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塞路初晴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93 KB
- 文档页数:3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强化训练题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霁夜孔平仲寂历①帘栊②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③。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释】①寂历:寂静。
②帘栊:窗帘和窗户。
③戍墙铃:一种铃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给人以清爽之感,表达诗人喜悦之情。
B.首联从寂静的夜色写起,接着以戍墙铃的铃声与之映衬,更显得清寂。
C.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月亮被云笼罩的朦胧景色。
D.颈联调动多种感官来写夜景,如秋声堕叶听觉,月夜飞萤是视觉。
2.有人说,本诗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将时间向前、向后进行了延展,扩大了诗歌容量。
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C2.示例:本诗颔联“狂风送雨”,是回忆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尾联是虚写,由霁夜想到明朝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
这种时间的延展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读懂题目要求,分析古诗句含义,看该古诗句在时间上如何延伸,突出古诗情感。
【译文】寂寞的夜晚,月色穿过帘桃,格外清明;阵阵铃声,从城墙传来,惊破梦境。
远去的狂风,你已把雨送到何处?淡月笼着云朵,好似酣睡未醒。
早有金黄的枯叶随风飘落,带来悦耳的秋音:独将丝丝凉意,伴随了流萤,点点星星。
明天早上,定要去南轩,凭栏而望,一场秋雨洗沐后的庐山,定然苍翠欲滴万丈青。
1.C:错误。
颔联翻译为:远去的狂风,你已把雨送到何处?淡月笼着云朵,好似酣睡未醒。
没有比喻。
故答案为:C2.颔联回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早在梦醒前便已是“淡月笼云”了;尾联推想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明日必然是苍翠欲滴。
【经典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译文: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出自于崔颢《黄鹤楼》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就是?烟波江上并使人恨!【诗文解释】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来,这里遗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来后就不再回去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ssgs。
阳光明媚的汉江平原上,就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盛的芳草,它们全面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渐暗,环顾遥望,何处就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并使人生出来无穷的忧伤。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为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遗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亮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全面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词语表述】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处。
历历:清楚分明。
汉阳:所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紫带很茂密。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⑤空余:只遗留下。
(空:只)⑥乡关:故乡。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荣登今天的黄鹤楼想到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是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
世事茫茫,真令人存有无穷的感叹!诗人触景渔父,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期末素养综合测试满分120分,限时100分钟一、积累(30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澎湃哺.育(bǔ) 凛洌鲜.为人知(xiān)B.谣言屏.障(bǐng) 狂斓深恶.痛绝(wù)C.硕果调羹.(gēng) 督促酣.然入梦(hān)D.蒙眬呜咽.(yàn) 遗撼颠沛.流离(pèi)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期末考试快到了,小亮整天忧心忡忡....,愁容满面。
B.《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有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
C.一个作家不仅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心。
D.电影《狙击手》中,紧张激烈的冲突、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3.(2023湖北鄂州中考)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一向推崇对劳动实践的认同、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对劳动文化的传播。
B.截至目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C.评价艺术作品是否优秀,不能仅凭流量多少这一标准,内容品质、价值含量等更应该成为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
D.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4.【新考法·情境式命题】(2023湖北十堰房县一模)主持人: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著名作家毕飞宇先生。
毕先生,您觉得哪些作家对您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呢?毕飞宇:中国作家里面对我创作影响最大的,是曹雪芹和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作家。
主持人:您觉得什么样的作家是“伟大的作家”呢?毕飞宇:我认为伟大的作家是有担当的, 。
由于电脑故障,下面毕飞宇的回答记录被打乱了顺序,你认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非伟大的作家可以不担当,他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写作的②他更多的不是为自己写作,他要反映一些东西,要揭示一些东西③对他所处的时代、民族有一定的担当④所以说,作家存在着一个担当的问题A.①④③②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脚下无根,走路就是瘸子,就不能站得稳、立得住。
【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
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接下来分享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
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
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
