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十三枪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267.00 KB
- 文档页数:9
心意龙门十三枪朱伯伦心意枪心意龙门十三枪乃武当山道总徐本善所传。
枪长一丈二,也有一丈零八寸的。
属内家大枪术。
枪法简易,朴实无华,苍劲遒放,风格独异,悠然之道骨仙风盎现于其间,洵乃内家大枪术之典范。
博大精深、变换莫测的枪术中,不外乎“抖拧扣撩扎崩劈挑缠云扫绞闪带锁点横盖捣搅拦截拿提拨穿刺抽推挡�格抛摔舞换回折”等等三十八个“字”的基本枪法运作方式与打法。
心意龙门十三枪即占了“抖扣扎崩劈挑缠云带锁点横”等十三个“字”的枪法运作方式与打法。
但笔者看来,心意龙门十三枪的打法远远超出这十三个“字”的总结描述。
(一)乌鸦扑翅右手扶枪,面南而立(图1)。
左转面东,身体略后仰;右手向前举枪,左手在下接枪(图2)。
上右脚形成右斜牮步,随着向前探身之际,左手绕过右手,协助右手往前下方推送枪身,右手再次握住枪把继续往前下方送枪,左手回落到裆前,眼视枪尖(图3)。
右手握枪,使枪尖遛地往前一杵,尔后单手将枪撅起;身体起立,左脚往前托蹭半步(图4)。
上动不停,右转90度,上左脚形成低马势;右手回拉枪把,左手接握枪身并猛力往前下方压劈(图5)。
要点及说明:右手单劈挑起大枪,吸气下沉,闭气蓄力,意注双臂,内外相合,功拳一体,极具内家拳械之典范。
大枪劈下,如雷贯耳,嗖嗖作响,暗寓着武当山“乌鸦岭”乌鸦多得出奇,飞来铺天盖地,气势磅礴,锐不可挡。
(二)金鸡上架承上式。
提右膝,左腿蹬成金鸡独立状;右手松握枪身前滑,右手往右侧上方边抽拉枪把边里旋(尺)臂拧枪,使枪尖由下向右向上再向左向下逆时针环绕划圆。
枪身横贴于胸前,眼视枪尖(图6)。
右脚向左横向盖步,边外旋(尺)臂边向外向下向怀里拉枪把,使枪尖由左向上再向右向下顺时针环绕划圆(图7)。
上动不停,随着左转身,左脚向左前方猛跨一步成左弓箭步;乘腰身前冲之力,双手持枪往前平扎出去(图8)。
要点及说明:金鸡上架运枪形式,先逆时针外拨,而后顺时针里拧环扣并平扎枪出去,即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几乎每个枪术套路中都少不了“拦拿中平扎枪”。
少林十三枪、第一段1、预备式2、起式3、平心枪——14、虚步隔墙5、平心枪——26、换把刺枪7、前点枪8、提膝撩嶄9、提膝撩枪10、弓步刺枪——311、凤凰点头12、透步劈枪13、翻身马步劈枪——414、弓步挑枪15、马步压嶄16、弓步刺枪——5第二段17、凤凰点头——618、弓步劈枪19、马步劈嶄20、虚步隔墙21、三卧枕22、退步压嶄23、退步后刺枪24、平心枪——725、弓步劈嶄26、脚面枪——827、换把劈枪28、换把劈枪29、马步撩枪30、马步劈枪31、平心枪——932、弓步劈嶄33、护脚弓步劈嶄34、平心枪——1035、过喉枪——1136、右后抢37、弓步撩枪38、弓步刺枪39、平心枪——1240、弓步背枪41、腾空拍脚42、回头望月收势——13第一段第一式、预备式:图、1 (南)1、面南背北并步齐步自然站立,左手松垂置于身体左侧,右手握枪,使枪枪尖朝上,直竖在身体右侧,枪下端把头驻地,置于右脚尖外侧,头正身直,目视正前远方。
第二式、起式:图、1(南)一、1 二、1 三、1 21、左脚向左跨行半步,双脚相距与肩同宽,向左扭头,同时左手握拳,拳心向上,拳眼向外,拳面朝前屈臂弯肘大臂贴肋抱于腰间,同时右手把枪直竖上提,将枪直上直下向空中上投,借其自然抢身重量下落之势,就而并使右手滑手向下握于枪把后錾之上10 厘米处,将枪高举,挺胸收腹,舌抵上颚。
第三式,平心枪:图、1——2(东)1、体左转90度,左脚提起崩直放于右膝上方,同时右手向前平枪,左手此时就势在右手前顺把握枪,右前臂向一肩外侧带枪把上提,就而向后抽枪,使枪尖有拨拦之势;继续走势不停,左臂内旋,右手下压枪把使枪杆贴于右小腹前,此为枪势中的拿势,接下左脚朝前落地,落地弓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松握,右手前推使抢向前平刺,枪尖与胸向平,力达枪尖。
————————————————————————————————(一)第四式、虚步隔墙:图、1(向东向南)四、1 五、1、 21、左脚稍后撤,脚尖点地,右脚下蹲成左虚步;就而右手向头顶上方抽枪,就而使枪身斜架于体前。
少林五步型扎抢本套枪法由黔阳(今湖南怀化市管辖)的聂秀山师公传给尊师尹长松,由尊师于1989年传授予我。
据师所言,枪之奥秘全在圈法。
而圈法的使用,前把主要起支撑及方向作用,后把才起决定作用。
同时,要求“枪不离把,把不离带(腰)”。
也就是说,枪之“把位”非常重要。
而“把”又要与身体协调配合,尤其与腰(带)的配合更为重要。
整个套路要求姿势舒展优美,大开大合。
本套枪术动作是以基本的扎枪配合各种步型组合而成。
由于其中包括有少林基本五步型的扎枪(弓步扎枪、马步扎枪、仆步扎枪、虚步扎枪、歇步扎枪),因此命名为五步型扎枪。
少林五步型扎枪套路,虽然动作较多,但没有高难动作,无翻滚,少跳跃,比较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习练。
本套路可以作为枪术的入门套路,并可扎实地掌握不同方位及步型的“拦拿扎”。
练好了枪术的“拦拿扎”,枪法的根本尽出其中。
正所谓“最基本的,也是最实用的”。
师传拳理中有一段《枪术论》,简洁明了,特摘录于下,谨供读者参考。
枪术论枪法是千变万化的。
归结起来总不出于“圈法”,上下左右,枪之万变,都离不开这个“圈”。
“圈法”,使枪在格斗时就像春藤盘树那样,牢牢地缠住对方的枪杆。
同时,枪法还很讲究“去如箭,收如线”,持枪必须尽根。
枪扎出之后,枪尖、鼻尖、足尖,在一条直线上,这是所谓的“枪照三尖”。
在枪的套路里都离不开“拦拿扎”这三个基本动作。
它要求足腿腰身臂腕的力能贯通于枪,并要求“把不离腰,枪不离身”,又有“枪不离把,把不离带(腰)”之说。
五步扎枪动作解析:1、预备式(并步单手持枪)双腿靠拢并步直立,右手持枪中节,贴于右身侧,枪杆末梢着地。
