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41
尿石症名词解释
尿石症是由尿路结石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尿路是指肾脏到膀胱的通路,其中有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组成,而尿路结石就是在尿路中形成
的结晶体,有时也可以将其称为“结石”。
尿石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泌尿
系统疾病,是指因在尿路中沉积的尿盐、尿酸钙或尿酸磷等,构成的结晶
体造成的某种尿路疾患。
经常的症状有:尿痛、尿频、尿急、血尿、排尿困难等。
该病可以根
据经常的症状和医院的检查来进行诊断,包括超声波频检查、尿液检查和
直肠检查,还可以进行结石成分的分析,以及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的
判断,方可确定患有尿石症。
此外,尿石症常见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射频碎石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用药物就地分解尿路结石,手术治疗是指采用胃肠镜或尿
道体内直视镜外科手术来摘除尿路结石,而射频碎石是一种使用高频电磁
波破碎尿路结石的技术,不需要切开皮肤,切开尿道即可实施碎石手术,
称之为“无创碎石”。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一旦有此病症出现,应及
早治疗,以防治疗不当,造成尿路堵塞,从而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尿石症病人的健康教育
尿石症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在尿液中形成结石。
为了帮助尿石症患者更好地管理和预防疾病,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健康教育:
1. 饮水量充足:尿石症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至少应为2-3升。
适量的水分可以稀释尿液中的溶质,减少
结石形成的风险。
2. 控制饮食:减少高盐、高糖和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咖啡、红肉、酒精等。
另外,注意控制摄入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番茄等,因为草酸会增加结石的形成。
3. 均衡饮食:保证每餐都包含适量的蛋白质、蔬菜和水果,避免饮食不均衡导致尿液中溶质积聚。
4. 规律排尿:尽量避免憋尿,尽早排尿,保持尿液通畅。
5. 注意体重管理: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尿液中结石形成的几率。
6. 适量运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代谢,改善尿液的组成。
7. 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预防,定期复查尿液,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避免过度服用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因为过量的维生素D 和钙会增加结石的形成。
以上是针对尿石症患者的一些健康教育建议,但每个病人的病情和生活习惯不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预防和管理计划。
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一〕2007一、背景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居首位。
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1次泌尿系结石,欧洲泌尿系结石年新发病率约为100~400/10万人。
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此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
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上3大结石高发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泌尿系结石病因研究的深入,结石的代谢危险因素越来越为泌尿外科工作者所重视。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v,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NL)、输尿管肾镜取石术(ureterorenoscope lithotripsy,URL)、腹腔镜取石术(1aparoscope lithotomy)的陆续呈现,使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逐渐向微创标的目的开展。
此外,结石复发的预防工作已经成为了泌尿外科工作者存眷的重点。
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并无统一的尺度,各地不同病院之间对于结石治疗方案和预防办法的选择仍然存在着必然的差距。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复习了近年来国表里的文献,依据循证医学的原那么编纂了这本指南,但愿以此对于尺度国内关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减少结石的复发等方面起到必然的指导作用。
按照循证医学的原那么,我们将指南引用的文献资料按其科学可信性分为不同等级的证据和不同级此外“保举〞。
证据级别(LE)和“保举〞等级(GR)的尺度见表Ⅶ-1、表Ⅶ-2。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程度的差别,不同地域在治疗方法和诊断技术上差别较大,我们强调要选择对患者来说最适宜、损伤最小、并发症风险最小的诊疗方法,但并不是说其他的方法是不克不及用的,如果某一治疗方法不保举使用,我们将会出格说明。
尿石症病人的护理尿路结石也称尿石症,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的总称。
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尿路结石可引起泌尿系统的直接损伤、感染、梗阻、和肾衰竭。
