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 格式:ppt
- 大小:527.50 KB
- 文档页数:7
第4节科学测量分组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01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
【实验器材】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卷尺、三角尺、量筒、烧杯和水,细线、小石块(大小能放入量筒)、塑料盒、金属块。
【实验过程】1.测量物体的长度(1)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
(2)根据估测的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被选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且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准确。
(3)按以上的要求分别测量橡皮的长度、宽度、厚度以及课桌的长度,读出示数,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小石块的体积(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能浸没石块)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V1;(2)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慢放入量筒的水中。
当石块沉到筒底,并被水完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2。
(3)计算待测石块的体积V=V2-V1。
3.测量塑料盒的体积(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V1;(2)用细线系住一金属块,使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V2;(3)再用细线将塑料盒和金属块系在一起,使它们一起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V3。
(4)计算出塑料盒的体积V=V3-V2。
【问题与讨论】1.如何选择适宜的刻度尺?2.记录长度测量结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3.使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对于不沉于水的蜡块等物体的体积如何测量?02实验打破1.学校开运动会要画百米跑道,在以下如何选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选用分度值是1厘米,量程是50米的皮卷尺B.选用分度值是1毫米,量程是30厘米的钢尺C.选用分度值是1毫米,量程是1米的木尺D.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100米的刻度尺2.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毫升的水,应选用以下仪器中的()A.100毫升的烧杯B.10毫升的量筒C.100毫升的烧杯和滴管D.5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3.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仰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4毫升,倒出一局部液体后,再俯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15毫升,那么倒出液体的体积是()A.小于19毫升B.等于19毫升C.大于19毫升D.无法判断4.现有以下几种刻度尺:①总长0.6米的毫米刻度尺;②总长1.5米的厘米刻度软尺;③总长20厘米的毫米刻度直尺;④总长30米的厘米刻度卷尺。
2020年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类专题13 初中物理14个重要测量仪器使用与读数问题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问题1.刻度尺构造2.刻度尺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
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2.看。
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3.读。
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4.记。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2)刻度尺使用中注意事项先要找准零刻度线,再看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要注意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要求(1)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2)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且会归纳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二、用机械秒表(停表)测量时间问题1.机械停表的构造与用途如图甲秒表的主要构造有:A.启动、停止按钮;B.回零按钮;C.分钟刻度:读取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D.秒钟刻度(读取秒数)。
甲乙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对于甲图秒表,使用秒表前首先要上好发条,按压启动按钮,表启动,再次按下该按钮,秒表指针停止转动,按压回零按钮,分针与秒针都归零. 即三次按下按钮:一“走时”,二“停止”,三“复零”,对于乙图秒表,使用前,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上紧发条使用时,分为开始、停止、秒表清零三步。
(1)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指针开始走动;(2)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所读刻度;(3)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清零,指针复位。
3.机械停表的原理与读数方法秒表是利用周期性振动的等时性制成的.它的读数方法是:①首先读出小刻度盘中的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②然后读出大刻度盘的秒刻度数;③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先后相加即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相加即得最后读数。
新课标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二十个实验
一、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二、测定性试验(4个):
1.测物体的运动速度;
2.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3.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三、探究类实验(9个):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5.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6.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磁场的方向;
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长度测量长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许多其他的物理量也常常化为长度量进行测量;如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就是确定水银柱面在温度标尺上的位置;测量电流或电压就是确定指针在电流表或电压表标尺上的位置等。
因此,长度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仪器有: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读数显微镜等。
通常用量程和分度值表征这些仪器的规格。
量程表示仪器的测量范围;分度值表示仪器所能准确读到的最小数值。