左手贴于左身侧,目视前方,精神集中(图1)。
2、开式(双手抱枪)右手提枪,左手握抱于枪前端,双手抱亍右身侧的同时,左摆头,收腹挺胸,精神饱满(图2)。
3、虚步摆枪双手持枪,右手向后滑把,逆时针划弧夕f 圈枪的同时,翻后把摆枪,右手屈肘翻腕,左手下滑钩腕成阳把的同时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前伸,脚尖点地成左高虚步,抖枪,目视左前力(图3)。
枪法基础十三式少林枪术有刺、扎、撩、拨、拦、拿、绞、挑、压、劈、崩、舞花等基本技法。
一、持枪法身体立正,右手拇指在里,四指在外,夹握枪杆中部,使枪杆直竖紧贴身体右侧,枪锋向上;左臂下垂,五指并拢,掌心向里,掌指向下,贴于左大腿外侧。
此法多用于枪术套路的预备势和收势。
歌诀:两足并立身挺直,右手持枪笔直立。
拇指一边靠虎口,其余四指夹杆子。
枪锋向上杆贴身,左臂下垂附腿际。
精神充沛运足气,招势一亮技法奇。
二、握枪法两手一前一后身前握(或并握)住枪杆,一阴(掌心向下为阴)一阳(掌心向上为阳)握成满把。
歌诀:握枪分阴阳,满把握紧枪。
阴者掌心下,阳者掌心上。
上下须滑把,倒把如闪光。
远者双把进,近者上滑枪。
三、刺枪法握枪向前直刺。
刺枪主要分中平刺、斜上刺、斜下刺三种。
中平刺多用于刺对方的胸、腰、腹部,斜上刺多用于刺对方的咽喉、头面、后顶等,斜下刺多用于刺对方腿、脚等部位。
歌诀:少林刺枪法,中平斜上下。
眼疾手要快,力贯阴阳把。
中刺心口窝,莫忘斜上下。
斜上刺咽喉,斜下腿上扎。
四、扎枪法两手握枪,向前后、左右、上下方扎要害部位。
扎与刺虽相同,但少林枪谱却将扎、刺分而论之。
向前下方主要扎对方下腹、阴部和腿部,向后主要扎对方的命门穴,骶骨和腿、足等部,向左右则扎对方的侧腹、胯部。
歌诀:扎为枪法首,扎阴又扎头。
下扎为更重,扎中命魂走。
扎腿立断根,扎腰血水流。
枪扎一条线,反扎神鬼愁。
五、绞枪法两手握枪,向前扎或刺后不收枪,用臂、腕力向左或向右旋转枪头。
此法是枪术中的变招手法。
它是在出枪扎或刺中对方要害部位后,为加重致残力度而用的一种绞法。
歌诀:绞枪如螺旋,亦称鬼拉钻。
全凭铁臂力,左右靠腕转。
应手剖魔腹,亦可绞烂肚。
梭出带肉肠,此乃妙中玄。
六、挑枪法两手握枪,前手如管微上提,后手下压,使枪锋由下向上挑。
主要用于出枪下扎而未中时,立即改把向上行刺或用枪上挑对方兵器及手腕、手臂。
此法也包括现代竞赛规则中枪的崩法。
歌诀:挑法不移上,亦须上抬枪,由下向上挑,力贯臂腕上。
少林十三枪套路图解时间:2014-04-28 19:09 来源: 作者:M-1功夫资讯网阅读:1338次少林十三枪是少林兵器中的长枪。
因在套路中有十三种枪法,故名为十三枪。
擅长于刺,挑,劈,扎的反复运用。
十三枪同时也是武士在比武场上的较量兵器。
(少林十三枪动作名称)起势:第一段:1.单掌合十2.虚步亮枪3.弓步扎枪4.弓步崩枪5.平衡扎枪6.弓步拦枪7.弓步扎枪8.弓步扎枪9.转身屈蹲第二段:10.撤步扎枪11.马步按枪12.弓步扎枪13.弓步扎枪14.弓步扎枪15.仆步戳把16.马步按枪17.提膝崩枪18.弓步背枪19.弓步崩枪第三段:20.弓步扎枪21.弓步下扎枪22.后撤步扎枪23.马步扎枪24.弓步扎枪第四段:25.马步背枪26.侧踹扎枪27.绞枪提膝28.弓步背枪收势(少林十三枪套路演示)起势:动作要领:两腿并步站立,右臂屈肘持枪置于身体右侧,左臂屈肘立掌置于左胸前,目视前方(图1)。
图1第一段1.单掌合十动作要领:两脚自然分开,右臂屈肘持枪置于身体右侧,左臂屈肘立掌置于左胸前,目视前方(图2)。
图22.虚步亮枪动作要领:右脚踢枪把处,右脚向后移一步成虚步,双手持枪架于头上方,目视前方(图3)。
易犯错误:虚步时,左脚掌贴于地面。
纠正方法:虚步时,左脚绷直,脚尖点地。
图33.弓步扎枪动作要领:左、中、右连续三个拦、拿、扎枪,左、右脚依次上步成左弓步扎枪,目视前方(图4)。
易犯错误:弓步不到位。
纠正方法:左腿半蹲90°右腿伸直,脚尖内扣,脚掌贴于地面。
图44.弓步崩枪动作要领:左腿不动,右腿向左上步成并步,随之右脚向右撤步右弓步绷枪,目视枪尖(图5)。
易犯错误:并步不到位。
纠正方法:两腿要伸直并拢。
图55.平衡扎枪动作要领:右脚不动,左脚提膝双手崩枪,转身接马步,左脚伸直不动,右腿起撩做平衡,双手扎枪,目视前方(图6)。
易犯错误:平衡扎枪不稳。
纠正方法:多加练习。
图66.弓步拦枪动作要领:左脚不动,右腿踢起转身同时舞花成弓步拦枪,目视右前方(图7)。
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七太极粘黏十三枪之谜崔虎刚(六合武学)一、王宗岳与岳武穆王拳谱王宗岳是'心意六合十三战’的传人,证明了其乾隆六十年以后其合集本中所含《勇战心意枪法》《张恒侯勇战对扎枪》等相关内容的可靠性。
王宗岳及其《太极拳论》必然受到了《岳武穆王拳谱》这些内容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1、'张恒侯勇战对扎枪’ 也是《倚山武论》中'枪架论’ 的内容。
2、邓州水氏家传武术谱也含王宗岳《阴符枪谱》中引'心意六合十三战’的首句。
3、平顶山襄城县心意传人拳谱中,也有王宗岳《阴符枪谱》中引'心意六合十三战’的首句。
是巧和,还是其他?二、王宗岳解决的问题笔者曾与恩师探讨过王宗岳先生的《太极拳论》的写作学术背景。
认为《太极拳论》除了其他贡献外,'双重’概念的提出,在于提出并解决高手面临的困境,即已经获得整体劲的基础上,高手们存在的问题,即“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如苌乃周试探陈继夏而失手那样。
可见王宗岳水平之高,其取材,观察数量之多,观察思考的问题之深度。
几年前,笔者曾对北京科技出版社胡编辑介绍,王宗岳是在解决,那些具有整劲(心意拳强调、追求的),高手遇到的难题。
再举个现实的例子,私下老师们会听到北京著名武术家与拳击家交手失利的故事。
本质上,不是这位高手实力不行,如果他的劲放到对手身上,能把对手打坏,然而却被人所制。
