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1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4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器材刻度尺、课本、长方体、硬币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测量长方体的边长2.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3.测量硬币的直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长方体的长/cm 10.00 10.00 10.00 10.00 长方体的宽/cm 8.02 7.98 8.01 8.00 长方体的高/cm 2.50 2.52 2.51 2.51物理课本长/cm 26.10 26.12 26.10 26.11 物理课本宽/cm 18.00 18.00 18.00 18.00硬币的直径/cm 2.50 2.50 2.50 2.50回答问题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量程2、分度值3、零刻度是否磨损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评语教师签名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5日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器材停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认识停表2.按动停表上的按钮,观察指针的变化,学会使用方法。
3.测量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4.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回答问题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评语教师签名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12日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进一步练习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及刻度尺测长度实验器材秒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实验原理:V=S/t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测出时间为t1,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实验目的:1. 熟悉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掌握长度、质量、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仪器:1. 刻度尺(1m、20cm、10cm、5cm)2. 电子天平(精确到0.01g)3. 温度计(精确到0.1℃)4. 毛细管(用于测量液体体积)5. 滴定管(用于滴定实验)实验原理:1. 长度测量: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2. 质量测量:利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 温度测量:利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 液体体积测量:利用毛细管和滴定管测量液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 长度测量:(1)将刻度尺平放在被测物体上,确保刻度尺与物体平行;(2)读取刻度尺上与物体两端对齐的刻度值;(3)计算物体长度。
2. 质量测量:(1)将电子天平调零;(2)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托盘上;(3)读取天平显示屏上的数值;(4)计算物体质量。
3. 温度测量:(1)将温度计插入被测物体;(2)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3)读取温度计显示屏上的数值;(4)计算物体温度。
4. 液体体积测量:(1)将毛细管或滴定管插入液体中;(2)读取液体在毛细管或滴定管中的液面高度;(3)计算液体体积。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 长度测量:记录物体两端对齐的刻度值,计算物体长度;2. 质量测量:记录电子天平显示屏上的数值,计算物体质量;3. 温度测量:记录温度计显示屏上的数值,计算物体温度;4. 液体体积测量:记录液体在毛细管或滴定管中的液面高度,计算液体体积。
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通过实验,了解了长度、质量、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结论:1. 本实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成功完成了基本测量;2. 通过实验,对基本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实验名称:长度测量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
2. 了解长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其分析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长度测量是物理实验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
本实验通过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等工具,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析测量误差。
三、实验仪器1. 刻度尺:量程100mm,精度0.1mm。
2. 游标卡尺:量程150mm,精度0.02mm。
3. 待测物体:一根直尺,长度约为30cm。
四、实验步骤1. 使用刻度尺测量待测物体长度,记录数据。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物体长度,记录数据。
3. 分别计算两次测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对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刻度尺测量结果:第一次测量:30.2cm第二次测量:30.1cm平均值:30.15cm标准差:0.05cm相对误差:0.16%2. 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第一次测量:30.20cm第二次测量:30.18cm平均值:30.19cm标准差:0.01cm相对误差:0.03%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进行长度测量时,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仪器本身的精度限制;(2)人为因素,如读数误差、操作误差等。
2. 对比刻度尺和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游标卡尺的精度更高,相对误差更小。
这说明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于减小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3. 实验中,我们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对误差,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平均值反映了测量结果的集中趋势,标准差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相对误差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通过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通过分析测量误差,了解了误差来源及其分析方法。
3.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刻度尺制作的实验报告一、引言刻度尺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刻度尺制作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刻度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刻度尺制作一个实验,验证刻度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1. 刻度尺2. 一块直线物体(如直尺或木板)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
2. 将直线物体放置在水平平台上。
3. 使用刻度尺测量直线物体的长度。
4. 重复测量三次,记录每次的测量结果。
5. 计算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直线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如下:1. 第一次测量结果:20.3厘米2. 第二次测量结果:20.2厘米3. 第三次测量结果:20.4厘米通过计算这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我们得到了直线物体的平均长度为20.3厘米。
