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6
日语中“有标被动句”的汉译问题之探讨
范峥
【期刊名称】《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9)006
【摘要】摘要: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的表达形式。
日语称之为“受身表现”,汉语称之为“被动句”,而且各自的被动表达都不只限于一种形式,其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有标志的被动表达和无标志的被动表达两种。
笔者主要对日语中使用频率高、句子结构复杂、表现意义丰富的“有标被动句”的汉译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和挖掘翻译的技巧,揭示日汉被动表现的本质特征和区别,为日语教学的翻译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总页数】7页(P93-99)
【作者】范峥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65.9
【相关文献】
1.试论日语被动句的汉译技巧 [J], 王茜;
2.浅析日语被动句及其汉译 [J], 杨慧英;边蒙亮;丛晓明
3.《我是猫》中的日语被动句的翻译——从日语被动句的意思功能来看 [J], 罗年红
4.谈日语被动句的汉译 [J], 马丽杰
5.试论日语中“有对自动词无标被动句” [J], 姚康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在日语及汉语语法中,被动句均表示主语受到动作的影响。
但是,两者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别介绍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一、日语被动句日语被动句的基本结构是“を+受身形”。
例1:父がリンゴを食べた。
(父亲吃了苹果。
)→リンゴが父に食べられた。
(苹果被父亲吃了。
)例2:私たちがラーメンを作った。
(我们做了拉面。
)→ラーメンが私たちに作られた。
(拉面被我们做了。
)可见,被动句中的主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接受动作的对象。
同时,表示动作的谓语动词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受身形,即“变轻音+られる”。
除此之外,当句子中存在“ている”“てある”“てもらう”等构成句法时,若要将其变为被动句,需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转换。
例3:彼がコーヒーを飲んでいます。
(他在喝咖啡。
)→コーヒーが彼に飲まれています。
(咖啡被他喝了。
)例4:部屋を掃除してある。
(房间已经打扫了。
)→部屋が掃除されている。
(房间被打扫了。
)例5:姉が私に漫画を貸してくれた。
(姐姐借给我漫画。
)→私に漫画が姉に貸されてくれた。
(漫画被姐姐借给了我。
)在汉语中,被动句的基本形式是“被+动词+宾语+补语”。
例6:我吃了一个苹果。
→我被一个苹果吃了。
例7:他写了一封信。
→一封信被他写了。
例8:我们打了三场比赛。
→三场比赛被我们打了。
不过,汉语被动句的结构较为灵活,也可以进行结构转化,例如:例9:他对我说了一句话。
→我听到了他对我说的一句话。
例10:我看到了他做的功课。
→他的功课被我看到了。
在这种转化结构的汉语被动句中,主语同样发生了变化,谓语动词则变化为了另一个动词。
同时,宾语变成了被动的对象。
总结:。
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探究1. 引言1.1 介绍被动句和日语语法被动句是日语语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句型,它在表达背景或者客观动作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被动句的特点在于动作的承受者成为句子的主语,而动作的执行者则成为句子的主题,这种结构给人一种被动、被动接受的感觉。
在日语中,被动句的构成通常是由“を”+动词的被动形式构成,比如“この本は買われました”(这本书被买了)。
日语被动句的特点使得其在表达被动或者被动接受的语境中非常常见。
比如在描述自然现象、事物的特性、或者被动接受某种行为时,常常会使用被动句。
被动句也常常用于避免具体说出动作的执行者,从而显得客观客观公正。
日语被动句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动作的承受者,并且通过主动译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体现动作的执行者。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被动句的特点以及主动译法与被动句的关系。
【字数:239】1.2 探讨日语被动句的特点被动句是日语中常见的句型之一,其特点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或者受事者。
在被动句中,动作的执行者通常是被省略或者不重要,重点放在动作的接受者身上。
这种句型在表达客观事实、描述被动行为时非常常用。