王宗岳研究的就是这个情况。
如果这一概念像绝大多数学人理解的那样双手齐出,或单侧如何如何,如果是针对一般水平的情况,王宗岳没必要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王宗岳也不是王宗岳了。
由于这个难题很难准确描述,王宗岳创造了一个术语'双重’。
这也是王宗岳在心意粘劲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外的另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太极粘黏十三枪之谜武林另外一个大案是:十三枪之谜。
众所周知,河南陈家沟传人,河北杨露禅,武禹襄、李亦畬等均有十三枪(杆)。
枪谱在天津,一代武术茗秀八极拳大师田金钟的五虎断门枪堪称一绝,强调突然发力,速度极快。
其中绕步躲闪更快,枪更为贴身,漏洞小,展示出五虎断门枪的速度与身法。
在八极拳兵器中,五虎断门枪更为细密的分十二个字:缠拿批崩挑挂拧盖扣挫拨扎。
书中记载使枪口诀为拨把抱枪如龙戏水,撤步批枪地动山摇,左闪步摁把枪挑敌腕,右胯步缠拿拨草寻蛇,斜门三枪追赶敌将,探海抢扭身最难防,缠丝枪如蛟龙击水,退步枪象缠绕毒蛇,摇摆步缠拧拿枪扎,提柳枪倒把上下忙,箭步挑腕扣枪点扎,提膝扭腰太公钓鱼,落步拿批神鬼难移,转身打花扣枪缠扎,挑把转身玉女穿梭,巧女认针奥妙难测,横枪下排箭步挑扎,翻身挑枪山崩地裂,跨马神枪绕步缠拿,拜中取胜回马一枪,上步右扣枪缠拿扎,缠搅枪并腿立中央。
少林五虎断门枪共四十六招式:一式上步穿掌式、二式二即斜单鞭、三式起脚落频道快、四式青龙大摆尾、五式外拦中平响、六式巧女穿梭去、七式绕橹风轮枪、八式去龙猛翻身、九式蟒蛇伏草间、十式摔把回刺腰、十一式反身梨花转、十二式震脚抬腿拦、十三式外转三枪挑、十四式迎头刺眉稍、十五式上步四身刺、十六式转身推橹稿、十七式抽枪斜怀抱、十八式上步插腿刺、十九式转身猛震脚、二十式中平反枪拧、二十一式黄龙翻身跃、二十二式退步盖枪柳、二十三式上步势盖枪、二十四式怪蟒缠身绕、二十五式双鲁刺中平、二十六式朝天一柱香、二十七式单橹中平响、二十八式涮反顺势挑、二十九式穿梭幺中吐、三十式回身吐云烟、三十一式别枪单骥走、三十二式翻身摔把枪、三十三式扒枪氏上拦拿、三十四式提枪二起脚、三十五式落步梨花扫、三十六式中平刺胸头、三十七式反身幺遮月、三十八式震脚刺咽喉、三十九式顺水推枪击、四十式托镖暗伏仇、四十一式转身回马枪、四十二式左右、青龙午、四十三式崩持人难进、四十四式巧锁倒托鞭、四十五式散手击雾击、四十六式流星赶月。
五虎断门枪在众多门派中广为使用,八字用法为诸多门派相通的用枪精华,拦:个拦中平响办、拿:推枪外、拿式,提:震脚抬腿式,橹:双橹刺中平,扫:落步梨花扫,崩:崩持人难进,刺:中平刺胸头,转:外转三枪挑。
少林功夫的种类少林功夫内容概述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功夫的种类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
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
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
这些套路和软硬功夫,由于年代久远,散失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流传至今的有如下主要套路:少林功夫的种类1、拳术源为武艺之源。
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战拳、昭阳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观潮拳、金刚拳、七星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长关东拳、青龙出海拳、翻子拳、鹰爪拳等。
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
在练习少林拳时,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
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
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
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
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
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
少林拳分南北两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还分许多小派。
少林功夫的种类2、棍术少林派棍术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大杆子、旗门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等。
对练棍术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杆、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
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
太极枪身长、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杀伤力大,为其他兵器难以匹敌,故称之为“百兵之王”。
太极拳吸收枪技形成太极枪,有的人称之为太极杆,或称粘枪。
据传杨露禅(1799—1872)曾传有太极粘黏十三枪,其中包括四散枪、掷摔枪和缠枪之一路。