通过对比实际长度和测量长度,我们可以看出刻度尺在测量直线物体长度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刻度尺的刻度间距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进行精确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仔细读数。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刻度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测量直线物体长度时,刻度尺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测量结果。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刻度尺的刻度间距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在进行精确测量时,需要仔细读数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六、实验改进和展望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更多不同长度的直线物体进行测量,以验证刻度尺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探究不同类型刻度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刻度尺的理解,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准确的测量工具。
七、参考文献无。
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长度的工具。
2、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和读数规则。
3、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原理是将被测长度与刻度尺上的刻度线进行比较,直接读出刻度值。
2、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和游标尺上刻度线的间距差来测量长度的。
3、螺旋测微器是通过旋转螺杆,使测微螺杆与固定刻度套筒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测量长度。
三、实验器材1、刻度尺(最小刻度为 1mm)2、游标卡尺(精度为 002mm)3、螺旋测微器(精度为 001mm)4、待测物体(如圆柱体、长方体等)四、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将刻度尺平放在被测物体上,使刻度线与物体的边缘对齐。
(2)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读取刻度值,注意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2、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检查游标卡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对齐。
(2)将被测物体放在游标卡尺的测量爪之间,轻轻推动游标卡尺,使测量爪与物体紧密接触。
(3)读取主尺上的刻度值,再加上游标尺上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刻度值乘以精度。
3、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直径(1)先检查零点读数,若不为零,应记录下来。
(2)将被测物体放在测微螺杆与固定刻度套筒之间,旋转测微螺杆,当测微螺杆与物体接触时,听到“咔咔”声即可。
(3)读取固定刻度套筒上的刻度值,再加上可动刻度上与固定刻度套筒刻度线对齐的刻度值乘以精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刻度尺测量数据物体 1:长度为_____mm物体 2:长度为_____mm2、游标卡尺测量数据物体 1:长度为_____mm物体 2:长度为_____mm3、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据物体 1:直径为_____mm物体 2:直径为_____mm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六、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1)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或磨损。
(2)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零点误差。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不同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了解长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长度是描述物体空间大小的重要物理量,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操作。
本实验通过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工具,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刻度尺:量程100mm,分度值1mm。
2. 游标卡尺:量程150mm,分度值0.1mm。
3. 螺旋测微器:量程25mm,分度值0.01mm。
4. 物体:长20mm±0.5mm的金属棒。
5. 记录纸、笔。
四、实验步骤1.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长度,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3.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长度,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刻度尺测量结果:第一次测量:20.0mm第二次测量:19.9mm第三次测量:20.1mm平均值:(20.0 + 19.9 + 20.1) / 3 = 20.0mm2. 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第一次测量:20.2mm第二次测量:20.1mm第三次测量:20.3mm平均值:(20.2 + 20.1 + 20.3) / 3 = 20.2mm3. 螺旋测微器测量结果:第一次测量:20.04mm第二次测量:20.05mm第三次测量:20.06mm平均值:(20.04 + 20.05 + 20.06) / 3 = 20.05mm六、误差分析1. 刻度尺误差: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存在1mm的误差。
2. 游标卡尺误差: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1mm,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存在0.1mm的误差。
3. 螺旋测微器误差: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0.01mm,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存在0.01mm的误差。
通过对比三种测量工具的误差,可以发现,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最高,其次是游标卡尺,刻度尺的精度最低。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1(上)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使用停表可以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记录数据:测量对象:长度宽度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课本25.8825.9025.9225.9018.2018.2218.2418.22作业本25.6325.6425.6525.6418.1818.1918.2018.192.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单位:秒):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成员xxxxxxxx3.39.29.49.69.4成员xxxxxxxx99.69.49.89.6回答问题:为什么长度测量要估读?答:为了减小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3.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求平均值时,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无实验报告2(上)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利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长度的测量
作业与测试
1、现用最小分度为1mm的米尺测量小圆盘
的直径,如图所示,长度为________mm.