日语的被动句通常由动词的被动形式加上助动词“られる”或者“れる”构成。
被动句的谓语动词需根据动词的词尾来变化,同时还要考虑动词的类型及词义。
由于日语的动词丰富多样,被动句的构成要素也较为复杂,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练习。
被动句的使用场景也比较广泛,常常用于客观描述、表达被动行为、强调受事者等情况。
通过被动句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自然,更加贴合日语的表达习惯。
日语被动句的特点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使用较为灵活多样,但构成要素较为复杂。
熟练掌握被动句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能够让表达更加准确、自然。
在实际学习中,需要注重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日语被动句的特点及运用技巧。
2. 正文2.1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区别主动句和被动句在日语中是两种不同的句型,它们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三、日语被动句的分类日语被动句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根据“主语是否是人”分类,或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分类两种方法。
本文将按照“主语是否是人”的分类方法将日语被动句分为两大类,即,有情主语句和无情主语句;又遵循“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以及“是否出现动作主体”、“句子所表达内容”等标准,将两大类又分成若干种。
在此逐个进行考察、分析。
(一)有情主语句主要指以人作为主语的句子,是日语固有的被动句。
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又可分为以下几种:ア、直接被动句指主语直接受到动作或者作用的影响,主语又是动作作用的直接承受者,原来主动句中的ヲ格或者二格的名词句作为被动句中的主语。
例如:(1)昨日、学校へ行く途中、山本さんは知らない人に殴られた。
(2)私はまた友人に笑われた。
原本被动句是只用于表示主语(主体)受到伤害、利益受到损害等不利影响时的表达,但近年来由于受西洋语法影响,日语中也出现了以下这种并非“受害”,反而有点“受益、受惠”的被动句。
如例(3),(4)。
(3)私は時々担任の先生に褒められる。
(4)太郎は家族みんなから愛されている。
イ、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而是间接地受到与之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的影响。
从内容来看,这种影响通常是对主语(主体)不利的,因此,这种被动句在日语中又叫做“迷惑受身文”(受害被动句)。
日语中有由自动词构成和由他动词构成之分。
a、自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在欧美语法以及汉语语法中都没有由自动词构成的被动表达,所以,日语中这类被动句的构成较难理解。
如:(5)昨日、鈴木さんは一晩中子供に泣かれて、寝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6)友達に来られて、勉強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如上所示,这类句子中的被动动词皆由自动词构成,是主语以外的某人的自发动作。
但这个动作的发生却间接地对主语造成不好的影响。
日语常常用这样的句式来表示主语间接受到打扰、或影响。
日语被动句的翻译作者:徐丹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8期摘要:众所周知,汉语的被动句式仅由他动词构成,而日语的被动句式不仅可以由他动词构成,也可以由自动词构成,由于两语言被动式的使用范围不一,因此我们需要探讨研究日语各类被动句在汉译是的最佳表现形式。
本文将被动句分为一般被动句,使役被动句,和委婉判断被动句。
并通过例子来探讨被动句的翻译,希望得出对日语学习者有用的结论。
关键词:被动式;主动式;汉译一、一般被动句(一)直接被动句1.NがV-られる。
用于将接受动作或作用的事物作为主语叙述,用于事实描写句、报道性文章中。
此时翻译时多译为主动句。
例えば:a.この地方では、主に赤ワインが作られている。
这个地方主要生产葡萄酒。
b.木曜日の会議は3時から開かれることになっている。
星期四的会议决定于3点召开。
2.NがNに(によって)V-られる。
动作的主体以NにN或によって来表示,主要表示物品(作品,建筑物等)也多用于事实的描写句,报道性的文章中。
此时多翻译为被动句。
例えば:a.このあたりの土地はダイオキシンに汚染されている。
这一带的土地被二恶烷污染了。
b.地震後、その教会は地域の住民によって再建された。
地震后,那座教堂被当地居民重建。
c.たちまち彼は巡邏の警吏に捕縛されました。
他立刻被巡逻的警官逮捕了。
(二)间接被动句1.NがNにV-られる。
从由于发生某事态而间接地受到麻烦的人的立场来叙述,一般是对应自动词的能动句,动作主体用Nに来表示。