用十三个字表示太极杆的技法,也就是“太极杆十三字诀”:开、合、崩、点、劈、扎、拨、撩、缠、带、滑、截、挑。
太极粘黏十三枪,即“太极十三枪”。
据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的记载四散枪、粘黏四枪、掷摔四枪、缠枪一路。
其中对于“四散枪”,《太极散枪名称》和《太极散枪图解》作了记载。
其动作名称如下:“第一枪:怪蟒钻窝;第二枪:仙鹤摇头;第三枪:鹞子擒雀;第四枪:燕子穿帘。
”太极三枪包括:第一枪:分心就刺似怪蟒;第二枪:仙鹤摇头斜刺膀;第三枪:鹞子扑雀刺足式;第四枪:飞燕投巢刺面上。
“粘黏四枪”在杨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中没有名目,只有图解,由图解可见,“粘黏四枪”与“四散枪”类似,都是以“刺”为主的双人攻防练习。
所谓“掷摔四枪”,其名称为“采、、掷、铲”,有图解,它主要是对于“刺”的防御反攻之法。
以“采枪”护胸,“枪”护腿,“掷枪”护肩,“铲枪”护喉。
“缠枪一路”取粘黏连随之意,以不丢不顶,轻灵缠绕为用,乃千变万化之总理。
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对于十三枪的叙述为:第一枪刺心,第二枪刺腿,第三枪刺膊,第四枪刺喉(以上为粘黏四枪)。
第一枪刺心,第二枪刺膀,第三枪刺足,第四枪刺面(以上为四散枪,总上八枪为体)。
第一枪探枪,第二枪枪,第三枪掷枪,第四枪铲枪(以上四枪为用)。
第十三枪为缠(即如司令,万法可用)。
傅钟文所传“太极枪十三法”是十三枪连续的双人对练套路,名称依次为:平刺心窝,下刺脚面,斜刺膀尖,上刺咽喉;平刺心窝,斜刺膀尖,下刺脚面,上刺咽喉;,掷,崩,劈,缠。
李雅轩所传又把“平刺胸口,斜刺膀尖,下刺小腿,上刺咽喉”称为“四粘枪”,把“怪蟒钻心整理/杨泽令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haolinyutaiji刺心窝,仙鹤摆头刺膀尖,鹞子扑雀刺脚背,飞燕投巢刺面门”称为“四离枪”。
《手臂录》一自序《手臂录》二石敬岩枪法记《手臂录》三枪法元神空中鸟迹图《手臂录》四枪法圆机说《手臂录》五枪式说《手臂录》六六家枪法说《手臂录》七杨家枪说《手臂录》八竿子用法说《手臂录》九枪根说《手臂录》十闪赚颠提说《手臂录》十一脱化说《手臂录》十二短降长说《手臂录》十三临阵兵枪说《手臂录》十四“古论”注《手臂录》十五二十四势图说《手臂录》十六戳法《手臂录》十七革法《手臂录》十八步法《手臂录》十九行着《手臂录》二十枪法微言《手臂录》附一峨嵋枪法《手臂录》附二梦录堂枪法《手臂录》一自序:用兵以戚南塘之旗鼓为初门,孙武子之虚实为极致,击刺抑末矣!然不能此末艺,则不敢身至阵前,无以定将士勇怯,而行不逾时之赏罚,人无畏心,战何能胜?况又平日所用教师,多被诱于花假,以误士卒乎!虽然,殳何人而敢言此?唯以壮年所广集,汇为一编,以定其邪正浅深,贻之子孙而已!余所得者,有石家枪,敬岩也;峨嵋枪,程真如也;杨家枪、沙家枪、马家枪,其人不可考;少林枪,余得者洪转之法;汊口枪,则程冲斗也,有《耕余剩技》、《少林阐宗》、《长枪法选》诸书刊印行世。
此七家者,其法俱存,余若金家枪、拒马枪、大宁笔枪等,尚有十余家,名存而无徒,书又不传,无可考据。
应由技术浅小,虽取名一时,不足以传久故也。
今就七家言之,真如一门而入,一师而成,一于纯者也。
敬岩遍历诸家,年将四十,始遇德长,重下本源工夫,而得返正,及乎晚年,棍棒刀牌,皆成枪法,化杂以为纯者也。
二师身二,而法则一也。
沙家竿子长软,别为一门。
杨家器在长短间用之,亦兼取长短之法。
此三家皆不杂棍法。
马家以杨家为根本,而兼用棍法。
少林全不知枪,竟以其棍为枪。
故马家法去棍犹有枪,少林去棍则无枪也。
然少林刚柔相济,不至以力降人。
冲斗止学少林之法,去柔存刚,几同牛斗。
而今世冲斗之传,江南最盛,少林犹不可得,况其上焉者乎?总而论之,峨嵋之法,即精既极,非血气之士日月之工所能学。
沙家、杨家,专为战阵而设,马家、少林、冲斗其用于战阵,皆制胜之具,惟江湖游食者不可用耳。
武派太极拳十三杆和十三抢武派太极十三杆目录1、预备式一、崩一杆二、青龙出水三、童子拜观音四、饿虎捕食五、拦路虎六、拗步七、斜劈八、风扫梅花九、中军出队十、宿鸟入巢十一、托杆败势十二、灵猫捕鼠十三、手挥琵琶2、收势太极杆对阵歌诀二人环走团团转,拗步刺脚对棚杆。
拽肘刺胸龙出水,下采上冽拜观音。
外托劈刺虎扑食,回捋扎腹虎路拦。
退步挑郑风扫梅,摇身戳喉中军战。
退步捋甩鸟归巢,棚杆靠震对托杆。
践步回刺猫捕鼠,团团转走双抱杆。
二人齐挥琵琶势,益寿须练强身杆。
欲要两路交替练,鸟归巢后刺脚换。
靠震下接龙出水,周而复始意永年。
太极杆儿十三招,英勇无敌天下传。
动作目录动作过程说明预备式、图1心静气和、精神集中、身法完整、气沉丹田、气势饱满、目视前方。
图1、图(一)1、身体自然站立,尾闾中正,两手垂于身体两侧,两脚并立,两脚保持着一脚之间距,用右手握拿长杆后端,将杆前部尖端着地。
(二)1 (二)2一、崩一杆、图(一)(一)右腿先行向后撤一步,重心落于右腿,左腿紧随虚步脚尖点与右脚左前附近,左手将杆后中部握紧,成半把握杆势,就势向左方朝外拨棚,并且腰身微向左转,此时右手正位置在右耳旁,而左手低,稍高过胯,目视杆之前端。
二、青龙出水、图(二)1——21、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在后紧跟半步,成左脚为前,右脚为后,杆尖外旋拨动,上挑下按前刺,整个画一个立园拧进,左手在前,身体微略前倾,前腿弓后腿蹬,杆前后成水平状,目视前方。
三、童子拜观音、图(三)(三)(四)1(三)接后右腿向右前方迈进一步,左脚仍保持原位基本不动,前步右脚迈出所行路线与左脚成45度角,杆子整体走势从下向上外翻旋拧,既向外拨托,左手将杆握紧逆时针转小立园,目视杆的中部,意在杆之中部。
四、饿虎扑食、图(四)1——2(四)21、左腿向前迈一步,右腿在后紧跟半步,身体重心坐在右腿,使杆头部顺时针旋转一立园。