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
很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
出了西湖的神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弱柳未胜寒食雨,好花争奈夕阳天译文》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弱柳未胜寒食雨,好花争奈夕阳天”这句诗的译文。
咱们先来说说“弱柳未胜寒食雨”。
你们看,春天里那些细细长长的柳树,是不是看起来很柔弱呀?寒食节的时候,经常会下起小雨。
这小雨滴滴答答地落下来,那柔弱的柳树可有点受不了啦,被雨打得摇摇晃晃的。
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遇到了困难,会觉得有点应付不过来。
再看“好花争奈夕阳天”。
美丽的花朵开得正鲜艳,可是太阳就要落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
这花儿再好看,也挡不住时间的流逝,就像咱们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
比如说,有一次咱们出去春游,看到了一大片五颜六色的花,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
可是太阳慢慢西斜,我们不得不回家,就像这好花无奈地面对夕阳。
这句诗告诉我们,美好的东西有时候也会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不珍惜它们。
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欣赏美好的风景,珍惜快乐的时光。
《弱柳未胜寒食雨,好花争奈夕阳天译文》小朋友们,咱们来一起理解一下“弱柳未胜寒食雨,好花争奈夕阳天”这句话的意思哟。
“弱柳未胜寒食雨”,大家想想,柳树细细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摆动,是不是很温柔呀?可是到了寒食节,下起了雨,这雨不停地下,那柔弱的柳树可就被淋得有点可怜啦。
就像我们有时候不小心摔倒了,会觉得很疼很疼。
“好花争奈夕阳天”呢,漂亮的花朵开得美美的,它们想一直这么漂亮下去。
但是太阳公公要下班了,天慢慢黑了,花儿也没办法一直展现自己的美丽。
这就好像我们在公园里玩耍,玩得正高兴,爸爸妈妈说要回家了,我们心里有点舍不得。
比如说,我们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个超级喜欢的礼物,开心极了。
可是生日很快就过去了,就像那美丽的花面对夕阳一样。
但是呢,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不开心。
就算柳树被雨打,花儿要面对夕阳,它们也有自己美丽的时刻。
我们也要珍惜那些美好的瞬间。
《弱柳未胜寒食雨,好花争奈夕阳天译文》同学们呀,咱们来探讨一下“弱柳未胜寒食雨,好花争奈夕阳天”的译文。
古诗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翻译赏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出自文言文《三峡》,其含义如下:【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自:这里有“在”和“从”的意思。
七百里:三百五十千米。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东和湖北宜昌之间。
略无:几乎没有阙(quē):通“缺”,中断。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漫上。
至于:到了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宣布,传播。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疾:快。
阙:通缺,当缺少讲素:白色的。
湍:急流的水。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回:旋转。
清:清波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高的。
巘:山峰漱:冲刷良:的确,实在。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晴初霜旦:(秋)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旦:早晨。
肃:清冷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动词,接连。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传:回响,延续响:回声哀转(zhuǎn)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绝,停止,消失。
巴东:古郡名,辖境在今重庆市东部。
三:这里是概数沾:浸湿裳:(cháng),这是“裳”的古音。
阻绝:绝,断【翻译】三峡七百余里(的水路)之中,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和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春晴王驾古诗赏析春晴古诗王驾翻译
春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下雨前我才见到绽放的花朵,只是才下了一场雨,那些花便全都零落了,倒是叶子长大了不少。
而蝴蝶和蜜蜂因为找不到花朵,便都飞出院墙,让人不由怀疑邻家的院子或许花朵还盛开着,春意盎然。
写作与解析
本诗写晴日,通过下雨前后对比,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
一二句用对比手法,写自己雨前花盛开时才赏花,而因为下雨耽搁,雨后便已然无花,用词中能看出雨前雨后花的疏密厚薄,以及叶子的生发,大有“绿肥红瘦”之态,而更用“叶底”二字,写出诗人观景细微,更展现寻春不得。
三句写蜂蝶,虽无花瓣,但是枝头依旧有余香,只是不似先前浓烈,所以蜂蝶便越
墙而去,四句作者见蜂蝶离去,便想蜂蝶能够寻花,由此更怀疑隔壁院子的春色依旧盎然,怀疑的有理有据,更觉天真童趣。
本诗言语平实,胜在构思,全诗于动态中展示画面,配合心理活动,于简单景色中透出作者惜春却又不伤春。
反思:
(一)“却疑春色在人家”是不是一种嫉妒心态?请分析!
(二)“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结合实践,判断形成这种景色的条件。
附:
诗中的“动”:诗贵活句,活便见“动”,动又有两重,一为可见之动,而为未见之动。
可见之动为诗句“动词”引导的画面感之动,未见之动,则是作者移步换景,以及情感波动等。
~络石藤《从读诗到作文》。
古诗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翻译赏析古诗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翻译赏析“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出⾃⽂⾔⽂《三峡》,其含义如下:【原⽂】⾃三峡七百⾥中,两岸连⼭,略⽆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
⾃⾮亭午夜分,不见曦⽉。
⾄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帝,暮到江陵,其间千⼆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猿长啸,属引凄异,空⾕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这⾥有“在”和“从”的意思。
七百⾥:三百五⼗千⽶。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东和湖北宜昌之间。
略⽆:⼏乎没有阙(quē):通“缺”,中断。
嶂:直⽴像屏障的⼭峰。
⾃⾮: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光,这⾥指太阳。
襄:漫上。
⾄于:到了陵:⼭陵。
沿:顺流⽽下。
溯(ù):逆流⽽上。
或:有时。
宣:宣布,传播。
虽:即使。
奔:这⾥指飞奔的马。
御:驾疾:快。
阙:通缺,当缺少讲素:⽩⾊的。
湍:急流的⽔。
素湍:⽩⾊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回:旋转。
清:清波绝巘(yǎn):极⾼的⼭峰。
绝,极⾼的。
巘:⼭峰漱:冲刷良:的确,实在。
清荣峻茂:⽔清,树荣,⼭⾼,草茂。
晴初霜旦:(秋)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旦:早晨。
肃:清冷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动词,接连。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传:回响,延续响:回声哀转(zhuǎn)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绝,停⽌,消失。