此时多翻译为主动句。
例えば:a.忙しいときに客に来られて、仕事ができなかったです。
正忙的时候,来了客人,结果工作没干成。
b.家族でハイキングに行ったんですが、途中で雨に降られました。
一家人去郊游,结果途中被雨淋了。
c.彼は奥さんに逃げられて、すっかり元気をなくしてしまいました。
他老婆跑了,他非常沮丧。
d.子供に死なれた親ほどかわいそうなものはないです。
没有比失去了孩子的父母更可怜的了。
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探究日语中被动句是非常常见的语法结构,其表达方式与中文略有不同。
在日语中,被动句的形式是动词的被动形式+を/が+主语。
其中,を和が的选择是根据句子的语境和意义进行分析的。
在翻译被动句时,需要注意被动句所传达的信息以及表达方式与中文不完全相同,下面进一步探究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
日语中被动句的主语通常是动作的承受者,而非动作的实施者。
因此,中文翻译被动句时,一般需要将被动语态转换成主动语态,通过改变主语来表达相应的意思。
同时,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语境和上下文的影响,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 在表达含有情感色彩的被动句时,中文翻译通常采用重复式表达。
例如,“彼女に殴られた”可以翻译成“我被她打了一拳”。
此处的“我”是主动语态的形式,前半部分“她打了我”是被动语态的形式,而后半部分重复使用“我”来发泄心情或强调自己的立场。
这种表达方式在中文中非常常见,能更好地体现说话者情感波动及主动控制的意图。
2. 对于被动句中的疑问句,中文翻译需要将被动句变成相应的主动句。
例如,“彼女に何かされたの?”可以翻译成“她干了你什么?”此处的“你”是主动语态的形式,前半部分“她干了什么”是被动语态的形式。
这样的翻译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出问话者的疑问以及指责或控诉对方的语气。
3. 对于表示结果或影响的被动句,中文翻译需要考虑到动作的真正实施者。
例如,“川を渡られない”可以翻译成“不能过河”。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形式上是被动语态,但是真正的实施者是自然条件,翻译时需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情况。
4. 在表达知识、技能或经验的被动句时,中文翻译通常采用“被……所”或“被……训练”等结构。
例如,“勉強に教わった”可以翻译成“我被勉强地教过”。
此处的“我”是主动语态的形式,后半部分“被勉强地教过”则更好地表达出发言者对于教育水平或教学质量的批判。
总之,中文翻译日语被动句时,需要根据语境、情感倾向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转换,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出被动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探究日语被动句在翻译成中文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困难,特别是在理解句子的主动含义和如何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本文将探讨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日语被动句的翻译问题。
第一部分:日语被动句的特点日语被动句是指动作的承受者或对象放在句子的主语位置,而动作的执行者放在句子的谓语部分。
在日本语法中,被动句多用来表达自然现象、被动接受、被动经历等含义。
“この本は昨日読まれました”(这本书昨天被读了)中,“この本”被放在了句子的主语位置,表明了这本书是动作的承受者。
在将日语被动句翻译成中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由于日语被动句的结构与中文句子的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往往需要对句子做出一些改动。
日语被动句中的被动动作在翻译成中文时也可能对语气、语态等方面产生影响。
正确理解日语被动句的主动含义对于准确翻译成中文至关重要。
在翻译日语被动句时,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将被动句译为中文的主动句。
可以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和语境进行翻译,将被动动作的承受者、执行者和动作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对应。
可以根据句子的语气和情感进行翻译,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意思。
还可以根据中文句子的语法规则和结构对日语被动句进行调整,使译文更加流畅、通顺。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好地将日语被动句的“主动”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