2、走势不停,使杆继续旋转拧刺,将杆前后平进,右脚尖虚点于地,重心坐在左腿,左下右手位置在正胸前,左前右后,目视杆尖,劲力直达杆头,使杆尖端有颤抖之形的明显直观感觉。
棍法细讲[韩湘子十三萧.翰林院五虎棍(对打).詠春槍龍棍示範刺.岳麓鞭.雷仁生飞虎棍法]棍法答问节录自明代武术家程冲斗先生所著的《棍法图说》。
程先生生于嘉靖四十六年,即1561年,对实战武技造诣精深,理论功夫独步一时。
程先生的棍法可以说确实讲出了棍法的真谛,和轨迹拳学的理论异曲同工。
相隔四百多年的两家学术相互印证,足可证明真理唯一,大道不二。
程先生原习少林,但他的棍法不同于少林原传棍法,在他之后他的棍法事实上也未被少林重视。
这是学术的悲剧。
假如少林在拳上独尊心意系列,在冷兵上强调程氏武技,它就不会在“内家拳”面前屡屡蒙羞了。
或问曰:语云,枪乃艺中之王,以其各器难敌也。
又谓棍为艺中魁首者,此何说乎余曰:凡武备众器,非无妙用。
但身手足法,多不能外乎棍。
如枪之中平,拳之四平,即棍之四平势也。
剑之骑马分鬃,拳之探马,即棍之跨剑势也。
藤牌之斜行,拳之跃步,即棍之骑马势也。
拳之右一撒步,长倭刀之看刀,即棍之顺步劈山势也。
关刀勒马登峰,拳之单边,即棍之凤展翅势也。
叉之埋头献纂,即棍之潜龙势也。
枪之扎枪,拳之撺拳,长倭刀之刺刀,即棍之单手扎枪势也。
拳之进步横拳,倭刀之单手撩刀,即棍之旋风跨剑势也。
凡此类,难尽述,惟同志者,引伸触类,则魁首之说不虚矣!或问曰:棍既包罗众艺,则他艺可尽废乎?余曰:古人制艺,必立一意,吾人资性,各有所长,岂可尽废。
惟杨家枪,太祖长拳、绵张短打、孙家阴手棍、少林兼枪带棒,乃五家正传。
苟能习练精熟,得其心印,余可敝帚弃之矣!. 或问曰:我固不必旁求众艺矣,彼艺不同器,器不同用,其设众器之意,与夫相持之法,皆可得闻乎?余曰:器必有头有柄,头之轻重不同,柄之长短各异。
长者头轻,便用阴阳手。
短者头重,便用阴手。
又有柄后,安一小月铲者,盖欲铲沙泥,以扑人面目,乘隙易入。
此叉钯铲镰之不一器,而一用也。
不特此也,犹有瓜锤、月斧同一类;关刀、斩马刀同一类;虎尾梢、软铁鞭同一类;长倭刀、竹节鞭同一类;双刀、双剑、双练同一类;均非异器同用者乎。
少林五马破朝枪枪属于武术长器械之一,俗称“百兵之王”,拳谚云:“年刀,月棍,天天练的枪。
”我们从历史的传承来看,历代的武术家、军事家对枪都非常重视和尊敬。
在冷兵器时代,枪无论在单打独斗还是军队作战中都占据了首要的位置。
而在今天,枪在武术器械中同样也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
因此,对于枪之传承,要求也较高,一般要求在拳、棍、刀,甚至于剑的基础上再传授。
本套路对枪的规格要求是:在一根长杆上(以硬木及白腊杆较多)安装有金属制成的菱形枪尖,本套路使用的枪,高度略高于本人直立直臂时到指尖的上下距离,枪杆中点以下的直径约为2.30厘米。
枪的主要技法以拦、拿、扎为根本。
其中拦、拿动作是拨挡、管粘的防守技法,讲究“圈劲”、“圈法”;扎枪动作是攻击的主要方法,要求“扎出似箭,收回似线。
”用法全在“枪扎一条线”。
扎枪又以中平枪使用最多,武谚云:“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防。
”此套“少林五马破朝枪”枪法由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大将粟裕的故乡)一民间拳师传给尊师尹长松,同时,尊师与此拳师是以套路互换而学得此枪法。
听尊师所言,会同拳师自称此枪法为岳家枪法,但是否托名,由于会同拳师现已无从寻找,而且时间久远,无从考证。
尊师于1989年传授“少林五步型扎枪”枪法给我,经我练习近六年后,于1995年传授给我此套“少林五马破朝枪法”。
据师所言,枪之奥秘全在圈法,而圈法的使用,前把主要起支撑及方向作用,后把才起决定作用。
同时要求“枪不离把,把不离带(腰)”。
也就是说,枪之“把位”非常重要,而“把”又要与身体协调配合,尤其与腰(带也)的配合更为重要。
整个套路要求姿势舒展优美,大开大合。
此套枪法根据我十多年的练习经验总结,这套枪法具有名显的少林枪法的特点,枪中带棍,棍中夹枪,演练起来,扎打结合,枪棍合一。
整套枪法,收则细如丝,放则奔如海,枪法细腻,棍法粗犷。
分解动作说明:起式(并步持枪):身体直立,面向前方。
左手握住枪之中节,右手贴于身侧,目视前方,面带微笑(见图1)。
“太极粘黏十三枪”简介作者:杨泽令来源:《少林与太极》2014年第02期太极枪身长、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杀伤力大,为其他兵器难以匹敌,故称之为“百兵之王”。
太极拳吸收枪技形成太极枪,有的人称之为太极杆,或称粘枪。
据传杨露禅(1799—1872)曾传有太极粘黏十三枪,其中包括四散枪、掷摔枪和缠枪之一路。
用十三个字表示太极杆的技法,也就是“太极杆十三字诀”:开、合、崩、点、劈、扎、拨、撩、缠、带、滑、截、挑。
太极粘黏十三枪,即“太极十三枪”。
据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的记载四散枪、粘黏四枪、掷摔四枪、缠枪一路。
其中对于“四散枪”,《太极散枪名称》和《太极散枪图解》作了记载。
其动作名称如下:“第一枪:怪蟒钻窝;第二枪:仙鹤摇头;第三枪:鹞子擒雀;第四枪:燕子穿帘。
”太极三枪包括:第一枪:分心就刺似怪蟒;第二枪:仙鹤摇头斜刺膀;第三枪:鹞子扑雀刺足式;第四枪:飞燕投巢刺面上。
“粘黏四枪”在杨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中没有名目,只有图解,由图解可见,“粘黏四枪”与“四散枪”类似,都是以“刺”为主的双人攻防练习。
所谓“掷摔四枪”,其名称为“采、、掷、铲”,有图解,它主要是对于“刺”的防御反攻之法。
以“采枪”护胸,“ 枪”护腿,“掷枪”护肩,“铲枪”护喉。
“缠枪一路”取粘黏连随之意,以不丢不顶,轻灵缠绕为用,乃千变万化之总理。
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对于十三枪的叙述为:第一枪刺心,第二枪刺腿,第三枪刺膊,第四枪刺喉(以上为粘黏四枪)。