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了仪器的精密程度。
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
【实验目的】1. 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读数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2. 学习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3. 掌握数据处理中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及表示测量结果的方法;4.熟悉直接和间接测量中的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仪器】不锈钢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铁环、细金属丝、钢珠【实验原理】一、游标卡尺用普通的米尺或直尺测量长度,只能准确地读到毫米位。
毫米以下的1位要凭视力估计,实验中要使读数准确到0.1mm或更小时,一般采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
1.游标卡尺的结构游标卡尺又叫游标尺或卡尺,它是为了使米尺测量的更准确一些,在米尺上附加了一段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叫做游标。
利用它可将米尺估读的那位数值准确地读出来。
因此,它是一种常用的比米尺精密的测长仪器。
利用游标卡尺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孔深及内外直径等。
游标上分度格数主尺上最小分度值==-=y m x y x 1δ游标卡尺的外形如图4-1-1所示。
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与量爪AA’相连的主尺D ;与量爪BB’及深度尺C 相连的游标E 。
游标E 可紧贴着主尺D 滑动。
量爪A 、B 用来测量厚度和外径,量爪A’、B’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C 用来测量槽的深度,他们的读数值都是由游标的0线于主尺的0线之间的距离表示出来。
2.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刻度尺上m 个分格的总长度和主刻度尺上的(m -1)个分格的总长度相等。
实验正确使用刻度教学设计刻度是量具和仪表等上面所刻或画的表示量值大小的记号和这些记号的总称。
详细释义1、[graduation] 量具和仪表等上所刻或画的表示量值大小的记号和这些记号的总称。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正确使用刻度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实验正确使用刻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2,良好的实验习惯.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教材分析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教法建议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3,实验表格设计(单位:cm)作业本长作业本宽课本长课本宽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观察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组织形式】学生小组【辅导】1、关于测量工具的历史2、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3、测量工具的特点4、来源提供:图书馆、网络等【评价】1、自我评价2、根据来源的丰富性和资料的丰富性评判3、自我学习的过程评价实验正确使用刻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表1
初中物理实验6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评价标准
初中物理实验6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
实验操作评分表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初中物理实验6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
学生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初中物理实验6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教师实验报告及备课评分标准
初中物理实验6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初中物理实验6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
教师实验报告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
说明:检查教案10分记录在上述得分中。
实验一 尺寸测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尺寸的常用仪器量具等的用途及使用方法;2. 学会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和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测量轴套内径。
二.实验介绍尺寸的测量在技术测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般分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如用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和测长仪等测量长度尺寸。
相对测量是指从测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得到的是被测量相对标准量的偏差值,如用比较仪、内径百分表测量尺寸。
本实验介绍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用内径百分表或测长仪测量内径的方法。
三.测量仪器及测量原理(一)立式光学计结构及原理立式光学计主要用途是利用量块和零件相比较的方法,来测量物体外形的微差尺寸,首先根据被测工件的基本尺寸L 组成量块组,然后用此量块组将立式光学计的标尺调到零位。
若从该仪器刻度尺上获得的被测长度对量块尺寸的偏差为L Δ,则被测工件的长度为L +L Δ。
是一种精度高、结构简单的光学量仪。
该仪器分度值为 0.001毫米,示值范围±0.1毫米,最大测量长度180毫米。
仪器外形及主要部分见图1-1。
仪器测量原理: 立式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光线反射现象产生放大作用)进行测量的仪器。
其光学系统如图1-2所示。
光线经反射镜1及三角棱镜照射到刻度尺8上,再经过直角棱镜2、物镜3,照射到反射镜4上。
从刻度尺8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平行光束到达反射镜4。
若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绕支点转动某一角度a ,如图1-3a ,则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2a 角度,从而使刻度尺7产生位移t 如图1-3b ,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
若物镜至刻度尺8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 ,设b 为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s 为测杆5移动的距离,则仪器的放大比K 为:ab a f s t K tan 2tan == 当a 很小时,a a 22tan ≈,a a ≈tan ,因此 bf K 2= 光学计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2,f =200mm, b =5mm, 则放大比K =80。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要点要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正确地使用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并掌握测量的方法和要点。