举例来说明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
“山田さんは毎日英語を勉強されます”(山田先生每天学习英语)中,“勉強されます”是被动句的用法,表示了被动接受动作的含义。
在翻译成中文时,可以改为“山田先生每天自己学习英语”,从而表达出主动的含义。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
第五部分:总结日语被动句的翻译问题一直是学习日语的人们面临的难题。
通过本文的讨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掌握一些关于日语被动句的翻译技巧。
正确理解日语被动句的主动含义对于准确翻译成中文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读者能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日语被动句的翻译技巧。
LiberalArtsGuidance2019年03月(总第331期)文理导航No.03,2019Serial No.331日语被动句的语法结构、分类方式、使用情况及汉译方法都比较复杂,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握的地方。
由于中日两种语言的使用倾向不一样,日语倾向于使用被动句,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主动句,因此在日语被动句的汉译过程中,很多句子不能简单、直接的译成汉语的“被字句”。
本文主要探讨日语被动句译成汉语主动句的情况,以探索日语被动句汉译过程中的翻译规律。
一、被动句的构成及分类1.被动句的构成日语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接在动词的未然形之后构成日语的被动态。
由动词被动态作谓语构成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在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或作用的直接承受着,或者是间接受到影响的“受害者”,被称为“受事者”,在句中一般用“が”格来表示。
而动作或作用的实施一方被称为“施事者”,在句子中充当补格成分,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可以用“に”“から”“によって”来表示,有些情况不需要出现“受事者”时,补格成分可以省略。
2.被动句的分类日语语法学家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被动句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
松下大三郎基于意义用法,将被动句分为“单纯被动句”和“利害被动句”两种类型。
森田从形态论的角度出发,将被动句分成10种句型。
而寺村秀夫从被动句的功能角度出发,将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两大类。
本文参照寺村秀夫的被动分类方式,根据“主语是直接承受动作还是间接受到影响”这一角度出发,将被动句大致分为三类:(1)直接被动句直接被动句是指受事者直接承受该动作或作用,也受到该动作或作用的影响。
直接被动句根据主语的不同又分为“有情主语句”和“无情主语句”两种情况。
“有情主语句”通常指以“人”为主语的直接被动句。
无情主语句则指以“事”或“物”做主语的直接被动句。
例如:①昨日、王さんは先生に叱られました。
(昨天小王被老师批评了。
)②オリンピック大会は源年に一回行われる。
日语被动句的翻译【摘要】日语被动句在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汉译时不能一味地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要根据被动句的类型及上下文语境,选择合适的译法。
本文试图对日语的被动形式及其翻译方法做初步探讨、总结。
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语被动句;汉译;使役;意译1、直接译出“被”字。
为了突出受动者,把它放在句首,作为句子中的主体来叙述,因而使用“被”字。
* あのぺてん師の口車に乗せられて、とんでもない山奥の土地を買わされた。
(被那个骗子花言巧语的欺骗了,买了难以想像的深山里的一块地。
)* 農民たちは、不作のときも重い税を課せられ、貧しい生活にがまん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かった。
(农民在欠收时也被分摊很重的课赋税,不得不贫寒地勉强度日。
)* 深夜、大けがをした人が病院に担ぎ込まれた。
(深夜一个受重伤的人被抬进了医院。
)* 自分も意見が退けられたわたしは、憤懣やるかたない思いであった。
(我的意见被驳回了,气死我了!)2、翻译成“挨”“叫”“让”“给”“遭受”等与“被”字类似的词。
在现代汉语中“被”字句用的较少,而经常用别的词来代替。
* 交通の妨害になる駐車違反は、都心では特に厳しく取り締まられています。
(在东京都中心地区内,妨碍交通的违章停车受到严格取缔。
)* 弟は平気でうそをつくので、いつも母に叱られています。
(弟弟总是脸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谎,所以老挨妈妈骂。
