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学科知识要点解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2
必修3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目标】
第14课
识记: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理解:魏源和《海国图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第15课 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考点解析】
1.魏源和《海国图志》
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主张以封建的纲常伦理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统治。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3.维新变法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它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