2.用十分度游标卡尺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如图所示。
这根金属管内径读数是cm,外径读数是cm,管壁的厚度是cm。
3.用二十分度游标卡尺测一根塑胶管的外径,如左图,读数是cm,用五十分度游标卡尺测一根塑胶管的内径,如右图读数是cm,
4.请读出下列各游标卡尺图的读数:
读数为读数为读数为
5.请读出下列各螺旋测微器图的读数:
读数为读数为读数为读数为。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刻度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来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准确性。
实验器材:刻度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纸张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确保刻度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
b.确认刻度尺上的刻度值,以确保正确的测量结果。
2.测量长度:a.选取一个物体,如一本书,用刻度尺从物体的一端测量到另一端,并记录下刻度尺上的数值。
b.将其他物体逐一测量,使用相同的方法记录下刻度尺上的数值。
3.分析结果:a. 将不同物体的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并计算出物体的准确长度(使用m或cm作为单位)。
b.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并计算它们的长度差。
实验记录:物体,刻度尺读数(cm),长度(cm)------,---------------,----------书本,20,20铅笔,15,15纸张,30,30...,...,...结果分析:对于本次实验中的样本物体,书本的长度为20cm,铅笔的长度为15cm,纸张的长度为30cm。
通过比较可得出,纸张是目前样本中最长的物体,它的长度比铅笔长15cm,比书本长10cm。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在使用刻度尺时,应确保零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在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时,尽量保持视线与刻度垂直,以减少读数误差。
3.不同物体的长度可以通过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比较刻度尺上的读数来得出结论。
4.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了测量的精度,因此在进行精确测量时,应选择具有更小刻度的刻度尺。
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测量,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准确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以及刻度的读取方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实验结果还可以用于计算物体长度的差异,并从中得出结论。
这个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测量长度是一项非常常见的任务。
无论是建筑工人、工程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准确地测量长度。
而刻度尺是我们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刻度尺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探究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刻度尺来测量长度。
2. 掌握刻度尺的读数方法。
3. 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材料:1. 刻度尺2.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书本、笔、橡皮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并将它们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
2. 选择一根刻度尺,并确保它的刻度清晰可见。
3. 将刻度尺的起点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用眼睛准确地读取刻度尺上与物体另一端对齐的刻度数。
4. 记录每个物体的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测量结果:1. 书本的长度为20厘米。
2. 笔的长度为15厘米。
3. 橡皮的长度为5厘米。
讨论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刻度尺测量了不同物体的长度。
通过比较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刻度尺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量工具。
它的刻度清晰可见,使用方便。
2.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需要注意准确对齐刻度尺的起点和终点,并仔细读取刻度数。
3. 在本实验中,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对准确。
然而,由于测量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使用刻度尺来测量长度,并探究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刻度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长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对齐和读取刻度的准确性,并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测量长度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断实践和提高,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使用刻度尺,并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4. 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长度测量是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测量方法。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本实验采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其原理如下:(1)刻度尺:刻度尺是一种具有均匀刻度的直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测量时,将刻度尺与物体紧贴,读取物体的起始和终止刻度值,两者之差即为物体的长度。
(2)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具有精确刻度的量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内外径和深度等。
测量时,将游标卡尺与物体紧贴,读取游标与尺身的刻度值,两者之差即为物体的长度。
(3)千分尺:千分尺是一种具有极高精度的量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内外径和深度等。
测量时,将千分尺与物体紧贴,读取千分尺的刻度值,即为物体的长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刻度尺(精度:1mm)2. 游标卡尺(精度:0.02mm)3. 千分尺(精度:0.001mm)4. 待测物体(长度约为10cm)5.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确保物体表面与桌面平行。
2. 使用刻度尺测量待测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3.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4. 使用千分尺测量待测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