)* 投石して抵抗した人たちは、公務執行妨害で次々に逮捕された。
(投掷石块进行抵抗的那些人因妨碍执行公务罪先后遭到了逮捕)3、翻译成“受”“得”“获”。
在被动句中含有利的语气时,多用“受”“得”“获”字表达,尽量避免用“被”字。
* 彼のへりくだった態度は、多くの人に好感を持たれている。
(他谦恭的态度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 彼はよく勉強して、先生にほめられた。
(他努力学习,受到老师的表扬)4、译成无主句。
那些只有主语(动作的承受者),而主语多为没有生命和感情的事物,句中表示动作对象的补语不必说出,或者泛指一般人。
中日两个工商业的交流一直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日语翻译也是翻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
中日两国的文化和工商业交流甚至曾经一度令大量中国学习投身与日语的学习中,但是这些学习日语的学生中能够从事翻译事业的却寥寥无几,因为并不是懂日语就可以做翻译了,这其中还需要学习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在汉译日的过程中,被动式的译法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让人难以理解,在本文中我们着重对被动式的译法进行讲解。
被动式的译法就被动句而言,日语可以看出其形式上的系统性,一般以表示被动意义的助动词形式表示。
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则没有表面上的系统,表示被动意义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为“被”字句,此外还可以通过“叫”、“让”、“给”、“受”、“遭”、“挨”、“所”、“由”、“经”等介词来表示被动意义。
此外,一般认为日语被动句多于汉语,因此,无论汉语原文是否被动,翻译成日语时,均视日语表达的需要而决定是否使用被动形式。
日语翻译原文为主动句,译文采用被动形式在汉语中,用于陈述客观事物或想象的被动句被称为“简略被动句”。
从形式上看,就是省略了被动介词,施事者没有出现。
例此处园林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译文:この庭園はすでに世界遺産リスト登録されている。
例的中文说法是受到西方文字的影响形成的,这个“被”字完全可以去掉。
这类说法目前一般都认为是不规范说法,但已经较为常见。
翻译者可以自己选择,更重视“规范”的,则不用这一“被”字,而要使这文章显得“洋气”一些的,也可以在一些情况下使用。
但这是汉语表达上的问题,从汉译日的角度说,这类句子可以翻译成日语的别动态。
意义被动句有些被动句不带任何被动意义的介词、助词或动词,但是仍然表示受事者受到某种动作的影响,仍具有被动意义。
从表现形式来看,就是原文中本来处于动作对象的宾语被提至主格位置。
它具有如下特点:主语是受事者,而不是施事者,施事者不一定出现;主语多为无生命体或抽象事物,而且是正确的,不能发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谓语动词是及物的,一般不能是一个简单的动词,往往带有附加成分。
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探究
日语中的被动句是指动作的承受方并未被明确表述,而是由动作的发出方间接表达。
在翻译中,被动句是需要注意的语法结构之一。
在欲准确翻译被动句的同时,也需要根据
具体的语境和句子结构,进行灵活的语法和意义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自然度。
下面,就具体探讨一下日语被动句翻译时的“主动”译法。
一、语法结构
日语中的被动句是由“被动助动词+动词的辞書形”构成的。
被动助动词有几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られる”,其次还有“〜せられる”、“〜させられる”等。
下面是
两个例句:
1. 私は日本語を勉強されています。
(我正在学习日语。
)
(他让我们等待。
)
可以看出,日语中的被动句没有明确的主语和直接宾语。
因此,在翻译中需要根据上
下文的意义和动作发出方的人称等因素,来确定被动句的主语和宾语。
二、“主动”译法
1. 被动-他は誘われた。
(他被邀请了。
)
在被动句中,“他”是动作的承受者,但是在主动句中,“他”则变成了动作的发出者。
将被动句转化为主动句,需要采用被动主语“に”来表示动作的发出方,同时还需要
根据动作的发出方的人称和数量来确定主语的变化。
主动-私は花を摘んだ。
(我采了花。
)
3. 被动-宿題を忘れられた。
(忘了交作业。
)。
试论日语被动句的汉译技巧摘要: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句,由于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不同,日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使用范围更广泛。
因此,在翻译时日语被动句不可能完全对译成汉语被动句,必须结合汉语表达习惯进行灵活翻译。
本文首先阐述日语被动句的特点和分类,然后通过例句分类阐述汉译方法。