第一枪刺心,第二枪刺膀,第三枪刺足,第四枪刺面(以上为四散枪,总上八枪为体)。
第一枪探枪,第二枪枪,第三枪掷枪,第四枪铲枪(以上四枪为用)。
第十三枪为缠(即如司令,万法可用)。
傅钟文所传“太极枪十三法”是十三枪连续的双人对练套路,名称依次为:平刺心窝,下刺脚面,斜刺膀尖,上刺咽喉;平刺心窝,斜刺膀尖,下刺脚面,上刺咽喉;,掷,崩,劈,缠。
李雅轩所传又把“平刺胸口,斜刺膀尖,下刺小腿,上刺咽喉”称为“四粘枪”,把“怪蟒钻心刺心窝,仙鹤摆头刺膀尖,鹞子扑雀刺脚背,飞燕投巢刺面门”称为“四离枪”。
少林梅花枪之枪的部位名称、规格和基本握法(一)枪的部位名称1.枪尖2.枪头,用钢、铁制成3.枪缨,用犀牛尾、家牛尾染红色;亦可用麻袋替,长约八寸左右4.枪杆,用青腊木杆、白蜡木杆都可。
(二)枪的规格标准按一九七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的《武术竞赛规则》的要求,枪的规格标准如下:1.枪的长度:最短的必须等于本人身体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底到指端的长度。
2.枪杆的粗度,枪杆正中点以下任何部位的直径不得少于如下规定:成年组男:2.29厘米女:2.13厘米少年组男:14岁以上者2.13厘米,14岁以下者2.03厘米。
女:14岁以上者2.03厘米,14岁以下者1.90厘米。
儿童:不受限制,以本人适宜为准。
(三)枪的基本握法1.持枪: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向下握住枪杆的中部,枪杆紧贴虎口,靠住右体侧。
(图1)。
2.握枪:左手、右手两手握枪,或左手在前,或右手在前;在前边一只手握枪中段,掌心向上,五指握住枪杆,拇指朝前侧,食指握过枪杆指尖朝上,中指、无名指、小指握过枪杆,指尖朝侧后,右手满把握枪杆把端(图2)。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武宗』同名网站新上华山派秘典——《无极秘录》秘笈节选内容:天罡行气法此部为全真道华山派之内丹功,乃是内家功夫,讲究一任自然,以虚无空零为主。
练功要法:此功可于晨起及临睡时各行一次。
倘有余暇,午后亦可加行一次,时间不拘长短,缓缓从事。
勿着相,勿管呼吸,取其自然之理。
轻合齿,口微闭,舌轻抵上腭牙关间,正身端坐。
脊柱正直,沉肩含胸,周身松开,双目微闭(垂帘)双手轻握置于下丹田,成太极图印(太极图O左大指轻握中指,以右手大指插入虎口内,而以右大指、食指轻捏左手无名指根)用单双盘或自然盘,均无不可!凝神跌坐,自口中吐出浊气一口,而自鼻中缓缓吸入新气咽下。
以补丹田呼出之气。
呼时稍快,吸时稍慢。
呼需呼尽,吸需吸尽,如此三呼三吸,将腹中浊气吐完,然后心想即定,一切思虑均置之度外,收视返听,而精归于肾,谨于眼,则目不外视,而魂归于肝。
少林与太极2024年2月第2期关于少林拳的形成,向来诸说不一,下面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
远在北魏时代,民间练武术之风日盛,后来,一些武功较深的人,由于各种原因,遁入空门,在少林寺削发为僧,操练拳棍,看山护庙,健身自卫,为少林武术奠定了基础。
历经数代不断充实发展,才形成了少林拳派。
本门五形拳法据传源于少林达摩祖师之十八手(即罗汉十八手)。
其徒昙宗等辅佐唐太平王世充,有功者十三人,皆能习此十八手,运用精巧,变化无穷。
至金元之时,有白玉峰者,剃度入山,尽得少林之衣钵,传以觉远上人,变化增益十八手为七十二手,化散为整,错综参互,尽其体用,复从七十二手增为一百七十三手,才有五拳流传于世。
五拳者,龙虎鹤蛇豹,以练神骨精气力。
清朝中叶,大侠马朝柱得传少林五拳,因反清未成逃亡四川,为躲避朝廷耳目,改名换姓为百家姓之首赵姓,以卖麻布为生,人称赵麻布,遂将少林内家五形八法拳及易经洗髓经内外功法传入新都、郫县、双流、成都等地。
在多年的传承中,融入了部分道家功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后人不断地发扬光大,才使得该拳法成了四川八大门(僧、岳、赵、杜、洪、化、字、会)之首的僧门。
赵麻布深得少林之精髓,武功精绝,教有黎猴子、刘阙扒、觉登武、魏登云、周玉山等人。
众多弟子为不忘恩师拳法之根出自和尚(僧)故立僧门拳派。
在所传徒中魏登云最得赵之真传,并应用易经、八卦之哲理创造出八母手以及七十二子手,武功达到出彭元植、侯仲约僧门武学简述◎云中逍遥58太极2024年2月第2期神入化境界,被当时朝廷封为“武圣”。
其后,有徒周腾蛟先从刘阙扒、觉登武学艺后,又从魏登云习内外功,终得大成。
旋赴武科考试,中进士出任为广东偏将。
周出战皆用大镗,时人呼为“周镗”,晚年周在成都韦驮堂教授学生。
周所教学生计有上千人,著名者有侯坦、宋鹞山、王镜平、钟志安、杨先发等人。
其中,侯坦武艺尤为精绝,被周收为义子,又请吴娇子隐士授玄门内丹功及道家掌法、剑法。
少林兵器器械多,带你认识这些种类(一)本篇介绍的是少林兵器器械之少林枪法、少林双钩、少林九节鞭。
一、少林枪法少林寺在棍法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各枪之精华,融会贯通,创出以枪为主,兼用棍法,枪棍合一,以力度见长的大封大劈和猛崩硬扎,刚柔兼施,风格独特的少林枪法。
因少林枪法系统合理,精妙实用,理明法备,受到武林人士的珍视,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枪术是少林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枪谱曰:“枪为百兵之王也。
”古代兵家如此重视长枪,是因为它能远距离制人,若能运用自如、技法超绝,则可冲锋陷阵,勇不可挡。
因此枪术在古代军事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少林枪术起源于宋,技盛于明;在技法方面与罗家枪、杨家枪等齐名。