一、病因(一)流行病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饮食成分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影响尿路结石的形成。
(二)尿液因素1.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或尿酸排出量增加。
2.尿pH改变磷酸钙及磷酸镁铵结石易在碱性尿中形成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在酸性尿中形成上尿道结石大多为草酸钙结石(最常见)膀胱结石以磷酸镁胺结石为主3.尿液浓缩及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
(三)泌尿系局部因素尿路梗阻、尿路感染及尿路异物。
二、临床表现(一)肾和输尿管结石(上尿路结石)主要表现是与活动有关的疼痛和血尿★。
1.疼痛:肾结石可引起肾区疼痛伴肋脊角叩痛★。
肾盂内大结石及肾盏结石,可无明显症状。
当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处嵌顿时,可出现肾绞痛★,绞痛突然发生,并向输尿管、下腹部及会阴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
2.血尿绞痛发作时或发作后,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
血尿为结石损伤黏膜★所致,多为镜下血尿,损伤严重时有肉眼血尿。
疼痛和血尿相继出现是肾和输尿管结石的特点。
3.其他症状结石引起严重的肾积水时,可触到增大的肾脏。
继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脓尿、肾区压痛。
双侧上尿路完全性梗阻时可导致无尿。
(二)膀胱结石排尿突然中断★是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改变体位尿可继续排出。
(三)尿道结石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及尿痛★,甚至造成急性尿潴留。
三、辅助检查(一)实验室检查1.尿液检查可有镜下血尿,合并感染时可见脓细胞。
尿液生化检查可测定钙、磷、尿酸、草酸等,有助于结石原因分析。
2.血液生化检查了解代谢情况。
3.结石成分分析是制定预防措施的依据。
(二)影像学检查1.泌尿系X线平片—主要诊断方法★90%以上的结石能在正、侧位平片中发现。
尿石症尿石症的诊断1.临床表现(1)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其程度与结石的部位、大小及移动情况等有关。
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疼痛为阵发性,并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
检查时肾区有叩击痛或压痛。
结石较大或固定不动时,可无疼痛,但常伴有肾积水或感染。
绞痛发作后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或有排石现象。
有时活动后镜下血尿是上尿路结石唯一的临床表现。
结石合并感染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伴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战等全身症状。
双侧上尿路结石或孤肾伴输尿管结石引起完全梗阻时,可导致无尿。
(2)膀胱结石: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此时患儿常手握阴茎,蹲坐哭叫,经变换体位又可顺利排尿。
多数患者平时有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
前列腺增生继发膀胱结石时,排尿困难加重,结石位于膀胱憩室内时,多有尿路感染的表现。
(3)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排尿时疼痛明显,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2.辅助检查腹部X线平片多能发现结石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排泄性尿路造影、B型超声、膀胱镜、CT等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
尿石症的鉴别诊断1.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且牵引背部作痛,疼痛不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墨菲氏征阳性。
经腹部X线平片、B超及血、尿常规检查,两者不难鉴别。
2.急性阑尾炎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症,麦氏点压痛,可有反跳痛或肌紧张。
经腹部X线平片和B超检查即可鉴别。
尿石症的辨证论治结石横径小于1cm且表面光滑、无肾功能损害者,可采用中药排石;对于较大结石可先行体外震波碎石,再配合中药治疗。
初起宜宣通清利,日久则配合补肾活血、行气导滞之剂。
1.辨证论治(1)内治①湿热蕴结证证候: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尿石症临床诊疗指南第一节肾结石【概述】肾结石是泌尿系最常见的结石,而且泌尿系其他部位结石都可以原发于肾脏。
症状以疼痛和血尿为多,可并发梗阻和感染,并影响肾功能。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左、右侧肾脏发病率相似,双侧者约占10%。
发病率有明显地区差异,福建省是国内高发地区。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疼痛—般为患侧隐痛和钝痛,急性嵌顿梗阻时可突发绞痛,从腰部沿输尿管向会阴部放射,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2.血尿多在疼痛发作时或发作后出现,为镜下血尿,部分病人呈现肉眼血尿。
3.合并感染者可出现脓尿,急性发作时可有寒战、高热和腰痛等症状。
一侧结石梗阻可引起严重肾积水,甚至在腰部或上腹部摸到包块,若双侧肾结石完全梗阻可出现尿闭。
少数病人可长期无症状称为“静石”,只在做影象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4.体检一般除患侧腰部叩击痛外无阳性发现,严重肾积水者,偶可们及包块。
二、检查1.B超检查作为初步诊断可发现结石,对阴性结石尤为适用,但对结石判断具体部位及其对肾脏影响不及x线检查。