关键词:日语被动句汉译【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C-0040-02被动表达在日语语法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日本人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日本人喜欢使用被动句的表达方式,它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日语被动句的标志是在动词未然形后加上助动词“れる/られる”。
因此,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常常看到“れる、られる”就机械地翻译成汉语的“被”字,虽然日语的被动句很多情况下可以翻译成汉语的“被”字句,但是也有很多例外,例如,“私は友?_に来られて勉??できなかった”这句话,很多学习者会翻译成“我被朋友来访没法学习”,这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为了避免不自然的译文,掌握日语被动句的汉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提高日汉翻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语被动句的特征和种类日语被动句是由动词未然形后接续被动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构成,表示主语被动地承受别人的动作,或受到外力的作用受到了某种影响。
也就是说被动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被动句的主语必须是受事者,即受到动作、作用影响的一方。
②谓语动词后接“れる/られる”。
③大多数表示受到危害、损失、伤害的含义,但也有少数表示受益的情况。
关于日语被动句的分类,不同的教科书有不同的分法,本文将其分为三种即直接被动、间接被动以及使役被动,下面分别探讨各自的汉译方法。
二、日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一)直接被动句直接被动句就是叙述对象直接受到了某种动作、作用的影响,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
叙述对象可以是有情物(主要指人),也可以是无情物,根据叙述对象的不同,翻译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通过例句来具体分析。
日汉翻译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概述武惠方(长江大学日语系,湖北荆州434023)摘要:汉语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带有被动意义的介词或助词构成的被动句,另一类是意义被动句。
被动句在日语中被称作r受身文j,是由r勤词④未然形J+F受身助勤词礼为/岛扎为J构成。
怎样将汉语被动句准确而又符合语言习惯地翻译成日语被动句.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日汉翻译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受动者施动者被动句鲁迅曾指出:“凡是翻译的东西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当然是力求其易解,二则保存这原作的丰姿。
”正如古人常说的翻译应该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无论是从事同一语言问的翻泽.还是进行两种语言问的翻译,为了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必须以这条原则为尺度。
汉泽日中也是一样.在此笔者谈谈其l fl的被动句的翻泽方法。
汉语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带有被动意义的介词或助词构成的被动句。
另一类是意义被动句。
被动句在日语中被称作r受身义J,是由r勤制力未然形J+F受身助勤嗣扎为/岛扎否f J构成。
怎样将汉语被动句准确而又符合语言习惯地翻译成口语被动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
为了方便叙述,我们把动作发出者称为施动者,动作的承受者称为受动者。
因为要区分其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所以分别记为施动者(有)、施动者(无),受动者(有)、受动者(无)。
一、介词被动句、助词被动旬的翻译方法汉语里,介浏被动句是指由带有被动意义的介词“被、让、叫、给”来引进动作的主体的句子。
助词被动句是指表达被动意义的“被、给”引进动作主体并没有出现,而是直接接滑语动词从而“被、给”在这样的句子111起到了助阏的作用。
这类被动句称为助词被动句。
1.介词被动句的翻译方法翻译这类句子的时候。
根据受动者和施动者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
可以有四种翻洋方法。
(1)受动者(有)+被+施动者(有)+谓语动词(+宾语)一般可翻译为:受动者(有)一施动者(有)二(目的言吾罗)勤蒯刃未然形+扎弓/岛扎否例:①太郎被老师表扬了。