5. 对比三种测量方法得到的测量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刻度尺测量结果:待测物体长度为10.0cm。
2. 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待测物体长度为10.00cm。
3. 千分尺测量结果:待测物体长度为10.000cm。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刻度尺、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使用。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刻度尺、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是因为三种测量工具的精度不同,以及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大柳九年制学校理化组2014年9月1日目录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 4 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 二观: 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 ;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 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1)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 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3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测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t1,跑30 米所用的时间t2。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报告单这次做实验是要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乍一听,可能觉得这事儿就像是在走马观花,简单得不行。
可是,谁知道呢?往往是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儿里,才能发现最有趣的东西。
就像你觉得划水不费劲,结果游到一半才知道自己已经游得累得不行了!这回的实验,咱们也就要“磨刀不误砍柴工”,稳稳当当地量出来,别着急,慢慢来。
你看,我们测量的是一个小小的物品,可能是尺子、笔或者一本书,但就是这些日常的东西,能够让你体验到精确的乐趣。
首先呢,测量之前,得看看手里的工具——刻度尺。
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嘛,看着挺普通,其实它的“眼睛”可精得很。
要不然怎么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呢?你不小心看错了,也可能量出来的数值差得远。
所以啊,在开始测量之前,先看看刻度尺有没有被弄弯了,或者上面有没有污点。
你总不能拿个模糊的尺子,去给自己的成果打个不靠谱的“勾”吧!别小看这一步,差一毫米,后面可能差出好几公分呢,结果就全乱了。
然后,你就要开始量了,哎呀,不就是把尺子放在物体上,看一眼开始的地方,看一眼结束的地方,最后一对比,这不就能得出答案了吗?听着简单吧?可是偏偏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儿,会让你陷进去。
尤其是你拿着尺子对着物体时,你会突然发现,尺子放得不平,不够直,哎呀呀,这样不就不准了吗?别忘了,测量的时候可得保证尺子跟物体平行,不然结果全打水漂。
很多人可能会问:“咋办呢,尺子和物体不平行,怎么办?”别急,这时候你就得给自己留点“心眼”。
比如,拿到一个笔记本,往旁边加点垫片,或者找个平整的地方,确保刻度尺在测量的时候不弯曲。
你要记住,精确的测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你耐心,又细致。
大家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放在实验中,分分钟就能显现出来。
测量完毕后,得把数值记下来。
有的时候啊,光是眼睛看到的数字,可能不一定是最准确的。
比如,有些尺子上的刻度,分得比较细,难免一时看不清。
你这时候得认真点,回头再确认一遍,千万别马虎了,算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因为这一点小疏忽,搞得你前功尽弃!哎,真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
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激光光源、玻璃砖、直尺、量角器
设计并进行试验:
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2、观察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同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法线还是靠近法线;记录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并填入表格
3、增大入射角的度数,多次重复步骤2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入表格
数据记录:
实
验结论: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①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2. 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长度测量是物理实验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本实验通过使用刻度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验证长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刻度尺:精度为0.1mm2. 物体:直尺、铅笔、橡皮等3. 记录本、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刻度尺是否完好。
2. 将直尺、铅笔、橡皮等物体依次放在桌面上。
3. 使用刻度尺测量直尺的长度,记录数据。
4. 改变测量位置,重复步骤3,记录数据。
5. 使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
6. 改变测量位置,重复步骤5,记录数据。
7. 使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记录数据。
8. 改变测量位置,重复步骤7,记录数据。
9. 对比不同物体的测量数据,分析误差来源。
五、实验数据1. 直尺长度:20.0cm、20.1cm、20.2cm2. 铅笔长度:18.0cm、18.1cm、18.2cm3. 橡皮长度:3.0cm、3.1cm、3.2c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比不同物体的测量数据,发现直尺的测量误差较小,铅笔和橡皮的测量误差较大。
2. 分析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 刻度尺本身的精度限制;b. 测量时的读数误差;c. 测量位置的改变;d. 物体表面的不平整。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2. 了解测量长度时可能出现的误差,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3. 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八、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刻度尺的放置,确保其与物体表面平行。
2. 在读数时,要确保视线与刻度尺垂直,避免读数误差。
3.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4. 实验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调整。
九、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精度的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比较测量结果。
2. 探究不同测量方法对长度测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