巴东:古郡名,辖境在今重庆市东部。
三:这⾥是概数沾:浸湿裳:(cháng),这是“裳”的古⾳。
阻绝:绝,断【翻译】三峡七百余⾥(的⽔路)之中,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没有⼀点中断的地⽅;重重叠叠的⼭峰和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亮。
经典古诗词经典古诗词合集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古诗词1《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代: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译文: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巽公院五咏》唐代:柳宗元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译文:新亭俯倚红色的栏杆,四周开满了美丽的芙蓉。
晨风把清香吹送远处,湿润的彩花沾满露珠。
《。
送十五舅》唐代:王昌龄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译文:本诗第三句是议论,直言离别之愁绪无穷无尽。
第四句转而写景,写寒露下落,草根间传来昆虫凄凉的悲鸣。
结句寓离情于哀景,情景交融。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唐代:严维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译文:充分运用唐代的诗词,突出描写下一句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的诗句形象化,开头和结尾的元素正好结合,受世人的关注和欢欣鼓舞。
《别妻》唐代:陈季卿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译文:这天晚上他对妻子说:“我的考期已近不可在家久留马上要泛舟北上”于是吟诗一首赠妻:“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经典古诗词2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扬子江》宋·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一文库()/小学三年级〔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第1页共3页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潋滟”,波光闪动。
“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23。
古诗塞路初晴翻译赏析
《塞路初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雍陶。
其古诗全文如下: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赏析】既然以《塞路初晴》为题,这当然是一首边塞诗。
而一般的边塞诗,总是着重写激烈的战斗,充斥着烟尘烽火和刀光剑影,给人以苍凉、悲壮甚至恐惧之感。
这首诗却迥然而异,它以满腔热情,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从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
前四句以简练的笔墨和秾丽的色彩,写作者在塞路上行进时的所见,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饶有边塞情趣的美好画图。
在草原上,傍晚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蒙中,还残留着大雨的痕迹。
雨后新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到处乱流,袅袅炊烟正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盘绕不去,显得依恋不舍。
这一切,是无比动人的景象。
作者是成都人,他以南方人的新奇的眼光,来审视这塞北的美景,字里行间充溢着欢悦、愉快的感情。
这四句诗,第一、二句正面点题,时间、地都十分明确,特别是重点突出了初晴,具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第一句“晚虹斜日塞天昏”,乍看来,在点明时间上似乎叠床架屋,有些犯复,但仔细咀嚼,却寄寓著作者深刻的用心。
“晚虹”,亦即傍晚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这当空舞
动的七色彩练,将作者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引入广阔的空间。
一个“晚”字,点明了时间。
在广阔的天空中,与“晚虹”相对,正是那发射着光辉的“斜日”,唯其斜挂天际,才能与天边彩虹遥相呼应,使得画面极为开阔,表现出边塞雄浑的特色。
这里,“斜日”不是用来点明时间,而是用来描写实有景象。
“塞天昏”的“昏”字,也不是用以表明时近黄昏,而是用以形容草原上大雨刚歇,经强烈阳光的照射,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这是草原初晴时的显著特征。
这一句与下句“一半山川带雨痕”,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是从远处落笔。
第三、四句由远而近,写诗人脚下之路,然后又稍稍推开去,写附近散布在草原上的村庄。
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
同时,作者摄入诗中的景物,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很有特点。
“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
颜色上的搭配,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
第五、六句是作者在看到这一派大好风光时的感叹,是全诗的主干。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北方游牧民族常向南扩展势力,故“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
“汉将”即指唐将,此是唐诗中的惯用法。
“北门”,即北方门户,《旧唐书·郭子仪传》:“朔方,国之北门。
”这两句是警戒北方游牧民族,休得南下侵略,因为强大的唐军正驻守在北方,是卫国的长城。
诗句显得义正辞严,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概。
为了加强气势,
作者使用因果倒装法,将“胡人羊马休南牧”的警告语前置,放在主导地位上,以逆笔取势,显得更为有力。
这两句初读时似觉与前四句有些脱节,但细味诗意,不难看出,它是承上“新水乱侵青草路”而来,由于雨水充裕,草原上青草长势茂盛,因而想到羊马南牧。
从内在联系上看,非常自然,非常紧密,在突然的跳跃中,隐含着细针密线的连缀。
最后两句:“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前一句是紧承第三联。
如果说上一联中还隐含著作者对战争的戒备心理的话,那么,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
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
于是,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
一个“闲”字,与上句“喜”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秋原”二字,又将读者的想象引回到前四句,那雨后初晴的美景,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并且,在前四句静景的描写上,又增加了动态的游骑。
动静结合,使整个草原更富有生气,把景色装点得更加美好。
于是,那明丽清爽的画图,愈益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那悠然绵邈的韵味情致,也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前四句平平叙起,在节奏上舒缓平稳。
第三联异峰突起,在内在旋律的起伏上,猛然形成高潮,给读者以强烈印象,也使得全诗有了刚健挺拔的气势。
然后,到尾联又逐渐平稳,并且回复到前四句去。
这样,在起伏跌宕之中,显出显著的变化,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上,浑然天成,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