日语被动句若干方面的探讨所谓的被动句指的是在描述一个动作或者作用的主体对被作用的其它事物发生作用时,并不是将动作主体、即动作的发出者当作句子的主语来描述,而是将动作作用的对象当作句子的主语来描述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日语中要表达一个被动意义的时候,是通过添加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来表示被动的意义。
但是,日语中的被动句的结构和它所起的作用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能表示很多丰富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文和日文当中的被动句式进行比较,来研究被动句的种类及被动句的结构。
本文主要将被动句分为单纯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来进行讨论。
所谓的单纯被动句指的是将主动句中的宾语变成被动句中的主语的被动句。
例如:(1)幼稚園のとき、いろいろな友達が私をきらっていました。
(2)私は幼稚園の時、いろいろな友達にきらわれていました。
在这个例子当中,主动句(1)的宾语「私」变成了被动句(2)中的主语,而主动句中的主语「いろいろな友達」则是伴随着「に」一起出现在了被动句当中。
我们把这样的被动句称为单纯被动句。
日语中还有下面一种被动句:(3)子供たちは雨に降られて、途中から引き返した。
(4)私は友達に学級日誌を読まれてしまった。
例(3)和例(4)的下划线部分所对应的主动句分别是「雨が降った」、「友達が学級日誌を読んだ」。
被动句当中的主语「子供たち」、「私」在并没有作为宾语出现在它们所对应的主动句当中。
我们把这样的被动句称为间接被动句。
在日语中经常被称为「利害の受身」。
单纯被动句是将原来主动句中的主语从主语的位置拉下来而以宾语来充当被动句中的主语。
与此相对,间接被动句当中的主语并不在它所对应的主动句当中出现,而是后来添加上去的。
在这一点上,间接被动句和添加了主语的使役句相类似。
如「加藤さんは子供をがむしゃらに勉強させた。
」和「加藤さんは子供にがむしゃらに勉強された。
」被动句中的动作执行者名词句在单纯被动句当中,它所对应的主动句当中的动作执行者的名词句一定会伴随着格助词「に」出现在被动句当中。
龙源期刊网
日语被动句的“主动”译法探究
作者:董奎玲
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07期
【摘要】被动句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其分类及用法的复杂性,往往会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惑。
在进行日汉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日中两种语言结构及表达习惯的差异性,许多日语被动句不能直接译为汉语中的“被字句”,而要译成符合汉语表达的主动句。
本文主要探究日语被动句在日汉翻译过程中需要译成主动句的情况,以加深对日语被动句的理解,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翻译。
【关键词】被动句;“主动”译法;翻译
日语被动句的语法结构、分类方式、使用情况及汉译方法都比较复杂,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握的地方。
由于中日两种语言的使用倾向不一样,日语倾向于使用被动句,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主动句,因此在日语被动句的汉译过程中,很多句子不能简单、直接的译成汉语的“被字句”。
本文主要探讨日语被动句译成汉语主动句的情况,以探索日语被动句汉译过程中的翻译规律。
一、被动句的构成及分类
1.被动句的构成
日语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接在动词的未然形之后构成日语的被动态。
由动词被动态作谓语构成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在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或作用的直接承受着,或者是间接受到影响的“受害者”,被称为“受事者”,在句中一般用“が”格来表示。
而动作或作用的实施一方被称为“施事者”,在句子中充当补格成分,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可以用“に”“から”“によって”来表示,有些情况不需要出现“受事者”时,补格成分可以省略。
2.被动句的分类
日语语法学家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被动句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
松下大三郎基于意义用法,将被动句分为“单纯被动句”和“利害被动句”两种类型。
森田从形态论的角度出发,将被动句分成10种句型。
而寺村秀夫从被动句的功能角度出发,将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两大类。
本文参照寺村秀夫的被动分类方式,根据“主语是直接承受动作还是间接受到影响”这一角度出发,将被动句大致分为三类:
(1)直接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