
巨杉Sequoiadendron giganteum (Lindl.) J. Buchholz,杉科
日本金松Sciadopitys verticillata (Thunb.) Sieb. et Zucc.,杉科
2 世界四大干果树种
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桦木科
核桃Juglans regia、胡桃科
杏仁Armeniaca vulgaris Lam.、蔷薇科
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漆树科
3 世界三大饮料植物
可可Theobroma cacao L.、梧桐科
咖啡咖啡属(Coffea Linn.)、茜草科
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山茶科
4 东北三大硬阔叶材
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 Rupr.、木犀科
黄菠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芸香科
核桃楸Carya cathayensis、胡桃科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
植物资源按植物系统区分为微生物、藻类、地衣、真菌、蕨类和种子植物。
在种子植物中按用途的区分,分为8大类23小类:
(1)食用植物资源:淀粉糖料、食用油脂、维生素植物、食用色素植物、甜味剂、蜜源植物、野生果树;
(2)工业用植物资源:鞣料植物、香料植物、工业用油脂、树脂、树胶、纤维类、经济昆虫寄主、木材类;
(3)药用植物资源;
(4)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花卉植物,防风固沙、固氮植物;
(5)有毒植物资源;
(6)牧草及饲用植物资源;
(7)种质资源:特有植物、农作物品种;
(8)栽培植物资源:粮食作物资源、蔬菜作物资源、果树资源。
2、结合自己所学学科,谈一谈植物资源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