这是因为少林武僧善于吸收百家枪技之精华,集百械技艺之大成。
演练套路有:少林十三枪;少林梅花枪;少林花枪、少林大花枪;少林鸟龙枪;少林扭丝枪;少林长枪;少林二十四枪;少林六合枪.二、少林双钩少林双钩,又名少林双手钩,全长二尺八寸,月牙长七寸五分,柱长一寸五分。
古代兵器之一。
由戈演变而成。
春秋时期,钩与戈、戟并用之。
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双钩之分。
技法有钩、缕、掏、带、托、压、刨、挂、架等。
演练时起伏吞吐如浪式。
三、少林九节鞭少林九节鞭大约起源于宋代,据《少林拳谱》记载,宋代福居大和尚为发展少林武术,提高寺僧的武艺,邀请全国十八家武林高手汇集嵩山少林寺,交流武艺,九节鞭就是在此时传入少林寺的,经过历代武僧的研练,逐渐发展成为风格独特而富有实战意义的少林九节鞭。
《少林九节鞭》共有六路:一路护身鞭;二路滚躺鞭;三路四门八步鞭;四路火龙鞭;五路双花鞭;六路梅花鞭。
另外,还有刀加鞭和对练的草镰破鞭等。
据《少林十八般武艺》云:少林九节鞭在宋代以前仅有十个招势:一打左右盘肘;二打乌龙进洞;三打张飞偏马;四打罗章跪楼;五打湘子挎篮;六打苏秦背剑;七打左右插花;八打浪地活龙;九打力劈华山;十打金丝缠葫芦。
继至元代,惠距、惠深、智聚、智安又增加了两个招势:一是旋风鞭;二是腾空抛鞭。
少林十三枪、第一段1、预备式2、起式3、平心枪——14、虚步隔墙5、平心枪——26、换把刺枪7、前点枪8、提膝撩嶄9、提膝撩枪10、弓步刺枪——311、凤凰点头12、透步劈枪13、翻身马步劈枪——414、弓步挑枪15、马步压嶄16、弓步刺枪——5第二段17、凤凰点头——618、弓步劈枪19、马步劈嶄20、虚步隔墙21、三卧枕22、退步压嶄23、退步后刺枪24、平心枪——725、弓步劈嶄26、脚面枪——827、换把劈枪28、换把劈枪29、马步撩枪30、马步劈枪31、平心枪——932、弓步劈嶄33、护脚弓步劈嶄34、平心枪——1035、过喉枪——1136、右后抢37、弓步撩枪38、弓步刺枪39、平心枪——1240、弓步背枪41、腾空拍脚42、回头望月收势——13第一段第一式、预备式:图、1 (南)1、面南背北并步齐步自然站立,左手松垂置于身体左侧,右手握枪,使枪枪尖朝上,直竖在身体右侧,枪下端把头驻地,置于右脚尖外侧,头正身直,目视正前远方。
第二式、起式:图、1(南)一、1 二、1 三、1 21、左脚向左跨行半步,双脚相距与肩同宽,向左扭头,同时左手握拳,拳心向上,拳眼向外,拳面朝前屈臂弯肘大臂贴肋抱于腰间,同时右手把枪直竖上提,将枪直上直下向空中上投,借其自然抢身重量下落之势,就而并使右手滑手向下握于枪把后錾之上10 厘米处,将枪高举,挺胸收腹,舌抵上颚。
第三式,平心枪:图、1——2(东)1、体左转90度,左脚提起崩直放于右膝上方,同时右手向前平枪,左手此时就势在右手前顺把握枪,右前臂向一肩外侧带枪把上提,就而向后抽枪,使枪尖有拨拦之势;继续走势不停,左臂内旋,右手下压枪把使枪杆贴于右小腹前,此为枪势中的拿势,接下左脚朝前落地,落地弓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松握,右手前推使抢向前平刺,枪尖与胸向平,力达枪尖。
————————————————————————————————(一)第四式、虚步隔墙:图、1(向东向南)四、1 五、1、 21、左脚稍后撤,脚尖点地,右脚下蹲成左虚步;就而右手向头顶上方抽枪,就而使枪身斜架于体前。
第五式、跳步平心枪:图、1——2(向东向南)1、左臂内旋,右手下压使枪杆先贴于右腹前。
2、右腿蹬步跳起过左腿内侧向前盖步前落,再而左脚向前上步,落步弓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松握,右手朝前推枪把,使枪尖平胸向前平刺,力达枪尖。
————————————————————————————————(二)第六式、换把刺枪:图、1(向东向北)1、承继前一式平心枪,左手松握右手向后抽枪,右脚提起绷直放于左膝前上方,同时左手向左后下,右手向右前上运行,就而使枪尖朝后平放于体左,目视前方;继续走势不停,双手持枪使枪尖向前上运行,同时左手沿枪杆下滑,右手上滑换把握枪,右脚前落,落地弓膝成右弓步,右手松握,左手前推向前平刺,枪尖于六、1 2 七、1胸平,力达枪尖。
第七式、前点枪:图1——3(西)2 3 八、1 2 1、右手松握,左手向后抽枪,体半环左转180度,同时双手持枪使枪尖向左上,而后向左后运行,就而成左手位于右腋窝下,枪杆背于右臂后,目视前方。
2、接下右脚朝前上步,落步足尖虚步脚尖点地,左腿下蹲成右虚步。
3、同时右手向左上而后向右下放于右膝外侧,左手向左上竖于左肩前,使枪枪尖在前着地,枪身斜置于身前。
第八式、提膝撩錾:图、1——2(西)1、右脚跟落地,左手下压于左腿外侧,右手上抬于右肩前,左脚提起绷直放于右膝前上方。
2、同时左手向前上置于右肩前,右手向右下放于腰间,使枪錾即枪把从下向上撩把,左肘与左膝相照,目视前方。
第九式、提膝撩枪:图、1(向西向南)1、就继上式上动,左脚向前落地,右脚提起绷直放于左膝前上方,同时右手向前置于右肩前,左手向左下放置在腰间,使枪尖向前撩枪,枪尖高于头平,右肘于右九、1 十、1 膝相照,目视前方。
第十式、弓步刺枪:图、1(西)1、接上式动作完成,提左膝抬腿朝前迈步落步,接下右脚向前落步,就势弓膝成右弓步,就势右手松握,左手前推使枪朝前与胸向平做平刺动作,力达枪尖。
————————————————————————————————(三)第十一式、打花、凤凰点头:图、1(东)1、面向东,右手前滑,体左转180度,两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向右置放在右臂腋窝下,2、右手向前上将枪朝前劈出,目视前方。
图十二、1 2 图十三、1第十二式、打花、透步劈枪:、图、1——3(向西向北)1、继上式尾势双手握枪使枪尖向左后运行,再而右脚向前上步,体左转180度。
2、左脚向后退步,同时双手持枪使枪尖向左上而后向右后劈出,目视右后。