一、对刻度尺要“三查”在实验的测量以前,应养成首先检查测量工具即刻度尺的习惯,对刻度尺的检查包括三点:一查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刻度是否均匀,刻线是否清晰;二查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若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三查,即弄清相邻两条刻线所代表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以及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量程)。
二、使用刻度尺要“五会”(1)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测量范围;(2)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4)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字;(5)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三、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应做到“五要”一要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例如,要测量桌面的长度,只需估读到毫米,可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要安装窗玻璃,需准确读到毫米,就应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钢板尺或者钢卷尺等。
此外,工厂中或实验室中还有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即螺旋测微器来精确测量的。
二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有“基本测量法”和“特殊测量法”。
例如,欲测物理课本的长或宽,就可用刻度尺对它进行直接测量,这种方法是基本测量法,还有一些情况,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而需用刻度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间接测量,或利用特殊工具进行测量,这种方法,是特殊测量法,例如,欲测圆锥体的高或墨水瓶的高,则要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欲测曲线的长度,则先用棉线量出曲线的长度,然后再用刻度尺测量棉线的长,就是曲线的长度(化曲为直测量法);将圆纸板在曲线上滚动,记下始点、终点和圈数,测出圆纸板的周长,就可算出这条曲线的长度(滚轮测量法);欲测出教科书每页纸的厚度,可将教科书压紧,测出书的厚度就可算出每页纸的厚度(积累测量法),等等,这些都属于特殊测量法。
实验1 长度测量实验1 长度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之一,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许多测量都与长度测量有关。
不少定量的物理仪器,其标度均按一定长度来划分,比如,用温度计测温度和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电流或电压时,就是准确观测水银柱在温度标尺上的距离和电表指针在表头标尺上的距离来量度的。
总之,长度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掌握长度测量的正确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长度测量的仪器和方法有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测量工具要算米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
如果所要测量的物体无法直接接触测量或物体的线度很小且测量要求准确度很高,则可用其它更精密的仪器(如读数显微镜)或其它更适合的测量方法。
【实验目的】1.掌握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巩固有关误差、实验结果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知识,熟悉数据记录、处理及测量结果表示的方法。
【实验原理】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 = 1000 m 1m = 10 dm 1dm = 10 cm 1cm = 10 mm 1mm = 1000μm 1μm =1000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除,大单位换小单位用乘 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纸张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7.游标卡尺原理及读数方法(1)游标卡尺的构造游标是为了提高角度、长度微小量的测量精度而采用的一种读数装置。
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长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长度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也是物体在空间中所占据的距离。
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长度。
然而,长度的测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借助仪器和方法来获得准确的结果。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探究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误差来源,以及改进测量方法的可能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尺子、游标卡尺、光学显微镜、标准测量物体(如金属尺、玻璃棒等)、待测物体(如铅笔、书本等)。
2. 实验方法:a. 使用尺子进行直尺测量:将尺子对准待测物体的一端,读取尺子上与另一端对齐的刻度值。
b. 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将游标卡尺的两腿夹住待测物体,读取游标卡尺上与另一腿对齐的刻度值。
c. 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测量:将待测物体放在显微镜下,通过目镜和物镜观察物体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并记录读数。
实验结果与讨论:1. 使用尺子进行直尺测量: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本书作为待测物体,通过尺子进行直尺测量。
我们进行了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结果显示,使用尺子进行直尺测量的结果较为一致,测量误差较小。
然而,尺子的刻度间距较大,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精2. 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我们将游标卡尺的两腿夹住待测物体,通过读取游标卡尺上与另一腿对齐的刻度值来测量长度。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支铅笔进行测量。
通过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我们发现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相对较为准确。
游标卡尺的刻度间距较小,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然而,由于手动操作的不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3. 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测量:我们将待测物体放在光学显微镜下,通过目镜和物镜观察物体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并记录读数。
我们选择了一根玻璃棒进行测量。
通过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我们发现光学显微镜的测量结果非常精确。
光学显微镜可以放大物体并提供清晰的图像,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然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且设备较为昂贵,不适用于一般的日常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