2.x线检查尿路平片可显示绝大多数结石,静脉尿路造影了解结石在肾盂肾盏内的位置和两例肾功能,有无肾积水。
对x线阴性的结石、碘剂过敏者、肾功能极差、静脉尿路造影不显影病人可用逆行尿路造影诊断。
3.对双侧多发性结石或手术后结石复发者,应检查血、尿钙及磷浓度,考虑是否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4.对并发感染病人宜做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治疗原则和方案】应按结石的大小、部位,尿路有无积水、感染,对侧肾功能与全身情况作出治疗方案。
1.中草药治疗适用于结石直径不超过lcm,无肾盂积水,尿路无狭窄或梗阻者。
治疗原则以疏中理气,排石,消炎为主,常用排石汤,基本方:车前子、海金沙、冬葵子、石苇、牛膝各9—158,应用时可随证加减。
2.肾绞痛的治疗解痉镇痛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必要时可并用哌替啶50~100mg肌注,或静脉补液中加(654—2)10mg,或用1%普鲁卡因做肾周围封闭或肾区及侧腰部皮丘封闭,或吲哚美辛栓100mg,肛塞,针刺肾俞、足三里、关元。
尿石症患者的护理常规一、概述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之为尿石症、尿路结石(uro1ithiasis),包括肾结石(rena1ca1cu1i)>输尿管结石(Uretera1ca1cu1i)>膀胱结石(vesica1ca1cu1i)和尿道结石(Urethra1ca1cu1i)o根据解剖位置泌尿系统结石分为上尿路结石(肾和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结石(膀胱和尿道结石)。
【病因】泌尿系统结石的病因比较复杂,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各种学说。
大量研究表明结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具体包括:(一)流行病学因素1性别和年龄男女发病比例为3:1,上尿路结石男女发病比例相近,下尿路结石男性多于女性。
结石的好发年龄为25〜40岁。
女性患者易患感染性结石,老年男性患者发生的膀胱结石与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路梗阻有关。
2.种族有色人种比白种人患病率低。
我国肾结石的新发病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不合理搭配、蛋白质和糖分摄入过多也呈增加的趋势。
3.职业高温作业、飞行员、海员、外科医生、办公室人员等发病率高。
4.地理环境和气候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山区、沙漠和热带、亚热带等地区气候湿热、干旱,结石的发病率较高。
5.饮食和营养饮食的成分和结构对尿路结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摄入动物蛋白、精制糖可增加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性。
其他成分如脂肪、尿酸、草酸、钙、维生素等对结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6.水分的摄入水分摄入量与损失量失衡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7.疾病胱氨酸尿症和原发性高尿酸尿症、家族性黄喋吟尿等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如马蹄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等也与结石的形成有关。
(二)尿液因素1.形成结石的物质排出增加如钙、草酸、尿酸等。
见于长期卧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痛风等疾病;或服用维生素D、维生素C、皮质激素等药物。
2.尿PH改变尿液呈碱性时易形成磷酸镁锭及磷酸盐结石,尿液呈酸性时易形成尿酸和胱氨酸结石。
中医治疗尿石症概况尿石症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统称。
多原发于肾脏和膀胱,结石的存在容易造成泌尿道的阻塞及继发感染等,若延误治疗时机或处理不当,会损坏肾功能引起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20~50岁者占90%,男女之比约2∶1~2.7∶1。
本病急性发作时腰腹部突作剧痛,如绞如折,牵及小腹或向外阴放散,平素或有持续腰部隐痛,常伴有血尿,或从尿中排出砂、石,属于中医学“砂淋”、“石淋”、“血淋”及“腰痛”范畴[1]。
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且有上升的趋势,中医在治疗尿石症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张宝田[2]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上尿路结石112例。
痊愈80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100%。
基本方:金钱草90 g、海金砂40 g、鸡内金30 g、冬葵子15 g、通草6 g、车前子15 g、三棱15 g、莪术15 g、黄芪20 g、辨证施治:肾阴虚加熟地20 g、山茱萸15 g、山药30 g、肾阳虚加制附子15 g、杜仲20 g、续断20 g、熟地15 g、伴口干、舌苔黄有胃火加黄连10 g、嘱多饮水,多做跳跃活动,10 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丁章森[3]泌尿系统结石辨治方法述要:①治病求本,溶排兼施:选用琥珀、硼砂、海金沙、滑石、郁金、生鸡内金、威灵仙、王不留行等味,治疗形成开门见山,溶排兼施之效;②活血化瘀,攻坚消积:选用赤芍、莪术、牛膝、皂角刺、蒲黄炭、酌配溶排之品,形成峻猛劫夺,冲墙倒壁之攻势,直捣邪实,求收全功;③温肾补气,强体挫邪:选用溶石排石化裁方:熟地18 g、山茱萸18 g、巴戟天10 g、淡大云10 g、黄芪30 g、菟丝子12 g、赤芍12 g、当归15 g、海金砂25 g、鸡内金25 g、枳壳12 g、益智仁12 g、琥珀9 g、滑石15 g、炙甘草10 g,1剂/d水煎分3次服,共6剂;结石在1周内迅速下移;④因势利导,巧用下药:选用大黄和芒硝,大黄苦寒,通降下行,能入血分,活血逐瘀,荡涤实邪,推陈致新,对顽疾重症颇具功效;芒硝咸寒,软坚润燥,也具趋利之性;二味药加入排石方中,功在通利;⑤行气定痛,参以辛热:选用附子、干姜、细辛、小茴、乌药、延胡索、失笑散等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