第十三式、翻身马步劈枪:图、1(向东向北)1、继接上式动作走势不停,右手松握,左手向前抽枪随体转90度,枪尖向右上撩枪,右脚向左上步,上体左转180度,双腿屈蹲座马步,就势双手握枪向右下平枪劈下,目视右方。
————————————————————————————————(四)第十四式、打花——弓步挑枪:图、1北十四、1 十五、1 十六、1 2 1、承接上式翻身马步劈枪,体右转90度成右弓步,同时双手握枪上挑,枪尖高于头平,力达枪尖。
第十五式、马步压嶄:图1(南)1、左脚向前上步,上体右转,双腿下蹲成马步,同时双手握枪使枪錾经左上前下压,力达枪錾。
第十六式、弓步刺枪:图(1)——2(东)1、2体右转90度,右脚向后腿步,上体右后转180度,成右弓步,右手松握,左手前推使枪朝前平刺,枪尖高与胸平,力达枪尖。
(五)第二段第十七式、凤凰点头:图、1(向西向北)1、右手前滑,体左转180 度成左弓步,同时双手左手向右放于右腋窝下,右手上举而后向下使枪向前劈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第十八式、弓步劈枪:图1(向南向西)十七、1 十八、1 十九、1 二十、1 2 1、体右转由西、经北、过东、180度成右弓步,同时双手握枪使枪尖随体朝前劈击,枪尖高与喉平,力达枪尖,再而运转枪尖垂下。
第十九式、马步劈錾:(转身竖旗)图11、左脚向前上步,双手先先右后左沿枪体右滑,左手上举,右手换把持枪,上体右转90度,胸面朝西,接下双腿屈蹲座马步,就势双手操枪使枪錾自后上向左下劈击,力达枪錾,再沉枪把竖枪。
目视左方。
第二十式、虚步隔枪平刺:图1——2(东)1、体右转90度,左脚朝前上步,脚尖点地,右腿下蹲成左虚步,同时右手换顺把握枪双手握枪使枪身斜架在体前,枪尖朝上,目视前方。
2、打枪花,盖步成左前弓步,两臂握枪平刺。
二十一式、三卧枕:图1——3(向南向东)二十一、1 2 3 41、动作一、体右转,左脚向左上步落步弓膝成左弓步,就势双手握枪,左前臂向上竖于左肩前,右前臂向下顺放置在右腿外侧,枪身斜贴于体前,目视右方。
2、3动作二、右脚向左上步,体左转180度,成右弓步,此时双手握枪,右前臂向上竖于右肩前,左前臂向下顺放置在右腿外侧,枪体斜贴于身前,目视左方。
二十一、1 2 3动作三、左脚向右上步,体左转180度,成左弓步,此时双手握枪,左前臂向上竖于左肩前,右前臂向下顺放置在左腿外侧,枪体斜贴于身前,目视右方。
第二十二式、退步压嶄:图二十二体右转90度,右腿向后撤步就而成左弓步,就势两臂控制枪錾往前下压,枪錾高于肩平,力达枪錾。
第二十三式、退步后刺枪:图二十三左脚向后退步成右弓步,双手协力握枪向右后下扎刺,力达枪尖,目视右后。
第二十四式、平心枪:图二十四左脚提起崩直放于右膝上方,同时右手向前平枪,左手松握,右手向右肩外上侧抽枪,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手下压前推使抢向前平刺,枪尖与胸而平,力达枪尖。
————————————————————————————————(七)第二十五式、弓步劈嶄:图二十五左手松握,右手向后抽枪,右脚向前上步,落步弓膝成右弓步,同时右手下滑至枪杆中部,左手向后放置在腰间,使枪錾朝前劈击,枪高与头平,力达枪錾。
第二十六式、脚面枪:图二十六、1、21、身形向左后转身180度,右手向下使枪顺放于腰间,左脚提起绷直放置于右膝前上位置。
2、左脚下前落步,落步弓膝成左弓步,就势双手握枪竖直下扎,使枪尖下刺置于左足尖前。
————————————————————————————————(八)第二十七式、换把劈枪:图二十七、1、21、身形右半扇面转身180度,由面东转向西,同时右手下压而后沿枪杆上滑,左手上举而后沿枪杆下滑,双手换把顺握枪使枪尖朝左上而后向前劈击,枪尖高与头平。
第二十八式、换把劈枪:图二十八、1、右手沿枪杆前滑向右后,左手持枪向前使枪尖顺放在左腿后侧,左脚向前上步落步弓膝成右弓步,同时右手上举而后沿枪杆下滑,左手下压而后沿枪上滑。
2、接下形成双手换把握枪,接后使枪尖向右上而后向前劈击,枪尖与头平。
第二十九式、马步撩枪:图二十九、(二十七)(1)(2)(二十八)(二十九)左手松握,右手向后抽枪,身形半扇面右转身180 度,左手下压,右手上挑,就而使枪斜贴在身前,接继右脚朝后退步,就势身形再而向右转体180度,此时全身已右转一圈,而后两腿屈蹲座马步,同时将枪尖向上撩,枪尖高与头平,力达枪尖。
方第三十式、马步劈枪:图11、接上动走势不停,左手换反把持枪;左脚向右上步,上体接继右转180度,双腿下蹲成马步;同时双手持枪向左下劈击,力达枪尖,目视左第三十一式、平心枪:图11、双腿立起,体左转,左脚提起绷直放于右膝上方;左手换顺把松握,右手上抬向右肩外上侧抽枪;左脚朝前落步弓膝成左弓步;同时右手下压前推朝前平刺,枪尖与胸平,力达枪尖,目视前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第三十二、弓步劈嶄第三十三、护脚弓步劈:图1——2(三十二)(三十三)1 2 (三十四)1、左手顺枪身右滑朝前移走就势握拿枪前端,右手持枪向后握拿枪把置于左臂腋窝下,使枪錾背与左臂后;左脚提起绷直放于右膝前上方,上身前倾将枪尖放在左脚前下位置,目视前方。
2、身形体左转180度,左脚向后落地;左手向上而后沉压置于腰间,右手向前将枪錾上撩高与头平,力达枪錾,目视前方。
第三十四、平心枪:图11、体左转180度,右脚向前上步,接而再体左转180度,整体环转一圈,左手松握,右手前推使枪朝前直向平刺而出,枪高与胸平,力达枪尖。
————————————————————————————————(十)第三十五式、过喉枪:图三十五1——3三十五、1 2 3 1、承继前式平心枪,身形略右转体胸体朝南,左手松握,右臂向后舒臂展臂全伸抽枪而后就势回滑。
2、左手推枪将枪平进向前送出,双手于枪尖后握枪,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虎口朝前拿枪,身形半扇面右转体180度,右脚向后退步与左脚成一脚距离并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